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33328U -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33328U CN220233328U CN202320571985.8U CN202320571985U CN220233328U CN 220233328 U CN220233328 U CN 220233328U CN 202320571985 U CN202320571985 U CN 202320571985U CN 220233328 U CN220233328 U CN 2202333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
- substrates
- exchange plate
- substrate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10261 cell grow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640 Melamine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877 Melami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379 silicone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45 silicone rub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该换热板包括弹性件和两个基板,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凹陷结构,两个基板相互扣合以使凹陷结构形成介质腔,弹性件位于介质腔中,弹性件与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弹性件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且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弹性件分隔介质腔。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弹性件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且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发生弹性伸缩,从而使得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上能够在电芯膨胀时被压缩,实现对电芯膨胀的吸收,能够减少缓冲件的使用,从而减少缓冲件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在各个行业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人们对电池的问题越来越重视。
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热量,还会发生膨胀。现有技术中的电池通常除了设置与电池的电芯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板外,还要额外设置吸收电池膨胀的缓冲件,这些缓冲件独立于电芯和换热板之外,占用了电池的空间,不利于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该换热板能够吸收电芯膨胀,减少缓冲件使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热板,贴合于电芯,其包括基板和弹性件,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陷结构,两个基板相互扣合以使凹陷结构形成介质腔;弹性件,弹性件位于介质腔中,弹性件与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弹性件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且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弹性件分隔介质腔。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弹性件将介质腔分隔形成介质流道,介质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基板包括扣合边沿,两个基板通过扣合边沿扣合连接,弹性件与基板的扣合边沿间隔设置,弹性件与扣合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介质流道。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弹性件包括延伸部和弯折部,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延伸部,另一端连接于扣合边沿,弯折部和延伸部相交设置,弹性件间隔设有两个,一个弹性件的延伸部与另一弹性件的弯折部对应间隔设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换热板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位于介质流道中且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限位结构中设有间隙,间隙用于限制弹性件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抵持部,第一抵持部设置于第一基板靠近介质腔的侧壁上,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弹性件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长度,第一抵持部与第二基板通过间隙间隔设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抵持部,第二抵持部设置于第二基板靠近介质腔的侧壁,第二抵持部与第一抵持部正对且通过间隙间隔设置,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弹性件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的长度之和;
或者,第二抵持部与第一抵持部错位设置,第一抵持部与第二基板间隔设置,第二抵持部与第一基板间隔设置,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弹性件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的长度以及第二抵持部的长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介质腔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分别设置于第一区域的两侧,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中均设有限位结构,第一区域中限位结构的间隙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区域中限位结构的间隙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三区域中限位结构的间隙在两个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基板靠近介质腔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弹性件夹于两个基板的夹持部之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模块单元,其包括电芯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板,换热板与电芯贴合。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芯模块单元。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包。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与电芯贴合的换热板,该换热板包括弹性件和两个基板,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者设有凹陷结构,两个基板相互扣合以使凹陷结构形成介质腔,弹性件位于介质腔中,弹性件与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弹性件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且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弹性件分隔介质腔。