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07639U - 一种儿童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儿童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07639U
CN211107639U CN201921550171.6U CN201921550171U CN211107639U CN 211107639 U CN211107639 U CN 211107639U CN 201921550171 U CN201921550171 U CN 201921550171U CN 211107639 U CN211107639 U CN 211107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iece
locking device
strolle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501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水毅
祝军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15501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07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07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07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儿童推车,包括一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前端与第一支撑件后端枢接的第二支撑件、后端与第一支撑件枢接的第一连接件、上端与第一连接件前端枢接的第二连接件、后端与第二支撑件枢接的第三连接件、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支撑件上的滑动件、下端与第一支撑件后端枢接的车手,第二连接件下端、第三连接件前端均枢接于滑动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于滑动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车手下端与第一支撑件后端的第二锁定装置,解锁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并可使得车架各组件联动旋转靠拢,从而解锁、折叠操作简单,且车架折叠后材积小,便于携带、存放。

Description

一种儿童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儿童推车由于其实用性以及可折叠的便利性,而广泛用于有孩童的家庭。儿童推车一般包括一可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可将车架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机构,当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架可供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时,或要随身携带时,先解锁所述车架锁定机构,然后将车架折叠起来,如此,折叠后车架的材积要小于展开状态下的车架,从而相对方便存放、携带。
不同儿童推车的车架结构不同,其解锁、折叠方式也不一样,有些儿童推车的解锁、折叠操作非常麻烦,得分别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多次操作,而且折叠后材积还是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儿童推车,其解锁操作简单,而且车架折叠后材积小,方便存放、携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后端枢接的第二支撑件、后端与第一支撑件或/和第二支撑件枢接的第一连接件、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前端枢接的第二连接件、后端与第二支撑件枢接的第三连接件、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滑动件、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前端枢接的车手,所述第二连接件下端、第三连接件前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手下端与第一支撑件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前端之间的用于限制所述车手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部、两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两侧往外间隔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下侧枢接于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座与两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两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枢接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旋转座与第二锁定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释锁件,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随车手一起旋转的第一旋转座会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旋转座下端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容置槽顶壁沿着第一旋转座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所述第一释锁件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贯通孔,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释锁件上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后卡入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旋转座旋转时,所述第一容置槽顶壁延伸的部分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往下移动。
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侧壁上的第一穿孔、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穿孔位置对应的第一锁定孔、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的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一侧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孔;较佳的,所述第一锁定件上设置有第一从动斜面,所述第一释锁件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从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一主动斜面。
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内的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一旋转座之间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与第一旋转座之间的第三弹簧,在所述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三锁定件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内。
一第二释锁件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或/和第一旋转座内,且所述第二释锁件与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配合设置,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可迫使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与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的卡合。
