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460175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460175U
CN213460175U CN202022330810.7U CN202022330810U CN213460175U CN 213460175 U CN213460175 U CN 213460175U CN 202022330810 U CN202022330810 U CN 202022330810U CN 213460175 U CN213460175 U CN 213460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terminal
mount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081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orman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orman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orman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orman Precision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081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460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460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绝缘垫片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部和与所述插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部分设于所述端子槽内,并延伸至所述插接部的表面;所述绝缘垫片设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导电端子;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包覆所述插接部形成充电槽,另一端抵接所述绝缘垫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可有效避免出现短路现象,提高电气性能。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与其它电子组件的连接装置,其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等。现有的电连接器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导电端子容易出现松脱的现象,从而会导致导电端子与金属外壳直接接触,出现电流短路,进而发生电气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电连接器易发生电流短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部和与所述插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端子槽;
若干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部分设于所述端子槽内,并延伸至所述插接部的表面;
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导电端子;及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包覆所述插接部形成充电槽,另一端抵接所述绝缘垫片。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片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端子槽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绝缘垫片朝向所述金属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沿相平齐。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沿和所述绝缘垫片的周缘中的一者开设有卡槽,另一者凸设有卡块,所述绝缘垫片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的卡合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凸设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绝缘垫片的外周面;和/或,
所述绝缘垫片的周缘凸设有卡凸,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对应凹设有避让槽。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缘倒角设置;和/或,
所述绝缘垫片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表面边缘倒角设置。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表面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端、接触端和连接所述焊接端和接触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接触端固定于所述插槽内,所述焊接端裸露于所述安装部。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凸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挡块,相邻两挡块之间形成一所述端子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壁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槽连通的穿孔,所述焊接端由所述穿孔穿出。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的一开口边沿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并贴合于所述绝缘垫片。
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垫片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安装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与另一者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包覆绝缘本体和导电端子的金属外壳,此处,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部和与插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导电端子卡固于端子槽内,并延伸至插接部的表面,从而使得导电端子与电源和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向不在同一方向上,如此可以合理布局电连接器所应用的设备空间,也方便布线。同时,在金属外壳与安装部的导电端子之间设有绝缘垫片,该绝缘垫片可以将金属外壳与导电端子进行隔离,有效减少因导电端子的松动而直接与金属外壳接触导致的短路现象,从而有效提高电连接器的电气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拆除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图4所示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另一视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4所示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又一视角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绝缘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绝缘垫片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中金属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金属外壳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金属外壳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730738370000031
