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23731U -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23731U
CN220223731U CN202321340541.XU CN202321340541U CN220223731U CN 220223731 U CN220223731 U CN 220223731U CN 202321340541 U CN202321340541 U CN 202321340541U CN 220223731 U CN220223731 U CN 22022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reatment device
filter
water treatment
reverse osm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405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微
段俊峰
刘麟
李俊
杨志宾
梁磊
吴红波
杨吉
张寅卯
张宝
银国文
孙志强
丁建兵
徐卫
张明洋
吴利东
李全全
杨慧强
姜英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Jingni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405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2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2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2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增压泵、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EDI水处理装置;多介质过滤器包括蓄水池、隔板、分布管、气缸、网笼滤芯、支撑杆,蓄水池通过隔板分为过滤池和反洗池,分布管置于过滤池池口,气缸固定在分布管上,网笼滤芯和支撑杆置于过滤池内,气缸伸缩端部与网笼滤芯顶部通过链子连接固定;在隔板上高于网笼滤芯顶部处设有溢流孔,还包括冲洗管,冲洗管一端通过阀门与第二管道连通,冲洗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分别与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增压泵进水口连接。优点:利用网笼框中的多种滤料把水的悬浮杂质有效除去;还能分开反冲洗每层网笼框中滤料上的杂质,能冲洗彻底。

Description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电厂锅炉用水量大,而城市再生水(中水)通过处理可以作为锅炉补给水的水源,供给电厂锅炉使用,降低成本。再生水需要深度净化处理工艺进行净化,出水标准要满足电厂锅炉补给水及热网补水标准,目前,中水深度净化处理工艺是用全膜法水处理工艺处理。以中水为水源的全膜法水处理设备有顺序相连的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和EDI水处理装置。
使用时,中水依次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和EDI水处理装置处理,制取电厂锅炉补给水,然而中水在进入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前,水质浑浊,杂质较多,使得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的滤膜受影响,导致对中水的深度处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增压泵、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EDI水处理装置,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与所述增压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排出口与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排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EDI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蓄水池、隔板、分布管、气缸、网笼滤芯、支撑杆,所述隔板置于所述蓄水池池内中部,并与所述蓄水池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蓄水池通过隔板分为过滤池和反洗池,所述分布管置于所述过滤池池口,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分布管上,所述网笼滤芯和所述支撑杆置于所述过滤池内,所述支撑杆两端与所述过滤池内壁固定,所述网笼滤芯置底部于所述支撑杆顶部,所述气缸伸缩端部与所述网笼滤芯顶部通过链子连接固定,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
在所述隔板上高于所述网笼滤芯顶部处设有溢流孔,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一端通过阀门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冲洗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所述增压泵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之间设有超滤水池和第一水泵,所述超滤水池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超滤水池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和所述EDI水处理装置之间连有反渗透水罐和第二水泵,所述反渗透水罐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反渗透水罐排出口与所述第二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网笼滤芯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多个网笼框,每个所述网笼框之间通过链子连接,所述网笼框内放置为无烟煤、陶粒、石英砂、活性炭、磁铁矿、石榴石、多孔陶瓷、塑料球的滤料。
优选的,所述反洗池底部设有排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新型将中水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EDI水处理装置5得到净化,其中多介质过滤器利用网笼框中的多种滤料,把浊度较高的水的悬浮杂质,有效的除去使水澄清;其次提起网笼框,使得多个网笼框分开,反冲洗每层网笼框中滤料上的杂质,避免滤料厚度过大,无法清洗夹在中间的杂质,冲洗彻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介质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3是多介质过滤器中网笼框分开的示意图。
