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6962U - 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6962U
CN220186962U CN202321430623.3U CN202321430623U CN220186962U CN 220186962 U CN220186962 U CN 220186962U CN 202321430623 U CN202321430623 U CN 202321430623U CN 220186962 U CN220186962 U CN 220186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brush
cleaning
base
filter scree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06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正忠
邹先许
郭华锋
王伟戈
邓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06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6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6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6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滤网和至少一个自清扫组件。自清扫组件包括:基座、第一卷轴、第二卷轴、集尘盒和清扫刷组件。清洁刷组件包括清洁刷基座、清洁刷和弹性件,清洁刷基座与基座枢转连接,清洁刷可运动地设于清洁刷基座,弹性件设在清洁刷和清洁刷基座之间,清洁刷用于在滤网卷绕在第一卷轴或从第一卷轴上释放的过程中刷除滤网上的杂物,其中,清扫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在弹性件从受压缩向伸展方向运动过程中清洁刷适于与限位件止抵。由此,限位件的设置利于延缓弹性件由受压缩状态到伸展状态的形变过程,使清洁刷弹出速度减缓,实现降低清洁刷弹出时产生异响的目的。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室内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以对进入到壳体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阻挡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空调室内机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滤网上附着的杂物过多,将会导致滤网上的部分滤孔被堵塞,减少了进风量,影响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目前,为了使空调室内机保持高效运行,空调室内机内设有自清扫组件用于清除滤网上的杂物,自清扫组件长期使用时杂物易附着于自清扫组件的清洁刷上导致清洁效率低下,设于清扫腔内的清扫件用于清扫清洁刷上的杂物,可以提高清洁刷的清洁能力,但是,清洁刷在清扫件和滤网之间运动时由于清洁刷与滤网弹性止抵,在清洁刷与滤网或者清扫件分离时易导致异响的产生,降低清洁刷的使用寿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可以降低自清扫组件对清扫腔内部的清理时产生异响,提高自清扫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室内换热器、风机组件、滤网和至少一个自清扫组件。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用于使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流入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送出,所述滤网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物,所述自清扫组件用于清除所述滤网上的杂物。所述自清扫组件包括:基座、第一卷轴、集尘盒和清洁刷组件。所述基座限定出顶部具有第一开口且底部具有第二开口的清扫腔,所述第一卷轴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一卷轴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所述第二卷轴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卷轴连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卷轴连接,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物,所述集尘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用于收集所述清扫腔内掉落的杂物,所述清洁刷组件设在所述清扫腔内。所述清洁刷组件包括清洁刷基座、清洁刷和弹性件,所述清洁刷基座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所述清洁刷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清洁刷基座,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清洁刷和所述清洁刷基座之间,所述清洁刷用于在所述滤网卷绕在所述第一卷轴或从所述第一卷轴上释放的过程中刷除所述滤网上的杂物。其中,所述清扫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在所述弹性件从受压缩向伸展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清洁刷适于与所述限位件止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限位件的设置利于清洁刷与滤网分离时弹性件由受压缩状态向伸展状态方向运动过程的延长,延缓弹性件由受压缩状态到伸展状态的形变过程,避免弹性件由于快速的剧烈运动导致弹性件安装在清洁刷和清洁刷基座之间的稳定性下降,可以增加弹性件安装在清洁刷和清洁刷基座之间的可靠性,避免弹性件产生不可逆形变,可以形成对弹性件形成保护作用,以此延长弹性件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清洁刷组件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自清扫组件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响的可能性,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清扫件,所述清扫件设于所述清扫腔的侧壁,所述清扫件适于刷除所述清洁刷上的杂物,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清扫件的沿所述清洁刷基座的枢转轴线的周向上的至少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邻近所述清扫件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延伸,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邻近所述清扫件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清洁刷具有止抵所述第二卷轴的第一位置和止抵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位置,当所述清洁刷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清洁刷朝向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清洁刷具有止抵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位置和止抵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三位置,当所述清洁刷从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清洁刷先朝向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方向移动,后朝向所述基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面向所述清洁刷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或弧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件邻近所述清扫件的一侧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清扫件,所述第二限位件邻近所述清扫件的一侧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清洁刷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清扫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清洁刷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止抵时,所述清洁刷基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清洁刷基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厚度为L,所述L满足:1mm≤L≤3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与自清扫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清扫组件的部分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P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Q部分清洁刷位于第一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Q部分清洁刷位于第二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中Q部分清洁刷位于第三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前盖上设有限位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前盖的左视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刷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止挡部的立体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一种框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另一种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再一种框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组件的一种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组件的另一种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组件的又一种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组件的又一种执行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空调室内机;
10、壳体;11、进风口;12、前板;13、背板;14、第一侧板;15、第二侧板;
20、室内换热器;21、换热风道;
30、风机组件;31、室内风扇;32、室内风扇电机;40、滤网;
50、自清扫组件;51、基座;511、基座本体;512、支架;513、基座前盖;5131、转轴;5132、避让段;5133、延伸段;514、端盖;515、基座后盖;516、连接板;5161、握持部;52、第一卷轴;53、第二卷轴;54、清洁刷组件;541、清洁刷基座;5411、第一安装部;5412、第二安装部;5413、连接部;5414、卡槽;5415、卡扣;5416、第一侧部;5417、第二侧部;542、清洁刷;543、弹性件;544、安装腔;545、定位柱;546、限位部;5461、第一限位凸起;5462、第二限位凸起;547、止挡部;5471、第一止挡面;5472、第二止挡面;55、集尘盒;551、集尘盒本体;552挡板;56、清扫腔;561、第一延伸段;562、第二延伸段;563、第一开口;564、第二开口;565、限位件;5651、第一限位件;5652、第二限位件;5653、第一限位部;5654、第二限位部;57、安装槽;58、插销;59、清扫件;
60、驱动组件;61、第一驱动电机;62、第二驱动电机;63、壳体部;64、折弯部;
70、传动组件;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
81、室内风扇驱动组件;82、控制组件;83、存储组件;84、计时器;
90、新风组件;91、新风风机;92、新风蜗壳;921、新风进风口;922、新风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术语“耦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大致”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下文中,为便于描述,如无特殊说明,本公开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状态为参考。空调室内机运行时面向用户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空调内机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空调室内机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空调室内机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
随着空调的广泛使用,用户对于空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空调通过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制冷循环或制热循环。
