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9687U - 力量训练机 - Google Patents

力量训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9687U
CN220309687U CN202321598409.9U CN202321598409U CN220309687U CN 220309687 U CN220309687 U CN 220309687U CN 202321598409 U CN202321598409 U CN 202321598409U CN 220309687 U CN220309687 U CN 220309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source
training
guide rail
resistance
strength t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840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车振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andong Smart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840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9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9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9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导轨和限位件;阻力源,阻力源活动设置于导轨上;训练组件,训练组件与阻力源连接,训练组件能够带动阻力源在导轨上往复移动;检测装置,检测装置设置于限位件或阻力源上,当阻力源与限位件相互挤压时,检测装置能够检测阻力源与限位件之间的挤压力。用户通过检测阻力源的检测数据,能够将实际输出阻力及时调整至预设阻力值,以保证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相匹配,进而满足用户对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精准度,提高该力量训练机与用户之间的训练适配性。

Description

力量训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力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力量训练是运动健身必不可缺的一环,不仅有助于增加肌肉耐力和力量,促进脂肪燃烧,提高基础代谢。基于大众对力量训练认知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力量训练设备。现有的力量训练设备主要包括托举类训练机和拉伸类训练机,用户可通过托举类训练机进行杠铃训练,托举类训练机包括健身杆,健身杆的两端对应设置有阻力源。以及,用户可通过拉伸类训练机进行下拉、斜拉训练,拉伸类训练机包括拉绳,拉绳的一端设置有供用户握持的拉手,另一端与阻力源连接。当用户托举健身杆运动时或拉伸拉绳运动时,阻力源能够提供运行阻力。
现有的力量训练设备具有以下不足:受阻力源的电路老化、电机老化或阻力源与安装设备(例如导轨)之间的磨损等因素,造成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之间存在偏差,进而无法满足用户对肌肉耐力和力量的精准训练,降低了力量训练设备与用户个体之间的训练适配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其训练适配性强、训练精度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轨和限位件;
阻力源,所述阻力源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训练组件,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阻力源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阻力源在所述导轨上往复移动;以及,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或所述阻力源上,当所述阻力源活动至与所述限位件相互挤压时,所述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阻力源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挤压力。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导轨滑动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件,所述阻力源在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运动。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沿所述阻力源的运动方向,所述阻力源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紧固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插接。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阻力源包括移动主体、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移动主体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移动主体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轨和所述齿条均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齿条的相邻两齿之间。