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二本体往相反侧延伸的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锁定件包括第三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三本体往同侧延伸的第三配合部以及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位于同侧,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三配合部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与第三锁定孔内;较佳的,所述第二释锁件上设置有上下相间隔的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二从动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上设置与所述第三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三从动斜面,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也相反;较佳的,所述第二锁定件位于第三锁定件上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释锁件的第三主动斜面往下穿过第二配合部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三从动斜面配合。
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一推把杆,所述推把杆下端与车手上端枢接,且所述推把杆下端与车手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三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可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推把杆下端固定连接于一第二旋转座,所述车手上端固接于一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三连接座枢接,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三连接座之间,解锁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随推把杆一起旋转的第二旋转座可推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
所述第二旋转座下端设置有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二容置槽顶壁沿着第二旋转座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二释锁件上端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旋转座旋转时,该顶壁延伸的部分推动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
所述第二旋转座下侧内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四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锁定件与第二旋转座之间的第四弹簧、连接于所述第四锁定件一侧的锁定销、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上的配合槽,所述锁定销一侧插入所述配合槽内,所述配合槽包括一弧形槽以及自所述弧形槽一端往一侧延伸的第四锁定孔,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锁定销一侧卡入第四锁定孔内;在第二旋转座旋转过程中,所述锁定销一侧在弧形槽内移动;较佳的,所述配合槽还包括自所述弧形槽另一端往另一侧延伸的第五锁定孔,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销端部卡入第五锁定孔内。
一第三释锁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推把杆或/和所述第二旋转座连接,所述第三释锁件下端与第四锁定件配合设置,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可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第三释锁件下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斜面,所述第四锁定件上设置有对应的第四从动斜面;较佳的,所述第三释锁件一端伸出于推把杆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只需解锁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即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并联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旋转靠拢,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解锁、折叠操作简单;
2.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车架在折叠后,第一支撑件往后旋转靠近第二支撑件,车手也往下旋转而靠近第二支撑件,而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也靠近第一支撑件,且两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也变小,即车架的各组件收拢在一起,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材积非常小,很是方便携带、存放。
3.设置推把杆,从而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车手与推把杆的整体高度使得推车者无需弯腰,从而使用很是方便;而在要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也只需通过驱动所述第三释锁件往下移动并顺势旋转推把杆,即可联动各锁定机构解锁,车手等车架其他组件也可联动旋转靠近至车架折叠,所以推把杆的设置也不影响解锁、折叠操作的便利性;且车架折叠后,推把杆也旋转移动与车手、第二支撑架靠拢,从而推把杆对车架折叠后的整体材积影响也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一连接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图5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8为根据7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9为根据图1中B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根据图7中B1-B1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一旋转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一旋转座与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组合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图1中C部分的爆炸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根据图1中C部分的爆炸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第二旋转座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根据图5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7为根据图1中D部分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一;
图19为根据图18的剖面示意图;
