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4954U - 液冷机柜 - Google Patents

液冷机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4954U
CN220254954U CN202321477661.4U CN202321477661U CN220254954U CN 220254954 U CN220254954 U CN 220254954U CN 202321477661 U CN202321477661 U CN 202321477661U CN 220254954 U CN220254954 U CN 220254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hamber
liquid
communicated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776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琪
孟雷
王飞
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mens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mens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mension Corp filed Critical Dimens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14776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4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4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4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机柜,其包括:箱体,具有沿高度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腔室的开口设置在箱体的顶部,第一腔室能够盛装冷却液,待冷却设备能够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的开口设置在箱体的侧部;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用于与第二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用于对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机柜占地面积大而导致的不便于对液冷机柜进行安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液冷机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冷机柜。
背景技术
液冷机柜通常包括液冷柜、换热组件、电源分配单元和电控单元,其中液冷柜用于盛装冷却液,电控单元和换热组件电连接以使换热组件为液冷柜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电源分配单元通常设置在液冷柜上以便于对被冷却设备供电。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机柜,其换热组件通常设置在侧面或者后面,但是,将换热组件设置在液冷柜的侧面或者后面,其增加了液冷机柜的占地面积,不便于对液冷机柜进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液冷机柜占地面积大而导致的不便于对液冷机柜进行安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冷机柜,其包括:箱体,具有沿高度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第一腔室的开口设置在箱体的顶部,第一腔室能够盛装冷却液,待冷却设备能够放置在第一腔室内,第二腔室的开口设置在箱体的侧部;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换热组件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用于与第二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通道具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分别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用于对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箱体还具有第三腔室,第三腔室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独立分布,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沿箱体的前后方向分布,且第三腔室位于第二腔室的上方,液冷机柜还包括:电控单元,设置在第三腔室内,且电控单元用于与换热组件电连接,以使换热组件对冷却液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液冷机柜还包括:电源分配单元,位于第一腔室内,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且电源分配单元位于第一腔室的后侧壁上,电源分配单元用于对待冷却设备供电。
进一步地,第二腔室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箱体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箱体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二盖板设置在第二开口处。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包括:循环泵;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循环泵的进液管与第一腔室连通,循环泵的出液管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连通,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与第一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部和循环泵沿第二腔室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均朝向循环泵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泵,多个循环泵的进液管分别与第一腔室连通,多个循环泵的出液管分别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总管和第一多通阀,第一总管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一多通阀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循环泵的进液管连通;相互连通的第二总管和第二多通阀,第二多通阀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循环泵的出液管连通,第二总管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过滤阀,过滤阀的液进口与循环泵的出液管连通,过滤阀的出液口与循环泵的进液管连通。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还包括:止回阀,每个循环泵的出液管上均设置一个止回阀。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通道具有一次侧制冷剂进口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一次侧制冷剂进口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均设置在换热部的靠近循环泵的一侧,换热组件还包括: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一端与一次侧制冷剂进口连通,第一管道的另一端朝向循环泵的方向延伸并穿出箱体的侧壁;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一端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连通,第二管道的另一端朝向循环泵的方向延伸并穿出箱体的侧壁。
进一步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沿换热部的高度方向分布,一次侧制冷剂进口位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的下方;第一管道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进液管段、第一弯折管段和第一出液管段,第一进液管段位于循环泵的远离换热部的一侧,第一弯折管段围绕在循环泵的外周,第一出液管段位于循环泵的靠近换热部的一侧,且第一出液管段与一次侧制冷剂进口连通;第二管道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二进液管段、第二弯折管段和第二出液管段,第二进液管段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连通,第二弯折管段围绕在循环泵的外侧,第二出液管段位于循环泵的远离换热部的一侧。
