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98654U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98654U
CN220298654U CN202322002086.9U CN202322002086U CN220298654U CN 220298654 U CN220298654 U CN 220298654U CN 202322002086 U CN202322002086 U CN 202322002086U CN 220298654 U CN220298654 U CN 220298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motorcycle
connecting rod
fram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020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赵邓
黄庆
呼海波
郭志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020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98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98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系统、转向组件和后视镜组件;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后视镜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组件上,且后视镜组件分布在摩托车的左右两侧;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镜体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镜体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向组件转动连接。通过上述设置,提升了后视镜组件调节的便捷性,且该后视镜组件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满足摩托车不同的使用工况。

Description

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
由于旅行摩托车的使用环境较为复杂,为避免车辆的后视镜被障碍物撞击而损坏,旅行摩托车一般会设置可转动的后视镜。但是现有的车辆后视镜调节需要专业的调节工具,并且后视镜的调节范围局限性较大,无法实现在骑行过程中随意调节后视镜。
此外,受后视镜的调节范围局限性的影响,后视镜可调整位置相对较少,不能完全满足驾驶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其后视镜组件的调节范围更广,且调节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摩托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系统、转向组件和后视镜组件;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行走组件通过悬架组件与车架连接;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后视镜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组件上,且后视镜组件分布在摩托车的左右两侧;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镜体通过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连接;镜体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与转向组件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转动件,转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连杆上,转动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二连杆上。
进一步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第一转动部设置在第一连杆上,第二转动部设置在第二连杆上,第一转动部与第二转动部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通过紧固件铆接。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同轴设置,且第一转动部设置为围绕紧固件并相对第二转动部转动。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且弹性组件套设于紧固件上。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之间设置有限位齿槽。
进一步地,限位齿槽设置在第一转动部,和/或第二转动部上。
进一步地,限位齿槽的设置为围绕紧固件分布的凹陷和凸起结构,且限位齿槽设置为中心对称结构。
进一步地,转向组件包括操控部和操控杆,后视镜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操控杆上,且后视镜组件靠近操控部设置。
所述摩托车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后视镜组件,其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能够使摩托车更加适应工况和性能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摩托车的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后视镜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后视镜组件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前挡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前挡组件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抱爪结构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照明组件和头部支架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照明组件和头部支架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ABS模块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