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32618U -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32618U
CN220332618U CN202321551097.6U CN202321551097U CN220332618U CN 220332618 U CN220332618 U CN 220332618U CN 202321551097 U CN202321551097 U CN 202321551097U CN 220332618 U CN220332618 U CN 2203326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onductive
bracket
support
conductiv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510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马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Contemporary Amperex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Shanghai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510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326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326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326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该支架包括承载部和与所述承载部连接的支撑部,承载部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所述承载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能够连接于该支架,使得它们能够同时被该支架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被连接器件进行固定和支撑,减少了配电盒中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有利于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具有支架的配电盒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关注。
电动汽车通常由安装的动力电池来提供能量进行驱动。为了使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能够正常地驱动车辆,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通常需要配电盒进行分配,配电盒作为电动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其内部的布置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重点关注对象。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具有支架的配电盒及车辆,该配电盒的支架能够提高对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承载部和支撑部,承载部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所述承载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
通过上述结构,承载部承载的第一导电件和支撑部连接的第二导电件被该配电盒的支架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单独地被连接器件固定和支撑,不仅减少了配电盒中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能够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还减小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气影响,有利于提高配电盒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限位凸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凸部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限位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朝着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开放的开口,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件,用以对第一导电件在承载部上的位移进行限制。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承载部设有位于所述限位槽处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承载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通孔,第一连接部件穿过通孔将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所述限位槽中,使得第一连接部件在承载部上扎紧时,第一导电件能够与限位槽至少一侧的槽壁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导电件能够被限位槽限位。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支架呈“T”形,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中部连接,所述承载部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两个承载子部;每个所述承载子部分别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件。通过上述结构,该支架呈对称式结构,不仅能够增加该支架上连接的第一导电件的数量,还便于该支架结构对称地承受载荷。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支撑部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二导电件牢固地连接于承载部上,能够减小第二导电件从承载部上脱落的可能。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设有锁止结构,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锁止结构与安装目标连接;其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孔和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安装目标上的对应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所述锁止孔用于经由固定连接部件与安装目标上的对应部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目标固定连接,使得支撑部牢固连接于安装目标上,以便对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进行支撑。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每个所述第一导电件或每个所述第二导电件能够任意选取为汇流排或线缆,使得该支架能够对通过高压电流的高压汇流排和进行通信连接的线缆进行稳定支撑。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盒,该配电盒包括盒体、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盒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部和所述支架的支撑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盒,所述配电盒还包括扎带和连接件,所述承载部通过所述扎带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电盒。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承载部和支撑部,承载部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所述承载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能够连接于该支架,使得它们能够同时被该支架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被连接器件进行固定和支撑,减少了配电盒中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有利于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连接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架与配电盒的盒体连接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承载部;11、限位槽;111、限位凸部;12、通孔;13、承载子部;2、支撑部;21、连接孔;22、锁止结构;220、连接螺栓;221、锁止孔;222、定位结构;23、空腔;10、第一导电件;20、第二导电件;30、扎带;50、盒体;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
