CN220367637U -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7637U
CN220367637U CN202321513890.7U CN202321513890U CN220367637U CN 220367637 U CN220367637 U CN 220367637U CN 202321513890 U CN202321513890 U CN 202321513890U CN 220367637 U CN220367637 U CN 220367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adar
detector
main body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38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崇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 Reachone Beiji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 Reachone Beiji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 Reachone Beiji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 Reachone Beijing Internet Of Things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38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7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7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7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包括壳体和探测器主板,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组装在一起的上壳主体和下壳主体,所述下壳主体的侧面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防水接头;所述探测器主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探测器主板设置振动传感器模块和雷达模块,外部电源线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外部通信线穿设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探测器主板连接,使两种入侵探测技术复合使用,提升了安防效果;并且结构小巧,密封性强,便于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背景技术
市场主流的围界入侵探测技术包括电子围栏、振动光纤、振动电缆、MEMS振动、微波或多普勒雷达、视频监控及智能视频分析等,其中多普勒雷达与MEMS振动探测技术具有误报率低、环境适应性好、精确定位、入侵行为分类等特点。
但是,目前多普勒雷达和MEMS振动探测技术一般都是单独使用,很少去结合,不能满足安防多维度、高精度的发展趋势,并且结构上密封性较差,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在提升结构密封性的同时,结合雷达和振动两种探测方式,提升安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组装在一起的上壳主体和下壳主体,所述下壳主体的侧面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防水接头;
探测器主板,所述探测器主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探测器主板设置振动传感器模块和雷达模块,外部电源线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外部通信线穿设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探测器主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主体朝向所述上壳主体的一面的边沿环绕设置卡槽,所述上壳主体朝向所述下壳主体的一面的边沿环绕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匹配卡接在一起;并且所述上壳主体的端角处开设第一螺丝孔,所述下壳主体的端角处开设第一螺丝槽,所述第一螺丝孔与所述第一螺丝槽通过螺丝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螺丝孔设置于所述卡块的外侧,所述第一螺丝槽设置于所述卡槽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内铺设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主体的内部底面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探测器主板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并且每个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探测器主板的一面开设第二螺丝槽,所述探测器主板对应所述第二螺丝槽的位置开设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与所述第二螺丝槽通过螺丝固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主体的内部底面在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延其长度方向环绕设置多个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接头包括螺帽和接头主体,所述螺帽设置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内侧,所述接头主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外侧,且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帽相匹配固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主体的内侧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L型板之间的限位板,形成放置所述螺帽的空间。
一种雷达探测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所述的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内部探测器主板上设置了振动传感器模块和雷达模块,使两种入侵探测技术复合使用,提升了安防效果;并且结构小巧,密封性强,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1、上壳主体,1011、卡块,1012、第一螺丝孔,102、下壳主体,1021、卡槽,1022、第一螺丝槽,1023、第一通孔,1024、第二通孔,1025、支撑柱,1026、第二螺丝槽,1027、加强筋,103、密封圈;
2、探测器主板,201、振动传感器模块,202、雷达模块,203、第二螺丝孔;
3、防水接头,301、螺帽,302、接头主体;
4、限位结构,401、L型板,40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基于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将雷达和振动两种探测方式进行结合,提升安防,并且结构小巧、密封性好。
参见说明书附图1、说明书附图2和说明书附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包括壳体1和探测器主板2,其中,所述壳体1呈长方体结构,由上壳主体101和下壳主体102组装而成,所述探测器主板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部,并且所述探测器主板2上设置振动传感器模块201和雷达模块202,以满足安防多维度的应用需求。
具体的,参见说明书附图4和说明书附图5,所述上壳主体101朝向所述下壳主体102的一面的边沿环绕设置外凸的卡块1011,所述下壳主体102朝向所述上壳主体101的一面的边沿环绕设置内凹的卡槽1021,所述卡槽1021和所述卡块1011相匹配卡接在一起,以使所述上壳主体101和所述下壳主体102组装在一起。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提升壳体1的密封性,保护壳体1内部的探测器主板1,在组装所述上壳主体101和所述下壳主体102时,可以先在下壳主体102的卡槽1021内铺设密封圈103之后,再将上壳主体101通过卡块1011与下壳主体102的卡槽1021进行卡接。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上壳主体101和下壳主体10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在所述上壳主体101的四个端角处分别开设第一螺丝孔1012,在所述下壳主体102的四个端角处分别开设第一螺丝槽1022,通过螺丝将所述第一螺丝孔1012和所述第一螺丝槽1021旋拧在一起,以使所述上壳主体101和所述下壳主体102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主板2安装于下壳主体102内,并且下壳主体102的侧面并排开设有穿设电线的第一通孔1023和第二通孔1024。具体的,参见说明书附图6,所述探测器主板2设置有振动传感器模块201和雷达模块202,外部电源线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1023与所述探测器主板2连接,为振动传感器模块201和雷达模块202提供工作电源;外部通信线穿设过所述第二通孔1024与所述探测器主板2连接,以将振动传感器模块201采集的机械振动信号和雷达模块202采集的多普勒感知信号传送至上位机。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壳体1的密封性,保护壳体1内部的探测器主板2,所述第一通孔1023和所述第二通孔1024配置有防水接头3,通过所述防水接头3将外部电源线和外部通信线与壳体1内部的探测器主板2连接。其中,所述防水接头3主要由螺帽301和接头主体302组成,所述螺帽301置于下壳主体102的内侧,所述接头主体302置于下壳主体102的外侧,安装时,接头主体302的螺纹端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1023或者所述第二通孔1024与螺帽301相匹配旋拧在一起。
