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00082U -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 Google Patents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200082U CN220200082U CN202321320861.9U CN202321320861U CN220200082U CN 220200082 U CN220200082 U CN 220200082U CN 202321320861 U CN202321320861 U CN 202321320861U CN 220200082 U CN220200082 U CN 2202000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 main body
- latch
- auxiliary
- lock ca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32 homeopath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锁扣机构包括:锁扣主体,转动连接在储物箱的侧壁上;辅助锁扣件,设于锁扣主体上,且能随该锁扣主体一起相对储物箱转动,并在该锁扣主体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而与锁扣接合部进行锁定;辅助锁扣件设置在锁扣主体的背面且因被锁扣主体遮盖而从正面整体不可见,在锁扣主体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锁扣主体上或锁扣主体与该锁扣接合部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相通、以允许使用者的手指从侧向伸入其中并操作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而进行解锁的操作空间。优点在于:锁扣机构既能方便使用者进行手动解锁,又不容易受外物触压而误解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一个储物箱中能够开合的两部分锁定在一起或者将上下堆叠的两个储物箱锁定在一起的锁扣机构,以及应用该锁扣机构的储物箱。
背景技术
储物箱,如工具箱、器材箱及药品箱等,一般包括箱本体以及盖合其上的盖体,盖体与箱本体之间在一侧铰接在一起,而在另一侧通过锁扣机构进行锁合,从而避免盖体轻易被打开。同样地,目前储物箱也有采用锁扣机构将上下堆叠的两个箱体锁定在一起,以方便运输及储藏。
如专利号为US6102455B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容器,该容器具有配合的、作为盖体的第一部分和作为基体或主体的第二部分,容器包括用于将第一部分可释放地锁定到第二部分上的两个闩锁构件。闩锁构件固定到第一部分,并且第二部分设置有与第二部分一体形成的一对锁扣接合部。第一部分上的闩锁构件包括从闩锁杆向内并朝向安装杆延伸的锁定突片,该锁定突片可用于与容器上的锁扣接合部互锁接合。但这种容器用的锁扣机构还具有一定不足,由于闩锁构件为相对容器转动的枢转件,为了使闩锁构件与锁扣接合部在锁定后更加牢靠,闩锁构件与锁扣接合部在接合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预紧力,在上锁或解锁时,需要用相对盖体或基体的侧壁垂直的方向(也即前后)用力推或拉闩锁构件,以克服闩锁构件与锁扣接合部之间的摩擦力,这种锁扣机构其上锁过程及解锁过程较为费力,另一方面,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致使闩锁构件与容器的锁扣接合部处出现磨损、变形问题,进而导致锁扣机构出现锁定失灵问题,使得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美国专利US6527309B公开了一种更加省力、操作方便的容器用闩锁装置,该专利中的容器包括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第一半部和第二半部通过闩锁装置的操作彼此可释放地配合。闩锁装置整体上可将围绕闩锁旋转轴线L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并在旋转到关闭位置时与形成在容器上的止动凸台进行锁定。具体地,闩锁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于该壳体上的闩锁按钮,该壳体在其外表面中具有矩形开口,闩锁按钮设于该壳体的矩形开口位置,且外壁面与壳体的外壁面基本齐平。闩锁按钮是转动连接在壳体上,并在弹簧的偏置力的作用下被推向锁定位置。闩锁装置的壳体上设有止动件,该止动件可用于在操作期间按压释放按钮时限制闩锁按钮的旋转运动。在进行锁定操作时,向下转动闩锁装置(朝锁定位置转动),止动凸台与闩锁按钮的锁定臂相抵,并使闩锁按钮的锁定臂在止动凸台上瞬时枢转,并随后锁定在止动凸台上。而在进行解锁操作时,用户可直接按压闩锁按钮使其脱离止动凸台,然后在向上转动闩锁装置即可轻松解锁。
但,上述US6527309B专利中的锁扣机构(闩锁装置)还具有一定的不足:首先,闩锁装置上用于容置闩锁按钮的矩形开口是前后贯穿的开设在壳体上,也即,闩锁按钮可被触发的部分是在壳体的前侧壁上裸露,这种情况下,闩锁按钮容易受外物触压而自动解锁,存在因误触发而导致容器被打开的风险,尤其是在容器被搬运或运输过程中;其次,直接在闩锁装置的壳体上进行开孔(也即矩形开口),一方面会导致壳体的整体强度降低,使用者推拉闩锁装置进行上锁或解锁时,其容易发生变形或损坏问题;另一方面,在壳体的外壁面上开孔并安置闩锁按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锁扣装置的美观性,污垢及灰尘也容易在闩锁按钮与壳体的开口部分之间的间隙处积存。
故,现有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既能方便使用者进行手动解锁,又不容易受外物触压而误解锁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无需在锁扣主体上进行开孔从而保证其整体强度、避免发生变形问题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无需在锁扣主体上进行开孔从而提高其整体美观性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锁扣机构的储物箱,该储物箱的锁扣机构锁定牢靠、不易受外物触压而自动解锁,也无需在锁扣主体上进行开孔从而保证其整体强度、避免发生变形问题,由于避免了在锁扣主体上进行开孔,因而整体美观性也得以提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技术问题中任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储物箱用锁扣机构,用来与外部的锁扣接合部锁定,包括:
锁扣主体,以能绕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储物箱的侧壁上,该锁扣主体在相对所述储物箱转动过程中随其转动位置的改变至少具有能与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进行锁定的第一上锁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相脱离的第一解锁状态;
