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81810U - 贴膜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81810U
CN220281810U CN202321603206.4U CN202321603206U CN220281810U CN 220281810 U CN220281810 U CN 220281810U CN 202321603206 U CN202321603206 U CN 202321603206U CN 220281810 U CN220281810 U CN 220281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adsorption plate
rolling
dri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032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ida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032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81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81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81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贴膜设备,用于将膜材贴合至产品上,贴膜设备包括运动组件、吸附组件及辊压组件,运动组件包括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运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能够分别吸附膜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运动组件能够驱动辊压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吸附组件先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贴合于产品,然后通过辊压组件进行辊压,而膜材的第二部分会被第二吸附板吸附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使得辊压组件和第二吸附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将防爆膜压紧贴合于产品上。相较于整张防爆膜直接贴合于产品上,该贴膜设备能够有效地避免防爆膜产生气泡和褶皱,从而保证贴合效果。

Description

贴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膜设备。
背景技术
防爆膜可用于对电子产品进行保护,减少屏幕碎屏的风险。现有的粘贴方式通常是通过大吸板吸附,然后直接将防爆膜整张贴合至产品上,容易产生气泡和褶皱,而且气泡和褶皱无法被大吸板压平,严重影响贴合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防爆膜与产品贴合容易产生气泡和褶皱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防爆膜贴合时产生气泡和褶皱,保证贴合效果的贴膜设备。
一种贴膜设备,用于将膜材贴合至产品上,所述贴膜设备包括:
运动组件;
吸附组件,包括均与所述运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所述运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能够分别吸附膜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及
辊压组件,与所述运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辊压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吸附板能够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在产品上,并与膜材的第一部分分离,所述第二吸附板能够带动膜材的第二部分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
当所述辊压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辊压组件由膜材的第一部分沿膜材表面滚动,以将膜材的第二部分辊压至产品上。
通过设置上述的贴膜设备,第一吸附组件先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贴合于产品,然后通过辊压组件进行辊压,而膜材的第二部分会被第二吸附板吸附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使得辊压组件和第二吸附板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将防爆膜压紧贴合于产品上。相较于整张防爆膜直接贴合于产品上,该贴膜设备能够有效地避免防爆膜产生气泡和褶皱,从而保证贴合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附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吸附面平行的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多个真空控制阀,所述第二吸附板开设有多组用于吸附膜材的吸附孔,多组所述吸附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真空控制阀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吸附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基板、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平移机构同时与所述辊压组件及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辊压组件及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模组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平移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与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所述基板,且所述旋转机构同时与所述第一吸附板及所述第二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绕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吸附调压阀,所述吸附调压阀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吸附板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至产品的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组件包括安装板、辊压驱动件及辊压件,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板传动连接,所述辊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辊压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辊压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辊压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膜材压紧于产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辊压组件还包括压力检测器及辊压调压阀,所述压力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辊压驱动件与所述辊压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辊压件对膜材的压力,所述辊压调压阀设置于所述辊压驱动件,且所述辊压调压阀与所述压力检测器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压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辊压件对膜材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贴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膜设备的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贴膜设备中部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部分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贴膜设备100,包括运动组件、辊压组件20及吸附组件。
