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13365U - 头部按摩器 - Google Patents

头部按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13365U
CN220213365U CN202321528559.2U CN202321528559U CN220213365U CN 220213365 U CN220213365 U CN 220213365U CN 202321528559 U CN202321528559 U CN 202321528559U CN 220213365 U CN220213365 U CN 220213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layer
user
head
ed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85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培福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Liang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Liang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Liang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Liangji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85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13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13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13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部按摩器,包括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第一裁片包括第一外层部和自第一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一反包部,第二裁片包括第二外层部和自第二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二反包部,第一反包部和第二反包部叠合且设于第一外层部和第二外层部之间,第一外层部、第一反包部、第二反包部和第二外层部相连接以形成有叠边结构,叠边结构的连接处与叠边结构的边缘之间相距预设距离。通过将第一反包部和第二反包部叠合并且设置在第一外层部和第二外层部之间,如此实现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的边缘的隐藏,使得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连接后的结构的边缘平顺光滑,通过将叠边结构的连接处设计成距离叠边结构的边缘一定距离,可以防止叠边结构出现鼓包凸起。

Description

头部按摩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头部按摩器是一种对用户的头部进行按摩的装置,为了对用户形成一种良好的触感,相关技术中,头部按摩器的表面结构会采用若干柔性的裁片连接而成,一般来说,裁片的边缘不平整,较为粗糙,需要对裁片的边缘进行隐藏处理,相关技术中不能较好地实现对裁片的边缘的隐藏,甚至容易鼓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头部按摩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头部按摩器,所述头部按摩器包括:
第一裁片,所述第一裁片包括第一外层部和自所述第一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一反包部;以及
第二裁片,所述第二裁片包括第二外层部和自所述第二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二反包部;
所述第一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反包部叠合且设于所述第一外层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之间,所述第一外层部、所述第一反包部、所述第二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相连接以形成有叠边结构,所述叠边结构的连接处与所述叠边结构的边缘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层部、所述第一反包部、所述第二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车缝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边结构的连接处与所述叠边结构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按摩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敞口,所述主体适于通过所述敞口罩设于用户的头部,所述主体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主体的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所形成的叠边结构定义为第一叠边结构,所述第一叠边结构围绕所述敞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
帽体单元,所述帽体单元适于罩设于用户的头部;以及
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适于按摩用户的头部,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帽体单元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功能单元沿所述帽体单元的边缘延伸以围设出所述敞口,所述功能单元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叠边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于所述功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带设于所述功能单元的另一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的第一裁片与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一裁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第二裁片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的第二裁片与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二裁片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遮挡单元,所述遮挡单元适于遮挡用户的眼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遮挡单元的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所形成的叠边结构定义为第二叠边结构,所述第二叠边结构位于所述遮挡单元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单元设有透视孔,所述透视孔适于与用户的眼部相对应设置。