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6070U - Led灯条 - Google Patents

Led灯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6070U
CN209116070U CN201822183520.7U CN201822183520U CN209116070U CN 209116070 U CN209116070 U CN 209116070U CN 201822183520 U CN201822183520 U CN 201822183520U CN 209116070 U CN209116070 U CN 209116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light
light bar
base band
metal contact
luminescenc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8352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涛华
杨明华
魏拥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ehongpu Intelligen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tep-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tep-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tep-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8352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6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6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6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LED灯条,包括基带、电极片、绝缘层和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基带呈条形设置,所述电极片贴设于所述基带;多个所述发光单元首尾衔接依次固定于所述基带;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极片,每一个发光单元均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串联设置;所述绝缘层覆盖所述电极片;所所述LED灯条两端的至少一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设有沿所述LED灯条长度方向延伸的金属触片;所述金属触片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极片;两所述金属触片之间设置有两定位孔。本实用新型LED灯条的长度可以以发光单元为单位进行任意剪切和拼接。

Description

LED灯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LED灯条。
背景技术
LED灯条与电源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但LED灯条用作临时性照明光源使用较多,需要经常进行拆装,其焊接接头容易在拆装的过程中脱焊而需要进行重复性的焊接,导致灯条触头的损毁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为解决焊接所带来的问题,近些年出现了快速接头,LED灯条的接线端直接卡入快速接头即可实现电源的连接,因其避免了灯条与电源之间的焊接,因此快速接头代替焊接的方式逐渐得到普及。
快速接头与LED灯条的连接需要LED灯条采用与快速接头相适应的接线触点,目前每条LED灯条只能在两端中的一端或两端均采用与快速接头适配的触点,但是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对LED灯条的长度的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会经常性的剪断LED灯条以使其长度符合需求,但这也会导致LED灯条的适应性越来越低,剪下的灯条失去使用价值,进而造成LED灯条非正常使用的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LED灯条,旨在增强LED灯条在各种长度需求下的兼容性,减少LED灯条的损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ED灯条包括呈条形设置的基带、绝缘层和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基带上贴设有两电极片;所述绝缘层覆盖两所述电极片;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层,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基带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串联;其中,所述基带两端的至少一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均设有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金属触片,两所述金属触片于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两所述金属触片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两所述金属触片之间设置有两定位孔,两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LED灯条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金属触片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金属触片的长度不小于4.5mm。
优选地,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3至8颗LED灯珠。
优选地,相邻所述LED灯珠的间距不小于6mm。
优选地,所述基带上,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剪切线。
优选地,所述基带上,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两端的第一剪切线的中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剪切线平行的第二剪切线。
优选地,所述LED灯条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称设有两组用于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触点。
优选地,所述金属触片上,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的两端,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槽底与所述金属触片的表面。
优选地,所述凹槽为锥形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数个LED灯珠组成发光单元,数个发光单元并联连接电极片并依次固定在基带上,并通过在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设置电连接电极片的金属触片,在需要改变LED灯条的长度时直接在金属触片处剪切即可,剪切之后的金属触片接通电源即可驱动剪切之后的LED灯条发光;两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在剪切LED灯条时自两定位孔中间剪切,也可以自金属触片的一端剪切,两种剪切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实际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LED灯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灯条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灯条一实施例中快速接头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6所示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灯条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区域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LED灯条一实施例中连接头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基带 204 凹槽
