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2585U -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02585U
CN220202585U CN202322303257.1U CN202322303257U CN220202585U CN 220202585 U CN220202585 U CN 220202585U CN 202322303257 U CN202322303257 U CN 202322303257U CN 220202585 U CN220202585 U CN 220202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piles
prefabricated square
river
plastic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032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强
刘利生
冯杰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23032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02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02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02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涉及堤坝工程领域,包括沿河岸依次布置的若干塑钢板桩,各塑钢板桩依次连接,每一塑钢板桩的背水侧均布置一根预制方桩A,预制方桩A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布置若干预制方桩B,预制方桩A、塑钢板桩及预制方桩B三者顶端共同浇筑形成钢筋砼压顶A,作为第一阶梯;预制方桩B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并排布置若干预制方桩C,预制方桩C顶部浇筑钢筋砼压顶B,作为第二阶梯,且所述第二阶梯的高度高于第一阶梯。本实用新型通过施打多根预制桩,避免传统砌石护岸施工时的大开挖,影响现状建筑物,同时通过多根桩结合布置,使得河岸整体稳定性大大增强,避免桩式护岸露出太高,影响河道美观性。

Description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堤坝工程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砌石挡墙加固方法开挖方量大,对河岸上现有建筑物影响大,常规的3m高河道挡墙施工过程中,开挖工作面为4m左右,需对4m以内的现状建筑物进行拆迁,5m~10m以内的临近建筑物需要加固。同时,传统的单桩护岸露出的高度不宜过高,一是因为桩露出高度较高无法满足桩式护岸的稳定性,二是因为露出过多影响河道护岸的美观性。
护岸,是为防止河流侧向侵蚀及因河道局部冲刷造成的坍塌等灾害,使主流线偏离被冲刷地段的保护工程。传统的砌石护岸首选需进行开挖,挖出施工作业面然后完成砌筑工作,如果不能进行工作面的开挖,则砌筑的挡墙向河道内侵占,减少了水域面积,不宜在施工场地狭小的区域施工。桩式生态护坡则减小了土方开挖和回填,适用于施工场地狭小的河岸,但单桩结构不宜露出高度过高,一是影响生态护岸的美观性,二是考虑单桩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减小土方开挖回填的同时,保证护岸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通过塑钢板桩、预制桩等桩的施工加固河岸,可以有效减小土方开挖回填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包括沿河岸依次布置的若干塑钢板桩,各塑钢板桩依次连接,每一塑钢板桩的背水侧均布置一根预制方桩A,预制方桩A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布置若干预制方桩B,预制方桩A、塑钢板桩及预制方桩B三者顶端共同浇筑形成钢筋砼压顶A,作为第一阶梯;预制方桩B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并排布置若干预制方桩C,预制方桩C顶部浇筑钢筋砼压顶B,作为第二阶梯,且所述第二阶梯的高度高于第一阶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阶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阶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之间设置原土回填区域,形成景观绿化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砼压顶A浇筑后高于河道的设计洪水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砼压顶B上装配栏杆。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钢筋砼压顶B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设置游步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预制方桩B的打入深度与塑钢板桩的打入深度相同,且均小于预制方桩A的打入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钢筋砼压顶形成第一、第二两级阶梯的形式,能够有效减小第一级阶梯桩式护岸结构露出高度,护岸结构更加美观;
2、单独打设的预制方桩C能够对修整的河岸边坡进行支护,有效保护河岸内侧现状建筑;
3、第一阶梯的宽度大于第二阶梯,并在二者之间设置景观绿化带,钢筋砼压顶B6上装配栏杆,河岸内侧设置游步道,进一步增加河道美观性;
4、钢筋砼压顶A浇筑后高于河道的设计洪水位,提高了护岸结构的安全性;
5、通过多根桩组合,使得在对狭小的河岸整治过程中,有效减小开挖回填工作,降低对现状临近建筑物的影响,且可以保证护岸结构的稳定,并且阶梯桩设置,使得桩式护岸露出高度有效降低,河岸美观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预制方桩A1、塑钢板桩2、预制方桩B3、预制方桩C4、钢筋砼压顶A5、钢筋砼压顶B6、原土回填区域7、栏杆8、游步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介绍:
实施例:如附图1、2所示,这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包括预制方桩A1、塑钢板桩2、预制方桩B3、预制方桩C4、钢筋砼压顶A5、钢筋砼压顶B6、原土回填区域7、栏杆8和游步道9。
若干根“几”字形的塑钢板桩2依次并排连接,且沿着河岸依次打入,塑钢板桩2的规格为2m长MA718×180×8。在每一塑钢板桩2的背水侧(“几”字形结构的凹槽内)均布置一根预制方桩A1(规格为4m长,25cm×25cm),预制方桩A1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即背水侧)先间隔一定距离后,再布置若干跟预制方桩B3(规格为2m长,25cm×25cm),预制方桩A1、塑钢板桩2及预制方桩B3三者顶端共同浇筑形成钢筋砼压顶A5(规格为1.6m×0.3cm),作为第一阶梯。预制方桩B3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并排布置若干根预制方桩C4(规格为4m长,25cm×25cm),预制方桩C4顶部浇筑钢筋砼压顶B6(规格为0.5m×0.3cm),作为第二阶梯,且第二阶梯的高度高于第一阶梯,该预制方桩C4可以有效保护河岸内侧现状建筑,同时作为第二阶梯,减小第一级阶梯桩式护岸结构露出高度,使护岸结构更加美观。
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阶梯(钢筋砼压顶A5)的宽度大于第二阶梯(钢筋砼压顶B6),同时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之间设置原土回填区域7,形成景观绿化带;钢筋砼压顶B6上装配栏杆8,钢筋砼压顶B6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设置游步道9,进一步增加河道美观性。
优选地,如图1所示,标记H1表示设计河底高程,标记H2表示常水位,标记H3表示设计洪水位,标记H4表示现状道路标高,钢筋砼压顶A5浇筑后高于河道的设计洪水位H3,提高了护岸结构的安全性。
预制方桩B3的打入深度与塑钢板桩2的打入深度相同,且均小于预制方桩A1的打入深度,同时钢筋砼压顶A5对外侧预制方桩A1进行牵拉,有效保证护岸结构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
首先在河岸侧施打塑钢板桩2及预制方桩A1,然后在道路侧施打预制方桩C4,对修整的河岸边坡进行支护,河岸侧并排布置预制方桩B3与塑钢板桩2、预制方桩A1共同浇筑钢筋砼压顶A5,对预制方桩A1进行牵拉,保证护岸结构的稳定。预制方桩C4则浇筑钢筋砼压顶B6,该预制方桩C4可以有效保护河岸内侧现状建筑,同时作为第二阶梯,减小第一级阶梯桩式护岸结构露出高度,使护岸结构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通过施打多根预制桩,从而避免传统砌石护岸施工时的大开挖,影响现状建筑物,同时通过多根桩结合布置,使得河岸整体稳定性大大增强,避免桩式护岸露出太高,影响河道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岸依次布置的若干塑钢板桩(2),各塑钢板桩(2)依次连接,每一塑钢板桩(2)的背水侧均布置一根预制方桩A(1),预制方桩A(1)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布置若干预制方桩B(3),预制方桩A(1)、塑钢板桩(2)及预制方桩B(3)三者顶端共同浇筑形成钢筋砼压顶A(5),作为第一阶梯;预制方桩B(3)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并排布置若干预制方桩C(4),预制方桩C(4)顶部浇筑钢筋砼压顶B(6),作为第二阶梯,且所述第二阶梯的高度高于第一阶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阶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梯与所述第二阶梯之间设置原土回填区域(7),形成景观绿化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压顶A(5)浇筑后高于河道的设计洪水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压顶B(6)上装配栏杆(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砼压顶B(6)靠近现状道路的一侧设置游步道(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方桩B(3)的打入深度与塑钢板桩(2)的打入深度相同,且均小于预制方桩A(1)的打入深度。
CN202322303257.1U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Active CN220202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3257.1U CN220202585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03257.1U CN220202585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02585U true CN220202585U (zh) 2023-12-19