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包括压缩过程、冷凝过程、膨胀过程和蒸发过程。在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的各个过程中,通过制冷剂的吸热或放热来向室内空间提供冷量或热量,从而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压缩机将制冷剂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并排出压缩机。经压缩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冷凝成液态制冷剂,并且制冷剂的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中。
从冷凝器流出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膨胀阀,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态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从膨胀阀流出的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液态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吸收热量蒸发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
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制冷剂的循环流动的过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送出热风或冷风,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室内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以过滤进入空调室内机的空气,阻挡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进入到空调室内机内。空调室内机运行一定的时间后,滤网上会附着较多杂物,使部分滤网被堵塞,导致进风量减少,从而降低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率。
通常情况下,在空调室内机内设置自清扫组件,以清扫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使空调室内机保持高效运行。但是,用于清扫附着在滤网上的杂物的清洁刷组件与卷轴之间的抵接,容易造成卷轴与清洁刷组件的磨损,使得清洁刷组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不利于卷轴的转动。
下面参考图1-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室内换热器20、风机组件30、至少一个滤网40、至少一个自清扫组件50、至少一个驱动组件60和至少一个传动组件70。基座51的长度方向为壳体10的长度方向,基座51的高度方向为壳体10的高度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10包括前板12、背板13、第一侧板14和第二侧板15。前板12是当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的墙体上时,远离墙体的一侧的侧板。背板13是当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的墙体上时,靠近墙体的一侧的侧板。第一侧板14和第二侧板15分别连接前板12和背板13,且分别沿垂直于前板12和背板13的方向延伸。
例如,第一侧板14是壳体10的长度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一侧的侧板,第二侧板15是壳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的侧板。例如,第一侧板14是空调室内机100左侧的一侧板,第二侧板15是空调室内机100右侧的一侧板。
具体而言,如图1-图6所示,壳体10上形成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室内换热器20设于壳体10内,用于与从进风口11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风机组件30设于室内换热器20远离进风口11的一侧,且被配置为吸入和泵出室内空气。例如,风机组件30工作时,风机旋转,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吸入,使室内空气室内换热器20换热,然后将经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从所述出风口泵出。
可以理解的是,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并经过滤网40的过滤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0进行换热。例如,在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制冷时,室内空气在经过与室内换热器20的换热后形成冷风从所述出风口吹向室内。
需要说明的是,风机组件30可以将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引向室内换热器20,增加从进风口11进入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量,并且风机组件30可以调节进入室内换热器20的进风量。
滤网40设在进风口11和室内换热器20之间,并且覆盖进风口11,滤网40被配置为过滤从进风口11进入空调室内机100的空气,以防止空气中的杂物进入空调室内机100。
例如,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先经过滤网40,在被滤网40过滤后进入室内换热器20,以防止室内空气中的杂物进入室内换热器20,避免杂物在室内换热器20上堆积形成堵塞,而降低室内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经过室内换热器20的换热后的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从所述出风口吹出。
结合图4,自清扫组件50设于壳体10内,被配置为用于清除附着在滤网40上的杂物。驱动组件60设置在壳体10上,传动组件70设置在壳体10内。驱动组件60被配置为驱动传动组件70转动。传动组件70分别连接自清扫组件50和驱动组件60,且被配置为在驱动组件60的驱动下,带动自清扫组件50运动,以使自清扫组件50清扫附着于滤网40上的杂物,从而实现维持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自清扫组件50包括:基座51、第一卷轴52、集尘盒55和清洁刷组件54。基座51设置在壳体10内,且靠近前板12。基座51包括基座本体511和支架512。支架512的一侧与基座本体511的靠近背板13的一侧连接,且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延伸。支架512被配置为承载滤网40。滤网40设置在支架512上,且可以在支架512上沿预定的轨迹运动。
第一卷轴52、第二卷轴53和清洁刷组件54与基座本体511转动连接,且第一卷轴52、第二卷轴53和清洁刷组件54分别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卷轴52与第二卷轴53间隔开设置,且大致平行。滤网40的一端连接第一卷轴52,另一端连接第二卷轴53。滤网40卷绕在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且滤网40张紧于第一卷轴52与第二卷轴53之间。清洁刷组件54靠近第二卷轴53设置,且被配置为在第二卷轴53收卷滤网40或放卷滤网40的过程中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
如图6所示,基座51限定出顶部具有第一开口563且底部具有第二开口564的清扫腔56,第一卷轴52设于第一开口563处,第一卷轴52与基座51枢转连接,第二卷轴53与基座51枢转连接,滤网40的一端与第一卷轴52连接,滤网40的另一端与第二卷轴53连接,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物,集尘盒55设于第二开口564处,用于收集清扫腔54内掉落的杂物,清洁刷组件54设在清扫腔54内。自清扫组件50还包括清扫腔56。基座本体511内限定出清扫腔56。清扫腔56包括第一开口563和第二开口564。清扫腔56的顶部敞开,以形成第一开口563,清扫腔56的底部敞开,以形成第二开口564。第一卷轴52位于第一开口563的上方,第二卷轴53位于第一开口563处,清洁刷组件54位于清扫腔56内。集尘盒55设置在第二开口564之下,且被配置为容纳清扫刷组件54从滤网40上清扫下的杂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在自清扫组件50清扫的过程中,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收卷,且在第一卷轴52上放卷,或者,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放卷,且在第一卷轴52上收卷。清洁刷组件54的至少部分与滤网40接触,并且随着滤网40的收卷和放卷,清洁刷组件54与滤网40产生相对运动。清洁刷组件54可以与滤网40的不同区域相对设置,并可以对滤网40的不同区域进行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经由清洁刷组件54清扫至集尘盒55内。
清洁刷组件54包括清洁刷基座541、清洁刷542和弹性件543,清洁刷基座541与基座51枢转连接,清洁刷542可运动地设于清洁刷基座541上,弹性件543设在清洁刷542和清洁刷基座541之间,清洁刷542用于在滤网40卷绕在第一卷轴52或从第一卷轴52上释放的过程中刷除滤网40上的杂物。其中,清扫腔56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565,在弹性件543从受压缩向伸展方向运动过程中清洁刷542适于与限位件565止抵。清洁刷542设于清洁刷基座541上,在清洁刷基座541的作用下清洁刷542可以跟随清洁刷基座541转动,从而使清洁刷542在转动过程中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刷542通过弹性件543与第二卷轴53抵接,当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沿相反方向转动时,清洁刷542可以与第二卷轴53抵接,并清扫运动至抵接部位的滤网40,使从滤网40上刷除的杂物掉落在集尘盒55内实现对杂物的收集。由于第二卷轴53转动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或者径向跳动,而弹性件543的弹性有利于提高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的稳定性,避免第二卷轴53与清洁刷542之间硬性接触。
当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分离后,清洁刷542在弹性件543恢复形变的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清洁刷基座541的方向继续转动,随着清洁刷基座541的转动清洁刷542靠近滤网40的一侧与清洁腔内壁设置的限位件565止抵,限位件565可以限定清洁刷542相对清洁刷基座541移动的距离,避免清洁刷542脱离滤网40时清洁刷542的突然移动产生异响的情况出现。
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室内空气在风机组件30的作用下不断进入室内换热器20,并被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送向室内。进入室内换热器20的室内空气经滤网40过滤后,室内空气中的杂物会在滤网40的表面上堆积,使滤网40上附着的杂物增加,影响滤网40的过滤效果和进风效果。
当滤网40上附着的杂物较多时,空调室内机100可以运行自清扫模式,以清扫滤网40上附着的杂物,使滤网40保持过滤能力,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100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当空调室内机100运行自清扫模式时,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转动,以使滤网40在第一卷轴52上收卷,且在第二卷轴53上放卷,或者,滤网40在第一卷轴52上放卷,且在第二卷轴53上收卷。滤网40在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的作用下相对于清洁刷542运动,使得清洁刷542与滤网40的不同区域相对设置,并对滤网40的不同区域进行清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限位件565的设置利于清洁刷542与滤网40分离时弹性件543由受压缩状态向伸展状态方向运动过程的延长,延缓弹性件543由受压缩状态到伸展状态的形变过程,避免弹性件543由于快速的剧烈运动导致弹性件543安装在清洁刷542和清洁刷基座541之间的稳定性下降,可以增加弹性件543安装在清洁刷542和清洁刷基座541之间的可靠性,避免弹性件543产生不可逆形变,可以形成对弹性件543形成保护作用,以此延长弹性件543的使用寿命和提高清洁刷组件54的结构稳定性,降低自清扫组件50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响的可能性,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3所示,集尘盒55包括集尘盒本体551和卡孔553。卡孔553设置在集尘盒本体551的沿壳体10长度方向的一端。壳体10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置在壳体10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侧板上。集尘盒55与壳体10通过卡孔553和所述定位件的配合卡接,以实现集尘盒55与壳体10的可拆卸链接。当需要清扫集尘盒55内的杂物时,可以通过卡孔553和所述定位件将集尘盒55从壳体10上拆下,以清理集尘盒55内的杂物。
