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40540U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40540U
CN220340540U CN202320701782.6U CN202320701782U CN220340540U CN 220340540 U CN220340540 U CN 220340540U CN 202320701782 U CN202320701782 U CN 202320701782U CN 220340540 U CN220340540 U CN 2203405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separation
force
develop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178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先文
苏罗发
刘朝星
徐婧熹
武茹月
程晨
彭庆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asta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405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405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机构,所述显影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分离组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端部;在所述驱动件接收到所述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时,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分离组件产生位移,使所述分离组件抵接于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盒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实现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本申请显影盒的分离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利用调色剂使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盒体。盒体具有能够转动地支承于其壳体内的显影辊,通过将收纳在壳体内的调色剂从显影辊供给到感光鼓来进行显影。
在打印过程中,为了保证正常的打印,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抵紧接触。当打印结束时,显影辊与感光鼓需要分隔开一定距离,以避免显影辊与感光鼓长时间接触,而导致感光鼓被显影辊上附着的多余显影剂污染或者显影辊变形或者感光鼓磨损的问题。
而现有用于分离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机构结构过于复杂,其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制造难度加大等不良生产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显影盒。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鼓组件和施力件,所述鼓组件包括受力部和感光鼓,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
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分离组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且所述分离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产生位移;
在所述驱动件接收到所述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时,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分离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使所述分离组件抵接于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盒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实现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本申请的显影盒包括盒体、显影辊和分离机构,显影辊可转动地设置于盒体,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分离组件,驱动件活动设置于盒体,分离组件连接于驱动件的端部,在驱动件接收到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时,驱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以带动分离组件产生位移,使分离组件抵接于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盒体相对于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实现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分离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施力件往+X轴方向靠近受压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施力件对受压块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施力件撤销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重新接触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二中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是实施例二中施力件往+X轴方向靠近受压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中施力件对受压块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处的放大图;
图13是实施例二中施力件撤销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重新接触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F处的放大图;
图15是实施例三中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G处的放大图;
图17是实施例三中施力件往+X轴方向靠近受压块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三中施力件对受压块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H处的放大图;
图20是实施例三中施力件撤销施力后感光鼓与显影辊重新接触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I处的放大图;
图22为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四中显影盒正侧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2中显影盒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实施例四中分离组件、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活动部及显影盒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实施例四中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时分离组件与受力部处于抵接状态视图;
图26为实施例四中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时分离组件、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活动部的工作状态视图;
