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9580U -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9580U
CN220339580U CN202320800128.0U CN202320800128U CN220339580U CN 220339580 U CN220339580 U CN 220339580U CN 202320800128 U CN202320800128 U CN 202320800128U CN 220339580 U CN220339580 U CN 2203395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plate
tube
fixedly connected
leak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001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文明
张平
虞展翅
潘志才
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Def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Def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Def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Defeng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001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95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95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95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涉及换热器管端检漏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所述凸型槽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移动机构两端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放置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管板和右管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检漏机构,所述检漏机构位于换热器本体两端,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本装置不需要将整台产品浸入水中,只需将该装置分别与左右管板分别用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连接,管侧装满水,壳侧打气压后,通过透明的观察板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这种检验方法不需要水箱或水池,而且很节约水资源。不起吊产品,安全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管端检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换热器换热管管端检漏采用壳侧打气压,然后整台产品浸入水中,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或采用氨气、惰性气体做示踪原子进行检漏。这几种检漏方法对大型换热器的管端检漏存在以下缺点:
(1)将整台产品浸入水中,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这种检验方法需要水箱或水池。对外形尺寸较大的换热器产品,换热管管端检漏采用整体产品浸入水中需要较大的水箱或水池,而且很浪费水资源,起吊产品也不方便。
(2)采用氨检验方法检验管端是否泄漏,需要氨气,成本高。氨气易爆炸,有很浓的刺激气味,安全性低。氨气对铜材料有腐蚀,含铜材料的换热器不能使用。
(3)壳侧充入氦气,采用壳侧加压方法,需要购买专用氦质谱仪和设备,而且氦气成本高。该方法只知道泄漏结果,不知道具体泄漏部位。
(4)壳侧抽真空,管端喷氦气的方法,也需要购买专用氦质谱仪和真空泵设备,而且氦气成本高。该方法只知道泄漏结果,也不知道具体泄漏部位。
针对以上检漏装置的缺点,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可以有效解决现在大多数换热器换热管管端检漏采用壳侧打气压,然后整台产品浸入水中,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或采用氨气、惰性气体做示踪原子进行检漏。这几种检漏方法存在使用水池或水箱提高了检漏装置的成本,通过惰性气体检测,不能检测出具体泄漏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所述凸型槽内设置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移动机构两端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上放置有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管板和右管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检漏机构,所述检漏机构位于换热器本体两端,所述底板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
作为优选,所述换热器本体内设置有若干传热管,每个所述传热管两端分别与左管板和右管板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
作为优选,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空气压缩机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一端与第二接管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转动安装在凸型槽内,所述双向丝杆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所述底板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固定座内,所述电机输出端与双向丝杆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支座分别与每个丝杆套固定连接,所述支座在底板上表面滑动。
作为优选,检漏机构包括两个压板,每个所述压板分别位于左管板和右管板一侧,其中一个所述压板与左管板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另一个所述压板与右管板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左管板和右管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所述压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和两个第三固定块。
作为优选,每一端的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压板一侧均设置有透明观察板,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和压板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相邻的所述第三固定块和第四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与左管板和右管板之间均形成空腔,位于换热器本体左端的所述压板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水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装置不需要将整台产品浸入水中,只需将该装置分别与左右管板分别用第一固定螺栓和第二固定螺栓连接,管侧装满水,壳侧打气压后,通过透明的观察板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这种检验方法不需要水箱或水池,而且很节约水资源。不起吊产品,安全性好。
(2)本装置检漏用压缩空气作为检漏介质,空气无毒、无气味,容易获得,空气成本比氨气和氦气成本低。
(3)本装置检漏可以发现具体的泄漏位置,克服氨检验方法和氦气检验方法不知道具体泄漏部位的缺点。
