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7935U -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7935U
CN220207935U CN202320825435.4U CN202320825435U CN220207935U CN 220207935 U CN220207935 U CN 220207935U CN 202320825435 U CN202320825435 U CN 202320825435U CN 220207935 U CN220207935 U CN 2202079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cable
bevel gear
cylinder
withdr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54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波
孙应中
吴波
刘爱华
刘喆驰
孟泉
郭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fei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Shenyang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fei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Shenyang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fei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Shenyang Co ltd, Yangtze Optical Fibre and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fei Optical Fiber And Cable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543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79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79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79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线退纱装置,属于光缆退纱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有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该第一退纱筒与第二退纱筒同轴设置;以及驱动部,该驱动部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出端与第一退纱筒相连,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退纱筒相连,并且两输出端的输出方向相反,以使得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反向转动。本申请通过驱动部同步带动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同步且反向转动,驱动部同步带动两退纱筒转动的形式使得缆线外周的内纱与外纱以相同速率去除,避免了两退纱筒转动干涉以及缆线外周内纱与外纱无法同步去除的问题,实现缆线外周内纱与外纱的一次性去除,大幅提高缆线的退纱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缆退纱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光缆成缆工序中,由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问题,光缆中往往会出现不合格产品,如果将光缆直接丢弃,会导致大量缆线的浪费,因此需要对光缆进行退纱处理,以回收缆线中可利用的光纤和套管等材料,退纱成功后,平均可降低缆线生产中90%以上的材料损失。
在传统退纱工艺中,一般通过人工剪断成缆上的扎纱来完成退纱,这种手工操作不仅耗时长,效率低下,并且需要人员精神高度集中。在长期的工作环境中,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导致工作人员将待回收的套管剪伤,影响套管的正常回收,因此传统退纱方式的退纱速度较慢且容易出现损伤套管的问题。
针对传统退纱工艺,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退纱机,利用退纱机将缆线外周的纱线退除,然后再将套管回收。但是,缆线的外周通常存在内纱与外纱两层纱线,传统的退纱机只能将单层纱线去除,而光缆本身长度以km计,将纱线退两次的方式会极大程度增加退纱程序的繁琐程度,导致退纱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缆线退纱装置,用以解决现有退纱工艺退纱速度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缆线退纱装置,其包括:
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同轴设置;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退纱筒,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退纱筒,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转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反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之间;
所述驱动部包括有驱动轮、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驱动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退纱筒;
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分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两侧,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退纱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所述第一退纱筒一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二传动杆朝向所述第二退纱筒一端连接有第二联轴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轮背离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连有转动手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传动杆背离所述第二锥齿轮一端连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退纱筒通过传动皮带相连;