辅助锁扣件,设于所述锁扣主体上,且能随该锁扣主体一起相对所述储物箱转动,并在该锁扣主体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而与所述锁扣接合部进行锁定,该辅助锁扣件还具有受外力作用而解除该辅助锁扣件与所述锁扣接合部之间的锁定的触发部;
所述的辅助锁扣件设置在所述锁扣主体的背面且因被锁扣主体遮盖而从正面整体不可见,并且,在所述锁扣主体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上或所述锁扣主体与该锁扣接合部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相通、以允许使用者的手指从侧向伸入其中并操作所述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而进行解锁的操作空间。
为了更好地符合使用者的解锁操作习惯,所述锁扣主体与所述储物箱连接的部分记作连接部,该锁扣主体远离其连接部的端部部分记作操作部,在所述锁扣主体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的操作部与所述锁扣接合部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限定出所述的操作空间,而所述辅助锁扣件至少有局部位于所述操作空间内。将上述操作空间邻近锁扣主体的操作部设置,使得使用者在按压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进行解锁后,也能在同一位置更方便地操作锁扣主体的操作部将该锁扣主体进行解锁,保证了锁扣结构整个解锁过程的便利性。可以想到的是,上述的操作空间也可以是直接在锁扣主体这一独立部件上形成的空腔结构。
为了有效避免辅助锁扣件受外物触碰,所述辅助锁扣件整体均位于所述操作空间内。
一般情况下,辅助锁扣件可以是以相对锁扣主体作直线滑移的方式设于该锁扣主体上,也即,在锁扣主体在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通过移动辅助锁扣件作直线移动而实现与锁扣接合部的上锁及解锁目的,但为了辅助锁扣件上锁及解锁过程的便利性考虑,所述辅助锁扣件以能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的第二轴线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扣主体上,该辅助锁扣件在相对所述锁扣主体转动过程中随其转动位置的改变具有能与锁扣接合部进行锁定的第二上锁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相脱离的第二解锁状态。
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锁扣件包括自其转动中心所在部分朝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延伸的限位挡部和触发部,所述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受外力作用能朝向所述锁扣主体所在位置发生偏转而解除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的锁定。使用者在朝向锁扣主体所在位置扣压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进行解锁后,可以顺势抬起锁扣主体而将该锁扣主体也进行解锁,使得锁扣结构整个解锁过程更加方便、快捷。
为了避免辅助锁扣件轻易地与锁扣接合部相脱离,保证锁扣机构锁定的牢靠性,还包括弹性件,该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辅助锁扣件,并使该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始终具有朝向远离所述锁扣主体的一侧进行偏转的趋势;
所述辅助锁扣件的限位挡部能与所述锁扣主体的内侧壁相抵以限制该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朝远离所述锁扣主体一侧转动。
上述弹性件可以采用各种现有技术,可以包括压簧、扭簧、簧片等各种弹性元件,但为了更好地配合上述辅助锁扣件,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所述锁扣主体朝向储物箱的锁扣接合部的一侧侧壁记作该锁扣主体的内侧壁,所述弹性件为弹簧,该弹簧抵在所述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与所述锁扣主体的内侧壁之间。
为了将弹簧牢靠地定位在辅助锁扣件与锁扣主体之间,避免弹簧发生脱落问题,所述锁扣主体的内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套设其上的第一定位柱,所述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在与所述锁扣主体的内侧壁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套设其上的第二定位柱。
为了保证锁扣机构在锁定状态下的锁定牢靠性,并使该锁扣机构的解锁过程更加省力,所述锁扣接合部具有相邻的带水平表面的第一部分和带竖向表面的第二部分,所述锁扣主体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的一侧具有朝该锁扣接合部延伸、且能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限位的第一锁扣部,所述辅助锁扣件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的一侧具有朝向该锁扣接合部延伸、且能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限位的第一方向上形成限位的第二锁扣部。
在锁扣机构与锁扣接合部处于锁定状态下,由于锁扣主体与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形成了限位,而辅助锁扣件与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限位,因而,锁扣机构整体上并不会被轻易地偏转打开,尤其是,辅助锁扣件是设于锁扣主体的内侧,因而,也不会因误触碰而解锁。在需要将锁扣机构进行解锁时,先扣压辅助锁扣件使其从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上脱离,解除两者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然后,由于锁扣主体与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仅在上下方向上限位,因而,锁扣主体可以轻易地向外偏转打开,最后使得锁扣机构整体上与锁扣接合部解除锁定,这种解锁过程更加省力,且更加符合用户的解锁操作习惯,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为了使锁扣主体与锁扣接合部仅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限位,避免两者在水平方向上形成限位而致使该锁扣主体的偏转打开过程受到较大阻力,所述锁扣主体的第一锁扣部上至少与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相抵的抵触面为平面结构,在所述锁扣主体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该锁扣主体的第一锁扣部上的平面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
