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0096U -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0096U
CN220360096U CN202321478435.8U CN202321478435U CN220360096U CN 220360096 U CN220360096 U CN 220360096U CN 202321478435 U CN202321478435 U CN 202321478435U CN 220360096 U CN220360096 U CN 2203600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hamber
air passage
piston
liquid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84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圳杰
张春锋
胡伟光
孙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eymour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784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600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00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00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主机包括:壳体组件,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进液通道、泵腔和油腔;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活塞头设置于所述泵腔中,用于在泵腔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塞头将泵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第一气道连通第二腔室和油腔,第二气道连通雾化组件的储液腔和外界,进液通道连通油腔和储液腔;活塞组件用于朝向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以将第二腔室内的气体经由第一气道泵入油腔,从而驱动油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进液通道进入到储液腔内,储液腔内气体经由第二气道排出至外界。

Description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可以将气溶胶生成基质以超声雾化的方式或者以加热不燃烧的方式进雾化,以形成供用户使用的气溶胶。气溶胶生成装置通常包括主机和雾化组件。为了防止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变质,主机包括油腔,油腔用于存储气溶胶生成基质,并且在需要时向雾化组件的储液腔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
相关技术中的主机的油腔在向储液腔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可能会出现漏液的情况,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机,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进液通道、泵腔和油腔;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所述活塞头设置于所述泵腔中,用于在所述泵腔中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将所述泵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油腔,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储液腔和外界,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油腔和雾化组件的储液腔;所述活塞头用于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一气道泵入所述油腔,从而驱动所述油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所述进液通道进入到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储液腔内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气道排出至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头在所述泵腔中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主机的顶底方向;
所述泵腔位于所述油腔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顶底方向相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泵腔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内,所述油腔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头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
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至少部分显露在所述泵腔外,用于通过按压和提拉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显露部分,使得所述活塞头在所述泵腔内进行往复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显露在所述泵腔外的部位,以连通外界;
所述第一贯穿孔限定出所述第二气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气道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泵腔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头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
所述主机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一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活塞头、所述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上形成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一腔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补气通道用于在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移动时,将外界的气体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二腔室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气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和/或
所述第二气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和/或