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还包括控制台,所述阻力源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导轨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轨上均设置有所述阻力源,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阻力源上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作为力量训练机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阻力源上设置检测装置,利用检测装置检测阻力源与限位件之间的挤压力。当阻力源因电路老化、电机机体老化而造成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存在偏差时,或当阻力源与安装设备(例如导轨)之间的磨损而造成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存在偏差时,可在训练前或训练过程中通过检测装置检测阻力源与限位件之间的挤压力,进而获得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进一步能够将实际输出阻力及时调整至预设阻力值,以保证阻力源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相匹配,进而满足用户对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精准度,提高该力量训练机与用户之间的训练适配性。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力量训练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件与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力源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力源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训练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训练组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训练组件与第一万向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训练组件与第二万向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
1、支架;11、导轨;12、防滑脚垫;13、底座;14、立柱;15、横梁;16、限位件;161、螺钉;162、通孔;2、阻力源;20、移动主体;21、第一安装部;211、第一安装槽;212、第一避让缺口;213、卡扣;22、第二安装部;221、第二避让缺口;222、第二安装槽;23、电机;24、齿轮;25、齿条;3、第一训练组件;31、第一连接部;311、卡槽;32、健身杆;4、第二训练组件;41、拉绳;42、第二连接部;43、拉手;5、第一万向架;51、第一底座;52、第二底座;53、滑轮;54、连接轴;6、第二万向架;61、第三底座;62、插销;63、导向环;7、检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力量训练机,包括支架1、阻力源2、训练组件和检测装置7。其中,支架1起整体支撑作用,支架1上设置有导轨11和限位件16。阻力源2用于为训练组件提供运动阻力,阻力源2设置于导轨11上。训练组件安装在支架1上,训练组件与阻力源2连接,用户通过对训练组件进行托举、拉伸等操作,以使训练组件能够带动阻力源2在导轨11上往复移动。限位件16起到对阻力源2运动的限位作用,限位件16位于导轨11的长度方向上,并使阻力源2沿着导轨11运动时能够与限位件16发生碰撞,进而使两者之间发生相互挤压。检测装置7安装在限位件16上,或者安装在阻力源2上。当阻力源2与限位件16相互挤压时,检测装置7能够检测阻力源2与限位件16之间的挤压力。可选地,检测装置7为压力传感器、三轴力传感器或剪切式力传感器。
可选地,限位件16滑动设置于导轨11上,以使限位件16可相对于导轨11滑动。该结构方便对限位件16的位置进行调节,在训练时,可根据训练项目的具体需求将限位件16滑动至合适位置,再将限位件16与导轨11固定连接。由于阻力源2在导轨11上往复移动,将限位件16直接设置在导轨11上,有利于缩小限位件16的设计尺寸,节省空间。
支架1上设置有两个训练组件,两个训练组件分别为第一训练组件3和第二训练组件4,第一训练组件3用于实施托举训练,第二训练组件4用于实施拉伸训练。第一训练组件3和第二训练组件4择一与阻力源2可拆卸连接,以使用户可通过第一训练组件3进行托举训练,或通过第二训练组件4进行拉伸训练。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需要进行托举训练时,将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连接;当用户需要进行拉伸训练时,将第一训练组件3从阻力源2上拆除,并安装上第二训练组件4即可完成训练项目的切换。以方便用户在一台力量训练机上即可完成多种训练项目。
支架1为“门”型架。支架1包括导轨11、底座13、立柱14、横梁15和限位件16。底座13放置于地面上,底座13的底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防滑脚垫12。立柱14为两个,两个立柱14平行且间隔设置于底座13上。立柱14竖直设置,即立柱14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横梁15设置于立柱14背离底座13的一端,且横梁1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4连接。导轨11为两个,两个导轨11与两个立柱14一一对应设置,导轨11平行于立柱14,即导轨11的长度沿竖直方向延伸。限位件16设置于导轨11上,每个导轨11上设置有两个限位件16,两个限位件16沿导轨1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并使阻力源2位于两个限位件16之间。
