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7867U -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7867U
CN220287867U CN202321997598.7U CN202321997598U CN220287867U CN 220287867 U CN220287867 U CN 220287867U CN 202321997598 U CN202321997598 U CN 202321997598U CN 220287867 U CN220287867 U CN 220287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ice shell
fixedly connected
energy
pipe
pip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975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树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975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7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7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7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表面一侧底部套接有多个固定管,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多个所述连接管一端均套设于固定管表面一端,多个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一侧,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转动多个连接管的转动机构,所述装置外壳表面设置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表面设有对装置外壳的散热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连接管的设置,可在对装置外壳内部进行散热的同时,使多个连接管进行转动,从而使多个排风管对装置外壳内部的多角度进行吹入冷空气进行散热,进而使该装置内部散热更加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制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制氢能源设备是指用于生产、储存和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设备。制氢技术可以通过水电解、天然气重整、生物质气化等方式将水或氢源物质转化为氢气。
在制氢能源过程中,由于需要消耗能量和产生一定的热量,需将对制氢能源设备表面进行制冷,已达到安全生产氢能源,但是现有制氢能源设备的制冷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大多直接向内部注入冷空气来达到降温目的,但是该方式在过程中并不能很均匀的使制氢能源设备表面进行散热,导致降低了制冷效果,因此,亟需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所述装置外壳表面一侧底部套接有多个固定管,多个所述固定管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管,多个所述连接管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多个所述连接管一端均套设于固定管表面一端,多个所述连接管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外壳内部一侧,所述装置外壳内部设有转动多个连接管的转动机构,所述装置外壳表面设置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表面设有对装置外壳的散热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齿环,所述外齿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外齿环分别套设于每个连接管靠近固定管一端,所述装置外壳内部一侧水平滑动有齿条,所述齿条与多个外齿环相啮合,所述齿条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卡条,所述装置外壳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条滑动于卡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齿条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内部套设有往复丝杆,所述连接块与往复丝杆相配合,所述往复丝杆一端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固定连接于固定套一端,所述装置外壳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表面,多个所述固定管另一端均固定于进风管表面,所述装置外壳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所述连接箱与装置外壳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箱表面固定连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时通过制冷箱进行产生冷空气,在通过制冷箱内部设置的风扇进行对冷空气进行输送,使冷空气通过进风管和多个固定管传送至装置外壳内底部,在通过连接箱和回风管再次进入制冷箱内部,进而可对装置外壳内部进行空气循环,同时达到节能效果。
2.在对装置外壳内部进行制冷的同时,驱动电机带动往复丝杆转动,使连接块和齿条来回滑动,在多个外齿环的作用下,同时带动多个连接管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多个排风管进行来回往复摆动,进而对装置外壳内部散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装置外壳;11、连接箱;12、固定管;13、固定套;2、制冷箱;21、回风管;22、进风管;3、连接管;31、排风管;32、外齿环;4、齿条;41、卡条;42、连接块;5、电机;51、往复丝杆;52、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装置外壳1表面一侧底部套接有多个固定管12,多个固定管12呈水平均匀分布,装置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管3,多个连接管3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31,多个连接管3一端均套设于固定管12表面一端,多个连接管3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转动多个连接管3的转动机构,装置外壳1表面设置有制冷箱2,制冷箱2表面设有对装置外壳1的散热机构,通过该装置的设置,可在对装置外壳1内部进行散热的同时,使多个连接管3进行转动,从而使多个排风管31对装置外壳内部的多角度进行吹入冷空气进行散热,进而使该装置内部散热更加均匀。
参照图1和图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转动机构包括外齿环32,外齿环32设有多个,多个外齿环32分别套设于每个连接管3靠近固定管12一端,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水平滑动有齿条4,齿条4与多个外齿环32相啮合,齿条4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卡条41,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3,固定套13底部开设有卡槽,卡条41滑动于卡槽内部,用于使齿条4与多个外齿环32相啮合,保证多个连接管3可同时转动。