现有技术中的电动汽车通常包括动力电池、高压配电盒、驱动电机和控制器等部件。其中,动力电池用于为电动汽车提供能量,配电盒用于分配动力电池输出的能量,它不仅可以实现电源分配,还可以起到过载保护、集成化控制等功能,是电动汽车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目前的配电盒集成的功能较多,其中设置的汇流排、线缆等部件较多,这些部件均需要相应的连接器件来进行连接固定,以免发生晃动,这不仅使得配电盒中部件数量较多导致配电盒的成本较高,还占用了配电盒中较多的空间,降低了配电盒中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支架,其能够应用于配电盒中,该支架包括承载部和支撑部,承载部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所述承载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通过将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使得承载部承载的第一导电件和支撑部连接的第二导电件被该支架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单独地被连接器件固定和支撑,不仅减少了配电盒中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能够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还减小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之间的电气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支架可以但不限用于车辆、船舶或飞行器等用电装置中。可以使用具备本申请公开的支架、配电盒等组成的电源系统,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
下面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支架、配电盒及车辆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用于配电盒的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该支架包括承载部1和支撑部2,承载部1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10,所述支撑部2与所述承载部1连接,所述支撑部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10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20,所述承载部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之间。
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可以是设置于配电盒中的不同类型的器件,其能够起到传到电能或者电信号的功能,以使得电能和电信号能够在配电盒中传递。
承载部1可以是该支架中用于承载第一导电件10的部分,其能够与第一导电件10连接,使得第一导电件10被连接固定于支架上,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在配电盒中晃动的可能,从而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与配电盒中其他部件接触的可能,有利于提高第一导电件10工作的稳定性。
支撑部2可以是支架中用于承载第二导电件20的部分,其能够与第二导电件20连接,使得第二导电件20被连接固定于支架上,减小了第二导电件20在配电盒中晃动的可能,从而减小了第二导电件20与配电盒中其他部件接触的可能,有利于提高第二导电件20工作的稳定性。
通过将用于与第二导电件20连接的支撑部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10的一侧,使得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能够被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接触的可能,能够减少两者之间发生干扰甚至短路的可能,有利于提高该配电盒工作的稳定性。
通过使承载部1的至少部分布置于所述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之间,使得承载部1能够起到对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进行隔离的作用,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配电盒工作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结构,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在该支架上相互间隔地被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单独地被连接器件固定和支撑,不仅减少了配电盒中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能够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还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之间的电气影响,有利于提高配电盒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1和支撑部2为一体成型结构。承载部1和支撑部2可以采用铸造等一体成型的加工方法制成,使得支架能够进行整体同步制造,不仅使得支架的加工制造方便,还使得支架的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强度;承载部1和支撑部2可以采用铣削等机械加工的方法,通过对整块坯料进行加工制成,使得该支架具有较低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1和支撑部2均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使得承载部1和支撑部2均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够减小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之间发生导电的可能,有利于减小两者之间发生短路的可能。具体地,承载部1和支撑部2可以采用工程塑料制成,不仅使得该支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还使得该支架具有较好的强度,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满足对多个第一导电件10和多个第二导电件20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0或每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0能够任意选取为汇流排或线缆。示例性地,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中的一者为汇流排,另一者为线缆;其中,汇流排可以为高压汇流排或者零线汇流排,线缆可以是高压或低压供电电缆、控制线束或者光缆等。
高压汇流排可以是配电盒中用于通过高压电流的导电件,通过将高压汇流排连接于承载部1上,使得支架能够对通过高压电流的高压汇流排进行稳定支撑。示例性地,高压汇流排可以是铜排,也可以是铝排,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高压汇流排的类型,以使第一导电件10能够导通高压电流。
线缆可以是配电盒中用于通信或者导电的导电件。示例性地,线缆可以是用于通过采样信号的线缆,通过该线缆,采样信号能够在器件之间传输以实现通信连接,例如在动力电池和车辆的其他器件之间传输。具体地,线缆既可以传输高压采样信号,又可以传输低压采样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线缆传输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1设有限位槽11,限位槽11具有朝着远离所述支撑部2的方向开放的开口,所述限位槽11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件10。
限位槽11可以是设置于承载部1上的凹陷结构,其具有朝着远离所述支撑部2的方向开放的开口,用于容纳至少部分第一导电件10,以实现对于第一导电件10在承载部1上位移的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槽11可以通过铣削等机械加工的方式在承载部1背离支撑部2的壁面上加工形成,也可以随承载部1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同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1设有位于所述限位槽11处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承载部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0连接。
第一连接结构可以是设置于承载部1处用于与第一导电件10进行连接的结构,第一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一导电件10牢固地连接于承载部1上,能够减小第一导电件10从承载部1上脱落的可能。
通过将第一连接结构设置于限位槽11处,使得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于承载部1上的第一导电件10能够在限位槽处被11限位,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在承载部1上晃动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包括通孔12,第一连接部件例如扎带30,通过穿设所述通孔12将所述第一导电件10连接于所述限位槽11中。