如图13所示,集尘盒55还包括挡板552。挡板552设置在集尘盒本体551的前侧。挡板552的一端连接集尘盒本体551,挡板552的另一端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向上延伸。挡板552被配置为在集尘盒55与基座51装配时,密封集尘盒55的前侧与基座51前表面侧之间的间隙,以避免集尘盒55内的杂物从所述间隙中溢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进一步包括:清扫件59,清扫件59设于清扫腔56的侧壁,清扫件59适于刷除清洁刷542上的杂物,限位件565位于清扫件59的沿清洁刷基座541的枢转轴线的周向上的至少一侧。当清洁刷组件54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效率降低,需要使用清扫件59清理清洁刷542时,随着清洁刷组件54的转动,清洁刷542靠近滤网40的一侧逐渐与清扫件59止抵,且在清洁刷542的转动过程中清洁刷542与清扫件59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实现清扫件59可以刷除清洁刷542上附着的杂物,杂物落入清扫腔56下方的集尘盒55内。例如,清扫件59与基座前盖513之间可通过粘结剂或者卡接结构连接。清扫件59设置在清扫腔56的与止挡部547相对的一侧的侧壁上。当限位部546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来回转动时,清扫件59被配置为清扫清洁刷542上的杂物。这里以清扫件59设于清扫腔56的靠近基座51前侧的内壁上为例,限位件565可以设于清扫件59与第二卷轴53之间,清洁刷542与滤网40分离时先与限位件565止抵后与清扫件59止抵并转向清扫件59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远离第二卷轴53的一侧。
由此,通过在清洁腔的侧壁上设置清扫件59,便于实现清洁刷组件54的自清扫功能,当清洁刷542需要清理时可避免拆卸自清扫组件50,降低清扫清洁刷542的难度,提高清洁刷542的清洁效率。限位件565与清扫件59相邻设置,都位于清洁刷基座541的枢转轴线的周向的一侧上,则清洁刷组件54可维持原有的运动轨迹运动,且清扫件59与限位件565的结构简洁,有利于降低生产难度,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限位件565包括: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邻近清扫件59设置,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开口延伸,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邻近清扫件59设置,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开口延伸。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设于清扫腔56的同一侧,且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第一限位件5651、清扫件59与第二限位件5652依次排列,清扫件59设置于第一限位件5651与第二限位件5652之间。在清洁刷542在滤网40和清扫件59之间运动时,清洁刷542在与滤网40和清扫件59分离时与第一限位件5651止抵,以降低清洁刷542运动过程中的异响;在清洁刷542与清扫件59分离并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朝向清扫件59远离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侧运动时,第二限位件5652与清洁刷542止抵,以降低清洁刷542运动中产生的异响。由此,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向第一开口563延伸与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开口564延伸的设置,当清洁刷542从与清扫件59止抵转动到与第一限位件5651止抵或与第二限位件5652止抵的位置时,弹性件543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而非迅速弹开或被迅速压缩,利于对弹性件543形成保护作用,降低清洁刷542运动时产生的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沿从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的方向,第一限位件5651的宽度逐渐减小,清洁刷542具有止抵第二卷轴53的第一位置和止抵第一限位件5651的第二位置,当清洁刷542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清洁刷542朝向远离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邻近第二卷轴53,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与清扫件59邻近,且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相较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大。当清洁刷542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时,清洁刷542由从与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止抵运动到与第二卷轴53止抵,弹性件543由受压缩状态运动为伸展状态,清洁刷542朝向远离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由此,沿从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朝向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的方向,第一限位件5651的宽度逐渐减小,可使清洁刷组件54转动时弹性件543的变形过程更为缓慢,以使清洁刷542在清扫件59和第二卷轴53之间运动时能够始终与第一限位件5651止抵,增加清洁刷542相对清洁刷基座541运动的稳定性,增加清洁刷组件5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11所示,沿从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的方向,第二限位件5652的宽度逐渐减小,清洁刷542具有止抵第一限位件5651的第二位置和止抵第二限位件5652的第三位置,当清洁刷542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清洁刷542先朝向远离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后朝向基座51的中心的方向移动。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与清扫件59邻近,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远离清扫件59,且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相较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大。当清洁刷542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清洁刷542先由与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止抵转动到与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止抵,清洁刷542朝向远离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弹性件543由受压缩状态向伸展状态运动。清洁刷542在转向清扫件59的转动过程中逐渐与第二限位件5652分离,与清扫件59止抵后又与清扫件59分离,清洁刷542由与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止抵的位置移动到与第一限位件5651的另一端止抵的位置,在此运动过程中,清洁刷542朝向靠近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弹性件543由伸展状态向受压缩状态运动。当清洁刷542与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止抵时,清洁刷542在清洁刷基座541的作用下改变转动方向,转而向靠近第一限位件5651的方向转动,从而实现清洁刷542在清扫件59和滤网40之间转动以及清洁刷542在清扫件59的上下两侧之间转动,从而可以实现清扫件59对清洁刷542的清理以及第二限位件5652对清洁刷542转动的限位。
由此,沿从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朝向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端的方向,第二限位件5652的宽度逐渐减小,且第二限位件5652的另一端低于清洁刷组件54,有利于清洁刷组件54的转动更为顺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的面向清洁刷542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或弧面,也即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与清洁刷542止抵的一侧表面为平面或者弧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件5651面向清洁刷542一侧的表面为平面,第二限位件5652面向清洁刷542一侧的表面为弧面。当清洁刷542与第二限位件5652远离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止抵时,第二限位件5652可以形成对清洁刷542继续转动的限位。由此,第一限位件5651与第二限位件5652的一侧为平面或弧面的设置有利于清洁刷542与限位件565的相对转动更加顺滑,以使清洁刷组件54转动顺畅,弹性件543的变形过程更为和缓,有利于延长清洁刷组件54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5651邻近清扫件59的一侧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高于清扫件59,第二限位件5652邻近清扫件59的一侧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低于清洁刷542设置。即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限位件5651、清扫件59和第二限位件5652,以便于清洁刷542从与滤网40止抵转变到与清扫件59止抵以及从清洁刷542止抵到与滤网40止抵时,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能够减缓弹性件543带动清洁刷542朝向或者远离基座51中心的运动过程,使弹性件543的形变过程延长,保证第一限位件5651和第二限位件5652与清洁刷542充分止抵的同时,降低清洁刷542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异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限位件5652包括:第一限位部5653和第二限位部5654。第一限位部5653位于第二限位件5652靠近清扫件59的一端,第二限位部5654位于第二限位件5652远离清扫件59的另一端。第一限位部5653的一端与清扫腔56的内壁连接,第二限位部5654与第一限位部5653远离第一限位件5651的一端连接,当清洁刷542与第二限位件5652止抵时,清洁刷基座541的中心轴线与第一限位部5653之间的距离大于清洁刷基座54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限位部5654之间的距离。即当清洁刷542与第一限位部5653止抵时清洁刷542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大于清洁刷542与第二限位部5654止抵时清洁刷542距离基座51中心的距离。清洁刷542与第二限位部5654止抵时弹性件543被压缩的行程大于清洁刷542与第一限位部5653止抵时弹性件543被压缩的行程。由此,当清洁刷542从第一限位部5653转动到第二限位部5654时,清洁刷542朝向靠近基座51中心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二限位部5654的设置可以实现对清洁刷542的限位作用,第二限位部5654具有与清洁刷542止抵限制清洁刷542继续朝向远离第一限位部5653的方向转动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图11所示,限位件565沿基座51长度方向也即壳体10的长度的厚度为L,L满足:mm≤L≤mm。若限位件565沿基座51长度方向的最大厚度大于mm,则限位件565在基座51长度方向上的厚度过大,则会增加限位件565与清洁刷542的接触面积,在清洁刷542的转动过程中,清洁刷542与限位件565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过大,影响清洁刷542的转动,且容易使清洁刷542的刷毛发生不可逆形变,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生产制造的成本。若限位件565沿基座51长度方向的最大厚度小于mm,则限位件565在基座51长度方向上的厚度过小,则会使限位件565过薄,在清洁刷542的转动过程中,清洁刷542与限位件565止抵时限位件565容易断裂,且限位件565过薄会增加生产难度,提升生产制造的成本。例如,L=mm。由此,限定限位件565沿基座51长度方向的厚度,保证清洁刷542在与第二卷轴53上卷绕的滤网40的止抵和与清扫件59之间止抵时能够实现对清洁刷542的限位,减缓弹性件543变形的速度,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保证限位件565的结构强度,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限位件565为多个,多个限位件565沿基座51的长度方向也即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件565间隔设置可使每个限位件565受到的力减少。且多个限位件565分别位于基座5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有利于提升限位件565对清洁刷542的支撑能力,提升基座51整体结构强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清洁刷基座541包括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第一安装部5411设在第二安装部5412上,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安装部5412连接,其中,弹性件543止抵在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之间,清洁刷542设在第一安装部5411远离第二安装部5412的一侧,在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止抵时,第一安装部5411压缩弹性件543朝向第二安装部5412移动,以使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弹性止抵。清洁刷542设置在第一安装部5411的远离第二安装部5412的一侧。当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时,第二卷轴53向清洁刷542施加力,即向第一安装部5411施加力,使第一安装部5411压缩弹性件543。