图27为实施例四中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时的分离组件与受力部处于脱离状态视图;
图28为实施例四中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时分离组件、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活动部的工作状态视图;
图29为实施例五中显影盒正侧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五中分离组件、驱动件及显影盒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五中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时分离组件与受力部处于抵接状态视图;
图32为实施例五中显影辊和感光鼓分离时分离组件及驱动件的工作状态视图;
图33为实施例五中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时的分离组件与受力部处于脱离状态视图;
图34为实施例五中显影辊和感光鼓接触时分离组件及驱动件的工作状态视图。
图35是实施例六中显影装置的正视图;
图36是实施例六中盒体第一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7是图36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实施例六中显影装置的俯视图;
图39是图38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实施例六中显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实施例六中感光鼓与显影辊抵紧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实施例六中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实施例六中感光鼓与显影辊抵紧状态下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4是实施例六中感光鼓与显影辊分离状态下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实施例七的感光鼓与显影盒处于接触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6是图45中A处的放大图;
图47是实施例七的感光鼓与显影盒处于接触状态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8是图47中B处的放大图;
图49是实施例七的感光鼓与显影盒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0是图49中C处的放大图;
图51是实施例七中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2是实施例八的显影盒结构示意图;
图53是图52中E处的放大图;
图54是图52中F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为更好的对显影盒进行说明,引用了X、Y、Z轴概念,取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为X轴、Y轴、Z轴,如图1至图21中的坐标轴所示,定义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的施力方向为+X轴,感光鼓121往远离盒体2的方向为+Y轴方向。实施例中所述的前后或上下方向的移动或沿X轴、Y轴、Z轴方向的移动并不限定于垂直、水平或平行于该方向的移动,有倾斜角度的移动也可以,只要存在该方向上分量的移动都算在内。
在下述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安装显影盒的数量为四个,但不仅限于此,显影盒的数量为若干个;每个显影盒对应包含有不同颜色(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和黑色)的显影剂材料(例如墨粉)。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从显影盒提供的显影剂材料在打印纸的表面以形成图像。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能够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鼓组件12和施力件11A,鼓组件12包括感光鼓121和受力部,感光鼓121可转动地安装于鼓组件12的主体中。显影盒包括盒体2、显影组件、传动组件、识别组件、被检测组件、供电组件、分离机构、第一护盖111、第二护盖和驱动头。盒体2内部设有用于存储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且盒体2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A。位于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A之间的盒体2上开有出粉口。
显影组件包括显影辊23、送粉辊和搅拌架,送粉辊和搅拌架均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端11与第二端12A之间的容纳腔内。显影辊23、送粉辊和搅拌架的转动轴线均沿X方向延伸。显影辊23设置于出粉口处。送粉辊紧邻于显影辊23设置。搅拌架用于搅拌容纳腔内的显影剂,以使显影剂带电并且防止显影剂结块。
传动组件设置于第一端11,传动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盒体2的第一端11上的驱动部,驱动部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驱动部包括同轴一体成型的驱动齿轮22A和动力接收部21A,驱动齿轮22A在第一方向上相较于动力接收部21A更靠近盒体2的第一端11。动力接收部21A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动力输出轴联接以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动力。
传动组件还包括显影辊齿轮23A、送粉辊齿轮和搅拌齿轮,显影辊齿轮23A同轴固定安装在显影辊23靠近盒体2的第一端11的一端。送粉辊齿轮同轴固定安装在送粉辊靠近盒体2第一端11的一端。搅拌齿轮同轴固定安装在搅拌架靠近盒体2第一端11的一端。
显影辊齿轮23A、送粉辊齿轮、搅拌齿轮均与驱动齿轮22A啮合。啮合可以为直接啮合也可以为间接啮合,也可在驱动部上设置多个驱动齿轮22A进行传动。
供电组件包括导电件,导电件位于盒体2的第二端12A,导电件包括电接收面、第一供电端子和第二供电端子,第一供电端子与显影辊23靠近盒体2第二端12A的一端电连接,第二供电端子与送粉辊靠近盒体2第二端12A的一端电连接。电接收面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供电部接触而接收图像形成装置输出的电压,并将电压传导至显影辊23和送粉辊。可选的,供电组件也可以设置于盒体2的第一端11。
当显影盒接收到驱动力时,显影剂材料经由供应辊从盒体2中的粉仓被供应到显影辊23的外周表面。这时,显影剂材料在供应辊和显影辊23之间被摩擦带电。此外,由于偏置电压被施加到显影辊23,显影剂材料被显影辊23和显影剂材料之间的静电力吸引到显影辊23的外周表面。出粉刀将供应到显影辊23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材料形成至预定的厚度。显影辊23的外周表面上的显影剂材料被供应到鼓组件12的感光鼓121上。此时,根据在感光鼓121的外周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剂材料从显影辊23移动到感光鼓121上,通过这种方式,以实现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21的外周表面上的可视化。
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31和分离组件33;盒体2上开设有滑槽21,驱动件31滑动插设于滑槽21内,以使驱动件31可移动式地设置于盒体2。分离组件33活动设置于盒体2,且分离组件33与驱动件31可转动连接。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驱动驱动件31移动时,随着驱动件31的移动,分离组件33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并推动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驱动件31包括移动部和受压部311,移动部可活动地穿设于盒体,受力部311连接于移动部的端部,受压部311用于与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抵接并承接施力件11A施加的作用力,该受压部311能够增大驱动件31的受力面积,以便于减少对施力件11A所造成的破坏。
