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5903U -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5903U
CN220365903U CN202322127082.3U CN202322127082U CN220365903U CN 220365903 U CN220365903 U CN 220365903U CN 202322127082 U CN202322127082 U CN 202322127082U CN 220365903 U CN220365903 U CN 220365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ipheral wall
shock absorber
wall
collar
accor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270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光兴
刘宜高
王申旭
戴益亮
高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270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5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5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5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该闷盖结构包括形成容腔的周壁,周壁为塑料材质,周壁的一端为敞口结构,另一端具有顶壁,顶壁设置有供减振器的活塞杆伸出的穿出孔,并且顶壁具有与减振器的缓冲块接触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的闷盖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一者为塑料形成的周壁,重量较轻,另一者为金属材质形成的第一表面,一方面金属材料可以提高闷盖结构的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当车辆轮跳时或者车辆承受较大负荷时,第一表面与缓冲块接触,因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形成,即使缓冲块与顶壁旋转摩擦产生异响,产生的异响也比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背景技术
闷盖位于汽车悬架系统中减振器柱体顶端是与缓冲块接触的部件,在缓冲块受压时承受其输出的反弹力,同时闷盖也起到防止灰尘进入减振器内部、与其他部件配合等重要作用。
图1给出的现有减振器中局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减振器包括闷盖1’、缓冲块2’、柱体3’和活塞杆4’。缓冲块2’套装在活塞杆4’上,闷盖2’过盈配合压装在柱体3’顶端。缓冲块2’的功能是起到在车辆轮跳时或者车辆有较大负载时,对减振器起到缓冲和支撑作用。在上述情况下,闷盖1’就会与缓冲块2’接触(参见图1)并挤压缓冲块2’;缓冲块2’受压输出较大的反弹力,反弹力通过闷盖1’反向作用到柱体3’上。当车辆在轮跳或者有较大负载时进行转向,缓冲块2’与闷盖1’极易产生异响。
如何优化减振器结构以降低异响,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始终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噪声较低的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闷盖结构,用于减振器,包括形成容腔的周壁,所述周壁为塑料材质,所述周壁的一端为敞口结构,另一端具有顶壁,所述顶壁设置有供所述减振器的活塞杆伸出的穿出孔,并且所述顶壁具有与所述减振器的缓冲块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闷盖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一者为塑料形成的周壁,重量较轻,另一者为金属材质形成的第一表面,一方面金属材料可以提高闷盖结构的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当车辆轮跳时或者车辆承受较大负荷时,第一表面与缓冲块接触,因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形成,即使缓冲块与顶壁旋转摩擦产生异响,产生的异响也比较小。
可选地,所述顶壁包括金属圈,所述金属圈的内孔为所述穿出孔,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金属圈与所述周壁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
可选地,所述周壁的内壁具有向内突起的环形凸台,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支撑于所述环形凸台,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周壁围成的所述容腔内部。
可选地,所述金属圈包括第一金属圈和第二金属圈,所述第二金属圈包括凸部和位于所述凸部周向外缘的搭接部,所述凸部相对所述搭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圈凸起,所述第一金属圈和所述搭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金属圈和所述第二金属圈均具有孔结构,在注塑成型时,所述孔结构内部成型有定位柱。
可选地,所述金属圈的外表面具有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涂层形成所述第一表面。
可选地,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管段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块或限位凹槽。
可选地,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管段还设置有减重通孔;
或者/和,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壁,所述环形凸壁朝外径向延伸,所述减振器的防尘罩下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凸壁。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减振器,包括柱体、缓冲块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闷盖结构,所述柱体的活塞杆具有穿出所述穿出孔的上端部,所述上端部设置有所述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包括上述闷盖结构,故也包括闷盖结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减振器处于某一工作状态时缓冲块和闷盖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减振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减振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闷盖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闷盖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1’闷盖;2’缓冲块;3’柱体;4’活塞杆;
1闷盖结构;11周壁;111限位凸块;112环形凸壁;113减重通孔;114定位柱;115环形凸台;12金属圈;120第一表面;121第一金属圈;122第二金属圈;1221凸部;1222搭接部;2柱体;3活塞杆;4缓冲块;5防尘罩;6顶部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缓冲块与闷盖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发明人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材料工艺方面业内针对闷盖大多采用塑料注塑成型,在大载荷作用下,缓冲块下端面会受闷盖挤压并变形,在径向,产生与闷盖相对滑动,极易产生摩擦异响。
在上述发现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2至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减振器处于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减振器处于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闷盖结构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闷盖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减振器,包括顶部支撑6、柱体2、缓冲块4、闷盖结构1和防尘罩5。
缓冲块4顶部与顶部支撑6贴合,并且套在活塞杆3上,闷盖结构1固定在柱体2顶端,其中闷盖结构1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等手段压装在柱体2顶端。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闷盖结构1包括形成容腔的周壁11,周壁11为塑料材质,周壁11的一端为敞口结构,另一端具有顶壁,顶壁设置有供减振器的活塞杆3伸出的穿出孔12a,柱体2的活塞杆3具有伸出穿出孔12a的上端部,上端部设置有缓冲块4。并且顶壁具有与减振器的缓冲块4接触的第一表面120,第一表面120为金属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闷盖结构1有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一者为塑料形成的周壁11,重量较轻,另一者为金属材质形成的第一表面120,一方面金属材料可以提高闷盖结构1的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当车辆轮跳时或者车辆承受较大负荷时,第一表面120与缓冲块4接触,因第一表面120为金属材质形成,即使缓冲块4与顶壁旋转摩擦产生异响,产生的异响也比较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壁包括金属圈12,金属圈12的内孔为穿出孔12a,金属圈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第一表面120。金属圈结构简单,并且使用强度较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金属圈与周壁11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金属圈可以通过冲压或者锻造等机械加工方式成型,在周壁11注胶成型时,预先将金属圈放入模具内部,然后通过注塑工艺与周壁11形成一体结构,结合方式简单易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周壁11的内壁具有向内突起的环形凸台115,金属圈至少部分支撑于环形凸台115。本申请将靠近闷盖结构1中心轴向的方向定义为内,相应地远离闷盖结构1中心轴向的方向定义为外。
