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5549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5549U
CN220355549U CN202320937189.1U CN202320937189U CN220355549U CN 220355549 U CN220355549 U CN 220355549U CN 202320937189 U CN202320937189 U CN 202320937189U CN 220355549 U CN220355549 U CN 2203555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guide column
outlet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371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乐
王晓刚
李英舒
张蕾
蔡学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371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5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55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该室内机包括壳体,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用于吹出换热风;第二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用于吹出非换热风;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或者第三出风口位于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第三出风口朝前吹风或者朝向前下方吹风。第三出风口可以提升热空气下沉效果,提升制热效果,进而减小整个室内的温差,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空调越来越普及,用户对送风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空调室内机,存在风温差大、送风距离不足、制冷时冷风太凉引起用户不适、制热时室内温度不均匀、室内空气质量不良等弊端,导致空调室内机送风的舒适性差,用户的体验效果差。虽然已有空调采用引流模式,但传统引流方案主要是出风口处的气流带动引流风口出风,虽然可达到冷热出风混合效果,引风量较少,混合作用不是太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制冷时冷风太凉、制热时室内温度不均匀、室内空气质量不良等问题,达到增大引风量,改善冷热风混合效果,提高用户舒适性和体验感的目的。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
用于吹出换热风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
用于吹出非换热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
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或者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前吹风或者朝向前下方吹风。
可选地,所述第三出风口用于吹出非换热风或者换热风;
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引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吹出换热风的第一导风柱,所述第一导风柱沿竖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用于吹出非换热风的第二导风柱,所述第二导风柱沿竖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柱的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柱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一侧;
上壳,所述上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前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柱与所述第一导风柱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引风通道。
可选地,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气流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
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轴流风扇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内侧;
所述第三出风口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不对称,所述第二导风柱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横截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柱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后壁和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导风柱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柱的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导风柱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
所述第二导风柱内设置有非换热风机,所述非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前部,以促使室内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导风柱并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可单独控制。
可选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功能模块和下壳;
所述功能模块配置成处理流经其的气流或向气流中加入物质;
所述第二导风柱内设置有呈竖条状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连通;所述功能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风道的上端或下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风门;
所述功能模块为新风装置、加氧装置、净化装置、加湿装置和水洗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与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流;所述净化装置具有除尘和/或杀菌功能;
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设置于所述下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利用第一出风口吹出换热风,第二出风口吹出非换热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换热风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非换热风形成混合气流混合后吹向室内,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当换热风为热风时,所述第三出风口水平向前或向前下方吹出气流,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气流可以形成屏障,减弱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的热风或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混合风向上扩散,改善因热空气上扬、冷空气下沉带来的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差,提升热空气下沉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第二出风口的气流可以具备多种功能,在第二导风柱配置有新风装置、加氧装置、净化装置、加湿装置和水洗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时,第二出风口吹出的气流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与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流,可有效提升加湿/新风/除尘/杀菌/加氧等效果,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剖开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剖开的示意性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剖开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剖开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也即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剖开的示意性前视图,如图1所示,并参考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设置于壳体前侧的第一出风口22、第二出风口32和第三出风口52。所述第一出风口22沿竖向方向延伸,用于吹出换热风;所述第二出风口32沿竖向方向延伸,用于吹出非换热风;所述第三出风口5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上侧,或者所述第三出风口52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52朝前吹风或者朝向前下方吹风。
在本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运行时,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可择一或同时开启送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吹出换热风,所述第二出风口32吹出非换热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换热风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非换热风形成混合气流混合后吹向室内,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出风口52的送风方向水平向前,其吹出的气流形成气体屏障,减弱所述第一出风口22吹出的热风或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混合风向上扩散,改善因热空气上扬、冷空气下沉带来的竖直方向上的温度差,提升热空气下沉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出风口52的送风方向为前下方,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热风或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混合风向下移动,从而有效减少所述第一出风口22上部和下部的温差,提升制热效果,进而减小了整个室内的温差,提高了室内温度的均匀性,改善了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下侧,或者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下侧,可以设置第四出风口,所述第四出风口朝前吹风或者朝向前上方吹风。以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制冷工作模式时,抑制冷空气的下沉效果,提高室内温度均匀性,改善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52吹出换热风。壳体10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进风口51,所述第三进风口51与所述第三出风口5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室内风从所述第三进风口51流入壳体10内,第三进风口51流入的室内风经换热后从所述第三出风口52吹出,所述第三出风口52吹出的为换热风。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52吹出非换热风。第三进风口51流入的室内风不经换热就第三出风口52吹出。非换热风密度大于换热风,调节效果更明显,非换热风在提升热空气下沉上效果更好,且能够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之间具有引风通道40。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32开启送风时,所述引风通道40形成负压,促使壳体10内空气向前侧流动,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32吹出的风形成引流混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柱20、第二导风柱30和上壳。所述第一导风柱20沿竖向方向延伸,其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22用于吹出换热风。所述第二导风柱30沿竖向方向延伸,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的一侧,其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32用于吹出非换热风。所述上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和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52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前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柱30与所述第一导风柱20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引风通道40。所述第一导风柱20和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间隔形成所述引风通道40,无需增加额外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轴流风扇50,所述轴流风扇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内,用于促使气流从所述第三出风口52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22处设置有第一导板24和第二导板25,所述第一导板24和所述第二导板25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导风柱20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导板24和所述第二导板25可单独控制。在出风量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调节风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柱20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所述第二导风柱30内设置有非换热风机,所述非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30前部,以促使室内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31进入所述第二导风柱30并从所述第二出风口32流出。