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弹性件夹设于两个基板之间且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沿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发生弹性伸缩,从而使得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的排布方向上能够在电芯膨胀时被压缩,实现对电芯膨胀的吸收,能够减少缓冲件的使用,从而减少缓冲件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模块单元,由于该电芯模块单元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板,该电芯模块单元中的换热板能够吸收电芯的膨胀,减少缓冲件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由于该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芯模块单元,该电池包具有较高的电池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的拆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中介质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中介质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板中弹性件与基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芯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基板;10、凹陷结构;11、介质腔;111、第一区域;112、第二区域;113、第三区域;114、介质流道;1141、进液口;1142、出液口;12、第一基板;13、第二基板;14、夹持部;15、扣合边沿;2、弹性件;21、延伸部;22、弯折部;3、限位结构;31、间隙;32、第一抵持部;33、第二抵持部;100、电芯;200、换热板;300、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电池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电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会产生热量,需要设置换热板与电芯进行热量交换,还会发生膨胀,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设置缓冲件来吸收电芯的膨胀以维持电池整体形态的稳定。但是设置于电池中的缓冲件不仅占用了电池中的空间,更是增加了电池中器件的数量,增加了电池成本。
基于以上考虑,为了减小电池中器件的数量,降低电池的成本,申请人经过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换热板,该换热板的两个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陷结构,扣合使凹陷结构形成介质腔,两个基板靠近介质腔的侧壁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沿两个所述基板的排布方向发生弹性伸缩,不仅使得换热板的基板能够保持与电芯贴合进行换热,还使得该换热板在两个所述基板的排布方向上能够在电芯膨胀时被压缩,实现对电芯膨胀的吸收,有助于减少缓冲件使用,降低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的换热板,该换热板贴合于电芯100,能够与电芯100进行热量交换,以使电芯100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换热板包括弹性件2和两个基板1,两个基板1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陷结构10,两个基板1相互扣合以使凹陷结构10形成介质腔11;弹性件2位于介质腔11中,弹性件2与两个基板1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弹性件2夹设于两个基板1之间且沿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伸缩,弹性件2分隔介质腔11。
基板1可以是组成换热板的板状构件,其能够围成换热板的外周壳体,用于与接触的器件进行热量交换。两个基板1围成换热板的外周壳体,内部形成介质腔11,介质腔11中通有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用于带走换热板的热量,使该换热板能够不断与接触的器件进行热量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制成,有利于提高该换热器的换热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在两个基板1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陷结构10,两个基板1相互扣合时,凹陷结构10位于两个基板1的板体之间,使得凹陷结构10在两个基板1的本体之间形成用于通入换热介质的介质腔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基板1可以采用粘接、焊接等方式密封连接,不仅使得两个基板1连接牢固,还能够使两个基板1连接密封,能够有效减小介质腔11发生漏液的可能。可选地,两个基板1的边缘可以采用钎焊或者激光焊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有利于提高两个基板1边缘的密封连接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上的凹陷结构10可以提高冲压工艺形成,不仅有利于提高基板1的加工效率,还有利于提高基板1的强度和刚度,从而提高换热板的机械性能。
弹性件2可以是具有一定弹性的构件,其能够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并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对施加压力的构件作用。弹性件2设置于介质腔11中,形成换热板外周壳体的两个基板1中的至少一个与弹性件2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基板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可以通过双面胶、胶水等粘接物质与弹性件2连接,使得弹性件2与两个基板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连接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可以采用硅橡胶、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环氧树脂、尼龙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弹性件2可以为模切结构、涂胶后固化的胶条或着挤压形成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弹性件2的成型方式。
由于弹性件2夹设于两个基板1之间且沿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伸缩,电芯100发生膨胀变形与电芯100贴合的换热板受到挤压时,弹性件2会被挤压发生弹性变形,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相互靠近,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被压缩,实现对电芯100膨胀的吸收。在此过程中,在弹性件2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换热板的基板1能够保持与电芯100贴合,以便进行换热。
