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4137U -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34137U
CN220234137U CN202321803746.7U CN202321803746U CN220234137U CN 220234137 U CN220234137 U CN 220234137U CN 202321803746 U CN202321803746 U CN 202321803746U CN 220234137 U CN220234137 U CN 220234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rizontal section
clamping
shell
side plate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037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an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an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an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an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037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34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34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34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Bus-Ba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包括外壳、绝缘件以及多个母线本体,绝缘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且绝缘件用于将多个母线本体左右间隔排列在外壳内部;外壳包括壳体以及盖体,盖体盖设于壳体;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第一侧板对称布置于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一侧板与底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盖体包括盖板以及两个第二侧板,两个第二侧板对称布置于盖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二侧板与盖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两个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的外侧。该空气绝缘母线槽的强度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背景技术
现代高层建筑和大型的车间需要巨大的电能,而面对这庞大负荷所需成百上千安培的强大电流就要选用安全可靠的传导设备,母线系统便是很好的选择。母线槽是一个高效输送电流的配电装置,尤其适应了越来越高的建筑物和大规模工厂经济合理配线的需要。
现有技术中,母线槽按绝缘方式可分为空气绝缘母线槽、密集绝缘插接母线槽和高强度插接母线槽三种。其中,现有的空气绝缘母线槽一般包括外壳、母线以及将母线间隔固定于外壳内部的绝缘件,通过绝缘件使母线与外壳之间起到绝缘作用,并通过相邻母线之间的空气对相邻母线起到绝缘作用。
但是,现有的空气绝缘母线槽仍然存在以下缺陷:(1)为了提高母线槽外壳的强度,防止外壳变形,通常是通过增加外壳的厚度或替换强度更高的材料,无论是增加外壳的厚度,还是替换强度更高的材料,都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2)外壳一般包括壳体以及盖体,壳体与盖体之间、壳体与绝缘件之间以及盖体与绝缘件之间一般都需要通过螺钉进行固定,需要安装的螺钉较多,安装难度大,从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空气绝缘母线槽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且成本低的空气绝缘母线槽。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且生产效率高的空气绝缘母线槽。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包括外壳、绝缘件以及多个母线本体,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绝缘件用于将多个所述母线本体左右间隔排列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盖体包括盖板以及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上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另一端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紧贴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下侧,所述第二水平段上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紧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底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第三水平段、第四水平段以及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三水平段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三水平段的另一端折弯形成所述第四水平段;所述第四水平段紧贴于所述第三水平段的上侧,所述第四水平段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盖板,且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适于夹紧所述第一侧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沿前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部,所述第四水平段上对应所述插接部的位置均贯穿设有插接槽;各个所述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接槽内。
优选的,所述绝缘件包括至少一组夹持构件,每组所述夹持构件均包括两个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两个所述夹持块上相向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母线本体的夹持槽。
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持块的左右两端面以及两个所述夹持块上远离所述夹持槽的一端面均凸出设有卡块,所述底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所述卡块的位置均设有卡槽,各个所述卡块分别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壳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夹持块之间的临时组装。
优选的,所述卡块上远离所述夹持块的一端面设有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夹持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各个所述夹持块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所述卡块的数量均为一个;各个所述夹持块上远离所述夹持槽的端面上的所述卡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该两个所述卡块左右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因此,当将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时,即可使得所述底板、所述盖板以及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围成所述外壳的内部空间,从而用于安装所述绝缘件以及各个所述母线本体。