电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侧护板的一侧透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侧护板的另一侧透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图12的A处放大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前减震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车身覆盖件的后端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扬声器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本申请提供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摩托车100,包括车架11、车身覆盖件12、悬架组件13、行走组件14和动力系统15。车身覆盖件12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悬架组件13与车架11连接,且行走组件14通过悬架组件13连接至车架11。动力系统1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且动力系统15与行走组件14传动连接。行走组件14包括设置在摩托车100前端的前轮141和设置在摩托车100后端的后轮142,具体地,动力系统15至少部分与后轮142设置为传动连接。还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作为摩托车的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架11设置为左右基本对称的管状构架,车架11包括主车架111、副车架112和附加车架113。主车架111设置在副车架112的前侧并与副车架112固定连接。附加车架113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111的下侧,且附加车架113与主车架111之间设置为可拆卸连接。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的前部设置有后视镜组件22、前挡组件23、照明组件24和转向组件25。后视镜组件22至少部分连接至转向组件25,后视镜组件22分布在前挡组件23的左右两侧,且后视镜组件22至少部分设置在前挡组件23的后方。照明组件24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且照明组件24设置在前挡组件23的前方。
如图4所示,具体地,后视镜组件22包括镜体221、第一连杆222和第二连杆223。镜体221通过第一连杆222连接至第二连杆223。镜体221和第一连杆222之间转动连接,即镜体221设置为能够围绕第一连杆222的轴线转动。第一连杆222与第二连杆223之间也设置为转动连接,且第一连杆222与第二连杆223之间设置有转动件224。第一连杆222设置为能够围绕转动件224的轴线并相对第二连杆223转动。第二连杆223远离转动件224的一端转动连接至转向组件25。当第二连杆223围绕自身的轴线转动时,第二连杆223能够通过第一连杆222带动镜体221位移。如前,本申请涉及的摩托车100的主要驾驶工况包括越野和公路两种。通过上述设置,摩托车100处于越野状态下时,可以无需后视镜组件22的功能,此时对后视镜组件22进行折叠收起,能够避免越野路段下的遮挡物在高速运行过程中对后视镜组件22进行弯折或者损坏。当摩托车100行驶至公路路况时,按照道路行驶法规,可以将后视镜组件22旋转至合适的位置,对后方车辆进行观察辅助。以使镜体221的调节范围更广,能够使摩托车100更加适应工况和性能切换。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转向组件25包括操控部251和操控杆252,操控部251与操控杆252固定连接,操控杆252至少部分连接至悬架组件13,以使驾驶员能够通过操控部251控制摩托车100的行驶方向。后视镜组件22至少部分设置在操控杆252上,且后视镜组件22靠近操控部251设置,以便于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调节后视镜组件22。上述设置能够减小驾驶员在骑行过程中调整后视镜组件22的动作幅度,以此提升摩托车100骑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且靠近操控部251设置的后视镜组件22还能够为后视镜组件22提供较多的可调节空间,避免后视镜组件22与前挡组件23之间产生干涉。
如图4所示,更具体地,转动件224包括第一转动部2241和第二转动部2242。第一转动部2241设置在第一连杆222上,第二转动部2242设置在第二连杆223上,第一转动部2241与第二转动部2242相互啮合。其中,第一转动部2241和第二转动部2242同轴设置,且第一转动部2241能够相对第二转动部2242转动。第一转动部2241和第二转动部2242之间通过紧固件2243铆接。从而降低转动件224的结构尺寸,且能够增强第一连杆222和第二连杆223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转动部2241内设置有弹性组件2244,弹性组件2244套设于紧固件2243上,以使弹性组件2244与转动件224同轴设置;其中,弹性组件2244能够设置为蝶形弹簧。当第二转动部2242挤压第一转动部2241时,通过弹性组件2244吸收第一转动部2241所受的压力,避免摩托车100行驶在颠簸路段时第一转动部2241受到的压力过大而损坏。此外,通过弹性组件2244对第一转动部2241的缓冲能够减小镜体221的抖动,有利于驾驶员在骑行时观察摩托车100的后方环境。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2241与第一转动部2241之间设置有限位齿槽2245。限位齿槽2245设置在第一转动部2241和/或第二转动部2242上。通过设置限位齿槽2245增加第一转动部2241和第二转动部2242之间的摩擦,避免摩托车100的震动导致第一连杆222相对第二连杆223转动,从而导致后视镜组件22在行驶过程中自主旋转从而影响驾驶员的视野,保证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其中,限位齿槽2245设置为围绕紧固件2243分布的凹陷和凸起结构,且限位齿槽2245设置为中心对称,以使驾驶员在各种角度转动后视镜组件22时所施加的作用力基本一致,从而使驾驶员转动后视镜组件22的过程更加舒适性。