为了实现辅助锁扣件与锁扣接合部在水平方向上的限位,所述辅助锁扣件的第二锁扣部至少在远离该辅助锁扣件的主体的端部位置构造出具有J型截面的钩状部,
在所述辅助锁扣件随所述锁扣主体偏转而进行上锁的过程中,所述辅助锁扣件的钩状部能越过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的底部而限位在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的远离所述锁扣主体的一侧,从而实现与所述锁扣接合部之间的锁定。
为了在锁扣主体上安装辅助锁扣件,并简化锁扣机构的结构考虑,所述锁扣主体上的第一锁扣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上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辅助锁扣件转动连接在该两个第一锁扣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该两个所述第一锁扣部与锁扣主体的对应部分也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辅助锁扣件的容置凹区。
为了将辅助锁扣件转动连接在锁扣主体上,所述辅助锁扣件上具有横向贯通的第一轴孔,该辅助锁扣件通过穿设在该第一轴孔中的第一销轴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扣主体上的两个第一锁扣部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为了保证辅助锁扣件的整体强度,所述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上还具有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延伸、并分别与所述辅助锁扣件的第二锁扣部的左右两侧对应相接的第一支撑筋和第二支撑筋。
为了保证锁扣主体整体美观性,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所述锁扣主体远离所述锁扣接合部的一侧侧壁记作该锁扣主体的外侧壁,所述锁扣主体的外侧壁构造为完整的平面或曲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储物箱,包括顶部敞口的箱本体以及能打开或盖合在所述箱本体的顶部敞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与所述盖体中的一个上设有锁扣接合部,另一上设有上述的锁扣机构,在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箱本体上的状态下,两者通过所述的锁扣机构与所述锁扣接合部锁定在一起。
为了与锁扣主体、辅助锁扣件相适配,所述箱本体包括底壁以及自该底壁的周缘大致沿竖向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箱本体的第一侧壁的外壁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凸台本体以及自该凸台本体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箱本体的第一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一止挡部;所述盖体包括顶壁以及自该顶壁的周缘大致沿着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所述锁扣机构对应设于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壁上,并与设于所述箱本体的第一侧壁上的凸台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在所述锁扣机构的锁扣主体处于所述的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有部分限位在所述凸台本体的底部,在所述锁扣机构的辅助锁扣部处于所述的第二上锁状态下,所述辅助锁扣件有部分限位在所述凸台的第一止挡部朝向箱本体的一侧,上述的凸台即构成了所述的锁扣接合部。而上述凸台本体的底部即构成了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即构成了所述锁扣接合部的第二部分。
为了进一步保证锁扣机构锁定牢靠性,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与凸台本体相接的部分位于该凸台本体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在所述锁扣机构的锁扣主体处于所述的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限位在所述凸台本体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的左、右两侧的部位。
为了使辅助锁扣件在随锁扣主体向下偏转过程中能够顺利越过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而限位在第一止挡部的内侧,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的外侧壁的至少下部区域构造出自上而下向该箱本体的内部倾斜的导斜面。
为了对处于锁定状态下的锁扣机构(主要是锁扣主体)进行保护,避免触碰外物在侧部触碰而损坏,所述箱本体的第一侧壁上对应位于所述凸台的左右两侧还具有竖向延伸、且向外凸出的第一肋板,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锁扣主体位于两个第一肋板之间。
为了使锁扣主体的偏转过程更加平稳,所述锁扣主体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肋板相对的两侧壁相贴合。
