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24477U -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24477U
CN220324477U CN202321859267.7U CN202321859267U CN220324477U CN 220324477 U CN220324477 U CN 220324477U CN 202321859267 U CN202321859267 U CN 202321859267U CN 220324477 U CN220324477 U CN 220324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led carrier
led
connecting wire
carri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92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楚卓
陈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si 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si 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si 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si Micro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92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24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24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24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包含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所述LED载板本体上设置有规律排列的贯穿孔,所述的布线结构包含多个工作组,所述的工作组包含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相邻所述的工作组之间共用所述第一连接线或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包含主线、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所述主线包含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的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沿着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交错排列设置,本实用新型中的LED载板本体理论上无长度限制,本实用新型中的布线结构是一种全新形式的结构,具有强大的过电流能力,由于以上技术特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做成跨越面积更大、长度更长、更薄的LED透明屏。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透明的LED显示装置,如LED透明屏幕,现有技术中常见的LED透明屏幕为LED线屏,LED线屏由LED显示条一行行排列、以及支撑组件组成。本类型的LED透明屏幕结构复杂,而且一个LED灯珠损坏整行LED显示条无法工作。
现有技术中还公开一种打孔的LED透明屏,如专利CN114863868B公开了一种LED载板及其显示设备,可以实现LED透明显示。但是专利CN114863868B的LED载板是PCB板, 由于工艺与设备的限制所能生产的PCB板很难超过2米以及过长的PCB板限制过电流,而且即使超过2米PCB板在强度上难以满足需求。
所以如何研发一种大尺寸、高性能的LED透明屏载板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关注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两种技术方案,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LED载板,本技术方案中记载的LED载板本体完全区别现在有技术中的PCB板,所述的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单独生产后再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LED载板,由于本技术方案中LED载板本体的特别设置以及全新形式的布线结构,使得LED载板无长度限制而且过电流能力强,理论上可以做成面积更大、跨越更大长度的LED透明屏。
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包含第一种技术方案的一种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新型LED载板,包含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所述的LED载板本体包含正面与背面、以及贯穿所述LED载板本体的正面与背面且规律排列的贯穿孔。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布线结构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正面的非贯穿孔区域而且不遮挡所述的贯穿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线结构包含多个工作组,所述的工作组包含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相邻所述的工作组之间共用所述第一连接线或第三连接线。
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包含主线与第一支线,所述主线包含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的第一支线沿着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规律排列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支线末端设置有第一电极引脚,所述第三连接线的第一支线末端设置有第三电极引脚,所述的第二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的同一高度第一支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极引脚。
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与第三电极引脚用于电性连接LED发光体。
在更优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还包含第二支线,所述的第二支线与所述第一支线交替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线、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优选为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LED载板本体优选为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同一高度位置设置为相同类型的支线。
进一步地,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含第四连接线,用于把所述的第一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四连接线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支线上,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的布线结构定位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上后,去除所述的第四连接线。