图中:多介质过滤器1、增压泵2、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EDI水处理装置5、第一管道6、第二管道7、蓄水池8、隔板9、分布管10、气缸11、网笼滤芯12、支撑杆13、过滤池14、反洗池15、溢流孔16、冲洗管17、阀门18、超滤水池19、第一水泵20、三通换向阀21、反渗透水罐22、第二水泵23、网笼框24、排放口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包括多介质过滤器1、增压泵2、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EDI水处理装置5,多介质过滤器1排出口与增压泵2进水口连接,增压泵2排出口与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进水口连接,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排出口通过第一管道6与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进水口连接,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通过第二管道7与EDI水处理装置5进水口连接;
中水总管来水后,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1、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EDI水处理装置5得到净化,其中多介质过滤器1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之间通过增压泵2增加水压。
多介质过滤器1利用多种过滤滤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材料,从而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的过程。
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是让含有微粒子的水在一定的压力下从高压侧透过特制的有微孔的超滤膜到达低压侧,达到去除绝大多数微粒子,得到较为纯净只含有极少量细微粒子的超滤水。
超滤膜是中空纤维管,中空纤维管的管壁有孔径是0.01微米以下的微孔,超滤水处理装置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粒子如蛋白质、水溶性高聚物、细菌、胶体等尺寸比膜孔径大的粒子。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是让上述含有极少量细微粒子的较为纯净水在大于渗透压力的驱动下以与自然渗透相反的方向通过半透膜进入膜的低压侧,达到水与极少量细微粒的有效分离,得到纯净水。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中的半透膜孔径为1/10000μm以下,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极少量细微粒子。纯净水还可能含有少量的阴、阳离子。
EDI技术是电渗析技术和离子交换技术相融合的水处理技术,EDI水处理装置5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通过阴、阳离子交换膜对纯净水中阴、阳离子的选择性透过作用和离子交换树脂对纯净水中阴、阳离子的交换作用,让纯净水中的少量阴、阳离子定向迁移,从而完成对纯净水的深度除盐。
如图2、图3所示,多介质过滤器1包括蓄水池8、隔板9、分布管10、气缸11、网笼滤芯12、支撑杆13,隔板9置于蓄水池8池内中部,并与蓄水池8内壁一体成型,蓄水池8通过隔板9分为过滤池14和反洗池15,分布管10置于过滤池14池口,气缸11固定在分布管10上,网笼滤芯12和支撑杆13置于过滤池14内,支撑杆13两端与过滤池14内壁固定,网笼滤芯12置底部于支撑杆13顶部,气缸11伸缩端部与网笼滤芯12顶部通过链子连接固定,过滤池14底部设有多介质过滤器1排出口,反洗池15底部设有排放口25;网笼滤芯12包括上下堆叠设置的多个网笼框24,每个网笼框24之间通过链子连接,网笼框24内放置为无烟煤、陶粒、石英砂、活性炭、磁铁矿、石榴石、多孔陶瓷、塑料球的滤料。
中水在多介质过滤器1中净化的过程如下,水通过分布管10进到过滤池14中的网笼滤芯12,被多层网笼框24中的滤料过滤,大部分杂质、浮游物被阻拦,然后中水从下方的排出口除去。
在隔板9上高于网笼滤芯12顶部处设有溢流孔16,还包括冲洗管17,冲洗管17一端通过阀门18与第二管道7连通,冲洗管17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21分别与多介质过滤器1排出口、增压泵2进水口连接;长时间使用,网笼框24中的滤料杂质累积,此时可以停止多介质过滤器1进水,调节三通换向阀21使得多介质过滤器1排出口与冲洗管17连通,开启阀门18,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净化后的水通过冲洗管17进入过滤池14,此过程可以在冲洗管17上增设加压泵(图未示),气缸11收缩,提起网笼框24,使得多个网笼框24分开,反冲洗的水在过滤池14上涌,将每层网笼框24中滤料上的杂质冲掉,并随着溢流孔16流进反洗池15,最终被排放口25排走。
在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和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之间设有超滤水池19和第一水泵20,超滤水池19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21与第一管道6连通,超滤水池19排出口与第一水泵20进水口连接,第一水泵20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21与第一管道6连通;
可以通过三通换向阀21使得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排出口与超滤水池19进水口连通,第一水泵20排出口与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进水口连通,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净化后的水先缓存在超滤水池19,在被第一水泵20送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
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和EDI水处理装置5之间连有反渗透水罐22和第二水泵23,反渗透水罐22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21与第二管道7连通,反渗透水罐22排出口与第二水泵23进水口连接,第二水泵23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21与第二管道7连通;
