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09190U -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09190U
CN220309190U CN202321572393.4U CN202321572393U CN220309190U CN 220309190 U CN220309190 U CN 220309190U CN 202321572393 U CN202321572393 U CN 202321572393U CN 220309190 U CN220309190 U CN 220309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e
double
absorbable
side holes
braid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23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迪
王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SINOBIO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23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09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09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09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折内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包括接骨板和与其配合使用的编织线,其中接骨板上设有多个双侧孔,且双侧孔内设有立柱,编织线的两端分别依次从各个双侧孔的立柱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缠绕在接骨板上;本实用新型采用可吸收扁带缝合线对可吸收接骨板进行捆扎缠绕固定;这种捆扎固定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对骨钻孔引发的额外伤害,还能够降低可吸收植入物固定后损坏的风险,能够用于治疗多种骨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折内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创伤类疾病,每年通过手术治疗的肋骨骨折病人高达数十万计。目前,针对骨折手术的植入物材料主要分为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和金属类不可吸收材料。金属类植入物虽然力学强度足够高且清洗消毒后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但其容易产生应力遮挡从而诱发骨质疏松,同时二次手术取出的过程也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由于其降解产生的乳酸能够被人体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从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对于骨折的固定装置传统上多采用骨板和骨钉相结合的固定方式。如现有专利文献CN203935263U公开的一种治疗肋骨骨折的骨面锁定板装置,通过锁定板和螺钉的固定方式,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为了与肋骨能够更好的贴合,其锁定板的内表面设定成弯曲的形状,同时为了避免螺钉刺激损伤胸内脏器,其螺钉设计成了端部带有凹槽的沉头螺钉。然而这种固定方式需要在骨头上进行钻孔,会导致骨骼受到额外的伤害。此外,这种固定方式需要骨板和骨钉具有较高强度,否则极易在固定后发生损坏,可吸收材料很难满足临床需求,因而骨钉骨板通常由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骨折愈合后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无法避免的会导致人体受到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包括侧面开孔式的可吸收接骨板,是一种可吸收骨板与可吸收扁带缝合线相结合的固定方式,其中可吸收接骨板经过水浴加热后能够塑形,使其能够与骨折部位骨面紧密贴合,采用可吸收扁带缝合线对可吸收接骨板进行捆扎缠绕固定;这种捆扎固定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对骨钻孔引发的额外伤害,还能够降低可吸收植入物固定后损坏的风险,能够用于治疗多种骨折。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包括接骨板1和与其配合使用的编织线2,其中接骨板1上设有至少两个双侧孔11,双侧孔11内设有立柱12,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所述穿过双侧孔11的编织线2通过双卡扣15固定在对应的双侧孔11内,且双卡扣15侧面与双侧孔11侧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双侧孔11之间的接骨板1上还设有多个单侧孔13,所述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一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然后再依次穿设多个单侧孔13,从最末端的单侧孔13穿出的编织线2的两端再分别从另一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还包括单卡扣14,所述单卡扣14与所述单侧孔13相配合,将穿过所述单侧孔13的编织线2挤压在所述单侧孔13内。
所述单卡扣14侧面的形状为楔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所述接骨板1为高分子材料。
所述接骨板1的材料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聚对二样环己酮及其共聚物、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长方形,所述编织线2呈带状。
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椭圆形,所述编织线2呈圆柱状。
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菱形,所述编织线2呈圆柱状。
所述双侧孔11提供固定力,使得编织线可以卡在侧孔的立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编织线将骨板缠绕固定在骨折表面处,不仅可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还可以减少对内脏或其他器官组织的摩擦损伤,降低炎症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聚乳酸类可吸收材料由于其降解产生的乳酸能够被人体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本实用新型骨板的侧孔可以根据患者骨折的损伤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并通过编织线穿插缠绕进行有针对性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编织线缠绕固定与螺钉固定不同,其可以缠绕将骨与骨板拢紧,不会由于旋入骨内部导致骨头的二次损伤,从而诱导骨质疏松和其他病症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所述骨板可以通过简单加热后进行二次塑形,针对复杂的骨面和骨折情况可以紧密贴合。
本实用新型连续侧孔的设计有利于骨板的加工塑形,通过编织线的“软性连接”方式与螺钉固定的“刚性连接”相比,可以避免骨板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线的缠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设计缠绕,增加固定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接骨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双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双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双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双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双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双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单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单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单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单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单卡扣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单卡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织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织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编织线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采用一根编织线使用状态正视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采用一根编织线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采用两根编织线使用状态正视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采用两根编织线使用状态正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实施例1
一种侧面开孔的可吸收接骨板,通过穿插可吸收编织线进行捆绑固定。
如图1和图7、图8所示,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包括接骨板1和与其配合使用的编织线2,其中接骨板1上设有多个双侧孔11,双侧孔11内设有立柱12,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所述穿过双侧孔11的编织线2通过双卡扣15固定在对应的双侧孔11内,且双卡扣15侧面与双侧孔11侧面的形状相同,均为长方形。所述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依次从各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后通过与双侧孔11形状相同的双卡扣15将编织线2固定在侧孔11内。
