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5551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5551U
CN220355551U CN202321336384.5U CN202321336384U CN220355551U CN 220355551 U CN220355551 U CN 220355551U CN 202321336384 U CN202321336384 U CN 202321336384U CN 220355551 U CN220355551 U CN 220355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indoor unit
deflecto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63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竑宇
郝本华
张德明
戴伯昌
孙朋飞
曹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63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5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出风部和第一导风板。每个出风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两个出风部间隔设置,以使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第一导风板竖直设置,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口的长度且第一导风板绕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贯通风道内。当室内空气气流流经贯通风道被引风时,贯通风道内的第一导风板可转动且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口的长度,就使得第一导风板可调节流经贯通风道内的部分区段的引风量,进而使得流经贯通风道的引风气流和出风部的出风气流混合后的匀风量和匀风高度可调,以达到控制匀风的目的,进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匀风需求,尤其是不同高度处的匀风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更多种类的空调被开发出来并应用于市场,更多的用户也越来越关注空调送风的舒适性。双塔空调作为一种新型空调,其多采用引风技术,可以实现室内空气与换热后空气混合后进入室内环境,达到凉而不冷的送风效果,关闭引风后可实现室内环境速冷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现有立式空调出风口的长度较长,上下出风范围很广,匀风量固定不可调,如果用户想控制匀风量和匀风高度,则无法操作,比如家里有小孩的用户,用户希望控制空调下部的匀风量,以避免空调直吹小孩引发疾病。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空调室内机出风范围比较广,无法控制出风范围的问题,进而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对空调送风舒适性的需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两个竖直设置的出风部,每个所述出风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部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绕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贯通风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同轴转动。
可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绕其后端边缘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端设置在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上或者临近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让位槽内。
可选地,在同一高度处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分别与所述贯通风道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构成两个第一导风板组,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
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分别与所述贯通风道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贯通风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
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端或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端同高,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或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同高。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朝向所述贯通风道的另一侧壁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处于同一面上。
可选地,每个所述出风部具有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部一侧边缘的第一导风面;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导风装置,每个所述导风装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用于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引导出风且可运动到与所述第一导风面限定出广角风道的广角导风位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所述导风装置运动到所述广角导风位置时,最接近所述第一导风面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接近所述第一导风面的边缘处于所述第一导风面的前侧;
每个所述出风部前侧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为竖条形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空调室内机中的两个出风部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当空调开始工作时,两个出风部的第一出风口向前送风的同时,依靠负压带动贯通风道内的室内空气向前流动,从而使得室内空气与两个出风部吹出的风混合在一起吹出。当室内气流流经贯通风道时,贯通风道内的第一导风板可转动且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口的长度,就使得第一导风板可调节流经贯通风道内的部分区段的引风量,进而使得匀风量和匀风高度可调,以达到控制匀风的目的,进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匀风需求,尤其是不同高度处的匀风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使得贯通风道内各个部分区段的匀风量均可调。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局部位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0的横截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出风部100和第一导风板200。每个出风部100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10,两个出风部100间隔设置,以使两个出风部100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300。第一导风板200竖直设置,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口110的长度且第一导风板200绕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贯通风道30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如图1所示,空调室内机10中的两个出风部100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当空调开始工作时,两个出风部100的第一出风口110向前送风的同时,依靠负压带动贯通风道300内的室内空气向前流动,从而使得室内空气与两个出风部100吹出的风混合在一起吹出。