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7895U - 卧式扼流圈 - Google Patents

卧式扼流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7895U
CN220357895U CN202321955557.1U CN202321955557U CN220357895U CN 220357895 U CN220357895 U CN 220357895U CN 202321955557 U CN202321955557 U CN 202321955557U CN 220357895 U CN220357895 U CN 2203578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choke
cap
epoxy resin
pin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55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海成
邓冲
王永才
郑广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bel Electronics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55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78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78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78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扼流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扼流圈。一种卧式扼流圈,包括:环氧树脂基座,厚度为0.7mm~1.5mm,贯穿有第一插脚孔;扼流圈主体,横卧于环氧树脂基座的顶部,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插脚孔的引脚,底部设有散热凹凸楞。本方案,移除了传统的安规隔板,实现将传统技术中的底座和安规隔板合二为一以形成环氧树脂基座,降本增效。

Description

卧式扼流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扼流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卧式扼流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路板在安装有扼流圈的位置,通常有以下两种隔板:
第一种隔板为绕组隔板,通常被用于将共模扼流圈的绕组间隔离开来,以防止它们之间的互相干扰,这可以提高扼流圈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减少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出现;
第二种隔板为安规隔板,设于PCB电路板上,通常用于隔离不同电压等级的元件,以确保安全距离(安规距离)和防止电弧和漏电等问题的发生。
如公开号为CN2064218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下称文献一)公开了一种扼流圈,其通过将立式的扼流圈底部设置凸块及在底座上设置于该凸块相配的卡槽,以加强扼流圈安装在底座上的固定效果。这种扼流圈的绕组隔板通常呈立式分布,而安规隔板通常设置于PCB板上且靠近或抵于扼流圈一侧,以隔离扼流圈与其他元件之间造成的干扰。
然而,文献一还存在以下问题:按规隔板不易安装,且占用空间,不利于产品的生产装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扼流圈,旨在提高产品的生产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卧式扼流圈,包括:
环氧树脂基座,厚度为0.7mm~1.5mm,从顶部贯穿有第一插脚孔,底部设有散热凹凸楞;及
扼流圈主体,横卧于环氧树脂基座的顶部,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插脚孔的引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底部设有插件凸起和与所述第一插脚孔相对的第二插脚孔,所述环氧树脂基座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插件凸起相配对的插槽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屏蔽罩包括:
屏蔽壳,内部设有容置槽,顶部敞口;及
屏蔽盖,盖扣于所述屏蔽壳的顶部;
其中,所述插件凸起设于所述屏蔽壳的底部,所述第二插脚孔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底。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设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底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顶帽,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底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一缘凸边,所述顶帽的顶面抵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的底面;
底帽,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顶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二缘凸边,所述第二缘凸边设有由所述第一缘凸边插入的插接槽,所述顶帽盖扣于所述底帽并形成升降腔;
活动条,设于所述升降腔内,一端铰接于所述顶帽的内壁,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底帽的内壁;
调节杆,从所述升降机构一侧插入所述升降腔内,并与所述活动条的中端部相铰接;及
调节柄,从所述升降机构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侧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内,并与所述调节杆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柄包括螺纹杆和设于所述螺纹杆一端的旋钮件,所述螺纹杆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远离所述旋钮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内,并与所述调节杆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顶帽和所述底帽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脚孔相配对的第三插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扼流圈主体包括:
磁环,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线圈,绕设于所述磁环上;以及
其中,所述线圈引伸出对应的引脚,所述引脚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和所述第一插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扼流圈主体包括:
磁环,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线圈,包括分别绕设于所述磁环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线圈隔板,设于所述磁环的内环,将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引伸出对应的引脚,所述引脚分别对应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和所述第一插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移除了传统的安规隔板,通过将底座设置成环氧树脂基座并增加厚度,再使扼流圈主体横卧式设于环氧树脂基座的顶部以增加相互接触面积,从而实现环氧树脂基座既能够稳定安装扼流圈主体以防止歪斜和跑位,又能够实现对扼流圈主体与其他电子元件之间形成隔离,提高扼流圈主体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减少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出现。即实现将传统技术中的底座和安规隔板合二为一以形成环氧树脂基座,降本增效。另外,通过在环氧树脂基座的底部设置散热凹凸楞,以提高环氧树脂基座对扼流圈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所述扼流圈主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环氧树脂基座,