由于在实际安装螺帽301和接头主体302的过程中,一般先用一只手将螺帽301放置于下壳主体102内侧且对应第一通孔1023或者第二通孔1024的位置,然后再用另一只手将接头主体302的螺纹端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1023或者所述第二通孔1024与螺帽31相匹配旋拧在一起,这样就必须要求两只手的配合很默契,导致安装效率较低。
在该实施例中,参见说明书附图7,所述下壳主体102的内侧对应所述第一通孔1023和所述第二通孔1024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结构4,所述限位结构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板401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L型板401之间的限位板402。其中,两个所述L型板401之间的距离略微大于所述螺帽301的外径,两个所述L型板401的宽度略微大于所述螺帽的301厚度。则在安装螺帽301和接头主体302时,只需将所述螺帽301放置于两个所述L型板401围成的空间,且由所述限位板402顶住其底部,使所述螺帽301正好处于第一通孔1023或者第二通孔1024的位置,无需校准,即可将接头主体302的螺纹端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1023或者所述第二通孔1024与螺帽301进行相匹配旋拧在一起,更加快捷。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如下方式安装探测器主板2,所述下壳主体102的内部底面的四个端角分别设置竖直的支撑柱1025,所述探测器主板2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柱1025上,并且每个所述支撑柱1025朝向所述探测器主板2的一面开设第二螺丝槽1026,所述探测器主板2对应所述第二螺丝槽1026的位置开设第二螺丝孔203,所述第二螺丝孔203与所述第二螺丝槽1026通过螺丝旋拧在一起,以使探测器主板2固定安装在下壳主体102上。并且,为了提升壳体1安装探测器主板2的稳定性,所述下壳主体102的内部底面在每个所述支撑柱1025的外壁延其长度方向环绕设置多个加强筋1027。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壳体1安装探测器主板2的稳定性,合理设置探测器主板2上电气元件,例如,探测器主板2朝向所述下壳主体102的一面可以设置雷达模块202,朝向所述上壳主体101的一面可以设置振动传感器模块201,从而让配重更加均衡。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将探测器主板2设置于壳体1内,并且通过防水接头3与外部电源线和通信线进行连接,使得密封效果更好,提升使用寿命;其中,在探测器主板2上设置了振动传感器模块201和雷达模块202,集合了雷达和振动两种探测方式,提升安防的多维度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系统,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的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能够基于雷达和振动两种探测方式进行安防,提升安防准确度。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申请实施例上述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相似,因此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组装在一起的上壳主体和下壳主体,所述下壳主体的侧面开设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防水接头;
探测器主板,所述探测器主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并且所述探测器主板设置振动传感器模块和雷达模块,外部电源线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以及外部通信线穿设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探测器主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主体朝向所述上壳主体的一面的边沿环绕设置卡槽,所述上壳主体朝向所述下壳主体的一面的边沿环绕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相匹配卡接在一起;并且所述上壳主体的端角处开设第一螺丝孔,所述下壳主体的端角处开设第一螺丝槽,所述第一螺丝孔与所述第一螺丝槽通过螺丝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一螺丝孔设置于所述卡块的外侧,所述第一螺丝槽设置于所述卡槽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铺设密封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内部底面设置多个支撑柱,所述探测器主板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并且每个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探测器主板的一面开设第二螺丝槽,所述探测器主板对应所述第二螺丝槽的位置开设第二螺丝孔,所述第二螺丝孔与所述第二螺丝槽通过螺丝固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内部底面在每个所述支撑柱的侧面延其长度方向环绕设置多个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主板朝向所述下壳主体的一面设置所述雷达模块,朝向所述上壳主体的一面设置所述振动传感器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接头包括螺帽和接头主体,所述螺帽设置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内侧,所述接头主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外侧,且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或者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螺帽相匹配固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主体的内侧对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L型板以及设置于两个所述L型板之间的限位板,形成放置所述螺帽的空间。
9.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
CN202321513890.7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Active CN220367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3890.7U CN2203676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3890.7U CN2203676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7637U true CN220367637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3890.7U Active CN220367637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76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33506A1 (en) Method of construction for a low cost plastic ultrasonic water meter
RU2557076C2 (ru) Модульный искробезопасный блок питания полев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US20200182901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oint inspection vibrometer configured to monitor vib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rotating equipment
CN220367637U (zh) 一种基于雷达振动融合入侵探测器及系统
CN209459790U (zh) 一种垫片结构的无源无线温度传感器
US1191627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ntenna assembly
US20210216154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210982738U (zh)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rtk接收机
CN210405925U (zh) 一种电源外壳
CN209928028U (zh) 一种远程水平振动监控装置
CN220509156U (zh)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显示装置
CN220490170U (zh) 一种城市内涝与排水分布式液位监测装置
CN220367635U (zh) 一种多普勒雷达、振动传感器融合入侵探测装置及系统
CN216978207U (zh) 一种紧凑型过载传感器
CN108271326B (zh) 中框及电子设备
CN21924617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烟雾探测器
CN216485268U (zh) 一种微型静电传感器
CN214793319U (zh) 超声波计量设备
CN220858558U (zh) 井盖监测终端和井盖系统
CN218782444U (zh) 一种超弱光纤光栅解调模块壳体结构
CN217656852U (zh) 一种汽车故障检测仪
CN216600432U (zh) 一种多模接收机机箱
CN210322964U (zh) 一种复合气体在线检测装置
CN217502239U (zh) 一种螺母组件
CN217902036U (zh) 一种防爆雷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