综上,后视镜组件22具有更大的调节空间,避免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后视镜组件22受到左右两侧的障碍物撞击而损坏。同时,后视镜组件22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便于驾驶员通过镜体221观察摩托车100的后方环境。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前挡组件2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前挡组件23包括前风挡231、调节件232、导轨233和前挡安装件234。前风挡231用于在骑行过程中引导气流向驾驶员的上方通过,前风挡231设置在导轨233的前方,并与导轨233固定连接。调节件232和导轨233之间通过齿轮啮合,通过转动调节件232带动导轨233沿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前风挡231升降。前挡安装件234与导轨233滑动连接,且导轨233能够相对前挡安装件234沿高度方向滑移。
如图3和图7所示,此外,前挡组件23还包括用于固定调节件232的仪表支架235,调节件232穿设于仪表支架235,且调节件232的两端设置有供驾驶员抓握的操作部2321,通过对操作部2321的转动能够调节前风挡231高度,从而满足不同体态的驾驶员的使用需求。仪表支架235用于覆盖导轨233和前挡安装件234等部件,从而对前挡组件23的内部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通过设置仪表支架235能够对调节件232进行限位,避免调节件232在转动过程中向前风挡231的反向移动。
如图6所示,具体地,前挡安装件234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且前挡安装件234包括基本沿摩托车100高度方向延伸的限位柱2341,限位柱2341穿设于导轨233设置。当转动调节件232时,与调节件232啮合的导轨233能够沿限位柱2341的延伸方向滑移。导轨233上还设置有齿槽2331,且齿槽2331的延伸方向基本平行于限位柱2341的延伸方向。作为一种实现方式,限位柱2341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H1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齿槽2331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H2。从而避免前风挡231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导轨233脱离前挡安装件234。
更具体地,限位柱2341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且限位柱2341设置在呈左右分布的导轨233之间,从而提升摩托车100的前档组件23结构的紧凑性。从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观察,导轨233和限位柱2341至少部分重叠。从而减小导轨233在高度方向延伸的高度,在通过限位柱2341限制导轨233滑移方向的同时,减小导轨233尺寸,为前挡组件23下方的照明组件24构件提供更多布置空间。
如图6和图7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调节件232包括连接轴2322,连接轴2322穿过导轨233的齿槽2331,并在连接轴2322上设置有与齿槽2331啮合的齿轮结构2323,且连接轴2322与齿轮结构2323固定连接。在转动操作部2321的过程中,通过操作部2321带动连接轴2322转动,连接轴2322上的齿轮结构2323和导轨233的齿槽2331配合进而使导轨233沿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滑移。其中,操作部2321设置为可供驾驶员在无工具的情况下转动,从而使驾驶员调节前风挡231的高度过程中更加便捷。
如图7所示,具体地,连接轴2322上还设置有轴限位件2322a,轴限位件2322a能够以嵌合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至连接轴2322。轴限位件2322a靠近齿轮结构2323设置,且轴限位件2322a设置在左右两侧的导轨233之间,并与导轨233抵接。通过设置在连接轴2322上的轴限位件2322a,从而避免调节件232沿摩托车100宽度方向的滑移,提升了前挡组件23的稳定性。其中,轴限位件2322a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
为了避免前风挡231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向下滑落,本申请提供了如下能够对前风挡231上下限位的抱爪结构2324。其中,抱爪结构2324设置在调节件232左右两端的至少一端。
如图7和图8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抱爪结构2324至少部分设置在操作部2321内,抱爪结构2324包括弹簧2324a和至少两个能够相互啮合的齿圈2324b,且两个齿圈2324b相互啮合的端面基本呈阶梯状,靠近导轨233的齿圈2324b设置为与仪表支架235,和/或导轨233固定连接,远离导轨233的齿圈2324b设置为与弹簧2324a抵接。当转动操作部2321时,两个相互啮合的齿圈2324b相对转动,且远离导轨233的齿圈2324b沿连接轴2322的轴线方向压缩弹簧2324a。此时,导轨233能够带动前风挡231升降。通过上述设置,避免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前风挡231滑落影响摩托车100的驾驶安全。
如图9和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架11还包括设置在主车架111前端的头部支架118,照明组件24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支架118上,前挡组件23也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支架118上。前挡组件23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支架118的后方,并与头部支架118固定连接。照明组件24至少部分设置在头部支架的前方,并与头部支架118固定连接。头部支架118包括用于固定照明组件24的照明连接部1181和照明限位部1182,且照明连接部1181设置在照明限位部1182的上方。照明连接部1181的端面基本垂直于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且照明连接部1181与头部支架118一体成型。
具体地,定义一个垂直于摩托车100宽度方向的纵向平面101,照明连接部1181包括两个关于纵向平面101对称设置的连接点1181a,两个连接点1181a的连接方向基本为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其中,连接点1181a设置为通孔。两个连接点1181a沿摩托车100宽度方向分布的间隔L1设置为大于等于仪表支架235沿摩托车100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度L2。
通过上述设置,以使照明组件23的装卸不受前挡组件24的布装影响,从而使照明组件23具有更好的改装性,提升其改装的便捷性。
