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3444U -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3444U
CN220243444U CN202321912796.9U CN202321912796U CN220243444U CN 220243444 U CN220243444 U CN 220243444U CN 202321912796 U CN202321912796 U CN 202321912796U CN 220243444 U CN220243444 U CN 220243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folding
folding seat
locking part
accommoda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27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127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3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3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3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涉及滑板车领域。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座,第一折叠座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腔;第二折叠座,设置在第一折叠座的下方,第二折叠座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纳腔;锁定组件,锁定组件包括锁扣件;折叠结构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对接,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连通形成封闭腔,锁扣件设置于封闭腔内,并分别与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连接,以使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相对位置锁定。本申请的折叠结构锁扣件布置在封闭腔内,折叠座的外部可以具有更加完整的外观效果,同时内置的锁扣件不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不易出现误解锁,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滑板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代步工具,如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等。
为便于携带和/或存放,可对滑板车设置折叠结构。基于折叠结构可折叠的特点,使得滑板车既能够满足收纳时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又能满足正常使用时的需求,从而使得折叠滑板车受到广泛关注和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能够实现车头组件及电动滑板车的折叠,所述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方案: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包括:
第一折叠座,所述第一折叠座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腔;
第二折叠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座的下方,所述第二折叠座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纳腔;
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锁扣件;
所述折叠结构包括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对接,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形成封闭腔,所述锁扣件设置于所述封闭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相对位置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设有第二锁定部;
所述锁扣件包括第三锁定部和第四锁定部;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三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连接,所述第四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
所述第三锁定部抵接于所述第一锁定部背离所述第二锁定部的一侧;
所述第四锁定部抵接于所述第二锁定部背离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扣件包括基部;
所述基部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且所述基部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侧壁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三锁定部;
所述基部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且所述基部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侧壁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四锁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锁定部和所述第四锁定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同一侧面;
所述第三锁定部和所述第四锁定部分别为凸出结构,所述第三锁定部和所述第四锁定部之间形成凹形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锁定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锁定部的位置与所述第四锁定部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分别为凸出结构;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的至少部分同时位于所述凹形部内,所述第一锁定部的第一上表面与所述第三锁定部的第一下表面抵接,所述第二锁定部的第二下表面与所述第四锁定部的第二上表面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锁定部与所述第三锁定部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第一上表面和所述第一下表面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和/或,
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所述第二锁定部与所述第四锁定部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第二下表面和所述第二上表面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滑动部;