弹性件2分隔介质腔11,可以使介质腔11中形成引导换热介质流动的通道,使得换热介质在弹性件2的引导下流动,有利于换热介质在介质腔11中流动时取得更好地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该换热板夹设于两个电芯100中,与两个电芯100贴合以换热。当电芯100发生膨胀变形时,该换热板受到挤压被压缩,既能实现对电芯100膨胀的吸收,又能与相贴合的两个电芯100换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该换热板在夹设于两个电芯100中之前,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两个电芯100之间的间隙31尺寸,该换热板被压缩变形后再夹持于两个电芯100之间,被压缩的换热板不仅可以对电芯100提供抵持力,提高电池的整体刚度,抵持力也有利于电芯100的寿命,还可以吸收电芯100组装时的装配公差,保证与电芯100贴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与电芯100贴合的表面可以是中部凸起的面,当换热板夹于两个电芯100之间时中部凸起的面被压变为平面,有利于使得换热板与电芯100的贴合紧密。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两个基板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被弹性件2抵持,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沿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发生弹性伸缩,使得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能够在电芯100膨胀时被压缩,实现对电芯100膨胀的吸收,能够减少缓冲件的使用,从而减少缓冲件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将介质腔11分隔形成介质流道114,介质流道114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位于介质腔11中的弹性件2连接于两个基板1之间,通过将介质腔11分隔为介质流道114,使得换热介质能够沿着介质流道114划出的路径依次流过,便于换热介质在介质腔11中流动时能够取得更好地换热效果。介质流道114的两端提高设置进液口和出液口,使得换热介质能够不断地循环流入该换热板,有利于提高换热板的换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液口设有水嘴300,出液口设有水嘴300,便于换热介质注入介质流道114,以及从介质流道114中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包括扣合边沿15,两个基板1通过扣合边沿15扣合连接,弹性件2与基板1的扣合边沿15间隔设置,弹性件2与扣合边沿15之间的间隙形成介质流道114。
扣合边沿15可以是基板1的边沿部分的结构,此处的结构用于两个基板1进行扣合连接。在设有凹陷结构10的基板1中,扣合边沿15可以是绕设于凹陷结构10的外周的结构。通过将弹性件2与基板1的扣合边沿15间隔设置,使得弹性件2与基板1的扣合边沿15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可以流过换热介质,使得设置于介质腔11中的弹性件2与扣合边沿15之间能够形成介质流道114。当介质腔11中间隔设置至少两个的弹性件2时,相邻两个弹性件2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形成介质流道114用以流过换热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2包括延伸部21和弯折部22,弯折部22的一端连接于延伸部21,另一端连接于扣合边沿15,弯折部22和延伸部21相交设置,弹性件2间隔设有两个,一个弹性件2的延伸部21与另一弹性件2的弯折部22对应设置。
通过使弯折部22的一端连接于延伸部21,另一端连接于与延伸部21相交的扣合边沿15,使得弹性件2能够对介质腔11进行分隔,以形成介质流道114。通过两个弹性件2间隔设置,一个弹性件2的延伸部21与另一弹性件2的弯折部22对应间隔设置,使得两个弹性件2在介质腔11中形成如图3所示的呈S形布置的介质流道114,有利于使换热板的温度均匀。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2呈条状设置于介质腔11中,两个弹性件2平行间隔设置,第一弹性件2的一端延伸至换热板的第一端,另一端与换热板的第二端间隔设置,第二弹性件2的一端延伸至换热板的第二端,另一端与换热板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使得介质流道114将呈对角布置于换热板上的水嘴300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2首尾相对设置,L形弹性件2的短边沿换热板的宽度方向延伸,L形弹性件2的长边沿换热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得两个弹性件2围成介质流道1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还包括限位结构3,限位结构3位于介质流道114中且夹设于两个基板1之间,限位结构3中设有间隙31,间隙31用于限制弹性件2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
限位结构3可以是设置于介质腔11中的构件,其用于对弹性件2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进行限制,以便对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的相互靠近的位移进行限制,使得介质腔11在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具有足够尺寸,从而使得介质腔11具有足够的截流面积通过换热介质。
限位结构3通过在夹设于两个基板1之间并在自身中设置间隙31,使得两个基板1被挤压时能够相互靠近移动,通过对限位结构3中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尺寸的限制,对两个基板1相互靠近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3包括第一抵持部32,第一抵持部32设置于第一基板12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上,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弹性件2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长度,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通过间隙31间隔设置。
第一抵持部32可以是凸设于第一基板12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上的结构,通过将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通过间隙31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板被压缩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时,间隙31不断减小,第一抵持部32不断靠近第二基板131。当第一抵持部32抵于第二基板13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时,限位结构3实现了对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的限制,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无法再靠近。通过将弹性件2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长度,使得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间隙31不断减小时,弹性件2不断地被压缩,此时弹性件2发生弹性变形,弹性件2的弹性恢复力对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施加作用力,被压缩的换热板不仅可以对电芯100提供抵持力,提高电池的整体刚度,还有利于延长电芯100的寿命。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32和间隙31共同组成限位结构3,设置于两个基板1之间,能够对两个基板1相互靠近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该换热板被压缩到极限时,介质腔11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以为该换热板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原始厚度的2%至98%,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满足吸收电芯膨胀的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板被压缩到极限时,介质腔11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部32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对第一基板121进行加工获得,不仅有利于提高第一抵持部32的加工效率,还能够保持第一基板121的整体结构完整,有利于提高第一基板121的机械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还包括第二抵持部33,第二抵持部33设置于第二基板13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抵持部32正对且通过间隙31间隔设置,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弹性件2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和第二抵持部33的长度之和。