图20为根据图19中G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根据图19中H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一二;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折叠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与座椅组合后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与座椅组合后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件1、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后端枢接的第二支撑件2、后端与第一支撑件1或/和第二支撑件2枢接的第一连接件3、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3前端枢接的第二连接件4、后端与第二支撑件2枢接的第三连接件5、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滑动件6、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2前端枢接的车手7,所述第二连接件4 下端、第三连接件5前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动件6,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件6与第一支撑件1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手7下端与第一支撑件1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2前端之间的用于限制所述车手7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7 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座8,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座8包括一第一连接部81、两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81 上端两侧往外间隔延伸的第二连接部82,所述车手7下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旋转座71,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下侧枢接于所述两第二连接部82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与两第二连接部82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1 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81,所述两第二支撑件2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82;或,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81,两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82;或,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81,两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端分别枢接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82。
结合图4至8所示,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与第二锁定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释锁件72,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7,随车手7一起旋转的第一旋转座71会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72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下端设置有第一容置槽711,且所述第一容置槽711顶壁沿着第一旋转座71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712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释锁件72上端卡入所述第一容置槽711内;所述第一旋转座71旋转时,所述第一容置槽711顶壁延伸的部分712部分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72往下移动。较佳的,所述第一容置槽711被设置为,当所述第一释锁件72往下移动至其上端完全脱离第一容置槽711时,所述第一锁定装置解锁,第一旋转座71继续旋转时,第一释锁件72上端与第一旋转座71的外壁接触,从而使得第一锁定装置一直处于解锁状态。
所述第一释锁件72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81的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贯通孔83(图9),所述第一释锁件72 上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83后卡入第一容置槽711内。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侧壁上的第一穿孔110、设置于所述滑动件6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穿孔110位置对应的第一锁定孔61、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内的第一锁定件62、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62与第一支撑件1之间的第一弹簧63,在所述第一弹簧6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62一侧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10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孔61,从而所述滑动件6不能相对第一支撑件1滑动,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
所述第一锁定件62上设置有第一从动斜面621,所述第一释锁件72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从动斜面621相配合的第一主动斜面721,从而第一释锁件72 被推动往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一从动斜面621与第一主动斜面721的配合,所述第一锁定件62被推动往设置第一弹簧63的一侧移动而脱离与所述第一锁定孔61的卡合,此时,第一锁定装置解锁,所述滑动件6可相对第一支撑件1 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62设置有往上开口的驱动腔,所述驱动腔的一侧面设置为所述第一从动斜面62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内固定连接有一第二连接座64,所述第二连接座64内设置有第一容置腔641,所述第一锁定件62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容置腔641内,所述第一弹簧63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62另一侧与第一容置腔641对应侧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容置腔641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穿孔110位置对应的第一过孔642,在所述第一弹簧63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62一侧穿过所述第一过孔642、第一穿孔110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孔61内。
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座64上侧设置有与第一容置腔641相通的连通孔 643,所述第一释锁件72下端往下穿过所述连通孔643而与所述第一锁定件62 配合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释锁件7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联动件722、第一驱动件723,所述第一主动斜面721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723下端,所述第一联动件722上端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卡入所述第一容置槽711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释锁件72也可为整体设置。
结合图9至12所示,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座71内的第二锁定件91、第三锁定件92、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82上的第二锁定孔820、第三锁定孔821、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91与第一旋转座71之间的第二弹簧93、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92与第一旋转座71之间的第三弹簧94,所述第二锁定件91位于第三锁定件92上侧,在所述第二弹簧93、第三弹簧94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锁定件91、第三锁定件92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820、第三锁定孔821内。