吸附组件包括均与运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运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能够分别吸附膜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运动组件还与辊压组件20传动连接,以驱动辊压组件20沿第一方向移动。
当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沿第二方向移动时,第一吸附板31能够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在产品上,并与膜材分离,第二吸附板32能够带动膜材的第二部分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
当辊压组件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辊压组件20由膜材的第一部分沿膜材的表面滚动,以将膜材的第二部分辊压至产品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膜材为防爆膜,第一方向为图1中的Y方向,第二方向为图1中的Z方向,且膜材位于图1中辊压组件20、第一吸附板31及第二吸附板32的下方,第二方向与膜材的上表面垂直。此外,膜材的第一部分为膜材的前端。
在将膜材贴附于产品上时,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先吸附膜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接下来第一吸附板31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于产品上,然后第一吸附板31与膜材分离,与此同时第二吸附板32带动膜材的第二部分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预设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接下来由辊压组件20抵压于膜材的第一部分,然后辊压组件20、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辊压组件20能够逐渐将膜材的第二部分辊压至产品上。
通过设置上述的贴膜设备,第一吸附组件先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贴合于产品,然后通过辊压组件20进行辊压,而膜材的第二部分会被第二吸附板32吸附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使得辊压组件20和第二吸附板32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将防爆膜压紧贴合于产品上。相较于整张防爆膜直接贴合于产品上,该贴膜设备能够有效地避免防爆膜产生气泡和褶皱,从而保证贴合效果。
需要解释的是,第二部分包括膜材的中段和尾端,假设第二吸附板32开始时吸附膜材的中段,而且此时膜材的前端在第一吸附板31的作用下与产品贴合。然后第二吸附板32沿第一方向朝膜材的尾端移动,膜材的中段会逐渐与第二吸附板32分离,并且被辊压组件20压紧贴合于产品上,而膜材的尾端会被第二吸附板32吸附抓起,从而使得尾端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
随着第二吸附板32的继续移动,膜材的尾端也逐渐与第二吸附板32分离,并且最后也被辊压组件20压紧贴合于产品上。如此,使得膜材的前端、中段和尾端依次被辊压组件20压紧贴合于产品,而非整张膜材同时贴合于产品,有效地避免了气泡和褶皱的产生。
在一些实施例中,贴合设备还包括机架11,运动组件设置于机架11。
请参阅图2,运动组件包括平移机构12、基板13、第一驱动件14及第二驱动件15,平移机构12同时与辊压组件20及基板13传动连接,以驱动辊压组件20及基板13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驱动件14及第二驱动件15设置于基板13。
第一驱动件14和第一吸附板31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吸附板31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驱动件15与第二吸附板3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吸附板32沿第二方向移动。
实际应用中,平移机构12为直线模组,第一驱动件14和第二驱动件15均为气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组件还包括调节机构,平移机构12与调节机构传动连接,调节机构基板13传动连接,以驱动基板13沿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第三方向同时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且为图1中的X方向。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通过调节机构沿第三方向调节位置后,可确保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与膜材对齐,或者在吸附膜材后调节位置,使得膜材与产品对齐。调节机构沿第二方向驱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移动,能够驱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靠近并吸附膜材。
需要说明的是,辊压组件20中的辊压件23用于对膜材进行辊压,而通常辊压件23的长度会大于膜材和产品的宽度,因此辊压组件20一般无需在第三方向进行位置调节。
实际应用中,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模组161及第二驱动模组162,第一驱动模组161与第二驱动模组16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驱动模组162沿第三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模组162与基板13传动连接,以驱动基板13沿第二方向移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模组161和第二驱动模组162均为直线模组。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组件还包括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基板13,且旋转机构同时与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绕与第二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实现对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的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使得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吸附膜材后,膜材与产品对齐。
实际应用中,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171及旋转座172,旋转驱动件171设置于基板13,且旋转驱动件171与旋转座172传动连接,以驱动旋转座172绕转动轴线转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均与旋转座172连接。