进一步地,液冷机柜还包括:流量调节阀,设置在第二管道上,且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第二管道的排水量。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分布,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箱体的占地面积。本方案的液冷机柜为一体机的形式,具体地,通过在箱体上设置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的下方,第一腔室用于放置待冷却设备并用于盛装冷却液,换热组件安装在第二腔室内,换热组件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以冷却待冷却的设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冷量交换能力,也就是在冷量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小占地面积。现有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通常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侧面或者后面,如此设置,增加了箱体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尺寸,增加了液冷机柜的占地面积。本方案中,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下方,如此设置,不会增加箱体在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尽可能地减小了液冷机柜的占地面积,便于对液冷机柜进行安装。并且,本方案中,将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能够使得箱体对换热组件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了液体滴落至换热组件上损坏换热组件的情况,并且,将换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腔室内,使得换热组件的位置比较地,便于对换热组件进行维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主视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换热组件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冷机柜的换热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箱体;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第三腔室;
20、换热组件;201、冷却液进口;202、冷却液出口;203、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4、一次侧制冷剂出口;
21、循环泵;
22、换热部;
23、第一总管;24、第一多通阀;
25、第二总管;26、第二多通阀;
27、过滤阀;
28、第一管道;281、第一进液管段;282、第一弯折管段;283、第一出液管段;
29、第二管道;291、第二进液管段;292、第二弯折管段;293、第二出液管段;
30、电控单元;
40、电源分配单元;
50、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其包括箱体10和换热组件20。箱体10具有沿高度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一腔室101位于第二腔室102的上方,第一腔室101的开口设置在箱体10的顶部,第一腔室101能够盛装冷却液,待冷却设备能够放置在第一腔室101内,第二腔室102的开口设置在箱体10的侧部。换热组件20设置在第二腔室102内,换热组件20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用于与第二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第一换热通道具有冷却液进口201和冷却液出口202,冷却液进口201和冷却液出口202分别与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二换热通道用于对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沿箱体10的高度方向分布,能够尽可能地减小箱体10的占地面积。本方案的液冷机柜为一体机的形式,具体地,通过在箱体10上设置沿高度方向分布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第二腔室102位于第一腔室101的下方,第一腔室101用于放置待冷却设备并用于盛装冷却液,换热组件20安装在第二腔室102内,换热组件20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以冷却待冷却的设备。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单位面积上的冷量交换能力,也就是在冷量相同的情况下,尽量地减小占地面积。现有技术方案中,换热组件通常设置在第一腔室的侧面或者后面,如此设置,增加了箱体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的尺寸,增加了液冷机柜的占地面积。本方案中,换热组件20设置在第一腔室101的下方,如此设置,不会增加箱体10在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尽可能地减小了液冷机柜的占地面积,便于对液冷机柜进行安装。并且,本方案中,将换热组件20设置在第二腔室102内,能够使得箱体10对换热组件20起到保护的作用,减少或避免了液体滴落至换热组件20上损坏换热组件的情况,并且,将换热组件20设置在第二腔室102内,使得换热组件20的位置比较地,便于对换热组件20进行维修。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箱体10还具有第三腔室103,第三腔室103分别与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独立分布,第三腔室103与第一腔室101沿箱体10的前后方向分布,且第三腔室103位于第二腔室102的上方,液冷机柜还包括电控单元30,电控单元30设置在第三腔室103内,且电控单元30用于与换热组件20电连接,以使换热组件20对冷却液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箱体10还包括封板,封板设置在第三腔室103的开口处以封堵第三腔室103。如此设置,使得电控单元30与换热组件20分别位于两个独立的腔室内,能够便于分辨电控单元30与换热组件20,且能够提升对电控单元30与换热组件20安装以及维护过程的顺畅性以及便捷性。本实施例中,第三腔室103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后方,且第三腔室103的开口设置在箱体10的后侧壁上,如此设置,能够减少或避免液冷机柜的冷却液滴落至第三腔室103内的情况,保证电控单元30运行的安全性。且沿高度方向,第一腔室101的投影位于第二腔室102内,且第三腔室103的投影也位于第二腔室102内,如此设置,并不会增加箱体10在宽度以及长度方向的尺寸,进而不会增加箱体10的占地面积。
进一步地,液冷机柜还包括电源分配单元40,电源分配单元40位于第一腔室101内,设置在第一腔室101的顶部,且电源分配单元40位于第一腔室101的后侧壁上,电源分配单元40用于对待冷却设备供电。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对第一腔室101的空间的利用率,且能够保证电源分配单元40运行的安全性。
本方案对第二腔室102的开口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不做限制,第二腔室102的开口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且第二腔室102的开口可设置在箱体10的任何一隔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室102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箱体10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箱体10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第一盖板设置在第一开口处,第二盖板设置在第二开口处。如此设置,能够通过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实现对第二腔室102的开启或关闭,进而能够便于实现对换热组件20的保护以及维护。并且,两个开口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换热组件20维护以及维修的便捷性。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换热组件20包括循环泵21和换热部22。换热部22包括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循环泵21的进液管与第一腔室101连通,循环泵21的出液管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202与第一腔室101连通。本实施例中,换热部22为板式换热器,换热部22和循环泵21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且换热效果优异。
本方案中,换热部22和循环泵21沿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202均朝向循环泵21设置。即换热部22和循环泵21分别位于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通常情况下,换热部22和循环泵21通过管道进行连通,上述设置,能够合理地利用第二腔室102的内部空间,在尽可能地降低第二腔室102的高度的前提下,保证换热组件20在第二腔室102内的布局的合理性。
