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50881U -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 Google Patents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50881U
CN220350881U CN202321879607.2U CN202321879607U CN220350881U CN 220350881 U CN220350881 U CN 220350881U CN 202321879607 U CN202321879607 U CN 202321879607U CN 220350881 U CN220350881 U CN 2203508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skip
frame
support frame
fixedly arra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96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华
方启才
王瑞
刘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BMT ITI WELDI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BMT ITI WELDI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BMT ITI WELDI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BMT ITI WELDI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96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508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508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508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包括地面定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包括第一支撑架、定位轨道、与定位轨道配合的夹紧气缸,定位轨道和夹紧气缸均固设在第一支撑架上;料车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固设在第二支撑架底部的移动部件和定位部件、固设在第二支撑架顶部的物料容置架,定位部件与定位轨道配合连接;抓取组件,与物料容置架配合连接。定位部件通过定位轨道固定移动距离后,通过夹紧气缸将定位部件固定在定位轨道上,实现精准定位,避免物料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机器人抓手对零件的精准抓取。

Description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体定位领域,特别涉及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车身焊接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流水线生产时,人工只需要把零件上到生产线上,其余工作都交给工装夹具和机器人完成。物料车给设备提供物料,设备中设置有机械手,通过机械手抓取物料车的物料,以此对物料做进一步加工。
在实际生产加工中,由于地面不平,或者物料车的规格差异,导致物料在物料车中的高度不一致,设备中的机械手将无法准确抓取物料车上的物料,此时,导致抓取误差或物料后续加工误差。对于这一问题,目前常常依靠人工操作,一方面提高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另一方面人工操作依然存在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定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地面上,包括第一支撑架、定位轨道、与所述定位轨道配合的夹紧气缸,所述定位轨道和所述夹紧气缸均固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料车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底部的移动部件和定位部件、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顶部的物料容置架,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定位轨道配合连接;抓取组件,与所述物料容置架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检测开关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检测开关和所述夹紧气缸均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光电检测器,固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中部且靠近所述定位轨道设置,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机器人抓手、固设在所述机器人抓手上的第二光电检测器,所述机器人抓手和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均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点的个数相等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底部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中部设置,所述滚轮与所述定位轨道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料车组件还包括挡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边,所述挡板中部垂直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容置架包括第一工件架和第二工件架,所述第一工件架和所述第二工件架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部且均靠近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轨道设置为两个,所述滚轮设置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定位部件通过定位轨道固定移动距离后,通过夹紧气缸将定位部件固定在定位轨道上,实现精准定位,避免物料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机器人抓手对零件的精准抓取。
2)检测开关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当检测开关检测到料车组件时,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输信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输信号控制夹紧气缸将定位部件固定在定位轨道上,此设置能够实现自动夹紧,将料车组件固定,减少人工操作,节约人力成本。