由于第二安装部5412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即如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是不动的,因此,弹性件543会向第一安装部5411施加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弹力,以使清洁刷542向第二卷轴53施加力,从而可以使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弹性抵接。在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之间设置弹性件543,以使第一安装部5411相对第二安装部5412可移动,在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止抵时,清洁刷基座541能够保证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止抵,降低第二卷轴53或者清洁刷基座541转动过程中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分离的可能性,提高清洁刷542对第二卷轴53上卷绕的滤网40的清洁能力。同时,避免第二卷轴53与清洁刷542之间硬性接触导致清洁刷542的过度磨损,增加清洁刷542的使用寿命。
在清洁刷542与限位件565止抵时,由于弹性件543的设置可以保证清洁刷542与限位件565的止抵,减小清洁刷542在与滤网40和清扫件59分离时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清洁刷组件54还包括安装腔544。第二安装部5412的面向清洁刷542的一侧敞开,第一安装部5411设在第二安装部5412敞开的一侧且与第二安装部5412共同限定出安装腔544,弹性件543设在安装腔544内,且弹性件5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部5411和安装腔544的远离清洁刷542的内壁止抵。弹性件543设于安装腔544内分别与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止抵,以使第一安装部5411在被挤压时能够朝向第二安装部5412运动。由此,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限定的安装腔544可以便于弹性件543的安装,避免弹性件543脱出清洁刷基座54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弹性件543为弹簧,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545,弹性件543套设在定位柱545上。这里以以清洁刷组件54包括两个定位柱545和两个弹性件543,且两个定位柱545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412上为例,两个定位柱545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弹性件543分别套设在定位柱545上。这样,在清洁刷组件54中设置定位柱545,有利于实现弹性件543的限位和安装,使弹性件543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运动,从而使得第一安装部5411带动清洁刷542相对第二安装部5412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安装部5411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个卡槽5414,第二安装部5412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卡扣5415,卡扣5415和卡槽5414配合以将第一安装部5411连接在第二安装部5412上,且卡扣5415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在卡槽5414内可移动。卡扣5415和卡槽5414配合卡接,以使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安装部5412连接。卡扣5415卡接在卡槽5414内时,卡扣5415可以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在卡槽5414内运动。
例如,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部5411包括多个卡槽5414的情况下,多个卡槽5414间隔开设置在第一安装部5411的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与多个卡槽5414相对应的,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设有多个卡扣5415,且多个卡扣5415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在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安装部5412配合卡接时,多个卡槽5414与多个卡扣5415配合卡接,以实现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的安装。
例如,卡槽5414的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卡扣5415的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使第一安装部5411可以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第二安装部5412运动。
具体地,在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卷轴53止抵时,第一安装部5411朝向第二安装部5412移动,在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卷轴53分离时,第一安装部5411朝向远离第二安装部5412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之间通过卡槽5414和卡扣5415配合,有利于提高第一安装部5411和第二安装部5412的装配效率,简化清洁刷基座541的结构,增加清洁刷基座541的可靠性。
而且,卡扣5415卡接在卡槽5414内时,卡扣5415在卡槽5414内可运动,有利于实现第一安装部5411相对于第二安装部5412的运动,使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提高清洁刷542清扫滤网4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至图13所示,第一安装部5411包括第一侧部5416、第二侧部5417和连接部5413。连接部5413的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侧部5416和第二侧部5417的上侧,第一侧部5416和第二侧部5417的下侧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二安装部5412延伸。第一侧部5416、第二侧部5417和连接部5413共同构成第一安装部5411。
第一侧部5416和第二侧部5417朝向第二安装部5412延伸。弹性件543的一端与连接部5413抵接,弹性件543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安装部5412上设置的定位柱545上。第一侧部5416和第二侧部5417通过卡槽5414和卡扣5415的配合卡接,与第二安装部5412连接。当装配第一安装部5411与第二安装部5412时,第一侧部5416和第二侧部5417位于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的两个侧壁的外侧,以形成对第二安装部5412的限位,避免弹性件543脱出。
清洁刷基座541中设置第一侧部5416、第二侧部5417和连接部5413以构成第一安装部5411,使第一安装部5411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有利于第一安装部5411与清洁刷542安装,使清洁刷542的安装更为牢固,避免清洁刷542从清洁刷基座541上脱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自清扫组件50还包括安装槽57。安装槽57设置在连接部5413的远离第二安装部5412的一侧。清洁刷542设置在安装槽57内。安装槽57的底面与清洁刷542的靠近第二卷轴53的一侧表面平齐,呈弧形,以使清洁刷542在与第二卷轴53抵接时,可以实现对滤网40的清扫,以及使由清扫产生的杂物可以从清洁刷542的表面落入清扫腔56内。这样,在自清扫组件50中设置安装槽57,有利于清洁刷542的安装,提高清洁刷542安装的稳定性,增加第一安装部5411对清洁刷542的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13所示,自清扫组件50与两个传动组件70连接。驱动组件60与两个传动组件70中的任一个连接。两个传动组件7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在自清扫组件50的两端。驱动组件6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壳体10的一端。
传动组件70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和第三齿轮73。第一齿轮71与第二齿轮72啮合。在两个传动组件70中,两个第一齿轮71分别设置在第一卷轴52的两端,两个第二齿轮72分别设置在第二卷轴53的两端,两个第三齿轮73分别设置在清洁刷基座541的两端。
驱动组件6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二驱动电机62。第一驱动电机61与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中的一者连接,且被配置为驱动第一齿轮71和第二齿轮72中的任一者转动。第二驱动电机62与第三齿轮73连接,且被配置为驱动第三齿轮73转动。
以第一驱动电机61与第二齿轮72连接为例,当自清扫组件50运行自清扫模式时,第一驱动电机61驱动第二齿轮72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卷轴53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同时第二齿轮72还带动第一齿轮71沿第二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卷轴52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第二驱动电机62驱动第三齿轮73转动,以带动清洁刷基座541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当第一卷轴52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放卷滤网40时,第二卷轴53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并收卷滤网40。
这样,在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的作用下,张紧在第一卷轴52和第二卷轴53之间的滤网40沿预定轨迹运动,使得清洁刷542与滤网40发生相对运动,以实现清洁刷542对滤网40的清扫。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卷轴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齿轮71连接,第一卷轴52通过第一齿轮71实现与基座51的转动连接。第二卷轴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齿轮72连接,第二卷轴53通过第二齿轮72实现与基座51的转动连接。清洁刷基座541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齿轮73连接,清洁刷基座541通过第三齿轮73实现与基座51的转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两个自清扫组件50、两个驱动组件60和四个传动组件70。一个自清扫组件50、一个驱动组件60和两个传动组件70构成自清扫装置,即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两个所述自清扫装置。两个自清扫组件50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置。
以一个所述自清扫装置为例,自清扫组件50与两个传动组件70连接,且两个传动组件70分别设置在自清扫组件50的两端。驱动组件60与靠近壳体10的侧壁的传动组件70连接。驱动组件60驱动传动组件70转动,以带动自清扫组件50转动。
