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90456U -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90456U
CN220190456U CN202321064054.5U CN202321064054U CN220190456U CN 220190456 U CN220190456 U CN 220190456U CN 202321064054 U CN202321064054 U CN 202321064054U CN 220190456 U CN220190456 U CN 220190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wire
conductive
conducting
wire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640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剑波
刘红根
毛泽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ow Voltage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640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90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90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涉及电气保护装置领域。该导电条包括导电板和压线板,其中,压线板设置于导电板的端部,并且压线板与导电板相互垂直。该导电条通过垂直设置导电板和压线板,可以对电路板的上侧的电气元件进行避让,优化电路板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并使导电板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从而提升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该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述导电条,其具备导电条的全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保护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导电条在设计过程中,导电板与压线板是平行设置的,使得导电条安装在过欠压保护器上时,导电板与电路板也是相互平行的,一方面因为导电板上各个位置与电路板的平均距离较近,影响导电板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另一方面会对电路板上的电气元件的布置空间产生阻碍,在布置相关电气元件时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其能够提升导电板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同时避免对电路板上电气元件的布置产生阻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电条,其包括:
导电板;以及
压线板,压线板设置于导电板的端部,并且压线板的板面与导电板的板面相互垂直。
可选地,压线板相对设置有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第一壁面至第二壁面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导电板的板面,第一壁面相对于第二壁面靠近过欠压保护器的壳体的侧壁,第一壁面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二壁面所在的平面靠近导电板。
可选地,压线板相对设置有压线板面和背线板面,压线板面用于压紧线束,压线板面所在的平面相对于背线板面所在的平面靠近导电板。
可选地,压线板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压线槽。
可选地,导电板设置有加强筋。
可选地,导电条还包括转接板,转接板同时连接于压线板以及导电板,并且转接板的部分板面垂直于压线板的板面以及导电板的板面。
可选地,转接板开设有走线孔。
可选地,转接板包括呈夹角设置转接部和取线部,转接部的板面同时垂直于压线板的板面以及导电板的板面,转接部与取线部呈夹角设置,取线部在垂直于转接部的板面的方向上相对于压线板靠近导电板,走线孔贯穿设置于取线部。
可选地,导电条还包括限位板,限位板连接于压线板远离导电板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包括上述导电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其包括:
壳体、电路板和导电条;
其中,电路板以及导电条均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导电条包括相连接的导电板和压线板,导电板的板面与电路板的板面相互垂直。
可选地,压线板的板面与电路板的板面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该导电条包括导电板和压线板,其中,压线板设置于导电板的端部,并且压线板与导电板相互垂直。该导电条通过垂直设置导电板和压线板,可以对电路板的上侧的电气元件进行避让,优化电路板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并使导电板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从而提升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
该过欠压保护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和导电条;其中,电路板以及导电条均设置于壳体的内腔,导电条包括相连接的导电板和压线板,导电板的板面与电路板的板面相互垂直。该过欠压保护器通过将导电板与电路板垂直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平行设置的导电板,可以优化电路板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可使导电板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提升导电板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使得过欠压保护器的使用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电条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电条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电条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欠压保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电条和电路板的位置示意图。
图标:100-导电条;110-导电板;111-加强筋;130-压线板;1301-第一壁面;1302-第二壁面;1303-压线板面;1304-背线板面;135-压线槽;150-转接板;151-转接部;152-取线部;153-走线孔;170-限位板;171-导向部;1000-过欠压保护器;200-壳体;210-底座;220-盖体;30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目前行业内的一部分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内部的N极导电条基本上采用多零件组合加工成型,主要实现由压线板加纯铜导电线电焊组合,因电线属于软体状态,不能固定,为防止软导线与电路板上的电气元件绝缘,还要在软导线上套上一层高压绝缘套管,总体实现工艺复杂,零部件数量多。并且因多个零部件组合加工,部件的导电性能会因为不同材质间的阻抗降低导电率,同时也会加大通电时的温升,对于产品的安全性来说是不利的。而另一部分N极导电条为一体式结构,在两个压线板之间设置导电板进行电力传导,无需设置绝缘套管,具备更好的散热性能。但是导电板与压线板平行设置,使得导电板的板面与电路板的间距有限,进而影响与电路板之间的绝缘性。
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导电条100及过欠压保护器1000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接下来将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图3,该导电条100包括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压线板130设置于导电板110的端部,并且压线板130的板面与导电板110的板面相互垂直。