在前挡组件23与照明组件24的装配过程中,先将前挡组件23与头部支架118连接,而后将照明组件24与头部支架118连接,紧固件至少部分穿过连接点1181a和照明组件24,从而实现照明组件24与头部支架118的装配。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前挡组件23对照明组件24的装配产生干涉,以使照明组件24具有独立拆装的可能。
如图9所示,进一步地,照明组件24包括大灯外壳241,大灯外壳24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配合连接点1181a的大灯固定部2411。从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观察,大灯固定部2411与照明连接部1181至少部分重叠。由于大灯外壳241为塑料材质,为了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大灯固定部2411损坏,大灯固定部2411上设置有嵌件螺母。当照明组件24与头部支架118连接时,紧固件沿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穿设于嵌件螺母和连接点1181a。通过上述设置,减少照明组件24磨损的同时,还提升照明组件24与头部支架118的连接强度。
可选的,大灯固定部2411和照明连接部1181之间设置有缓冲件1181b,从而避免大灯固定部2411损坏。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大灯外壳241还包括基本沿摩托车100长度方向延伸的限位销2412。当照明组件24与头部支架118连接时,照明组件24向靠近头部支架118的方向平移至限位销2412与照明限位部1182卡接。其中,限位销2412与照明限位部1182的连接方向基本平行于摩托车100的长度方向。
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头部支架118还包括前挡连接部1183,前挡组件23通过前挡安装件234与前挡连接部1183固定连接,前挡安装件234向摩托车100的下方延伸,且从摩托车100的长度方向观察,前挡安装件234与前挡连接部1183至少部分重叠。当前挡安装件234与前挡连接部1183连接时,二者的连接方向基本平行于摩托车100的长度方向。从而提升前挡组件23的稳定性,避免骑行过程中前挡组件23抖动。此外,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前挡组件23和照明组件24在装配过程中发生干涉。
具体地,头部支架118还包括前挡限位部1184,仪表支架235通过前挡限位部1184与头部支架118固定连接,且前挡限位部1184的连接方向基本平行于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仪表支架235包括一限位孔2351,从摩托车100的高度方向观察,限位孔2351与前挡限位部1184至少部分重叠。当前挡组件23与头部支架118连接时,定位销(图未示)至少部分穿过挡限位部1184和限位孔2351。
通过上述设置,在提升前挡组件24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照明组件23装卸的便捷性。
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制动系统18还包括ABS(antilock brake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模块185,ABS模块185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具体地,ABS模块185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111上。由于主车架111设置为左右对称分布的一对管状构架,且ABS模块185设置在呈左右分布的主车架111之间,因此ABS模块185能够用于固定宽度方向延伸的线束26,从而使摩托车100的线束26布置更加灵活。
进一步地,ABS模块185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固定ABS模块185的ABS钣金件186,当线束26沿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延伸时,线束26至少部分设置在ABS钣金件186上,从而避免线束26的固定完全依赖车架11,以使线束的布置更加灵活。
具体地,ABS钣金件186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线束26的固定孔1861,当线束26穿过ABS模块185时,线束26至少部分设置在固定孔1861内。其中,ABS钣金件186上的固定孔1861能够基于线束26的走向设置。综上,通过在ABS钣金件186上设置若干用于固定线束26的固定孔1861,能够避免线束26依附于车架11布置,以使线束26的布置更加灵活。
此外,也可以在固定孔1861上设置轧带或固定装置,从而实现对线束26的固定和导向作用。
如图12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还包括电器组件27,电器组件27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其中,照明组件24和ABS模块185均与电器组件27电连接。电器组件27包括控制器271和车载联网终端(图未示);其中,车载联网终端又称T-Box,用于摩托车100和移动终端的网络互联。
具体地,控制器271设置在车架11的前部,且控制器271设置为至少部分连接至主车架111。蓄电池105和车载联网终端二者设置在车架11的后部,控制器271、蓄电池105和车载联网终端沿长度方向依次排布。控制器271用于控制摩托车100行驶状态,控制器271能够设置为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器271通信连接至照明组件24、ABS模块185和发动机。控制器271除能够控制照明组件24的开闭、控制ABS模块185介入摩托车100的制动进程以外,控制器271还能够进行发动机的燃油泵控制、点火控制和喷油控制等。
具体地,车架11还包括设置在主车架111前部的照明支架119,照明支架119除用于设置照明组件24以外。控制器271也至少部分设置在照明支架119上,为了避让设置在车架11前方的照明组件24,控制器271设置在车头管1111的左侧或右侧。照明支架11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控制器271的第一连接构件272,控制器271通过第一连接构件272与照明支架119固定连接,且控制器271与第一连接构件272之间可拆卸连接。上述对控制器271的设置便于驾驶员在后期对控制器271进行升级和维修。
此外,第一连接构件272与照明支架119连接时,第一连接构件272与照明支架119之间通过软连接的方式,以此在摩托车100行驶过程中减小控制器271的抖动,延长了控制器271的使用寿命。其中,第一连接构件272与照明支架119之间软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二者的连接处设置弹性构件。具体地,弹性构件可以是橡胶垫、弹簧、垫片等。