可选地,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阻力源2为两个,每个立柱14对应设置有一个阻力源2。阻力源2包括移动主体20、安装部、电机23、齿轮24和齿条25。两个齿条25与两个导轨11一一对应设置,即每个立柱14上对应设置有一个导轨11和一个齿条25。移动主体20与导轨11滑动连接或滚动连接,以使移动主体20能够沿着导轨11的长度方向运动。安装部设置于移动主体20上,安装部用于与训练组件连接。电机23安装在移动主体20上,齿轮24与电机2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以使电机23驱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与齿条25啮合,通过齿轮24与齿条25之间的相对运动以实现电机23驱动移动主体20沿着导轨11的长度方向(即竖直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阻力源2用于与训练组件连接,并向训练组件提供运动阻力。电机23输出扭矩作用到齿条25上所形成的运动阻力的方向与训练组件带动阻力源2的运动方向相反。训练时,可通过调节电机23的电流参数而改变阻力源2的阻力大小,进而实现对训练阻力的无极调节,有利于根据用户的实际肌肉状态进行精准配重。以及可通过调节电机23的转动方向,以改变阻力源2在导轨11上的运动方向。用户通过训练组件施加与阻力源2运动方向相反的力即可实现力量训练,无需设置复杂的换向装置即可实现托举、拉伸等各种训练需求。
导轨11和齿条25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导轨11呈方形柱状结构,在导轨1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开齿以形成齿条25。将导轨11和齿条25一体成型,有利于使支架1的整体结构紧凑,减少导轨11和齿条25的设计空间。
沿阻力源2的运动方向,阻力源2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检测装置7。本实施例中,阻力源2沿竖直方向运动,两个检测装置7分别位于移动主体20的顶部和底部,以使当阻力源2向上运动时,位于移动主体20顶部的检测装置7能够与位于上方的限位件16抵接;当阻力源2向下运动时,位于移动主体20底部的检测装置7能够与位于下方的限位件16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6起到对阻力源2的限位作用,阻力源2只能在两个限位件16之间运动,进而通过限位件16限制阻力源2的运动行程。对应地,当阻力源2的运动行程被限制时,用户操作训练组件的运动行程也得到相应的限制。尤其是当训练组件为类似杠铃的托举类训练机时,通过对阻力源2的运动行程进行限制,可起到对用户托举训练的保护作用,避免因用户无法承受阻力源2的运动阻力而发生压伤危险。以及,阻力源2通过电机23提供阻力,并通过调节电机23的电流参数而改变阻力源2的阻力大小。当电机23因电路老化、电机机体老化而造成阻力源2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存在偏差时,或当齿轮24与齿条25之间因长时间运行磨损而造成阻力源2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存在偏差时,可在训练前或训练过程中通过检测装置7检测阻力源2与限位件16之间的挤压力,进而获得阻力源2的实际输出阻力。以便用户通过检测阻力源2的检测数据及时调整输入电流参数或更换零部件,以保证阻力源2的实际输出阻力与预设阻力值相匹配,进而满足用户对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精准度,提高该力量训练机与用户之间的训练适配性。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3所示,限位件16开设有贯穿其顶面和底面的通孔162,导轨11和齿条25穿设于通孔162内。通孔162的孔壁上穿设有紧固件,紧固件为螺钉161。螺钉161与限位件16螺纹连接,螺钉161的一端延伸至通孔162内,另一端延伸至限位件16的外部。限位件16具有锁定状态和活动状态,锁定状态时,通过从外部旋拧螺钉161使其向限位件16的内部运动,并使螺钉161的一端插接于齿条25的相邻两齿之间。进而通过螺钉161将限位件16固定在导轨11上。活动状态时,通过旋拧螺钉161使其向限位件16的外部运动,并使螺钉161与齿条25脱离。此时,限位件16能够沿着导轨11的导向方向滑动,以改变限位件16在导轨11上的安装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件16与导轨1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以改变限位件16在导轨11上的安装位置,以及使两个限位件16之间的间距可调。用户可针对不同的训练项目以及操作训练组件时的运动行程而灵活选择限位件16的安装位置,或灵活选择两个限位件16之间的间距。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导轨11穿设于限位件16的通孔162内,沿导轨11的导向方向,导轨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穿设紧固件的安装孔。锁定状态时,限位件16上的螺钉161与导轨11上的安装孔插接。通过使限位件16通过紧固件与不同位置的安装孔插接,以实现对限位件16的安装位置进行调节。
可选地,该力量训练机还包括控制台,控制台安装于支架1上。阻力源2中的电机23和检测装置7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控制台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器等,用于对检测装置7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传输、存储等,并能够向电机23输出控制信号。