在另一可实现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连接线上靠近第二电极引脚还设置有第四电极引脚,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第三电极引脚与第四电极引脚一起电性连接所述的LED发光体。此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电极引脚与第四电极引脚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断开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分别依次为以下类线组合中的一种:
VDD供电线、数据信号线与GND线;
或VDD供电线、GND线与数据信号线;
或GND线、数据信号线与VDD供电线;
或GND线、VDD供电线与数据信号线。
所述的VDD供电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正极端。
所述的数据信号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输入引脚DIN端并提供控制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
所述的GND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负极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包含第一种技术方案的一种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本技术方案中的LED载板本体不是PCB板结构,优选为钢卷结构,所以理论上LED载板本体无长度限制,本技术方案中的布线结构为全新形式的结构,具有强大的过电流能力。本技术方案中的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单独生产后再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LED载板,由于以上技术特点,本实用新型理论上可以做成跨越面积更大、长度更长、更薄的LED透明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LED载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组成工作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包含第四连接线的布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布线结构中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实施例2中的布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实施例2中的LED载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LED载板中钢卷结构的LED载板本体实物图。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的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现有技术中实现LED透明屏的方案很多,如线屏、如网格屏。专利CN114863868B还公开了一种打孔的LED载板,在一整块PCB板材上打上规律的透明的孔,以此来实现通透的视觉效果。专利CN114863868B中的LED载板为PCB板材,内部或表面设置布线结构,LED载板之上设置LED发光体,LED载板、LED发光体以及控制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LED透明屏。
但是由于PCB工艺与生产设备的限制,PCB板材最大尺寸接近2米的长度就达到了极限,这就限制了大面积LED透明屏的发展,而且PCB板内的布线结构因PCB工艺也限制了过电流。
本技术方案中的LED载板本体不是PCB板结构,优选为钢卷结构(当然也可以为其他金属与非金属高强度板材),即在薄的钢卷上打上规律的透明的孔,钢卷结构简单,技术成熟,不管是生产还是工艺成本都非常的低,而且可大面积、大长度生产,强度还高。为了配合LED载板本体成为合格的LED载板,本技术方案中还公布了一种全新形式的布线结构,所述的布线结构具有强大的过电流能力,生产工艺简单。所以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PCB板材的LED载板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
由于钢卷强度高,本技术方案中的LED载板本体还可以做的更薄,这点是PCB板材无法比拟的。
本技术方案中的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分别单独生产,之后再组装在一起形成完整的LED载板,由于这些凸出的技术优点,本技术方案理论上可以做成跨越面积更大、长度更长、更薄的LED透明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体如下: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图2与图3所示,一种新型LED载板,包含LED载板本体1与布线结构2,所述的LED载板本体1包含正面与背面、以及贯穿所述LED载板本体1的正面与背面且规律排列的贯穿孔11。
本实施例中的LED载板本体1上设置的贯穿孔11优选为多行上下对齐设置,非贯穿孔区域12为LED载板本体1的实体区域,实体区域用于固定设置布线结构2,所以本实施例中的布线结构2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1正面的非贯穿孔区域而且不遮挡所述的贯穿孔11。
需要指出的是,贯穿孔11不但起到透光的作用,还具备通风及散热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是基于透明或半透明LED载板本体1形成的一种技术方案,基于LED载板本体1的LED显示屏即可以显示图像又可呈现透明的视觉效果,而规律排列的贯穿孔11就承担着透明视觉效果的作用。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大量的LED发光体(或LED灯珠),LED发光体的发热是整个行业难以攻克的技术难关,而这些规律排列的贯穿孔11恰好兼具解决通风及散热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的贯穿孔11主要用于透光,呈现出透明或半透明的视觉效果。基于LED载板本体1的LED显示屏不工作的时候,自然光可以从所述多个贯穿孔11中通过,形成具有一定透光率的屏。在自然光穿透的条件下,透光量的多少与贯穿孔11的孔径大小与密度相关。贯穿孔11的孔径越大,密度越高,透光量就越多,越接近透明的视觉效果。观看距离越远,透明的视觉效果越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LED载板本体1不是PCB板材,而是为强度与韧度都强的板材,如钢卷、铜卷、聚酯纤维板材、碳纤维板材等。
本实施例中,LED载板本体1优选为金属材质的钢卷,因钢卷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市场中非常常见,而且强度与韧度又理想。
与现有技术中的PCB板材相比,钢卷还可以做的更薄,基于LED载板本体1的成品LED透明屏甚至可以卷曲收纳,这点是PCB板材无法比拟的。
以PCB板做为LED载板的布线结构非常简单,PCB板本身就具备布线的特性,但在非PCB板材上实现LED载板的功能,就需要特别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布线结构,以及要解决布线结构与LED载板本体结合的技术难题。
基于这些问题,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布线结构,如图3、图4与图5所示,所述的布线结构2包含多个工作组20,所述的工作组20包含第一连接线21、第二连接线22与第三连接线23,相邻所述的工作组20之间共用所述第一连接线21或第三连接线23。
