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1542U -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1542U
CN220341542U CN202321954689.2U CN202321954689U CN220341542U CN 220341542 U CN220341542 U CN 220341542U CN 202321954689 U CN202321954689 U CN 202321954689U CN 220341542 U CN220341542 U CN 2203415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necting portion
header assembly
pin header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46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zho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zh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zho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zh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46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415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15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15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排针连接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排针组件包括骨架结构和排针结构;排针结构包括多个安装于骨架结构上的插针,各插针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各插针的横截面外轮廓呈圆形,多个插针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且平行排布,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各插针形成外伸于骨架结构外的第一连接部,各第一连接部均形成有平行于第一预设方向的搭接面,各搭接面平行且共面设置。本申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排针组件在与PCB板组装时不利于节省空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排针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上的电子通信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均需要用到连接器,连接器中的排针组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对PCB板进行组对并进行焊锡。
为了增强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排针组件中的插针需要采用圆柱形的导体结构。
相关技术中,上述采用圆柱状插针的排针组件在与PCB板连接时,一般采用直针立贴的安装方式,使插针的端面与PCB板的表面对接,造成插针与PCB板间产生冗余空间,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或薄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排针组件在与PCB板组装时不利于节省空间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针组件,包括:
骨架结构;及
排针结构,包括多个安装于所述骨架结构上的插针,各所述插针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插针的横截面外轮廓呈圆形,多个所述插针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且平行排布,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各所述插针包括外伸于所述骨架结构外的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形成有平行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搭接面,各所述搭接面平行且共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插针还包括外伸于所述骨架结构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背离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延伸端形成端面,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平齐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面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直径的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架结构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插针的数量相同;各所述插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绕自身中轴线相对于所述安装孔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的凹面结构,且所述凹面结构的槽深方向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径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外凸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凸方向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面结构在所述安装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挡肩结构,所述挡肩结构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径向外凸延伸,以在径向上形成外凸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外表面的挡接面,所述挡接面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孔端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
本申请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模组,包括控制板、连接器壳体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针组件,所述骨架结构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各所述搭接面抵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板面上。
本申请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终端壳体、控制板、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针组件,所述骨架结构安装于所述终端壳体,各所述搭接面抵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板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的压接结构,所述压接结构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和所述终端壳体之间,以用于使所述骨架结构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
本申请的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中,排针结构中的插针为直线状,且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状的结构,圆柱状的插针能够通过(或承载)较大的电流,保证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并且排针结构能够与外部的PCB板进行卧式安装,即使得插针的中轴线方向平行于PCB板的板面方向,排针结构与PCB板形成层叠搭接设置,有利于减小排针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型化;并且使得排线结构与PCB板连接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节省整体占用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轴测图;