通孔12可以是设置于承载部1上的孔状结构,其贯穿承载部1,使得其中能够穿设扎带30等连接件。通过使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通孔12,使得扎带30依次穿过两个通孔12后,能够将第一导电件10绑于两个通孔12之间的承载部1上,以实现第一导电件10的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将至少一个所述通孔12设置于所述限位槽11外,使得扎带30在承载部1上扎紧时,第一导电件10能够与限位槽11至少一侧的槽壁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导电件10能够被限位槽11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两个通孔12中的一个通孔12位于限位槽11内,另一个通孔12位于限位槽11外,第一导电件10被穿过两个通孔12的扎带30绑于承载部1上时,第一导电件10能够被限位槽11一侧的槽壁抵持而实现限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两个通孔12均位于限位槽11外,第一导电件10被穿过两个通孔12的扎带30绑于承载部1上时,第一导电件10能够被限位槽11两侧的槽壁抵持而实现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2可以通过钻孔的方式在承载部1上加工形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孔12也可以随承载部1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同步形成,能够减少该支架加工的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1背离所述支撑部2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限位凸部111,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部111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凸部111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限位槽11。
限位凸部111可以是设置于承载部1的壁面上的凸起结构,通过在承载部1的壁面上间隔设置多个限位凸部111,使得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部111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11,使得第一导电件10能够被限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限位凸部111之间。通过将多个限位凸部111设置于承载部1背离所述支撑部2的一侧,使得承载部1上的限位槽11设置于承载部1背离所述支撑部2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凸部111可以随承载部1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同步形成,能够减少该支架加工的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部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所述承载部1包括沿第二方向Y设置的两个承载子部13,两个所述承载子部13沿所述第二方向Y分别凸出于所述支撑部2的两侧,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Y;两个所述承载子部13用于承载不同的所述第一导电件10。
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可以是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用于对该支架中的结构进行描述。承载子部13可以是承载部1中的部分结构,其凸出于支撑部2,用于承载第一导电件10。通过使支撑部2设置于所述承载部1沿第一方向X的一侧,承载部1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Y凸设于支撑部2两侧的承载子部13,使得两个承载子部13在支撑部2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布置,能够使该支架呈T字形布置,使得支撑部2能够通过两个承载子部13承载不同的第一导电件10。
示例性地,所述支架呈“T”形,所述支撑部2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1的中部连接,所述承载部1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2两侧的两个承载子部13;每个所述承载子部13分别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件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的侧面设有第二连接结构,尤其在沿着第一方向X对称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0连接。
第二连接结构可以是设置于支撑部2处用于与第二导电件20进行连接的结构,第二连接结构能够使第二导电件20牢固地连接于支撑部2上,能够减小第二导电件20从支撑部2上脱落的可能。
通过在支撑部2上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使得支撑部2的两侧能够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导电件20,不仅能够使得第二导电件20成对连接于该支架上,增加了该支架上连接的第二导电件20的数量,还使得第二导电件20能够对称布置于支撑部2的两侧,使得该支架的两侧能够均匀承受载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0中的一个包括高压线缆,另一个包括低压线缆。
高压线缆和低压线缆可以分别是用于通过第一电压电流和第二电压电流的线缆,其中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通过使分别位于支撑部2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二导电件20中的一个包括高压线缆,另一个包括低压线缆,使得该支架能够支撑和固定用于通过不同电压下电流的线缆,有利于提高该支架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孔21,所述连接孔21通过设置连接件与所述高压线缆或所述低压线缆连接。
连接孔21可以是设置于支撑部2上的孔状结构,其能够安装连接件以与高压线缆或所述低压线缆进行连接,使得高压线缆或所述低压线缆能够连接固定于支撑部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21中安装的连接件可以是线缆卡子,线缆卡子能够方便地与高压线缆或所述低压线缆连接,使得支撑部2能够通过线缆卡子方便地连接高压线缆或所述低压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21可以通过钻孔的方式在支撑部2上加工形成。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孔21也可以随支撑部2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同步形成,能够减少该支架加工的工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远离所述承载部1的一端设有锁止结构22,所述支撑部2通过所述锁止结构22与配电盒的盒体50等安装目标连接。
锁止结构22可以是用于将该支架锁止于配电盒的盒体50上的结构,其设置于支撑部2上,能够使支撑部2连接于盒体50上,以便对配电盒中的第一导电件10和第二导电件20进行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2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锁止结构22和所述承载部1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的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端。
通过将支撑部2沿第一方向X延伸,使锁止结构22和所述承载部1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的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的两端,使得支撑部2在第一方向X上的一端连接于盒体50,另一端通过承载部1连接第一导电件10,使得第一导电件10能够远离盒体50布置,减小了第一导电件10因距离盒体50过近而与盒体50接触或放电的可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结构22包括锁止孔221。
锁止孔221为设置于支撑部2一端上的孔状结构,如图4所示,连接螺栓220等固定连接部件能够通过锁止孔221与盒体50连接,实现锁止结构22与盒体50的连接,从而实现支撑部2与盒体50的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50上设有锁紧螺母,连接螺栓220穿设于锁止孔221中并旋拧于锁紧螺母中,以实现该支架与盒体50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止结构22还包括定位结构222,所述定位结构222设置于所述支撑部2远离所述承载部1的一端,所述定位结构222用于与所述盒体50的定位孔配合以限制支撑部2。示例性地,定位结构222可以是销柱、凸起等结构。