由于两个自清扫组件50的两端分别设有传动组件70,因此,将自清扫组件50与壳体10安装时可以不用区分左右,有利于提高自清扫组件50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驱动组件60还包括壳体部63和折弯部64。壳体部63与壳体10连接。壳体部63与壳体10连接。折弯部64设置在壳体部63的沿壳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折弯部64的自由端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朝向基座51延伸。折弯部64、壳体部63和基座51限定出容纳空间,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二驱动电机62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这样,有利于降低水气或者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从而避免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二驱动电机62的损坏,使得驱动组件60的使用寿命延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基座51还包括两个端盖514和连接板516。两个端盖514分别设置在基座51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板516连接两个端盖514,且位于两个端盖的远离背板13的一侧上。连接板516包括握持部5161,握持部5161设置在连接板516的顶部。如图10所示,握持部5161包括多个凹槽,所述凹槽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朝向集尘盒55凹进。所述多个凹槽在连接板516上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连续设置。这样,有利于用户在拆装自清扫组件50时握持自清扫组件50,从而提高自清扫组件5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座51还包括基座前盖513。基座前盖513设置在壳体10的前侧,且位于连接板516的下方。基座前盖513的下端与基座本体511可拆卸地连接。基座前盖513的上端与基座本体511转动连接。
基座前盖513被配置为打开或关闭清扫腔56的前侧。这样,有利于实现对清扫腔56内的清洁刷542的清扫,提高清洁刷542的工作效率,并且在自清扫组件50内部的部件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基座前盖513对自清扫组件50内部的部件进行维护,以及有利于自清扫组件50内部的部件(如第一卷轴52、第二卷轴53和清洁刷542等)的安装和拆卸。
例如,随着自清扫组件50的长时间的工作,清洁刷542刷除滤网40上的杂物的能力降低。当需要对清洁刷542进行清扫时,可以通过打开基座前盖513,实现对清扫腔56内的清洁刷542进行清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座前盖513包括转轴5131。转轴5131设置在基座前盖513的沿壳体10长度方向的两端。基座本体511还包括转轴孔,所述转轴孔设置在基座本体511上。转轴5131与所述转轴孔配合卡接,以实现基座前盖513与基座本体511的转动连接。这样,打开基座前盖513时,基座前盖513的下侧向上翻转,以实现打开清扫腔56的前侧。
结合图12和图13,清洁刷组件54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部546。至少一个限位部546设置在清洁刷基座541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至少一个限位部546包括一个限位部546,一个限位部546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例如,至少一个限位部546包括两个限位部546,两个限位部546分别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如图14所示,清洁刷组件54还包括止挡部547。止挡部547设置在清扫腔56的内壁上。
限位部546被配置为与止挡部547抵接,以限定清洁刷组件54的转动角度。当清洁刷组件54工作,且限位部546与止挡部547抵接时,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并清扫处于抵接处的滤网40上的杂物。在清洁刷组件54中设置限位部546和止挡部547,有利于限位清洁刷组件54的转动角度,使得清洁刷542在清洁刷基座541的作用下可以精确地与第二卷轴53抵接,实现对滤网40的清理,并降低清洁刷542与滤网40抵接时出现偏移的可能性。
例如,至少一个限位部546包括第一限位凸起5461和第二限位凸起5462。第一限位凸起5461和第二限位凸起5462设置在第二安装部5412的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且沿第二安装部5412的径向对称设置。
限位部546被配置为转动至第一位置,以使第一限位凸起5461与止挡部547抵接,从而使得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不接触,以及,限位部546转动至第二位置,以使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止挡部547抵接,从而使得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
例如,当清洁刷组件54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且限位部546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5461与止挡部547抵接,止挡部547限定限位部546继续转动,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不接触,第一限位凸起5461位于第二限位凸起5462的下方,清洁刷542位于清洁刷基座541中心轴线的下方。
当清洁刷组件54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且限位部546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止挡部547抵接,止挡部547限定限位部546继续转动,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并清扫处于抵接处的滤网40上的杂物。
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止挡部547的抵接,使得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有利于避免清洁刷542在惯性的作用下与滤网40出现错位,降低清洁刷542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止挡部547包括第一止挡面5471和第二止挡面5472。当限位部546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5461与第一止挡面5471抵接,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不接触。当限位部546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第二止挡面5472抵接,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以刷除滤网40上的杂物。
第一止挡面5471的一端和第二止挡面5472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止挡面5471位于第二止挡面5472的下方。第一止挡面5471的另一端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朝向靠近背板13的方向,且向下倾斜延伸。第二止挡面5472的另一端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朝向靠近背板13的方向,且向上倾斜延伸。
例如,当清洁刷基座54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且限位部546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5461与第一止挡面5471抵接。第一止挡面5471限定第一限位凸起5461继续转动,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不接触,第一限位凸起5461位于第二限位凸起5462的下方,清洁刷542位于清洁刷基座541中心轴线的下方。
在清洁刷基座5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且限位部546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限位凸起5461从与第一止挡面5471抵接变成分离,然后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第二止挡面5472抵接,使得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以清扫滤网40。
这样,止挡部547中设置第一止挡面5471和第二止挡面5472,有利于第一限位凸起5461和第二限位凸起5462与止挡部547的抵接,提高限位部546与止挡部547抵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小清洁刷组件54的转动误差。例如,止挡部547设置在清扫腔56的后壁,清扫件59设置在清扫腔56的前壁。当滤网40上的杂物较多,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时,限位部546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清洁刷542与第二卷轴53抵接,以清扫滤网40。在限位部546从所述第一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清扫件59可以与清洁刷542接触,以清扫清洁刷542上的杂物,使清洁刷542处于较干净的状态。
这样,当第二限位凸起5462再次与止挡部547抵接时,被清扫件59清扫过的清洁刷542可以更好地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提高清洁刷组件54对滤网40的清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座前盖513还包括避让段5132和延伸段5133。避让段5132位于两个端盖514之间,避让段5132朝向远离清洁刷5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转轴5131连接在避让段5132的远离清洁刷542的一侧。延伸段5133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延伸。延伸段5133的上端与避让段5132的下端连接,延伸段5133的下端与集尘盒55配合卡接。
基座前盖513为清扫腔56的一部分,被配置为在清扫腔56的前侧形成对清扫腔56的封闭。避让段5132位于延伸段5133的上方,且在壳体10的厚度方向上避让段5132与清洁刷542相对。转轴5131设置在避让段5132的远离清洁刷542的一侧,当基座前盖513与基座本体511配合卡接时,延伸段5133的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的远离避让段5132的一端与集尘盒55的上部配合卡接。也即集尘盒55在与基座本体511装配时,集尘盒55的上部与基座前盖513配合卡接,以形成在基座本体511的前侧和下侧对清扫腔56进行密封。
例如,如图13所示,避让段5132形成为朝向远离清洁刷542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凸出的弧形,避让段5132的中心线与清洁刷542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在基座前盖513与基座本体511配合卡接时有利于避免基座前盖513与清洁刷542产生干涉。并且,有利于增加对基座51空间的利用率,限定基座前盖513与清洁刷542之间的间距,有利于使清洁刷542转动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颗粒物等沿避让段5132集中掉落在集尘盒55内,减小清扫腔56内部的扬尘,减小自清扫组件50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座51还包括基座后盖515。基座后盖515设置在两个端盖514之间,且基座后盖515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设置在清扫腔56的后侧。基座后盖515与基座前盖513相对,基座后盖515与基座本体511转动连接。基座后盖515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设置在基座后盖515上。所述连接槽的朝向清洁刷组件54的一侧敞开。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密封件。
当关闭基座后盖515,以关闭清扫腔56的后侧时,所述密封件被配置为密封基座后盖515与第二卷轴53之间的间隙。当打开基座后盖515,以打开清扫腔56的后侧时,所述密封件与第二卷轴53彼此间隔开。也即,当基座后盖515与基座本体511连接时,基座本体511朝向第二卷轴53的一侧上设有所述连接槽,且所述连接槽内设有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连接槽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密封件的后侧位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密封件的前侧伸出所述连接槽,且与第二卷轴53抵接。例如,所述密封件为具有较高的回弹性的由聚氨酯发泡过的海绵。
这样,在基座后盖515上设置所述连接槽,在所述连接槽内设置所述密封件,可以使清扫腔56的第一开口563处通过所述密封件与第二卷轴53抵接,以形成对第一开口563处的密封,有利于避免清扫腔56内的灰尘流向风机组件30或者室内换热器20,延长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二开口564的宽度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倾斜设置,即第二开口564的横截面积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减小。第二开口564位于清扫腔56的底部。第二开口564的靠近清扫腔56的一端开口较大,靠近集尘盒55的一端开口较小。
当清洁刷542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时,部分杂物会由于清洁刷542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飞溅到清扫腔56的内壁上。将第二开口564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口径减小,有利于使灰尘流向集尘盒55,避免清扫腔56的侧壁出现死角导致灰尘的聚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清扫腔56还包括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设置在清扫腔56的下部。第一延伸段561连接在清扫腔56的前壁上,第二延伸段562连接在清扫腔56的后壁上,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之间限定出第二开口564。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之间的距离减小。
