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78941U -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78941U
CN220278941U CN202321591482.3U CN202321591482U CN220278941U CN 220278941 U CN220278941 U CN 220278941U CN 202321591482 U CN202321591482 U CN 202321591482U CN 220278941 U CN220278941 U CN 220278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bearing
face
r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9148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樊恒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nkai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nkai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nkai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Jinkai Bearing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9148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78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78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78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安装有位移板,所述位移板下端面四周分别安装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板下端面且位于工作台之间分别安装有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所述工作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一端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下部且位于位移板之间安装有平面推力球轴承;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圆台,所述位移板上端面通过平面推力球轴承转动连接有圆台,所述圆台上端面等间距设置有夹持槽。本实用新型通过位移板、位移组件、横移组件、纵移组件、旋转电机和夹持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轴承的夹持,待夹持后,在对轴承进行对刀。

Description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精车对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目前,轴承在进行生产时,先需要对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进行粗车加工,待粗车加工完成后淬火,待淬火完成后,再对内圆或外圆进行精车加工,待精车加工后,才能进行装配形成轴承。
由于,现有的内圆或外圆再进行精车时,首先将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固定在夹持装置上,待夹持后,这时工作人员在将千分表通过连杆固定在精车组件上,待固定后,这时将千分一端与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表面相互接触,接触后,这时旋转夹持装置,夹持组装将带动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进行转动,当随着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进行转动时,工作人员即可通过千分表进行观看,该轴承中的内圆或外圆的表面值是否在指定范围内,若不在,这时需要将固定后的外圆或内圆从夹持装置上松开,松开后,在重新调整夹持装置后,再进行重新固定,固定后再从用千分表进行检测,直至外圆或内圆的直径在指定范围内,即可完成了整体的固定,才能方便后期的精车,但是该种的固定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力,还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提高对刀效率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安装有位移板,所述位移板下端面四周分别安装有位移组件,所述位移板下端面且位于工作台之间分别安装有横移组件和纵移组件,所述工作台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轴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一端安装有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下部且位于位移板之间安装有平面推力球轴承;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圆台,所述位移板上端面通过平面推力球轴承转动连接有圆台,所述圆台上端面等间距设置有夹持槽,所述夹持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夹持杆,所述圆台内腔中部安装有锁止部件,所述夹持杆上部安装有夹持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锁止部件包括转动杆,所述圆台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通过传动蜗杆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所述传动蜗轮中部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台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通过销轴与夹持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部件包括T型槽,所述夹持杆上端面设置有T型槽,所述T型槽内腔底部等间距设置有螺栓孔,所述T型槽内腔滑动连接有工字块,所述工字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托块,所述弧形块上端面设置有深孔,所述深孔内腔安装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一端与螺栓孔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组件包括柱筒,所述位移板下端面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柱筒,所述柱筒内腔下部安装有滚珠。
进一步的,所述横移组件包括精度杆和平衡杆,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精度杆,所述精度杆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中部转动连接有精度螺纹杆,所述精度螺纹杆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一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所述位移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内腔滑动连接有燕尾块。
进一步的,所述纵移组件采用与横移组件相同的结构,且安装方式也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上端面安装有精车组件,所述精车组件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千分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夹持组件中的夹持杆、T型槽、螺栓孔、深孔、连接螺栓的箱配合,可以根据轴承中的外环或内环的尺寸大小,进行调节工字块、弧形块和托块在T型槽内的位置,以便后期对不同尺寸大小的轴承中的外环或内环进行夹持固定。
