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5433U -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85433U CN220285433U CN202321137337.8U CN202321137337U CN220285433U CN 220285433 U CN220285433 U CN 220285433U CN 202321137337 U CN202321137337 U CN 202321137337U CN 220285433 U CN220285433 U CN 2202854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king
- garage
- plane
- intelligent
- poin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包括地下车库平面、车库入口引导结构、多个立体车库。车库入口引导结构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互为上下层,第一平面用于与马路平面连通,第一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泊点,第一停泊点用于待入库车辆的临时停放,第二平面与地下车库平面连通,第二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泊点,第二停泊点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的临时停放,智能泊车机器人至少用于在第二停泊点处进行抬升以达至第一平面并对第一停泊点处的待入库车辆进行取车。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马路至地下停车场之间的智能泊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泊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中国的综合实力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拥有汽车,国内交通拥堵情况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城市是停车位有限,停车难的问题对于司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车辆的增加大大加剧了城市的交通压力,增加了因寻找停车车位的时间、精力、能源的消耗。因此当前在增大城市停车基础设施供给侧的资源利用率方面,利用更低成本高质量的新型智能立体泊车系统,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然而当前智能泊车应用相对不广泛,国内的智能泊车发展缓慢,基本停留在较基础功能实现的方面,其停车库的设计也暂未实现城市马路与各个地下商场、公司、医院的地下停车场之间的实时对接,因而难以实现智能泊车的目的,也难以降低驾驶时间浪费与大幅度降低城市的交通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解决了当前停车库难以应用于城市马路至地下停车场之间的智能泊车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包括:
地下车库平面;
车库入口引导结构,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互为上下层,所述第一平面用于与马路平面连通,所述第一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泊点,所述第一停泊点用于待入库车辆的临时停放,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地下车库平面连通,所述第二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泊点,所述第二停泊点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的临时停放,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至少用于在所述第二停泊点处进行抬升以达至所述第一平面并对所述第一停泊点处的待入库车辆进行取车;
多个立体车库,皆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平面上,所述立体车库设置有多层,所述立体车库至少用于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城市马路上的车辆需要进入地下车库停车时,待入库车辆通过驶入车库入口引导结构的第一停泊点,从而开始召唤智能泊车机器人前往第二停泊点准备进行取车操作。当召唤智能泊车机器人到达第二停泊点后,智能泊车机器人将抬升其夹持机构至第一平面,从而将第一停泊点上的待入库车辆夹持至智能泊车机器人的放置台上。当完成对车辆的夹持放置后,智能泊车机器人行驶至立体车库所在区域,并将待入库车辆放置于立体车库中进行长时间停放。因此,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马路至地下停车场之间的智能泊车,使得从城市马路到地下车库的整个泊车过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同时也使得智能泊车机器人能高效率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中执行泊车任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停泊点与多个所述第二停泊点之间相对应地平行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地下车库平面设置有:
主干道,其一侧与所述车库入口引导结构连通,另一侧与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出口连通;
多个次干道,设置于多个所述立体车库之间;
多个停车区域,皆用于放置多个所述立体车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立体车库之间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大于所述次干道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体车库的底层设置为第一停放区,所述第一停放区用于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停放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放子区,多个所述第一停放子区用于多个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体车库的其他层设置为第二停放区,所述第二停放区用于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所述其他层表示所述立体车库除所述底层以外的多个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停放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放子区,多个所述第二停放子区用于多个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还包括库满检测装置,所述库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立体车库是否停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还包括车库监测装置,所述车库监测装置至少用于监测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交通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平面分布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车库入口引导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立体车库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地下车库平面100;主干道110;次干道120;停车区域130;
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第一平面210;第一停泊点211;第二平面220;第二停泊点221;