进一步地,动力系统15还包括设置在主车架111前端的碳罐154,碳罐154至少部分设置在燃油箱211和发动机之间,用于防止发动机停止运转时燃油蒸气进入大气。碳罐154通过第二连接构件273连接至照明支架119,且碳罐154和控制器271设置在摩托车100的同侧。碳罐154与第二连接构件273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期对碳罐154的维修和更换。其中,第一连接构件272与第二连接构件273共点设置,即第一连接构件272和第二连接构件273存在至少一个同轴设置的固定孔,紧固件依次穿设于第一连接构件272和第二连接构件273,以此将上述二者固定至照明支架119。从而使主车架111前端的布置更加紧凑,避免控制器271和碳罐154在布置时对车身覆盖件12造成干涉。
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车身覆盖件12还包括侧护板125,侧护板125可以为成对设置,且一对侧护板125基本相对于纵向平面101对称分布。侧护板125通过紧固件1251与设置在主车架上的车身覆盖件12固定,紧固件1251至少部分设置在侧护板125的外侧。具体地,紧固件1251设置为依次穿设侧护板125和设置在主车架111上的车身覆盖件12,并与侧护板125和主车架111上的车身覆盖件12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当侧护板125和设置在主车架111上的车身覆盖件12连接之后,紧固件1251还至少部分位于侧护板125的外侧,因此对通过外置的紧固件1251便于侧护板125后期拆卸,从而在不拆卸车身覆盖件12整体的情况下,对控制器271进行升级和维护,提升了摩托车100改装和维修的便捷性。
具体地,从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观察,控制器271与侧护板125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此外,碳罐154与侧护板125也能够设置为至少部分重叠。由前述可知,通过拆卸侧护板125能够在不对车身覆盖件12进行大面积拆卸的情况下,维修和更换控制器271及碳罐154,降低了摩托车100的维护难度。
如图14所示,动力系统15还包括与散热器152连接的散热水箱155,散热水箱155至少部分设置在主车架111的前端,且散热水箱155和控制器271分别设置在纵向平面101的左右两侧。从摩托车100的宽度方向观察,侧护板125和散热水箱155至少部分重叠。
综上,通过设置可拆卸的侧护板125,以便于驾驶员在后期对控制器271的升级维护。此外,可拆卸的侧护板125,以便于加注散热水箱153内的冷却液,这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由于养护或者维修需要经常性对车身覆盖件12进行大面积拆卸。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摩托车100还包括仪表(图未示),转向组件25设置有用于操控仪表的显示界面的控制按键(图未示),控制器271除电连接至照明组件24以外,控制器271还电连接至控制按键和仪表。可见,摩托车100的前端包括若干需要与控制器271进行通信的电器元件。当控制器271设置在主车架111的前端时,减小了前述中若干电器元件与控制器271之间的距离,以此缩短了摩托车100整车的线束26的长度,降低了摩托车100成本的同时,通过减小线束26的长度以此降低摩托车100的重量。
进一步地,控制器271设置在主车架111的前端,且控制器271通过线束26连接至照明组件24、控制按键和仪表,从而减少了由控制器271向摩托车100后方延伸的线束26的数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控制器271一般设置在副车架112上。由于摩托车100的前端设置有包括照明组件24、控制按键和仪表等在内的电器元件,因此在上述电器元件与控制器271通过线束26连接时,由上述电器元件处延伸出的线束26数量较多,且由于控制器271靠近摩托车100的后端,造成控制器271与上述电器元件之间的线束26过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控制器271设置在主车架111的前端,因此设置在摩托车100前端的电器元件与控制器26之间的距离更短。由控制器271向摩托车100的后方延伸的线束26集成为线束总成,且由于控制器271向后方延伸的线束26的数量较少,以此减小了线束总成的径向宽度。
如图15所示,具体地,控制器27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线束26的接口2711,线束26连接至控制器271的一端设置有接插件261。当控制器271与线束26电连接时,线束26的插接件261与控制器271的接口2711卡接。其中,线束26与插接件261的连接处定义为插接件261的线束端口2611,线束端口2611的开口基本朝向摩托车100的下方,从而提升插接件261的防水性,避免控制器271受潮损坏。
如图16所示,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悬架组件13包括与前轮141连接的前减震器134,车身覆盖件12还包括设置在减震器134上的挡泥板(图未示)。前减震器13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挡泥板的若干数量的挡泥板安装部1341,挡泥板通过挡泥板安装部1341和紧固件配合可拆卸设置在前减震器134上。从而便于挡泥板的更换和清理。其中,挡泥板安装部1341可以设置为一通孔。
如图17所示,进一步地,车身覆盖件12靠近后轮142处设置有搭接件108,搭接件108围绕车身覆盖件12的边缘设置,且搭接件108至少部分设置在车身覆盖件12后端的上表面。在摩托车100维修过程中,摩托车100的链条(图未示)能够置于搭接件108上。
具体地,搭接件108的外缘设置为齿状结构,当摩托车100的链条置于搭接件108上时,摩托车100的链条能够与搭接件108啮合。或者搭接件108设置为能够夹持摩托车100的链条的两块侧板。
可选地,悬架组件13包括后平叉(图未示),搭接件108设置在后平叉上,且靠近后轮142的位置。相较于设置在车身覆盖件12上的搭接件108,设置在后平叉上的搭接件108除设置位置改变以外,搭接件108的结构基本一致,在此不进行赘述。
如图18所示,作为另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摩托车100还包括扬声器组件28,扬声器组件28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1上。具体地,扬声器组件28包括喇叭281和用于固定喇叭281的连接件282,喇叭281通过连接件282可拆卸设置在车架11上。