所述第二传动杆背离所述第三锥齿轮一端连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退纱筒通过皮带传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退纱筒与所述第二退纱筒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退纱筒包括有转动筒和绕纱筒,所述绕纱筒套设在所述转动筒外周,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转动筒相连,所述转动筒的转动速率大于所述绕纱筒的转动速率;
所述转动筒连有引纱导杆,所述引纱导杆设于所述绕纱筒背离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转动筒连接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纱导杆上开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引纱导杆通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转动筒的轴向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退纱筒穿设的通孔,所述第一退纱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退纱筒穿设的通孔,所述第二退纱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绕纱筒外周还设有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一端与所述绕纱筒相贴,所述阻尼片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柱,所述调整螺柱的调整端朝向所述阻尼片设置,所述调整螺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部设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可相对移动。
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缆线退纱装置,其通过同轴设置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并设置驱动部,利用驱动部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通过驱动部同步带动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同步且反向转动,驱动部同步带动两退纱筒转动的形式使得缆线外周的内纱与外纱以相同速率去除,避免了两退纱筒转动干涉以及缆线外周内纱与外纱无法同步去除的问题,实现缆线外周内纱与外纱的一次性去除,大幅提高缆线的退纱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缆线退纱装置,其通过设置驱动轮、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通过在驱动轮的输出端设置第一锥齿轮,并在两传动杆上分别设置第二锥齿轮和第三锥齿轮,利用锥齿轮的相互配合,使得驱动轮只需要输出一个方向的驱动力,两传动杆分别传递给两退纱筒相反的转动力,进而实现缆线上反向绞合的内纱与外纱的同步去除。
(3)本实用新型的缆线退纱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并利用传动皮带将传动轮上的转动力传递给第一退纱筒与第二退纱筒,使得驱动轮上的转动力传递至两退纱筒的同时,不会对两退纱筒轴向穿设的缆线进行干涉,确保缆线沿退纱筒轴向的正常传输。
(4)本实用新型的缆线退纱装置,其通过设置转动筒与绕纱筒,并在绕纱筒设置阻尼片,利用阻尼片限制绕纱筒与转动筒的同步转动,使得二者产生转速差,当纱线从引纱导杆穿过并缠绕在绕纱筒外周时,由于转动筒与绕纱筒之间的相对转速差,从引纱导杆穿出的纱线对绕纱筒外周存在牵引力,进而使得纱线不断缠绕在绕纱筒的外周,完成缆线外周纱线的同步去除与缠绕,提高缆线退纱装置的退纱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退纱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退纱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缆线退纱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退纱筒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第一退纱筒;2、第二退纱筒;3、驱动部;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固定架;
101、转动筒;102、绕纱筒;103、引纱导杆;104、阻尼片;105、调整螺柱;
301、驱动轮;302、第一传动杆;303、第二传动杆;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三锥齿轮;307、第一联轴器;308、第二联轴器;309、转动手轮;310、第一传动轮;311、第二传动轮;312、传动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的缆线退纱装置包括有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该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同轴设置;以及驱动部3,该驱动部3包括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其中第一输出端与第一退纱筒1相连,第二输出端与第二退纱筒2相连,并且两输出端的输出方向相反,以使得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反向转动,以将缆线外周以相反方向缠绕的内纱与外纱同步去除。
本申请通过设置驱动部3,并通过驱动部3同步带动驱动方向相反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既能确保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的同步转动,实现内纱与外纱的同步去除;又能利用转向相反的两输出端带动两退纱筒反向转动,完成缠绕方向相反的内纱与外纱的去除,实现缆线外周内纱与外纱的一次性去除,提高缆线的纱线去除效率。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驱动部3设置在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之间,该驱动部3包括驱动轮301、第一传动杆302和第二传动杆303,该驱动轮30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04,第一传动杆302一端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5与第一锥齿轮304相互啮合,第一传动杆302另一端连接第一退纱筒1,用于带动第一退纱筒1转动;对应地,第二传动杆303一端设置第三锥齿轮306,第三锥齿轮306同样匹配第一锥齿轮304,并且第二锥齿轮305与第三锥齿轮306分设于第一锥齿轮304两侧,第二传动杆303另一端连接第二退纱筒2。本申请通过将驱动部3设置在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之间,利用三个锥齿轮的啮合实现第一传动杆302和第二传动杆303输出端的反向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的反向转动,以实现内纱与外纱的同步去除。