第二抵持部33可以是凸设于第二基板13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上的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抵持部32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正对,并通过间隙31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板被压缩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时,间隙31不断减小,第一抵持部32不断靠近第二抵持部33。通过将弹性件2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长度和第二抵持部33的长度之和,使得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间隙31不断减小时,弹性件2不断地被压缩,此时弹性件2发生弹性变形,弹性件2的弹性恢复力对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施加作用力,被压缩的换热板不仅可以对电芯100提供抵持力,提高电池的整体刚度,还有利于延长电芯100的寿命。
当第一抵持部32抵于第二抵持部33时,限位结构3实现了对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的限制,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无法再靠近。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抵持部32和间隙31共同组成限位结构3,设置于两个基板1之间,能够对两个基板1相互靠近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抵持部32错位设置,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间隔设置,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基板121间隔设置,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弹性件2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的长度以及第二抵持部33的长度。
通过将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抵持部32在两个基板1的排布方向上错位,并使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间隔设置,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基板121间隔设置,使得换热板被压缩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时,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之间的间隙31不断减小,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基板121之间的间隙31不断减小。通过将弹性件2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一抵持部32长度以及第二抵持部33的长度,使得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相互靠近间隙31不断减小时,弹性件2不断地被压缩,此时弹性件2发生弹性变形,弹性件2的弹性恢复力对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施加作用力,被压缩的换热板不仅可以对电芯100提供抵持力,提高电池的整体刚度,还有利于延长电芯100的寿命。
当第一抵持部32抵于第二基板131或第二抵持部33抵于第一基板121时,限位结构3实现了对两个基板1在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的限制,第一基板121和第二基板131无法再相互靠近。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33、第一抵持部32、第一抵持部32与第二基板131之间的间隙31以及第二抵持部33与第一基板121之间的间隙31共同组成限位结构3,设置于两个基板1之间,能够对两个基板1相互靠近的位移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介质腔11包括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分别设置于第一区域111的两侧,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中均设有限位结构3,第一区域111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区域112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三区域113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
第一区域111、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均是指介质腔11中的区域,第二区域112和第三区域113分别设置于第一区域111的两侧,使得第一区域111位于介质腔11的中部地区,将介质腔11分为三个区域,便于分区对介质腔11进行设置。通过将第一区域111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第二区域112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三区域113中限位结构3的间隙31在两个基板1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使得该换热板的中部在基板1排布方向上可压缩的尺寸大于两侧,使得该换热板能够更好地适应电芯100中部膨胀大,两边缘膨胀小的膨胀特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限位结构3的截面形状。通过将限位结构3设置于介质流道114中,使得限位结构3能够起到扰流的作用,有利于增强换热介质与基板1的换热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介质流道114的延伸方向介质流道114中间隔设有多个限位结构3,多个限位结构3能够起到更好的扰流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介质流道114的截流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使得介质流道114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介质流道114的截流面积可以沿远离电极端子的方向依次减小,使得介质流道114中的换热介质的流速沿远离电极端子的方向依次增大,使得靠近电极端子中的部分换热介质流速较慢,便于换热介质与发热量较大的电极端子附近的电芯100换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基板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14,弹性件2夹于两个基板1的夹持部14之间。
通过在基板1靠近介质腔11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14,使两个基板1的夹持部14对弹性件2进行夹持,减小了介质从弹性件2与基板1的接触处流过的可能。具体地,夹持部14可以设置于基板1的边缘位置,能够有效减小介质从弹性件2与基板1边缘处的接触处流过的可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4与弹性件2之间设有密封胶,密封胶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件2与夹持部14接触处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部14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对基板1进行加工制成,不仅有利于提高夹持部14的加工效率,还能够保持基板1的整体结构完整,有利于提高基板1的机械性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芯模块单元,如图6所示,该电芯模块单元包括电芯100和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板200,换热板200与电芯100贴合。由于该电芯模块单元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换热板200,该电芯模块单元中的换热板200能够吸收电芯100的膨胀,维持电芯模块单元的形态稳定,减少缓冲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芯模块单元。由于该电池包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芯模块单元,该电池包能够减少缓冲件的使用,降低成本。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包,由于该车辆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电池包,该车辆能够减少构件的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1)