所述进液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雾化组件,具有储液腔、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气口,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形成气溶胶;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通道连接,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包括壳体组件和活塞组件,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进液通道、泵腔和油腔。活塞组件的活塞头将泵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活塞头用于朝向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以将第二腔室内的气体经由第一气道泵入油腔,从而驱动油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进液通道进入到雾化组件的储液腔内,以实现油腔向储液腔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而第二气道连通储液腔和外界,如此,当油腔向储液腔泵送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腔内的气体能够经由第二气道排出至外界,从而能够平衡储液腔内的气压,以降低由于压力的上升而导致储液腔内发生漏液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机的活塞组件处于另一状态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机的活塞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组件;1a-第一壳体部;1b-第二壳体部;11-第一气道;12-第二气道;13-进液通道;14-泵腔;141-第一腔室;142-第二腔室;143-安装孔;15-油腔;16-储液腔;161-排气口;162-进液口;17-补气通道;18-出气通道;2-雾化芯;3-活塞组件;31-第一活塞杆;32-第二活塞杆;33-活塞头;331-环槽;34-第一贯穿孔;35-第二贯穿孔;4-连通管;5-密封圈;6-第一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8-雾化座;9-气管;10-单向阀;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1-雾化组件;101a-雾化壳体;102-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100。气溶胶生成装置100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产生气溶胶供用户使用。气溶胶生成基质包括但不限于药品、含尼古丁的材料或者不含有尼古丁的材料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气溶胶生成基质例如可以是由植物(例如烟草等)为主要原料并且添加相应气雾形成剂及香气材料的液体材料。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实施例不对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类型进行具体的限定。示例性地,气溶胶生成装置100可以是医用雾化装置、空气加湿器、或者是电子烟等装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雾化组件101和主机102。主机102包括电源组件(图中未示出),电源组件与雾化组件101电连接,用于为雾化组件101供电。
雾化组件101具有储液腔16、进液口162、排气口161,储液腔16连通进液口和排气口161,雾化组件101用于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形成气溶胶。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01包括雾化壳体101a、雾化芯2和雾化座8。
雾化壳体101a是雾化组件101的外部壳体,内部形成有储液腔16和出气通道18。雾化座8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雾化壳体101a内,雾化座8用于支撑雾化芯2,并为雾化芯2提供安装空间。雾化座8的顶壁和雾化壳体101a的内侧壁限定出储液腔16。出气通道18为沿着气溶胶生成装置的顶底方向延伸的直线通道,直线型的出气通道18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同时,气流阻力较小。出气通道18位于雾化壳体101a的中间区域,并且储液腔16围绕出气通道18布置。
示例性地,雾化座8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雾化壳体101a内可以是指雾化座8的部分结构设置于雾化壳体101a内,也可以是雾化座8的全部结构均设置于雾化壳体101a内。
雾化芯2位于储液腔16内,设置于雾化座8,用于吸收储液腔16中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并雾化形成气溶胶以供用户使用。
示例性地,雾化芯2可以是具有电阻丝等加热结构的雾化芯,以加热不燃烧的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加热雾化。
又示例性地,雾化芯2可以是具有压电陶瓷片等结构的雾化芯,以超声振动的方式对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超声雾化。
本公开实施例不对雾化芯2的类型进行具体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雾化芯。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的主机102,主机102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是主机102的外部保护壳体。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大体呈长方体的形状,这种形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同时便于用户在使用中的握持。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也可以例如呈多面体形状、椭圆柱体形状或者圆柱体形状等任何其他合适的形状。
示例性地,壳体组件1可以由塑料等材料制成,塑料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材料(Polycarbonate,PC),PC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具有高强度、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低蠕变性。
壳体组件1例如可以通过注塑工艺生产完成,注塑工艺生产速度快、效率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对壳体组件1的形状、材质、尺寸和制作工艺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即可。
壳体组件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进液通道13、泵腔14和油腔15。其中,第二气道12的一端连接雾化组件101的排气口161,进液通道13的一端连接雾化组件101的进液口162。
油腔15的密闭性较好,气溶胶生成基质通常存储在油腔15内,如此,能够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在未使用时与外界空气发生接触的可能性,有效的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氧化以及香气的挥发,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至图4所示,主机102包括活塞组件3,活塞组件3包括活塞头33,活塞头33设置于泵腔14中,将泵腔14分隔为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活塞头33用于在泵腔14中进行往复运动。
主机102包括密封圈5,密封圈5围绕活塞头33的外周布置,并且与泵腔14的内壁密封连接。密封圈5用于保障第一腔室141和第二腔室142之间的密封。
如图4所示,活塞头33的外周形成有环槽331,密封圈5位于环槽331内。
密封圈5例如可以是硅胶密封圈。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连通第二腔室142和油腔15,第二气道12连通雾化组件101的储液腔16和外界,进液通道13连通油腔15和储液腔16。第一气道11和进液通道13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10,活塞头33用于朝向第二腔室142的方向运动,从而压缩第二腔室142内的气体,以将第二腔室142内的气体经由第一气道11单方向泵入油腔15,从而驱动油腔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进液通道13、进液口162单方向进入到储液腔16内,以实现油腔15向储液腔16的注液过程。
通过控制活塞头33在泵腔14中的往复运动,用户可以仅在需要使用时向储液腔16中注入气溶胶生成基质,从而避免储液腔16中存储过多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降低气溶胶生成基质长期与雾化芯2接触而导致雾化芯2被腐蚀或氧化的可能性,提高雾化芯2的使用寿命。