可选地,参照图4和图5所示,阻力源2通过安装部与训练组件可拆卸连接。安装部为两个,两个安装部分别为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其中,第一安装部21用于与第一训练组件3可拆卸连接,第二安装部22用于与第二训练组件4可拆卸连接。托举训练时,用户将第一训练组件3安装到第一安装部21上,然后对第一训练组件3进行托举操作,使得第一训练组件3带动阻力源2沿导轨11的导向方向滑动;拉伸训练时,用户将第二训练组件4安装到第二安装部22上,然后对第二训练组件4进行拉伸操作,使得第二训练组件4带动阻力源2沿导轨11的导向方向滑动。在托举操作或拉伸操作时,电机23通过齿轮24在齿条25上施加与阻力源2运动方向相反的扭矩,进而使用户在托举训练或拉伸训练时获得训练阻力。通过设置两个安装部分别与第一训练组件3和第二训练组件4连接,以便将两个安装部设计为不同结构,以适应不同训练组件的安装方式,方便在切换训练项目时对训练组件进行快速安装或拆卸。
第一安装部21设置于移动主体20上,第一安装部21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11,第一安装槽211的深度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壁上开设有第一避让缺口212,第一避让缺口212与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口连通。
第二安装部22设置于移动主体20上,第二安装部22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222和第二避让缺口221。第二安装槽222为两个,两个第二安装槽222分别位于第二安装部22竖直方向的两端。第二避让缺口221贯穿第二安装部22竖直方向的两端,且第二避让缺口221与第二安装槽222的槽底连通。第二避让缺口221的开口位于第二安装部22背离移动主体20的一端。
可选地,参照图4至图6所示,第一训练组件3包括健身杆32和两个第一连接部31。健身杆32供用户握持使用,第一连接部31用于与第一安装部21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31分别设置于健身杆32的两端。第一连接部31的尺寸与第一安装槽211配合设置,以使第一连接部31能够与第一安装槽211插接。安装第一训练组件3时,将第一连接部31从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口插入。同时,第一避让缺口212用于避让健身杆32,以使健身杆32穿设于第一避让缺口212。由于第一安装槽211的深度方向沿水平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安装槽211能够限制第一连接部31相对于移动主体20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实现用户可通过健身杆32推动阻力源2沿导轨11的导向方向(图示X方向)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训练组件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阻力源2上。训练时,第一训练组件3带动两个阻力源2同步运动,且阻力源2上的阻力相同。因此,只需在其中一个阻力源2上设置检测装置7即可,以降低设备成本。
为提升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之间的安装稳固性,第一安装部21还包括卡扣213。卡扣213弹性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1的槽壁上,且卡扣213位于第一安装槽211靠近其槽口的一端。对应的,第一连接部31上设置有与卡扣213配合的卡槽311。当第一连接部31插入第一安装槽211后,卡扣213与卡槽311卡接,以使通过卡扣213限制第一连接部31沿第一安装槽211的深度方向运动。拆卸第一训练组件3时,用户可按压卡扣213使卡扣213与卡槽311脱离,即可将第一连接部31从第一安装槽211内拔出。
可选地,沿第一连接部31的插入方向,第一连接部31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311。通过在第一连接部31的两端都设置卡槽311,在安装第一训练组件3时,可将第一连接部31的任意一端插入第一安装槽211,无需区分第一连接部31的插入方向,方便安装操作。
可选地,参照图4、图5和图7所示,第二训练组件4包括拉绳41、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分别设置于拉绳41的两端。拉手43供用户握持使用,第二连接部42用于与第二安装部22连接。第二连接部42的尺寸与第二安装槽222配合设置,以使第二连接部42能够与第二安装槽222插接。安装第二训练组件4时,将拉绳41从第二避让缺口221的开口插入并穿设于第二避让缺口221内,以及第二连接部42位于第二避让缺口221的外部。然后拉动拉绳41并使第二连接部42与第二安装槽222插接。第二连接部42的尺寸大于第二避让缺口221的尺寸,使得第二连接部42无法穿过第二避让缺口221,进而实现第二训练组件4与阻力源2之间的连接固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部42可以是与第二安装槽222匹配的连接板,也可以是位于拉绳41端部的绳结。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通过拉动拉绳41并带动阻力源2在导轨11上往复移动。当用户拉动阻力源2向上移动时,第二连接部42与位于第二安装部22底部的第二安装槽222插接;当用户拉动阻力源2向下移动时,第二连接部42与位于第二安装部22顶部的第二安装槽222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训练组件与阻力源2之间利用安装部可拆卸连接,可利用一个阻力源2为两个训练组件提供训练阻力,有利于减少该力量训练机的阻力源2的配置数量,简化力量训练机的整体结构,节省成本。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8所示,第二训练组件4包括两个拉绳41,每个拉绳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部42和拉手43。两个拉绳41分别通过第二连接部42与两个阻力源2连接。拉伸训练时,用户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拉手43并拉动相应的阻力源2沿导轨11运动。
