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43349U -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43349U
CN220243349U CN202321517554.XU CN202321517554U CN220243349U CN 220243349 U CN220243349 U CN 220243349U CN 202321517554 U CN202321517554 U CN 202321517554U CN 220243349 U CN220243349 U CN 220243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automatic
steering column
lev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175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
唐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Y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Y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Y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Yuk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175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43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43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43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的输出端对应,本实用新型设置设置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的倾斜角度,以使方向盘适应驾驶员的身高和操纵习惯的不同,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快速调整方向盘位置,增大驾驶室空间,使驾驶室便于驾驶员休息。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移动式工程机械产品来说,操纵系统是车辆的主要控制系统,而方向盘是整个操纵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驾驶员通过操纵方向盘,可以直接掌握车辆的行驶方向,并实现车辆的行驶功能。因此,方向盘是与驾驶人员联系最紧密的部件。通常,方向盘是用螺栓固定在驾驶室操纵台的中间部位,位于座椅的前部,其高低位置按一般驾驶员的要求标准设置。
由于驾驶员的身高条件不同,操纵习惯不同,不同的驾驶人员对方向盘的安装方位也相应具有不同的要求,因而,需经常对方向盘的位置进行调整,现有车辆上的方向盘大多是固定式的,驾驶人员通过调节座椅位置来相对改变方向盘位置,调整的局限性较大,不易将方向盘调整到舒适的位置,且不能通过快速调整方向盘的位置实现有效扩大驾驶室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所述转向柱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所述内套筒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的输出端对应。
进一步的,底部所述杠杆与钢绳组件连接,所述钢绳组件的钢绳穿过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与顶部的杠杆连接,所述钢绳的两端设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连接扣与杠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杠杆通过转轴与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为U型结构,所述可控气弹簧穿过第一连接件的端部与杠杆的端部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通过转向节壁连接,所述转向节壁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均包括转动连接的顶部调整件和底部调整件,所述顶部调整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底部调整件于限位槽对应处设有导向柱。
进一步的,底部所述杠杆与踏板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筒的顶部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片,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套设有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容许固定片穿过,夹片设置的滑动槽的两侧,所述夹片上设有纵向的腰型槽,所述固定片上设有与腰型槽对应的穿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的内侧壁上设有十字形的传动槽,所述转向柱上设有与传动槽对应的传动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外侧的第一止推轴承和第二止推轴承,连杆的一端穿过腰型槽和穿孔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和第二止推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止推轴承安装在连杆端部的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止推轴承安装在连接筒端部的第二安装槽内,所述连接筒套设在连杆的外壁上,调节手柄上设有偏心孔,所述调节手柄通过偏心孔与连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筒外周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部与外套筒连接,底部与顶部调整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柱上套设有连接帽,所述连接帽与外套筒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帽的上方设有卡簧,所述卡簧与转向柱连接。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和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的倾斜角度和转向柱的高度,以使方向盘适应驾驶员的身高和操纵习惯的不同,以使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处于舒适的状态,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当需要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时,通过自动回正机构将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将转向柱回正,调整方向盘位置,使驾驶室便于驾驶员休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筒、转向柱和内套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向柱,2、内套筒,3、可控气弹簧,4、杠杆,5、钢绳,6、第一引导件,7、第二引导件,8、定位柱,9、第一连接件,10、第二连接件,11、转向节壁,12、顶部调整件,13、底部调整件,14、限位槽,15、导向柱,16、踏板,17、固定筒,18、固定片,19、外套筒,20、滑动槽,21、夹片,22、腰型槽,23、穿孔,24、传动槽,25、传动凸起,26、第一止推轴承,27、第二止推轴承,28、连杆,29、第一安装槽,30、连接筒,31、第二安装槽,32、调节手柄,33、偏心孔,34、复位弹簧,35、连接帽,36、卡簧,37、连接扣,3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图1-6所示,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1,所述转向柱1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2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1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4,所述杠杆4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对应。