为了保证第一肋板的强度,避免轻易地发生变形问题,所述箱本体的第一侧壁上在该箱本体的顶部敞口处形成有相对该箱本体的第一侧壁向外凸出、以与所述盖体的第二侧壁的底部周缘密封配合的第一唇边,所述箱本体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肋板的顶部与该箱本体的第一唇边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首先,将辅助锁扣件设于锁扣主体的背面,相当于将辅助锁扣件隐藏在锁扣主体的内侧,避免了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辅助锁扣件受外物触压而自动解锁,降低了辅助锁扣件因误触发而导致储物箱被打开的风险。与此同时,锁扣主体上或者锁扣主体与该锁扣接合部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又预留出了方便使用者的手指从锁扣主体的侧部伸入其中而扣压辅助锁扣件的触发部进行解锁的操作空间,所以又保证了使用者解锁操作的便利性。其次,将辅助锁扣件设于锁扣主体的背面,也避免了直接在锁扣主体上开孔来安置辅助锁扣件,使得锁扣主体的整体强度得到保证,锁扣主体不容易发生变形或损坏问题。另一方面,锁扣主体的外壁面整体上为完整的壁面,具有较好的美观性,不容易积存灰尘等污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箱的一个沿前后方向剖切的竖向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箱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锁扣机构处于解锁状态);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物箱的再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盖体处于打开状态);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辅助锁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扣机构的辅助锁扣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参见图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储物箱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储物箱1包括箱本体10、盖体20和设置箱本体10与盖体20上的两对锁扣接合部130、锁扣机构30。
其中,箱本体10包括底壁11以及自该底壁11的周缘大致沿着竖向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2,第一侧壁12在其上部限定出顶部敞口10a。盖体20包括顶壁21以及自该顶壁21的周缘大致沿着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22,第二侧壁22在其下部限定出底部敞口20a。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在该箱本体10的顶部敞口10a处形成有相对该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向外凸出的第一唇边120,对应地,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上在该盖体20的底部敞口20a处形成有相对该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向外凸出的第二唇边220。在盖体20盖合在箱本体10上的状态下,盖体20的第二唇边220与箱本体10的第一唇边120在上下方向上密封贴合,其中,第一唇边120与第二唇边220之间还通过突起与凹槽配合的结构嵌合在一起,以加强密封。
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与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之间在后侧通过铰链40转动连接在一起,这样,盖体20通过铰链40转动可以打开或关闭箱本体10的顶部敞口10a。为了避免盖体20在盖合箱本体10后被轻易地打开,箱本体10与盖体20之间还通过两对锁扣接合部130、锁扣机构30锁定在一起;
具体地,箱本体10与盖体20中的一个部件上可设有两个锁扣接合部130,另一部件上可对应地设置两组锁扣机构30,在盖体20盖合在箱本体10上的状态下,两者通过锁扣机构30与锁扣接合部130的配合锁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两对锁扣接合部130、锁扣机构30分别一左一右地设置在储物箱把手的左右两侧,当然,在保证锁定可靠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一个储物箱也可仅设置一对锁扣接合部130、锁扣机构30;如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设置了锁扣接合部130,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上设置了锁扣机构30,上述锁扣接合部130与锁扣机构30在上下位置相对;储物箱上用于连接箱本体10与盖体20的铰链40位于储物箱的后侧,而箱本体10上的锁扣接合部与盖体20上的锁扣机构30则位于储物箱的前侧。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储物箱的箱本体10的前侧壁上在邻近该箱本体10的第一唇边120处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该凸台即可作为上述的锁扣接合部130,具体地,凸台130(即锁扣接合部130)包括凸台本体131以及自该凸台本体131向下延伸的第一止挡部132,其中,第一止挡部132连接在凸台本体131的底部在左右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凸台130上的第一止挡部132与箱本体10的前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并且,第一止挡部132的前侧壁面为自上而下向后倾斜的导斜面1320,该凸台130上的第一止挡部132也即构成了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二部分130b。
再参见图5,凸台本体131的底部对应位于第一止挡部132的左右两侧的部分区域具有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此处的平面也即构成了锁扣接合部的第一部分130a。
继续参见图5,箱本体10的前侧壁上对应位于凸台130的左右两侧还具有竖向延伸、且向外凸出的两个第一肋板133,该两个第一肋板133的顶部均与箱本体10的第一唇边120相接,两个第一肋板133相对的内侧壁311与凸台本体131的左右两侧相接,其中,两个第一肋板133、第一唇边120、凸台130均可一体模制在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另一方面,从图7可以看出,箱本体10的两个第一肋板133之间形成一个容纳凹区14,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肋板133自箱本体10向前凸出的尺寸大于凸台130自箱本体10向前凸出的尺寸,由此,使得处于上锁状态下的锁扣机构30整体上可以收容在由两个第一肋板133限定出的容纳凹区14中,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受触碰外物触碰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储物箱的箱本体10与盖体20之间通过两组锁扣机构30进行锁定。如图8-图11所示,每组锁扣机构30包括锁扣主体31、辅助锁扣件32以及弹性件33。