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裁片的第一反包部和第二裁片的第二反包部叠合并且设置在第一裁片的第一外层部和第二裁片的第二外层部之间,如此实现对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的边缘的隐藏,使得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连接后的结构的边缘更为平顺光滑,此外,第一外层部、第一反包部、第二反包部和第二外层部相互连接构成叠边结构,叠边结构的连接处距离叠边结构的边缘一定距离,如此可以防止叠边结构出现鼓包凸起。
本申请的其它优点将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设计。
图1为一些实施例中头部按摩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标记为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标记为B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标记为C的放大图;
图5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连接示意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中头部按摩器侧视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主体1000,帽体单元1110,功能单元1120,敞口1200;
遮挡单元2000,避空位2100,透视孔2200;
第一固定带3100,第二固定带3200,魔术贴3300;
第一裁片4100,第一反包部4110,第一外层部4120,第二裁片4200,第二反包部4210,第二外层部4220,叠边结构4300,第一叠边结构4301,第二叠边结构4302,边缘4310,连接处4320,缝线433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出一种头部按摩器,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头部按摩器包括第一裁片4100、第二裁片4200,第一裁片4100包括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一反包部4110,第一反包部4110自第一外层部4120弯折而成,第二裁片4200包括第二外层部4220和第二反包部4210,第二反包部4210自第二外层部4220弯折而成,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相互叠合,并且设置在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之间,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连接,以使得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形成有叠边结构4300,叠边结构4300的连接处4320与所述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通过将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叠合并且设置在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之间,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被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遮挡,也即实现了对第一裁片4100的边缘和第二裁片4200的边缘的隐藏,从而使得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连接而构成的结构(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平顺光滑。此外,由于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连接,如此,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之间通过连接处4320相互约束,并且连接处4320距离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1310一定距离,因而,即使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是弯折而成,也不会使得叠边结构4300形成鼓包凸起,尤其适合头部按摩器的一些需要设计成扁平的设计。
具体地,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具有一定的面积,主要有柔性材质制备而成,例如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的材质为皮革、布料、硅胶或蛋白皮等,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相连接可以构成头部按摩器的表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所谓的表面结构,即在头部按摩器中容易被用户观察或触摸到的结构。
第一裁片4100的边缘部分弯折从而形成第一反包部4110,剩余的部分则构成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外层部4120相对于第一反包部4110具有更大的面积;第二裁片4200的边缘部分弯折从而形成第二反包部4210,剩余的部分则构成第二外层部4220。当需要连接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时,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叠合在一起并且设置在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之间,将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互连接后,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形成叠边结构4300,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被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所遮挡,也即实现了第一裁片4100的边缘和第二裁片4200的边缘的隐藏,用户可以接触到第一外层部4120、第二外层部4220和叠边结构4300,第一外层部4120和第二外层部4220表面平整,可以给用户带来良好的触感,而由于隐藏掉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因此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也相对平顺光滑,不会给用户带来不良的触感,通过如此设计,既能解决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的边缘粗糙的问题,也使得整体更为美观。
