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545U -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545U
CN219106545U CN202223399046.4U CN202223399046U CN219106545U CN 219106545 U CN219106545 U CN 219106545U CN 202223399046 U CN202223399046 U CN 202223399046U CN 219106545 U CN219106545 U CN 219106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conductors
connection structure
sockets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990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梦琪
刘琦
阮兆忠
余根
祝云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990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总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控板、转接板、总线和负载;转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主控板和转接板通过总线通讯连接,至少两个转接板并联在总线上;负载与转接板连接。通过并联在总线上的转接板将主控板的信号从总线传送至各个负载,通过转接板的连接作用,只需要一组总线就能够实现与所有负载连接,从而避免主控板直接与个负载之间直连,减少了箱体内部的线束,降低箱体内部的总线线束的复杂度,能够提升线束组装效率、提升总线标准化程度。

Description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总线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冰箱负载直接连接冰箱主控板,由主控板直接驱动所有的负载,所有的总线全部由主控板位置连接至各个负载,冰箱内部的各个负载分别放置在不同位置,各负载之间位置较远,箱体内部的总线较为复杂,产线安装效率低,总线标准化程度低且负载驱动成本较高。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端子双压方案工作效率低且压接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总线连接结构,包括:
主控板;
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总线,所述主控板和所述转接板通过所述总线通讯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转接板并联在所述总线上;
负载,所述负载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总线包括导电芯和包裹在所述导电芯外周的绝缘层;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电连接位,所述电连接位包括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包括刺破部,所述刺破部形成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用于挤压所述总线以将所述绝缘层挤破形成开口,进而使得所述挤压槽的内壁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导电芯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刺破部连接的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挤压槽连通,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上形成有尖端,所述尖端用于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割缝以使得所述挤压槽将所述割缝挤破形成所述开口。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连接位包括两个所述金属端子,两个所述金属端子沿所述总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位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位在所述转接板上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高于所述金属端子设置,所述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形成有与所述支撑板配合的卡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形成有下容纳槽,所述保护盖上形成有上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与所述下容纳槽配合形成有供所述总线通过的过线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分线结构,所述壳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口;所述分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导电体,多个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插口内,多个所述插口中至少一个与所述总线连接,多个所述插口中其余插口用于与所述转接板连接,以实现所述转接板并联在所述总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均连接,多个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呈辐射状向外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电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相对接,第二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均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的连接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和
多个插头,多个所述插头凸设在所述壳本体的外壁,每个所述插头内形成有一所述插口;
多个所述导电体相连接的一端设于所述壳本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壳本体的外壁伸入到对应的所述插口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分线结构,所述壳体对应每个所述分线结构的多个所述导电体均设有对应的所述插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箱胆,所述箱体与所述箱胆之间形成有保温层,所述总线设置于所述保温层内。