例如,第一延伸段561的一端与清扫腔56的前壁的底部连接,且位于清洁刷542的下方。第一延伸段561的另一端朝向集尘盒55倾斜延伸。第二延伸段562的一端与清扫腔56的后壁的底部连接,且位于清洁刷542的下方。第二延伸段562的另一端朝向集尘盒55倾斜延伸。
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朝向靠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也即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的另一端同时朝向集尘盒55的中心倾斜延伸,以使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构造为漏斗形的第二开口564。
此外,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的另一端与清扫腔56的底部平齐,以避免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对集尘盒55的安装产生干涉。
这样,沿壳体10的高度方向从上到下,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之间的距离减小,有利于使清洁刷542刷除的杂物落入集尘盒55中,降低杂物在清扫腔56内部或者第二开口564处积存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杂物落入集尘盒55以外区域的风险。并且,第一延伸段561和第二延伸段562整体位于清洁刷542的下方,有利于引导从滤网40上清扫下的杂物落入集尘盒55内,避免杂物在清扫腔56内堆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自清扫组件50还包括插接部58。插接部58设置在连接板516上,且可以相对于连接板516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运动。当自清扫组件50安装于壳体10上时,插接部58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运动至一部分伸出基座51的端部,并与壳体10配合卡接,以实现自清扫组件50的安装。在需要拆卸自清扫组件50时,拨动插接部58,使插接部58沿壳体10的长度方向朝向基座51的中心移动,以将插接部58与壳体10分离,实现自清扫组件50从壳体10上的拆卸。
在自清扫组件50中设置插接部58,有利于安装和拆卸自清扫组件50,提高安装和拆卸自清扫组件5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风机组件30包括室内风扇31和室内风扇电机32。室内风扇31与室内风扇电机32连接。室内风扇电机32被配置为驱动室内风扇31转动。例如,当室内风扇电机32工作时,室内风扇31转动,以使室内空气从进风口11流入室内换热器20,并在室内换热器20进行换热。经室内换热器20换热后的室内空气从所述出风口送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新风组件90。新风组件90包括新风风机91和新风蜗壳92。新风蜗壳92设置在壳体10内。新风蜗壳92包括新风进风口921和新风出风口922。新风进风口921设置在新风蜗壳92的一端,新风出风口922设置在新风蜗壳的另一端。新风风机91设置在新风蜗壳92内,新风风机91被配置为吸入和泵出室外空气。
例如,新风风机91可以将室外空气从新风进风口921吸入至新风蜗壳92内,并对吸入新风蜗壳92内的室外空气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室外空气从新风出风口922向室内泵出。这样,有利于提高室内空气的清新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室内换热器20包括换热风道21。换热风道21设置在室内换热器20内,且与所述出风口连通。室内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室内换热器20,并在换热风道21中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换热以形成换热风,然后换热风从所述出风口泵出至室内,以降低或升高室内的温度,实现空调的制冷或制热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控制组件82、存储组件83和计时器84。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被配置为控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启动和停止,并采集室内风扇电机32的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存储组件83被配置为存储目标电流值Im。目标电流值Im为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的情况下,对应的电流值。
计时器84被配置为计时。控制组件82分别与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自清扫组件50、存储组件83和计时器84连接,以控制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自清扫组件50和计时器84。
图18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组件82的一种执行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3所示,控制组件82被配置为执行步骤101至步骤105。
在步骤101,接收代表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采集的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的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采集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并将代表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的信号发送给控制组件82。控制组件82接收代表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的信号。
在步骤102,判断当前电流值In是否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若是,则执行步骤103,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步骤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82接收到代表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采集的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的信号时,控制组件82判断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的大小关系。
若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则表明滤网40上附着有较多的杂物,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
若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大于或等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则表明滤网40上没有附着杂物。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电流值I0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预设电流值I0为1mA至3mA中的任一值,例如为1mA、2mA或3mA。预设电流值I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包括三种运行状态。例如,高风速运行状态、中风速运行状态和低风速运行状态。与空调室内机100的三种运行状态相对应的,室内风扇电机32包括三个工作转速。即,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高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一工作转速R1。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中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二工作转速R2。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低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三工作转速R3。第一工作转速R1大于第二工作转速R2,且第二工作转速R2大于第三工作转速R3。
在滤网40无杂物的状态下,室内风扇电机32以第一工作转速R1运行时,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一目标电流值I1;以第二工作转速R2运行时,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二目标电流值I2;以第三工作转速R3运行时,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三目标电流值I3。
在步骤103,控制计时器84计时,以获得持续时间Tn,并判断持续时间Tn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T0,若是,则执行步骤104,若否,则执行步骤1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82确定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0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时,控制组件82控制计时器84计时,以获得持续时间Tn,并判断持续时间Tn与预设时间阈值T0的大小关系。
若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并且在该状态下,持续时间Tn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T0,则表明室内风扇电机32已较长时间处于当前电流值In低于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的运行状态,即空调室内机100在滤网40附着较多杂物的状态下,已运行较长时间。因此,需要清扫滤网40,以保障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阈值T0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预设时间阈值T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例如,预设时间阈值T0包括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第二预设时间阈值T2和第三预设时间阈值T3。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大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T2,第二预设时间阈值T2大于第三预设时间阈值T3。例如,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为15min,第二预设时间阈值T2为10min,第三预设时间阈值T3为5min。
可以理解的是,当空调室内机100为高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一工作转速R1,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一目标电流值I1。当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第一目标电流值I1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并且持续时间阈值Tn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时,需要清扫滤网40。
当空调室内机100为中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二工作转速R2,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二目标电流值I2。当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第二目标电流值I2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并且持续时间Tn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时间阈值T2时,需要清扫滤网40。
当空调室内机100为低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工作转速为第三工作转速R3,对应的目标电流值Im为第三目标电流值I3。当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第三目标电流值I3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并且持续时间Tn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时间阈值T3时,需要清扫滤网40。
需要说明的是,当空调室内机100为高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运行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设置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较大,可以通过较长的时间来检测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有利于提高针对是否需要清扫滤网40的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控制组件82的控制精度。