Family

ID=8914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03257.1U Active CN220202585U (zh) 2023-08-25 2023-08-25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02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45846Y (zh) 挖斗搅拌水泥围护墙
CN207003499U (zh) 一种地铁隧道上方基坑开挖的抗浮起装置
CN100510281C (zh) 超大直径、超埋深度调蓄池的半逆作施工方法
CN111042053A (zh) 城市水利工程中永临结合挡土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06039B (zh) 复杂地质条件坑中坑拉森钢板桩施工方法
CN104878719A (zh) 互嵌加筋式生态挡墙施工方法
CN103334450B (zh) 一种带排水沟的桩柱预制板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CN220202585U (zh) 一种适应于乡镇河道整治的桩式护岸结构
CN211872840U (zh) 城市水利工程中永临结合挡土墙结构
CN211773802U (zh) 一种砂卵石地层车站基坑的降水支护结构
CN114657949A (zh) 一种泄洪渠导流的施工方法
CN205062744U (zh) 一种半悬臂半重力式两级景观防洪墙
CN211421139U (zh) 一种盾构井冠梁支撑结构
CN112575777A (zh) 一种航道下穿高铁桥墩桩基的框架加固体系和加固方法
CN209509556U (zh) 托换无地下室建筑地下空间增层的施工结构
CN210086322U (zh) 一种富水区域抗浮地下车库
CN207376577U (zh) 一种运河综合整治系统
CN110984143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矩形抗滑桩护壁及其施工方法
CN220813787U (zh) 一种高水头路堑预加固结构
CN214832355U (zh) 一种堤防生态化改造结构
CN21737876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支撑结构
CN213741152U (zh) 一种复合型围堰结构
CN113931228B (zh) 一种用于地下室施工的材料平台施工方法
CN116988429B (zh) 一种河道岸坡生态防护结构及清淤方法
CN218952100U (zh) 一种兼顾建筑物保护的驳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