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3926U -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3926U
CN220203926U CN202321285635.1U CN202321285635U CN220203926U CN 220203926 U CN220203926 U CN 220203926U CN 202321285635 U CN202321285635 U CN 202321285635U CN 220203926 U CN220203926 U CN 220203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supporting
turning device
jack
road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563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根军
胡相捧
周怀瑞
张文迁
刘伟
乔静
伍科
拓晓颖
马林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di Ningxia Suppo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di Ningxia Sup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di Ningxia Suppo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di Ningxia Suppo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8563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3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3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3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包括支护装置、侧推装置及侧翻装置,支护装置用于支护巷道顶部;侧推装置设置在支护装置的一侧,且侧推装置能够水平伸缩;侧翻装置设置在侧推装置相对的支护装置一侧,侧翻装置能够沿连接处旋转,且侧推装置与侧翻装置能够互换位置。侧推装置安装在支护装置靠近巷道侧壁的一侧,侧翻装置设置在支护装置靠近巷道中心的一侧,侧推装置向巷道侧壁伸展,与巷道侧壁紧贴从而减小间隙降低漏矸率,侧翻装置沿连接处向上翻转,增加支护面积,同时减小空顶区,防止漏矸,降低矸石漏入巷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提高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实用性降低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支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背景技术
液压支架是井下煤矿工作面的主要支护设备,在采煤的过程中,支架顶梁上面设置有侧护板结构,能够通过伸缩来减小液压支架与煤壁或者其他工作面设备之间的间隙。目前的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开号为CN112177653A,专利名称为侧推装置和液压支架的中国发明专利,具体公开了一种侧推装置和液压支架,通过两端侧推装置的伸缩填补其内部相邻的支架之间的间隙的功能,避免漏煤从相邻支架间进入工作空间,进而满足液压支架的现场使用要求。例如公开号为CN213980837U,专利名称为一种较薄煤层端头液压支架侧翻支顶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具体公开了顶梁组体、侧翻板、支顶千斤顶、连接板,通过支架两端设置侧翻板,解决较薄煤层端头液压支架侧翻支间的空顶区矸石垮落容易砸伤人员与设备的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两侧均使用侧推液压支架,巷道内凸起部需要留存安全距离,支架布置架间距较大,出现大面积空顶区,容易出现漏矸现象;两侧均使用侧翻支架,容易出现支架与矿壁密封不严,间隙较大漏矸现象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两侧均使用侧推液压支架,巷道内凸起部需要留存安全距离,支架布置架间距较大,出现大面积空顶区,容易出现漏矸现象;两侧均使用侧翻支架,容易出现支架与矿壁密封不严,间隙较大漏矸现象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一下方案: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包括:
支护装置、侧推装置及侧翻装置,所述支护装置用于支护巷道顶部;所述侧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护装置的一侧,且所述侧推装置能够水平伸缩;所述侧翻装置设置在所述侧推装置相对的所述支护装置一侧,所述侧翻装置能够沿连接处旋转。
优选地,所述侧推装置与所述侧翻装置的安装位置能够互换。
优选地,所述侧推装置包括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用于沿第一方向伸缩所述侧推装置。
优选地,所述侧推装置包括第一侧护板及第二侧护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垂直于所述支护装置,所述第二侧护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护板,且所述第一侧护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
优选地,所述侧翻装置包括转动轴及第三侧护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侧翻装置与所述支护装置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护板能够沿所述转动轴沿预定轨迹旋转0~90°。
优选地,所述侧翻装置包括第二千斤顶,所述第二千斤顶设置有第一角度,且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伸缩能够使所述第三侧护板转动。
优选地,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卡环,所述卡环包括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背向设置,且所述卡环用于安装所述转动轴。
优选地,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背向设置,所述基座与所述卡环间隔设置,且所述基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千斤顶。
优选地,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圆筒,所述圆筒贯穿所述支护装置,且所述圆筒用于安装所述侧推装置
优选地,所述圆筒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千斤顶。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将支护装置安装在巷道内,对巷道的顶部进行支护,根据巷道的走向,将侧推装置安装在支护装置靠近巷道侧壁的一侧,侧翻装置设置在支护装置靠近巷道中心的一侧,安装完毕后,侧推装置向巷道侧壁伸展,与巷道侧壁紧贴从而减小间隙降低漏矸率,侧翻装置沿连接处向上翻转,增加支护面积,同时减小空顶区,防止漏矸,降低矸石漏入巷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提高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实用性降低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侧翻装置收缩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侧翻装置伸展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支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的侧视图。
