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7057U -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7057U
CN220237057U CN202320707499.4U CN202320707499U CN220237057U CN 220237057 U CN220237057 U CN 220237057U CN 202320707499 U CN202320707499 U CN 202320707499U CN 220237057 U CN220237057 U CN 220237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guide
locking
self
archwire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074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奕潮
程留青
袁博
李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iton Bio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iton Bio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iton Bio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iton Bio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074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7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7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7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包括:底板、体部、下翼、平导板以及弹性件。本实用新型只需佩戴单个矫治器即可实现两种矫治效果,其占用口腔内部空间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口内不适感,使患者日常说话、咀嚼等活动受到的影响减少。在椅旁就诊、口腔清洁等场合下也不再需要频繁摘戴平导板。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效果好,弓丝不易脱落,同时更换弓丝的操作方便,保证较短的椅旁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正畸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平导托槽,以及包括这种自锁平导托槽的舌侧矫治器。
背景技术
前牙深覆盖是指自上前牙切端至下前牙唇面的最大水平距离超过3mm者,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常伴有前牙深覆合,是典型的安氏Ⅱ类工分类错颌。前牙深覆合指的是上、下牙弓的垂直关系异常,即上前牙切端盖过下前牙牙冠长度三分之一或下前牙咬合于上前牙舌侧三分一以上处,一般指上牙盖住下牙的垂直距离超过2-3mm。
对于前牙深覆盖的病例,一般会采用佩戴平导的方式来进行矫治,平导起到压低前牙同时升高后牙的作用,帮助打开患者的咬合关系。具体地说,平导一般佩戴在上颌,在患者咀嚼时,下前牙会抵住平导,让下后牙升高的空间,从而打开上下牙的咬合。
平导是一种辅助性的矫治器,其可以配合常规的固定矫治器使用,两者共同佩戴在患者口腔内。临床上,前牙深覆盖的患者还常伴随发生上颌齿中相邻牙齿之间的错位,现有平导对上颌齿之间错位畸形的矫治效果不佳,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借助托槽和弓丝来对上颌齿进行矫正。对于此类患者而言,需同时在牙面上粘接托槽以及在上颌佩戴平导,佩戴麻烦,耗时较长。尤其对于舌侧矫治而言,同时佩戴两种矫治装置所占用口腔内部空间大,患者口内不适感较强,日常说话、咀嚼等活动均受到较大影响,在就诊、口腔清洁等场合下也需频繁摘戴平导板,给患者带来较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自锁平导托槽,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这种自锁平导托槽的舌侧矫治器,其可以解决目前平导在前牙深覆盖的矫正过程中对上颌齿错位畸形的矫治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包括:底板、体部、下翼、平导板以及弹性件;所述底板具有一用于粘接上牙舌侧面的粘接面,所述体部凸设于底板粘接面的相对面上,所述体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弓丝的弓丝槽沟;所述弓丝槽沟背离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下翼固定于体部或与体部一体成型,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翼与所述平导板,以使所述平导通过所述弹性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翼;所述平导板活动设于所述下翼朝向于下颌前牙的一侧,并置于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侧,以使所述平导板在关闭所述弓丝槽沟以及打开所述弓丝槽沟的状态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下翼上具有滑台结构,所述滑台结构沿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相对于下颌前牙的一侧延伸;所述平导板内开设有与所述滑台结构匹配的滑槽结构,以使所述平导板沿所述滑槽方向作弹性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平导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