本方案对换热组件20的循环泵21的数量不做限制,可设置一个,也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20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循环泵21,多个循环泵21的进液管分别与第一腔室101连通,多个循环泵21的出液管分别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多个循环泵21并联设置,能够提升换热组件20的换热效果。本实施例中,循环泵2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循环泵21沿第二腔室102的宽度方向并排分布。如此设置,能够提升换热组件20的结构紧凑性。
具体地,换热组件20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总管23和第一多通阀24,第一总管23与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一多通阀24具有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循环泵21的进液管连通。第一总管23和第一多通阀24的设置,能够实现多个循环泵21的进液管分别与第一腔室101连通,且第一总管23和第一多通阀24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本实施例中,第一多通阀24为第一三通阀。
本实施例中,循环泵21的进液管设置在循环泵21的侧部且朝向换热部22,第一总管23的远离第一三通阀的一端与第一腔室101的底部连通,且第一总管23与换热部22沿第二腔室102的宽度方向分布。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换热组件的结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换热组件20还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二总管25和第二多通阀26,第二多通阀26具有多个第二分支管路,多个第二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循环泵21的出液管连通,第二总管25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第二总管25和第二多通阀26的设置,能够实现多个循环泵21的出液管分别与第一腔室101连通,且第二总管25和第二多通阀26的设置,其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本实施例中,第二多通阀26为第二三通阀。
本实施例中,循环泵21的出液管设置在循环泵21的顶部,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和冷却液出口202沿换热部22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位于冷却液出口202的上方。第二多通阀26位于第一多通阀24的上方,且与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多通阀24和第二多通阀26沿第二腔室102的高度方向分布,合理地利用了换热部22和循环泵21之间的空间。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20还包括过滤阀27,过滤阀27的液进口与循环泵21的出液管连通,过滤阀27的出液口与循环泵21的进液管连通。如此设置,能够实现对冷却液的过滤效果。本实施例,过滤阀27的进液口与第二多通阀26连通,过滤阀27的出液口与第一多通阀24连通,如此设置,使得同一个过滤阀27即可实现对多个循环泵21进行过滤,在保证对冷却液进行过滤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减少过滤阀27的数量。
进一步地,换热组件20还包括止回阀,每个循环泵21的出液管上均设置一个止回阀。多个循环泵21并联使用时,当某个循环泵21发生故障时,止回阀的设置,能够使得冷却液实现单向流动,防止冷却液回流造成循环泵21的损坏。
进一步地,第二换热通道的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均设置在换热部22的靠近循环泵21的一侧,换热组件20还包括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29。第一管道28的一端与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连通,第一管道28的另一端朝向循环泵21的方向延伸并穿出箱体10的侧壁。第二管道29的一端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连通,第二管道29的另一端朝向循环泵21的方向延伸并穿出箱体10的侧壁。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29在第二腔室102内局部的合理性,使得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29合理地占据第二腔室102的空间,提升了换热组件20的结构紧凑性。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沿换热部22的高度方向分布,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位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的下方;第一管道28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进液管段281、第一弯折管段282和第一出液管段283,第一进液管段281位于循环泵21的远离换热部22的一侧,第一进液管段28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进液管段281出箱体10的侧壁,第一弯折管段282围绕在循环泵21的外周,第一出液管段283位于循环泵21的靠近换热部22的一侧,第一出液管段28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室102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出液管段283与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连通。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第一管道28合理地利用第二腔室102内部的空间,保证结构的紧凑性。
第二管道29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二进液管段291、第二弯折管段292和第二出液管段293,第二进液管段291与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连通,第二弯折管段292围绕在循环泵21的外侧,第二出液管段293位于循环泵21的远离换热部22的一侧。第二进液管段29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进液管段291位于第一出液管段283的上方,第二出液管段29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二出液管段293与第一进液管段281的分布方向与第二腔室102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出液管段293穿出箱体10的侧壁。
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29布局的合理性,即第一管道28和第二管道29合理地占据第二腔室102的内部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换热组件20的结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液冷机柜还包括流量调节阀50,流量调节阀50设置在第二管道29上,且流量调节阀50用于调节第二管道29的一次侧制冷剂的流量。流量调节阀50设置在第二管道29上,能够及时地调节第二换热通道内的流体的流量,调节冷却效果。且将流量调节阀50设置在第二管道29上,也就是将流量调节阀50设置在第二换热通道的下游,如此设置,当降低第二换热通道内的流体的流量时,能够避免或者减少第二换热通道内进入气体的情况,保证流体流通的顺畅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柜包括:
箱体(10),具有沿高度方向独立设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所述第一腔室(101)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2)的上方,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顶部,所述第一腔室(101)能够盛装冷却液,待冷却设备能够放置在第一腔室(101)内,所述第二腔室(102)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箱体(10)的侧部;
换热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102)内,所述换热组件(20)具有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用于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进行热交换,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具有冷却液进口(201)和冷却液出口(202),所述冷却液进口(201)和所述冷却液出口(202)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内的冷却液进行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还具有第三腔室(103),所述第三腔室(103)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101)和所述第二腔室(102)独立分布,所述第三腔室(103)与所述第一腔室(101)沿所述箱体(10)的前后方向分布,且所述第三腔室(10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02)的上方,所述液冷机柜还包括:
电控单元(30),设置在所述第三腔室(103)内,且所述电控单元(30)用于与所述换热组件(20)电连接,以使所述换热组件(20)对所述冷却液进行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柜还包括:
电源分配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101)的顶部,且所述电源分配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01)的后侧壁上,所述电源分配单元(40)用于对所述待冷却设备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102)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所述箱体(10)的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箱体(10)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0)包括:
循环泵(21);
换热部(22),包括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所述循环泵(21)的进液管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所述循环泵(21)的出液管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202)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22)和所述循环泵(21)沿所述第二腔室(102)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出口(202)均朝向所述循环泵(2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0)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所述循环泵(21),多个所述循环泵(21)的进液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多个所述循环泵(21)的出液管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0)还包括:
相互连通的第一总管(23)和第一多通阀(24),所述第一总管(23)与所述第一腔室(101)连通,所述第一多通阀(24)的多个第一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循环泵(21)的进液管连通;
相互连通的第二总管(25)和第二多通阀(26),所述第二多通阀(26)的多个第二分支管路分别与多个所述循环泵(21)的出液管连通,所述第二总管(25)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冷却液进口(20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0)还包括:
过滤阀(27),所述过滤阀(27)的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泵(21)的出液管连通,所述过滤阀(27)的出液口与所述循环泵(21)的进液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20)还包括:
止回阀,每个所述循环泵(21)的出液管上均设置一个所述止回阀。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通道具有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和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所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和所述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均设置在所述换热部(22)的靠近所述循环泵(21)的一侧,所述换热组件(20)还包括:
第一管道(28),所述第一管道(28)的一端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连通,所述第一管道(28)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循环泵(21)的方向延伸并穿出所述箱体(10)的侧壁;
第二管道(29),所述第二管道(29)的一端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9)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循环泵(21)的方向延伸并穿出所述箱体(10)的侧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和所述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沿所述换热部(22)的高度方向分布,所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位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的下方;
所述第一管道(28)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一进液管段(281)、第一弯折管段(282)和第一出液管段(283),所述第一进液管段(281)位于所述循环泵(21)的远离所述换热部(22)的一侧,所述第一弯折管段(282)围绕在所述循环泵(21)的外周,所述第一出液管段(283)位于所述循环泵(21)的靠近所述换热部(2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出液管段(283)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进口(203)连通;
所述第二管道(29)包括顺次设置的第二进液管段(291)、第二弯折管段(292)和第二出液管段(293),所述第二进液管段(291)与所述一次侧制冷剂出口(204)连通,所述第二弯折管段(292)围绕在所述循环泵(21)的外侧,所述第二出液管段(293)位于所述循环泵(21)的远离所述换热部(22)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柜还包括:
流量调节阀(50),设置在所述第二管道(29)上,且所述流量调节阀(50)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管道(29)的排水量。
CN202321477661.4U 2023-06-09 2023-06-09 液冷机柜 Active CN220254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7661.4U CN2202549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液冷机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77661.4U CN2202549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液冷机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4954U true CN220254954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6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77661.4U Active CN220254954U (zh) 2023-06-09 2023-06-09 液冷机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4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85169A1 (en) Integrated expansion kettle for electric car, and electric car
US9670886B2 (en) Integrat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cooler
CN106785229B (zh) 一种液冷电池包
CN113835502A (zh) 一种液冷系统及其浸没式冷却安装箱
CN206096736U (zh) 换热器、色轮散热模组和投影装置
CN220254954U (zh) 液冷机柜
CN213955466U (zh) 机房空调及数据机房
CN219834717U (zh) 液冷机柜
CN211551916U (zh) 一种水冷空调
CN219577641U (zh) 液冷换热装置
CN219612231U (zh) 液冷柜
CN212851520U (zh) 冷水分配单元
JP3546187B2 (ja) ポンプ合体中間熱交換器
CN219577640U (zh) 液冷换热装置
CN112416100A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主机的散热机构
CN215003042U (zh) 一种调质节能蒸发冷却器
CN220474739U (zh) 一种管路组件、散热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9979654U (zh) 电池冷却系统及电池
CN214582065U (zh) 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水冷机
CN220420628U (zh) 电堆壳体、电堆以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5735599U (zh) 一种模块化数据中心用降温装置
CN218001954U (zh) 一种浸没式液冷设备
CN215675527U (zh) 热水机外机
CN219861634U (zh) 车架电泳槽温控系统
CN217589088U (zh) 一种箱式电源非接触式液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