Figure BDA00027307383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100。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30、绝缘垫片50及金属外壳70;
绝缘本体10包括插接部11和与所述插接部11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13,安装部13背离插接部11的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端子槽131a;
每一导电端子30部分设于端子槽131a内,并延伸至插接部11的表面;
绝缘垫片50设于安装部13背离插接部11的表面,并覆盖导电端子30;金属外壳70的一端包覆插接部11形成充电槽100a,另一端抵接绝缘垫片50。
本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可以应用于电源充电器内,也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从而用于数据传输或电能传输。具体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30及金属外壳70,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插接部11和安装部13,安装部13设有端子槽131a用于固定导电端子30,并将导电端子30的一端固定于控制电路板上或者其他部件上。插接部11用于与导电端子30的另一端配合形成与外界设备进行电连接充电的部件。绝缘本体10的材质为塑料,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方便,如此,插接部11和安装部13为一体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保证绝缘本体10的结构稳定性。此处,插接部11与安装部13相互垂直设置,从而进一步提升两者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也方便布线。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插接部11与安装部13也可以是呈钝角设置。
同时,金属外壳70部分包覆绝缘本体10和导电端子30,从而能够为两者提供机械保护和信号屏蔽保护,使得绝缘本体10和导电端子30不易受到意外挤压损坏,同时也可以避免外部信号干扰等。此处,金属外壳70的材质可以是铜、铁等,其一端包覆插接部11,还可以与绝缘本体10和导电端子30配合形成充电槽100a,实现电连接器100的连接作用。导电端子30具体可以是接地端子(Gnd)、电源端子(Power/VBUS)及保留端子(RFU)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作限定。其与端子槽131a之间为过盈配合,从而直接将导电端子30按压入端子槽131a内即可。具体地,导电端子30包括焊接端31、接触端33和连接焊接端31和接触端33的主体部35,主体部35设于端子槽131a内,接触端33朝向插接部11的表面延伸,焊接端31裸露于安装部13,即由主体部35延伸形成并穿出端子槽131a的部分,可直接焊接到电路板上。
此处,为了简化导电端子30的组装,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槽133的底壁凸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挡块131,相邻两挡块131之间形成一端子槽131a,安装槽133的一侧壁开设有若干与端子槽131a连通的穿孔136,焊接端31由所述穿孔136穿出。本实施例中,端子槽131a的槽壁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由多个凸设再安装槽133底壁的挡块131形成,具体的,主体部35包括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沿安装部13与插接部11的表面垂直的边缘延伸,第二段由第一段垂直弯折延伸形成,故多个挡块131中形成有两个方向的平行组,从而分别用于卡固第一段和第二段。同时,安装槽133侧壁开设的穿孔136还具有与安装槽133开口相同方向的开口,如此,当安装部13水平放置时,焊接端31则可以由上及下的卡入穿孔136内,简单方便,进而主体部35的第二段卡入端子槽131a内,第一段弯折延伸卡固,并进一步朝向插接部11的方向垂直弯折延伸形成接触端33。
请结合图6,当然,为了固定接触端33,插接部11朝向安装部13的表面形成有插槽111,插槽111连通端子槽131a,接触端33设于插槽111内,且为了增加接触性能,接触端33的纵切面呈波浪弧线状,且插接部11背离安装部13的表面开设有固定槽孔,接触端33的自由端由插接部11的一表面穿过固定槽孔,并抵接于固定槽孔的内壁,从而将导电端子30固定于插槽111内。
可以理解的,绝缘垫片50主要是起到绝缘隔离的作用,故其材质选择为塑胶,质地软硬适中,且结构稳定性好。将其设于安装部13背离插接部11的表面,且形状大致与安装部13的形状相同,金属外壳70抵接到绝缘垫片50的表面,能够起到隔绝导电端子30与金属外壳70的作用。当然,也可以设置绝缘垫片50有多个,每一个仅覆盖导电端子30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和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若干导电端子30,及包覆绝缘本体10和导电端子30的金属外壳70,此处,绝缘本体10包括插接部11和与插接部11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13,导电端子30卡固于端子槽131a内,并延伸至插接部11的表面,从而使得导电端子30与电源和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向不在同一方向上,如此可以合理布局电连接器100所应用的设备空间,也方便布线。同时,在金属外壳70与安装部13的导电端子30之间设有绝缘垫片50,该绝缘垫片50可以将金属外壳70与导电端子30进行隔离,有效减少因导电端子30的松动而直接与金属外壳70接触导致的短路现象,从而有效提高电连接器100的电气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垫片50与安装部13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安装导电端子30,将绝缘垫片50与安装部13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从而在将导电端子30固定于端子槽131a内后,再将绝缘垫片50与安装部13连接,从而提高组装的便利性。此处,绝缘垫片50与安装部13的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是插接等,在此不作限定。