相关技术中的主机在向储液腔泵送气溶胶生成基质时,不能很好的平衡储液腔内的气压,如此,可能会造成储液腔内的气压上升,从而导致漏液的发生,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而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壳体组件1内形成有第二气道12,并且第二气道12连通储液腔16和外界,因此,油腔15在向储液腔16泵送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储液腔16内气体能够经由排气口161、第二气道12排出至外界,从而平衡了储液腔16内的气压,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气压上升而导致的储液腔16发生漏液的情况,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二气道12内同样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10,从而能够使得储液腔16内的气体单方向排出至外界,而外界的气体不能通过第二气道12进入至储液腔16内,避免储液腔16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与外界的气体接触,从而发生变质或者造成香气的挥发。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进液通道13等通道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均设置有一个单向阀10,即,第一气道11、第二气道12、进液通道13内设置的单向阀10的数量均为两个。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各个通道内可以设置有更多或者更少的单向阀,可以根据不同通道的实际长度以及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具体的设定。
本公开实施例对单向阀10的类型不做具体的限制,只要能够实现气体以及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单方向传输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储液腔16位于油腔15的顶侧,油腔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需要在活塞组件3的往复运动中,经由气体驱动克服重力向上泵送至储液腔16内,这样,当活塞组件3处于静止状态时,即用户没有操作活塞组件3以向储液腔16注液时,油腔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很难进入到储液腔16内,降低了发生漏液的可能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活塞头33在泵腔14中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平行于主机102的顶底方向。泵腔14位于油腔15或储液腔16沿第一方向的一侧,第一方向与顶底方向相交。
如图2和图3所示,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部1a和第二壳体部1b,第一壳体部1a和第二壳体部1b沿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泵腔14形成在第一壳体部1a内,油腔15形成在第二壳体部1b内。
示例性地,第二壳体部1b可以由透明材料制成,如此,用户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油腔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的使用情况,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4所示,活塞组件3包括第一活塞杆31,第一活塞杆31与活塞头33连接且位于活塞头33朝向第一腔室141的一侧。泵腔14的顶壁设置有开口,第一活塞杆31的至少部分通过开口显露在泵腔14外,用户可以通过按压和提拉第一活塞杆31的显露部分,使得活塞头33在泵腔14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向储液腔16中进行注液。开口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密封件6,第一密封件6与第一活塞杆31的外周面密封接触,从而保障第一活塞杆31与开口之间的密封。
活塞组件3形成有第一贯穿孔34,第一贯穿孔34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塞杆31显露在泵腔14外的部位,以连通外界。第一贯穿孔34限定出第二气道12的一部分,第二气道12通过第一贯穿孔34连通外界,也就是说,油腔15向储液腔16泵送气溶胶生成基质时,储液腔16内的气体最终通过活塞组件3的第一贯穿孔34排出至外界,从而维持储液腔16中的气压平衡。如此,能够充分利用活塞组件3内的空间限定出第二气道12的一部分,可以有效的节约壳体组件1内的空间,利于主机102整体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如图2至图4所示,泵腔14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143,活塞组件3包括第二活塞杆32,第二活塞杆32与活塞头33连接且位于活塞头33朝向第二腔室142的一侧。主机102包括连通管4,连通管4大体呈弯折状,连通管4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储液腔16连通,连通管4的第二端与安装孔143连接。第一贯穿孔34贯穿第一活塞杆31、活塞头33、第二活塞杆32,第二活塞杆32可移动地穿设于安装孔143中,以使得第一贯穿孔34与连通管4连通。
示例性地,第二活塞杆32的外周直径可以略小于连通管4的第二端的直径,如此,活塞头33朝向第二腔室142的方向移动时,第二活塞杆32可以部分插入连通管4内,从而实现在安装孔143中的移动。
安装孔143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密封件7,第二密封件7与第二活塞杆32的外周面密封接触,从而保障第二活塞杆32与安装孔之间的密封。
第一密封件6和第二密封件7例如可以是硅胶密封件。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活塞杆31上形成有第二贯穿孔35,第二贯穿孔35连通第一贯穿孔34和第一腔室141。另外,壳体组件1还设置有补气通道17,补气通道17连通外界和第二腔室142,补气通道17用于向第二腔室142内补充气体,补气通道17内设置有单向阀10。
如此,当活塞头33朝向第一腔室141的方向运动时,会挤压第一腔室141内的气体,第一腔室141内的气体经由第二贯穿孔35、第一贯穿孔34排出至外界,而外界的气体经由补气通道17单向地导向第二腔室142内,从而维持泵腔14内的气压平衡,使得活塞头33能够在泵腔14内进行正常的往复运动。
如图2和图3所示,主机102还包括气管9。
气管9的顶端延伸进入雾化组件101的储液腔16,并且气管9的底端连接于雾化座8的安装口,气管9限定出第二气道12的一部分,并且气管9的顶端限定出排气口161。当用户进行注液时,油腔15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进液通道13泵送至储液腔16,而储液腔16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口161进入第二气道12内,并且最终排出至外界。由于气管9在储液腔16内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因此,可以有效的避免储液腔16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误入至第二气道12内,从而降低发生漏液的可能性。
本公开实施例的主机102的壳体组件1内形成有第二气道12,第二气道12连通雾化组件101的储液腔16和外界,如此,当油腔15向储液腔16泵送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液腔16内的气体能够经由第二气道12排出至外界,从而能够平衡储液腔16内的气压,以降低由于压力的上升而导致储液腔16内发生漏液的可能性,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主机,用于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形成有第一气道、第二气道、进液通道、泵腔和油腔;