立体车库300;第一停放区310;第二停放区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征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平面分布示意图,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包括:地下车库平面100、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多个立体车库300。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包括第一平面210和第二平面220,第一平面210和第二平面220互为上下层,第一平面210用于与马路平面连通,第一平面210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泊点211,第一停泊点211用于待入库车辆的临时停放,第二平面220与地下车库平面100连通,第二平面220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泊点221,第二停泊点221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的临时停放,智能泊车机器人至少用于在第二停泊点221处进行抬升以达至第一平面210并对第一停泊点211处的待入库车辆进行取车;多个立体车库300皆设置于地下车库平面100上,立体车库300设置有多层,立体车库300至少用于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设置于地下车库平面100的边缘中心处,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的第二平面220与地下车库平面100是处于同水平面相接的,而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的第一平面210高于第二平面220,并与城市公路所在平面处于同水平面相接。
进一步地,参考图2,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平面210上设置了多个第一停泊点211,并对应地在第二平面220上设置多个第二停泊点221。当车辆准备进入地下车库停车时,则会先停放至第一停泊点211,然后智能泊车机器人将行驶至第二停泊点221以执行泊车任务。由于第一停泊点211和第二停泊点221分别为地上地下,即不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此时智能泊车机器人将抬升其夹持机构至第一平面210,并将夹持机构伸入至第一停泊点211,从而将待入库车辆放置于自身车体的放置台上,从而可实现对待入库车辆的运载。当放置完成后,智能泊车机器人则可行驶至立体车库300处,并再次利用夹持机构将待入库车辆放置于立体车库300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泊车机器人的主要采用车体结构,在车体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夹持机构设置于升降结构上。升降机构可完成升降,从而使得夹持机构可在合适的高度下对待入库车辆进行夹持。夹持机构可以完成水平方向的移动,从而使得夹持机构可靠近待入库车辆以完成夹持。夹持机构的上侧设置为放置台,即当待入库车辆被夹持时,待入库车辆则会处于放置台上。
进一步地,立体车库300设置有多层,从而可以实现多个车辆的叠层放置,因此可以使得停车库的空间被充分利用,以缓解城市停车基础设施的资源分配压力。
本实施例中,当城市马路上的车辆需要进入地下车库停车时,待入库车辆通过驶入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的第一停泊点211,从而开始召唤智能泊车机器人前往第二停泊点221准备进行取车操作。当召唤智能泊车机器人到达第二停泊点221后,智能泊车机器人将抬升其夹持机构至第一平面210,从而将第一停泊点211上的待入库车辆夹持至智能泊车机器人的放置台上。当完成对车辆的夹持放置后,智能泊车机器人行驶至立体车库300所在区域,并将待入库车辆放置于立体车库300中进行长时间停放。因此,通过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城市马路至地下停车场之间的智能泊车,使得从城市马路到地下车库的整个泊车过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同时也使得智能泊车机器人能高效率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中执行泊车任务。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停泊点211与多个第二停泊点221之间相对应地平行交错设置。
具体地,参考图2,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第一停泊点211与多个第二停泊点221之间相对应地平行交错设置时,一方面使得多个待入库车辆之间可以合理合规地在第一停泊点211处进行临时等待,从而便于泊车任务的高效执行;另一方面使得智能泊车机器人的夹持机构在升降、水平移动、夹持操作时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地下车库平面100设置有:主干道110、多个次干道120、多个停车区域130。主干道110的一侧与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连通,另一侧与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出口连通;多个次干道120设置于多个立体车库300之间;多个停车区域130皆用于放置多个立体车库300。
具体地,参考图1,可以理解的是,以一个规则的方形地下车库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地下车库平面100的设置。主干道110靠近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的一侧应预留一定的空间,以便于大量车辆的进入,同理主干道110靠近出口的一侧也需要预留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出口同样可以设置与车库入口引导结构200相似或相同的车库出口引导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主干道110以十字形布局,通过设置主干道110,从而当智能泊车机器人行驶至主干道110时,在次干道120移动的智能泊车机器人需等待主干道110上的智能泊车机器人驶出一定风险距离后,才继续行驶运行,因此实现了对智能泊车机器人调度以干道优先为原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多个立体车库300之间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安全距离,安全距离大于次干道120的宽度。
具体地,参考图1,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多个立体车库300之间,在原有的次干道120的宽度基础上,预留一定空间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进行停车、取车操作,从而使得多个智能泊车机器人分别执行泊车操作时相互之间的影响降低,因此提升了泊车操作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体车库300的底层设置为第一停放区310,第一停放区310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具体地,参考图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立体车库300可由钢制结构构成,或可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立体车库300在设计上长宽高应满足市面上绝大多数汽车的尺寸标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根据大多数地下车库的设计高度,将立体车库300改造成三层,其中底层用于停放智能泊车机器人。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立体车库300的底层设置为智能泊车机器人的停泊区域,一方面无需在地下停车库中设置额外的场地来供智能泊车机器人的存放;另一方面可以为出现故障的智能泊车机器人提供暂时停放点,以防因智能泊车机器人故障导致泊车系统交通阻塞。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停放区310设置有充电装置,智能泊车机器人采用电能驱动车体,充电装置可以为智能泊车机器人提供充电,从而可以保证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间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停放区310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放子区,多个第一停放子区用于多个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具体地,参考图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停放区310划分成多个第一停放子区,从而可以实现多个智能泊车机器人的放置,同时多个第一停放子区的设置是规则且紧凑的,因此可以提升一定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立体车库300的其他层设置为第二停放区320,第二停放区320用于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其他层表示立体车库300除底层以外的多个层。