上述方案中,总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控板、转接板、总线和负载;转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主控板和转接板通过总线通讯连接,至少两个转接板并联在总线上;负载与转接板连接。通过并联在总线上的转接板将主控板的信号从总线传送至各个负载,通过转接板的连接作用,只需要一组总线就能够实现与所有负载连接,从而避免主控板直接与个负载之间直连,减少了箱体内部的线束,降低箱体内部的总线线束的复杂度,实现了提升产线安装效率、总线标准化程度且降低负载驱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电连接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电连接位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保护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保护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总线连接结构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3为图1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线结构与插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转接板;2、总线;3、金属端子;31、刺破部;311、挤压槽;32、切割部;321、引导槽;4、支撑板;5、过线孔;51、上容纳槽;52、下容纳槽;6、保护盖;61、卡口;62、卡槽;7、卡扣;8、电连接位;9、主控板;10、连接器;100、壳体;101、插口;110、壳本体;120、插头;121、卡扣件;200、分线结构;210、导电体;11、负载;12、主控板;13、箱体;14、箱胆;15、保温层。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所有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见图1~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总线连接结构包括主控板、转接板、总线和负载;转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主控板和转接板通过总线通讯连接,至少两个转接板并联在总线上;负载与转接板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并联在总线上的转接板将主控板的信号从总线传送至各个负载,通过转接板的连接作用,只需要一组总线就能够实现与所有负载连接,从而避免主控板直接与个负载之间直连,减少了箱体内部的线束,降低箱体内部的总线线束的复杂度,实现了提升产线安装效率、总线标准化程度且降低负载驱动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总线2包括导电芯和绝缘层,绝缘层包裹在的导电芯外周,绝缘层可以是胶皮或其它绝缘片,电连接位8包括金属端子3,金属端子3用于连接总线2,金属端子3包括刺破部31,刺破部31形成有宽度小于总线2直径的挤压槽311,挤压槽311用于挤压总线2以将绝缘层挤破形成开口,暴露出导电芯,继续将总线2向下挤压,直至挤压槽311的内侧壁从开口穿入与导电芯电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每一电连接位8上至多连接一根总线2,以转接板1的数量为两个为例,一根总线2经过第一个转接板1的电连接位8后再经过第二个转接板1的电连接位8,每一总线2都是这样连接就通过转接板1以及转接板1上的电连接位8形成了总线2的并联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中,每一电连接位8上至多只连接一根总线2,而具体与总线2连接的是金属端子3,因此不会存在两根总线2同时连接在一个金属端子3上的现象,即一个金属端子3上只压接一个总线2,金属端子3和总线2不易松脱,提高了压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每一电连接位8上至多只连接一根总线2是因为有可能一个转接板1上的电连接位8的数量比总线2的数量多,部分电连接位8可能存在没有总线2的情况。并且,金属端子3包括刺破部31,刺破部31形成有挤压槽311,挤压槽311的宽度小于总线2的直径,当总线2压接时,由于挤压槽311的宽度小于总线2的直径,在外力作用下使得总线2强行进入挤压槽311中,总线2会受到挤压,使得总线2表层的绝缘层被挤破,在绝缘层上形成一开口,漏出里层的导电芯,将总线2继续下压,挤压槽311的内侧壁通过开口深入到电芯内实现金属端子3与总线2的电连接,也就实现了总线2与转接板1的电连接。该实施例具有压接效率高和压接可靠性高的优点。具体地,每一转接板1包括至少两个用于连接总线2的电连接位8,电连接位8间隔设置,每一电连接位8上至多连接有一根总线2。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总线连接结构尤其适用于冰箱中,可以在转接板1的另一侧连接有转接板,总线2的一端还与主控板电连接,这样,实现了在冰箱总线上通过并联方式设置多个转接板,冰箱的负载与转接板进行通信,转接板与主控板通信,实现负载与主控的通信,减少了主控板的总线2连接,电路设计更加简单。
参见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金属端子3还包括切割部32,切割部32形成有供总线2通过的引导槽321,切割部32连接于刺破部31的顶端,也就是远离转接板1的壳体或者连接部的一端,挤压槽311与引导槽321连通,引导槽321的槽壁上形成有尖端,所述尖端用于在绝缘层上形成割缝以使得挤压槽311将所述割缝挤破形成所述开口。引导槽321的槽口大小朝向挤压槽311呈逐渐缩减的形式,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方便总线2落入挤压槽311中。还可以是挤压槽311上设置圆弧角,方便总线2的滑落。圆弧角的大小可以根据挤压槽311的尺寸,总线2的尺寸和形状以及引导槽321的间隙确定。
并且,由于通过挤压槽311挤压总线2要在总线2上形成开口,需要挤压的力足够大,或者绝缘层的材质较软而导电芯的材质较硬,因为在挤压过程中既要挤破绝缘层又不能损坏导电芯,以免影响后续通过导电芯进行信号的传递。因此,可以在引导槽321的槽壁上形成有尖端,尖端可以是相对引导槽321槽壁的其他部分较薄的位置,并且尖端靠近引导槽321的槽口设置,总线进入引导槽321时会经过尖端,这样比较容易切割绝缘层而在绝缘层上形成一个割缝,类似于用小刀切割绝缘层形成一个缝。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尖端并不要求割穿绝缘层形成开口,只需要在绝缘层上划出一个小缝即可。这样总线2在后续挤压槽311中挤压过程中由于应力集中效应,会比没有小缝在绝缘层上的刀口位置挤出一个开口容易得多。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缝,却能够达到大幅降低挤压力的作用,减小了安装难度,同时对总线2的材质要求降低,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至于挤压槽31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其他任意形状,具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总线2的形状和尺寸进行确定。当然,总线2的形状一般为圆形,但也可以是椭圆形或其他形状。此外,还可以在挤压槽311的内壁设置尖刺或者波浪形凸起,起到方便挤破绝缘层的作用。
参见图5和图6,在一实施例中,每一电连接位8包括至少两个金属端子3,两个金属端子3间隔排列,两个金属端子3的结构相同。具体地,沿总线2的长度方向或者说延伸方向排列,设置两个金属端子3使得总线2的连接更加牢固。这里金属端子3的间距不宜设置的太短,太短会增加插接的难度;当然,也不宜设置的太长,太长会增大转接板1的体积。