请再次参照图3,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部13背离插接部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3,端子槽131a设于安装槽133的底壁,绝缘垫片50朝向金属外壳70的表面与安装槽133的开口边沿相平齐。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节约空间,在安装部13背离插接部1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33,端子槽131a设于安装槽133的底壁,导电端子30则内陷于安装槽133内,将绝缘垫片50也设于安装槽133内。如此,可以使得绝缘垫片50朝向金属外壳70的表面与安装槽133的开口边沿相平齐,减少安装部13的厚度,当金属外壳70抵接绝缘垫片50时,同时也抵接安装槽133的开口边沿,增加电连接器100组装结构的稳定性,也有利于产品小型化。此处,绝缘垫片50与安装槽133的周缘可以是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插接等。
请参照图4至图8,为了方便组装,于一实施例中,安装槽133的开口边沿和绝缘垫片50的周缘中的一者开设有卡槽135,另一者凸设有卡块51,绝缘垫片50通过所述卡槽135与卡块51的卡合而固定于安装部13。
本实施例中,设置安装槽133的开口边沿开设有卡槽135,在绝缘垫片50的周缘平行延伸形成一卡块51,卡块51与卡槽135的形状相匹配,如此,可以将绝缘垫片50的表面尺寸设置相对于安装槽133的开口尺寸小些,从而容易将绝缘垫片50放置于安装槽133内,通过卡块51与卡槽135的卡合而进行固定,卡块51与卡槽135为过盈配合,从而简化绝缘垫片50的安装固定,提高组装效率。当然,于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槽133的开口边缘凸设有卡块51,在绝缘垫片50的边缘开设卡槽135。
此外,为了进一步方便卡块51卡入卡槽135内,卡槽135的开口边沿进行倒角设置,扩大卡槽135开口尺寸,且卡块51朝向卡槽135的边缘也进行倒角设置,减小卡块51卡入一侧的尺寸,进而方便卡块51卡入卡槽135内,更进一步提高便利性和效率。
可以理解的,为了提高绝缘垫片50与安装部13的连接稳定性,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槽133的内壁凸设有抵接件137,抵接件137抵接所述绝缘垫片50的外周面;和/或,
绝缘垫片50的周缘凸设有卡凸53,安装槽133的内壁对应凹设有避让槽139。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槽133的内壁凸设有抵接件137,该抵接件137的形状为方形,从而抵接绝缘垫片50的外周面,增加绝缘垫片50在安装槽133内的摩擦力和挤压力,从而有效防止绝缘垫片50从安装槽133内发生松动滑脱,保证电连接器100结构稳定性。优选的,当安装槽133的开口形状为长方形时,绝缘垫片50大致呈长方形板状,将该抵接件137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增加与绝缘垫片50的抵接面积,提高稳定性,且抵接件137均匀分布在与设有卡槽135相对的一安装槽133内壁上,从而使得绝缘垫片50受力更加均匀,延长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在绝缘垫片50未设置卡块51且未与抵接件137抵接的一侧边凸设有卡凸53,在安装槽133的内壁对应凹设有避让槽139,从而将卡凸53卡入避让槽139内,进一步增加了绝缘垫片50的安装稳定性,如此,绝缘垫片50的三侧边均具有固定结构,较大程度地保证了其安装稳定性,进而提高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方便将绝缘垫片50固定于安装槽133内,可选的,安装槽133的开口边缘倒角设置,如此,则增大了安装槽133的开口尺寸,绝缘垫片50可沿倒角边缘滑入安装槽133内。或者,绝缘垫片50朝向安装槽133底壁的表面边缘倒角设置,如此,减小了绝缘垫片50的周缘尺寸,也方便将其滑入安装槽133内。当然,也可以同时对安装槽133的开口边缘和绝缘垫片50朝向安装槽133底壁的表面边缘倒角设置,更进一步提高绝缘垫片50组装的便利性和效率。
请结合图1和图2,以及图9至图11,在完成导电端子30和绝缘垫片50的安装后,为了方便将绝缘本体10组装到金属外壳70内,可选的实施例中,金属外壳70包括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3,第一壳体71形成有插孔711,插接部11设于插孔711内,插孔711的一开口边沿弯折延伸形成第二壳体73,第二壳体73与第一壳体71可拆卸连接,并贴合于绝缘垫片50。
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外壳70为一体成型结构,结构强度高。具体地,金属外壳70包括第一壳体71和第二壳体73,第一壳体71形成有插孔711,并于插孔711的内壁上形成有多个间隔的弹片715,与插接部11配合,形成用于插拔的充电槽100a。此处,安装部13与插接部11连接处凸设有与第一壳体71相配合的凸块,从而使得插孔711具有较大的宽度,在插接部11插入插孔711内后,插接部11表面的导电端子30与金属外壳70有一定的插入间距,方便充电,且不易发生接触短路。第二壳体73呈板状,由插孔711的一开口边沿弯折延伸形成,且表面形状与安装部13的形状大致相匹配,能够实现完全覆盖的效果。
第一壳体71与第二壳体73可拆卸连接,将第一壳体71通过弯曲变形远离第二壳体73后,能够方便将组装绝缘垫片50后的绝缘本体10插入插孔711内,再将第二壳体73弯曲变形后贴合与绝缘垫片50的表面,与第一壳体71进行连接后,则组装成结构稳定的电连接器100。此处,第一壳体71朝向第二壳体73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定位块,安装部13开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块可以穿设于定位孔中,实现定位安装,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为了增加电连接器100组装后的稳定性,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垫片50开设有第一避让孔55,安装部13于安装槽133的底壁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避让孔134,第二壳体73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件731,第一壳体71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件713,第一连接件731和第二连接件713中的一者通过第一避让孔55和第二避让孔134与另一者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安装部13和绝缘垫片50的中部分别开设第二避让孔134和第一避让孔55,从而使得第一壳体71与第二壳体73的连接结构穿过,如此,能够增加金属外壳70对绝缘本体10的卡固稳定性。具体地,第一连接件731为凸起,第二连接件713为卡扣孔,在第二壳体73的边缘朝向安装部13的方向弯折有插片,在插片上开设有卡扣孔,将卡扣孔套设于凸起上,即形成稳定的扣位结构,保证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稳定性。
当然,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二壳体73相对的两边缘均设置有插片,在第二壳体73相对的两边缘设有凸起,如此,一插片通过第一避让孔55和第二避让孔134与凸起连接,另一插片直接包覆安装部13的边缘与另一凸起连接,更进一步提高电连接器100的结构稳定性。在拆卸电连接器100时,将插片弯折转动,将凸起脱离卡扣孔即可。故而,在插片弯折的位置凸设有加强筋,从而提高插片的结构强度,防止插片因多次弯折而损坏,保证插片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部和与所述插接部呈夹角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设有若干间隔排列的端子槽;