一第二释锁件10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7或/和第一旋转座71内,且所述第二释锁件10与第二锁定件91、第三锁定件92配合设置,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可迫使第二锁定件91、第三锁定件92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与第二锁定孔820、第三锁定孔821的卡合。如此,所述第二锁定机构解锁,第一旋转座71可相对第一连接座8旋转。
所述第二锁定件91包括第二本体911、自所述第二本体911往相反侧延伸的第二配合部912以及第二卡合部913;所述第三锁定件92包括第三本体921 以及自所述第三本体921往同侧延伸的第三配合部922以及第三卡合部923,所述第二配合部912与第三配合部922位于同侧,所述第二锁定件91与所述第二配合部912以及第三配合部922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93与第三弹簧94 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卡合部913与第三卡合部923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820与第三锁定孔821内。
所述第二释锁件10上设置有上下相间隔的第二主动斜面101与第三主动斜面102,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与第三主动斜面102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配合部91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相配合的第二从动斜面9121,所述第三配合部922上设置与所述第三主动斜面102相配合的第三从动斜面 9221,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与第三主动斜面102的倾斜方向也相反。从而所述第二锁定件91往下移动时,通过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与第二从动斜面 9121的配合,所述第二卡合部913往一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二锁定孔820的卡合,通过所述第三主动斜面102与第三从动斜面9221的配合,所述第三卡合部923 往相反侧移动而脱离与第三锁定孔821的卡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部912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9122,所述第二释锁件10的第三主动斜面102往下穿过第二配合部912的通孔9122后与所述第三从动斜面9221配合。
所述第二配合部912上端面于所述通孔9122的两侧分别往下斜向凹陷形成两所述第二从动斜面9121,对应的,所述第二释锁件10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从而第二释锁件10下侧往下穿过所述通孔9122,其两侧的第二主动斜面101分别与两所述第二主动斜面101配合。
所述第三配合部922设置有开口往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其中一侧壁设置为所述第三从动斜面9221,所述第二释锁件10下端面设置为所述第三主动斜面 102。
较佳的,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下侧内设置有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711以及下容置空间712,所述第二锁定件91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上容置空间 711内,所述第三锁定件92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设置于所述下容置空间712内。所述上容置空间711与下容置空间712相通,从而第二释锁件10下侧可穿过。
所述上容置空间711与下容置空间712同一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供所述第二配合部912与第三配合部922可相对移动地插入的第二导向容置槽713与第三导向容置槽714。如此设置,使得第二锁定件91与第三锁定件92的移动更顺畅而且不会偏移。
较佳的,所述第二锁定件91还包括自所述本体往一侧延伸的导向柱914,且所述导向柱914与第二配合部912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上容置空间711对应侧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715供所述导向柱914可相对移动地插入。所述第二弹簧93设置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导向容置槽713底壁之间或设置于所述导向柱914与导向孔715底壁之间。
所述上容置空间711与下容置空间712相反方向上的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二穿孔716与第三穿孔717,所述第二卡合部913与第三卡合部923的相反侧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穿孔716与第三穿孔717后卡入第二锁定孔820、第三锁定孔821 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定孔820与第三锁定孔821均设置有相间隔的三个,对应的,所述第二卡合部913与第三卡合部923均设置为三根卡杆。对应的,所述第二穿孔716与第三穿孔717分别设置有三个。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为使得两锁定件与两锁定孔配合更好,所述第二锁定件91的三根卡杆中最少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915,与该卡杆对应的第二穿孔716与第二锁定孔820的内壁均设置有导向槽7161,当该卡杆穿过对应的第二穿孔716后插入对应的卡孔内时,所述导向肋915也插入导向槽内,从而更方便第二锁定件91与第二锁定孔820的配合。同样的,所述第三锁定件92 的三根卡杆中也最少有一根的外壁突设有导向肋925,对应的第三穿孔717以及第三锁定孔821的内壁也均设置有导向槽8210。
较佳的,所述第一旋转座71下侧朝向一侧开口设置,且该侧连接有座盖11,第一旋转座71下侧与该座盖11之间形成所述上下相通的上容置空间711与下容置空间712。所述第二穿孔716设置于所述座盖11上。如此设置,便于第二锁定件91与第三锁定件92、第二弹簧以及第三弹簧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盖11包括一板体111、自所述板体111往第一旋转座71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接柱112以及分隔板113,所述第一旋转座71设置有对应的第二连接柱718,通过沉头螺丝锁固所述第二连接柱718与第一连接柱112,从而连接所述座盖11与第一旋转座71,所述分隔板113将座盖11与第一旋转座7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上述相通的上容置空间711与下容置空间712。
所述第二穿孔716设置于所述板体111上。所述第三弹簧94设置于所述板体111与第三锁定件92之间。
结合图13至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车架还包括一推把杆 12,所述推把杆12下端与车手7上端枢接,从而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车手7与推把杆12的整体高度使得推车者无需弯腰。
较佳的,所述推把杆12下端与车手7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三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12可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
所述推把杆12下端固定连接于一第二旋转座13,所述车手7上端固定于一第三连接座70,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与第三连接座70枢接,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三连接座之间,解锁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12,随推把杆12一起旋转的第二旋转座13可推动所述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