所述锁扣件设有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滑动连接;
所述锁扣件能够滑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相对位置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叠座包括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二折叠座包括第二锁定部,所述锁扣件包括第三锁定部和第四锁定部;
所述锁扣件滑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时,所述第三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连接,同时所述第四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连接;
所述锁扣件滑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时,所述第三锁定部与所述第一锁定部脱离,同时所述第四锁定部与所述第二锁定部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锁扣件能够随所述第一折叠座转动;
所述锁扣件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锁定部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件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的方向移动;
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侧壁上,所述锁扣件能够随所述第二折叠座转动;
所述锁扣件设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一锁定部设有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件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座和所述第二折叠座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头组件,包括立管、前叉和本申请所述的折叠结构;
所述立管的顶端设置有横把,所述前叉的底端设置有前轮;
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一折叠座与所述立管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折叠结构的第二折叠座与所述前叉的顶端固定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本申请所述的车头组件,还包括:
车架,与所述前叉转动连接;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用于提供驱动力;
后轮,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动力连接,基于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的动力进行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申请的折叠结构包括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彼此对接,第一折叠座内的第一容纳腔和第二折叠座内的第二容纳腔连通形成封闭腔,锁定组件的锁扣件在该封闭腔内分别与第一折叠座和第二折叠座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折叠座的相对位置锁定;锁扣件布置在封闭腔内,从而无须在折叠座的外部布置相应的结构,折叠座的外部可以具有更加完整的外观效果,同时内置的锁扣件不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不易出现误解锁,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锁扣件与第一容纳腔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止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折叠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一工作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结构在第二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在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下面对附图中的各个标号进行说明:
100、折叠结构;
110、第一折叠座;
1101、第一容纳腔;1102、第一锁定部;002、第一上表面;1103、第一滑动部;1104、第一铰接部;1105、第三容纳腔;
120、第二折叠座;
1201、第二容纳腔;1202、第二锁定部;004、第二下表面;1203、第二铰接部;12021、第二导向部;1204、第四容纳腔;
130、锁定组件;
1301、锁扣件;13010、基部;13011、第三锁定部;001、第一下表面;13012、第四锁定部;003、第二上表面;13013、第二滑动部;13014、凹形部;13015、第一导向部;
1302、手柄件;13021、偏心铰接部;13022、偏心轴套;13023、轴套孔;13024、扭簧;
1303、第一铰接轴;
1304、连接件;13041、第一连杆;13042、第一调节件;13043、第二连杆;
13044、销钉;13045、第二调节件;13046、第一弹性件;
1305、止位结构;13051、止位件;13052、止位槽;13053、按钮件;13054、第二弹性件;13055、紧固件;
200、折叠车;
210、立管;2101、横把;
220、车架;
230、前叉;2301、前轮;
240、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滑板车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代步工具,如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等。为便于携带和/或存放,可对滑板车设置折叠结构。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该折叠结构可以应用于滑板车上,以实现滑板车的折叠。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折叠结构还可应用于其他产品中,以方便收纳。比如,将折叠结构应用于某一产品中的杆件上,以实现该杆件的折叠,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结构100,包括:第一折叠座110,第一折叠座110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腔1101;第二折叠座120,设置在第一折叠座110的下方,第二折叠座120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纳腔1201;锁定组件130,锁定组件130包括锁扣件1301。
折叠结构100包括第一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对接,第一容纳腔1101和第二容纳腔1201连通形成封闭腔,锁扣件1301设置于封闭腔内,并分别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以使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相对位置锁定。