101 LED灯珠 300 快速接头
200 金属触片 301 连接头
201 第一剪切线 302 定位柱
202 第二剪切线 303 导电件
203 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灯条,包括呈条形设置的基带100、绝缘层和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基带100上贴设有两电极片;所述绝缘层覆盖两所述电极片;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层,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基带10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包括多个LED灯珠101,多个所述LED灯珠101串联;其中,所述基带100两端的至少一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均设有沿所述基带100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金属触片200,两所述金属触片200于所述基带10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两所述金属触片200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两所述金属触片200之间设置有两定位孔203,两所述定位孔203沿所述基带100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柔软的基带100材料,以使LED灯条整体上较为柔软,可以有较大角度弯折而不影响LED灯条的正常发光;电极片包括正极电极片和负极电极片,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间隔贴设在基带100的一侧,形成驱动LED灯珠101发光的干路。多个LED灯珠101串联形成一个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的正负极分别接在电极片的正负极片上,以在电极片接通电源后形成完整的回路。根据驱动电压和所采用的LED灯珠101的工作电压的不同,发光单元串联的LED灯珠101的数量也不同,若采用低压驱动,则一个发光单元串联的LED灯珠101数量较少,通常为3-8颗,若采用高压驱动,则串联的LED灯珠101的数量相应增加,保证每一颗LED灯珠101的压降为其正常工作电压。LED灯条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同一LED灯条的每一个发光单元上串联的LED灯珠101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发光单元的灯珠按顺序依次间隔排列,每一个发光单元也同样按顺序依次排列,固定在基带100上。LED灯珠101在LED灯条上依次排列,且相邻的LED灯珠101间的距离相同,以使LED灯条在发光时整个灯条发光均匀不会产生明暗交错的现象。在其他实施例中,一条基带100上还可以贴设多组电极片,多组电极片并行设置,以使一个LED灯条上同时具有多列的LED灯珠101,相当于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多个LED灯条并联在一起,以满足高亮度和高发光密度的照明需求。
绝缘层覆盖电极片但不完全包覆电极片,在两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和LED灯条的至少一端,漏出部分电极片,该漏出的部分电极片形成金属触片200。另请参照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ED灯条还包括用于连接电源的快速接头300,快速接头300与金属触片200相适配,可以直接卡接在金属触片200上。通常,快速接头300卡接在LED灯条一端,快速接头300的触头压接在LED灯条一端的金属触片200上,实现电极片与电源的连接。快速接头300内设有定位柱302,快速接头300卡接在金属触片200上时,定位柱302穿过金属触片200之间的定位孔,以固定快速接头300和金属触片200的卡接深度,进而确保快速接头300的两触头分别抵接两金属触片200。
请参照图5至图7,为增加快速接头300的触头与金属触片200间接触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在金属触片200上,沿基带100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凹槽204,所述凹槽204的侧壁连接所述槽底与所述金属触片200的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凹槽204为锥形槽。此外,为保证快速接头300连接在基带100上时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金属触片200长度至少为4mm。金属触片200的长度决定了快速接头300与基带100卡接时的卡持深度,卡持深度越浅,快速接头300在基带100上卡持的稳定性越差。因此,本实用新型金属触片200的长度优选在4.5mm以上,可以实现快速接头300与基带100之间稳定的卡持连接。相邻LED灯珠101间的距离大于金属触片200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相邻LED灯珠101间的距离不小于6mm,以保证LED灯珠101的有效散热和LED灯珠101与金属触片200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LED灯条在每一组金属触片200的两端的基带100上标记两条剪切线,标记在金属触片200两端的剪切线为第一剪切线201。在LED灯条两端均设有连接快速接头300的金属触片200的情况下,调整LED灯条长度时可以沿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单元间的任意一个第一剪切线201剪断,剪断之后的两段灯条均含有可以连接快速接头300的金属触片200。在LED灯条仅一端设有金属触片200的情况下,在调整LED灯条长度时可以自任意相邻两个发光单元的靠近LED灯条设有金属触片200的一端的第一剪切线201剪切,此时,仍然可以保证剪切后的两段灯条均包含有可以用于连接快速接头300的金属触片200。
上述剪切操作用于实际需要的LED灯条的长度小于其标准长度的情况,在实际需要的LED灯条的长度大于其标准长度时,则需要对LED灯条进行延长,本实用新型为此提出另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带100上,任意两相邻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200两端的第一剪切线201的中间,还标有与所述第一剪切线201平行的第二剪切线202。第二剪切线202位于同一金属触片200的两定位孔之间,此外,请参照图8和图9,LED灯条还包括连接头301,连接头301用于连接自第二剪切线202剪切后的基带100。连接头301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导电件303,每个导电件303的两端均具有一个导电触头,每一个导电件303上的两个导电触头对应一个金属触片200上两端的凹槽204。连接头301还包括两个定位柱302,连接头301连接在基带100上时,两定位柱302穿过基带100上金属触片200中间的两定位孔,以确保连接头301固定两段基带100的可靠性。除了在相邻两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200上标记第二剪切线202外,还可以在LED灯条端部的金属触片200上标记第二剪切线202,在需要整条LED灯条连接时,直接沿LED灯条端部的第二剪切线202剪开,之后利用连接头301进行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任意两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设置金属触片200,可以通过剪切和利用连接头301拼接对LED灯条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调整,并且可以对剪切下来的部分灯条或发光单元进行重复利用,避免了目前剪切之后仅有部分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从而造成浪费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LED灯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带,呈条形设置;所述基带上贴设有两电极片;
绝缘层,覆盖两所述电极片;