其中: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支护装置100、第一卡环111、第二卡环112、基座120、第一基座121、第二基座122、圆筒130、第一限位柱131、第二限位柱132、侧推装置200、第一侧护板210、第二侧护板220、第一千斤顶230、第一方向231、侧翻装置300、第三侧护板310、第二千斤顶320、第一角度321、转动轴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装置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装置,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装置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装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部”、“顶部”、“上部”、“下部”、“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到图4,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包括:支护装置100、侧推装置200及侧翻装置300,所述支护装置100用于支护巷道顶部;所述侧推装置200设置在所述支护装置100的一侧,且所述侧推装置200能够水平伸缩;所述侧翻装置300设置在所述侧推装置200相对的所述支护装置100一侧,所述侧翻装置300能够沿连接处旋转。例如,将所述支护装置100安装在巷道内,对巷道的顶部进行支护,根据巷道的走向,将所述侧推装置200安装在所述支护装置100靠近巷道侧壁的一侧,所述侧翻装置300设置在所述支护装置100靠近巷道中心的一侧,安装完毕后,侧推装置200向巷道侧壁伸展,与巷道侧壁紧贴从而减小间隙降低漏矸率,所述侧翻装置300沿连接处向上翻转,增加支护面积,同时减小空顶区,防止漏矸,降低矸石漏入巷道造成人员伤亡,从而提高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的实用性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所述侧推装置200与所述侧翻装置300的安装位置能够互换。例如,在巷道内,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的体积大,所述支护装置100两侧与所述侧推装置200、所述侧翻装置300螺栓连接,在需要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掉头时,将螺栓拆除,使所述侧推装置200与所述侧翻装置300的安装位置进行互换,从而解决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的体积大,无法在巷道内掉头的问题,同时使操作更为便捷。
具体地,所述侧推装置200包括第一千斤顶230,所述第一千斤顶230用于沿第一方向231伸缩所述侧推装置200。例如,在所述侧推装置200内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千斤顶230,所述第一千斤顶230沿所述第一方向231伸缩,所述第一方向231为巷道中心指向巷道侧壁的方向,所述第一千斤顶230向所述第一方向231伸展时带动所述侧推装置200向巷道侧壁伸展,减少齿轮、铰接等方式带来的操作不便及维护困难的问题,通过所述第一千斤顶230提高所述侧推装置200的便捷,使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操作更为简单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侧推装置200包括第一侧护板210及第二侧护板220,所述第一侧护板210垂直于所述支护装置100,所述第二侧护板220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护板210,且所述第一侧护板210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例如,在所述第一千斤顶230的伸缩端连接所述第二侧护板220,所述第二侧护板220与所述第一侧护板210垂直设置,所述一侧护板平行与巷道顶部,当所述第一千斤顶230沿所述第一方向231伸展时,所述第二侧护板220带动所述第一侧护板210沿所述侧推装置200水平滑动,通过所述第二侧护板220与巷道侧壁的紧密贴合,减小间隙降低漏矸率,同时所述第一侧护板210的滑动增大支护面积,避免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伸展后,矸石从伸展后的空隙露出,从而减少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的安全隐患。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为考虑操作便捷,所述侧翻装置300包括转动轴330及第三侧护板310,所述转动轴330设置在所述侧翻装置300与所述支护装置100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护板310能够沿所述转动轴330沿预定轨迹旋转0~90°。例如,所述转动轴330连接所述支护装置100与所述侧翻装置300,设置在所述转动轴330上的所述第三侧护板310,且所述第三侧护板310能够沿所述转动轴330向上转动90°与所述支护装置100的水平面平行,当所述第三侧护板310不转动时,所述第三侧护板310垂直与所述支护装置100水平面垂直,通过设置所述第三侧护板310转动90°增加支护面积,同时降低空顶区矸石垮落容易砸伤人员与设备的问题,当所述第三侧护板310不做转动时,所述侧翻装置300体积小,便于其余支架的安装,使操作更为便利。
进一步地,所述侧翻装置300包括第二千斤顶320,所述第二千斤顶320设置有第一角度321,且所述第二千斤顶320的伸缩能够使所述第三侧护板310转动。例如,在所述第三侧护板310的一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千斤顶320的伸缩端,所述第二千斤顶320设置有所述第一角度321,所述第一角度321为0~80°,当第二千斤顶320沿所述第一角度321向上伸展时,带动所述第三侧护板310转动,减少人工转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的安全系数。
在实施例中,为考虑操作便捷,所述支护装置100包括若干卡环,所述卡环包括第一卡环111及第二卡环112,所述第一卡环111与所述第二卡环112背向设置,且所述卡环用于安装所述转动轴330。例如,在所述支护装置100的两侧,对称且背向设置所述第一卡环111与所述第二卡环112,当所述第一卡环111侧安装所述侧翻装置300时,所述第一卡环111固定所述转动轴330,所述第二卡环112闲置,当所述侧翻装置300需要进行更换位置时,拆除所述第一卡环111上的所述转动轴330,并安装到所述第二卡环112上,从而实现所述侧翻装置300的对称互换,减少所述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10拆卸安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支护装置100包括若干基座120,所述基座120包括第一基座121及第二基座122,所述第一基座121与所述第二基座122背向设置,所述基座120与所述卡环间隔设置,且所述基座120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千斤顶320。例如,在所述支护装置100上对称设置相背的所述第一基座121与所述第二基座122,所述第一基座121与所述第一卡环111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且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基座121的间距相同,在所述转动轴330安装在所述第一卡环111上时,所述第一基座121上设置所述第二千斤顶320,所述第二基座122闲置;当所述转动轴330安装在所述第二卡环112上时,所述第二基座122上安装第二千斤顶320,通过设置所述基座120,使所述第二千斤顶320更换更为简单方便,减少所述第二千斤顶320的数量,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考虑安装便捷,所述支护装置100包括若干圆筒130,所述圆筒130贯穿所述支护装置100,且所述圆筒130用于安装所述侧推装置200。