参见图2~图4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板1上还设置有支撑板4,支撑板4设置于相邻的金属端子3之间,并且支撑板4的高度高于金属端子3的高度,这里的高于是指相对于转接板1所在的平面高于金属端子3顶点位置的高度,这样当保护盖6盖合在转接板1上时,保护盖6的盖顶不会碰到总线2或者金属端子3,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支撑板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板4间隔设置,并且还可以在相邻的电连接位8之间均设置支撑板4,起到物理隔离作用,防止相邻的电连接位8短路。同时,还可以在保护盖6上设置卡槽62,支撑板4的数量和卡槽62的数量相同并且一一对应设置,这样既方便支撑板4与保护盖6的连接,还可以起到定位作用。
参见图5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板1形成有下容纳槽52,保护盖6上设置有上容纳槽51,上容纳槽51与下容纳槽52配合形成过线孔5。当保护盖6盖合在金属端子3顶部上后,需要留有供总线2通过的过线孔5,因此可以分别在转接板1和保护盖6上设置半圆形槽,下容纳槽52还可以在总线2安装时起到定位作用,这样通过拼接方式形成的过线孔5也能够方便总线2的安装和拆卸。
参见图5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转接板1上设置有卡口或卡扣7,保护盖6上设置有与转接板1上的卡口或卡扣7配合的卡扣或卡口61。通过卡口61和卡扣7的设置,方便保护盖6的安装和拆卸。
在一实施例中,电连接位8的数量可以不止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数量根据需要并联的总线2的线束根数的数量确定。如当需要并联的总线2的数量是四根时,需要在每个转接板1上至少设置四个电连接位8。为避免总线2间交错造成布线混乱,可以将电连接位8沿垂直于总线2长度方向或者延伸的向间隔设置。
参照图10~图16,在一实施例中,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器10,连接器10包括壳体100和分线结构200。壳体10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口101;分线结构200设于壳体100内,分线结构2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导电体210,多个导电体210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插口101内,多个所述插口101中至少一个与所述总线2连接,多个所述插口101中其余插口101用于与所述转接板1连接,以实现所述转接板1并联在所述总线2上。
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00起到支撑安装分线结构200的目的,壳体10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口101,以便于外部的接头插入,保证结构上的连接。分线结构200设置在壳体100内,该分线结构200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导电体210,则多个导电体210相互导通,通过将多个导电体210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插口101内,从而使得每个插口101内均具有一导电体210,从而使得每个插口101处形成为能够与外部接头连接的端子,实现结构和电性均连接的功能。可以理解的,多个导电体210相互连接,则多个插口101处的导电体210相互导通,从而当其中一个插口101外接主接头时,内部的分线结构200能够将主接头的电信号传导至其他的插口101处,从而实现分线连接的功能。
在实际应用时,壳体100起到安装保护的作用,壳体100为绝缘件,具体地,壳体100为塑胶件。壳体100设有多个插口101,该多个插口10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3个、4个、5个、6个等等。可以理解的,壳体100上的插口101可以是壳体100内凹形成,也可以是壳体100外凸形成,或者可以是壳体100的外部连接带有插口101的接头结构等等,只要能够保证插口101处可以外接接头,实现电性和结构的连接即可。可以理解的,分线结构200为导电结构,具体地,分线结构200为金属件或者非金属导电件,在实际应用时,考虑到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等因素,分线结构200采用铜材料制造。在实际应用时,多个导电体210相互连接的具体结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多个导电体210的端部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导电体210的中部位置相连,具体的连接形式在此可不做限定。具体地,多个导电体210可以为一体件或者分体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壳体100上设有多个间隔的插口101,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具有相互连接的多个导电体210的分线结构200,并且每个导电体210对应插设到一个插口101中,使得每个插口101内的导电体210相互导通,实现连接器10的分线和并联功能,从而无需端子双压操作,提高了连接器10的生产效率和结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至图16,多个所述导电体210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101的一端均连接。本实施例中,多个导电体210远离对应的插口101的一端均连接,则当其中一个插口101处接入主线接头时,其他的插口101处均可与该主线接头电性导通,从而实现分线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多个导电体210的端部均连接可以是端部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其具体的连接形式可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多个所述导电体210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101的一端均连接,多个所述导电体210的另一端呈辐射状向外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口101内。
本实施例中,多个导电体210的一端均连接,另一端呈辐射状向外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口101内,由于是多个插口101之间的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减少多个插口101相互之间的导电体210的长度,能够避免多个导电体210在连接端以外的位置伸出,避免了导电体210在非导通方向上的材料浪费,节省了材料成本。具体地,导电体210可以是条形件。在实际应用时,参照图13至图16,导电体210的数量与插口101的数量一致,不同数量的插口101对应的导电体210的连接形式也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21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导电体210相互连接形成“Y”字型结构。本实施例针对插口101数量为三个时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三个插口101对应三个导电体210,通过将三个导电体210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插口101中,另一端均连接,从而形成了一分为二型连接器10。