若干导电端子,每一所述导电端子部分设于所述端子槽内,并延伸至所述插接部的表面;
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设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并覆盖所述导电端子;及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一端包覆所述插接部形成充电槽,另一端抵接所述绝缘垫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与所述安装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背离所述插接部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端子槽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所述绝缘垫片朝向所述金属外壳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沿相平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沿和所述绝缘垫片的周缘中的一者开设有卡槽,另一者凸设有卡块,所述绝缘垫片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的卡合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5.如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凸设有抵接件,所述抵接件抵接所述绝缘垫片的外周面;和/或,
所述绝缘垫片的周缘凸设有卡凸,所述安装槽的内壁对应凹设有避让槽。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开口边缘倒角设置;和/或,
所述绝缘垫片朝向所述安装槽底壁的表面边缘倒角设置。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朝向所述安装部的表面形成有插槽,所述插槽连通所述端子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焊接端、接触端和连接所述焊接端和接触端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端子槽内,所述接触端固定于所述插槽内,所述焊接端裸露于所述安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凸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挡块,相邻两挡块之间形成一所述端子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壁开设有若干与所述端子槽连通的穿孔,所述焊接端由所述穿孔穿出。
9.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插孔,所述插接部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的一开口边沿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并贴合于所述绝缘垫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垫片开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安装部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对应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二壳体的边缘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壳体的边缘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通过所述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与另一者连接。
CN202022330810.7U 2020-10-19 2020-10-19 电连接器 Active CN2134601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0810.7U CN213460175U (zh) 2020-10-19 2020-10-1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0810.7U CN213460175U (zh) 2020-10-19 2020-10-1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460175U true CN213460175U (zh) 2021-06-15

Family

ID=76293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0810.7U Active CN213460175U (zh) 2020-10-19 2020-10-1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4601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96689B1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wire organizer
US7833058B2 (en) Micro plug connector
US8137128B2 (en) SATA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US8011961B2 (en) Cable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pieces
US9673556B2 (en) Perpendicular plug connector
US704479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inner and outer shells
US6699074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grounding means
US79386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ligning means and assembly combination thereof
CN210111107U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3460175U (zh) 电连接器
US2003023602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06486821B (zh) 电连接器
CN210350210U (zh) 一种usb连接器
TWI672870B (zh) 配線器具
CN212725712U (zh) 电连接器
CN212571485U (zh) 电连接器
CN215989387U (zh) 电连接器
US6793538B2 (en) Slim modular jack
CN217405762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US2009022712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bridge
CN211605501U (zh) 电连接器插座模块及其电连接器
CN220456325U (zh) 一种断路器的线路板安装结构
CN21758956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7405829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