图3是图1中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骨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针组件与控制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在排针组件安装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爆炸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骨架结构;11、安装孔;111、第二限位结构;2、插针;21、第一连接部;211、搭接面;22、第二连接部;23、挡肩结构;231、挡接面;24、第三连接部;241、第一限位结构;3、控制板;4、终端壳体;5、显示屏幕;6、压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部”、“下部”、“朝上”、“竖直”、“水平”、“底”、“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增强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排针组件中的插针需要采用圆柱形的导体结构。市面上排针组件中,插针都是采用圆柱型结构,插针又可称为排针、探针、弹针等,插针的英文可称POGOPIN,排针组件又可称为排针公母座。
排针组件在与PCB板连接时,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直针立贴的方式,也就是使插针的端面与PCB板对接,对接的方式势必造成排针组件与PCB板整体占用空间过大,在安装在终端设备时,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其中,PCB板包括FPC板。
现有技术中,为了节省空间,会对PCB板进行打孔,使插针弯折以插接于PCB板的插孔内,但是,很多情况下,PCB板上存在不允许打孔的要求,故将影响排针组件与PCB板的组对。
故本申请采用直针卧贴的方式,使插针的延伸方向与PCB的板面保持平行安装,并在插针的连接端形成与PCB板的板面平行的搭接面,使插针在连接于与PCB板实现搭接,在保证过电流能力的同时能够节省空间,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和薄型化。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针组件,排针组件包括骨架结构1和排针结构;排针结构包括多个安装于骨架结构1上的插针2,各插针2沿第一预设方向X延伸设置,各插针2的横截面外轮廓呈圆形,多个插针2沿第二预设方向Y间隔且平行排布,第二预设方向Y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X;各插针2形成外伸于骨架结构1外的第一连接部21,各第一连接部21均形成有平行于第一预设方向X的搭接面211,各搭接面211平行且共面设置。
具体地,结合图4所示,骨架结构1采用绝缘材质制备,骨架结构1可呈块状,骨架结构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插针2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为沿第一预设方向X延伸开设的通孔,多个安装孔11在第二预设方向Y上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二预设方向Y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X。
参照图2所示,排针结构为多个排列呈一排的插针2形成,即排针结构包括多个安装在骨架结构1上的插针2,插针2一一对应插接于安装孔11内,故,可知,多个插针2结构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插针2在第二预设方向Y上间隔且平行排布。
插针2插接在安装孔11内,安装孔11为通孔,故,插针2在安装孔11内会形成两个连接部,设定两个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其中,第一连接部21外伸于安装孔11外,也就是外伸于骨架结构1的外部,第一连接部21为用于与电路板(PCB板或排线)电连接的结构,电路板也可称为控制板。
参照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1为中轴线沿第一预设方向X的圆柱体结构,在第一连接部21上形成搭接面211,搭接面211平行于第一预设方向X,也就是说,搭接面211为第一连接部21的沿轴向的平面,例如,搭接面211可以为第一连接部21的纵切面,纵切面包括通过横截面直径的最大纵切面;搭接面211可通过铣床洗削加工成型,以保证搭接面211的加工质量;第一连接部21的端面在第二预设方向Y上相平齐设置。
各插针2的第一连接部21外伸于骨架结构1外部的长度相同,各第一连接部21上搭接面211朝向同一方向设置,也就是,各插针2上的搭接面211平行且共面设置,各搭接面211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排针结构整体形成一个组合的、更大面积的搭接面211,以与PCB板的表面进行搭接,并抵触,各插针2与PCB板的导电接触面积的大小即为搭接面211的面积,通过各插针2的搭接面211与PCB板的抵接,从而实现插针2与PCB板的导电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排针结构中的插针2为直线状,且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状的结构,圆柱状的插针2能够通过(或承载)较大的电流,保证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并且排针结构能够与外部的PCB板进行卧式安装,即使得插针2的中轴线方向平行于PCB板的板面方向,排针结构与PCB板形成层叠搭接设置,有利于减小排针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型化;并且使得排线结构与PCB板连接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节省整体占用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
本排针组件可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上,尤其适用于厚度要求高(薄型化产品)且需要过大电流的电子产品。本排针组件中,排针结构广泛应用于PCB板的连接上,排针组件是一种万用的连接器结构;一般与排针结构配对使用的有排母、线端等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各插针2还具有外伸于骨架结构1外的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连接部21沿第一预设方向X相背离设置,各第二连接部22在延伸端形成端面,各第二连接部22的端面在第二预设方向Y上相平齐设置。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22为沿第一预设方向X的圆柱体结构,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部21同轴设置,插针2插接于安装孔11内后,第二连接部22和第一连接部21沿第一预设方向X分别外伸于骨架结构1的两侧或两端。
各第二连接部22的延伸端形成端面,各第二连接部22的端面在第二预设方向Y上平齐设置,该端面为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电连接的连接结构,例如,电话手表上裸露的充电接口结构,或者,显示屏幕5(显示器)上的充电接口结构或电连接接口结构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针2插接于安装孔11内,且插针2的外伸于安装孔11的两端的部分分别形成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与PCB板搭接,第二连接部22用于与外部部件电连接,以实现外部部件与PCB板的电连接导通;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均呈圆柱状,且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同轴设置,使得插针2整体形成线状直针,圆柱状的直针采用卧式安装,能够保证通过足够大的电流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节省空间,有利于保证移动设备过电流性能的同时实现移动设备的小型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所示,搭接面211为通过第一连接部21的端面直径的平面。
具体地,搭接面211为一切割面,该切割面可为经过第一连接部21的端面上的任意一条弦而形成的切割面,该切割面的平行于第一连接部21的中轴线,也就是,平行于第一预设方向X。