具体地,三个导电体210的连接形成了“Y”型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三个导电体210通过铸造成型或者模具成型或者冲压成型而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2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电体21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210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21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210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101的一端相对接,第二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210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101的一端均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210的连接处连接。
本实施例针对插口101数量为四个时的实施例进行举例说明,四个插口101对应四个导电体210,通过将四个导电体210的一端插入对应的插口101中,另一端均连接,从而形成了一分为三型连接器10。具体地,四个导电体210的连接形成了“+”或者“X”型结构。可以理解的,“+”或者“X”型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分线结构200的结构强度。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将四个导电体210通过铸造成型或者模具成型或者冲压成型而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3至图16,所述分线结构200为一体金属件。可以理解的,分线结构200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体210,多个导电体210可以是分体结构或者一体结构,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具体地,分线结构200为一体金属件,也即多个相互连接的导电体210为一体成型件。在实际应用时,多个导电体210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或者模具一体成型或者冲压一体成型等方式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6,所述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多个插头120,多个所述插头120凸设在所述壳本体110的外壁,每个所述插头120内形成有一所述插口101;多个所述导电体210相连接的一端设于所述壳本体110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壳本体110的外壁伸入到对应的所述插口101内。本实施例对壳体100的结构举例说明,壳体100包括壳本体110和凸设在壳本体110外壁的多个插头120,插头120内形成有插口101,起到与外部接头插接连接的作用,保证结构连接的同时,便于用户操作。多个插头120间隔分设在壳本体110的外部,使得不同的插口101也间隔设置,从而保证不同的外接接头之间相互不干涉,保证电性安全。具体地,分线结构200设置在壳本体110内,多个导电体210相互连接的一端处于壳本体110内,多个导电体210的另一端分别插设在插口101内,从而当外部接头插入插头120的插口101时,外部接头内的导电件能够顺利与插口101内的导电体210接触并导通,实现不同插头120处的接头的电性导通功能。
可以理解的,壳本体110内可以形成有内腔,也可以是实体。当壳本体110内形成有内腔时,分线结构200设置在内腔中,可以在插头120与壳本体110的连接处设置过孔供导电体210穿过,此时可以在壳本体110的内腔中设置固定结构以固定分线结构200。当壳本体110为实体时,壳本体110完全包裹在分线结构200的外周,可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固定。
具体地,考虑到成本以及成型工艺难易度,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与分线结构200为一体注塑成型件,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6,所述壳本体110呈方体结构,多个所述插头120分别设置在所述壳本体110不同的外表面上。可以理解的,壳本体110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方体结构、圆柱体结构、多面体结构或者其他异型结构等。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壳本体110设置成方体结构,简化了模具设计,节省了模具成本,同时由于方体结构为规则形结构,其在应用时不会占用过多空间,便于用户进行结构布局。
在实际应用时,呈方体结构的壳本体110具备六个外表面,通过将多个插头120分别设置在壳本体110不同的外表面上,避免了不同的插头120在同一个表面距离过近而造成干涉的情况发生。具体地,当插头120的数量为四个时,可以分设在两组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如上下左右四个外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4,所述插头120的外壁设有卡扣件121。在插头120的外壁设置的卡扣件121,可以与外接的接头上相应的卡扣件扣接固定,进一步提升外部接头与插头120连接时的结构可靠性。具体地,每个插头120的外壁对应设有一个卡扣件121。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1至图14以及图6,所述壳体100内设有两个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分线结构200,所述壳体100对应每个所述分线结构200的多个所述导电体210均设有对应的所述插口101。可以理解的,在连接器10实际应用时,可能会同时有两组或者多组需要连接或者分线的模块,则可以在壳体100内设置两个或者多个间隔设置的分线结构200,相应的,对应每个分线结构200设置相应的插口101组,从而能够实现两组或者多组不同的模块的连接功能,实现了利用一个连接器10便能够连接两组或者多组不同的模块的功能,而无需额外再设置多个连接器10,节省了占用空间,降低了成本。
参照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上述的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箱体13和设置于箱体13内的箱胆14,箱体13与箱胆14之间形成有保温层15,总线2设置于保温层15内。由于制冷设备包括了上述总线连接结构的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全部技术方案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制冷设备可以是冰箱。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控板;
转接板,所述转接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总线,所述主控板和所述转接板通过所述总线通讯连接,至少两个所述转接板并联在所述总线上;