本实施例的锁扣主体31整体呈板状,结合图7中所示出的处于锁定状态下锁扣主体31可以看出,该锁扣主体31具有朝向凸台130的内侧壁311以及具有远离凸台130的外侧壁312。为了保证锁扣主体31整体美观性,锁扣主体31的外侧壁312构造为完整的平面或曲面结构。再参见图2,锁扣主体31的顶部具有三个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的连接臂317(此处的连接臂317也即锁扣主体31的连接部3101),该三个连接臂317均自下而上朝后倾斜延伸,并且,该三个连接臂317的顶部位置还均开设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第二轴孔3170。锁扣主体31通过穿设在三个连接臂317上的第二轴孔3170中的第二销轴342转动连接在盖体20的前侧壁上。如图5所示,盖体20的前侧壁上具有上下延伸、且向前凸出的第二肋板23,第二肋板23有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四个,锁扣主体31上的三个连接臂317伸入到四个第二肋板23形成的三个间隔空间中,并通过上述的第二销轴342与四个第二肋板23转动连接。上述的第二销轴342所在的轴线即为锁扣主体31相对盖体20的转动轴线,也即第一轴线L1。
再参见图1,盖体20上的四个第二肋板23中的在左右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肋板23的内侧壁311与箱本体10上的两个第一肋板133的内侧壁311在上下方向上基本齐平,锁扣主体31的左右两侧壁可与箱本体10上的两个第一肋板133相对的两侧壁以及盖体20上的最外侧的两个第二肋板23的内壁相贴合,这样,使得锁扣主体31绕第二销轴342的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为了节省材料考虑,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的中间区域设计有网格状的加强筋结构315,在锁扣主体31处于锁定状态时,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上的加强筋315可以抵在箱本体10的凸台130的前侧壁上。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上远离第二销轴342的端部区域(也即锁扣主体31的操作部3102)具有朝向锁扣接合部13所在位置延伸的第一锁扣部314,其中,第一锁扣部31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上设置的两个。在锁扣主体31向下偏转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该两个第一锁扣部314的顶部能够抵在凸台130的底部,优选地,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的顶部与锁扣接合部130(即凸台130)的第一部分130a相抵的抵触面3140为平面结构,具体地,在锁扣主体31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该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上的平面结构3140沿水平方向延伸。由于凸台130上与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顶部的平面结构3140相配合的第一部分也为基本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面,所以,锁扣主体31在第一上锁状态下,其第一锁扣部314与凸台130的第一部分130a仅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限位,锁扣主体31在上锁或解锁过程中与凸台130之间的摩擦力相对较小,可以轻易地锁定到位或从上锁位置被旋转打开。
锁扣主体31上的两个第一锁扣部314与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之间的对应部分限定出供辅助锁扣件32容置其中的容置凹区316。其中,该容置凹区316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与辅助锁扣件32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基本一致。辅助锁扣件32通过左右延伸的第一销轴341转动连接在锁扣主体31上两个第一锁扣部3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具体地,辅助锁扣件32在上下方向上的中部区域具有横向贯通的第一轴孔325,上述的第一销轴341穿设在辅助锁扣件32的第一轴孔325中,该第一销轴341的左右两端也对应穿出辅助锁扣件32的左右两侧壁之外而与锁扣主体31上的两个第一锁扣部314相连。上述的第一销轴341的轴线也即辅助锁扣件32相对锁扣主体31转动的第二轴线L2。
辅助锁扣件32包括自其转动中心所在部分朝相反的两个方向分别延伸的限位挡部321和触发部322。具体地,以锁扣主体31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为例进行说明,设于锁扣主体31上的辅助锁扣件32整体上也为竖向延伸,其中,辅助锁扣件32的限位挡部321自其转动中心向上延伸,而触发部322自其转动中心向下延伸。本实施例的弹性件33为弹簧,该弹簧设置在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与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之间,由此使得辅助锁扣件32具有沿图3中S1所示方向朝锁扣接合部转动的趋势,同时,辅助锁扣件32的限位挡部321能与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相抵,从而可以限制该辅助锁扣件32朝远离锁扣主体31一侧的转动的角度。为了将弹簧牢靠地固定在辅助锁扣件32与锁扣主体31之间,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上具有第一定位柱313,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朝向锁扣主体31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定位柱3220,而弹簧的两个端部对应套设在上述的第一定位柱313和第二定位柱3220上。
从图3可以看出,辅助锁扣件32是设置在锁扣主体31的背面,并因为被锁扣主体31遮盖而从正面整体不可见,并且,在锁扣主体31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锁扣主体31的操作部3102与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与凸台130所对应的区域之间预留出一个底部开口的操作空间50,这样,使用者的手指可锁扣主体的底部开口向上伸入到该操作空间50,扣压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而实现解锁。