此处驱动部3沿缆线轴向方向位于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之间,但是驱动部3与缆线的传输并不干涉。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驱动轮301可以是两个,两个驱动轮301分别连接第一传动杆302与第二传动杆303,两驱动轮301的转向相反,以实现第一传动杆302与第二传动的输出转向相反的目的。
优选地,本申请驱动轮301背离第一锥齿轮304的一端连有转动手轮309,转动手轮309用于带动驱动轮301转动,用以实现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的同步转动。可选地,此处驱动轮301也可直接连接驱动电机、驱动气缸等结构,以带动两退纱筒转动。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传动杆302朝向第一退纱筒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307,第二传动杆303朝向第二退纱筒2的一端连有第二联轴器308。第一联轴器307和第二联轴器308用于确保两传动杆与两退纱筒的稳定传输。
进一步优选地,本申请第一传动杆302背离第二锥齿轮305的一端连有第一传动轮310,该第一传动轮310与第一退纱筒1通过传动皮带312相连;该第二传动杆303背离第三锥齿轮306的一段连有第二传动轮311,该第二传动轮311与第二退纱筒2同样通过传动皮带312相连。本申请需要将第一传动杆302与第二传动杆303上的转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但是待退纱的缆线需要沿两退纱筒的轴向进行穿设,为了避免两传动杆与缆线进行干涉,需要将驱动部3整体与两退纱筒错位,因此设置第一传动轮310、第二传动轮311和传动皮带312等,通过传动皮带312连接传动轮与退纱筒,实现二者转动力的稳定传输。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申请中的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均包括有转动筒101和绕纱筒102,该绕纱筒102套设在转动筒101外周,并且第一输出端与转动筒101相连,该转动筒101与绕纱筒102的转动速率不同;同时转动筒101上连有引纱导杆103,该引纱导杆103设置在绕纱筒102背离第一输出端与转动筒101连接的一端。在进行退纱时,缆线外周的纱线缠绕在引纱导杆103上之后引导至绕纱筒102外周,通过转动筒101的转动将缆线外周的纱线退除,同时由于转动筒101与绕纱筒102之间存在转动速率差,引纱导杆103的转动速率大于绕纱筒102的转动速率,使得缆线外周的纱线退除后能够缠绕在绕纱筒102外周,即实现纱线从缆线外周的退除和在绕纱筒102外周的缠绕留存,实现缆线的退纱。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引纱导杆103上开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该引纱导杆103的通孔开设方向与转动筒101的轴线平行。从缆线上退除的纱线虽然可简单缠绕引纱导杆103后缠绕至绕纱筒102外周,但是会存在纱线从引纱导杆103上退除的风险,因此本申请在引纱导杆103上开设通孔,纱线穿过该通孔后缠绕至绕纱筒102外周,确保纱线的稳定缠绕,提高纱线的退除效率与质量,避免退纱过程中纱线从引纱导杆103上脱落,导致纱线无法正常缠绕在绕纱筒102上。
进一步地,本申请还包括有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该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4与第二支架5上;该第一支架4上开设有供第一退纱筒1穿过的通孔,该第一退纱筒1转动套设在第一支架4上;第二支架5同样开设供第二退纱筒2穿过的通孔,第二退纱筒2转动套设在第二支架5上。第一支架4和第二支架5作为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的放置主体,用于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的支撑放置。同时,转动筒101与第一支架4或第二支架5之间通过转动轴承连接,确保转动筒101与两支架的稳定连接,且不影响转动筒101的转动退纱。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绕纱筒102的外周还设有阻尼片104,该阻尼片104一端与绕纱筒102相贴,阻尼片104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柱105,调整螺柱105一端朝向阻尼片104设置,其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一支架4。此处以第一退纱筒1为例,实际设置过程中,第二退纱筒2处同样可设置阻尼片104与调整螺柱105结构。由于本申请需要转动筒101与绕纱筒102之间产生转动差速,以实现转动筒101的退纱以及在绕纱筒102上的缠纱,本申请通过设置阻尼片104与调整螺柱105,通过调整螺柱105压迫阻尼片104,使得阻尼片104贴紧绕纱筒102,使得绕纱筒102转动时与阻尼片104产生摩擦,进而降低绕纱筒102的转动速度,实现纱线的缠绕。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的驱动部3设置在固定架6上,该固定架6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支架4或第二支架5上,并且固定架6与第一支架4或第二支架5可相对移动。本申请通过设置固定架6,利用固定架6调整驱动部3与两退纱筒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传动杆302与第二传动杆303输出的转动力稳定传输至第一退纱筒1与第二退纱筒2,确保驱动部3可稳定带动第一退纱筒1和第二退纱筒2转动。优选地,本申请中的固定架6可带动该驱动部3与两退纱筒沿XYZ三个方向进行运动,以调整驱动部3与两退纱筒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中的缆线退纱装置工作过程如下:将缆线外周的内纱与外纱剥离引出,外纱通过第二退纱筒2退纱,外纱穿过引纱导杆103上的通孔并缠绕在绕纱筒102上;内纱通过第二退纱筒2退纱,内纱穿过引纱导杆103上的通孔并缠绕在绕纱筒102上,摇动转动手柄,驱动轮301同步转动,第一锥齿轮304分别带动第二锥齿轮305和第三锥齿轮306转动,第一传动杆302和第二传动杆303按相反方向转动,第一传动轮310和第二传动轮311同步转动,两转动筒101对应转动,绕纱筒102在阻尼片104的作用下以小于转动筒101转动速率的方式转动,转动筒101上的引纱导杆103同步转动,引纱导杆103将缆线外周的纱线退除,引纱导杆103与转动筒101产生转速差,纱线缠绕在绕纱筒102外周,完成纱线的退除和缠绕存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退纱筒和第二退纱筒,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同轴设置;