本实施例的折叠结构100包括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彼此对接,第一折叠座110内的第一容纳腔1101和第二折叠座120内的第二容纳腔1201连通形成封闭腔,锁定组件130的锁扣件1301在该封闭腔内分别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从而实现两个折叠座的相对位置锁定;锁扣件1301布置在封闭腔内,从而无须在折叠座的外部布置相应的结构,折叠座的外部可以具有更加完整的外观效果,同时内置的锁扣件1301不易受到外力的作用,不易出现误解锁,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第一折叠座110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腔1101、第二折叠座120设置在第一折叠座110的下方、第二折叠座120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纳腔1201,其中的“下”、“下方”、“上”仅是为了清楚描述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折叠座110的顶部可预留凸位和/或螺丝孔,以方便安装其他零件,如折叠车200的立管210。与之类似的,第二折叠座120的底部也可预留孔位,以方便安装其他零件,如折叠车200的车架220。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车200包括立管210、车架220和折叠结构100,立管210和车架220通过折叠结构100可折叠地连接,也即折叠结构100设置于立管210和车架220之间,以实现折叠车200的折叠。
图9所示的折叠结构100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沿轴向的上下对接。从图1是处于第一工作状态的折叠结构100的内部结构,此时锁扣件1301位于最左端,与左侧的第一容纳腔1101、第二容纳腔1201的内壁连接,从而将两个折叠座锁紧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结构100还包括第二工作状态,图10所示的折叠结构100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转动分离,可以看到锁扣件1301与第一折叠座110一体的被掀开,也即此时锁扣件1301至少无法与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也就实现了两个折叠座的解锁。
为方便操作,参考图1、4、5、6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锁定组件130还包括手柄件1302和至少一个连接件1304;第一折叠座110设有第一铰接部1104,第二折叠座120设有第二铰接部1203,第一铰接部1104和第二铰接部1203通过第一铰接轴1303铰接连接;手柄件1302转动连接于第一铰接轴1303,且手柄件1302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1304与锁扣件1301连接;手柄件1302绕第一铰接轴1303转动时能够带动锁扣件1301移动,以使锁扣件1301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连接或脱离。
操作者可手持手柄,扳动手柄能够通过至少一个连接件1304带动锁扣件1301移动,实现锁扣件1301的落锁(即锁扣件1301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连接)或解锁(即锁扣件1301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脱离),以便于对折叠结构100的操作,从而实现折叠结构100的解锁或锁定。
示例性地,为实现第一折叠座110、第二折叠座120和手柄件1302的紧固,第一铰接轴1303可采用螺丝和铰链销钉13044,作为折叠结构100开合(即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旋转的中心轴。
参考图1、4-6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手柄件1302包括偏心铰接部13021和偏心轴套13022,偏心铰接部13021上设有轴套孔13023,偏心轴套13022位于轴套孔13023内,偏心轴套13022穿接于第一铰接轴1303上,至少一个连接件1304转动连接于偏心轴套13022上;偏心轴套13022绕第一铰接轴1303转动时,至少一个连接件1304能够拉动或推动锁扣件1301移动。利用偏心轴套13022旋转过程中,可以改变连接件1304的横向位置的特性,能够实现手柄件1302的转动到锁扣件1301的横向移动的转换,进一步方便锁定和解锁操作。
示例性地,偏心轴套13022上套接有扭簧13024,扭簧13024用于为操作者提供力反馈,便于操作者判断手柄件1302的转动力度。
可选的,参见图1、6所示,连接件1304包括第一连杆13041、第一调节件13042和第二连杆13043,其中第一连杆13041和第二连杆13043分别螺纹连接在第一调节件13042的两端,通过调整螺纹连接的长度可以对连接件1304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第一连杆13041件还与偏心轴套13022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3043件还与锁扣件1301通过销钉13044连接,偏心轴套13022绕第一铰接轴1303转动时,偏心轴套13022依次通过第一连杆13041、第一调节件13042和第二连杆13043推动或拉动锁扣件1301。
进一步的,第二连杆13043设有横向的调节槽,销钉13044穿接在该调节槽内,并且第二连杆13043设有第二调节件13045,第二调节件13045的部分伸入调节槽,通过调整第二调节件13045伸入调节槽的长度能够调节销钉13044在调节槽内的位置,从而调整锁扣件1301与第二连杆13043的连接位置,调整锁扣件1301与连接件1304、偏心轴套13022的相对位置。
另一可选地,锁扣件1301与连接件1304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13046,锁扣件1301能够利用销钉13044在调节槽内小范围的横向移动,而第一弹性件13046为锁扣件1301提供缓冲的弹性作用力,并辅助锁扣件1301回复到初始位置(即图4中销钉13044位于调节槽最左侧的位置)。
参考图1、4-8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锁定组件130还包括止位结构1305,止位结构1305包括止位件13051和至少一个止位槽13052;至少一个止位槽13052位于第一折叠座110或第二折叠座120上;止位件13051位于手柄件1302上,并能够随手柄件1302转动;止位件13051卡接于至少一个止位槽13052时,手柄件1302与第一折叠座110或第二折叠座120固定于目标角度。
利用止位件13051和止位槽13052能够将手柄件1302限位在特定的角度,从而使得锁扣件1301被限位在特定的横向位置,例如将锁扣件1301限位在与折叠座连接的位置,这就实现了折叠结构100在第一工作状态的锁定,或者将锁扣件1301限位在不与折叠座连接的位置,这就实现了折叠结构100在第二工作状态的锁定。
进一步的,止位件13051的底部为止位部(如图7中虚线部分所示),止位部能够插入止位槽13052内,实现止位。
进一步的,止位槽13052的数量为两个(如图8中虚线部分所示),分别对应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下手柄件1302的位置。
参考图1、4-8所示,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止位结构1305还包括按钮件13053和第二弹性件13054;按钮件13053位于手柄件1302上,并与止位件13051连接,按钮件13053用于移动止位件13051,使止位件13051与至少一个止位槽13052卡接或脱离;第二弹性件13054一端连接手柄件1302,另一端连接按钮件13053和止位件13051的至少之一,第二弹性件13054用于向按钮件13053和止位件13051的至少之一提供弹性作用力。可选地,止位件13051通过紧固件13055可活动的连接在手柄件1302上。