为了避免辅助锁扣件32的限位挡部321与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上的加强筋315形成干涉,进而对辅助锁扣件32的最大转动角度造成限制,本实施例的辅助锁扣件32的限位挡部321具体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支臂,该两个支臂对应抵在锁扣主体31的加强筋315的左右两侧的凹区3150中。
辅助锁扣件32上还具有自其转动中心所在部分朝箱本体10的锁扣接合部130上的第一止挡部132延伸的第二锁扣部323,该第二锁扣部323在远离该辅助锁扣件32的主体的端部位置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止挡部3231,该第二止挡部3231与第二锁扣部的主体部分形成具有J型截面的钩状部3230。在辅助锁扣件32随锁扣主体31偏转而进行上锁的过程中,辅助锁扣件32的钩状部3230与凸台130的第一止挡部132相抵,并在第一止挡部132的导斜面1320引导下而稍微沿图3中S2方向发生偏转并压缩弹簧,而后越过第一止挡部132随即复位,扣压在第一止挡部132的后侧,这样,辅助锁扣件32与凸台130的第一止挡部132之间便可在前后方向上(也即第一方向M)被限制住而不能相对活动,使得锁扣机构30整体上不能在向外拨动而偏转打开。
参见图10及图11,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的左右两侧还具有朝向锁扣接合部延伸的第一支撑筋3241和第二支撑筋3242,其中,第一支撑筋3241的顶部及第二支撑筋3242的顶部也对应于辅助锁扣件32的第二锁扣部323的左右两侧对应相接,从而保证辅助锁扣件32的整体强度,避免辅助锁扣件32的第二锁扣部323因受力过大而损坏。
本实施例的锁扣机构30的上锁及解锁过程如下:
在箱本体10与盖体20相对扣合后,将锁扣机构30中的锁扣主体31及辅助锁扣件32向下偏转,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会对应抵触在箱本体10的凸台本体131的底部的第一部分130a下,此时第一锁扣部314被限制住而不能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凸台本体131活动,由于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的顶部以及凸台本体131的底部均为平面结构,因而,锁扣主体31与凸台本体131之间的摩擦力并不大,锁扣主体31的上锁过程并不用施加很大的力。
在锁扣主体31进行上锁的过程中,辅助锁扣件32的钩状部3230的后端部与凸台130上的第一止挡部132相抵,并在第一止挡部132的导斜面1320的引导下压缩弹簧33而稍微沿图3中S2方向偏转,而后越过第一止挡部132后随即复位,扣压在第一止挡部132的后侧,此时辅助锁扣件32被限制住而不能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第一止挡部132活动。由于锁扣机构30整体上同时在上下方向上和前后方向上均被限位,因而,锁扣机构30整体上并不会轻易地被意外(如意外触碰而发生相对凸台130偏转等情况)打开。尤其是,将辅助锁扣件32设于锁扣主体31的背面,相当于将辅助锁扣件32隐藏在锁扣主体31的内侧,避免了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辅助锁扣件32受外物触压而自动解锁,降低了辅助锁扣件32因误触发而导致储物箱1被打开的风险。
在需要将锁扣机构30进行解锁时,由于锁扣主体31与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之间又预留出了方便使用者的手指从锁扣主体31的侧部伸入其中而扣压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进行解锁的操作空间50,所以使用者可以直接将手指从锁扣主体31的底部伸入到上述操作空间50中,然后向前扣压辅助锁扣件32使其从凸台130的第一止挡部132上脱离,解除两者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然后,顺势将锁扣主体31向前拉动即可轻易地向外偏转打开,这样,锁扣机构30整体上即可与锁扣接合部解除锁定,这种解锁过程更加省力,且更加符合用户的解锁操作习惯,用户使用体验更好。
本实施例锁扣机构30并不局限于用于将构成一个储物箱的箱本体10与盖体20进行锁定,可以想到的是,上下堆叠在一起两个储物箱之间也可通过上述的锁扣机构30进行锁定,也即其中一个储物箱上设置锁扣机构30,另一个储物箱上设置对应的锁扣接合部130。
Claims (21)
1.一种储物箱用锁扣机构,用来与外部的锁扣接合部(130)锁定,包括:
锁扣主体(31),以能绕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轴线(L1)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储物箱(1)的侧壁上,该锁扣主体(31)在相对所述储物箱(1)转动过程中随其转动位置的改变至少具有能与锁扣接合部(130)进行锁定的第一上锁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相脱离的第一解锁状态;
辅助锁扣件(32),设于所述锁扣主体(31)上,且能随该锁扣主体(31)一起相对所述储物箱(1)转动,并在所述锁扣主体(31)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而与所述的锁扣接合部(130)进行锁定,该辅助锁扣件(32)还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能解除该辅助锁扣件(32)与锁扣接合部(130)之间的锁定状态的触发部(32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锁扣件(32)设置在所述锁扣主体(31)的背面且因被锁扣主体(31)遮盖而从正面整体不可见,并且,在所述锁扣主体(31)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31)上或所述锁扣主体(31)与该锁扣接合部(130)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限定出与外部相通、以允许使用者的手指从侧向伸入其中并操作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而进行解锁的操作空间(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主体(31)与所述储物箱连接的部分记作连接部(3101),该锁扣主体(31)远离其连接部(3101)的端部部分记作操作部(3102),在所述锁扣主体(31)位于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31)的操作部(3102)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所在位置的部件之间限定出所述的操作空间(50),而所述辅助锁扣件(32)至少有局部位于所述操作空间(5