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下端设置有第二容置槽131,且所述第二容置槽131顶壁沿着第二旋转座13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132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二释锁件10上端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131内,所述第二旋转座13旋转时,该顶壁延伸的部分132推动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较佳的,所述第二容置槽131被构造为,当所述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至其上端完全脱离第二容置槽131时,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解锁,第二旋转座13继续旋转时,第二释锁件10上端与第二旋转座13的外壁接触,从而使得第二锁定装置一直处于解锁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释锁件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传动件103、第二中间件104、第二驱动件105,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以及第三主动斜面均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05上;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二传动件103上端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131内。
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下侧内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133,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33内的第四锁定件14、设置于所述第四锁定件14与第二旋转座13之间的第四弹簧15、连接于所述第四锁定件14 一侧的锁定销16、设置于所第三连接座70上的配合槽700,所述锁定销16一侧插入所述配合槽700内,所述配合槽700包括一弧形槽701以及自所述弧形槽701一端往一侧延伸的第四锁定孔702,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第四弹簧15的作用下,所述第四锁定件14朝连接有锁定销16的一侧移动,所述锁定销16一侧卡入第四锁定孔702内,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不可相对第三连接座 70旋转,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往远离所述第四锁定孔702一侧移动所述第四锁定件14,所述锁定销16脱离第四锁定孔702而进入弧形槽701内,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二旋转座13可相对第三连接座70旋转,第二旋转座13相对第三连接座70旋转过程中,所述锁定销16一侧在弧形槽701内移动,所述第二释锁件10也被推动往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弹簧15 设置于所述第四锁定件14另一侧与第三容置空间133对应侧的侧壁之间。
所述配合槽700还包括自所述弧形槽701另一端往另一侧延伸的第五锁定孔703,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销16一侧卡入第五锁定孔703 内。如此,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从而保证儿童推车在折叠后不会轻易被散开。
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33侧壁延伸设置有凸柱1331,所述凸柱13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四锁定件14的移动方向相垂直,所述第四锁定件14上沿移动方向设置有长孔141,所述凸柱1331伸入所述长孔141内,从而实现所述第四锁定件1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33的目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直接通过一枢轴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座13、长孔141与第三连接座70,从而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座13、长孔141与第三连接座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座70包括与所述车手7上端连接的固接部 704、两分别自所述固接部704上端两侧往上延伸的连接部705,所述第二旋转座13枢接于两连接部705之间,所述固接部704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二贯通孔(图未示),所述第二释锁件10上端往上穿过所述第二贯通孔后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131内。
对应的,所述两连接部705上均设置有所述配合槽700,所述锁定销16的两端分别卡入两连接部705的配合槽700内。为不干涉所述锁定销16的移动,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33的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延伸方向与第四锁定件14移动方向相同的长通孔1330,所述锁定销16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容置空间133两侧壁上的长通孔1330后插入两连接部705上的配合槽700内。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座70也可只包括一与所述车手7上端连接的固接部以及一自所述固接部上端一侧往上延伸的连接部,第二旋转座13枢接于该连接部一侧。所述固接部上端另一侧设置所述第二贯通孔。
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下侧朝向一侧开口设置,且该侧连接有遮板135,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下侧与遮板135之间形成所述第三容置空间133,所述遮板135 与第二旋转座13下侧远离所述遮板135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长通孔 1330。如此设置,可以先将第四锁定件14与第四弹簧置放好后,再将遮板135 与第二旋转座13连接,从而方便第四锁定件14的组装。
所述第三连接座70上侧两连接部705的相反侧均连接有盖板1431,盖板 1431可遮挡住配合槽700。
一第三释锁件17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推把杆12或/和所述第二旋转座 13连接,所述第三释锁件17下端与第四锁定件14配合设置,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17可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具体的说,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17 可推动所述第四锁定件14往远离所述第四锁定孔702一侧移动,从而所述锁定销16随之移动而脱离第四锁定孔702进入弧形槽701内,所述第三锁定机构解锁,所述第二旋转座13可相对第三连接座70旋转。
较佳的,所述第三释锁件17下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斜面170,所述第四锁定件14上设置有对应的第四从动斜面144,从而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17时,通过所述第四主动斜面170与第四从动斜面144的相互作用而推动所述第四锁定件14往远离所述第四锁定孔702一侧移动。
所述第四锁定件14包括一主体145以及自所述主体145上端往上延伸的从动部146,所述第四从动斜面144设置于所述从动部146上。
所述第三释锁件17一端伸出于推把杆12外,从而方便操作。
结合图1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把杆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一T形把手18,所述推把杆12上端连接于所述T形把手18的竖向部分内,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三释锁件17上端伸出于所述T形把手18横向部分的上端外,从而方便往下按压所述第三释锁件17。
所述第三释锁件17包括自上而下相连接的按钮171、第三传动件172、第三中间件173、第三驱动件174,所述第四主动斜面170设置于第三驱动件174 下端,在所述儿童推车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按钮171上端伸出于所述T形把手18横向部分的上端外。第三释锁件17如此设置,可以避免因为第三释锁件整体较长而容易损坏造成的操作不良。