进一步地,连接件282包括至少两个通孔2821。其中,连接件282通过一个通孔2821与紧固件配合可拆卸连接至车架11,连接件282通过另一个通孔2821与喇叭281连接。其中,连接件282设置为异形结构,通过上述设置,连接件282能够在摩托车100狭窄的空间内改变喇叭281的固定方向,从而便于喇叭281拆卸。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描述“一个部件位于另一个部件的内侧”,则表示一个部件位于另一个部件远离车身覆盖件或者远离摩托车外表面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方向”是指平行于摩托车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车辆的前后方向,术语“宽度方向”是指平行于摩托车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车辆的左右方向,术语“高度方向”是指平行于摩托车驾驶员在驾驶状态下车辆的上下方向。
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摩托车,包括:
车架;
悬架组件,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通过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车架连接;
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转向组件,所述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后视镜组件,所述后视镜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转向组件上,且所述后视镜组件分布在所述摩托车的左右两侧;
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组件包括镜体、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镜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镜体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组件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转动件还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杆上,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通过紧固件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为围绕所述紧固件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内设置有弹性组件,且所述弹性组件套设于所述紧固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之间设置有限位齿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齿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或所述第二转动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齿槽的设置为围绕所述紧固件分布的凹陷和凸起结构,且所述限位齿槽设置为中心对称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向组件包括操控部和操控杆,所述后视镜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操控杆上,且所述后视镜组件靠近所述操控部设置。
CN202322002086.9U 2023-07-27 2023-07-27 摩托车 Active CN220298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2086.9U CN220298654U (zh) 2023-07-27 2023-07-27 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02086.9U CN220298654U (zh) 2023-07-27 2023-07-27 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98654U true CN220298654U (zh) 2024-01-05

Family

ID=8935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02086.9U Active CN220298654U (zh) 2023-07-27 2023-07-27 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98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3101727C (en) Side by side all terrain vehicle
CN109070957B (zh) 具有可分离的驾驶员模块和推进模块的车辆
US20120305322A1 (en) Mount for an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component in an engine compart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8883801B (zh) 一种两轮车辆
US20140224556A1 (en) Vehicle with rhomboid wheel arrangement and rear wheel and side wheel steering
CN220298654U (zh) 摩托车
CN220518467U (zh) 摩托车
CN220743236U (zh) 摩托车
CN220518484U (zh) 摩托车
JP2017532252A (ja) 車両用フロントガラスのワイパー組立体
US20220212744A1 (en) Drive system for a saddle-type vehicle
CN205469534U (zh) 多功能电动自行车
CN21024744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新能源拖拉机
JP4808164B2 (ja) カウリング取付装置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CN220721286U (zh) 摩托车
CN215921838U (zh) 全地形车
CN219635395U (zh) 摩托车
CN216110204U (zh) 全地形车
CN218703639U (zh) 一种安全驾驶的摩托车后挡泥板支架
CN220010003U (zh) 电动摩托车
CN21870371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19544966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摩托车转向灯
CN2749770Y (zh) 电动沙滩车
CN214647607U (zh) 一种前轮通桥阻尼弹簧式新能源车
CN220924379U (zh) 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