参照图1和图3,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齿条4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内部套设有往复丝杆51,连接块42与往复丝杆51相配合,往复丝杆51一端套设有轴套52,轴套52固定连接于固定套13一端,装置外壳1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51一端,用于带动往复丝杆51转动,同时限制连接块42来回滑动。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散热机构包括进风管22,进风管22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2表面,多个固定管12另一端均固定于进风管22表面,装置外壳1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11,连接箱11与装置外壳1内部相连通,连接箱11表面固定连接有回风管21,回风管21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2表面,用于对该装置内部进行空气循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实际使用时,通过多个连接管3设置,可使该装置的内部散热更加均匀,当使用时通过制冷箱2进行产生冷空气,在通过制冷箱2内部设置的风扇进行对冷空气进行输送,使冷空气通过进风管22和多个固定管12传送至装置外壳1内底部,在通过连接箱11和回风管21再次进入制冷箱2内部,进而可对装置外壳1内部进行空气循环,同时达到节能效果,在对装置外壳1内部进行制冷的同时,驱动电机5带动往复丝杆51转动,此时在固定套13的限制下,将会带动连接块42和齿条4来回滑动,此时将会带动多个外齿环32正反转动,同时带动多个连接管3进行正反转,从而带动多个排风管31进行来回往复摆动,进而对装置外壳1内部散热更加均匀,进而提高该装置的制冷效果。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外壳(1)表面一侧底部套接有多个固定管(12),多个所述固定管(12)呈水平均匀分布,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转动连接有多个连接管(3),多个所述连接管(3)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排风管(31),多个所述连接管(3)一端均套设于固定管(12)表面一端,多个所述连接管(3)另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设有转动多个连接管(3)的转动机构,所述装置外壳(1)表面设置有制冷箱(2),所述制冷箱(2)表面设有对装置外壳(1)的散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外齿环(32),所述外齿环(3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外齿环(32)分别套设于每个连接管(3)靠近固定管(12)一端,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水平滑动有齿条(4),所述齿条(4)与多个外齿环(32)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4)顶部中心处固定连接卡条(41),所述装置外壳(1)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底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条(41)滑动于卡槽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4)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2),所述连接块(42)内部套设有往复丝杆(51),所述连接块(42)与往复丝杆(51)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丝杆(51)一端套设有轴套(52),所述轴套(52)固定连接于固定套(13)一端,所述装置外壳(1)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输出轴固定连接于往复丝杆(51)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进风管(22),所述进风管(22)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2)表面,多个所述固定管(12)另一端均固定于进风管(22)表面,所述装置外壳(1)另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箱(11),所述连接箱(11)与装置外壳(1)内部相连通,所述连接箱(11)表面固定连接有回风管(21),所述回风管(21)一端固定连接于制冷箱(2)表面。
CN202321997598.7U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Active CN220287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7598.7U CN2202878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97598.7U CN2202878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7867U true CN220287867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6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97598.7U Active CN220287867U (zh) 2023-07-27 2023-07-27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7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287867U (zh) 一种应用于制氢能源设备的节能制冷装置
CN211451958U (zh) 一种用于化工原料的快速冷却装置
CN211185814U (zh) 一种用于生产饲料的膨化机
CN211716980U (zh) 一种化肥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0832736U (zh) 碳分子筛冷却装置
CN211487802U (zh) 一种大米加工用冷却装置
CN207957786U (zh) 一种用于生产硝酸钾的空气冷却塔
CN107694496A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反应釜
CN208946435U (zh) 一种用于塑胶颗粒的冷却装置
CN209697068U (zh) 一种滚筒球磨机冷却装置
CN207280226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制备系统中的冷凝器
CN205536348U (zh) 新型排风机
CN205736145U (zh) 一种混合式模具冷却装置
CN215002522U (zh) 用于有机肥料生产的散热装置
CN216337663U (zh) 一种用于复合益生菌活性保持的装置
CN209085166U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20270206U (zh) 一种中频炉冷却塔自动喷淋装置
CN210070350U (zh) 一种具有回收二次利用效果的化工用冷却装置
CN208894552U (zh) 一种冷冻机用涂装烘干系统
CN215849565U (zh) 改性塑料快速降温装置
CN220907555U (zh) 一种改进的铝型材时效炉
CN217704363U (zh) 一种提高eps粒子泡沫箱硬度的快速冷却装置
CN219886126U (zh) 一种轴承钢圈退火炉
CN208380928U (zh) 一种改良消防型离心风机箱
CN214367033U (zh) 一种美耐皿生产油压设备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