例如,在所述支护装置100内设置若干所述圆筒130,所述圆筒130重力方向与所述基座120错位布设,所述圆筒130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千斤顶230的外径,所述第一千斤顶230固定端伸入所述圆筒130内,在所述侧推装置200需要更换位置时,将所述第一千斤顶230拆除,安装在所述圆筒130的另一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是操作更为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13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31及第二限位柱132,所述第一限位柱13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32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例如,所述侧推装置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座121一侧时,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伸入所述圆筒130并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32上,所述第一限位柱131取出,反之,所述侧推装置200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座122一侧时,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伸入所述圆筒130并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柱131上,所述第二限位柱132取出,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柱13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32固定所述第一千斤顶230并限制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伸入所述圆筒130的深度,避免所述第一千斤顶230伸入所述圆筒130的深度,从而使操作更为便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设备布设的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调整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护装置,所述支护装置用于支护巷道顶部;
侧推装置,所述侧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护装置的一侧,且所述侧推装置能够水平伸缩;以及
侧翻装置,所述侧翻装置设置在所述侧推装置相对的所述支护装置一侧,所述侧翻装置能够沿连接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装置与所述侧翻装置的安装位置能够互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装置包括第一千斤顶,所述第一千斤顶用于沿第一方向伸缩所述侧推装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推装置包括第一侧护板及第二侧护板,所述第一侧护板垂直于所述支护装置,所述第二侧护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护板,且所述第一侧护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包括转动轴及第三侧护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侧翻装置与所述支护装置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侧护板能够沿所述转动轴沿预定轨迹旋转0~9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翻装置包括第二千斤顶,所述第二千斤顶设置有第一角度,且所述第二千斤顶的伸缩能够使所述第三侧护板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卡环,所述卡环包括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所述第二卡环背向设置,且所述卡环用于安装所述转动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基座,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基座及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与所述第二基座背向设置,所述基座与所述卡环间隔设置,且所述基座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千斤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装置包括若干圆筒,所述圆筒贯穿所述支护装置,且所述圆筒用于安装所述侧推装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柱及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千斤顶。
CN202321285635.1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Active CN220203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635.1U CN220203926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5635.1U CN220203926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3926U true CN220203926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2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5635.1U Active CN220203926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3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33477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以及基坑边坡支护系统
CN210530828U (zh) 掘、锚、护一体化的掘锚护机
CN111963224A (zh) 一种锚杆机角度调节支撑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060077A (zh) 一种煤矿巷道过断层快速支护装置
CN220203926U (zh) 一种带侧推装置和侧翻装置的顶梁
CN212428886U (zh) 一种用于煤矿巷道的临时支护
CN209855714U (zh) 一种钻机用回转调角装置
CN204212691U (zh) 一种可行走万向旋转钻机
CN114775628A (zh) 一种基坑支护系统及支护方法
CN213928391U (zh) 一种隧道工程施工用碎石防护装置
CN113026764B (zh) 滨海软土深基坑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3896611U (zh) 一种市政公路修补装置
CN204827484U (zh) 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装置
CN210141146U (zh) 一种煤矿用窄体回转式四臂锚杆钻机
CN104533493B (zh) 一种用于掘进和回采的盾构支架
CN107503374A (zh) 一种管廊作业车
CN210459227U (zh) 一种岩土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21096543U (zh) 一种联络通道管片支撑装置
CN216741585U (zh) 一种采矿工程用巷道支撑装置
CN215761487U (zh) 可旋转进给架式钻机
CN218148409U (zh) 一种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
CN212508373U (zh) 一种锚杆机角度调节支撑装置
CN220167961U (zh) 一种顶板支护装置
CN218293634U (zh) 一种掩护式的单元支架
CN114809686B (zh) 一种市政工程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