11—第一插脚孔,12—散热凹凸楞,13—插槽凸起;
2—扼流圈主体,
21—磁环,22—线圈,
221—引脚;
3—屏蔽罩,
31—屏蔽壳,32—屏蔽盖,33—插件凸起,
311—容置槽,312—第二插脚孔;
4—升降机构,
41—顶帽,42—底帽,43—活动条,44—调节杆,45—调节柄,
411—第一缘凸边,412—升降腔,
421—第二缘凸边,422—插接槽,
451—螺纹杆,452—旋钮件,45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卧式扼流圈,包括:环氧树脂基座1和扼流圈主体2。其中:
环氧树脂基座1,厚度为0.7mm~1.5mm,从顶部贯穿有第一插脚孔11,底部设有散热凹凸楞12;优选地,环氧树脂基座的厚度为0.9mm或1.1mm。
扼流圈主体2,横卧于环氧树脂基座1的顶部,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的引脚221。
本方案,移除了传统的安规隔板,通过将底座设置成环氧树脂基座1并增加厚度,再使扼流圈主体2横卧式设于环氧树脂基座1的顶部以增加相互接触面积,从而实现环氧树脂基座1既能够稳定安装扼流圈主体2以防止歪斜和跑位,又能够实现对扼流圈主体2与其他电子元件之间形成隔离,提高扼流圈主体2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减少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出现。即实现将传统技术中的底座和安规隔板合二为一以形成环氧树脂基座1,降本增效。另外,通过在环氧树脂基座1的底部设置散热凹凸楞12,以提高环氧树脂基座1对扼流圈的散热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屏蔽罩3,所述屏蔽罩3底部设有插件凸起33和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相对的第二插脚孔312,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插件凸起33相配对的插槽凸起13。进而,增加屏蔽罩3以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扼流圈主体2的性能和稳定性,并进一步减少电磁兼容性EMC问题的出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屏蔽罩3包括:屏蔽壳31和屏蔽盖32。其中:
屏蔽壳31,内部设有容置槽311,顶部敞口;
屏蔽盖32,盖扣于所述屏蔽壳31的顶部;
其中,所述插件凸起33设于所述屏蔽壳31的底部,所述第二插脚孔312设于所述容置槽311的槽底。进而,屏蔽壳31底部仅留下第二插脚孔312供引脚221插入,有效提高密闭效果,又能够易于装配。
第一种装配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将屏蔽盖32打开,再将扼流圈主体2的引脚221放入容置槽311并穿插于第二插脚孔312,然后往里推直至扼流圈主体2置于容置槽311中,再将屏蔽盖32盖回屏蔽壳31的顶部;下一步将伸出于屏蔽罩3的引脚221穿插于环氧树脂基座1的第一插脚孔11中,继续往里推直至屏蔽壳31底部的插件凸起33插进环氧树脂基座1顶部的插槽凸起13;最后再将引脚221插入电路板对应的插孔上。
第二种装配方式,先将屏蔽罩3安装于环氧树脂基座1上,即插件凸起33插进插槽凸起13;下一步将屏蔽盖32打开,再将扼流圈主体2的引脚221放入容置槽311并依次穿插于第二插脚孔312和第一插脚孔11,继续往里推直至扼流圈主体2置于容置槽311中,再将屏蔽盖32盖回屏蔽壳31的顶部;最后再将引脚221插入电路板对应的插孔上。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图7所示,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设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底部的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顶帽41、底帽42、活动条43、调节杆44及调节柄45。其中:
顶帽41,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底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一缘凸边411,所述顶帽41的顶面抵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的底面;
底帽42,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顶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二缘凸边421,所述第二缘凸边421设有由所述第一缘凸边411插入的插接槽422,所述顶帽41盖扣于所述底帽42并形成升降腔412;进而,顶帽41和底帽42可实现升降活动;
活动条43,设于所述升降腔412内,一端铰接于所述顶帽41的内壁,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底帽42的内壁;所述顶帽41盖扣于所述底帽42的过程中,顶帽41的第一缘凸边411逐渐插入底帽42的插接槽422中,直至抵顶于活动条43;
调节杆44,从所述升降机构4一侧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活动条43的中端部相铰接;
调节柄45,从所述升降机构4远离所述调节杆44的一侧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调节杆44活动连接。进而,能够通过升降机构4调节环氧树脂基座1的高度,从而实现灵活调整安规距离,以有效减少扼流圈与其他元件之间造成的干扰,进而使该卧式扼流圈能够适应更多不同规格要求的电路板扼流圈的安装。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调节柄45包括螺纹杆451和设于所述螺纹杆451一端的旋钮件452,所述螺纹杆451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451远离所述旋钮件452的一端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调节杆44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顶帽41和所述底帽42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相配对的第三插脚孔。具体地,所述螺纹杆451与所述调节杆44可采用轴承453连接。扼流圈主体2的引脚221分别依次穿过第二插脚孔312、第一插脚孔11以及第三插脚孔,然后再穿过电路板。进而,能够通过升降机构4调节环氧树脂基座1的高度,从而实现灵活调整安规距离,以有效减少扼流圈与其他元件之间造成的干扰,进而使该卧式扼流圈能够适应更多不同规格要求的电路板扼流圈的安装。
调节升降过程:
升高调节,如图4和图7所示,向插入升降腔412内的方向(记为正方向)扭动旋钮件452,从而推动调节杆44向外伸长,过程中调节杆44会带动活动条43从倾斜的状态逐渐往竖直的状态摆动,期间活动条43会抵顶于顶帽41和底帽42,升降腔412高度升高,从而使顶帽41上升,最终实现升高环氧树脂基座1的高度。需要提及的是,由于轴承453的设置,扭动旋钮件452期间,只能推动调节杆44而不会令调节杆44同步转动,避免造成运动干涉。
降低调节,同理,将旋钮件452反方向扭动,即可使顶帽41下降,从而实现降低环氧树脂基座1的高度。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扼流圈主体2包括:磁环21和线圈22。其中:
磁环21,置于所述容置槽311内;
线圈22,绕设于所述磁环21上;
其中,所述线圈22引伸出对应的引脚221,所述引脚221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312和所述第一插脚孔11。进而,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扼流圈主体2的性能和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扼流圈主体2包括:磁环21和线圈22。其中:
磁环21,置于所述容置槽311内;