优选地,所述非换热机33为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的轴线和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轴线重叠,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很容易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52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32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2的外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52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32的外侧端点平齐。
上述第三出风口52的端点位置设置,使得第三出风口52吹出的气流可以作用于全部第一出风口22的换热风和/或第二出风口32的非换热风,提升混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52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轴流风扇50为多个(可以为2个、3个、4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扇50沿横向排布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52的内侧。此处所描述的横向排布并不意味着多个所述轴流风扇50必须并列设置,所述多个轴流风扇50可以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也可以设置在弧线上,甚至可以设置为前后交错的形式。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轴流风扇50使所述第三出风口52的出风量和出风速度可控,同时加速室内尤其是空调顶部空气循环。所述轴流风扇50开启,通过所述第三出风口52的室内风气流下吹,与第一出风口摆叶配合辅助空调热风下扬效果。总出风量大幅增加,房间换热速度显著加快,并且冷热出风充分混合,热而不躁自然风的效果明显,换热速度加快改善用户风感体验,提升送风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柱20和所述第二导风柱30不对称,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的横截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风柱30内无需设置换热器,可将第二导风柱30设计地更细,使其明显细于第一导风柱20,这种不对称的设计既恰好满足了出风需要,又使空调室内机的外观更加新颖独特,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可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风柱30沿横向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沿横向的宽度,所述第二导风柱3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以形成双柱差异化的外观。可使第二出风口32与第一出风口22的前后位置平齐或者基本平齐,以便非换热风与换热气流更好地混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柱20设置有第一进风口21,所述第一进风口21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的后壁和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21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2相连通;所述第二导风柱30设置有第二进风口31,所述第二进风口31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30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柱20的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3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2相连通。有效保障所述第一进风口21和所述第二进风口31的进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式空调室内还包括功能模块和下壳。所述功能模块配置成处理流经其的气流或向气流中加入物质。所述第二导风柱30内设置有呈竖条状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32连通。所述功能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风道的上端或下端连通;所述第二进风口31处设置有风门。所述功能模块为新风装置、加氧装置、净化装置、加湿装置和水洗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与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流。所述净化装置具有除尘和/或杀菌功能。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20和所述第二导风柱30的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设置于所述下壳内。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功能模块设置的不同,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在制冷/制热外,还可以同时具备与所述功能模块对应的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柱30可单独的启动。此时,所述第二出风口32能够单独输出室内风,或输出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与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流。关闭所述第一导风柱20后,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能够作为换气扇、新风机、净化机、加湿器等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柱30可单独的关闭。此时,第一导风柱20和轴流风机50共同工作。空调具备制冷或制热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流风机50可单独的开启。增加室内空气的流动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侧设置有:
用于吹出换热风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
用于吹出非换热风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沿竖向方向延伸;
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侧,或者所述第三出风口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朝前吹风或者朝向前下方吹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出风口用于吹出非换热风或者换热风;
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具有引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用于吹出换热风的第一导风柱,所述第一导风柱沿竖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一出风口;
用于吹出非换热风的第二导风柱,所述第二导风柱沿竖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风柱的前侧开设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导风柱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一侧;
上壳,所述上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上侧,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于所述上壳的前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风柱与所述第一导风柱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引风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流风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促使气流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
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轴流风扇为多个,多个所述轴流风扇沿横向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内侧;
所述第三出风口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不对称,所述第二导风柱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横截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柱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后壁和远离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导风柱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远离所述第一导风柱的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导风柱内设置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
所述第二导风柱内设置有非换热风机,所述非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风柱前部,以促使室内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所述第二导风柱并从所述第二出风口流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第一导板和第二导板,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导风柱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导板和所述第二导板可单独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模块和下壳;
所述功能模块配置成处理流经其的气流或向气流中加入物质;
所述第二导风柱内设置有呈竖条状的风道,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连通;所述功能模块的出口与所述风道的上端或下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风门;
所述功能模块为新风装置、加氧装置、净化装置、加湿装置和水洗装置中的一种或多种,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或者对应的所述非换热风为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加氧气流和水洗气流的一种或多种与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气流;所述净化装置具有除尘和/或杀菌功能;
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风柱和所述第二导风柱的下方;所述功能模块设置于所述下壳内。
CN202320937189.1U 2023-04-23 2023-04-23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3555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7189.1U CN220355549U (zh) 2023-04-23 2023-04-23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37189.1U CN220355549U (zh) 2023-04-23 2023-04-23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5549U true CN220355549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5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37189.1U Active CN220355549U (zh) 2023-04-23 2023-04-23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55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18823U (zh) 空调器及其空调室内机
CN104896704B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204806542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4806620U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JP2002022198A (ja) 空気調和機
CN204806543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04864498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CN105423429A (zh) 超薄空调壁挂室内机
CN21829596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591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4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7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6369669A (zh) 空调室内机和圆形挂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192014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03685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55068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891513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903685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51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4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