当空调室内机100为低风速运行状态时,室内风扇电机32的运行稳定性相对较高。因此,设置第三预设时间阈值T3较小,可以缩短检测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的时间,以缩短控制组件82的控制时间。
在步骤104,将持续时间Tn清零,控制自清扫组件50清扫滤网40。
在步骤105,将持续时间Tn清零,并返回重新执行步骤102。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82确定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且持续时间Tn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T0时,控制组件82确定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并将持续时间Tn清零,控制自清扫组件50清扫滤网40。
当控制组件82确定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且持续时间Tn小于预设时间阈值T0时,控制组件82将持续时间Tn清零,控制空调室内机100继续运行,然后重新判断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的大小关系。
这样,在空调室内机100中设置相互配合的室内风扇电机驱动组件81、控制组件82、存储组件83和自清扫组件50,使得需要清扫滤网40时,可以及时的清扫滤网40,有利于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自清扫功能,维持滤网40的过滤能力,从而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清扫指示灯。所述清扫指示灯设置在壳体10上,且被配置为提示用户是否清扫滤网40。例如,当所述清扫指示灯亮起时,表示滤网40上堆积的灰尘或杂物较多,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当所述清扫指示灯关闭时,则表示当前时间不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
图19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组件82的另一种流程图。如图19所示,在步骤104之前,控制组件82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3。
在步骤201,获取当地的当前时间Ti,并判断当地的当前时间Ti是否处于预设时间范围Ty内,若是,则执行步骤202,若否,则执行步骤203。
在步骤202,控制清扫指示灯点亮。
在步骤203,控制清扫指示灯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室内风扇电机32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室内风扇电机32在滤网40无杂物、且以当前工作转速Rn工作时的目标电流值Im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且持续时间阈值Tn大于预设时间阈值T0时,控制组件82获取空调室内机100所在地的当前时间Ti,并判断当地的当前时间Ti与预设时间范围Ty的大小关系。若当地的当前时间Ti处于预设时间范围Ty内,则控制所述清扫指示灯点亮,以提示用户清扫滤网40。若当地的当前时间Ti处于预设时间范围Ty外,则控制所述清扫指示灯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范围Ty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预设时间范围Ty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例如,预设时间范围Ty为06:00~20:00。
例如,当室内风扇电机32以第一工作转速R1运行,且室内风扇电机32的当前电流值In小于第一目标电流值I1与预设电流值I0的差值,并且持续时间阈值Tn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时间阈值T1时,控制组件82判断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
当控制组件82确定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时,控制组件82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获取空调室内机100所在地的当前时间Ti。当空调室内机100所在地为北京,且当前时间Ti处于白天,即06:00~20:00时,控制组件82控制所述清扫指示灯亮起,以提醒用户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此时,用户可以手动选择是否开启空调室内机100的自清扫功能。
当空调室内机100所在地为北京,且当前时间Ti处于夜晚,即20:00~06:00时,控制组件82控制所述清扫指示灯关闭,并且控制空调室内机100继续运行。
这样,当需要对滤网40进行清扫的时间为夜晚时,所述清扫指示灯不会亮起,可以避免所述清扫指示灯在夜晚亮起而影响用户休息,使得空调室内机100的自清扫功能更加合理化。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应用于空调时,空调包括压缩机。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以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运行时,所述导风板打开,以露出所述出风口,使经过室内换热器20换热的空气从所述出风口流入室内。
所述导风板相对于壳体10可转动,以调节从所述出风口处流出的空气的方向,使得室内的多个位置可以有空气流动。当空调室内机100停止运行时,所述导风板关闭,以关闭所述出风口,使得室内的灰尘和杂物无法通过所述出风口进入壳体10内,保持壳体10内的干净和整洁。
图20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组件82的又一种流程图。如图20所示,在步骤104之前,控制组件82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301。
在步骤301,控制压缩机停止工作,控制风机组件30停止运行,控制导风板关闭。
例如,在控制组件82控制自清扫组件50对滤网40进行清扫之前,控制组件82控制所述压缩机停止工作,控制风机组件30停止运行,控制所述导风板关闭。也就是说,当自清扫组件50清扫滤网40时,所述压缩机和风机组件30为停止运行的状态,以避免风机组件30将自清扫组件50从滤网40上刷除的灰尘或杂物吹向室内,污染室内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82还被配置为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和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以实现控制自清扫组件50对滤网40进行清扫。例如,控制组件8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以带动清洁刷542转动,从而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卷轴53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使得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收卷。
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第二卷轴53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放卷,并重新伸展至进风口11与室内换热器20之间。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多次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使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多次收卷和放卷,以对滤网40进行清扫。
在滤网40多次收卷和放卷的过程中,通过清洁刷542的转动可以快速地将滤网40上的杂物清扫,并且滤网40上的各处均可以被清扫。而且,清洁刷542可以多次反复地对滤网40进行清扫,以提高滤网40的整洁度,从而提高了滤网40的过滤能力。
此外,自清扫组件50对滤网40进行清扫时,通过控制组件82的控制,无需用户手动进行操作以改变第一驱动电机61的转动方向,有利于实现自清扫组件50的自动化。
图2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控制组件的又一种流程图。如图21所示,当控制组件82控制自清扫组件50清扫滤网40时,控制组件82还被配置为执行步骤401至408。即步骤104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9。
在步骤401,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并对第二驱动电机62的第一脉冲数N1进行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8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二驱动电机62的第一脉冲数N1进行计数。也就是说,控制组件8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开始转动以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并计算第二驱动电机62的第一脉冲数N1,以得知清洁刷542清扫滤网40的次数。
在步骤402,判断第一脉冲数N1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脉冲数N10,若是则执行步骤403,若否,则返回执行步骤401。
在步骤403,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并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二脉冲数N21进行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组件82对第一脉冲数N1进行计数,并判断第一脉冲数N1与第一预设脉冲数N10的大小关系。当第一脉冲数N1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脉冲数N10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并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二脉冲数N21进行计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设脉冲数N10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且第一预设脉冲数N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一预设脉冲数N10为8至12中的任一值,例如第一预设脉冲数N10为8、10或12。
例如,第一预设脉冲数N10为10。当第一脉冲数N1大于或等于10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当滤网40需要进行清扫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开始转动以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当第一脉冲数N1等于10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以带动滤网40运动,从而使得清洁刷542可以将滤网40表面的各处均进行清扫。
在步骤404,判断第二脉冲数N21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若是,则执行步骤405,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步骤403。
在步骤405,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三脉冲数N31进行计数。
在步骤406,判断第三脉冲数N31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若是,则执行步骤407,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步骤405。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脉冲数N21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三脉冲数N31进行计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脉冲数N20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且第二预设脉冲数N2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二预设脉冲数N20为1100至1300中的任一值,例如第二预设脉冲数N20为1100、1200或1300。
若第二预设脉冲数N20为1200。也就是说,在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将滤网40收卷在第二卷轴53上的过程中,当第二脉冲数N21大于或等于1200时,清洁刷542对滤网40进行了一次清扫。此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当第三脉冲数N31大于或等于1200时,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完成放卷,滤网40完成了一个往复运动,清洁刷542对滤网40进行了两次清扫。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自清扫组件50对滤网40进行清扫时,控制组件82以每秒200个脉冲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控制组件82以每秒110个脉冲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也就是说,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的脉冲数大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的脉冲数,即清洁刷542的转动速度大于第二卷轴53的转动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清洁刷542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卷轴53的转动速度时,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收卷或放卷的速度较快,使得滤网40的运动速度较快。滤网40较快速的运动,并经过清洁刷542时,清洁刷542不能将滤网40上的灰尘和杂物清理干净,从而降低了清洁刷542对滤网40的清洁能力。