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的连接需要将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连接起来,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连接形成叠边结构4300,如此使得叠边结构4300存在一个连接处4320,所谓的连接处4320,即为实现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连接的对应位置,例如,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采用连接件实现相连接,连接件所在的位置即视为连接处4320,将连接处4320设计为距离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预设的距离,如此可以防止叠边结构4300的出现鼓包凸起。这是由于,第一反包部4110是弯折而成的,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第一反包部4110的面积小于第一外层部4120,因此第一反包部4110容易相对于第一外层部4120具有回弹的趋势,对于第二反包部4210也是如此,第二反包部4210相对于第二外层部4220也具有回弹的趋势,因此,当形成叠边结构4300后,在第一反包部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的作用下,叠边结构4300容易出现鼓包凸起,尤其不适用于一些需要设计成相对扁平的设计上(例如下文提到的遮挡单元2000、第一固定带3100、第二固定带3200、功能单元1120)。而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处4320设置在距离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一定的距离,如此可以抑制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的回弹,从而避免鼓包现象,更适用于一些扁平的设计。可选地,叠边结构4300的连接处4320和叠边结构4300的边缘4310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例如10mm、8mm、6mm、4mm、2mm、1mm,如此确保叠边结构4300不出现鼓包现象,又能避免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之间存在过大的缝隙,当然,前述距离不宜过小,否则不便于对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进行连接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的相连接有多种方式,例如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相互粘接从而连接形成叠边结构4300,也可以是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使用铆钉铆接起来。对于前者,粘接连接的稳定性不佳,容易出现脱接,对于后者,铆接连接使得相邻的铆钉之间的部位也容易出现脱接。为此,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车缝连接,所谓的车缝连接,例如,将车缝工具压紧在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沿第一方向采用缝线4330进行车缝,从而实现第一外层部4120、第一反包部4110、第二反包部4210和第二外层部4220的相连接,第一方向可以是第一外层部4120至第二外层部4220的方向,也可以是第二外层部4220至第一外层部4120的方向,通过车缝连接,使得叠边结构4300在延伸方向上均得到有效的约束,避免缝隙的产生,使得整体的外观更美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头部按摩器包括有主体1000,主体1000具有敞口1200,主体1000通过敞口1200罩设于用户的头部,也即主体1000通过罩设到用户的头部实现戴在头部上,如此能加强主体1000和用户的头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主体1000包括有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主体100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所形成的叠边结构4300定义为第一叠边结构4301,第一叠边结构4301围绕上述敞口1200。
具体地,主体1000戴在用户的头部,从而对用户的头部实现按摩,可以理解的是,主体1000包括有用于对用户的头部实现按摩动作的部件,例如,主体1000包括有气囊(图中未示出),气囊可变大和变小,通过气囊的变大和变小实现对用户的头部的按摩。也可以是,主体1000包括有抓手(图中未示出),抓手可活动设置,通过抓手的旋转或往复运动实现对用户的头部的按摩。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结构,只要能模拟人手给予用户的头部施压即可视为是主体1000。为了进一步提高按摩过程中的舒适度,主体1000还可以包括有能发出震动的部件以及温控部件,在主体1000按摩用户的头部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震动和/或温度从而提升按摩的舒适性。
主体1000罩设用户的头部,也就是说,主体1000包裹着用户的头部,例如主体1000构成了中空的罩状结构,如此主体1000围设出容纳腔,容纳腔的一端敞开,容纳腔的敞开端即构成了敞口1200,用户在戴上头部按摩器的过程中,将主体1000的敞口1200对准头部,直至头部穿过敞口1200而嵌入到容纳腔中,如此使得主体1000罩设在头部,加强了主体1000和头部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由于头部按摩器在按摩的过程中,会具有相应的按摩动作,这些按摩动作可能使得主体1000相对于头部松脱,而本实施例中通过主体1000罩设头部,增加了主体1000和头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主体1000和头部之间的稳定性更强,主体1000不容易在按摩的过程中相对于用户的头部出现松脱。
用户在佩戴主体1000的过程中,敞口1200的周边容易触碰到用户,为了降低对用户的刺激,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000包括有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相互连接从而形成第一叠边结构4301,第二叠边结构4302围绕着敞口1200,也就是说,敞口1200的周边即为第一叠边结构4301,正如上所说的,第一叠边结构4301的边缘4310平顺光滑,因此在佩戴主体1000的过程中,即使敞口1200的周边(第一叠边结构4301)触碰到用户,也不会给用户带来刺激,触感良好。