利用集成于手柄件1302上的按钮件13053和第二弹性件13054,能够在操纵手柄件1302的同时对按钮件13053和第二弹性件13054进行操作,实现手柄件1302的解锁,操作方便快捷。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设有第一锁定部1102,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设有第二锁定部1202;锁扣件1301包括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三锁定部13011与第一锁定部1102连接,第四锁定部13012与第二锁定部1202连接。
本实施例的折叠结构100中,第一容纳腔1101的内壁利用第一锁定部1102与锁扣件1301的第三锁定部13011连接,实现了锁扣件1301与第一折叠座110的连接,第二容纳腔1201的内壁利用第二锁定部1202与锁扣件1301的第四锁定部13012连接,实现了锁扣件1301与第二折叠座120的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彼此连接的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三锁定部13011,可以分别为凸出结构和凹槽结构,凸出结构插入凹槽结构内,实现第一锁定部1102的锁定。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彼此连接的第二锁定部1202和第四锁定部13012,可以分别为凸出结构和凹槽结构,凸出结构插入凹槽结构内,实现第二锁定部1202的锁定。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三锁定部13011抵接于第一锁定部1102背离第二锁定部1202的一侧;第四锁定部13012抵接于第二锁定部1202背离第一锁定部1102的一侧。由于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均为锁扣件1301的一部分,相对位置是固定的,从而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的位置被锁定,进而实现了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的锁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彼此连接的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三锁定部13011,可以分别为凸出结构和凸出结构的组合,凸出结构和凸出结构上下抵接,配合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的铰接连接关系,使得第一锁定部1102无法向上移动,从而实现第一锁定部1102的锁定。
在另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彼此连接的第二锁定部1202和第四锁定部13012,可以分别为凸出结构和凸出结构的组合,凸出结构和凸出结构上下抵接,配合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的铰接连接关系,使得第二锁定部1202无法向下移动,从而实现第二锁定部1202的锁定。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锁扣件1301包括基部13010;基部13010的上端位于第一容纳腔1101内,且基部13010朝向第一容纳腔1101侧壁的侧面设置有第三锁定部13011;基部13010的下端位于第二容纳腔1201内,且基部13010朝向第二容纳腔1201侧壁的侧面设置有第四锁定部13012。
本实施例的锁扣件1301基体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三锁定部13011位于基体的上端,并能随基体的上端伸入第一容纳腔1101内,从而与第一容纳腔1101内的第一锁定部1102连接,第四锁定部13012位于基体的下端,并能随基体的下端伸入第二容纳腔1201内,从而与第二容纳腔1201内的第二锁定部1202连接。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位于基部13010的同一侧面;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分别为凸出结构,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之间形成凹形部13014。
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位于基部13010的同一侧面,控制基部13010沿该侧面所在的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同步的靠近第一容纳腔1101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实现同步连接落锁,控制基部13010沿该侧面所在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可以使得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同步的远离第一容纳腔1101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实现同步脱离解锁。
此外,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布置在基部13010的同一侧面,在第三锁定部13011向下抵压第一锁定部1102,第四锁定部13012向上抵压第二锁定部1202的锁定场景下,基部13010的受力是上下对称的,这有利于提高锁定组件130的工作稳定性。
结合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定部1102的位置与第三锁定部13011的位置对应,第二锁定部1202的位置与第四锁定部13012的位置对应;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分别为凸出结构。
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的至少部分同时位于凹形部13014内,第一锁定部1102的第一上表面与第三锁定部13011的第一下表面抵接,第二锁定部1202的第二下表面与第四锁定部13012的第一上表面抵接。
利用凸出结构作为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在折叠结构100的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同时伸入凹形部13014内,从而使得第一锁定部1102向上的自由度和第二锁定部1202向下的自由度分别被凹形部13014的上下表面限制,从而锁扣件1301能够同时对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进行锁定。
结合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第一锁定部1102与第三锁定部13011之间的距离越小,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通过将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三锁定部13011之间的配合表面,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倾斜布置,可以使得两者的抵接压力随着配合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而当倾斜方向满足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三锁定部13011的距离越小,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抵接压力越大时,有利于提高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的锁定效果。