在本实施例中,分离组件33包括凸起件331和连接件332,凸起件331的一端可转动式地设置于盒体2,连接件332的一端与凸起件331转动连接,连接件332的另一端与驱动件31转动连接,以通过连接件332能够驱动凸起件331转动至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的位置,并使显影辊23向远离感光鼓121的方向移动。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分离组件33的具体结构,其通过连接件332带动凸起件331转动,进而利用凸起件331的转动以实现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的分离;而且连接件332与凸起件331的组合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传动稳定的特点,其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的分离,以便于减少分离过程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影响。
连接件332靠近受压部311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32a,受压部311的底侧壁设有第一转轴311a,第一转轴311a转动连接于第一通孔332a内。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连接件332与受压部311之间转动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以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及加工。
连接件332靠近凸起件331的端部开设有第二通孔332b,凸起件331的端部设有第二转轴331a,第二转轴331a连接于第二通孔332b内。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连接件332与凸起件331之间转动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同样地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以便于大批量的生产及加工。
盒体2的侧壁上设有支撑座22,凸起件331转动连接于支撑座22上。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凸起件331与盒体2之间转动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支撑座22的数量为两个,凸起件331夹持于两个支撑座22之间形成的间距内。
为了便于驱动件31的复位,该分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的一端抵触于受压部311,弹性件5的另一端抵触于盒体2,通过该弹性件5能够为驱动件31提供复位弹力,使驱动件31能够快速复位。
如图3至图6所示,具体工作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打印任务时,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暂停参与打印过程的情形,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沿着+X轴方向的压力,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连接件332在驱动件31的带动下转动,凸起件331在连接件332的带动下转动至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的位置上,并随着凸起件331的进一步转动,凸起件331对鼓组件12沿着+Y轴方向施加推动力,以将盒体2顶开,盒体2带动显影辊23位移,使得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
当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重新参与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撤销对驱动件31施加沿着+X轴方向的压力,在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下,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连接件332在驱动件31的带动下回转,凸起件331在连接件332的带动下回转,并随着凸起件331的进一步转动,凸起件331撤销对鼓组件12所施加的推动力,盒体2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显影辊23产生位移,使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接触。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分离组件33的具体结构不同。
如图8至图14所示,在实施例二中,分离组件33包括形变件333,形变件333的一端抵触于盒体2,形变件333的另一端抵触于受压部311,且该形变件333包括受压后能够发生形变的形变凸起部333b。
随着驱动件31的移动,形变凸起部333b受压后形变并朝向+Y轴方向形变,使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分离组件33的具体结构,该分离组件33能够通过利用形变凸起部333b自身形变的特点,将驱动件31直线移动的动力转化为能够推动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的动力,进而实现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而且本方案仅设置了一个形变件333,由此可见,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在本实施例中,形变件333还包括第一安装部333a和第二安装部333c,第一安装部333a和第二安装部333c分别连接于形变凸起部333b的两端。第一安装部333a滑动套设于驱动件31的外侧壁,且抵触于盒体2的侧壁,第二安装部333c抵触于受压部311。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形变件333的具体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本实施例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套设于驱动件31的外侧壁,且弹性件5的一端抵触于盒体2,弹性件5的另一端抵触于受压部311。弹性件5能够便于形变件333的快速复位。
如图10至图13所示,具体工作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打印任务时,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暂停参与打印过程的情形,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沿着+X轴方向的压力,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形变件333同时受到盒体2侧壁与受压部311的挤压后发生形变,然后形变后的形变凸起部333b沿着+Y轴方向对鼓组件12的受力部施加推动力,以将盒体2顶开,盒体2带动显影辊23位移,使得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