结合图1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00包括帽体单元1110和功能单元1120,帽体单元1110用于罩设在用户的头部,即主体1000通过帽体单元1110实现戴在用户的头部,功能单元1120用于对用户的头部进行按摩,功能单元1120和帽体单元1110可拆卸连接,并且功能单元1120沿着帽体单元1110的边缘延伸从而围设出敞口1200,功能单元1120包括上述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以形成有第一叠边结构4301。
具体地,所谓的帽体单元1110,即为能实现对用户的头部的罩设佩戴,而所谓的功能单元1120,即为设置有用于实现对用户的头部进行按摩的部件,如前面提到的气囊、抓手等。由于用户的头部容易产生油脂,在长时间使用头部按摩器后,头部按摩器和头部接触的位置容易变脏,由于头部按摩器为涉电部件,不方便将整个头部按摩器进行深度清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主体1000设计为包括帽体单元1110和功能单元1120,帽体单元1110为非涉电部件,而功能单元1120为涉电部件,在需要清洁时,可以将帽体单元1110和功能单元1120拆卸开来分别清洁,帽体单元1110可以进行深度清洗,而功能单元1120可以进行表面擦拭,并且,正是由于帽体单元1110和功能单元1120设计成可拆卸的,因此针对两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以适应清洗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功能单元1120和帽体单元11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有多种的方式,例如卡扣、粘接等,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拉链的方案,拉链的一部分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拉链的另一部分设置在帽体单元1110,通过拉链实现可拆卸连接,稳定性强。
由于功能单元1120围设出敞口1200,敞口1200的周边由功能单元1120所形成,因此将功能单元1120设计成包括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功能单元112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连接构成上述第一叠边结构4301,用于实现按摩的部件可以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头部按摩器还包括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带3100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的一端,第二固定带3200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的另一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提高头部按摩器佩戴的稳定性。
具体地,第一固定带3100和用户的脸部的左侧相对应设置,第二固定带3200和用户的脸部的右侧相对应设置,将第一固定带3100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的一端,将第二固定带3200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的另一端,如此当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连接后,即可在视觉上和功能单元1120构成一体。此外,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可拆卸连,可以提高头部按摩器的佩戴便利性。
例如,在将主体1000戴在头部前,先解除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连接,如此在将主体1000戴在头部的过程中,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呈分离状,如此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被压于用户的头部和主体1000之间。当主体1000戴在头部后,用户操作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连接起来,提升主体1000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6所示,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通过魔术贴3300实现可拆卸连接,魔术贴3300分为子母两个部件,其中子部件设置在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中的其中一个,而母部件设置在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中的另外一个,通过子部件和母部件的粘接实现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之间的连接,用户施加力分离子部件和母部件即可实现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分离。此外,通过调整子部件和母部件粘接的位置即可实现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松紧度的调整,也就是说,通过魔术贴3300的设置,既能实现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又能实现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松紧度调节,适应不同的头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4所示,第一固定带3100包括有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第二固定带3200也包括有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第二固定带3200的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结构没有单独列出放大图,参见图4中第一固定带放大图),第一固定带310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第一裁片4100与功能单元1120的第一裁片4100一体成型,第一固定带3100的第二裁片42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第二裁片4200与功能单元1120的第二裁片4200一体成型,如此使得功能单元1120、第一固定带3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之间更为简洁,一体性更强,也方便制造。