参考图2,示例性地,第一上表面沿左上右下(或左高右低)的方向倾斜布置。另一示例性地,第一下表面沿左上右下的方向倾斜布置。再一示例性地,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同时沿左上右下的方向倾斜布置。需要说明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结合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上表面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第二锁定部1202与第四锁定部13012之间的距离越小,第二下表面和第二上表面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通过将第二锁定部1202和第四锁定部13012之间的配合表面,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倾斜布置,可以使得两者的抵接压力随着配合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而当倾斜方向满足第二锁定部1202和第四锁定部13012的距离越小,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抵接压力越大时,有利于提高第二锁定部1202和第四锁定部13012的锁定效果。
参考图2,示例性地,第二上表面沿左下右上(或左低右高)的方向倾斜布置。另一示例性地,第二下表面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倾斜布置。再一示例性地,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同时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倾斜布置。需要说明的,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三锁定部13011的第一下表面沿左上右下的方向倾斜布置,第四锁定部13012的第二上表面分别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倾斜布置时,凹形部13014形大体呈现为朝向左侧的V型凹槽。
结合图1、3、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滑动部1103;锁扣件1301设有第二滑动部13013,第一滑动部1103和第二滑动部13013滑动连接;锁扣件1301能够滑动靠近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即靠近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并分别与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以使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相对位置锁定。
利用第一滑动部1103和第二滑动部13013的配合,锁扣件1301能够在第一容纳腔1101和/或第二容纳腔1201内平移滑动,实现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切换,相交于相关技术中的转动锁扣,平移滑动的锁扣件1301锁定状态以及落锁或解锁的过程中上下的受力始终保持平衡,利用位移量控制锁定和解锁,相较于利用转动角度控制锁定和解锁更加简单和容易实现。
结合图1、3、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叠座110包括第一锁定部1102,第二折叠座120包括第二锁定部1202,锁扣件1301包括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锁扣件1301滑动靠近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时,第三锁定部13011与第一锁定部1102连接,同时第四锁定部13012与第二锁定部1202连接;锁扣件1301滑动远离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时,第三锁定部13011与第一锁定部1102脱离,同时第四锁定部13012与第二锁定部1202脱离。
利用平移滑动的锁扣件1301可以实现锁扣件1301与第一锁定部1102和第二锁定部1202的同时连接锁定,以及同时的脱离解锁,这有利于保证锁扣件1301的受力平衡,保证锁定组件130的可靠性。
结合图3、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103位于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上,锁扣件1301能够随第一折叠座110转动;锁扣件1301设有第一导向部13015,第二锁定部1202设有第二导向部12021,第一导向部13015和第二导向部12021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锁扣件1301沿远离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的方向移动。
通过在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布置第一滑动部1103,可以将锁扣件13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容纳腔1101内,也即锁扣件13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一折叠座110上,如此即可以实现锁扣件1301滑动靠近或远离第一锁定部1102,又可以在折叠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封闭腔被打开的情况下,将锁扣件1301限制在第一容纳腔1101内,防止锁扣件1301脱落。
另一方面,当锁扣件1301随第一折叠座110向第一工作状态对应位置转动时,第二导向部12021与第一导向部13015首先接触,迫使锁扣件1301向后移动,第一弹性件13046被压缩,一旦第一折叠座110完全转动到第一工作状态,锁扣件1301会在第一弹性件13046的弹性作用力下向容纳腔的内壁移动,从而能够实现锁扣件1301与两个折叠座的锁定连接,实现了折叠结构100的自动锁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103位于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上,锁扣件1301能够随第二折叠座120转动;锁扣件1301设有第三导向部,第一锁定部1102设有第四导向部,第三导向部和第四导向部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锁扣件1301沿远离第一折叠座110和第二折叠座120的方向移动。
通过在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布置第一滑动部1103,可以将锁扣件13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二容纳腔1201内,也即锁扣件1301可滑动的连接在第二折叠座120上,如此即可以实现锁扣件1301滑动靠近或远离第二锁定部1202,又可以在折叠状态处于第二工作状态,封闭腔被打开的情况下,将锁扣件1301限制在第二容纳腔1201内,防止锁扣件1301脱落。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头组件。