当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重新参与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撤销对驱动件31施加的压力,在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下,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形变后的形变凸起部333b恢复原状,形变凸起部333b撤销对鼓组件12所施加的推动力,盒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显影辊产生位移,使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接触。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分离组件33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5至图21所示,分离组件33包括斜凸起部334,斜凸起部334具有斜面334a。斜面334a沿着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的施力方向往靠近驱动件31轴向的方向倾斜。随着驱动件31的移动,斜面334a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并推动显影辊23往远离感光鼓121的方向移动。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分离组件33的具体结构,其能够通过利用斜凸起部334的斜面334a特点,使斜凸起部334与鼓组件12的受力部抵触,进而实现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而且本方案仅设置了一个斜凸起部334,由此可见,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本实施例还包括弹性件5,该弹性件5的一端抵触于盒体2,弹性件5的另一端抵触于斜凸起部334。弹性件5能够便于斜凸起部334的快速复位。
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打印任务时,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暂停参与打印过程的情形,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力,随着驱动件31的移动,分离组件33在驱动件31的带动下位移至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进而与感光鼓121产生干涉,将盒体2顶开,盒体2带动显影辊23位移,使得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由此,本方案既提供了一种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的机构,本方案还能够防止由于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长时间接触所导致的感光鼓121被污染或者显影辊23变形的问题。
如图17至图20所示,具体实施工作过程,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打印任务时,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暂停参与打印过程的情形,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沿着+X轴方向的压力,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斜凸起部334在驱动件31的带动下沿着+X轴方向移动,斜凸起部334的斜面334a移动至抵触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并随着斜凸起部334的进一步移动,斜凸起部334对感光鼓121沿着+Y轴方向施加推动力,以将盒体2顶开,盒体2带动显影辊23位移,使得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
当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重新参与打印任务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撤销对驱动件31施加沿着+X轴方向的压力,在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下,驱动件31沿着-X轴方向移动,斜凸起部334在驱动件31的带动下沿着-X轴方向移动,直至斜凸起部334的斜面334a撤销对感光鼓121所施加的推动力,此时盒体2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显影辊沿着+Y轴方向移动,使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接触。
实施例四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四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如图22及图23所示,驱动件31设置在盒体2表面,且与显影辊23同方向设置,分离组件33采用可拆卸的方式与盒体2进行装配。驱动件31与盒体2的至少一个外表面活动连接。驱动件31沿第一方向的一端接收外力,使分离组件33能够沿第一方向(即盒体的长度方向)在抵接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抵接位置为分离组件33与鼓组件的受力部接触的位置,分离位置为分离组件33与鼓组件的受力部脱离的位置,进而实现控制显影辊23与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感光鼓121的部分分离或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定义图22中的A、B方向为盒体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E、F方向为盒体2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C、D方向为盒体2的高度方向(即第三方向)。沿盒体2的A、B方向呈对称方式相对设置有第一表面(图中未示出)及第二表面120,沿盒体2的E、F方向呈对称方式设置有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40。
如图23及图24示,盒体2包括护盖110,护盖110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表面,驱动件31的至少一部分分别位于护盖110、第二表面120、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40,即驱动件31部分包覆于盒体2的外表面。驱动件31被构造为包括第一驱动部310a、第二驱动部310b及活动部310c,第一驱动部310a分别包覆于盒体2的护盖110、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40,第二驱动部310b分别包覆于盒体2的第二表面120、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40,活动部310c位于第四表面140上。活动部310c的本体上沿第三方向上设有至少一个耦接位,本实施例中耦接位的数量优选为3个,即第一耦接位313a、第二耦接位313b及第三耦接位313c,第一驱动部310a位于第四表面的一端通过第二耦接位313b与活动部310c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四表面的一端通过第一耦接位313a与活动部310c连接。第四表面140上设有突出部153;活动部310c的第三耦接位313c套接于突出部153上,在外力作用下活动部310c能够围绕突出部153进行枢转。
如图24所示,在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120的本体上呈对称方式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安装件,本实施例中安装件的数量优选为两个,即第一安装件151及第二安装件152,第一安装件151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第一安装件151用于支撑第一驱动部310a位于护盖110的一部分,第二安装件152设置于第二表面120上,且第二安装件152用于支撑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其中第一安装件151的本体上设有弹性件5,当第一驱动部310a与盒体2在安装状态时,弹性件5位于第一驱动部310a与第一表面之间,且在无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且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不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抵接。第一驱动部310a位于第三表面130上的一端具有用于接收电子成像装置中施力件11A施加作用力的第一受力部311b,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三表面130上的一端与分离组件3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及活动部还可被构造为其他结构,用于适配不同的显影盒。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弹性件可被构造为弹簧、板簧、弹性胶件或被构造为其他可形变的结构。