具体地,旋转驱动件171为气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组件还包括吸附调压阀18,吸附调压阀18与第一驱动件14连接,用于调节第一吸附板31对膜材的压力,即在第一吸附板31将膜材压紧于产品时调节第一吸附板31对膜材的压力,避免压坏膜材和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14和第二驱动件15均为气缸,吸附调压阀18能够调节第一驱动件14的进气量,从而实现对第一吸附板31抵压于膜材的压力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运动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板191及第二连接板192,旋转机构同时与第一连接板191及第二连接板19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14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91,第二驱动件15设置于第二连接板192。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组件20包括安装板21、辊压驱动件22及辊压件23,运动组件与安装板21传动连接,辊压驱动件22设置于安装板21,且与辊压件23传动连接,以驱动辊压件23沿第二方向移动,辊压件23沿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膜材抵压紧于产品上。
实际应用中,平移机构12与安装板21传动连接,辊压组件20还包括连接座24,辊压驱动件22与连接座24传动连接,辊压件23可转动地设置于连接座24。如此,平移机构12驱动辊压组件20移动的过程中,辊压件23能够在膜材上滚动,并且将膜材压紧贴合于产品。
具体地,辊压驱动件22为气缸,辊压件23为包覆有缓冲胶的辊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辊压组件20还包括压力检测器25及辊压调压阀26,压力检测器25设置于辊压驱动件22与连接座24之间,用于检测辊压件23对膜材的压力,辊压调压阀26设置于辊压驱动件22,且与压力检测器25电连接,辊压调压阀26用于根据压力检测器25的检测结果调节辊压件23对膜材的压力,避免压坏膜材和产品。
可以理解是,吸附调压阀18的原理辊压调压阀26的相同。辊压驱动件22为气缸,而辊压调压阀26与辊压驱动件22连接,故可以通过辊压调压阀26调节辊压驱动件22的进气量,实现对辊压驱动件22的驱动力进行调节,从而对辊压件23对膜材的压力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板31具有与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吸附面311,第二吸附板32具有与第一吸附面311平行的第二吸附面321,第一吸附面311的面积小于第二吸附面321的面积。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吸附面311能够吸附膜材的前端并将前端压紧于产品,而且要确保第一吸附面311将膜材压紧于产品上时不会产生气泡和褶皱,第二吸附面321需要将膜材吸附并使得膜材与产品分离,故第一吸附面311的面积小于第二吸附面321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附板32开设有多组吸附孔33,多组吸附孔33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且每一排的多个吸附孔33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进一步地,吸附组件还包括多个真空控制阀34,每一真空控制阀34与对应的一组吸附孔33连通,以分别控制多组吸附孔33破真空,从而实现逐渐将膜材释放,进一步地避免膜材产生气泡和褶皱。
需要说明的是,每组吸附孔33可以包括一排或者多排,多排吸附孔33同样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而每一排的多个吸附孔33沿第三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附板32还开设有真空通道35,每一排的多个吸附孔33与对应的真空通道35连通,而第二吸附板32上的真空通道35与对应的真空控制阀34连接,真空控制阀34与真空发生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均开设有真空通道35和用于吸附膜材的吸附孔33,且吸附孔33开设于第一吸附面311和第二吸附面321。第一吸附板31上也可开设有多条真空通道35和多个吸附孔33,而且也可以通过真空控制阀34与真空通道35连通,以保证对膜材的吸附固定效果。
实际应用中,第二吸附面321开设三组吸附孔33,三组吸附孔33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
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之间的间距较小时,可以是第一组吸附孔33先破真空,将膜材靠近辊压组件20的一部分先释放,方便辊压组件20对膜材的辊压,然后随着第二吸附板32沿第一方向继续移动,第三组吸附孔33会移出产品,此时第三组吸附孔33破真空,最后第二组吸附孔33破真空。
当然,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之间的间距较大时,由于第一吸附板31位于辊压组件20和第二吸附板32之间,故辊压组件20与第二吸附板32之间的间距也会较大,此时可以是第三组、第二组和第一组依次破真空。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此结合图1对上述实施例中的贴膜设备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在进行贴膜之前,第一驱动模组161先根据膜材的位置沿第三方向调节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的位置,使得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准确地吸附膜材。然后第二驱动模组162驱动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下降,以使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吸附膜材(第一吸附板31吸附膜材长度为18mm的前端),此时第一吸附面311和第二吸附面321处于同一平面,接下来调节机构和旋转机构根据产品的位置调节第一吸附板31和第二吸附板32的位置,从而使得膜材与产品对齐。
接下来第一驱动件14驱动第一吸附板31下降,以将第一吸附板31吸附的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贴合于产品的前端,第二驱动件15驱动第二吸附板32上升,使得第二吸附面321比第一吸附面311高5mm,第二吸附面321吸附的膜材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
接下来第一吸附板31破真空释放膜材,第一驱动件14驱动第一吸附板31上升与膜材分离,平移机构12驱动辊压组件20沿第一方向移动,使得辊压件23移动至膜材前端和第一吸附板31之间。然后辊压驱动件22驱动辊压件23下降并抵压于膜材的前端。
接下来平移机构12驱动辊压组件20和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吸附面321会逐渐与膜材的中段和尾端分离。辊压件23则在第二吸附板32的后面将与第二吸附面321分离的膜材压紧贴合于产品。
在辊压组件20和吸附组件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吸附面321的第一组吸附孔33先破真空,以释放膜材的中段至产品,方便辊压件23对膜材进行辊压,而后第二吸附面321在与膜材的尾端分离时,第二吸附面321的第三组和第二组吸附孔33依次破真空。
需要说明的是,平移机构12能够驱动辊压组件20和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独立地移动,也能够驱动辊压组件20和吸附组件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