负载,所述负载与所述转接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包括导电芯和包裹在所述导电芯外周的绝缘层;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电连接位,所述电连接位包括金属端子,所述金属端子包括刺破部,所述刺破部形成有挤压槽,所述挤压槽用于挤压所述总线以将所述绝缘层挤破形成开口,进而使得所述挤压槽的内壁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导电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端子还包括与所述刺破部连接的切割部,所述切割部形成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与所述挤压槽连通,所述引导槽的槽壁上形成有尖端,所述尖端用于在所述绝缘层上形成割缝以使得所述挤压槽将所述割缝挤破形成所述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电连接位包括两个所述金属端子,两个所述金属端子沿所述总线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位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电连接位在所述转接板上间隔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高于所述金属端子设置,所述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形成有与所述支撑板配合的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形成有下容纳槽,所述保护盖上形成有上容纳槽,所述上容纳槽与所述下容纳槽配合形成有供所述总线通过的过线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卡扣,所述保护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分线结构,所述壳体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口;所述分线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多个导电体,多个所述导电体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插口内,多个所述插口中至少一个与所述总线连接,多个所述插口中其余插口用于与所述转接板连接,以实现所述转接板并联在所述总线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均连接,多个所述导电体的另一端呈辐射状向外延伸至对应的所述插口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导电体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所述导电体,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其中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相对接,第二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远离对应的所述插口的一端均与第一方向上的两个所述导电体的连接处连接。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分线结构,所述壳体对应每个所述分线结构的多个所述导电体均设有对应的所述插口。
13.如权利要求9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壳本体;和
多个插头,多个所述插头凸设在所述壳本体的外壁,每个所述插头内形成有一所述插口;
多个所述导电体相连接的一端设于所述壳本体内,另一端穿过所述壳本体的外壁伸入到对应的所述插口内。
14.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总线连接结构,还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箱胆,所述箱体与所述箱胆之间形成有保温层,所述总线设置于所述保温层内。
CN202223399046.4U 2022-12-15 2022-12-15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106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9046.4U CN219106545U (zh) 2022-12-15 2022-12-15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99046.4U CN219106545U (zh) 2022-12-15 2022-12-15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545U true CN219106545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5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99046.4U Active CN219106545U (zh) 2022-12-15 2022-12-15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4402A (zh) 绝缘置换连接器
CN110137760B (zh) 插拔式计量端子排
US6932641B1 (en) Plug structure
CN216288995U (zh) 一种薄型刺破式连接器
CN219106545U (zh) 总线连接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9553908U (zh) 一种免剥线快接插座
CN101950869A (zh) 一种大电流电源连接器
US20040166724A1 (en) Power distribution outlet
CN213212601U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快速取电装置
CN213989230U (zh) 一体式接线器
CN210628660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导电端子
CN112563779A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控制器组件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2648671U (zh) 快速取电装置
CN220190456U (zh) 一种导电条及过欠压保护器
CN218850036U (zh) 连接器及冰箱
CN212138156U (zh) 导轨取电装置
CN211088539U (zh) 排线连接器
CN212303960U (zh) 一种便于接线的多功能端子排
CN217740823U (zh) 一种片式端子连接器
CN217387575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连接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6120905U (zh) 一种刺破式连接器
CN216414106U (zh) 编码器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17823377U (zh) 一种带线灯带连接装置及灯带部件
CN216980938U (zh) 一种多pin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