滑动部和锁定部;所述滑槽结构开设于所述滑动部内,所述锁定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以用于闭合或脱离所述弓丝槽沟;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体部的一侧面以及所述锁定部相对于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的一侧面共同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于抵紧所述体部;所述滑动部背离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面以及所述锁定部背离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面共同形成用于与下颌前牙抵接的垫高面。
进一步地,所述平导板内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容置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以使所述平导板滑动时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平导托槽还包括:上翼;所述上翼固设于所述体部的侧部,并沿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相对于底板一侧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上翼靠近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锁定部的末端相匹配;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复位状态下,所述锁定部闭合所述弓丝槽沟,同时锁定部的末端抵接于所述上翼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下翼上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翼上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
一种舌侧矫治器,包括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还包括:弓丝;所述弓丝容置于所述弓丝槽沟内;当所述平导板关闭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时,所述平导板压紧于所述弓丝,以将所述弓丝锁定在所述弓丝槽沟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了矫正前牙深覆盖和上颌齿中相邻错位的功能。将本自锁平导托槽粘接至牙齿舌侧面上,通过弹性件的连接作用,平导板相对于下翼可活动,借助人手或正畸工具可移动平导板的位置,使弓丝槽沟打开,将弓丝扣入弓丝槽沟内之后,通过弹性件的作用力可以使平导板复位并关闭弓丝槽沟。平导板通过弹性作用力持续压紧在弓丝上,使托槽形成自锁功能。
当平导板处于关闭弓丝槽沟的状态下,其位置朝向于下颌前牙,当患者咀嚼或咬合时,下颌前牙会抵接在平导板上,起到压低前牙同时升高后牙的作用,用于打开上、下牙的咬合关系;并且,下牙对平导板的作用力又会进一步将弓丝压紧在弓丝槽沟内上,加强了托槽的自锁效果。配合托槽和弓丝组成的矫治系统,可同时对上颌齿中相邻错位牙齿实现矫治。
因此,本实用新型只需佩戴单个矫治器即可实现两种矫治效果,其占用口腔内部空间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口内不适感,使患者日常说话、咀嚼等活动受到的影响减少。在椅旁就诊、口腔清洁等场合下也不再需要频繁摘戴平导板。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效果好,弓丝不易脱落,同时更换弓丝的操作方便,保证较短的椅旁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自锁平导托槽的侧视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示意图;
图4所示为自锁平导托槽的佩戴示意图;
图5所示为自锁平导托槽的分解示意图;
图6所示为自锁平导托槽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图中:10、自锁平导托槽;11、底板;12、体部;13、下翼;131、滑台结构;14、平导板;141、滑槽结构;142、滑动部;143、锁定部;144、限位部;145、垫高面;146、容置槽;15、弹性件;16、弓丝槽沟;17、上翼;171、凹槽;20、弓丝;30、上颌前牙;40、下颌前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平导托槽10,其包括:底板11、体部12、下翼13、平导板14以及弹性件15。
其中,底板11具有一个用于粘接上颌前牙30舌侧面的粘接面,粘接面上还可以设置增强粘接力的网状结构或点状结构;体部12凸起设置在底板11粘接面的相对面上,即体部12沿舌侧方向延伸。体部12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弓丝20的弓丝槽沟16,弓丝槽沟16为贯通槽,其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具体视弓丝20横截面形状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弓丝槽沟16的横截面为方形,弓丝20相应地选用方形弓丝20。弓丝槽沟16背离于底板11的一侧具有开口,使弓丝20可以通过开口放入弓丝槽沟16内。
下翼13固定连接于体部12,或者与体部12一体成型。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下翼13可以为独立的托槽翼结构,也可以是体部12所延展出来的一部分,为了便于对结构进行描述,本实施例对下翼13和体部12作出了区分,但可以理解的是,下文所述的下翼13,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将其作为体部12来进行描述。