再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设置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1的倾斜角度,以使方向盘适应驾驶员的身高和操纵习惯的不同,以使驾驶员在驾驶的过程中处于舒适的状态,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当需要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时,通过自动回正机构将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将转向柱1回正,调整方向盘位置,使驾驶室便于驾驶员休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可以在驾驶员疲劳需要休息时,通过自动回正机构,快速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提供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方便快捷,驾驶员脚踏踏板16,带动底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底部的杠杆4通过转轴38与第一连接件9转动连接,使底部的杠杆4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按压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的端部,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回缩,同时,在脚踏踏板16的同时,钢绳5牵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下压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回缩,从而实现转向柱1的自动回正,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底部所述杠杆4与钢绳组件连接,所述钢绳组件的钢绳5穿过第一引导件6和第二引导件6与顶部的杠杆4连接,所述钢绳5的两端设有定位柱7,所述定位柱7通过连接扣37与杠杆4连接。
所述杠杆4通过转轴38与第一连接件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与第二连接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为U型结构,所述可控气弹簧3穿过第一连接件9的端部与杠杆4的端部相对应。
底部所述杠杆4与踏板16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设置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增加了方向盘倾斜角度的自由度,在需要进行角度调整时,操作人员脚踏踏板16,带动底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下移动,使底部的杠杆4的另一端向上移动,按压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的端部,使底部的可控气弹簧21的输出端可进行自由伸缩,同时,在脚踏踏板16的同时,钢绳5牵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下压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使顶部的可控气弹簧21的输出端可进行自由伸缩,驾驶员通过掰动方向盘,使转向柱1倾斜到合适角度,顶部调整件12和底部调整件13转动连接,便于驾驶员按照驾驶需要调整方向盘角度,调节完成后,驾驶员释放踏板16,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设有弹性材料,将杠杆4弹起并解除对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的按压,实现可控气弹簧3伸出长度的锁定,从而实现转向杆的角度的固定,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通过转向节壁11连接,所述转向节壁1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均包括转动连接的顶部调整件12和底部调整件13,所述顶部调整件12上设有限位槽14,所述底部调整件13于限位槽14对应处设有导向柱1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可进行转向柱1的高度调整,驾驶员向上掰动调节手柄32,使两个夹片21与固定片18之间具有缝隙,从而保证夹片21的活动,外套筒19在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上弹出,外套筒19通过连接帽35与转向柱1连接,从而带动转向柱1向上运动,通过卡簧36对连接帽35与转向柱1的连接高度进行定位,驾驶员根据需要调整转向柱1的高度,调节完成后,驾驶员通过向下掰动调节手柄32,调节手柄32通过偏心孔33与连杆28转动连接,向下掰动的过程中,调节手柄32的端部推动连接筒30向夹片21运动,使两个夹片21将固定片18夹紧,同时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将两个夹片21夹紧,从而使夹片21被锁定,从而使外套筒19和转向柱1的高度固定,完成方向盘的高度调整,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17,所述固定筒17套设在内套筒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筒17的顶部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片18,所述固定筒17的外壁套设有外套筒19,所述外套筒19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20,所述滑动槽20容许固定片18穿过,夹片21设置的滑动槽20的两侧,所述夹片21上设有纵向的腰型槽22,所述固定片18上设有与腰型槽22对应的穿孔23。
所述内套筒2的内侧壁上设有十字形的传动槽24,所述转向柱1上设有与传动槽24对应的传动凸起25。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21外侧的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连杆28的一端穿过腰型槽22和穿孔23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安装在连杆28端部的第一安装槽29内,所述第二止推轴承27安装在连接筒30端部的第二安装槽31内,所述连接筒30套设在连杆28的外壁上,调节手柄32上设有偏心孔33,所述调节手柄32通过偏心孔33与连杆28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筒17外周套设有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的顶部与外套筒19连接,底部与顶部调整件12连接。
所述转向柱1上套设有连接帽35,所述连接帽35与外套筒19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帽35的上方设有卡簧36,所述卡簧36与转向柱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中设置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增加了方向盘倾斜角度的自由度,在需要进行角度调整时,操作人员脚踏踏板16,带动底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使底部的杠杆4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按压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的端部,使底部的可控气弹簧21的输出端可进行自由伸缩,同时,在脚踏踏板16的同时,钢绳5牵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下压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使顶部的可控气弹簧21的输出端可进行自由伸缩,驾驶员通过掰动方向盘,使转向柱1倾斜到合适角度,顶部调整件12和底部调整件13转动连接,便于驾驶员按照驾驶需要调整方向盘角度,设置自动回正机构,可以在驾驶员疲劳需要休息时,通过自动回正机构,快速调整方向盘的位置,提供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方便快捷,驾驶员脚踏踏板16,带动底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底部的杠杆4通过转轴8与第一连接件9转动连接,使底部的杠杆4的另一端向下移动,按压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的端部,底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回缩,同时,在脚踏踏板16的同时,钢绳5牵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向上移动,顶部的杠杆4的一端下压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顶部的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回缩,从而实现转向柱1的自动回正,设置高度调节机构,可进行转向柱1的高度调整,驾驶员向上掰动调节手柄32,使两个夹片21与固定片18之间具有缝隙,从而保证夹片21的活动,外套筒19在复位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上弹出,外套筒19通过连接帽35与转向柱1连接,从而带动转向柱1向上运动,通过卡簧36对连接帽35与转向柱1的连接高度进行定位,驾驶员根据需要调整转向柱1的高度,调节完成后,驾驶员通过向下掰动调节手柄32,调节手柄32通过偏心孔33与连杆28转动连接,向下掰动的过程中,调节手柄32的端部推动连接筒30向夹片21运动,使两个夹片21将固定片18夹紧,同时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将两个夹片21夹紧,从而使夹片21被锁定,从而使外套筒19和转向柱1的高度固定,完成方向盘的高度调整,本实用新型中方向盘角度和高度调整方便,且设置自动回正机构,提供更大的驾驶室空间,方便快捷。