具体地,参考图3,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层立体车库300,其第二层和第三层可用于待入库车辆的停放,相较于平面型车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车库300可以多出一倍甚至几倍的空间来用于停放更多的车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停放区320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放子区,多个第二停放子区用于多个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具体地,参考图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停放区320划分成多个第二停放子区,从而可以实现多个待入库车辆的放置,同时多个第二停放子区的设置是规则且紧凑的,因此可以提升一定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还包括库满检测装置,库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立体车库300是否停满。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当库满检测装置监测到所有立体车库300已停满车辆时,则将通知准备入库的车辆此时车位已满,从而防止过多车辆驶入而导致一定的交通堵塞。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库满检测装置可采用地磁车辆检测器、红外线检测仪、超声波检测仪或其他传感器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泊车用停车库还包括车库监测装置,车库监测装置至少用于监测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交通情况。
具体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车库监测装置,可以让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智能泊车机器人在车库中行驶时的位置,从而可以直观了解停车库的交通状态,使得在智能泊车机器人运行出现故障时可采取人为临时控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库监测装置可采用摄像头或其他图像、视频采集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下车库平面;
车库入口引导结构,包括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互为上下层,所述第一平面用于与马路平面连通,所述第一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泊点,所述第一停泊点用于待入库车辆的临时停放,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地下车库平面连通,所述第二平面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泊点,所述第二停泊点用于智能泊车机器人的临时停放,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至少用于在所述第二停泊点处进行抬升以达至所述第一平面并对所述第一停泊点处的待入库车辆进行取车;
多个立体车库,皆设置于所述地下车库平面上,所述立体车库设置有多层,所述立体车库至少用于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停泊点与多个所述第二停泊点之间相对应地平行交错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车库平面设置有:
主干道,其一侧与所述车库入口引导结构连通,另一侧与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出口连通;
多个次干道,设置于多个所述立体车库之间;
多个停车区域,皆用于放置多个所述立体车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立体车库之间平行设置且相互间隔安全距离,所述安全距离大于所述次干道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的底层设置为第一停放区,所述第一停放区用于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停放区设置有多个第一停放子区,多个所述第一停放子区用于多个所述智能泊车机器人的长时停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车库的其他层设置为第二停放区,所述第二停放区用于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所述其他层表示所述立体车库除所述底层以外的多个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停放区设置有多个第二停放子区,多个所述第二停放子区用于多个所述待入库车辆的长时停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库满检测装置,所述库满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立体车库是否停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泊车用停车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库监测装置,所述车库监测装置至少用于监测所述智能泊车用停车库的交通情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37337.8U CN220285433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137337.8U CN220285433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85433U true CN220285433U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9336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137337.8U Active CN220285433U (zh) | 2023-05-11 | 2023-05-11 |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85433U (zh) |
-
2023
- 2023-05-11 CN CN202321137337.8U patent/CN22028543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245966B (zh) | 一种智能机械停车设备及专用停车场 | |
CN110033647A (zh) | 一种适用于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立体车库停车场及其存取流程 | |
CN106228844A (zh) | 一种自动识别车辆的车位预定系统 | |
CN105761542A (zh) | 一种停车场智能定位停车及反向寻车引导系统 | |
CN105178670B (zh) | 组合环状立体停车系统 | |
CN109972880A (zh) | 一种由室外停车到室内存储的自动停车方法 | |
CN108868253A (zh) | 一种基于全向移动agv的智能泊车系统 | |
CN107123271A (zh) |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停车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3472854A (zh) | 基于非导引路径的agv举升校正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5275235A (zh) | 一种基于射频控制的停取车方法和系统 | |
CN109025433B (zh) | 一种基于托举式停车设备的立体车库 | |
CN108979233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扩展立体停车平台 | |
CN111852117A (zh) | 一种运输、停一体停车场、停车系统及停车方法 | |
CN106760825A (zh) | 智能停取车平板 | |
CN220285433U (zh) | 一种智能泊车用停车库 | |
CN209277644U (zh) | 一种基于全向移动agv的智能泊车系统 | |
CN205046888U (zh) | 一种基于射频控制的停取车系统 | |
CN113298961B (zh) | 一种路边停车位自动收费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760742A (zh) | 立体停车库运行方法及全自动立体停车库 | |
CN109166343A (zh) | 一种新型立体车库车辆引导系统 | |
CN206189950U (zh) |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场 | |
CN112727187A (zh) | 一种基于多agv协同技术的立体车库系统和停车方法 | |
CN110821247A (zh) | 一种九宫格的轨道式立体车库 | |
CN211851120U (zh) | 升降式立体车库 | |
CN206564037U (zh) | 一种车辆停放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