该力量训练机还包括第一万向架5。第一万向架5为两个,两个第一万向架5分别设置于横梁15长度方向的两端,且两个第一万向架5与两个拉绳41一一对应设置。第一万向架5起到对拉绳41的导向作用。第一万向架5包括第一底座51、第二底座52和滑轮53。第一底座51固定安装在横梁15上,第二底座52位于第一底座51的底部,且第二底座52与第一底座51转动连接。第二底座52能够相对于第一底座51转动,且第二底座52的旋转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滑轮53转动设置于第二底座52上,且滑轮53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拉绳41绕设于滑轮53上,并使拉绳41的两个端部向下。拉伸训练时,用户向下拉动拉手43,并通过拉绳41带动阻力源2向上运动。
第二底座52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座板,滑轮53位于两个座板之间,且滑轮5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座板转动连接。滑轮53有至少两个,以使拉绳41能够被夹设在两个滑轮53之间,以提升拉绳41与第一万向架5之间的连接稳固性。作为一个可选实施方案,滑轮53有三个,三个滑轮53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沿竖直方向排列,且第一滑轮位于第二滑轮的下方。第三滑轮与第一滑轮沿水平方向排列。拉绳41绕设于第一滑轮上,并使拉绳41夹设在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之间、第一滑轮与第三滑轮之间。
第一万向架5还包括连接轴54,第一底座51与第二底座52通过连接轴54转动连接,即第二底座52能够绕连接轴54转动。第一滑轮与第三滑轮之间形成供穿设拉绳41的间隙,第一滑轮与第三滑轮之间的间隙与连接轴54同轴设置。第一滑轮与第三滑轮之间的间隙位于第二安装部22的正上方,使得位于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万向架5之间的拉绳41沿竖直方向延伸。当第二底座52发生转动时,依然可以使位于第二安装部22与第一万向架5之间的拉绳41维持竖直状态。该结构使拉绳41对阻力源2的作用力的方向与导轨11的长度方向平行,避免因拉绳41倾斜拉动阻力源2而使阻力源2与导轨11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万向架5,其第一底座51与第二底座52转动连接,并使拉绳41绕设在位于第二底座52上的滑轮53上。当用户从不同方向拉动拉绳41进行拉伸训练时,第二底座52能够根据用户的拉伸方向进行适应性转动,使得位于第一万向架5与拉手43之间的拉绳41、第一万向架5与第二连接部42之间的拉绳41以及用户的拉伸方向三者共面,避免拉绳41与其他部件干涉产生摩擦而增加拉伸阻力。同时,通过将第一底座51与第二底座52转动连接,可以使滑轮53沿水平方向360°旋转,以便训练时实施转变拉绳41的拉伸方向,使用户训练时姿势多变,拉绳41的运动轨迹不受限制,满足用户在不同位置进行拉伸训练的需求。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9所示,该力量训练机还包括第二万向架6。第二万向架6为两个,两个第二万向架6分别设置于两个立柱14上,两个第二万向架6分别用于与两个拉绳41连接。
第二万向架6包括第三底座61、插销62和导向环63。第三底座61套设于立柱14上,且第三底座61可沿立柱14的长度方向(竖直方向)移动。插销62活动设置于第三底座61上,对应地,沿立柱14的长度方向,立柱14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插孔,插销62与插孔插接,以使第三底座61通过插销62固定在立柱14上。通过使插销62与不同的插孔插接以实现第三底座61在立柱14上的安装位置可调,进而实现第三底座61的相对于底座13的高度可调。导向环63设置于第三底座61上,拉绳41靠近拉手43的一端穿设于导向环63。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万向架6,以适于不同身高的用户进行拉伸训练。在训练时,可通过改变第二万向架6的高度,使得第二训练组件4能够适应不同的拉伸方向。例如:当用户需要沿水平方向拉伸拉绳41时,可将第二万向架6调节至与手臂平齐的位置,进而使得拉伸训练时,第二万向架6与拉手43之间的拉绳41可沿水平方向或近似水平方向延伸。
该力量训练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训练场景:
第一种训练场景,如图1所示,将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安装固定。第一训练组件3与阻力源2组成类似于杠铃的训练设备。用户握持在健身杆32上,并进行托举、抓举、卧推等训练项目。用户托举第一训练组件3时,阻力源2沿导轨11向上运动。电机23的输出扭矩通过齿轮24作用到齿条25上,并使电机23的输出扭矩转化为用户的托举阻力。在训练时,可通过调节电机23的电流参数,以变更托举阻力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训练强度。
第二种训练场景,如图1所示,将第二训练组件4与阻力源2安装固定。第二训练组件4的拉绳41绕设在第一万向架5的滑轮53上,且拉绳41靠近拉手43的一端穿设于第二万向架6的导向环63内。调节第二万向架6的位置使第二万向架6与用户的手臂平齐。用户通过第二训练组件4进行拉伸训练。用户双手分别握持在两个拉手43上,并进行平拉训练项目。用户平拉拉绳41时,拉绳41带动阻力源2沿导轨11向上运动。电机23的输出扭矩通过齿轮24作用到齿条25上,并使电机23的输出扭矩转化为用户的拉伸阻力。在训练时,可通过调节电机23的电流参数,以变更拉伸阻力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训练强度。
第三种训练场景,将第二训练组件4与阻力源2安装固定。第二训练组件4的拉绳41绕设在第一万向架5的滑轮53上,用户通过第二训练组件4进行拉伸训练。训练时,用户双手分别握持在两个拉手43上,并进行下拉、斜拉等训练项目。用户下拉或斜拉拉绳41时,拉绳41带动阻力源2沿导轨11向上运动。电机23的输出扭矩通过齿轮24作用到齿条25上,并使电机23的输出扭矩转化为用户的拉伸阻力。在训练时,可通过调节电机23的电流参数,以变更拉伸阻力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训练强度。