此外,第二吸附板32在移动的过程中,膜材在负压的作用下吸附于第二吸附面321,且会在第二吸附面321上滑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膜设备,用于将膜材贴合至产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膜设备包括:
运动组件;
吸附组件,包括均与所述运动组件传动连接的第一吸附板和第二吸附板,所述运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能够分别吸附膜材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及
辊压组件,与所述运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运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辊压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吸附板能够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在产品上,并与膜材的第一部分分离,所述第二吸附板能够带动膜材的第二部分与产品保持预设距离;
当所述辊压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所述辊压组件由膜材的第一部分沿膜材表面滚动,以将膜材的第二部分辊压至产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附板具有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一吸附面,所述第二吸附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吸附面平行的第二吸附面,所述第一吸附面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吸附面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还包括多个真空控制阀,所述第二吸附板开设有多组用于吸附膜材的吸附孔,多组所述吸附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每一所述真空控制阀与对应的一组所述吸附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包括平移机构、基板、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平移机构同时与所述辊压组件及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辊压组件及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吸附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平移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同时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模组及第二驱动模组,所述平移机构与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模组与所述基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所述基板,且所述旋转机构同时与所述第一吸附板及所述第二吸附板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吸附板和所述第二吸附板绕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转动轴线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组件还包括吸附调压阀,所述吸附调压阀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吸附板将膜材的第一部分压紧至产品的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组件包括安装板、辊压驱动件及辊压件,所述运动组件与所述安装板传动连接,所述辊压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且与所述辊压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辊压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辊压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将膜材压紧于产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组件还包括压力检测器及辊压调压阀,所述压力检测器设置于所述辊压驱动件与所述辊压件之间,用于检测所述辊压件对膜材的压力,所述辊压调压阀设置于所述辊压驱动件,且所述辊压调压阀与所述压力检测器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压力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所述辊压件对膜材的压力。
CN202321603206.4U 2023-06-21 2023-06-21 贴膜设备 Active CN220281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3206.4U CN220281810U (zh) 2023-06-21 2023-06-21 贴膜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03206.4U CN220281810U (zh) 2023-06-21 2023-06-21 贴膜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81810U true CN220281810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3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03206.4U Active CN220281810U (zh) 2023-06-21 2023-06-21 贴膜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81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8607B (zh) 一种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JP2009040617A (ja) 板ガラスの貼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WO2020207187A1 (zh) 一种软性片材的贴合方法和装置
JP6336369B2 (ja) カバーガラスの貼合装置
CN220281810U (zh) 贴膜设备
CN113506903B (zh) 边框贴合设备
CN114407489A (zh) 一种贴合设备、膜材贴合方法
CN215245778U (zh) 翻板贴合装置
JP2011194607A (ja) 基板貼合装置
CN220280550U (zh) 吸附式背胶贴胶设备
CN214000566U (zh) 一种贴合装置以及膜片贴合设备
CN111199679A (zh) 一种显示屏的全贴合方法及设备
CN112455060B (zh) 一种镭射膜分离装置
CN114355646A (zh) 一种多点施压及多点厚度监测的手机液晶屏粘接装置
CN111156233B (zh) 压合装置及其压合方法、压合设备
CN219687688U (zh) 贴膜装置
CN110957522A (zh) 电芯上胶装置
CN219312008U (zh) 一种新型abs防静电片材覆膜装置
CN219507319U (zh) 胶带切割装置及接膜机
CN219564419U (zh) 一种吸附旋转辊压式贴合机
CN219842963U (zh) 一种Micro OLED显示芯片贴膜装置
CN220331174U (zh) 一种平整度可调节的真空吸附平台及贴合机
CN114801151B (zh) 分段式柔性膜材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CN220114997U (zh) 一种胶带自动贴设装置
CN214449297U (zh) 撕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