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件(32)整体均位于所述操作空间(50)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件(32)以能绕与所述第一轴线(L1)平行的第二轴线(L2)转动的方式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扣主体(31)上,该辅助锁扣件(32)在相对所述锁扣主体(31)转动过程中随其转动位置的改变具有能与锁扣接合部(130)进行锁定的第二上锁状态以及具有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相脱离的第二解锁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件(32)包括自其转动中心所在部分朝所述锁扣主体(31)的操作部(3102)所在位置延伸的触发部(322)以及朝向所述锁扣主体(31)的连接部(3101)所在位置延伸的限位挡部(321),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受外力作用能朝向所述锁扣主体(31)所在位置发生偏转而解除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锁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33),该弹性件(33)作用于所述的辅助锁扣件(32),并使该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始终具有朝向远离所述锁扣主体(31)的一侧进行偏转的趋势;
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限位挡部(321)能与所述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相抵以限制该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朝远离所述锁扣主体(31)一侧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所述锁扣主体(31)朝向储物箱(1)的锁扣接合部(130)的一侧侧壁记作该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所述弹性件(33)为弹簧,该弹簧抵在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与所述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一端部套设其上的第一定位柱(313),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在与所述锁扣主体(31)的内侧壁(311)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供所述弹簧的第二端部套设其上的第二定位柱(32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具有相邻的带水平表面的第一部分(130a)和带竖向表面的第二部分(130b),所述锁扣主体(31)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一侧具有朝该锁扣接合部(130)延伸、且能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一部分(130a)在上下方向上形成限位的第一锁扣部(314),所述辅助锁扣件(32)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一侧具有朝向该锁扣接合部(130)延伸、且能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二部分(130b)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限位的第二锁扣部(32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上至少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一部分(130a)相抵的抵触面(3140)为平面结构,在所述锁扣主体(31)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该锁扣主体(31)的第一锁扣部(314)上的平面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
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第二锁扣部(323)至少在远离该辅助锁扣件(32)的主体的端部位置构造出具有J型截面的钩状部(3230),在所述辅助锁扣件(32)随所述锁扣主体(31)偏转而进行上锁的过程中,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钩状部(3230)能越过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二部分(130b)的底部而限位在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第二部分(130b)的远离所述锁扣主体(31)的一侧,从而实现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之间的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主体(31)上的第一锁扣部(314)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的两个,所述辅助锁扣件(32)转动连接在该两个第一锁扣部(3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该两个所述第一锁扣部(314)与锁扣主体(31)的对应部分也限定出用于容纳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容置凹区(31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件(32)上具有横向贯通的第一轴孔(325),该辅助锁扣件(32)通过穿设在该第一轴孔(325)中的第一销轴(341)转动连接在所述锁扣主体(31)上的两个第一锁扣部(314)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触发部(322)上还具有朝向所述锁扣接合部(130)延伸、并分别与所述辅助锁扣件(32)的第二锁扣部(323)的左右两侧对应相接的第一支撑筋(3241)和第二支撑筋(3242)。
14.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其特征在于: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所述锁扣主体(31)远离所述锁扣接合部(130)的一侧侧壁记作该锁扣主体(31)的外侧壁(312),所述锁扣主体(31)的外侧壁(312)构造为完整的平面或曲面结构。