结合图12、13所示,车头组件包括立管210、前叉230和本申请的折叠结构100;立管210的顶端设置有横把2101,前叉230的底端设置有前轮2301;折叠结构100的第一折叠座110与立管210的底端固定连接;折叠结构100的第二折叠座120与前叉230的顶端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车头组件包括本申请的折叠结构100,具有本申请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1、12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结构100中,第一折叠座110还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1101开口相反的第三容纳腔1105(第三容纳腔1105的开口朝上),第二折叠座120还设置有与第二容纳腔1201开口相反的第四容纳腔1204(第四容纳腔1204的开口朝下);立管210的底部插设于第三容纳腔1105内;车架220包括前叉管,前叉管的顶部插设于第四容纳腔1204内。其中,前叉230穿过前叉管向下延伸以连接前轮2301。
利用位于折叠结构100上部的第三容纳腔1105和位于折叠结构100下部的第四容纳腔1204,能够将立管210和前叉管可折叠的连接在一起,满足车头组件的折叠场景需求。
可选地,前叉230穿过前叉管向下延伸以连接前轮2301,前叉管与第四容纳腔1204的连接不影响前叉230、折叠结构100、立管210和横把2101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前轮2301的转向控制。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图12示出了电动滑板车处于正常骑行状态的示意图,图13示出了电动滑板车处于折叠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结合图12、13所示,电动滑板车包括:本申请的车头组件,还包括:车架220,与前叉230转动连接;驱动组件,设置于车架220,用于提供驱动力;后轮,设置于车架220的后部,与驱动组件动力连接,基于驱动组件输出的动力进行旋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采用了本申请的车头组件,可以通过折叠结构100可实现电动滑板车的折叠解锁和锁定。
在本申请中,应该理解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折叠座(110),所述第一折叠座(110)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一容纳腔(1101);
第二折叠座(120),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叠座(110)的下方,所述第二折叠座(120)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二容纳腔(1201);
锁定组件(130),所述锁定组件(130)包括锁扣件(1301);
所述折叠结构包括第一工作状态,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对接,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连通形成封闭腔,所述锁扣件(1301)设置于所述封闭腔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相对位置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设有第一锁定部(1102),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设有第二锁定部(1202);
所述锁扣件(1301)包括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连接,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与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
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抵接于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背离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的一侧;
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抵接于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背离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1301)包括基部(13010);
所述基部(13010)的上端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内,且所述基部(13010)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侧壁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
所述基部(13010)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内,且所述基部(13010)朝向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侧壁的侧面设置有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和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位于所述基部(13010)的同一侧面;
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和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分别为凸出结构,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和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之间形成凹形部(130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的位置与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的位置与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的位置对应;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和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分别为凸出结构;
在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和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的至少部分同时位于所述凹形部(13014)内,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的第一上表面(002)与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的第一下表面(001)抵接,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的第二下表面(004)与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的第二上表面(003)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表面(002)和所述第一下表面(001)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与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第一上表面(002)和所述第一下表面(001)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和/或,