(4)本装置检漏用压缩机作为空气压缩设备,设备通用、简单,不需要购买专用氦质谱仪和真空泵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C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中D处放大图。
图中:1、底板;101、凸型槽;2、移动机构;201、双向丝杆;202、固定座;203、电机;204、丝杆套;3、支座;4、换热器本体;5、第一接管;6、第二接管;7、空气压缩机;8、控制开关;9、输气管;10、左管板;11、右管板;12、第一固定块;13、检漏机构;1301、压板;1302、透明观察板;1303、第二固定块;1304、第三固定块;1305、第四固定块;14、O形密封圈;15、第一固定螺栓;16、第二固定螺栓;17、进水口;18、出水口;19、水阀;20、传热管;21、空腔。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101,凸型槽101内设置有移动机构2,移动机构2包括电机203,移动机构2两端均设置有支座3,支座3上放置有换热器本体4,换热器本体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底板1上方设置有检漏机构13,检漏机构13位于换热器本体4两端,底板1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7。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移动机构2,便于对两个支座3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不同长度的换热器本体4进行支撑,进而提高了该检漏装置的使用范围,通过空气压缩机7的设置,便于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输气管9进入换热器本体4壳体一侧,空气具有无毒、无气味的特性,通过压缩空气作为检漏介质,不仅容易获得,而且空气成本比氨气和氦气成本低,进而降低了检漏装置的使用成本,通过空气压缩机7的设置,使检漏装置更适用于大多数换热器。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换热器本体4内设置有若干传热管20,每个传热管20两端分别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固定连接,换热器本体4上设置有第一接管5和第二接管6。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空气压缩机7上设置有控制开关8,空气压缩机7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9,输气管9一端与第二接管6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首先设置控制开关8,通过空气压缩机7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输气管9进入换热器本体4的壳侧内,从而对壳侧起到加压的目的。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移动机构2包括双向丝杆201,双向丝杆201转动安装在凸型槽101内,双向丝杆20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204,底板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02,电机203固定安装在固定座202内,电机203输出端与双向丝杆201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支座3分别与每个丝杆套204固定连接,支座3在底板1上表面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电机203,使电机203输出轴带动双向丝杆201转到,通过双向丝杆201的转动,同步带动两个丝杆套204同时朝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通过丝杆套204的移动同步带动两个支座3的移动,直至两个支座3移动至适合支撑换热器本体4的长度为止,通过移动机构2的设置,便于支撑不同长度的换热器本体4,从而提高了改装置的使用范围。
如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检漏机构13包括两个压板1301,每个压板1301分别位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一侧,其中一个压板1301与左管板10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4,另一个压板1301与右管板11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4,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2,两个压板130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1303和两个第三固定块1304,每一端的两个相邻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03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固定连接,每个压板1301一侧均设置有透明观察板1302,每个透明观察板1302和压板1301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14,每个透明观察板1302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305,相邻的第三固定块1304和第四固定块130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固定连接,每个透明观察板1302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之间均形成空腔21,位于换热器本体4左端的压板1301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出水口18上固定安装有水阀19。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换热器本体4放置在两个支座3上,使得换热器本体4位于底板1正中间,随后将O形密封圈14放置在左管板10一侧,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将压板1301与左管板10固定连接,随之再取出一个O形密封圈14放置在压板1301另一侧,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将透明观察板1302和压板1301固定起来,换热器本体4另一端的检漏机构13也是如此安装,当检漏机构13安装到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上之后,将第一接管5进行密封,水阀19设置为关闭状态,然后通过进水口17向换热器本体4内注水,使得传热管20和空腔21内装满试压水,最后设置控制开关8,通过空气压缩机7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输气管9进入换热器本体4的壳侧内,从而对壳侧起到加压的目的,通过传热管20装满水,空腔21内注满水,壳侧打气压,通过透明观察板1302即可观察出管端是否有泄漏点,当检查完毕时,开启水阀19,使得传热管20和空腔21内的水通过出水口18流出,检漏机构13的设置,不仅不需要将整台产品浸入水中,只需将该装置分别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分别用第一固定螺栓15和第二固定螺栓16连接,管侧装满水,壳侧打气压后,通过透明观察板1302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这种检验方法不需要水箱或水池,而且很节约水资源,不起吊产品,安全性好,而且可以发现具体的泄漏位置,克服氨检验方法和氦气检验方法不知道具体泄漏部位的缺点。
该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203,使电机203输出轴带动双向丝杆201转到,通过双向丝杆201的转动,同步带动两个丝杆套204同时朝着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通过丝杆套204的移动同步带动两个支座3的移动,直至两个支座3移动至适合支撑换热器本体4的长度为止,接着将换热器本体4放置在两个支座3上,使得换热器本体4位于底板1正中间,随后将O形密封圈14放置在左管板10一侧,然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将压板1301与左管板10固定连接,随之再取出一个O形密封圈14放置在压板1301另一侧,然后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将透明观察板1302和压板1301固定起来,换热器本体4另一端的检漏机构13也是如此安装,当检漏机构13安装到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上之后,将第一接管5进行密封,水阀19设置为关闭状态,然后通过进水口17向换热器本体4内注水,使得传热管20和空腔21内装满试压水,最后设置控制开关8,通过空气压缩机7将压缩后的空气通过输气管9进入换热器本体4的壳侧内,从而对壳侧起到加压的目的,通过传热管20装满水,空腔21内注满水,壳侧打气压,通过透明观察板1302即可观察出管端是否有泄漏点,当检查完毕时,开启水阀19,使得传热管20和空腔21内的水通过出水口18流出;