多个发光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层,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基带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每一个所述发光单元均包括多个LED灯珠,多个所述LED灯珠串联;
其中,所述基带两端的至少一端,以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均设有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延伸的两金属触片,两所述金属触片于所述基带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并且两所述金属触片分别对应与两所述电极片电连接;两所述金属触片之间设置有两定位孔,两所述定位孔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还包括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快速接头与所述金属触片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触片的长度不小于4.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发光单元包括3至8颗LED灯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LED灯珠的间距不小于6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上,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剪切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带上,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金属触片两端的第一剪切线的中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剪切线平行的第二剪切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条还包括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称设有两组用于电连接所述发光单元的触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触片上,沿所述基带长度方向的两端,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连接所述槽底与所述金属触片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LED灯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锥形槽。
CN201822183520.7U 2018-12-25 2018-12-25 Led灯条 Active CN209116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3520.7U CN209116070U (zh) 2018-12-25 2018-12-25 Led灯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3520.7U CN209116070U (zh) 2018-12-25 2018-12-25 Led灯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6070U true CN209116070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8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83520.7U Active CN209116070U (zh) 2018-12-25 2018-12-25 Led灯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60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766A (zh) * 2019-09-29 2019-12-03 周莉莉 一种可变形多用途led灯
US11512819B1 (en) * 2021-07-01 2022-11-29 Guangdong Oml Technology Co., Ltd. Shearable lamp strip
CN117663022A (zh) * 2024-02-01 2024-03-08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led灯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29766A (zh) * 2019-09-29 2019-12-03 周莉莉 一种可变形多用途led灯
US11512819B1 (en) * 2021-07-01 2022-11-29 Guangdong Oml Technology Co., Ltd. Shearable lamp strip
CN117663022A (zh) * 2024-02-01 2024-03-08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led灯条
CN117663022B (zh) * 2024-02-01 2024-04-26 永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性能led灯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6070U (zh) Led灯条
CN101113807A (zh) 一种可挠性发光灯条
CN108361573A (zh) 一种灯带的制作方法
CN108278516A (zh) 一种灯带
CN10125861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3517463U (zh) 一种柔性灯带式led日光灯管
CN107166182B (zh) Led光源模组
CN100529887C (zh) 液晶显示背光源led凹型槽背光源条型灯的生产方法
CN215417351U (zh) 一种可任意切割的拼接式异形led显示屏
CN209691785U (zh) 一种光源模组及其冲切模具
CN110164817B (zh) 具有双面水平桥接结构的高压发光二极管及其制作方法
CN109630913B (zh) 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13712741U (zh) 一种低功耗串联的led灯带
CN210035144U (zh) 一种漫反射大角度led灯条
CN218032818U (zh) 一种户外装饰灯
CN210035147U (zh) 一种侧发光led灯条
CN218379020U (zh) 一种便于维修的led灯
CN220324477U (zh) 一种新型led载板及显示装置
CN217635193U (zh) 一种led调光灯条结构
CN215174329U (zh) 一种即插即用可替换的led灯带
CN202176959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
CN209146789U (zh) 一种线路板带电连接器的柔性led灯带
CN217057221U (zh) 耐高温抗氧化的led软胶线铜线灯条
CN217114849U (zh) 一种分支灯带连接器
CN216158857U (zh) 一种便于更换的分体式贴片灯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402, 1403, Building 1, Huide Building, Beizhan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an enterprise with one license and multiple addresse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uehongpu Intelligent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econd and fifth floors, building B, Jinhao entrepreneurship Park, No. 9, Dafu Industrial Zone, Aobei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new area,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TEP ELECTRONIC AND LIGH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