(2)由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因此,在所述第一加强部以及所述第二加强部的作用下,得以有效提高所述外壳的强度,从而保护所述外壳不会变形。换句话说,在达到与现有等同强度的条件下,本申请能够降低所述外壳(即所述壳体以及所述盖体)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或者,在材料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使用强度更低的材料,从而也能达到与现有等同的强度,也会降低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盖体打开后状态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壳体、绝缘件以及母线的爆炸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图6中夹持构件的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图1中空气绝缘母线槽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图9中V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壳体;11、底板;12、第一侧板;121、插接部;13、第一加强部;131、第一水平段;132、第二水平段;133、第一竖直段;2、盖体;21、盖板;22、第二侧板;23、第二加强部;231、第三水平段;232、第四水平段;2321、插接槽;233、第二竖直段;3、夹持构件;31、夹持块;311、夹持槽;312、卡块;313、卡槽;314、螺纹孔;4、母线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照图1至图4,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包括外壳、绝缘件以及多个母线本体4,绝缘件设置于外壳内部,且绝缘件用于将多个母线本体4左右间隔排列在外壳内部;外壳包括壳体1以及盖体2,盖体2盖设于壳体1;壳体1包括底板11以及两个第一侧板12,两个第一侧板12对称布置于底板1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一侧板12与底板11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13;盖体2包括盖板21以及两个第二侧板22,两个第二侧板22对称布置于盖板21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第二侧板22与盖板21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23;两个第二侧板2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一侧板12的外侧。
该空气绝缘母线槽的强度高,且成本低的原因:由于两个第一侧板12与底板11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13,且两个第二侧板22与盖板21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23;因此,在第一加强部13以及第二加强部23的作用下,得以有效提高外壳的强度,从而保护外壳不会变形。换句话说,在达到与现有等同强度的条件下,本申请能够降低外壳(即壳体1以及盖体2)的厚度,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或者,在材料厚度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使用强度更低的材料,从而也能达到与现有等同的强度,也会降低材料成本。
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部13包括第一水平段131、第二水平段132以及第一竖直段133;第一水平段131上靠近底板11的一端一体连接于第一侧板12的下端,第一水平段131的另一端折弯形成第二水平段132;第二水平段132紧贴于第一水平段131的下侧,第二水平段132上靠近底板11的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第一竖直段133;第一竖直段133紧贴于第一侧板12,第一竖直段133的上端一体连接于底板11。这种结构的第一加强部13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且能够充分提高底板11与第一侧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壳体1不会变形。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部23包括第三水平段231、第四水平段232以及第二竖直段233;第三水平段231上靠近盖板21的一端一体连接于第二侧板22的上端,第三水平段231的另一端折弯形成第四水平段232;第四水平段232紧贴于第三水平段231的上侧,第四水平段232上靠近盖板21的一端向下折弯形成第二竖直段233,第二竖直段233的下端一体连接于盖板21,且第二竖直段233与第二侧板22之间适于夹紧第一侧板12。这种结构的第二加强部23结构更加简单,加工更加方便,且能够充分提高盖板21、第二侧板22以及第一侧板12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盖体2以及盖体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部位不会变形。
参照图3、图5以及图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2的上端沿前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部121,第四水平段232上对应插接部121的位置均贯穿设有插接槽2321;各个插接部121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插接槽2321内。组装时,通过将插接部121插接于对应的插接槽2321内,进一步提高了第一侧板12与盖体2之间相互连接部位的强度,进一步保证了盖体2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部位不会变形。
参照图4、图6以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绝缘件包括至少一组夹持构件3,每组夹持构件3均包括两个夹持块31,两个夹持块31上下间隔设置于外壳内部,两个夹持块31上相向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母线本体4的夹持槽311。通过将夹持块31安装固定在外壳内部,即可通过上下对应的两个夹持槽311夹持住母线本体4。
参照图3、图5以及图7至图1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夹持块31的左右两端面以及两个夹持块31上远离夹持槽311的一端面均凸出设有卡块312,底板11、盖板21、第一侧板12以及第二侧板22上对应卡块312的位置均设有卡槽313,各个卡块312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槽313内,从而实现壳体1、盖体2以及夹持块31之间的临时组装。组装时,首先将下方的夹持块31装入壳体1内部,并使得该夹持块31上的各个卡块312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槽313内,即可临时将该夹持块31固定在壳体1内部;接着,先将各个母线本体4分别插入该夹持块31上对应的夹持槽311内,再将上方的夹持块31装入壳体1内部,使得该夹持块31下端的各个夹持槽311分别插在各个母线本体4上,并使得该夹持块31左右两侧的卡块312分别卡接于对应的卡槽313内;最后,将盖体2盖设于两个第一侧板12上,并使得上方夹持块31上各个卡块312分别卡接于盖体2上各个卡槽313内,即可完全临时组装。完成临时组装后,壳体1、盖体2、母线本体4以及夹持块31之间的相对位置得到初步固定,从而便于后续通过螺钉进行安装固定,有利于降低组装的难度,进而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参照图3、图10以及图11,在本实施例中,卡块312上远离夹持块31的一端面设有螺纹孔314,通过在螺纹孔314内安装螺钉,即可实现壳体1、盖体2、母线本体4以及夹持块31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有利于充分降低螺钉的数量,进一步降低了组装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夹持构件3的数量以及各个夹持块31上卡块312的数量不进行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壳体1、盖体2、母线本体4以及夹持块31之间的安装固定即可。