布线结构2中的工作组20为一套工作单元,必须包含一条第一连接线21、一条第二连接线22与一条第三连接线23,图3中相邻的两个工作组共用一条第三连接线23。图3中右边工作组20与其更右边相邻的工作组20(图3中无显示)共用一条第一连接线21,等等,这样就会更加的节约布线空间与成本,可以达到提高像素密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包含主线30与第一支线24,所述主线30包含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所述的第一支线24沿着所述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规律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还包含第二支线25,所述的第二支线25与所述第一支线24交替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31、第二侧边32上,具体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为“丰”字型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布线结构2包含第一支线24与第二支线25。当然在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中,布线结构2也可以不包含第二支线25,关于此点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线30、第一支线24与第二支线25为一体设置,但其他设置方式能满足本技术方案的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比如主线30、第一支线24与第二支线25非一体的焊接设置等。
本实施例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侧边31与第二侧边32的同一高度位置设置为相同类型的支线。比如第一侧边31的某一位置设置为第一支线24,那么在第二侧边32的相同位置也设置第一支线24,具体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如图1、图3与图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线21的第一支线末24端设置有第一电极引脚261,所述第三连接线23的第一支线24末端设置有第三电极引脚263,所述的第二连接线22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21与第三连接线23的同一高度第一支线24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极引脚262。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高度的所述第一电极引脚261与第三电极引脚263、以及相应位置的第二电极引脚262一起组成一个连接LED发光体安装位。每一个安装位固定安装一个LED发光体。在优选的方案中,一个LED发光体包含R(红)、G(绿)、B(蓝)三色灯珠与一个LED驱动芯。
本实施例中,每个LED发光体包括该LED发光体的编码信息,且每个LED发光体根据该LED发光体的编码信息从所述数据信号线中获取针对该LED发光体的对应数据信号。正因为本实施例中的LED发光体包含该LED发光体的编码信息,所以某一个LED发光体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LED发光体正常工作,维修时只需所故障LED发光体单独取下换掉就可以了,所以维护简单。
本实施例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连接线21、第二连接线22与第三连接线23分别依次为以下类线组合中的一种:
VDD供电线、数据信号线与GND线;
或VDD供电线、GND线与数据信号线;
或GND线、数据信号线与VDD供电线;
或GND线、VDD供电线与数据信号线。
所述的VDD供电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正极端。
所述的数据信号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输入引脚DIN端并提供控制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
所述的GND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负极端。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连接线21、第二连接线22与第三连接线23分别依次为VDD供电线、数据信号线与GND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LED载板本体1与布线结构2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层。LED载板本体1尤其是金属载板时就更加的有必要设置一个绝缘层。
本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含第四连接线27,用于把所述的第一连接线21、第三连接线23与第二连接线22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第四连接线27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支线25上,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线22上。
需要指出的是,整个布线结构2优选一体成型,尤其是包含第四连接线27,所述的第四连接线27可以直接是第二支线25延伸至第二连接线22上,也可以是不同于第二支线25规格的连接线。
第四连接线27的作用是把第一连接线21、第二连接线22与第三连接线23定位连接在一起使布线结构2成为一个整体,便于布线结构2与LED载板本体1的定位设置或安装,所以当布线结构2定位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1上后,要去除第四连接线27,以免在工作中产生短路现象,具体如图1所示。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线22上靠近第二电极引脚262还设置有第四电极引脚264,所述第一电极引脚261、第二电极引脚262、第三电极引脚263与第四电极引脚264一起电性连接所述的LED发光体3,具体如图6与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不在于:所述第三电极引脚263与第四电极引脚264之间的第二连接线22断开设置。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LED发光体3采用的是具有数据信号输入端DIN与数据信号输出端DOUT接口的LED驱动芯片,所述的第二电极引脚262连接LED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输入端DIN,第四电极引脚264连接LED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输出端DOUT;或所述的第二电极引脚262连接LED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输出端DOUT,第四电极引脚264连接LED驱动芯片的数据信号输入端DIN,数据信号通过第二连接线22上设置的LED发光体3向下一级LED发光体3传递。
所以本实施例中采取的是“一进一出”的数据信号传输方式,不同于实施例1中的地址数据信号传输方式。
实施例
本实施例包含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任意一种或多种的一种显示装置,所述的显示装置可以呈现细腻自然、立体透明的视觉效果。例如基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一种LED透明屏。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钢卷实物LED载板本体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新型LED载板,包含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载板本体包含正面与背面、以及贯穿所述LED载板本体的正面与背面且规律排列的贯穿孔;