可以通过三通换向阀21使得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排出口与反渗透水罐22进水口连通,第二水泵23排出口与EDI水处理装置5进水口连通,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净化后的水先缓存在反渗透水罐22,在被第二水泵23送到EDI水处理装置5。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中水总管来水后,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1、增压泵2、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3、超滤水池19、第一水泵20、反渗透水处理装置4、反渗透水罐22、第二水泵23、EDI水处理装置5得到净化,其中多介质过滤器1利用网笼框24中的多种滤料,在一定的压力下把浊度较高的水通过一定厚度的粒状或非粒材料,有效的除去悬浮杂质使水澄清;还可以通过气缸11收缩,提起网笼框24,使得多个网笼框24分开,彻底反冲洗每层网笼框24中滤料上的杂质,避免滤料厚度过大,无法清洗夹在中间的杂质,杂质水随着溢流孔16流进反洗池15,最终被排放口25排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增压泵、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反渗透水处理装置、EDI水处理装置,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与所述增压泵进水口连接,所述增压泵排出口与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排出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EDI水处理装置进水口连接;
所述多介质过滤器包括蓄水池、隔板、分布管、气缸、网笼滤芯、支撑杆,所述隔板置于所述蓄水池池内中部,并与所述蓄水池内壁一体成型,所述蓄水池通过隔板分为过滤池和反洗池,所述分布管置于所述过滤池池口,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分布管上,所述网笼滤芯和所述支撑杆置于所述过滤池内,所述支撑杆两端与所述过滤池内壁固定,所述网笼滤芯置底部于所述支撑杆顶部,所述气缸伸缩端部与所述网笼滤芯顶部通过链子连接固定,所述过滤池底部设有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
在所述隔板上高于所述网笼滤芯顶部处设有溢流孔,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一端通过阀门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冲洗管另一端通过三通换向阀分别与所述多介质过滤器排出口、所述增压泵进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浸没式超滤水处理装置和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之间设有超滤水池和第一水泵,所述超滤水池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超滤水池排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和所述EDI水处理装置之间连有反渗透水罐和第二水泵,所述反渗透水罐进水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反渗透水罐排出口与所述第二水泵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水泵排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洗池底部设有排放口。
CN202321340541.XU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Active CN22022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541.XU CN22022373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40541.XU CN22022373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23731U true CN220223731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5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40541.XU Active CN220223731U (zh) 2023-05-26 2023-05-26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23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79755U (zh) 工业污废水零排放回用中浓缩液的循环再处理系统
JPH06238273A (ja) 膜分離型浄水処理方法
CN201284277Y (zh) 一种小型净水机
CN203922886U (zh) 一种含镍废水三级反渗透处理系统
CN101070212A (zh) 陶瓷膜海水预处理方法
CN110790344A (zh) 一种新型饮用水深度处理净化装置和方法
CN206529357U (zh) 一种高产水率的锅炉给水处理装置
CN220223731U (zh) 一种再生水补给利用系统
CN102583647A (zh) 一种管式微滤膜工业废水回用处理设备及工艺流程
CN210313765U (zh) 含氟高盐度废水回用系统
KR101392755B1 (ko) 관형막을 이용한 수처리시스템
CN203269626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膜处理装置
JP2008183513A (ja) 浄水装置
CN205892904U (zh) 用于自动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设备
CN201400615Y (zh) 循环水排污水的处理系统
CN206318804U (zh) 一种错流管式微滤废水处理系统
CN201200865Y (zh) 高回收率超滤装置
JP3569605B2 (ja) コロイダルシリカ含有廃水からの水回収方法
CN108128848A (zh) 一种新型水净化处理方法
CN212833079U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用的装置
CN207276417U (zh) 一种陶瓷膜曝气和微正压臭氧膜再生水处理装置
CN109879492A (zh) 一种具有脱盐装置的纯水机膜过滤系统
CN202322514U (zh) 一种含油废水处理装置
JP2010188250A (ja) 水処理方法
JP2016172238A (ja) 脱塩方法、脱塩装置の洗浄方法及び脱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