该导电条100通过垂直设置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可以对电路板300的上侧的电气元件进行避让,优化电路板300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并使导电板110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300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从而提升与电路板300之间的绝缘性。
具体地,压线板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线板130分别设置于导电板110的两端并用于压接线路,导电板110则用于对两端的压线板130进行电力传输。导电板110具备一定的厚度、宽度以及延伸长度,从而具备足够的导电面积,以确保导电效率。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采用模具冲压一体成型,相对于软线结构能够保证材料的一致性,避免存在传导断点,提高了整体导电条100的导电率。
并且,相对于需要套设套管来对软线进行固定的导电结构,该导电条100结构稳定性更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散热性能,降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发热现象,从而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图1和图2,压线板130相对设置有第一壁面1301和第二壁面1302,第一壁面1301至第二壁面13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导电板110的板面,第一壁面1301相对于第二壁面1302靠近过欠压保护器1000的壳体200的侧壁,第一壁面130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二壁面1302所在的平面靠近导电板110。
该导电条100使得导电板110相对靠第一壁面1301所在的平面,方便在安装时导电板110可以更贴近过欠压保护器1000的壳体200的侧壁,可以对电路板300的上侧的电气元件进行充分避让,确保电路板300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的连贯性。
参考图2和图4,压线板130相对设置有压线板面1303和背线板面1304,压线板面1303用于压紧线束,压线板面1303所在的平面相对于背线板面1304所在的平面靠近导电板110。并且,压线板面1303至背线板面1304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导电板110的板面。
该导电板110使得导电板110相对靠近压线侧1303,用于在确保绝缘效果的前提下避免导电板110距离电路板300距离过远而增加导电条100的占用空间,从而提高过欠压保护器1000的空间布置率。
参考图1-图3,压线板面1303开设有至少两个压线槽135,通过设置压线槽135可以增加与线束的接触表面积,提升与线束之间的摩擦阻力,能够在传导电力的同时防止线束发生相对移动。
本实施例中,压线槽135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压线板130的延伸方向。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使压线槽135的延伸方向与压线板130的延伸方向一致,可以使二者的延伸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
并且,压线槽135的截面形成为V型,其槽侧壁和槽底壁均设置有尖端。也可以将压线槽135的截面设置成U型,其具体截面形状不作限定。
参考图1和图2,导电板110设置有加强筋111,通过设置加强筋111用于增加导电板110的结构强度,使得导电板110在电镀工艺过程中不会轻易发生变形。
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11的延伸方向与导电板110的延伸方向一致,加强筋111的数量为一个,从而充分保障导电板110在轴向上的结构强度。
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111的也可以是其他延伸方向,并且加强筋111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多个加强筋111可以交错设置,其具体延伸方向以及设置数量不作限定。
具体地,该加强筋111形成于冲压过程中,有导电板110的一侧朝向另一侧进行冲压,使得导电板1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对应的凸起部和凹陷部,并且在凸起部以及凹陷部的边缘设置为弧面,减小与导电板110的板面上的棱角。
参考图1,导电条100还包括转接板150,转接板150同时连接于压线板130以及导电板110,并且转接板150的部分板面垂直于压线板130的板面以及导电板110的板面。该导电条100通过设置转接板150用于连接压线板130和导电板110,用于增加二者连接强度,避免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之间轻易发生断裂,同时确保电力传输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转接板150与压线板130以及导电板110的连接处均倒圆角,一方面相对于直角连接具备更均匀的厚度分部确保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存在棱角对线束或人体造成戳伤。
参考图1和图2,转接板150包括呈夹角设置转接部151和取线部152,转接部151的板面同时垂直于压线板130的板面以及导电板110的板面,转接部151与取线部152呈夹角设置,取线部152在垂直于转接部151的板面的方向上相对于压线板130靠近导电板110,并且取线部152贯穿设置有走线孔153。
该导电条100通过对取线部152相对于转接部151的延伸方向进行限定,可以在取线部152其中一侧留出容置空间,在方便线束穿过走线孔153进行走线的同时,可以通过容置空间直接进行锡焊作业,并对产生的锡焊焊疤进行容置。
具体地,转接部151和取线部152之间的设置夹角的角度范围为120°~150°,其具体设置角度可以是120°、125°、130°、135°、140°、145°、150°,通过对角度范围进行限定,一方面可以避免角度过大使得留出的容置空间过于紧凑,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角度过小导致转接部151占用过多的电路板300上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转接板15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转接板150设置有取线部152和转接部151,另一个转接板150仅设置有转接部151,取线部152可相对于转接部151单独冲压形成。当然了,也可以使两个转接板150均设置有转接部151和取线部152。
并且,通过设置走线孔153方便电路板300上的线束进行走线固定。本实施例中,走线孔153呈圆形,一个转接板150上的走线孔153的数量为一个。
当然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走线孔153的截面还可以是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能够用于线束贯穿即可,其具体设置形状不作限定。而同一转接板150上的走线孔153的数量还可以是二、三、四、五个等,其具体设置数量不作限定。
参考图1和图2,导电条100还包括限位板170,限位板170连接于压线板130远离导电板110的端部,通过设置限位板170用于对压线板130的边缘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限位板17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两个压线板130相互远离的一侧。
并且,在限位板170远离压线板130的端部还设置有两个导向部171,两个导向部171分别位于限位板170的两侧。当需要将导电条100放入过欠压保护器1000中时,限位板170可以与过欠压保护器1000上的导向槽进行滑动配合,对压线板130和导电板110的放入起到导向作用。
参考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过欠压保护器1000,包括上述导电条100,还包括壳体200和电路板300,其中,电路板300以及导电条100均设置于壳体200的内腔,导电条100包括相连接的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导电板110的板面与电路板300的板面相互垂直。
该过欠压保护器1000通过将导电板110与电路板300垂直设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平行设置的导电板110,可以优化电路板300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可使导电板110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300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提升导电板110与电路板300之间的绝缘性,使得过欠压保护器1000的使用稳定性更好。