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包括用于连接车辆方向盘的转向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的外壁上套设有内套筒(2),所述内套筒(2)的底部连接有转向机轴,所述内套筒(2)的下方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整转向柱(1)角度,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可控气弹簧(3),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连接有自动回正机构,所述自动回正机构包括杠杆(4),所述杠杆(4)的一端与可控气弹簧(3)的输出端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所述杠杆(4)与钢绳组件连接,所述钢绳组件的钢绳(5)穿过第一引导件(6)和第二引导件(7)与顶部的杠杆(4)连接,所述钢绳(5)的两端设有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通过连接扣(37)与杠杆(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4)通过转轴(38)与第一连接件(9)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与第二连接件(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9)为U型结构,所述可控气弹簧(3)穿过第一连接件(9)的端部与杠杆(4)的端部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通过转向节壁(11)连接,所述转向节壁(11)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转向组件和第二转向组件均包括转动连接的顶部调整件(12)和底部调整件(13),所述顶部调整件(12)上设有限位槽(14),所述底部调整件(13)于限位槽(14)对应处设有导向柱(1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底部所述杠杆(4)与踏板(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筒(17),所述固定筒(17)套设在内套筒(2)的外壁上,所述固定筒(17)的顶部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片(18),所述固定筒(17)的外壁套设有外套筒(19),所述外套筒(19)的侧壁上设有滑动槽(20),所述滑动槽(20)容许固定片(18)穿过,夹片(21)设置的滑动槽(20)的两侧,所述夹片(21)上设有纵向的腰型槽(22),所述固定片(18)上设有与腰型槽(22)对应的穿孔(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2)的内侧壁上设有十字形的传动槽(24),所述转向柱(1)上设有与传动槽(24)对应的传动凸起(2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夹片(21)外侧的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连杆(28)的一端穿过腰型槽(22)和穿孔(23)与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和第二止推轴承(27)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止推轴承(26)安装在连杆(28)端部的第一安装槽(29)内,所述第二止推轴承(27)安装在连接筒(30)端部的第二安装槽(31)内,所述连接筒(30)套设在连杆(28)的外壁上,调节手柄(32)上设有偏心孔(33),所述调节手柄(32)通过偏心孔(33)与连杆(28)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17)外周套设有复位弹簧(34),所述复位弹簧(34)的顶部与外套筒(19)连接,底部与顶部调整件(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柱(1)上套设有连接帽(35),所述连接帽(35)与外套筒(19)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连接帽(35)的上方设有卡簧(36),所述卡簧(36)与转向柱(1)连接。
CN202321517554.XU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Active CN220243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7554.XU CN22024334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17554.XU CN22024334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43349U true CN220243349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30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17554.XU Active CN220243349U (zh) 2023-06-14 2023-06-14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43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7205B2 (en) Vehicle steering assembly
CA1228523A (en) Tilt steering column for vehicles
US6324935B1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assembly
CN115465352A (zh) 转向装置
US6763741B2 (en) Adjustable foot-lever assembly
CN220243349U (zh) 一种自动回正的转向杆结构
EP2340987B1 (en) Bicycle rim brake assembly
US20010002556A1 (en) Adjustable pedal-parallel screw and rod
CN101049824B (zh) 机动车驻车制动器的驱动装置
US6925904B2 (en) Adjustable pedal mechanism with tapered rivet for automatic gap and wear protection
CN220076481U (zh) 一种汽车可伸缩式转向杆
EP1371525B1 (en) Device to cut the axle of rotation of a pedal in a motor-vehicle
DE19952236B4 (de) Pedalanordn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0196491Y1 (ko) 자전거의 안장 높낮이 조절장치
KR100999211B1 (ko) 스티어링 칼럼
JP6540215B2 (ja) 作業車両
DE10163879B4 (de) Tragvorrichtung für ein Fusspedal
JPS5943169Y2 (ja) テイ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2415251B1 (ko) 푸시형 작동블록을 구비한 차량용 럼버서포트
KR200270720Y1 (ko) 자동차용 스티어링 휠
JP2000342031A (ja) 乗用田植機
KR101305170B1 (ko) 스티어링 컬럼의 틸트장치
CN2873559Y (zh) 汽车正驾座椅的调节机构
KR20040055953A (ko) 지게차의 콘솔 조정장치
JP2005046129A (ja) 農作業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