金属圈至少部分嵌入周壁11围成的容腔内部,提高二者结合的可靠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金属圈包括第一金属圈121和第二金属圈122,第二金属圈122包括凸部1221和位于凸部1221周向外缘的搭接部1222,凸部1221相对搭接部1222朝向第一金属圈121凸起,第一金属圈121和搭接部1222分别位于环形凸台115的上下两侧。
在注胶成型周壁11之前,第一金属圈121与第二金属圈122预先通过焊接或粘接等工艺连接,然后再将第一金属圈121和第二金属圈122的连接体放入注塑模具内部定位,注塑完成后,注胶成型周壁11。其中注塑材料嵌入到第一金属圈121和搭接部1222形成的凹槽中,注塑成为环形凸台115。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圈121和第二金属圈122均具有孔结构,其中图4中示出了第一金属圈121上的孔结构12b。在注塑成型时,孔结构内部成型有定位柱114。该实施例中,周壁11在注塑成型时,定位柱114位于金属圈的孔结构内部,可以提高结合固定能力。其中第一金属圈121和第二金属圈122的孔结构可以同轴,也可以非同轴。
定位柱可以成型于环形凸台115。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金属圈的外表面具有耐磨涂层,耐磨涂层形成第一表面120。耐磨涂层可以为镀锌涂层、特氟龙涂层等耐磨材料。
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周壁11远离顶壁的管段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块111或限位凹槽。附图示出了设置有限位凸块111的示例,当然周壁11上也可以设置限位凹槽。闷盖结构1安装时,周壁11上的限位凸块111或限位凹槽可以与防尘罩5上的相应结构限位固定。
当然,周壁11远离顶壁的管段还设置有减重通孔113,即在周壁11不设置限位凸块111或限位凹槽的位置设置减重通孔113,进一步降低周壁11的重量。
在一种实施例中,周壁11远离顶壁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壁112,环形凸壁112朝外径向延伸,减振器的防尘罩5下端连接于环形凸壁112。环形凸壁112与防尘罩5上的相应结构限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器包括上述闷盖结构,故也包括闷盖结构的上述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闷盖结构,用于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容腔的周壁,所述周壁为塑料材质,所述周壁的一端为敞口结构,另一端具有顶壁,所述顶壁设置有供所述减振器的活塞杆伸出的穿出孔,并且所述顶壁具有与所述减振器的缓冲块接触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包括金属圈,所述金属圈的内孔为所述穿出孔,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外表面形成所述第一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圈与所述周壁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为整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的内壁具有向内突起的环形凸台,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支撑于所述环形凸台,所述金属圈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周壁围成的所述容腔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圈包括第一金属圈和第二金属圈,所述第二金属圈包括凸部和位于所述凸部周向外缘的搭接部,所述凸部相对所述搭接部朝向所述第一金属圈凸起,所述第一金属圈和所述搭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环形凸台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圈和所述第二金属圈均具有孔结构,在注塑成型时,所述孔结构内部成型有定位柱。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圈的外表面具有耐磨涂层,所述耐磨涂层形成所述第一表面。
8.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管段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凸块或限位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闷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管段还设置有减重通孔;
或者/和,所述周壁远离所述顶壁的端部设置有环形凸壁,所述环形凸壁朝外径向延伸,所述减振器的防尘罩下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凸壁。
10.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缓冲块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闷盖结构,所述柱体的活塞杆具有穿出所述穿出孔的上端部,所述上端部设置有所述缓冲块。
CN202322127082.3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Active CN220365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082.3U CN220365903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27082.3U CN220365903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5903U true CN220365903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8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27082.3U Active CN220365903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5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7890B2 (en) Rubber bearing with anti-vibration system
US9512893B2 (en) Tubular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JP4408697B2 (ja) バンプストップ装置、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ころがり軸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579876A (en) Stopper for a hydraulic dashpot
JP443476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スラスト軸受装置
JPH04224329A (ja) 車両部分を弾性的に結合し特にサブフレームを車体に結合する支持ブラケット
EP2284408A1 (en) Ball joint assembly for vehic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275951B1 (ko) 볼 조인트
US20030102194A1 (en) Suspension support
JP6532367B2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JP2007057088A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2006242289A (ja) 防振ブッシュ
CN220365903U (zh) 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
US6988579B2 (en) Power unit mount structure for vehicles
KR20090101168A (ko) 밀봉 링을 구비한 볼-앤드-소켓 조인트
US6848890B2 (en) Pump assembly
US20200292026A1 (en) Mount for vehicle
JP2007127173A (ja) バウンドストッパ
JP2011052730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KR20160103383A (ko) 다중절연 인슐레이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3065381A (ja) 油圧緩衝器のダストカバー固定構造
JP2005106150A (ja) 防振マウント組立体
CN216044707U (zh) 一种电磁开关阀
CN219492911U (zh) 衬套组件和车辆
JPH0724671Y2 (ja) 液圧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