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包括有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退纱筒,所述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退纱筒,且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输出转向相反,以使得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反向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于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之间;
所述驱动部包括有驱动轮、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驱动轮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退纱筒;
所述第二传动杆一端设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分设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两侧,所述第二传动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退纱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朝向所述第一退纱筒一端连接有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二传动杆朝向所述第二退纱筒一端连接有第二联轴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背离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一端连有转动手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背离所述第二锥齿轮一端连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一退纱筒通过传动皮带相连;
所述第二传动杆背离所述第三锥齿轮一端连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二退纱筒通过传动皮带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退纱筒与所述第二退纱筒结构相同;
所述第一退纱筒包括有转动筒和绕纱筒,所述绕纱筒套设在所述转动筒外周,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转动筒相连,所述转动筒的转动速率大于所述绕纱筒的转动速率;
所述转动筒连有引纱导杆,所述引纱导杆设于所述绕纱筒背离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转动筒连接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纱导杆上开设有供纱线穿过的通孔,所述引纱导杆通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转动筒的轴向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退纱筒和所述第二退纱筒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第一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退纱筒穿设的通孔,所述第一退纱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所述第二支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退纱筒穿设的通孔,所述第二退纱筒转动套设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纱筒外周还设有阻尼片,所述阻尼片一端与所述绕纱筒相贴,所述阻尼片另一端设有调整螺柱,所述调整螺柱的调整端朝向所述阻尼片设置,所述调整螺柱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缆线退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设于固定架上,所述固定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固定架与所述第一支架或所述第二支架可相对移动。
CN202320825435.4U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Active CN2202079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435.4U CN2202079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5435.4U CN2202079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7935U true CN220207935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8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5435.4U Active CN220207935U (zh) 2023-04-14 2023-04-14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79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20737B (zh) 一种充电桩的悬挂式充电线缆的卷线系统
CN220207935U (zh) 一种缆线退纱装置
JPS61230103A (ja) 架空線への光ケ−ブルの巻付方法
CN113737326B (zh) 一种混合纱线的复合传导并捻装置
CN111942937A (zh) 一种熔喷布料卷起的纠偏装置
CN217894712U (zh) 一种纱线卷绕机用收卷装置
CN213356498U (zh) 一种拉丝机用收卷装置
CN212923892U (zh) 一种复合管纤维缠绕机构
CN208776091U (zh) 一机多用途防断纱络筒机
CN220033631U (zh) 一种纱线打蜡机构
CN212893184U (zh) 一种铝包钢导线绞制用排线机
CN219730120U (zh) 一种辐照加工电线的收放线装置
CN114368642B (zh) 一种光纤束主动绕纱装置及绕纱方法
CN215047567U (zh) 一种卷绕机卷绕的改进结构
CN212558817U (zh) 一种防止涤纶丝断丝的导丝装置
CN111088565B (zh) 一种自动更换收卷筒的梳棉机
CN215183285U (zh) 一种电缆成缆绞纱装置
CN220846399U (zh) 一种牵引速度可调节的捻线机控制系统
CN219929148U (zh) 一种薄膜材料收卷装置
CN116216422B (zh) 一种纺纱机用防缠绕的卷线器
CN216426371U (zh) 一种激光光纤用的快速拆装结构
CN217459718U (zh) 一种积极送纱式包纱机
CN219043974U (zh) 陶艺用割泥线工具
CN220886537U (zh) 一种化纤丝加工用换卷机构
CN214934831U (zh) 一种电缆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