15.一种储物箱,包括顶部敞口的箱本体(10)以及能打开或盖合在所述箱本体(10)的顶部敞口处的盖体(2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0)与所述盖体(20)中的一个上设有锁扣接合部(130),另一上设有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扣机构(30),在所述盖体(20)盖合在所述箱本体(10)上的状态下,两者通过所述的锁扣机构(30)与所述锁扣接合部(130)锁定在一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0)包括底壁(11)以及自该底壁(11)的周缘大致沿竖向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2),所述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的外壁面上具有向外凸出的凸台,所述凸台包括凸台本体(131)以及自该凸台本体(131)向下延伸、且与所述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的第一止挡部(132);
所述盖体(20)包括顶壁(21)以及自该顶壁(21)的周缘大致沿着竖向向下延伸的第二侧壁(22),所述锁扣机构(30)对应设于所述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上,并与设于所述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的凸台在上下方向上相对,在所述锁扣机构(30)的锁扣主体(31)处于所述的第一上锁状态下,所述锁扣主体(31)有部分限位在所述凸台本体(131)的底部,在所述辅助锁扣件(32)处于上锁状态下,所述辅助锁扣件(32)有部分限位在所述凸台的第一止挡部(132)朝向箱本体(10)的一侧,上述的凸台即构成了所述的锁扣接合部(13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132)与凸台本体(131)相接的部分位于该凸台本体(131)左右方向上的中部位置,在所述锁扣主体(31)处于所述的第一上锁状态下,该锁扣主体(31)限位在所述凸台本体(131)的底部上位于所述第一止挡部(132)的左、右两侧的部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的第一止挡部(132)的外侧壁(312)的至少下部区域构造出自上而下向该箱本体(10)的内部倾斜的导斜面(1320)。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对应位于所述凸台的左右两侧还具有竖向延伸、且向外凸出的第一肋板(133),处于第一上锁状态下的锁扣主体(31)位于两个第一肋板(133)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主体(31)的左右两侧壁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肋板(133)相对的两侧壁相贴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上在该箱本体(10)的顶部敞口处形成有相对该箱本体(10)的第一侧壁(12)向外凸出、以与所述盖体(20)的第二侧壁(22)的底部周缘形成密封配合的第一唇边(120),所述箱本体(10)上的两个所述第一肋板(133)的顶部与该箱本体(10)的第一唇边(120)相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0861.9U CN22020008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320861.9U CN22020008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200082U true CN220200082U (zh) | 2023-12-19 |
Family
ID=89138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320861.9U Active CN220200082U (zh) | 2023-05-26 | 2023-05-26 |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200082U (zh) |
-
2023
- 2023-05-26 CN CN202321320861.9U patent/CN2202000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S6012847Y2 (ja) | 引出しのラツチ装置 | |
CA2533193A1 (en) | Animal resistant bin and lid mechanism | |
US20230136626A1 (en) | Stacked toolbox system | |
CN220200082U (zh) | 储物箱用锁扣机构及储物箱 | |
JP5174437B2 (ja) |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 | |
CN219030148U (zh) | 用于容器的锁扣机构及其储物箱、储物箱组合 | |
JP6206956B2 (ja) | コンテナー | |
CN111846604B (zh) | 储物盒 | |
US20220396983A1 (en) | Lock lever and opening/closing device | |
US4496177A (en) | Latch for the closure panel of a unit such as a cassette reader and a unit fitted with said latch | |
JPH0339064Y2 (zh) | ||
CN218199876U (zh) | 一种锁扣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包装箱 | |
US6435572B1 (en) | Double pawl console latch | |
WO2023193306A1 (zh) | 用于容器的锁扣机构及其储物箱、储物箱组合 | |
JP4643422B2 (ja) | 引き戸及び引き戸用のロック装置 | |
CN220203665U (zh) | 锁扣及储物箱 | |
JP2761343B2 (ja) | 宅配ボックスの開閉装置 | |
CN220059232U (zh) | 一种能够自动复位上锁的圆形扣锁 | |
CN215260757U (zh) | 收纳装置和冰箱 | |
JP4348070B2 (ja) | 収納容器 | |
JP4351119B2 (ja) | 引き戸用のロック装置 | |
JPH0512453Y2 (zh) | ||
WO2023193617A1 (zh) | 一种可堆叠的储物箱组合 | |
CN221189583U (zh) | 可堆叠的储物箱组合 | |
CN216402417U (zh) | 一种联动锁扣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平口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