1.一种换热板,贴合于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两个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凹陷结构,两个所述基板相互扣合以使所述凹陷结构形成介质腔;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介质腔中,所述弹性件与两个所述基板中的至少一个连接,所述弹性件夹设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且沿两个所述基板的排布方向伸缩,所述弹性件分隔所述介质腔;所述弹性件将所述介质腔分隔形成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扣合边沿,两个所述基板通过所述扣合边沿扣合连接,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基板的扣合边沿间隔设置,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扣合边沿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介质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延伸部和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延伸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扣合边沿,所述弯折部和所述延伸部相交设置,所述弹性件间隔设有两个,一个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延伸部与另一所述弹性件的所述弯折部对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介质流道中且夹设于两个所述基板之间,所述限位结构中设有间隙,所述间隙用于限制所述弹性件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的压缩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抵持部设置于第一基板靠近所述介质腔的侧壁上,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持部长度,所述第一抵持部与第二基板通过所述间隙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还包括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抵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介质腔的侧壁,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正对且通过所述间隙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的长度之和;
或者,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错位设置,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第二基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一基板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所述弹性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抵持部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腔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中均设有所述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间隙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间隙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限位结构的所述间隙在两个所述基板排布方向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介质腔的侧壁上设有夹持部,所述弹性件夹于两个所述基板的所述夹持部之间。
9.一种电芯模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所述换热板与所述电芯贴合。
1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芯模块单元。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71985.8U CN220233328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571985.8U CN220233328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33328U true CN220233328U (zh) | 2023-12-22 |
Family
ID=8919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571985.8U Active CN220233328U (zh) | 2023-03-22 | 2023-03-22 |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33328U (zh) |
-
2023
- 2023-03-22 CN CN202320571985.8U patent/CN2202333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065158B2 (en) | Corrugated fin and frame assembly for battery cooling | |
US8492019B2 (en) | Extruded thermal fin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of battery cells | |
CN105706232B (zh) | 推压结构以及推压组件 | |
JP5077226B2 (ja) | セル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燃料電池 | |
US11031610B2 (en) | Fuel cell stack | |
JP2019186165A (ja) | 燃料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部材及び燃料電池スタック | |
CN218472128U (zh) | 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 |
JP2021077583A (ja) | 電池温調装置 | |
CN218602587U (zh) |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 |
CN220233328U (zh) | 一种换热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9303766U (zh) | 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 |
WO2017033802A1 (ja) | 押圧構造及び押圧ユニット | |
CN114388961A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 | |
JP6411456B2 (ja) | ばね部材および押圧ユニット | |
KR20190015101A (ko) | 연료 전지용 세퍼레이터의 제조 방법 | |
CN219575751U (zh) | 电池包和储能装置 | |
CN211238324U (zh) | 电池箱体结构及动力电池组 | |
CN217158515U (zh) | 隔板及电池模组 | |
CN216161805U (zh) | 液冷板、电芯模块单元、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113394422B (zh) | 燃料电池用金属隔板以及发电单电池 | |
CN212062635U (zh) | 动力电池的冷却装置 | |
JP5305893B2 (ja) | 外部マニホールド式燃料電池 | |
CN219658791U (zh) | 冷却板、电池包和车辆 | |
CN218975583U (zh) | 换热板、电池包和车辆 | |
CN118693387A (zh) | 冷却结构、电池组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