当上述的弦经过端面的圆心时,该弦即为端面的直径,简称端面直径,此时,搭接面211的面积最大,也就是说,当搭接面211为通过第一连接部21的端面直径的平面时,搭接面211的面积最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为圆柱体结构,使搭接面211为通过第一连接部21的端面直径的平面,以达到使搭接面211的面积最大的目的,从而使得插针2与PCB板的接触面积或搭接面211积最大,以增强插针2的过电流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骨架结构1开设有多个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数量与插针2的数量相同;各插针2还包括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之间的第三连接部24,第三连接部24插接于安装孔11内;第三连接部24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241,安装孔11的孔壁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111,第一限位结构241与第二限位结构111连接,以用于限制第三连接部24绕自身中轴线相对于安装孔11转动。
具体地,由于插针2为圆柱状,安装孔11为圆柱状的通孔,故,插针2插接于安装孔11内会绕插针2的中轴线或安装孔11的中轴线转动,由于各第一连接部21的搭接面211需要共面设置,故,需要使各第一连接部21的搭接面211的朝向均相同,通过在第三连接部24的外表面设置第一限位结构241,并在安装孔11的孔壁上形成第二限位结构111,在第三连接部24插入安装孔11内时,第一限位结构241与第二限位结构111连接,从而限制插针2绕其中轴线转动,进而保证各搭接面211的位置固定,保证各搭接面211能够共面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结构241和第二限位结构111连接,以限制插针2相对于骨架结构1在绕插针2的中轴线方向转动,实现对插针2的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所示,第一限位结构241为形成于第三连接部24的外表面的凹面结构,且凹面结构的槽深方向沿第三连接部24的径向;第二限位结构111为外凸于安装孔11的孔壁的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的外凸方向沿安装孔11的径向,凸起结构与凹面结构在安装孔11的中轴线方向滑动配合。
具体地,凹面结构可为朝向第三连接部24的中轴线方向内凹形成的内凹结构,凸起结构可以为朝向安装孔11的中轴线方向外凸的块体结构,通过凸起结构与凹面结构插接配合,且凸起结构能够在凹面结构内沿安装孔11的中轴线方向(第一预设方向X)滑动。
可替代地,参照图3所示,凹面结构可以为沿平行于第一预设方向X切割第三连接部24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定义切割的平面为第一定位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连接部24的端面外轮廓形状包括圆弧线和连接圆弧线两端的直线;参照图4所示,凸起结构可以为由安装孔11的孔壁朝向安装孔11的中轴线方向外凸延伸的实体结构,定义凸起结构的朝向安装孔11的中轴线方向的表面为第二定位面,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孔11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包括圆弧线和连接圆弧线两端的直线,可知,安装孔11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与第三连接部24的端面外轮廓形状相同并匹配,以使得第三连接部24能够匹配插接于安装孔11内,且第一定位面能够与第二定位面相对并间隙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凹面结构与凸起结构的滑动配合,从而实现了插针2在安装孔11的内的定位,保证了各搭接面211的安装精度,且凹面结构与凸起结构的滑动配合,能够对插针2在安装孔11内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插针2与骨架结构1的安装更加顺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22的与第三连接部24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挡肩结构23,挡肩结构23沿第三连接部24的径向外凸延伸,以在径向上形成外凸于第三连接部24外表面的挡接面231,挡接面231抵接于安装孔11的孔端面上。
具体地,挡肩结构23为与第二连接部22及第三连接部24同轴设置的圆柱体结构,挡肩结构23的直径大于第二连接部22的直径,以使得挡肩结构23在与第二连接部22连接的位置形成挡接面231,挡接面231垂直于第二连接部22的中轴线,挡接面231为绕第二连接部22的中轴线环绕形成的圆环面;另,挡肩结构23的直径还可大于第二连接部22的直径。
当插针2的第三连接部24插接于安装孔11内后,挡肩结构23位于安装孔11外,且,挡肩结构23的挡接面231抵接与安装孔11的孔端的端面上,以对插针2插入安装孔11的具体位置进行限位,限定插针2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在安装孔11外的外伸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挡肩结构23,能够限定插针2相对于骨架结构1的位置,并且能够限定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相对于骨架结构1的外伸长度,另,挡肩结构23的直径均大于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能够进一步增大插针2的过电流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第二连接部22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21的直径。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横截面外轮廓形状均呈圆形,可知,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均为圆柱体结构,使第二连接部22的横截面外轮廓的直径大于第一连接部21的外轮廓的直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22的端面用于与外部部件进行电连接,故,增大第二连接部22的直径,有利于与外部部件进行抵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过电流量;使第一连接部21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部22的直径,能够减小插针2的占用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模组,结合图5所示,包括控制板3、连接器壳体(图中未显示)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排针组件,骨架结构1安装于连接器壳体,各搭接面211抵接于控制板3的板面上。
具体地,控制板3可采用电路板,电路板即为PCB板,PCB板包括FPC板。
连接器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控制板3和排针组件均安装于容置腔内,各插针2的搭接面211与控制板3的表面抵接设置,并进行焊接固定。
骨架结构1安装固定于连接器壳体上,骨架结构1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可通过压接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压接组件连接在骨架结构1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并通过螺栓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连接器模组形成模块化结构,连接器模组可直接作为导电连接接口安装在移动设备上,通过使连接器模组模块化,能够方便移动设备的组装,提高组装效率,另外,可将连接器模组标准化,以能够应用于多种设备上,提高通用性。
本连接器模组中,排针结构中的插针2为直线状,且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状的结构,圆柱状的插针2能够通过(或承载)较大的电流,保证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并且排针结构能够与外部的PCB板进行卧式安装,即使得插针2的中轴线方向平行于PCB板的板面方向,排针结构与PCB板形成层叠搭接设置,有利于减小排针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型化;并且使得排线结构与PCB板连接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节省整体占用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连接器模组的小型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参照图6-8所示,终端设备包括终端壳体4、控制板3、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排针组件,骨架结构1安装于终端壳体4,各搭接面211抵接于控制板3的板面上。
具体地,终端设备包括电脑、电视、LED照明设备等,终端设备还可包括显示屏幕5等,显示屏幕5安装于终端壳体4上。
控制板3可采用电路板,电路板即为PCB板,PCB板包括FPC板。
终端壳体4内部形成有容置腔,控制板3和排针组件均安装于容置腔内,各插针2的搭接面211与控制板3的表面抵接设置,并进行焊接固定。