参见图22至图28所示,实现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或接触的操作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如图22至图26所示,首先,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施力件11A向第一驱动部310a位于第三表面130上设有的第一受力部311b施加如25所示的F1方向作用力,第一驱动部310a沿如图25所示的A方向运动,位于第一驱动部310a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逐渐开始形变,第一驱动部310a带动与其耦接的活动部310c围绕设置于第四表面140的突出部153沿如图26所示的R1方向旋转,进而使与活动部310c耦接的第二驱动部310b中位于第四表面140的部分沿如图26所示的A方向运动,以及使第二驱动部310b中位于第三表面130的部分沿如图25所示的A方向运动,至令分离组件33中一部分与鼓组件的受力部抵接,显影盒受到作用力朝向如图25所示的F方向运动,迫使显影辊23与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感光鼓121部分分离,此时位于第一驱动部310a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的形变量最大,且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抵接。
如图27及图28所示,当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施力件11A向第一驱动部310a位于第三表面130上设有的第一受力部311b施加作用力逐渐减小时,位于第一驱动部310a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逐渐恢复形变,并向第一驱动部310a施加作用力,使其沿如图27所示的B方向运动,第一驱动部310a带动与其耦接的活动部310c围绕设置于第四表面140的突出部153沿如图28所示的R2方向旋转,进而使与活动部310c耦接的第二驱动部310b中位于第四表面140的部分沿如图28所示的B方向运动,以及使第二驱动部310b中位于第三表面130的部分沿如图27所示的B方向运动,此时分离组件33与鼓组件的受力部脱离抵接,显影盒因重力的作用朝向如图27所示的C方向运动,迫使显影辊23与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感光鼓121接触。此时位于第一驱动部310a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的恢复形变,且第二驱动部310b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脱离抵接。
实施例五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五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如图29及图30所示,驱动件31被构造为包括第三驱动部314,第三驱动部314分别包覆于盒体2的护盖110、第二表面120、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40,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部314优选采用形变部件构成,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三表面130上的一端具有用于接收电子成像装置中施力件11A施加作用力的第二受力部314a,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三表面130上的一端与分离组件3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件及弹性件5的结构及在盒体2上的安装位置与实施例四中相同,不再赘述。当第三驱动部314与盒体2在安装状态时,第一安装件151用于支撑第三驱动部314位于护盖110的一部分,第二安装件152用于支撑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第一安装件151的本体上套设有弹性件5,弹性件5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且在无外力作用下不发生形变,且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不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抵接。
参见图29至图34所示,实现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分离或接触的操作实施例进行说明如下,
如图29至图32所示,首先,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施力件11A向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三表面130上设有的第二受力部314a施加如图31所示的F2方向作用力,第三驱动部314沿如图31所示的A方向运动,第三驱动部314以及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逐渐开始形变,由于第三驱动部314因形变而产生张力,故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四表面的一部分因受到如图32所示的F3方向的作用力而朝向如图32所示的B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三驱动部314中位于第三表面130的部分沿如图31所示的A方向运动,至令分离组件33中一部分与鼓组件的受力部抵接,显影盒受到作用力朝向如图31所示的F方向运动,迫使显影辊23与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感光鼓121部分分离,此时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的形变量最大,第三驱动部314的张力也最大,同时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抵接。
如图33及图34所示,当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施力件11A向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三表面130上设有的第二受力部314a施加作用力逐渐减小时,第三驱动部314以及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逐渐恢复形变,由于第三驱动部314因恢复形变而产生作用力,故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四表面的一部分因受到如图34所示的F4方向的作用力而朝向如图34所示的A方向运动,进而带动第三驱动部314中位于第三表面130的部分沿如图3所示的B方向运动,此时分离组件33与鼓组件12的受力部脱离抵接,显影盒因重力的作用带动显影辊运动,迫使显影辊23与电子成像装置中设有的感光鼓121接触。此时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的恢复形变,第三驱动部314也恢复形变,同时第三驱动部314位于第二表面120的一部分与第二安装件152的一端脱离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三驱动部314与第一表面之间的弹性件5可以取消,进而单独保留有形变部件构造的第三驱动部314,即仅依靠第三驱动部314在外力的作用下的形变张力或恢复形变的作用力控制实现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的部分分离或接触。