弹性件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下翼13和平导板14,使得平导板14通过弹性件15活动连接于下翼13。平导板14活动设置在下翼13朝向于下颌前牙40的一侧,并置于弓丝槽沟16的开口侧,使得平导板14在关闭弓丝槽沟16和打开弓丝槽沟16的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说,当弹性件15处于复位状态下,平导板14处于弓丝槽沟16的开口,以关闭弓丝槽沟16;当移动平导板14的位置,使弓丝槽沟16处于打开状态时,弹性件15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同时具备了矫正前牙深覆盖和上颌齿中相邻错位的功能。将本自锁平导托槽10粘接至上颌前牙30舌侧面上,通过弹性件15的连接作用,平导板14相对于下翼13可活动,借助人手或正畸工具可移动平导板14的位置,使弓丝槽沟16打开,将弓丝20扣入弓丝槽沟16内之后,通过弹性件15的作用力可以使平导板14复位并关闭弓丝槽沟16。平导板14通过弹性作用力持续压紧在弓丝20上,使托槽形成自锁功能。
当平导板14处于关闭弓丝槽沟16的状态下,其位置朝向于下颌前牙40,当患者咀嚼或咬合时,下颌前牙40会抵接在平导板14上,起到压低前牙同时升高后牙的作用,用于打开上、下牙的咬合关系;并且,下牙对平导板14的作用力又会进一步将弓丝20压紧在弓丝槽沟16内上,加强了托槽的自锁效果。配合托槽和弓丝20组成的矫治系统,可同时对上颌齿中相邻错位牙齿实现矫治。
因此,本实用新型只需佩戴单个矫治器即可实现两种矫治效果,其占用口腔内部空间更小,减少了患者的口内不适感,使患者日常说话、咀嚼等活动受到的影响减少。在椅旁就诊、口腔清洁等场合下也不再需要频繁摘戴平导板14。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自锁效果好,弓丝20不易脱落,同时更换弓丝20的操作方便,保证较短的椅旁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下翼13和平导板14之间采用弹性的滑动连接。参阅图5-图6,具体地说,下翼13的两侧设置滑台结构131,滑台结构131的长度方向沿着弓丝槽沟16开口相对于下颌前牙40的一侧延伸,平导板14内开设有和滑台结构131相匹配的滑槽结构141,使得平导板14沿滑槽方向作弹性滑动。具体地说,当平导板14打开弓丝槽沟16时,平导板14沿咽部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平导板14的结构具体包括一体成型的:滑动部142和锁定部143。滑槽结构141开设在滑动部142内,锁定部143则用于闭合或脱离弓丝槽沟16,锁定部143相对于弓丝槽沟16滑动设置。滑动部142相对于体部12的一侧面以及锁定部143相对于弓丝槽沟16开口的一侧面共同形成“7”字型的限位部144,当弹性件15处于复位状态时,锁定部143闭合弓丝槽沟16,同时限位部144抵接于体部12。
滑动部142背离于弓丝槽沟16的一面和锁定部143背离于弓丝槽沟16的一面共同形成用于与下颌前牙40抵接的垫高面145,当患者进行咀嚼或者咬合时,其下颌前牙40抵接在该垫高面145上,除了可以打开咬合关系,还进一步对平导板14施加压紧弓丝20的作用力,加强托槽自锁的稳定性。
更具体地,平导板14内开设有用于固定弹性件15的容置槽146,弹性件15的一端固定在该容置槽146内,使得平导板14在滑板时弹性件15产生弹性形变。
除了上述的滑动连接外,在其他实施例里面,平导板14和下翼13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弹性连接,例如,平导板14和下翼13通过扭簧实现弹性铰接,通过旋转撬动平导板14来打开弓丝槽沟16,松开平导板14后,平导板14自动复位,重新锁紧弓丝20。还有其他常见的弹性连接方式,不再一一举例;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内,不需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延伸出来的实施例,均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上翼17。上翼17固设在体部12的侧部,或者与体部12一体成型,上翼17沿弓丝槽沟16开口相对于底板11的一侧延伸。
更优选地,上翼17靠近于弓丝槽沟16的一端还开设有凹槽171,凹槽171的结构和锁定部143的末端结构相匹配。当弹性件15处于复位状态下,锁定部143闭合弓丝槽沟16,同时,锁定部143的末端抵接于上翼17的凹槽171内,保证平导板14将弓丝槽沟16的开口完全覆盖,进一步防止了弓丝20的滑脱。
优选地,弹性件15可采用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常规的弹性元件。
优选地,下翼13上还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类似地,上翼17也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舌侧矫治器,包括上述的自锁平导托槽10。该舌侧矫治器至少还包括弓丝20,弓丝20容置在弓丝槽沟16内。当平导板14关闭弓丝槽沟16的开口时,平导板14压紧于弓丝20,并将弓丝20锁定在弓丝槽沟16内。
凡是采用了相同或实质相同的自锁平导托槽10的固定矫治器,均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体部、下翼、平导板以及弹性件;所述底板具有一用于粘接上牙舌侧面的粘接面,所述体部凸设于底板粘接面的相对面上,所述体部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弓丝的弓丝槽沟;所述弓丝槽沟背离于所述底板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下翼固定于体部或与体部一体成型,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下翼与所述平导板,以使所述平导通过所述弹性件活动连接于所述下翼;所述平导板活动设于所述下翼朝向于下颌前牙的一侧,并置于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侧,以使所述平导板在关闭所述弓丝槽沟以及打开所述弓丝槽沟的状态间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上具有滑台结构,所述滑台结构沿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相对于下颌前牙的一侧延伸;所述平导板内开设有与所述滑台结构匹配的滑槽结构,以使所述平导板沿所述滑槽方向作弹性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导板包括一体成型的:滑动部和锁定部;