所述的布线结构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正面的非贯穿孔区域而且不遮挡所述的贯穿孔;
所述的布线结构包含多个工作组,所述的工作组包含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相邻所述的工作组之间共用所述第一连接线或第三连接线;
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包含主线、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所述主线包含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所述的第一支线与第二支线沿着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交错排列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的第一支线末端设置有第一电极引脚,所述第三连接线的第一支线末端设置有第三电极引脚,所述的第二连接线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同一高度的第一支线的位置设置有第二电极引脚;
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与第三电极引脚用于电性连接LED发光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还包含第二支线,所述的第二支线与所述第一支线交替排列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同一高度位置设置为相同类型的支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含第四连接线,所述的第四连接线用于把所述的第一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线连接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连接线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二支线上,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所述第二连接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的布线结构定位设置在所述LED载板本体上后,去除所述的第四连接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载板本体与布线结构之间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的LED载板本体为金属材质。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线上靠近第二电极引脚还设置有第四电极引脚,所述第一电极引脚、第二电极引脚、第三电极引脚与第四电极引脚一起电性连接所述的LED发光体;
所述第三电极引脚与第四电极引脚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断开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LED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与第三连接线分别依次为以下类线组合中的一种:
VDD供电线、数据信号线与GND线;
或VDD供电线、GND线与数据信号线;
或GND线、数据信号线与VDD供电线;
或GND线、VDD供电线与数据信号线;
所述的VDD供电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正极端;
所述的数据信号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输入引脚DIN端并提供控制LED发光体的数据信号;
所述的GND线用于电性连接LED载板本体上LED发光体的供电负极端。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新型LED载板。
CN202321859267.7U 2023-07-15 2023-07-15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20324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9267.7U CN220324477U (zh) 2023-07-15 2023-07-15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9267.7U CN220324477U (zh) 2023-07-15 2023-07-15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24477U true CN220324477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08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9267.7U Active CN220324477U (zh) 2023-07-15 2023-07-15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24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39716A1 (en) Light strip
JP2020502780A (ja) 表面実装型rgb−ledパッケージ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411956A (en) LED assembly
CN213599119U (zh) 灯珠以及灯串
CN101527115A (zh) 一种led显示装置
CN102945845A (zh) 一种显示屏用的led器件及显示模组
CN111462643A (zh) Led灯珠和led显示结构
CN211124837U (zh) 一种方便布线的mini LED灯珠以及LED显示屏
CN220324477U (zh)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CN209116070U (zh) Led灯条
CN116612714A (zh) 一种led载板及其显示设备
CN116979011A (zh)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JPH06314067A (ja) Ledモジュール
CN116597751A (zh) Led排列结构
CN214481454U (zh) 柔性电路板、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520142A (zh) 一种led灯条和led屏体
CN107633779A (zh) 基于cob技术的led显示屏
CN114863830A (zh) 一种免除led载板的线屏及其显示装置
CN113035897A (zh) 像素结构
CN210574802U (zh) Led显示模块的灯珠排列结构
CN102661581A (zh) 直下式灯条的连接线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111489664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通透式led灯板及led显示屏
CN207802528U (zh) 一种背光fpc板以及背光半成品
CN2583754Y (zh) 模块组合式大屏幕模拟显示装置
CN217280842U (zh) 一种高像素led发光透明玻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