所述T形把手18的横向部分与竖向部分分别设置有第二容置腔181、第三容置腔182,所述第二容置腔181与第三容置腔182之间设置有一隔板183,且所述隔板183上设置有第四穿孔184而使得第二容置腔181与第三容置腔182 相通,所述第二容置腔181顶壁设置有第五穿孔1811供按钮171上端穿过,所述按钮171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81内,所述第三传动件172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腔182内,且所述第三传动件172上端往上穿过所述第四穿孔184后伸入所述第二容置腔181内并与所述按钮171下端相抵触。从而往下按压按钮171时,第三传动件172、第三中间件173、第三驱动件174均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三锁定机构。
较佳的,所述按钮171自外壁往外突设有第一凸缘1711,在所述折叠机构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凸缘1711上端抵靠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81位于第五穿孔1811周围的顶壁,从而相当于给所述按钮171多加一道往上移动的限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释锁件17也可为整体设置。
所述T形把手18包括一本体185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175一侧的盖板186,所述本体185与盖板186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容置腔181。如此设置,方便按钮 171的组装。
结合图18至24所示,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如下:
往下按压按钮171,所述第三传动件172、第三中间件173、第三驱动件174 均往下移动,在第三驱动件174的第四主动斜面170与第四锁定件14第四从动斜面144的相互作用下,所述第四锁定件14往远离第四锁定孔的一侧移动,从而锁定销16随之一起移动而脱离第四锁定孔702并进入弧形槽701内,此时,第三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与第三连接座70可相对旋转,即推把杆12可相对车手7旋转;
往前下方旋转所述推把杆12,第二旋转座13与锁定销16随之一起旋转,而旋转的第二旋转座13会驱动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第二释锁件10往下移动会驱使第二锁定件91与第三锁定件92往远离第二锁定孔820以及第三锁定孔821的方向移动;当推把杆12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二释锁件10上端完全脱离第二容置槽131(如图20所示),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完全解锁,此时车手7 可相对第一支撑件1旋转;
此时,通过推把杆12带动车手7上端往后下方旋转,从而第一旋转座71 随着一起旋转而推动第一释锁件72往下移动,而往下移动的第一释锁件72驱使第一锁定件62往远离第一锁定孔61的方向移动,当车手7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释锁件72上端完全脱离第一容置槽711(如图21所示),而所述第一锁定装置也完全解锁,此时滑动件6可相对第一支撑件1上下移动;
此时可以以第二支撑件2为支点,使得支撑件1抬离地面,在重力作用下,第一支撑件1往后旋转而靠向第二支撑件2方向,而第一支撑件1旋转时会迫使第三连接件5前端推动滑动件6沿着第一支撑件1往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接件4下端也沿着第一支撑件1往下移动旋转,并拉动第一连接件3前端往下旋转移动(如图22所示);直至所述第一支撑件1、第二支撑件2、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第三连接件5、车手7、推把杆12相对旋转靠近,车架处于折叠状态(如图23、24所示)。折叠后的车架各组件收拢在一起,折叠后的车架材积很小,方便携带、存放。
在推把杆12旋转过程中,第四弹簧15一直受到压缩,当推把杆12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所述第二旋转座13上的长孔1330与第五锁定孔703位置对应,在所述第四弹簧15的恢复力作用下,所述第四锁定件14再次往连接有锁定销 16的一侧移动,从而锁定销16随之一起移动而卡入第五锁定孔703内,此时,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刚好处于折叠状态,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被锁定于折叠状态而不会轻易散开,方便提拿。且在此第四锁定件14再次移动的过程中,第四从动斜面144会推第四主动斜面170,从而使得第三释锁件17往上移动,使得所述第三释锁件17的上端再次伸出于把手18上端外。
当要将折叠后的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再次调整到展开状态时,还是往下按压按钮171,即往下推动第三释锁件17,使得第四锁定件14移动而带动锁定销 16脱离第五锁定孔703而再次进入弧形槽701,然后反向旋转推把杆12并拉动车手7反向旋转,从而第一旋转座71与第二旋转座13随之反向旋转;当第二旋转座13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二容置槽131再次对着第二释锁件10,从而在第二弹簧93与第三弹簧94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二锁定件91与第三锁定件92 往锁定位置移动,从而推动第二释锁件10往上移动;当第一旋转座71旋转到一定角度时,第一容置槽711再次对着第一释锁件72,从而在第一弹簧63的恢复力作用下,第一锁定件62往锁定位置移动,从而推动第一释锁件72往上移动;当第一锁定件62、第二锁定件91、第三锁定件92、第四锁定件14再次处于锁定状态时,车架也完全展开,从而车架被锁定于展开状态。
如上所述,只要驱动所述第三释锁件往下移动并顺势旋转推把杆,即可联动各锁定机构解锁,车架其他各组件即可联动旋转靠近至车架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的解锁、折叠操作非常简单;而且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车架在折叠后,第一支撑件1往后旋转靠近第二支撑件2,车手7也与与推把杆相对靠近并一起靠近第二支撑件2,且车手7上端与推把杆下端靠近第二支撑件2下侧,车手2下端、推把杆上端大致与第一连接座8靠拢,而所述第一连接件3、第二连接件4也基本处于同一平面上并也靠近第一支撑件1,且两第二支撑件2之间的间距也变小,即车架的各组件收拢在一起,从而折叠后的车架材积非常小,很是方便携带、存放。
在所述儿童推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推把杆上侧位于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把手18位于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上方。如此,使得折叠后的车架更趋于扁平,从而材积更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推把杆,而是在车手7的外侧连接一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操作件(图未示),所述操作件与第二释锁件连接,且车手管壁上设置有对应的避让孔,直接往下移动所述操作件即可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再往后下方旋转车手即可解锁第一锁定装置,并联动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以及第三连接件相互旋转靠近而使得车架处于折叠状态。如此,解锁、折叠操作也非常简单,折叠后的车架材积也很小。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座8上还枢接有一提把80,从而方便提拿折叠后的车架。
所述第一连接件3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座8,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所述第一连接件3,如此设置,使得第一连接件3连接的更稳定。
所述第一连接座8还包括一自所述第一连接部81上端往上侧延伸的第三连接部84,所述第一连接件3后端与所述第三连接部84枢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5设置有两,其前端枢接于移动件6,后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支撑件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5也可以只设置一根,所述两第二支撑件2分别连接于一横杆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三连接件5枢接于所述横杆的中部。