所述第二下表面(004)和所述第二上表面(003)中的至少之一倾斜布置,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与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之间的距离越小,所述第二下表面(004)和所述第二上表面(003)之间的抵接压力越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的其中之一设有第一滑动部(1103);
所述锁扣件(1301)设有第二滑动部(13013),所述第一滑动部(1103)和所述第二滑动部(13013)滑动连接;
所述锁扣件(1301)能够滑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相对位置锁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包括第一锁定部(1102),所述第二折叠座(120)包括第二锁定部(1202),所述锁扣件(1301)包括第三锁定部(13011)和第四锁定部(13012);
所述锁扣件(1301)滑动靠近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时,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连接,同时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与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连接;
所述锁扣件(1301)滑动远离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和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时,所述第三锁定部(13011)与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脱离,同时所述第四锁定部(13012)与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脱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滑动部(1103)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01)的侧壁上,所述锁扣件(1301)能够随所述第一折叠座(110)转动;
所述锁扣件(1301)设有第一导向部(13015),所述第二锁定部(1202)设有第二导向部(12021),所述第一导向部(13015)和所述第二导向部(12021)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件(1301)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的方向移动;
或者,
所述第一滑动部(1103)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1201)的侧壁上,所述锁扣件(1301)能够随所述第二折叠座(120)转动;
所述锁扣件(1301)设有第三导向部,所述第一锁定部(1102)设有第四导向部,所述第三导向部和所述第四导向部滑动配合时,能够推动所述锁扣件(1301)沿远离所述第一折叠座(110)和所述第二折叠座(120)的方向移动。
11.一种车头组件,其特征在于,
包括立管(210)、前叉(230)和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结构(100);
所述立管(210)的顶端设置有横把(2101),所述前叉(230)的底端设置有前轮(2301);
所述折叠结构(100)的第一折叠座(110)与所述立管(210)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折叠结构(100)的第二折叠座(120)与所述前叉(230)的顶端固定连接。
12.一种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头组件,还包括:
车架(220),与所述前叉(230)转动连接;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220),用于提供驱动力;
后轮(240),设置于所述车架(220)的后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动力连接,基于所述驱动组件输出的动力进行旋转。
CN202321912796.9U 2023-07-19 2023-07-19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Active CN220243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2796.9U CN220243444U (zh) 2023-07-19 2023-07-19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2796.9U CN220243444U (zh) 2023-07-19 2023-07-19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3444U true CN220243444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3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2796.9U Active CN220243444U (zh) 2023-07-19 2023-07-19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3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79200B1 (en) Wheelchair
US7832239B2 (en) Lock apparatus for a glove box of a vehicle
EP1935751B1 (en) Frame assembly for double-seat baby stroller
EA014679B1 (ru) Самофиксирующийся механизм
CN113104091B (zh) 车架收折机构、车架锁定机构、背靠释锁机构及婴儿车
CN113296194B (zh) 光学连接器与光学连接器模块及其操作方法
CN108783887B (zh) 一种快速安装的桌架和升降平台
US6877760B2 (en) Foldable stroller
CN220243444U (zh) 折叠结构、车头组件和电动滑板车
CN215245076U (zh) 一种座篼
US6530446B1 (en) Separable frame for an electric scooter
EP0732251B1 (en) Grip rod of baby carriage
CN214029002U (zh) 安全收折机构
CN111619645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3057314U (zh) 二合一儿童滑板车
CN212473784U (zh) 自锁折叠器
CN213323504U (zh) 儿童滑板车把手折叠机构
CN21110763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8616365U (zh) 一种具有可换向连接的isofix连接器的儿童安全座椅
CN216887070U (zh) 折叠锁组件和代步车
CN220826582U (zh) 一种童车
CN217892970U (zh) 一种连接器及双人儿童推车
CN218317090U (zh) 一种滑板车折叠机构
CN117306968A (zh) 一种平移式手套箱锁机构
CN114010414B (zh) 一种用于轮椅的折叠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