2、通过夹持组件中的夹持杆、转动杆、传动蜗杆、传动蜗轮、圆杆、转盘、拉杆的相互配合,实现对不同尺寸轴承中的外环或内环进行夹持固定。
3、通过位移组件中的柱筒、滚珠的相互配合,方便后期对位移板进行稳定位移,同时通过横移组件中第一燕尾槽、精度螺纹杆、位移块和燕尾块的相互配合以及与纵移组件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位移板进行横移和纵移,以实现了对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位于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横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横移组件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夹持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夹持组件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工作台;2、位移板;3、位移组件;31、柱筒;32、滚珠;4、横移组件;41、精度杆;42、平衡杆;43、第一燕尾槽;44、精度螺纹杆;45、移动块;46、燕尾块;47、第二燕尾槽;5、纵移组件;6、旋转电机;7、旋转杆;8、夹持组件;81、圆台;82、夹持槽;83、夹持杆;84、锁止部件;841、转动杆;842、传动蜗杆;843、传动蜗轮;844、圆杆;845、转盘;846、拉杆;85、夹持部件;851、T型槽;852、螺栓孔;853、工字块;854、弧形块;855、托块;856、深孔;857、连接螺栓;9、平面推力球轴承;10、精车组件;11、连接杆;12、千分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端面安装有位移板2,位移板2下端面四周分别安装有位移组件3,位移板2下端面且位于工作台1之间分别安装有横移组件4和纵移组件5,工作台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输出轴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杆7,旋转杆7一端安装有夹持组件8,夹持组件8下部且位于位移板2之间安装有平面推力球轴承9;夹持组件8包括圆台81,位移板2上端面通过平面推力球轴承9转动连接有圆台81,圆台81上端面等间距设置有夹持槽82,夹持槽82内腔滑动连接有夹持杆83,圆台81内腔中部安装有锁止部件84,夹持杆83上部安装有夹持部件85。锁止部件84包括转动杆841,圆台81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41,转动杆841一端通过传动蜗杆842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843,传动蜗轮843中部固定连接有圆杆844,圆台81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844,圆杆84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845,转盘845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846,拉杆846一端通过销轴与夹持杆83转动连接。夹持部件85包括T型槽851,夹持杆83上端面设置有T型槽851,T型槽851内腔底部等间距设置有螺栓孔852,T型槽851内腔滑动连接有工字块853,工字块85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块854,弧形块85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托块855,弧形块854上端面设置有深孔856,深孔856内腔安装有连接螺栓857,连接螺栓857一端与螺栓孔852螺纹连接。
通过夹持组件8中圆台81、夹持槽82、夹持杆83、夹持部件85和锁止部件84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不同大小的轴承的外圆或内圆进行夹持固定。
实施例二
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位移组件3包括柱筒31,位移板2下端面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柱筒31,柱筒31内腔下部安装有滚珠32。横移组件4包括精度杆41和平衡杆42,工作台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精度杆41,精度杆4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燕尾槽43,第一燕尾槽43中部转动连接有精度螺纹杆44,精度螺纹杆4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5,移动块45一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46,位移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42,平衡杆4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槽47,第二燕尾槽47内腔滑动连接有燕尾块46。纵移组件5采用与横移组件4相同的结构,且安装方式也相同。
通过位移组件3中的柱筒31和滚珠32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位移板2进行平稳移动,当随着横移组件4和纵移组件5中的第一燕尾槽43、精度螺纹杆44、移动块45、燕尾块46和第二燕尾槽47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位移板2进行横移和纵移,以实现了对轴承的外圆或内圆进行位置调整,以实现对刀。
实施例三
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如下内容:
工作台1上端面安装有精车组件10,精车组件10一端连接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一端固定连接千分表12。
通过精车组件10、连接杆11和千分表12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刀,方便后期对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精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使用状态下:
第一步:夹持
首先观看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的尺寸直径大小;
然后,将工字块853放入到T型槽851内,放入后,开始将工字块853在T型槽851内进行滑动,当随着工字块853移动到合适位置时,这时将连接螺栓857放入到深孔856内,当随着连接螺栓857的放入,这时旋拧连接螺栓857,使得连接螺栓857与螺栓孔852进行螺纹连接,待螺纹连接后,这时即可将工字块853固定在T型槽851内,固定后,这时即可将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放置在托块855上,待放置后,这时旋拧转动杆841,当转动杆841进行转动时,开始带动传动蜗杆842进行转动,当传动蜗杆842转动即可带动传动蜗轮843进行转动,当传动蜗轮843转动时即可带动圆杆844进行转动,当圆杆844转动时即可带动转盘845进行转动,当转盘845转动时即可通过拉杆846开始拉动或推动夹持杆83在夹持槽82内进行滑动,当随着夹持杆83的移动,将带动工字块853、弧形块854和托块855进行移动,当随着弧形块854的移动,这时即可通过弧形块854将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夹持固定在夹持组件8上,这时即可通过夹持组件8实现了对不同尺寸大小的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夹持固定。
第二步:安装千分表12;