3)第一支撑架上设置第一光电检测器,用于检测物料容置架上的零件,当检测不到零件存在时,第一光电检测器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递信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指示器向工作人员发送指令,提示更换料车组件,节省人工巡视流程,节省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料用精定位料车第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料用精定位料车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地面定位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料车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抓取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面,2-定位轨道,3-夹紧气缸,4-第二支撑架,5-检测开关,6-第一光电检测器,7-机器人抓手,8-第二光电检测器,9-万向轮,10-滚轮,11-挡板,12-把手,13-第一工件架,14-第二工件架,15-第一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包括:地面定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地面1上,包括第一支撑架15、定位轨道2、与定位轨道2配合的夹紧气缸3,定位轨道2和夹紧气缸3均固设在第一支撑架15上;料车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4、固设在第二支撑架4底部的移动部件和定位部件、固设在第二支撑架4顶部的物料容置架,定位部件与定位轨道2配合连接;抓取组件,与物料容置架配合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检测开关5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检测开关5和夹紧气缸3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光电检测器6,固设在第一支撑架15中部且靠近定位轨道2设置,第一光电检测器6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第一光电检测器6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光电检测器6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5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为现有技术。优选地,地面定位组件和料车组件设置为两个,两个地面定位组件和两个料车组件均对称设置在抓取组件的两侧,当工作人员更换料车组件时,抓取组件抓取另一组料车组件上的汽车零件,减少因更换料车组件出现等待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3所示,其中,第一支撑架15呈方形,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地面1上;定位轨道2设置为两个,通过螺栓对称设置在定位轨道2上,夹紧气缸3与定位轨道2配合,将定位部件固定在定位轨道2上;第一光电检测器6设置为两个,用于检测与汽车零件的距离,为现有技术,第一光电检测器6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5上且位于第一支撑架15中部,两个第一光电检测器6靠近定位轨道2设置且位于两个定位轨道2之间;夹紧气缸3为现有技术,用于将滚轮10固定在定位轨道2上,夹紧气缸3固定设置在两个定位轨道2之间且靠近定位轨道2的一侧设置,夹紧气缸3设置在定位轨道2远离挡板11的一侧;检测开关5用于检测与第二支撑架4之间的距离,检测开关5可以设置成一个,固设在第一支撑架15上且位于夹紧气缸3旁;检测开关5也可以为两个,对称夹紧气缸3设置且固设在第一支撑架15上;检测开关5向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输信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夹紧气缸3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夹紧气缸3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部件包括万向轮9,万向轮9的个数与第二支撑架4的顶点的个数相等且靠近第二支撑架4的顶点设置。定位部件包括滚轮10,滚轮10固设在第二支撑架4底部且靠近第二支撑架4中部设置,滚轮10与定位轨道2配合连接。料车组件还包括挡板11,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的一边,挡板11中部垂直设置有把手12。物料容置架包括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对称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的顶部且均靠近第一光电检测器6设置。定位轨道2设置为两个,滚轮10设置为四个。
如图4所示,其中,第二支撑架4呈方形,万向轮9设置为4个,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底部的四个顶点上,第二支撑架4的宽度大于第一支撑架15的宽度,且万向轮9的高度大于定位轨道2距离地面1的高度;滚轮10设置在四个,均设置在万向轮9的对角线上,滚轮10沿第二支撑架4宽度方向的距离与定位轨道2之间的距离相等,定位轨道2与滚轮10配合,滚轮10可以通过定位轨道2与地面定位组件配合连接;挡板11呈方形,垂直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远离夹紧气缸3的一端,把手12通过焊接或螺栓垂直固定设置在挡板11中部,配合工作人员移动料车组件;把手12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相同,垂直且相对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的中部,用于放置汽车零件,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可以容纳多个汽车零件,优选为七个,汽车零件可以为侧封板,机器人抓手7对汽车零件进行抓取。万向轮9和滚轮10均为现有技术,能够在地面1滑动的同时随时改变方向,滚轮10设置为在定位轨道2上直线滑动的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抓取组件包括机器人抓手7、固设在机器人抓手7上的第二光电检测器8,机器人抓手7和第二光电检测器8均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如图5所示,其中,机器人抓手7为现有技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能够向机器人抓手7发送控制指令;第二光电检测器8可以设置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机器人抓手7的两侧;第二光电检测器8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两个第二光电检测器8能够提高检测的精准度,更加准确地检测与汽车零件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人员将汽车零件放置在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上,通过把手12与万向轮9配合,将料车组件移动到特定位置,使滚轮10沿定位轨道2移动,当远离挡板11一侧的滚轮10移动到定位轨道2靠近检测开关5的一端时,检测开关5检测到与滚轮10之间的距离,并将信号传送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夹紧气缸3发送指令,夹紧气缸3开始工作,夹紧气缸3靠近定位轨道2两侧的电磁阀向定位轨道2方向移动,使滚轮10固定在定位轨道2上;此时第一光电检测器6位于汽车零件的两侧,机器人抓手7自上而下抓取最上层的汽车零件,抓取前,机器人抓手7定位至汽车零件上方,抓取时,机器人抓手7向下运动抓取汽车零件后,带动汽车零件沿地面1垂直方向运动,当汽车零件脱离第一工件架13或第二工件架14后,带动