骨架结构1安装固定于终端壳体4上,终端设备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终端壳体4的压接结构6,压接结构6设置于骨架结构1和终端壳体4之间,以用于使骨架结构1固定于终端壳体4上,压接结构6通过螺栓组件与终端壳体4之间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排针组件的第二连接部22的端面可以裸露于终端壳体4的表面,以使得外部部件能够与第二连接部22的端面抵接,以进行电导通;本终端设备中的排针结构中的插针2为直线状,且采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状的结构,圆柱状的插针2能够通过(或承载)较大的电流,保证排针组件的过电流能力;并且排针结构能够与外部的PCB板进行卧式安装,即使得插针2的中轴线方向平行于PCB板的板面方向,排针结构与PCB板形成层叠搭接设置,有利于减小排针组件在厚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从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薄型化;并且使得排线结构与PCB板连接的更加紧凑,从而有利于节省整体占用空间,进而有利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申请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申请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骨架结构;及
排针结构,包括多个安装于所述骨架结构上的插针,各所述插针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设置,各所述插针的横截面外轮廓呈圆形,多个所述插针沿第二预设方向间隔且平行排布,所述第二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各所述插针包括外伸于所述骨架结构外的第一连接部,各所述第一连接部均形成有平行于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搭接面,各所述搭接面平行且共面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插针还包括外伸于所述骨架结构外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背离设置,各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延伸端形成端面,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在所述第二预设方向上相平齐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面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直径的平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结构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插针的数量相同;各所述插针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插接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以用于限制所述第三连接部绕自身中轴线相对于所述安装孔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外表面的凹面结构,且所述凹面结构的槽深方向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径向;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为外凸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的外凸方向沿所述安装孔的径向,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凹面结构在所述安装孔的中轴线方向滑动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形成有挡肩结构,所述挡肩结构沿所述第三连接部的径向外凸延伸,以在径向上形成外凸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外表面的挡接面,所述挡接面抵接于所述安装孔的孔端面上。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排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直径。
8.一种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连接器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针组件,所述骨架结构安装于所述连接器壳体,各所述搭接面抵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板面上。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壳体、控制板、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排针组件,所述骨架结构安装于所述终端壳体,各所述搭接面抵接于所述控制板的板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的压接结构,所述压接结构设置于所述骨架结构和所述终端壳体之间,以用于使所述骨架结构固定于所述终端壳体。
CN202321954689.2U 2023-07-21 2023-07-21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203415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4689.2U CN2203415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4689.2U CN2203415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1542U true CN220341542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7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4689.2U Active CN220341542U (zh) 2023-07-21 2023-07-21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15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49321B2 (en) Power connectors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and systems having the same
WO2022252377A1 (zh) 导体结构及电连接模块
US9106009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2043783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回路基板組立体
CN218498497U (zh) 电连接器及其底座
CN220341542U (zh) 排针组件、连接器模组及终端设备
CN114976795A (zh)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10040663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113346272A (zh) 一种圆形插针通讯连接器
CN112582818A (zh) 一种低频连接器和ka频段相控阵天线
CN216289263U (zh) 一种新型的板对板连接器
CN112467486B (zh) 一种具有不同接触元件的超低矮板间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CN21830032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7062571U (zh) 分体式导电端子及公端连接器
CN219321737U (zh) 一种集束型mmcx接口连接器
CN219535008U (zh) 插针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3878500U (zh) 模组连接器
CN218039889U (zh) 导电端子及电连接器
CN220086555U (zh) 一种用于组装电池的内部接头连接装置及充电拖车
CN219658990U (zh) 一种应力释放安装组件及电路板连接器
CN217562992U (zh)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CN218632496U (zh) 一种Type-C结构
CN218867405U (zh) 一种组合式连接器
CN212810615U (zh) Ffc/fpc连接器、电池包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