定位结构222可以是用于对该支架进行定位的结构,在该支架通过连接螺栓220旋拧连接于盒体50时,定位结构222配合插接于盒体50上的定位孔中,定位结构222能够防止支架在连接螺栓220的作用下旋转,使得该支架的锁止结构22在定位结构222的配合下设置一个锁止孔221即可实现在盒体50上的牢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2中设有空腔23,连接螺栓220穿过空腔23插入到锁止孔221中,并进一步固定至盒体50上;另外,空腔23可以去除支撑部2的材料,既可以减轻支架的重量,又可以减少支架所用的材料,有利于降低该支架的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架,该支架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支撑部2、与支撑部2的沿第一方向X的一端连接的承载部1,承载部1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Y凸设于支撑部2两侧的承载子部13。承载子部13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限位凸部111,使得两个限位凸部111之间形成限位槽11,承载子部13上设有两个通孔12,其中一个通孔12位于限位槽11中,另一个通孔12位于限位槽11外,扎带30依次穿过两个通孔12将第一导电件10绑于限位槽11中。支撑部2在沿着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孔21,线缆卡子安装于连接孔21中并与第二导电件20连接,从而将第二导电件20固定连接于连接孔21处。支撑部2在远离承载部1的一端设有定位结构222和锁止孔221,定位结构222用于插接配合于配电盒的盒体50上的定位孔以进行定位,锁止孔221用于穿设连接螺栓220锁紧于盒体50,以实现该支架在配电盒盒体50上的锁紧。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配电盒,该配电盒包括盒体50、第一导电件10、第二导电件20和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盒体50,所述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部1和所述支架的支撑部2。
由于该配电盒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支架,配电盒中的第一导电件10和所述第二导电件20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部1和所述支架的支撑部2,两者能够同时被该支架相互间隔地固定和支撑,而不是分别被连接器件进行固定和支撑,配电盒中减少了连接器件的使用数量,有利于提高配电盒中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电盒还包括扎带30和连接件,所述承载部1通过所述扎带30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0连接,所述支撑部2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0连接。
承载部1通过所述扎带30与所述第一导电件10连接,使得快捷方便地将第一导电件10与支架进行连接,不易脱落。支撑部2通过扎带30、线缆卡子等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20连接,使得第二导电件20与支架的连接稳固,且支架能够通过连接件对第二导电件20进行稳定支撑,有利于减小第二导电件20的晃动。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前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电盒。由于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配电盒,该车辆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部,用于连接并承载第一导电件;以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第一导电件的一侧并用于连接第二导电件,所述承载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背离所述支撑部的一侧凸设有多个限位凸部,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限位凸部间隔设置并且两个所述限位凸部之间的间隙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具有朝着远离所述支撑部的方向开放的开口,所述限位槽用于容纳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导电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设有位于所述限位槽处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承载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通孔,第一连接部件穿过通孔将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于所述限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T”形,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的中部连接,所述承载部包括位于所述支撑部两侧的两个承载子部;每个所述承载子部分别用于承载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电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上设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所述第二导电件与所述支撑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端设有锁止结构,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锁止结构与安装目标连接;其中,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孔和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安装目标上的对应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支撑部,所述锁止孔用于经由固定连接部件与安装目标上的对应部件连接以将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目标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件或每个所述第二导电件能够任意选取为汇流排或线缆。
8.一种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第一导电件、第二导电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架,所述支架连接于所述盒体,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架的承载部和所述支架的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盒还包括扎带和连接件,所述承载部通过所述扎带与所述第一导电件连接,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配电盒。
CN202321551097.6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Active CN2203326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1097.6U CN22033261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51097.6U CN22033261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32618U true CN220332618U (zh) 2024-01-12

Family

ID=89459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51097.6U Active CN220332618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326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33003B1 (ko) 프레임 조립체
CN109591727B (zh) 一种电动汽车配电盒
CN113871771B (zh) 电池包的模组及电池包
CN111919311A (zh) 具有通过非绝缘导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储能电池和/或冷却系统的储能模块、储能块以及用于冷却储能模块的方法
KR101344231B1 (ko) 전기 정션박스의 조립구조
CN220332618U (zh) 一种支架、配电盒及车辆
KR101928066B1 (ko) 버스바 어셈블리의 연결 구조
WO2020160785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an inverter busbar to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of a drive unit and such a drive unit
CN113300052B (zh) 单体连接单元及电池模块
JP7447428B2 (ja) 蓄電装置
WO2011160958A2 (en) Hv battery connector
US20210234141A1 (en) Pivoting bus bar module terminal assembly
CN217741364U (zh) 一种bdu模块和应用该bdu模块的电池包
KR102595716B1 (ko) 고신뢰성의 컴팩트 파워 릴레이 조립체
CN112467311A (zh) 牵引用电池和电驱动的机动车
CN220671493U (zh) 测试工装及测试设备
CN220306371U (zh) 电池模组、动力系统及车辆
CN210027052U (zh) 一种新型高压配电箱
CN217062437U (zh) 电池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9591591U (zh) 电池装置
CN219476774U (zh) 集成式ccs组件及电池包
CN219873887U (zh) 一种域控电池包及车辆
CN214336843U (zh) 一种集成式车用电池包纵梁结构
CN204424200U (zh) 一种硬线式前舱保险丝盒
CN218788485U (zh) 采集结构及电池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