首先将连接杆11的一端与精车组件10进行固定连接,待连接后,这时将千分表12安装在连接杆11的另一端,连接后,这时的千分表12的一端将与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的表面相互接触,接触后,这时启动旋转电机6,旋转电机6工作时将通过蜗杆配合蜗轮带动旋转杆7进行转动,当旋转杆7转动时,即可带动夹持组件8和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转动,当随着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转动时,这时即可观看千分表12的指针变化,当千分表12指针变化较大时,这时即可根据变化的位置,进行调整轴承外圆或内圆的位置;
第三步:对刀;
首先根据千分表的指针的变化,当需要调整横向位置时,这时只需要转动精度螺纹杆44,精度螺纹杆44将带动移动块45在第一燕尾槽43内进行滑动,当随着移动块45的移动,也将带动平衡杆42进行移动,当随着平衡杆42移动时,将带动位移板2和夹持组件8以及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移动,以实现了对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横移,以实现对刀,当需要进行纵移时,这时只需要转动纵移组件中的精度螺纹杆44即可,实现了对轴承中的外圆或内圆进行纵移,也将实现对刀,在位移板2进行移动时,这时即可通过柱筒31和滚珠32使得位移板2整体移动的更加平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安装有位移板(2),所述位移板(2)下端面四周分别安装有位移组件(3),所述位移板(2)下端面且位于工作台(1)之间分别安装有横移组件(4)和纵移组件(5),所述工作台(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6),所述旋转电机(6)输出轴通过蜗杆配合蜗轮转动连接有旋转杆(7),所述旋转杆(7)一端安装有夹持组件(8),所述夹持组件(8)下部且位于位移板(2)之间安装有平面推力球轴承(9);
所述夹持组件(8)包括圆台(81),所述位移板(2)上端面通过平面推力球轴承(9)转动连接有圆台(81),所述圆台(81)上端面等间距设置有夹持槽(82),所述夹持槽(82)内腔滑动连接有夹持杆(83),所述圆台(81)内腔中部安装有锁止部件(84),所述夹持杆(83)上部安装有夹持部件(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件(84)包括转动杆(841),所述圆台(81)内腔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41),所述转动杆(841)一端通过传动蜗杆(842)转动连接有传动蜗轮(843),所述传动蜗轮(843)中部固定连接有圆杆(844),所述圆台(81)内腔中部转动连接有圆杆(844),所述圆杆(844)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盘(845),所述转盘(845)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拉杆(846),所述拉杆(846)一端通过销轴与夹持杆(8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85)包括T型槽(851),所述夹持杆(83)上端面设置有T型槽(851),所述T型槽(851)内腔底部等间距设置有螺栓孔(852),所述T型槽(851)内腔滑动连接有工字块(853),所述工字块(85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弧形块(854),所述弧形块(854)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托块(855),所述弧形块(854)上端面设置有深孔(856),所述深孔(856)内腔安装有连接螺栓(857),所述连接螺栓(857)一端与螺栓孔(852)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组件(3)包括柱筒(31),所述位移板(2)下端面四周分别固定连接有柱筒(31),所述柱筒(31)内腔下部安装有滚珠(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组件(4)包括精度杆(41)和平衡杆(42),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精度杆(41),所述精度杆(41)上端面设置有第一燕尾槽(43),所述第一燕尾槽(43)中部转动连接有精度螺纹杆(44),所述精度螺纹杆(44)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移动块(45),所述移动块(45)一端固定连接有燕尾块(46),所述位移板(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平衡杆(42),所述平衡杆(42)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槽(47),所述第二燕尾槽(47)内腔滑动连接有燕尾块(4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移组件(5)采用与横移组件(4)相同的结构,且安装方式也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上端面安装有精车组件(10),所述精车组件(10)一端连接有连接杆(11),所述连接杆(11)一端固定连接千分表(12)。
CN202321591482.3U 2023-06-20 2023-06-20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Active CN220278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1482.3U CN220278941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91482.3U CN220278941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78941U true CN220278941U (zh) 2024-01-02

Family

ID=8932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91482.3U Active CN220278941U (zh) 2023-06-20 2023-06-20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78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39788A (zh) 一种钢筋抗拉抗弯实验检测装置
CN204115647U (zh) 同轴度检测装置
CN220278941U (zh) 轴承精车对刀辅助装置
CN114061531B (zh) 一种传动轴同轴度检测装置
CN107990828B (zh) 驱动桥壳类零件尺寸与形位公差快速测量装置
CN210400249U (zh) 一种差速器壳外径合格检测装置
CN219465491U (zh) 一种用于五轴机床测量机的测件固定装置
CN201997956U (zh) 行星增速器转架体三等分孔加工夹具
CN108776062B (zh) 一种拉伸试样夹持间隙调整与试样限位装置及方法
CN212512949U (zh) 一种轴类零件测量的精密夹具
CN215659898U (zh) 一种滚针轴承套圈加工用定位装置
CN114789408A (zh) 一种用于油缸轴加工的零件夹持装置
CN211073279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用夹治具
CN219776578U (zh) 一种轴承轴向游隙检测装置
CN102773739B (zh) 快速组合夹紧装置
CN220188008U (zh) 旋转运动测试工装
CN111168414A (zh) 一种新型自动找正回转工作台
CN212748282U (zh) 一种用水泵轴体的检测工装
CN220863762U (zh) 一种精密铸造加工固定夹具
CN219151617U (zh) 大型回转支承铣镗定位夹具
CN219443666U (zh) 一种冲击试样缺口拉床用夹持工装
CN219956391U (zh) 一种滚珠丝杆自动检测装置
CN220960046U (zh) 一种用于轴承内外圈检测的圆度仪
CN215065254U (zh) 回转支承装配检测装置
CN220419411U (zh) 一种动力电池充放电测试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