所述滑槽结构开设于所述滑动部内,所述锁定部滑动设置于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以用于闭合或脱离所述弓丝槽沟;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体部的一侧面以及所述锁定部相对于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的一侧面共同形成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适于抵紧所述体部;
所述滑动部背离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面以及所述锁定部背离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面共同形成用于与下颌前牙抵接的垫高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导板内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弹性件的容置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置槽内,以使所述平导板滑动时使所述弹性件产生弹性形变。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平导托槽还包括:上翼;所述上翼固设于所述体部的侧部,并沿所述弓丝槽沟开口相对于底板一侧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靠近于所述弓丝槽沟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锁定部的末端相匹配;
当所述弹性件处于复位状态下,所述锁定部闭合所述弓丝槽沟,同时锁定部的末端抵接于所述上翼的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翼上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翼上开设有用于捆扎结扎圈的结扎孔。
10.一种舌侧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锁平导托槽,还包括:弓丝;所述弓丝容置于所述弓丝槽沟内;
当所述平导板关闭所述弓丝槽沟的开口时,所述平导板压紧于所述弓丝,以将所述弓丝锁定在所述弓丝槽沟内。
CN202320707499.4U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Active CN220237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499.4U CN2202370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07499.4U CN2202370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7057U true CN220237057U (zh) 2023-12-26

Family

ID=89266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07499.4U Active CN220237057U (zh) 2023-03-31 2023-03-31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70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69543B1 (en) Device for mandibular advancement
JP5444219B2 (ja) 口腔内咬合矯正装置用の歯科矯正アタッチメントモジュール
US11083548B2 (en) Orthodontic anterior bite plate
JP4360688B2 (ja) 舌筋強化具
JP2010029691A (ja) 自己解放式ラッチを備えた歯列矯正器具
WO2005000142A3 (en) Sleep appliance
KR20090085618A (ko) 치열교정용 전치 개방-교합 스플린트
WO2007002350A3 (en) Sleep appliance
WO2007136551A3 (en) Sleep appliance
CN211094852U (zh) 壳状牙科器械套组、壳状牙科器械组合及矫治系统
US20140099593A1 (en) Monolithic metallic self-ligating bracket with locking catch devices
CN106821517B (zh) 替牙期上颌牙合垫式磨牙远移器
CN107865705B (zh) 一种口腔正畸用的多功能矫正器
CN215228616U (zh) 一种正畸咬合装置
CN220237057U (zh) 一种自锁平导托槽及其舌侧矫治器
US11583368B2 (en) Orthodontic bracket
CN108294837B (zh) 一种矫治开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14805559U (zh) 一种牙齿活动保持器
WO2021251421A1 (ja) マウスピース型可撤式矯正装置
CN220175261U (zh) 一种用于隐形矫治的后牙正锁颌解除装置
CN217186515U (zh) 一种滑盖开合顺畅的矫治器
CN219846863U (zh) 矫治装置及矫治系统
CN215839604U (zh) 新型口腔牙齿正畸结构
CN219983090U (zh) 一种托槽组件及其可摘戴式矫治器
WO2021246495A1 (ja) マウスピース型可撤式矯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