较佳的,所述车架包括两所述第二连接件4,所述两第二连接件4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端左右两侧,下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动件6。如此,可以更稳定地支撑第一连接件3。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连接件 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1前下部连接有第一轮组20,所述第二支撑件2后下部连接有第二轮组30。较佳的,所述第一轮组20设置为万向轮,从而车架折叠时,所述第一轮组20可转向而避免与第二轮组30产生干涉,从而使得第二轮组30可尽量靠近第一支撑件1,进一步减少折叠材积。
如图25、2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座椅19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即所述第一连接部13设置为供一座椅连接,所述座椅19包括一乘坐部191以及一背靠192,所述乘坐部19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上,所述背靠192下端枢接于所述乘坐部191后端,故而背靠192可相对往前下方旋转而靠近乘坐部 191,且在车架折叠过程中,所述乘坐部191可随着第一连接件3一起移动,并可在车架折叠前或折叠后旋转所述背靠192靠近乘坐部191,从而座椅也处于折叠状态。折叠后,乘坐部191、背靠192与第一连接部81大致平行。从而车架折叠时,可以不取下车架,还能带动座椅一起,如此,使得整个儿童推车的折叠操作更为简便。
所述座椅19还包括一扶手193,所述扶手193后端枢接于背靠192下端或/ 和乘坐部191后端,故扶手193也可往前下方旋转而与座椅19其他组件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座椅19可相对所述第一连接件3前向设置或后向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件1前下侧连接有第一脚踏板194,所述第二支撑件2上连接有第二脚踏板195,从而不管座椅19是前向设置还是后向设置,都有脚踏板可供孩童踏脚。
较佳的,所述第二脚踏板195一端套设于第二支撑件2上,一枢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件3后端、第二脚踏板195与第二支撑件2,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3 后端与第二支撑件2枢接、第二脚踏板195与第二支撑件2连接的目的,而且如此连接使得组装更方便。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3也可直接设置为一座椅的一部分。比如书,所述第一连接件3直接设置为一座椅的乘坐部。

Claims (21)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第一支撑件、前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后端枢接的第二支撑件、后端与第一支撑件或/和第二支撑件枢接的第一连接件、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前端枢接的第二连接件、后端与第二支撑件枢接的第三连接件、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滑动件、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前端枢接的车手,所述第二连接件下端、第三连接件前端均枢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儿童推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滑动的第一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车手下端与第一支撑件后端或/和第二支撑件前端之间的用于限制所述车手相对旋转的第二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可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连接部、两分别自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端两侧往外间隔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车手下端固定连接有一第一旋转座,所述第一旋转座下侧枢接于所述两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座与两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两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枢接于两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或,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分别枢接连接于两第二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座与第二锁定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释锁件,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后旋转车手,随车手一起旋转的第一旋转座会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一锁定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座下端设置有第一容置槽,且所述第一容置槽顶壁沿着第一旋转座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所述第一释锁件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端中间设置有第一贯通孔,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释锁件上端往上穿过所述第一贯通孔后卡入第一容置槽内;所述第一旋转座旋转时,所述第一容置槽顶壁延伸的部分推动所述第一释锁件往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侧壁上的第一穿孔、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侧壁上的与所述第一穿孔位置对应的第一锁定孔、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内的第一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弹簧,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一锁定件一侧穿过所述第一穿孔后卡入所述第一锁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上设置有第一从动斜面,所述第一释锁件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从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一主动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装置包括一侧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旋转座内的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一旋转座之间的第二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三锁定件与第一旋转座之间的第三弹簧,在所述第二弹簧、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锁定件与第三锁定件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一第二释锁件下侧可相对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手或/和第一旋转座内,且所述第二释锁件与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配合设置,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可迫使第二锁定件、第三锁定件往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分别脱离与第二锁定孔、第三锁定孔的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件包括第二本体、自所述第二本体往相反侧延伸的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三锁定件包括第三本体以及自所述第三本体往同侧延伸的第三配合部以及第三卡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