具体地,壳体200包括相连接的底座210和盖体220,二者通过配合形成密封结构,用于对内腔的电路板300、导电条100、其他电气元件和线束进行遮挡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过欠压保护器1000中,压线板130可以有两种设置状态,第一种的压线板130与导电板110相互垂直,并且压线板130与电路板300相平行;第二种的压线板130与导电板110平行设置,并且压线板130与电路板300相垂直。无论哪种设置状态,导电板110与电路板300之间均为垂直状态,进而可以确保导电板110与电路板300之间的绝缘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导电条100及过欠压保护器1000至少具备以下优点:
(1)、该导电条100通过垂直设置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可以对电路板300的上侧的电气元件进行避让,优化电路板300上侧水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并使导电板110的各个位置与电路板300之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从而提升与电路板300之间的绝缘性。
(2)、该导电条100通过对取线部152相对于转接部151的延伸方向进行限定,可以在取线部152其中一侧留出容置空间,在方便线束穿过走线孔153进行走线的同时,可以通过容置空间直接进行锡焊作业,并对产生的锡焊焊疤进行容置。
(3)、该过欠压保护可以通过垂直设置导电板110与电路板300确保二者的绝缘性能,以提升过欠压保护器1000的使用稳定性;并且压线板130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根据便捷程度选择与电路板300相垂直或者相平行的具体设置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导电条,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板(110);以及
压线板(130),所述压线板(130)设置于所述导电板(110)的端部,并且所述压线板(130)的板面与所述导电板(110)的板面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130)相对设置有第一壁面(1301)和第二壁面(1302),所述第一壁面(1301)至所述第二壁面(130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导电板(110)的板面,所述第一壁面(1301)相对于所述第二壁面(1302)靠近过欠压保护器的壳体(200)的侧壁,所述第一壁面(1301)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壁面(1302)所在的平面靠近所述导电板(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130)相对设置有压线板面(1303)和背线板面(1304),所述压线板面(1303)用于压紧线束,所述压线板面(1303)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背线板面(1304)所在的平面靠近所述导电板(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面(1303)开设有至少两个压线槽(1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110)设置有加强筋(11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还包括转接板(150),所述转接板(150)同时连接于所述压线板(130)以及所述导电板(110),并且所述转接板(150)的部分板面垂直于所述压线板(130)的板面以及所述导电板(110)的板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150)开设有走线孔(15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150)包括呈夹角设置转接部(151)和取线部(152),所述转接部(151)的板面同时垂直于所述压线板(130)的板面以及所述导电板(110)的板面,所述转接部(151)与所述取线部(152)呈夹角设置,所述取线部(152)在垂直于所述转接部(151)的板面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压线板(130)靠近所述导电板(110),所述走线孔(153)贯穿设置于所述取线部(152)。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还包括限位板(170),所述限位板(170)连接于所述压线板(130)远离所述导电板(110)的端部。
10.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条。
11.一种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200)、电路板(300)和导电条;
其中,所述电路板(300)以及所述导电条均设置于所述壳体(200)的内腔,所述导电条包括相连接的导电板(110)和压线板(130),所述导电板(110)的板面与所述电路板(300)的板面相互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欠压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板(130)的板面与所述电路板(300)的板面平行设置。
CN202321064054.5U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Active CN220190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4054.5U CN22019045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64054.5U CN22019045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90456U true CN220190456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64054.5U Active CN220190456U (zh) 2023-05-05 2023-05-05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90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1773B2 (en) Probe-type connector
EP3439116B1 (en) High-curr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EP2822103B1 (en) Contact assembly for a combined power and data connector
US2010004805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10287642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employing separate inter connecting conductors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JP6117481B2 (ja) コネクタ用組立部品、整列プレートおよ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220190456U (zh)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CN210517259U (zh) 一种type-c转接器
KR101255125B1 (ko) 전선 커넥터
CN106684629B (zh) 一种模块化的电源分配单元
CN210378535U (zh) 一种具有熔断保护功能的ffc柔性扁平线
KR101364100B1 (ko) 전선 커넥터
CN211126463U (zh) 一种电气导轨
CN204927572U (zh) 具扁平缆线的电连接器
CN209823045U (zh) 用电安全分析仪
CN109768417B (zh) 连接器座、连接器、背板及通信设备
CN112563779A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CN210326432U (zh) 一种电力轨道
CN104025385B (zh) 电子长钉连接器
JPS6227506B2 (zh)
CN215524874U (zh) 一种小型测温传感器
CN215869984U (zh) 电连接器及其防积液结构
CN219106545U (zh)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8958204U (zh) 连接器内导体绝缘保护套
CN215816507U (zh) 一体式插座导电片及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