优选的,如图4和图8所示,夹持构件3的数量至少为两组;各个夹持块31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卡块312的数量均为一个;各个夹持块31上远离夹持槽311的端面上的卡块3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该两个卡块312左右间隔设置。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包括外壳、绝缘件以及多个母线本体,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所述绝缘件用于将多个所述母线本体左右间隔排列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外壳包括壳体以及盖体,所述盖体盖设于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以及两个第一侧板,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一加强部;所述盖体包括盖板以及两个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对称布置于所述盖板的左右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一体折弯形成有第二加强部;两个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部包括第一水平段、第二水平段以及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上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水平段的另一端折弯形成所述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二水平段紧贴于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下侧,所述第二水平段上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向上折弯形成所述第一竖直段;所述第一竖直段紧贴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竖直段的上端一体连接于所述底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部包括第三水平段、第四水平段以及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三水平段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上端,所述第三水平段的另一端折弯形成所述第四水平段;所述第四水平段紧贴于所述第三水平段的上侧,所述第四水平段上靠近所述盖板的一端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第二竖直段,所述第二竖直段的下端一体连接于所述盖板,且所述第二竖直段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适于夹紧所述第一侧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沿前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插接部,所述第四水平段上对应所述插接部的位置均贯穿设有插接槽;各个所述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插接槽内。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包括至少一组夹持构件,每组所述夹持构件均包括两个夹持块,两个所述夹持块上下间隔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两个所述夹持块上相向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用于夹持所述母线本体的夹持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持块的左右两端面以及两个所述夹持块上远离所述夹持槽的一端面均凸出设有卡块,所述底板、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上对应所述卡块的位置均设有卡槽,各个所述卡块分别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槽内,从而实现所述壳体、所述盖体以及所述夹持块之间的临时组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上远离所述夹持块的一端面设有螺纹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绝缘母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组;各个所述夹持块左端面和右端面上的所述卡块的数量均为一个;各个所述夹持块上远离所述夹持槽的端面上的所述卡块的数量均为两个,且该两个所述卡块左右间隔设置。
CN202321803746.7U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Active CN220234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3746.7U CN220234137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03746.7U CN220234137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34137U true CN220234137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7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03746.7U Active CN220234137U (zh) 2023-07-11 2023-07-11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34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80003842U (ko) 배전반
CN108711722B (zh) 一种应用于母线装置的转接盒
CN220234137U (zh) 一种空气绝缘母线槽
KR20100054626A (ko) 판상의 전기 전도체
CN112086923A (zh) 一种新型母线系统
KR20110091249A (ko) 스토퍼를 구비하는 부스 덕트 접속부
US11431288B2 (en) Photovoltaic module with a cross rail assembly
CN208256929U (zh) 母线槽连接器
KR102375263B1 (ko) 화재예방에 효과적인 부스덕트 연결구
CN21366113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节能母线槽
CN210041239U (zh) 母线槽连接结构
CN212849759U (zh) 一种密集型高强度母线槽
CN108539693B (zh) 母线组合式铜排固定安装结构
CN217159210U (zh) 一种插接式母线装置
CN217062858U (zh) 母排结构和配电系统
JPH0670404U (ja) 分電盤
CN213027346U (zh) 一种新型大电流低压母线槽
CN216162365U (zh) 一种密集型母线槽的直线段连接装置
CN217984441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密集型母线槽连接器
CN220139192U (zh) 一种错位插接式母线槽外壳体
CN217240241U (zh) 一种可快速拼接的母线槽连接器
CN210926736U (zh) 一种电表箱防护装置
CN214798770U (zh) 一种母线槽传输电的连接装置
CN219106999U (zh) 母线槽连接器及母线槽系统
CN217956633U (zh) 一种快速拆装式母线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