因此,设置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的脉冲数大于第一驱动电机61转动的脉冲数,有利于提高清洁刷542清理滤网40效率,缩短滤网40清扫的时间。
在步骤407,将第一脉冲数N1、第二脉冲数N21和第三脉冲数N31清零,并计算滤网40沿预定轨迹运动的往复次数Nt。
在步骤408,判断往复次数Nt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Ns,若是,则执行步骤409,若否,则返回重新执行步骤401。
在步骤409,控制自清扫组件50停止清扫滤网40。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三脉冲数N22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时,将第一脉冲数N1、第二脉冲数N21和第三脉冲数N22清零。控制组件82控制第二驱动电机62转动,控制第一驱动电机61重复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并计算滤网40在第二卷轴53上收卷和放卷的往复次数Nt。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驱动电机62带动清洁刷542转动时,控制组件82对第一脉冲数N1进行计数。当第一脉冲数N1等于第一预设脉冲数N10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滤网40收卷在第二卷轴上,控制组件82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的第二脉冲数N21进行计数。当第二脉冲数N21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时,第一驱动电机61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滤网40在第二卷轴上放卷,控制组件82对第一驱动电机61的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的第三脉冲数N31进行计数。
当第三脉冲数N31等于第二预设脉冲数N20时,滤网40完成了一个往复运动,即往复次数Nt等于1,此时将第一脉冲数N1、第二脉冲数N21和第三脉冲数N31清零,有利于滤网40进行下一个往复运动时进行计数。
这样,控制组件82可以通过第二脉冲数N21和第三脉冲数N31进行计数,以判断滤网40是否运行到指定位置,从而通过改变第一驱动电机61的转动方向,以改变滤网40的运动方向,从而实现滤网40的往复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滤网40往复运动达到预设次数Ns时,滤网40经过清洁刷542的多次反复清扫,变得较为干净。也就是说,当往复次数Nt大于或等于预设次数Ns时,表明自清扫组件50已完成对滤网40的清扫。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次数Ns为预设在控制组件82中的值,且预设次数Ns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例如,预设次数Ns为8至12中的任一值,例如预设次数Ns为8、10或12。
例如,预设次数Ns为10。当滤网40完成10个往复运动时,清洁刷542可以充分地清扫滤网40上的杂物,有利于滤网40对进风口11流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提高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室内换热器,所述室内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与从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用于使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流入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换热后从所述出风口送出;
滤网,所述滤网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物;
至少一个自清扫组件,所述自清扫组件用于清除所述滤网上的杂物,所述自清扫组件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限定出顶部具有第一开口且底部具有第二开口的清扫腔;
第一卷轴,所述第一卷轴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一卷轴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
第二卷轴,所述第二卷轴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所述滤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卷轴连接,所述滤网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卷轴连接,用于过滤室内空气中的杂物;
集尘盒,所述集尘盒设于所述第二开口处,用于收集所述清扫腔内掉落的杂物;
清洁刷组件,所述清洁刷组件设在所述清扫腔内,所述清洁刷组件包括清洁刷基座、清洁刷和弹性件,所述清洁刷基座与所述基座枢转连接,所述清洁刷可运动地设于所述清洁刷基座,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清洁刷和所述清洁刷基座之间,所述清洁刷用于在所述滤网卷绕在所述第一卷轴或从所述第一卷轴上释放的过程中刷除所述滤网上的杂物;
其中,所述清扫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在所述弹性件从受压缩向伸展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清洁刷适于与所述限位件止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清扫件,所述清扫件设于所述清扫腔的侧壁,所述清扫件适于刷除所述清洁刷上的杂物,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清扫件的沿所述清洁刷基座的枢转轴线的周向上的至少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邻近所述清扫件设置,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开口延伸;
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端邻近所述清扫件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所述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宽度逐渐减小;
所述清洁刷具有止抵所述第二卷轴的第一位置和止抵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位置,当所述清洁刷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清洁刷朝向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沿从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所述一端的方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宽度逐渐减小;
所述清洁刷具有止抵所述第一限位件的第二位置和止抵所述第二限位件的第三位置,当所述清洁刷从所述第三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清洁刷先朝向远离所述基座中心的方向移动,后朝向所述基座的中心的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的面向所述清洁刷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平面或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件邻近所述清扫件的一侧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高于所述清扫件;
所述第二限位件邻近所述清扫件的一侧沿所述基座的高度方向低于所述清洁刷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
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端与所述清扫腔的内壁连接;
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部远离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端连接,当所述清洁刷与所述第二限位件止抵时,所述清洁刷基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限位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清洁刷基座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的厚度为L,所述L满足:1mm≤L≤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位于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CN202321430623.3U 2023-06-06 2023-06-06 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20186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623.3U CN220186962U (zh) 2023-06-06 2023-06-06 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0623.3U CN220186962U (zh) 2023-06-06 2023-06-06 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6962U true CN220186962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1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0623.3U Active CN220186962U (zh) 2023-06-06 2023-06-06 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6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62790B1 (en) Air conditioner with a filter cleaning arrangement
KR101133213B1 (ko) 공기조화기
JP200508372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937906Y (zh) 一种可自动清洗室外机的空调器
CN113531668B (zh) 一种具有冷凝水回收加湿结构的空调
CN113883601A (zh) 一种滤网收放结构、滤网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KR101392322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4963339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18696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038617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871077A (zh) 一种自助清洁防尘装置
JP4269141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0921921U (zh) 一种全自动除尘的工业制冷设备
JP583680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フィルタ清掃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7420982A (zh) 带有净化功能的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2018694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48288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WO2024093950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JP2007255841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WO2024093948A1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893649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958913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936593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0608507B (zh) 一种空调器风叶除尘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21964034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