如图19所示,所述编织线2为带状。
所述接骨板1的材料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聚对二样环己酮及其共聚物、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
所述双侧孔11为贯通接骨板1前后两端侧壁的通孔。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9、图10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双侧孔11中间带有立柱12后呈“8”字型,在接骨板1侧面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双卡扣15侧面形状为椭圆形。
所述双侧孔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如图20所示,所述编织线2为圆柱状。
选用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制作接骨板1。
使用时,确定接骨板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双侧孔11的形状和数量,加工得到可吸收的接骨板1,与此同时,选用合适形状的可吸收的一根编织线2。如图22和图23所示,将接骨板1贴紧骨折处3,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插入呈“8”字型的位于接骨板1上左侧的第一个双侧孔11中,然后在其他双侧孔11中进行“S”型穿梭固定,即编织线2的两端再依次从其他各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当编织线2从接骨板1右侧最后一个双侧孔11穿出后进行打结锁定,裁去多余线尾。故接骨板1通过穿插编织线2进行捆绑固定在骨折处。若由于接骨板1较长,存在固定不牢固的缝线,可增加对应的双卡扣15进行二次固定。所有双卡扣15设计的大小均和对应双侧孔11大小相差不大,穿线后直接插入,将编织线2挤压在对应双侧孔11内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按照如下方法使用:先确定接骨板1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双侧孔11的形状和数量,加工得到可吸收的接骨板1;与此同时,选用合适形状的可吸收的两根编织线2。如图24和图25所示,将接骨板1贴紧骨折处3,选取两根编织线2,使其中一根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插入呈“8”字型的位于接骨板1上左侧第一个双侧孔11中,然后在其他双侧孔11中进行“S”型穿梭固定,即此编织线2的两端再从左至右依次从其他各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将其中另外一根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插入呈“8”字型的位于接骨板1上右侧第一个双侧孔11中,进行“S”型双向穿梭固定,即此编织线2的两端再从右至左依次从其他各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当两个编织线2分别从最后一个双侧孔11穿出后进行打结锁定,裁去多余线尾。
实施例3
如图3和图11、图12所示,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双卡扣15侧面与双侧孔11侧面的形状均为菱形。如图21所示,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菱形时使用呈半圆柱状的编织线2。
实施例4
如图4和图13、图14所示,所述接骨板1上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双侧孔11,双侧孔11之间的接骨板1上设有单侧孔13,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第一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然后再依次穿设各个单侧孔13,从最右侧的单侧孔13穿出的编织线2的两端再分别从最右侧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所述穿过单侧孔13的编织线2通过单卡扣14限位于单侧孔13内,其中单卡扣14侧面形状为楔形。
实施例5
如图5和图15、图16所示,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单侧孔13由两个椭圆形组成,所述单卡扣14对应也为椭圆形。
实施例6
如图6和图17、图18所示,与实施例4相同,区别在于,所述单侧孔13由两个三角形组成,所述单卡扣14对应也为三角形。
卡扣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编织线2的移动切割骨板内孔。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骨板(1)和与其配合使用的编织线(2),其中接骨板(1)上设有至少两个双侧孔(11),双侧孔(11)内设有立柱(12),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所述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过双侧孔(11)的编织线(2)通过双卡扣(15)固定在对应的双侧孔(11)内,且双卡扣(15)侧面与双侧孔(11)侧面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孔(11)之间的接骨板(1)上还设有多个单侧孔(13),所述编织线(2)的两端分别从一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然后再依次穿设多个单侧孔(13),从最末端的单侧孔(13)穿出的编织线(2)的两端再分别从另一个双侧孔(11)的立柱(12)两侧穿过,使得编织线(2)缠绕在接骨板(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单卡扣(14),所述单卡扣(14)与所述单侧孔(13)相配合,将穿过所述单侧孔(13)的编织线(2)挤压在所述单侧孔(1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卡扣(14)侧面的形状为楔形、椭圆形或者三角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1)为高分子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骨板(1)的材料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聚对二样环己酮及其共聚物、聚己内酯及其共聚物、聚羟基乙酸及其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长方形,所述编织线(2)呈带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椭圆形,所述编织线(2)呈圆柱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侧孔(11)侧面为菱形,所述编织线(2)呈圆柱状。
CN202321572393.4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Active CN220309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2393.4U CN220309190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2393.4U CN220309190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09190U true CN220309190U (zh) 2024-01-09

Family

ID=8941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2393.4U Active CN220309190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091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330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desmosis fixation
US8876865B2 (en) Self-retaining sutures with bi-directional retainers or uni-directional retainers
US8133225B2 (en) Implant for long bones and treatment method
BR112013024303B1 (pt) Sistema de sutura de autorretenção e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 sistema de sutura de autorretenção
EP2730244A1 (en) Bone plate with suture holes for soft tissue reattachment on the diaphyseal region of the plate
US20140081320A1 (en) Suture leader
AU2013331359B2 (en) Tool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pelvic conditions
JP7284949B2 (ja) 縫合糸、縫合デバイス及びその応用
EP3085820A1 (en) A method for forming a barbed suture and the barbed suture thus obtained
CN109820588A (zh) 一种胸腔镜用的肋骨接骨装置系统
CN220309190U (zh) 一种用于骨折的可吸收固定装置
CN215079095U (zh) 一种软组织固定装置
CN111839704A (zh) 可降解吸收镁合金肋骨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器械系统
US20230200808A1 (en) Bidirectional barbed suture having needle and treatment method using the same
CN202714884U (zh) 一种医用自锁式钛丝缝合线
CN110099610A (zh) 针与网状缝线的间接附接
RU2584079C1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ая нить (варианты)
CN212661906U (zh) 一种可降解吸收镁合金肋骨骨折固定板和固定器械系统
CN219230087U (zh) 一种骨折固定装置
CN116549036B (zh) 经骨缝合全缝线锚钉及方法
CN210095887U (zh) 一种胸腔镜用的肋骨接骨板
CN217285906U (zh) 一种医用缝合线
CN219184055U (zh) 一种骨折固定器械
CN113648006A (zh) 一种免打结可吸收医用缝合线及非闭环缝合结构
RU2641852C2 (ru) Минимально инвизивная методика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пластики отверстия влагалища и укрепления заднего проход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