汽车零件沿地面1水平方向运动,完成汽车零件的抓取工作;当抓取完最上层的汽车零件时,机器人抓手7继续工作,在汽车零件上面沿地面1垂直方向向下运动,第二光电检测器8检测到汽车零件时,机器人抓手7速度减缓,缓慢抓取汽车零件,避免对汽车零件造成损害;全部抓取完成后,第一光电检测器6检测不到汽车零件存在,将信号传送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方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夹紧气缸3发送指令,夹紧气缸3上的电磁阀向远离定位的方向移动,滚轮10能够在定位轨道2上移动,另一方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工作人员发送汽车零件全部抓取的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料车组件,此时,机器人抓手7对另一侧料车组件上的汽车零件进行抓取,在更换料车组件时能够继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面定位组件,固定设置在地面(1)上,包括第一支撑架(15)、定位轨道(2)、与所述定位轨道(2)配合的夹紧气缸(3),所述定位轨道(2)和所述夹紧气缸(3)均固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5)上;
料车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4)、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底部的移动部件和定位部件、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顶部的物料容置架,所述定位部件与所述定位轨道(2)配合连接;
抓取组件,与所述物料容置架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检测开关(5)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检测开关(5)和所述夹紧气缸(3)均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光电检测器(6),固设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5)中部且靠近所述定位轨道(2)设置,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6)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机器人抓手(7)、固设在所述机器人抓手(7)上的第二光电检测器(8),所述机器人抓手(7)和所述第二光电检测器(8)均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万向轮(9),所述万向轮(9)的个数与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点的个数相等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滚轮(10),所述滚轮(10)固设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底部且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架(4)中部设置,所述滚轮(10)与所述定位轨道(2)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料车组件还包括挡板(11),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一边,所述挡板(11)中部垂直设置有把手(12)。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6)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6)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15)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容置架包括第一工件架(13)和第二工件架(14),所述第一工件架(13)和所述第二工件架(14)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4)的顶部且均靠近所述第一光电检测器(6)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料用精定位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轨道(2)设置为两个,所述滚轮(10)设置为四个。
CN202321879607.2U 2023-07-17 2023-07-17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Active CN2203508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9607.2U CN220350881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9607.2U CN220350881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50881U true CN220350881U (zh) 2024-01-16

Family

ID=89506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9607.2U Active CN220350881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508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47261A (zh) 重载智能搬运行车
CN215658949U (zh) 一种智能制造流水线
CN220350881U (zh) 上料用精定位料车
CN116986259A (zh) 一种可用于电芯的上料装置及储运系统
CN114918585B (zh) 一种搬运车货叉工装焊接系统
CN113523820B (zh) 一种智能制造流水线的加工方法
CN115676606A (zh) 一种夹持装置、起吊装置以及转运系统
CN214569061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自动下线抓手装置
CN215973643U (zh) 尼龙板材供料机构
CN212386758U (zh) 一种用于物料码垛包装线的码垛装置及物料码垛包装线
CN114102565A (zh) 一种模组的抓取夹具
CN114985883A (zh) 一种垫板全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11198505U (zh) 一种高承重力、三维定位无人搬运车
CN113275476A (zh) 一种用于钣金加工的自动取料机器人系统
CN110270781B (zh) 一种转向构架智能立库拼装焊接生产流水线
CN216399631U (zh) 一种智能搬运机器人
CN217147685U (zh) 脚手架横杆拆包系统
CN216503077U (zh) 焊接流水线
CN218370464U (zh) 试样钢板转运装置及转运系统
CN218081131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面板自动化生产线
CN218855968U (zh) 一种用于腹板总成自动拼焊系统
CN216505116U (zh) 一种模组的抓取夹具
CN217861318U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液压油箱钢板机器人柔性抓手系统
CN218024090U (zh) 适用于重载工业机器人搬运火车轮的夹具
CN216505088U (zh) 一种机械臂夹持机构以及机械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