实施例六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第六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如图35到图44所示,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31、弹性件5、限位件32、限位凸台35和分离组件,分离组件包括分离件31A。驱动件31呈圆柱状,盒体2上一体成型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导轨,驱动件31可滑动的安装在导轨内,驱动件31可沿着第一方向运动。驱动件31右端为受力端,受力端上固定安装有分离件31A,分离件31A呈圆球状,分离件31A的直径大于驱动件31,分离件31A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或者卡扣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驱动件31上。限位凸台35连接于驱动件31,与驱动件31为一体成型,限位凸台35呈圆盘状且与驱动件31同轴设置。第一护盖111上沿第一方向开有供驱动件31穿过的通孔,限位凸台35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通孔与分离件31A之间。弹性件5安装于通孔与限位凸台35之间,弹性件5一端与第一护盖111相抵接,另一端与限位凸台35相抵。限位凸台35与分离件31A之间的驱动件31上开有沿径向贯穿驱动件31的滑动孔。限位件32可滑动地安装于滑动孔内。驱动件31前侧和后侧的第一护盖111上一体成型有定位突起,限位件32沿着驱动件31的径向穿过滑动孔,限位件32的两端分别与驱动件31前侧和后侧的定位突起固定连接。
以下为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显影盒的工作过程,首先将显影盒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6内的鼓组件12上。驱动部接收图像形成装置6输出的动力而驱动显影辊23、送粉辊、搅拌架转动。
如图43和图44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执行打印任务时,当出现单个或多个显影盒需要暂停参与打印过程的情形,图像形成装置6对分离件31A施加向左的推力F,使得分离件31A带动驱动件31向左运动,为了使分离件31A受力更均匀,分离件31A的右端可以设置为平面。驱动件31带动限位凸台35向左运动而压缩弹性件5。分离件31A向左运动的过程中与鼓组件12接触并产生干涉,在推力F的作用下,鼓组件12对分离件31A产生反作用力F’,反作用力F’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由于分离件31A为圆球状,因此反作用力F’分解后,存在向下的分力F1和向右的分力F2,在分力F1的作用下,使得分离件31A带动显影盒向-Z方向运动,显影盒带动显影辊23向-Z运动,从而使得显影辊23以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左端的接触点为支点向-Z摆动,进而使得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不再抵紧,实现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的分离。在驱动件31运动的过程中,限位件32在滑动孔内滑动,同时限位件32防止驱动件31发生转动。采用以上结构实现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的分离,结构简单,效果稳定。可选的,驱动件31的两端均可设置分离件31A,以实现更好的分离效果。此外分离件A31也可采用倾斜面替换球面。
实施例七
作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七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如图45至图54所示,分离机构3包括驱动件31和分离组件,分离组件包括分离件313,驱动件31活动设置于盒体2。施力件11A包括椭圆形凸起111a,在施力件11A接收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力后,施力件11A旋转,椭圆形凸起111a能够在转动的时候对驱动件31施加能够使驱动件31沿着+Y轴方向移动的迫推力,从而带动驱动件31运动,使与驱动件31连接的分离件313能够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使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驱动件31能够沿着靠近或远离鼓组件12的方向移动,盒体2上设有沿着施力件11A的可运动轴向布置的滑槽部21,驱动件31滑动连接于滑槽部21。由此,本方案能够适用于施力件11A的移动方向为沿着靠近或远离鼓组件12的方向,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与上述施力件11A移动方向相匹配的使用环境。
如图51所示,驱动件31上设有与滑槽部21相匹配的滑动凸起311c,滑槽部21上开设有与滑动凸起311c相匹配滑动凹槽211,滑动凸起311c滑动连接于滑动凹槽211内。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件31在盒体2上可活动设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的特点。
如图51所示,分离件313靠近鼓组件12的侧壁具有抵接部312,抵接部312能够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由此,抵接部312用于与鼓组件12接触。其中,抵接部312具有弧形凸起312a。由此,弧形凸起312a能够进一步缓冲其与鼓组件12的受力部接触时的瞬时作用力所造成的冲击。
分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5,弹性件5的一端与盒体2连接,弹性件5的另一端与分离件313连接。由此,弹性件5能够为分离件313提供复位弹力。
以下对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过程进行描述:
当显影盒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正常打印一段时间后,某种颜色的显影盒需要暂时停止参与打印,显影盒可以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的分离。例如,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单色打印时,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的显影盒进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的显影盒也可以进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操作。
如图49和图50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中施力件11A设置为接收工作指令会发生旋转运动时,在打印完一个颜色,图像形成装置需要更换不同颜色显影盒执行打印操作的时候,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作用力,并在施力件11A的椭圆形凸起111a作用下抵触并对驱动件31施加迫推力,使驱动件31在滑槽部21上往+Y轴方向移动,驱动件31拉动弹性件5获得弹性势能;驱动件31移动并带动分离件313至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使得显影盒与鼓组件12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作用力,显影盒及其上的部件(盒体2)往远离感光鼓121的方向位移(-Y轴方向),进而实现鼓组件12上的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当图像形成装置中施力件11A设置为接收工作指令时会沿X轴方向移动时,在图像形成装置需要更换不同的显影盒执行打印操作时,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会沿X轴朝向驱动件31移动,施力件11A在与驱动件31接触时对其施加沿+Y轴方向的迫推力,使驱动件31在滑槽部21上往+Y轴方向移动,驱动件31拉动弹性件5获得弹性势能;驱动件31移动并带动分离件313至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使得显影盒与鼓组件12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作用力,显影盒及其上的部件(盒体2)往远离感光鼓121的方向位移(-Y轴方向),进而实现鼓组件12上的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以下对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接触过程进行描述:
如图45至图48所示,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撤销对驱动件31施加的作用力,在弹性件5的弹性作用下,驱动件31往-Y轴方向移动,使驱动件31不再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显影盒及其上的部件(盒体2)往靠近感光鼓121的方向位移(+Y轴方向),使得鼓组件12上的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重新接触。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的转动传动力转化为直线驱动力以驱动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方案通过动力的转化能够有效地缓冲施力件11A所施加作用力,以有效缓冲现有技术中分离结构的凸起与鼓组件12的作用部在接触时所产生的瞬时应力作用,以避免在该瞬时应力作用下造成显影盒损坏的不良情况,进而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质量。
实施例八
如图52至图54所示,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分离机构3的结构。具体地,分离机构3包括驱动件31和分离组件,驱动件31包括移动部315和受压部,移动部315转动连接于盒体2,受压部连接于移动部315远离盒体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移动部315与受压部为一体成型。分离组件包括分离件313,分离件313连接于移动部315。当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旋转作用力时,驱动件31能够带动分离件313转动,使分离件313能够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使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如图54所示,盒体2内开设有安装空槽25,移动部315可活动设置于安装空槽25;安装空槽25内开设有可供分离件313转动的转动空位251。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件31在盒体2内可活动设置的结构。
具体地,移动部315螺纹穿设于盒体2。由此,本方案提供了一种驱动件31转动连接于盒体2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既能够将转动动力转化为直线驱动力,其还能够在带动分离件313转动后实现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盒体2开设有限位槽23B,驱动件31的外侧壁设有外螺纹段。驱动件31的外侧螺纹套设有安装块32,安装块32可装拆式卡接于限位槽23B内。
由此,通过安装块32在限位槽23B内的可装拆式卡接,安装块32既能够作为座体结构供驱动件31螺纹穿设,其次考虑到螺纹连接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存在损坏或磨损的可能,本方案的安装块32还能够便捷地完成安装拆卸,以便于后续的维护。具体地,本方案的限位槽23B呈多边形或方形,其能够使安装块32不发生转动。
如图5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弹性件5,该弹性件5的套设于驱动件31的外侧,且弹性件5的一端抵接于盒体2,弹性件5的另一端抵接于安装块32,其能够为驱动件31的转动提供复位弹力。弹性件5为扭簧。
以下对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的分离过程进行描述
当显影盒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正常打印一段时间后,某种颜色的显影盒需要暂时停止参与打印,显影盒可以通过从图像形成装置提供的驱动力进行显影辊23与感光鼓121的分离。例如,当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进行单色打印时,除黑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的显影盒进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操作。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的显影盒也可以进行感光鼓与显影辊的分离操作。
当打印完一个颜色,打印机需要更换不同颜色显影盒的时候,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对驱动件31施加作用力,使驱动件31在安装块32、盒体2中螺纹转动,从而带动分离件313往+Y轴方向转动,驱动件31压缩弹性件5并使弹性件5具有正向转动方向的弹性势能,分离件313转动至抵触并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受力部上,使得显影盒与鼓组件12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作用力,显影盒及其上的部件(盒体2)往远离感光鼓121的方向位移(-Y轴方向),进而实现鼓组件12上的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
以下对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接触过程进行描述:
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撤销对驱动件31施加的旋转作用力时,驱动件31在弹性件5的反向转动的弹性势能作用下,驱动件31往-Y轴方向转动至不与鼓组件12的受力部接触的位置,使分离件313不再施加作用力于鼓组件12的作用部上,显影盒及其上的部件(盒体2)往靠近感光鼓121的方向位移(+Y轴方向),使得鼓组件12上的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重新接触。
由此,本方案提供了另一种能够将图像形成装置的施力件11A的转动传动力转化为驱动感光鼓121与显影辊23分离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方案通过动力的转化能够有效地缓冲施力件11A所施加作用力,以有效缓冲现有技术中分离结构的凸起与鼓组件12的作用部在接触时所产生的瞬时应力作用,以避免在该瞬时应力作用下造成显影盒损坏的不良情况,进而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影盒,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鼓组件和施力件,所述鼓组件包括受力部和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
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分离组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且所述分离组件能够在第二方向产生位移;
在所述驱动件接收到所述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时,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中的一个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分离组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使所述分离组件抵接于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盒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实现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移动部和受压部,所述移动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盒体,所述受压部连接于所述移动部的端部;