线圈22,包括分别绕设于所述磁环21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
线圈22隔板,设于所述磁环21的内环,将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引伸出对应的引脚221,所述引脚221分别对应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312和所述第一插脚孔11。具体地,该实施例的所述扼流圈主体2为共模扼流圈。进而,进一步提高抗干扰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扼流圈主体2的性能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氧树脂基座(1),厚度为0.7mm~1.5mm,从顶部贯穿有第一插脚孔(11),底部设有散热凹凸楞(12);及
扼流圈主体(2),横卧于环氧树脂基座(1)的顶部,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的引脚(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屏蔽罩(3),所述屏蔽罩(3)底部设有插件凸起(33)和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相对的第二插脚孔(312),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的顶部设有与所述插件凸起(33)相配对的插槽凸起(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3)包括:
屏蔽壳(31),内部设有容置槽(311),顶部敞口;及
屏蔽盖(32),盖扣于所述屏蔽壳(31)的顶部;
其中,所述插件凸起(33)设于所述屏蔽壳(31)的底部,所述第二插脚孔(312)设于所述容置槽(311)的槽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该卧式扼流圈还包括设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底部的升降机构(4),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
顶帽(41),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底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一缘凸边(411),所述顶帽(41)的顶面抵于所述环氧树脂基座(1)的底面;
底帽(42),由长方体结构通过沿顶面抽壳得到,四周形成第二缘凸边(421),所述第二缘凸边(421)设有由所述第一缘凸边(411)插入的插接槽(422),所述顶帽(41)盖扣于所述底帽(42)并形成升降腔(412);
活动条(43),设于所述升降腔(412)内,一端铰接于所述顶帽(41)的内壁,另一端抵顶于所述底帽(42)的内壁;
调节杆(44),从所述升降机构(4)一侧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活动条(43)的中端部相铰接;及
调节柄(45),从所述升降机构(4)远离所述调节杆(44)的一侧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调节杆(44)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柄(45)包括螺纹杆(451)和设于所述螺纹杆(451)一端的旋钮件(452),所述螺纹杆(451)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杆(451)远离所述旋钮件(452)的一端螺纹连接插入所述升降腔(412)内,并与所述调节杆(44)相对转动连接;
所述顶帽(41)和所述底帽(42)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插脚孔(11)相配对的第三插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扼流圈主体(2)包括:
磁环(21),置于所述容置槽(311)内;
线圈(22),绕设于所述磁环(21)上;以及
其中,所述线圈(22)引伸出对应的引脚(221),所述引脚(221)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312)和所述第一插脚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卧式扼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扼流圈主体(2)包括:
磁环(21),置于所述容置槽(311)内;
线圈(22),包括分别绕设于所述磁环(21)上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以及
线圈(22)隔板,设于所述磁环(21)的内环,将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引伸出对应的引脚(221),所述引脚(221)分别对应穿过所述第二插脚孔(312)和所述第一插脚孔(11)。
CN202321955557.1U 2023-07-24 2023-07-24 卧式扼流圈 Active CN2203578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557.1U CN2203578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卧式扼流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557.1U CN2203578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卧式扼流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7895U true CN220357895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6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5557.1U Active CN220357895U (zh) 2023-07-24 2023-07-24 卧式扼流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78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64686U (zh) 一种浮动连接器及其构成的浮动连接器组件
CN107017507A (zh) 具有独立usb充电头的电源插座
CN206758779U (zh) 移动插座组件及移动插座设备
CN220357895U (zh) 卧式扼流圈
CN207753224U (zh) 一种三芯推杆式直头高压塑胶连接器
CN101459015B (zh) 一种带保险装置的汽车继电器
US6932648B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connector capable of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205609812U (zh) 一种具有五孔插座保护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延长线插座
CN108808500A (zh) 一种暗装于填充墙内的配电箱
CN219086351U (zh) 一种电力插座面板
CN201796678U (zh) 用于隔离变压器的安全屏障及包括安全屏障的隔离变压器
CN218602209U (zh) 一种加强绝缘的双骨架组合式开关电源变压器
CN220043233U (zh) 应用于点火装置内的插拔式电源滤波组件
CN205793790U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及其电器盒
CN217239245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CN218300662U (zh) 一种方便电缆接入的电能计量箱
CN215680417U (zh) 一种便于接插配合的电容器
CN218781137U (zh) 一种带插拔开关的led灯管
CN209401897U (zh) 插座
CN205335190U (zh) 断路器
CN219019207U (zh) 一种电控盒及空调机组
CN214588644U (zh) 一种高耐压的继电器结构
CN215579368U (zh) 一种嵌入式智能插座
CN218866843U (zh) 带连接器且便于组装的微型滤波器
CN217562377U (zh) 一种试验抽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