当室内气流流经贯通风道300时,贯通风道300内的第一导风板200可转动且第一导风板200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口110的长度,就使得第一导风板200可调节流经贯通风道300内的部分区段的引风量,进而使得混合气流后的匀风量和匀风高度可调,以达到控制匀风的目的,进而满足用户不同的匀风需求,尤其是不同高度处的匀风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200为多个,第一导风板20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200在空调工作过程中,主要起到导风的作用,既可以控制引风量又可以控制引风的方向,多个第一导风板200地设置可以起到同时或者部分同时调节室内引风量的作用,比如,在空调工作时,部分第一导风板200不工作,其余部分第一导风板200工作,这样就使得部分工作的第一导风板200可以阻挡贯通风道300的部分区段的引风气流和出风部100出风进行匀风,使得室内引风气流从贯通风道300的其余部分区段流出与第一出风口110吹出的气流匀风,就使得贯通风道300内各个部分区段的匀风量均可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导风板200同轴转动。多个第一导风板200同轴转动使得结构更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第一导风板200绕其后端边缘可转动地设置,且第一导风板200的后端设置在贯通风道300的侧壁上或者临近贯通风道300的侧壁。第一导风板200绕其后边缘转动,且后边缘的特殊位置,使得其对气流流动的影响最小,保证送风顺畅性,且送风噪音比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贯通风道300的侧壁上设置有让位槽310,第一导风板200设置在让位槽310内。在空调室内机10不进行匀风时,让位槽310能够降低第一导风板200对气流流动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同一高度处的第一导风板2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导风板200分别与贯通风道300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高度处的两个第一导风板200分别可绕其后端边缘可转动地设置,两个第一导风板200可以同时工作或者其中一个工作。比如说,空调在工作时,两个第一导风板200可以同时工作能够闭合第一导风板200所在高度的贯通风道300,或者根据用户需求第一导风板200各自闭合一定角度,能够实现室内引风气流通过贯通风道300不同高度的区段处流出,进而使得匀风量的高度可调,满足用户不同高度处的匀风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200为多个,多个第一导风板200构成两个第一导风板组,每个第一导风板组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导风板200。两个第一导风板组分别与贯通风道300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导风板组至少有两个第一导风板200组成,第一导风板200数量越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导风板200控制引风的效果越好,也就是说越容易控制贯通风道300不同区段的引风量,进而实现更佳的匀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贯通风道300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110的长度,第一导风板组的下端低于第一出风口110的下端或与第一出风口110的下端同高,第一导风板组的上端高于第一出风口110的上端或与第一出风口110的上端同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组长度设置成大于或等于第一出风口110长度的设置,使得第一导风板组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覆盖整个第一出风口110的出风范围,使得在对第一出风口110任一位置的出风均能够被来自贯通风道300的风混合,以被匀风,使得匀风量均可调整,防止第一出风口110的出风不被匀风以及匀风量不可调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导风板200的朝向贯通风道300的另一侧壁的外表面与对应的贯通风道300的侧壁处于同一面上。这样设置就使得第一导风板200不需要工作时,不影响原始贯通风道300的引风,同时也可防止让位槽310对贯通风道300引风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出风部110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面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出风部110使得立式空调室内机10的造型稳重,符合国人的审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部100前侧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120。第二出风口120处于第一出风口110远离另一个出风部100的一侧。第二出风口120为竖条形设置。竖条形设置的第二出风口120的出风可以避免室内温度分层,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在上下方向上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部100内均设置有出风风道和旁通风道,每个出风风道的前端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0的边缘连接,每个旁通风道与对应的出风风道连通,每个旁通风道与对应的第二出风口120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部100具有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0的远离另一个出风部100一侧边缘的第一导风面。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两个导风装置500,每个导风装置500分别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出风口110处,用于在第一出风口110的宽度方向上引导出风且可运动到与第一导风面限定出广角风道的广角导风位置。
工作时,出风部100上的导风装置500转动以引导从第一出风110口吹出的风的方向,特别地,当导风装置500转至广角导风位置时,至少一部分从第一出风口110吹出的风进入由第一导风面和导风装置500限定出的广角风道内,并朝远离另一个出风部100的方向吹出,从而扩大了第一出风口110的出风角度,进而使得两个出风部100的出风角度更大,从而满足用户对立式空调室内机10的广角送风的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部100包括出风本部130和导风体140。出风本部130的前侧具有沿出风本部1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连通口。连通口的两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分别为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出风本部130的表面包括连接于第一边缘的导风区域。导风区域与第一边缘相对设置的边缘为第三边缘。导风体140设置在导风区域的前侧。导风体140包括设置于导风体140的前侧的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具有第四边缘和第五边缘,第四边缘接近第二边缘,第五边缘接近第三边缘,且第五边缘处于第四边缘的斜前方。导风体140和导风区域之间为旁通风道。第二边缘与导风体140的具有第四边缘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为第一出风口110,第三边缘与导风体140的具有第五边缘的端部之间的间隔为第二出风口120。旁通风道连通连通口和第二出风口120。
在这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出风本部130和导风体140,实现了每个出风部100上均具有两个出风口和第一导风面,进而在实现立式空调室内机10广角出风的前提下,又使得造型新颖,一举两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出风口120处设置有出风结构121,出风结构121使得经过第二出风口120的出风朝向第二出风口120的接近第三边缘的前侧方吹出。也就是说,进入旁通风道的风,经过出风结构121后也能够改变出风方向,扩大出风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结构121包括多个弧形板,多个弧形板平行设置,多个弧形板朝第一出风口110的前方凸起,以使经过弧形板的出风朝向第二出风口120的接近第三边缘的前侧方吹出。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20处设置有出风结构121,出风结构121使得经过第二出风口120的出风朝向第二出风口120的正前方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旁通风道的进口处设置有进风结构122,以将经过旁通风道的进口的风打散。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结构122为微孔板,微孔板沿长度方向的两个边缘分别于第四边缘和第一边缘连接。一部分连通口的出风经过微孔板被微孔打散,成为微风,从而使得出风更加“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导风装置500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510,导风装置500运动到广角导风位置时,最接近导风体140的第二导风板510的接近导风体140的边缘处于第一导风面的前侧。