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移动部,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盒体,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受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件,所述分离组件通过相对于所述驱动件转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产生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凸起件和连接件,所述凸起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凸起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受压部可转动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呈弧形状的形变件,所述形变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移动部,且所述形变件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盒体,所述形变件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受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设有安装空槽,所述驱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安装空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安装块和弹性件,所述安装块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安装块螺纹连接,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驱动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8.一种显影盒,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鼓组件和施力件,所述鼓组件包括受力部和感光鼓,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盒体;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盒体;
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驱动件和分离组件,所述驱动件活动设置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件的端部,且所述分离组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产生位移;
在所述驱动件接收到所述施力件施加的作用力时,所述驱动件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分离组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产生位移,使所述分离组件抵接于所述受力部,以使所述盒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运动,以实现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分离组件包括斜凸起部,所述斜凸起部和所述弹性件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斜凸起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盒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套设于所述盒体,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所述第一安装件和所述第二安装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盒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件、所述第二安装件用于支撑所述驱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件,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件和所述盒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盒体,且所述活动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安装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安装件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组件包括分离件,所述分离件呈圆球状,使所述分离件与所述受力部接触的位置呈圆弧面。
CN202320701782.6U 2022-04-01 2023-03-31 显影盒 Active CN22034054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5247 2022-04-01
CN202220768085 2022-04-01
CN2022207680858 2022-04-01
CN202220747524 2022-04-01
CN202220874683 2022-04-07
CN2022208746833 2022-04-07
CN202220971692 2022-04-25
CN2022209716924 2022-04-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40540U true CN220340540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5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1782.6U Active CN220340540U (zh) 2022-04-01 2023-03-31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405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3502B1 (ko) 현상 카트리지
JP677656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66070A1 (en)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0600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13110004A (zh) 显影盒
US6064841A (en) Power supply for a charging apparatus having a contact charger for charging an object to be charged
EP3985444A1 (en) Processing cartridge
EP3779601B1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CN220340540U (zh) 显影盒
CN210666366U (zh) 处理盒
CN210534540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08021011B (zh) 一种显影盒、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装置
JP2020160223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12675366U (zh) 具有活动件的处理盒
CN110647022A (zh) 处理盒
CN212009289U (zh) 处理盒
CN110850697A (zh) 处理盒
JP2020160222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20160224A (ja) ドラム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15006253U (zh) 处理盒
CN219958079U (zh) 处理盒
CN220105519U (zh) 处理盒
CN110609459B (zh) 处理盒
JP2021167917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20367525U (zh) 一种显影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