Claims (10)

1.一种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轨和限位件;
阻力源,所述阻力源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
训练组件,所述训练组件与所述阻力源连接,所述训练组件能够带动所述阻力源在所述导轨上往复移动;以及,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上或所述阻力源上,当所述阻力源活动至与所述限位件相互挤压时,所述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阻力源与所述限位件之间的挤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限位件可相对于所述导轨滑动并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轨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限位件,所述阻力源在两个所述限位件之间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阻力源的运动方向,所述阻力源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紧固件,沿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导轨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安装孔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源包括移动主体、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平行设置,所述移动主体与所述导轨活动连接,所述电机和所述检测装置均设置于所述移动主体上,所述齿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导轨和所述齿条均穿设于所述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齿条的相邻两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台,所述阻力源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和所述检测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台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有两个,两个所述导轨平行且间隔设置,每个所述导轨上均设置有所述阻力源,至少其中一个所述阻力源上设置有所述检测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力量训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CN202321598409.9U 2023-06-21 2023-06-21 力量训练机 Active CN220309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09.9U CN220309687U (zh) 2023-06-21 2023-06-21 力量训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8409.9U CN220309687U (zh) 2023-06-21 2023-06-21 力量训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9687U true CN220309687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8409.9U Active CN220309687U (zh) 2023-06-21 2023-06-21 力量训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9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69972B (zh) 一种腿部肌肉锻炼装置
CN220309687U (zh) 力量训练机
KR101861240B1 (ko) 케이블 구동형 웨이트 트레이닝 기구
CN113018761B (zh) 一种拉力可无极调整的免配重块式健身器
CN107376197B (zh) 一种具有升降机构的调高杆
CN212262245U (zh) 一种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
CN212575517U (zh) 一种综合训练设备
KR19980059260U (ko) 웨이트 트레이닝 기구의 중량 자동설정 장치
CN116617632A (zh) 力量训练机
CN113018762B (zh) 一种拉杆结构及具有其的健身器
CN213852983U (zh) 一种室外坐姿侧举训练器
CN217339962U (zh) 一种肌肉训练健身器
CN218297563U (zh) 测试设备
CN217567272U (zh) 缆绳拉力训练装置
CN113082636A (zh) 一种活动关节
CN202802640U (zh) 腿部健身机构
CN111494874A (zh) 一种多功能力量训练器械
CN214860950U (zh) 一种体育训练用腿部拉伸装置
RU2794297C1 (ru) Гимнастический тренажер для тяжелой атлетики
CN220938468U (zh) 一种律动机
CN220213797U (zh) 一种双杠
CN219416517U (zh) 一种开窗器推力检测装置
CN219023186U (zh) 一种传动稳定的攀岩机
CN215387320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健身用跑步机
US20240100380A1 (en)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