活塞组件,包括活塞头,所述活塞头设置于所述泵腔中,用于在所述泵腔中进行往复运动,所述活塞头将所述泵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第一气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油腔,所述第二气道连通雾化组件的储液腔和外界,所述进液通道连通所述油腔和所述储液腔;所述活塞头用于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运动,以将所述第二腔室内的气体经由所述第一气道泵入所述油腔,从而驱动所述油腔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经由所述进液通道进入到所述储液腔内,所述储液腔内气体经由所述第二气道排出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头在所述泵腔中的往复运动的方向平行于所述主机的顶底方向;
所述泵腔位于所述油腔沿第一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顶底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布置,所述泵腔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内,所述油腔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头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
所述第一活塞杆的至少部分显露在所述泵腔外,用于通过按压和提拉所述第一活塞杆的显露部分,使得所述活塞头在所述泵腔内进行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形成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显露在所述泵腔外的部位,以连通外界;
所述第一贯穿孔限定出所述第二气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气道通过所述第一贯穿孔连通外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的底壁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活塞头连接且位于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
所述主机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第一端直接或间接地与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连通管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孔连接;
所述第一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活塞杆、活塞头、所述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以使得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连通管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形成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连通所述第一贯穿孔和所述第一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连通外界和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补气通道用于在所述活塞头朝向所述第一腔室的方向移动时,将外界的气体单向地导向所述第二腔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和/或
所述第二气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和/或
所述进液通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单向阀。
10.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
雾化组件,具有储液腔、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储液腔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排气口,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对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进行雾化以形成气溶胶;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机,所述进液口与所述进液通道连接,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气道连接,所述主机还包括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CN202321478435.8U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Active CN2203600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8435.8U CN220360096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8435.8U CN220360096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0096U true CN220360096U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1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8435.8U Active CN220360096U (zh) 2023-06-09 2023-06-09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600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6870B (zh) 一种储油装置、电子烟雾化器及电子烟
US10219546B2 (en) Spraying atomizing device
CN111772236A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TW332808B (en) The miniature pump sprayer
US20230131714A1 (en) Atomiza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tomizer
CN220360096U (zh)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GB2452766A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a fuel injection system
CN220360095U (zh)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2937910U (zh) 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20157586U (zh) 一种能够平衡抽吸气压差的烟弹及电子烟
CN21074724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主机
CN207951885U (zh) 一种涂覆机的涂覆头
CN110447977A (zh) 干湿分离的电子烟
CN110547518B (zh) 一种电子烟
CN101457728B (zh) 一种球阀喷嘴
WO202322586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储液组件
CN219970535U (zh) 充液组件
CN220441914U (zh) 一种主机和气溶胶生成装置
CN219982146U (zh) 雾化组件及雾化装置
CN208032925U (zh) 一种在线点胶机的点胶头
CN217851370U (zh) 电子雾化装置
CN110447965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主机
CN220458624U (zh) 电子雾化系统及雾化器和注液装置
CN220211939U (zh) 一种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20936773U (zh) 一种气雾发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