例如采用两块裁片,其中一块裁片包括有三个区域,三个区域对应功能单元1120的第一裁片4100、第一固定带310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第一裁片4100;另一块裁片也包括三个区域,对应功能单元1120的第二裁片4200、第一固定带3100的第二裁片4200和第二固定带3200的第二裁片4200,只要将这两块裁片连接起来即可,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头部按摩器还包括设于主体1000的遮挡单元2000,遮挡单元2000适于遮挡用户的眼部,例如遮挡单元2000设置在功能单元1120上。在一些情况下,用户在使用头部按摩器的过程中会伴随入睡,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遮挡单元2000,遮挡单元2000设置在主体1000上,用于遮挡用户的眼部,也就是说,当使用头部按摩器时,将主体1000戴在用户的头部,遮挡单元2000便和用户的眼部的相对应,实现对眼部的遮挡,可以理解的是,遮挡单元2000遮挡用户的眼部,即遮挡单元2000能减少外界射向用户的眼部的光线,可以是遮挡一部分的光线,也可以是遮挡大部分的光线,只要相对于不设置遮挡单元2000时,能使得用户的眼部接收的光线变少即可(相对变暗即可),如此,通过设置遮挡单元2000,可以营造出一种昏暗的环境,从而满足用户使用头部按摩器时的入睡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不方便关闭环境灯光的环境,用户也能在使用头部按摩器时在遮挡单元2000的作用下避免外界光线的刺激,便于入睡。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6所示,遮挡单元2000朝向下方延伸,如此实现对光线更好的遮挡。
外界的光线沿着四面八方射向用户的眼部,因此遮挡单元2000的设置可以具有多种方式,只要设置了遮挡单元2000即可减少光线射向用户的眼部。而在本实施例中,则将遮挡单元2000设计为朝向下方延伸,实现对更强烈的光线的遮挡。这是由于,自上而下传播的光线大多为自然光或者为室内的灯具的直射光,而沿其它方向传播的光线大多为反射光,因此自上而下传播的光线更为强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遮挡单元2000设计为朝向下方延伸而遮挡用户的眼部,如此能更好地遮挡自上而下传播的那一部分光线,虽然从其它方向依然存在着光线射向眼部,但已经大大减弱,通过遮挡单元2000的朝向下方延伸足以营造足够的昏暗环境。可以理解的是,遮挡单元2000的朝向下方延伸,是以用户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部并且头部处于正常竖立状态为参照,此时遮挡单元2000可以呈竖直向下的延伸状态,也可以呈倾斜向下的延伸状态,这两种情况均可视为是遮挡单元2000朝向下方延伸。
进一步地,结合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单元2000朝向斜下方延伸,如此,在确保对光线有效遮挡的前提下,增加遮挡单元2000和用户的眼部之间的距离,避免在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部的过程中,遮挡单元2000和用户的眼部之间产生干涉,提升使用体验。
具体地,当遮挡单元2000朝向斜下方延伸时,此时遮挡单元2000距离用户的眼部有一定的距离,用户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部的过程中,遮挡单元2000的不容易和用户的眼部干涉,使得头部按摩器的佩戴更为顺利。并且,在戴上头部按摩器后,遮挡单元2000不会与用户的眼部贴合,用户的眼部可以随时转动和眨眼,避免对用户的眼部产生压迫。此外,由于遮挡单元2000朝向斜下方延伸,因此,部分较弱的光线(反射光)可以自下而上射向用户的眼部,使得用户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可以理解的是,遮挡单元2000已经遮挡掉大部分的光线(较强的光线)而营造出昏暗的环境,这部分较弱的光线只是给用户提供感知外界的窗口,而不会影响用户的入睡。
进一步地,结合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单元2000远离主体1000的一侧设置有避空位2100,该避空位2100和用户的鼻梁相对应设置,如此,鼻梁可以移入到避空位2100,从而避免鼻梁和遮挡单元2000干涉。
具体地,由于遮挡单元2000设计为朝向下方延伸,那么,为了尽可能地实现遮挡更多的光线挡,遮挡单元2000会朝向下方延伸的一定的距离,以尽可能地遮挡自上而下传播的光线,由于用户的眼部和鼻梁极为靠近,若遮挡单元2000朝向下方延伸的距离过大,那么遮挡单元2000会与用户的鼻梁发生干涉,若遮挡单元2000朝向下方延伸的距离过小,那么遮挡单元2000不能有效遮挡光线。为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遮挡单元2000远离主体1000的一侧设置避空位2100,当用户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部时,遮挡单元2000的避空位2100和用户的鼻梁相对,用户的鼻梁相当于卡入到避空位2100,如此既可以使得遮挡单元2000朝向下方延伸足够的距离实现对光线的遮挡,也能避免遮挡单元2000和用户的鼻梁之间发生干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遮挡单元2000设置有透视孔2200,该透视孔2200和用户的眼部相对应设置,如此用户可以通过该透视孔2200观察到外界环境,便于用户在戴上头部按摩器后能临时查看手机信息、或临时走动等。
具体地,透视孔2200和用户的眼部相对应设置,即外界的光线可以透过透视孔2200而射向用户得以眼部,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该透视孔2200观察到外界的情况,例如,在用户戴上头部按摩器的情况下,用户若临时需要走动或查看手机信息或其它需要使用眼部的情况,用户可不必将头部按摩器拆卸下来,便可通过透视孔2200实现观察,方便快捷,提升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透视孔2200作为提供用户观察外界的通道,由于遮挡单元2000距离用户的眼部相当近,因此透视孔2200也距离用户的眼部较近,因此透视孔2200可以设置得足够小也足以用户观察到外界,如此,也正是由于透视孔2200足够小,因此外界的光线不会对用户的正常入睡产生过多的干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遮挡单元2000包括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遮挡单元2000的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所形成的叠边结构4300定义为第二叠边结构4302,第二叠边结构4302位于所述遮挡单元2000远离主体1000的一侧。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二叠边结构4302构成遮挡单元2000的底部,在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部过程中,由于遮挡单元2000需要遮挡用户的眼部,也就是说,遮挡单元2000的底部会触碰到用户的脸部,因此将遮挡单元2000的底部设计成第二叠边结构4302,第二叠边结构4302通过隐藏第一反包部4110和第二反包部4210实现更加平顺光滑,因此即使触碰到用户的脸部也不会带来刺激,触感更为柔和。可以理解的是,当遮挡单元2000包括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时,第一裁片4100和第二裁片4200均需要对应开设透视孔2200,而前文中提到的避空位2100则由第二叠边结构4302形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按摩器包括:
第一裁片,所述第一裁片包括第一外层部和自所述第一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一反包部;以及
第二裁片,所述第二裁片包括第二外层部和自所述第二外层部弯折而成的第二反包部;
所述第一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反包部叠合且设于所述第一外层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之间,所述第一外层部、所述第一反包部、所述第二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相连接以形成有叠边结构,所述叠边结构的连接处与所述叠边结构的边缘之间相距预设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层部、所述第一反包部、所述第二反包部和所述第二外层部车缝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叠边结构的连接处与所述叠边结构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10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按摩器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敞口,所述主体适于通过所述敞口罩设于用户的头部,所述主体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主体的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所形成的叠边结构定义为第一叠边结构,所述第一叠边结构围绕所述敞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
帽体单元,所述帽体单元适于罩设于用户的头部;以及
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适于按摩用户的头部,所述功能单元与所述帽体单元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功能单元沿所述帽体单元的边缘延伸以围设出所述敞口,所述功能单元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以形成有所述第一叠边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于所述功能单元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带设于所述功能单元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的第一裁片与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一裁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固定带的第二裁片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的第二裁片与所述功能单元的第二裁片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按摩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的遮挡单元,所述遮挡单元适于遮挡用户的眼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包括所述第一裁片和所述第二裁片,所述遮挡单元的第一裁片和第二裁片所形成的叠边结构定义为第二叠边结构,所述第二叠边结构位于所述遮挡单元远离所述主体的一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单元设有透视孔,所述透视孔适于与用户的眼部相对应设置。
CN202321528559.2U 2023-06-14 2023-06-14 头部按摩器 Active CN220213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8559.2U CN220213365U (zh) 2023-06-14 2023-06-14 头部按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8559.2U CN220213365U (zh) 2023-06-14 2023-06-14 头部按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13365U true CN220213365U (zh) 2023-12-22

Family

ID=89194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8559.2U Active CN220213365U (zh) 2023-06-14 2023-06-14 头部按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13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7257B2 (ja) 折畳み式頚椎保護帯
CN211379732U (zh) 防雾垫及具备该防雾垫的口罩
KR100986665B1 (ko) 마스크
US5099525A (en) Face protecting mask intended to be used in general medicine and more particularly in surgery
KR20050043637A (ko) 개선된 얼굴 마스크 구조
KR20180024579A (ko) 필터 교체형 방진 마스크
KR102283616B1 (ko) 끈 조절 구조가 개선된 입체형 접이식 마스크
KR20100010454U (ko) 길이 조절이 가능한 귀걸이부를 가지는 안면 마스크
CN220213365U (zh) 头部按摩器
JPH1015091A (ja) マスク
KR20200001910U (ko) 다수의 지지클립이 구비된 마스크
KR20080097759A (ko) 방진마스크
JP5583799B2 (ja) 立体フェイスマスク
JP3124262U (ja) 使い捨て衛生マスク
US20230037426A1 (en) Mouth cover
JP3116947U (ja) マスク
CN219983383U (zh) 头部按摩器
JP3227467U (ja) マスク
CN220213367U (zh) 头部按摩器
KR20140003967U (ko) 수면안대
JP3116946U (ja) マスク
CN212437411U (zh) 一种成人口罩
CN220370170U (zh) 头部按摩器
JP2001336020A (ja) インナキャップ付ヘルメット
KR200492919Y1 (ko) 기능성 마스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