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经过最接近导风体140的第二导风板和第一导风面之间形成了广角风道。优选地,导风装置500包括两个第二导风板。两个第二导风板沿第一出风口110宽度方向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出风部100还包括连接于连通口的风道,风道的连接于第一边缘的风道壁在第一边缘处的切面为参考切面。导风体140处于参考切面的远离第一出风口的一侧。这种设置既有利于广角导风又不会阻碍连通口的出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贯通风道300仅包括相互连接的进风区段和出风区段。出风区段的宽度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大。进风区段的宽度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变小。贯通风道300的上述设置有利于贯通风道300后侧的空气进入同时也有利于贯通风道300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边缘为出风区段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出风本部130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连通口连通的进风口600。每个出风本部130内均设置有风机,风机引导空气进入出风本部130,从连通口吹出。风机为贯流风机131。至少一个出风本部130内设置有换热器132。当两个出风本部130中一个吹换热气流时,换热气流、非换热气流和贯通风道300内的空气在立式空调室内机10前方混合,从而使的混合后的气流的温度更接近室温,从而使的出风柔和。当两个出风本部130都吹换热气流时,换热气流和贯通风道300内的空气在立式空调室内机10前方混合,同样使得出风柔和。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竖直设置的出风部,每个所述出风部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部间隔设置,以使两个所述出风部之间形成有贯通风道;
第一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竖直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绕竖直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贯通风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同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绕其后端边缘可转动地设置,且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后端设置在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上或者临近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上设置有让位槽,所述第一导风板设置在所述让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高度处的所述第一导风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分别与所述贯通风道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构成两个第一导风板组,每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包括至少两个导风板;
两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组分别与所述贯通风道的两个侧壁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风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
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下端低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端或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下端同高,所述第一导风板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或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端同高。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板组的朝向所述贯通风道的另一侧壁的外表面与对应的所述贯通风道的侧壁处于同一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出风部具有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部一侧边缘的第一导风面;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两个导风装置,每个所述导风装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出风口处,用于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引导出风且可运动到与所述第一导风面限定出广角风道的广角导风位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导风板;所述导风装置运动到所述广角导风位置时,最接近所述第一导风面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接近所述第一导风面的边缘处于所述第一导风面的前侧;
每个所述出风部前侧还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处于所述第一出风口远离另一个所述出风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出风口为竖条形设置。
CN202321336384.5U 2023-05-29 2023-05-29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355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384.5U CN2203555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6384.5U CN2203555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5551U true CN220355551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1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6384.5U Active CN220355551U (zh) 2023-05-29 2023-05-29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55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2847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6693750U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2113274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6976916U (zh) 空调室内机
JP2007113806A (ja) 吹出口の風向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22020589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0981968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853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5069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6191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20589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648561U (zh) 空调器
CN22020589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187061U (zh) 空调器
CN220506950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5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86814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577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884232U (zh) 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