第三配合部位于同侧,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以及第三配合部相配合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与第三弹簧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卡合部与第三卡合部的相反侧分别卡入第二锁定孔与第三锁定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释锁件上设置有上下相间隔的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第二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二从动斜面,所述第三配合部上设置与所述第三主动斜面相配合的第三从动斜面,且所述第二主动斜面与第三主动斜面的倾斜方向也相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件位于第三锁定件上侧,且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二释锁件的第三主动斜面往下穿过第二配合部的通孔后与所述第三从动斜面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推把杆,所述推把杆下端与车手上端枢接,且所述推把杆下端与车手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限制两者相对旋转的第三锁定装置,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可驱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杆下端固定连接于一第二旋转座,所述车手上端固接于一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三连接座枢接,所述第三锁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与第三连接座之间,解锁第三锁定装置后旋转推把杆,随推把杆一起旋转的第二旋转座可推动所述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而解锁所述第二锁定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下端设置有第二容置槽,且所述第二容置槽顶壁沿着第二旋转座的旋转方向延伸的部分设置为弧形或斜面状,在所述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二释锁件上端卡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旋转座旋转时,该顶壁延伸的部分推动第二释锁件往下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下侧内形成有第三容置空间,所述第三锁定装置包括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的第四锁定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锁定件与第二旋转座之间的第四弹簧、连接于所述第四锁定件一侧的锁定销、设置于所述第二旋转座上的配合槽,所述锁定销一侧插入所述配合槽内,所述配合槽包括一弧形槽以及自所述弧形槽一端往一侧延伸的第四锁定孔,在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锁定销一侧卡入第四锁定孔内;在第二旋转座旋转过程中,所述锁定销一侧在弧形槽内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还包括自所述弧形槽另一端往另一侧延伸的第五锁定孔,当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锁定销端部卡入第五锁定孔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一第三释锁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推把杆或/和所述第二旋转座连接,所述第三释锁件下端与第四锁定件配合设置,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可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一第三释锁件可相对上下移动地与所述推把杆或/和所述第二旋转座连接,所述第三释锁件下端与第四锁定件配合设置,往下移动所述第三释锁件可解锁所述第三锁定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释锁件下端设置有第四主动斜面,所述第四锁定件上设置有对应的第四从动斜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释锁件一端伸出于推把杆外。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释锁件一端伸出于推把杆外。
CN201921550171.6U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儿童推车 Active CN211107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0171.6U CN211107639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儿童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50171.6U CN211107639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儿童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07639U true CN211107639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71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50171.6U Active CN211107639U (zh) 2019-09-17 2019-09-17 一种儿童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07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645A (zh) * 2019-09-17 2020-09-04 彭水毅 一种儿童推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645A (zh) * 2019-09-17 2020-09-04 彭水毅 一种儿童推车
CN111619645B (zh) * 2019-09-17 2024-05-21 彭水毅 一种儿童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4925B2 (en) Folding stroller
CN105857377B (zh) 一种座部位置高的婴儿车
CN111619645B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10763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9131520B (zh) 一种收合操作简便的儿童推车
CN210634621U (zh) 一种座椅可前后换向的婴儿车
CN211107638U (zh) 一种折叠关节及设有该折叠关节的婴儿车
CN214524017U (zh) 一种婴幼儿车架
CN212220347U (zh) 一种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209898871U (zh) 儿童餐椅
CN114572292A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15361514U (zh) 一种座椅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
CN214215902U (zh) 一种童车
CN21070756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2709630U (zh) 折叠操作简便的座椅及设有该座椅的婴儿车
CN216580666U (zh) 连接结构及设有该连接结构的婴儿车
CN220500793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1568069U (zh) 一种可折叠关节及设有该关节的儿童推车
CN216833856U (zh) 一种儿童推车车架
CN216102334U (zh) 儿童推车
CN214524216U (zh) 一种儿童车
CN213109477U (zh) 一种婴儿车
CN220535733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7198317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4215901U (zh) 一种儿童推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