通过移动机构2的设置,便于支撑不同长度的换热器本体4,从而提高了改装置的使用范围;
检漏机构13的设置,不仅不需要将整台产品浸入水中,只需将该装置分别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分别用第一固定螺栓15和第二固定螺栓16连接,管侧装满水,壳侧打气压后,通过透明观察板1302观察管端在水中是否有泄漏的气泡冒出,这种检验方法不需要水箱或水池,而且很节约水资源,不起吊产品,安全性好,而且可以发现具体的泄漏位置,克服氨检验方法和氦气检验方法不知道具体泄漏部位的缺点。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开设有凸型槽(101),所述凸型槽(101)内设置有移动机构(2),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电机(203),所述移动机构(2)两端均设置有支座(3),所述支座(3)上放置有换热器本体(4),所述换热器本体(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检漏机构(13),所述检漏机构(13)位于换热器本体(4)两端,所述底板(1)一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4)内设置有若干传热管(20),每个所述传热管(20)两端分别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固定连接,所述换热器本体(4)上设置有第一接管(5)和第二接管(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7)上设置有控制开关(8),所述空气压缩机(7)上固定连接有输气管(9),所述输气管(9)一端与第二接管(6)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2)包括双向丝杆(201),所述双向丝杆(201)转动安装在凸型槽(101)内,所述双向丝杆(201)两端均螺纹连接有丝杆套(204),所述底板(1)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座(202),所述电机(203)固定安装在固定座(202)内,所述电机(203)输出端与双向丝杆(201)一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座(3)分别与每个丝杆套(204)固定连接,所述支座(3)在底板(1)上表面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检漏机构(13)包括两个压板(1301),每个所述压板(1301)分别位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一侧,其中一个所述压板(1301)与左管板(10)之间设有O形密封圈(14),另一个所述压板(1301)与右管板(11)之间设置有O形密封圈(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2),两个所述压板(130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1303)和两个第三固定块(130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端的两个相邻所述第一固定块(12)和第二固定块(1303)均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5)固定连接,每个所述压板(1301)一侧均设置有透明观察板(1302),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1302)和压板(1301)之间均设置有O形密封圈(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1302)上均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305),相邻的所述第三固定块(1304)和第四固定块(1305)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6)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透明观察板(1302)与左管板(10)和右管板(11)之间均形成空腔(21),位于换热器本体(4)左端的所述压板(1301)上分别设置有进水口(17)和出水口(18),所述出水口(18)上固定安装有水阀(19)。
CN202320800128.0U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Active CN2203395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128.0U CN22033958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00128.0U CN22033958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9580U true CN220339580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7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00128.0U Active CN220339580U (zh) 2023-04-12 2023-04-12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95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39580U (zh)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CN116698287A (zh) 一种大型换热器管端检漏装置
CN206905980U (zh) 一种磁控溅射靶材用水路背板的测漏装置
CN116358792A (zh) 一种油路液压元件的气密性性能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2963861U (zh) 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油封泄漏检测装置
CN207095801U (zh) 恒压流动式阀门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11207891B (zh) 一种半焊式板式换热器板片对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4608946A (zh) 一种工业阀密封耐压检测设备
CN219890657U (zh) 球阀密闭性测试设备
CN207215387U (zh) 中线蝶阀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20854163U (zh) 一种安全阀压力检测装置
CN220288893U (zh) 一种热交换器的高压气密性测试夹紧工装
CN106989872B (zh) 一种滤清器黑塑料测漏装置
CN220982565U (zh) 一种汽车流体管道密闭性检测装置
CN219573379U (zh) 一种气密性测试台
CN117554202B (zh) 一种金属波纹管局部荷载性能检测试验装置
CN220854040U (zh) 自动测试设备
CN220583690U (zh) 一种阀门检漏工装
CN216410946U (zh) 一种柔性滤管的疲劳测试装置
CN212963907U (zh) 一种人防工程阀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20670830U (zh) 管道质量检测用水利工程机器人
CN204286944U (zh) 换热管水压试验装置
CN219641182U (zh) 一种通用性排气管总成气密检测平台
CN22062565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检漏装置
CN218180213U (zh) 一种翅片换热器密封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