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5743U - 齿轮 - Google Patents

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5743U
CN220185743U CN202321520880.6U CN202321520880U CN220185743U CN 220185743 U CN220185743 U CN 220185743U CN 202321520880 U CN202321520880 U CN 202321520880U CN 220185743 U CN220185743 U CN 220185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sitioning block
positioning
buff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2088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新众
张伟龙
李秀山
薛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2088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5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5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5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该齿轮包括:齿轮本体、转动件和缓冲件,齿轮本体上设有传动槽,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传动槽内;缓冲件设置在传动槽内,缓冲件位于齿轮本体和转动件之间;其中,缓冲件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转动件连接,缓冲件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传动槽的槽壁连接,以使转动件通过缓冲件带动齿轮本体转动,或使齿轮本体通过缓冲件带动转动件转动。该齿轮能够避免了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刚性连接,降低了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寿命。该齿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齿面因碰撞冲击作用较大而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

Description

齿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是工业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动力传输零件之一,其在机械传动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齿轮传动是依靠轮齿之间的啮合来实现动力输出。然而齿轮在啮合时,两个齿轮的齿间具有一定间隙(即齿隙),该间隙的存在是为了减少齿轮运转过程中机械效率的损失。但是由于两个齿轮的齿间存有一定间隙,进而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会导致两个齿轮所接触的齿面之间发生强烈的碰撞,进而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齿面因碰撞冲击作用较大而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包括:齿轮本体和转动件,齿轮本体上设有传动槽,转动件可转动地设置在传动槽内;缓冲件,设置在传动槽内,缓冲件位于齿轮本体和转动件之间;其中,缓冲件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转动件连接,缓冲件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传动槽的槽壁连接,以使转动件通过缓冲件带动齿轮本体转动,或使齿轮本体通过缓冲件带动转动件转动。
进一步地,缓冲件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缓冲件分别设置在转动件的两侧,以在齿轮处于第一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缓冲件中的一个进行缓冲;在齿轮处于第二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缓冲件中的另一个进行缓冲。
进一步地,转动件的外缘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传动槽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第一安装台阶结构的定位端面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的定位端面相对设置,缓冲件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第一安装台阶结构的定位端面连接,缓冲件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的定位端面连接。
进一步地,齿轮还包括:轴承组件,轴承组件设置在传动槽内,轴承组件位于转动件和齿轮本体之间。
进一步地,转动件包括: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块与主体部连接,第一定位块凸出于主体部的外缘设置;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与主体部连接,第二定位块凸出于主体部的外缘设置,第二定位块和第一定位块沿主体部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定位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和/或,第二定位块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主体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其中,安装孔与驱动结构的驱动部相适配,以通过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带动主体部转动;或者,安装孔与传动轴的形状相适配,以通过主体部带动传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齿轮本体上设置有与传动槽连通的第一定位槽,齿轮还包括第一轴承段,第一定位槽与第一轴承段的形状相适配,第一轴承段设置在第一定位槽内,第一轴承段的外圈与第一定位槽的槽壁连接,第一轴承段的内圈与第一定位块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连接;齿轮本体上设置有与传动槽连通的第二定位槽,齿轮还包括第二轴承段,第二定位槽与第二轴承段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轴承段设置在第二定位槽内,第二轴承段的外圈与第二定位槽的槽壁连接,第二轴承段的内圈与第二定位块远离主体部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地,齿轮本体包括:轮齿部,轮齿部为环形结构;第三定位块和第四定位块,均设置在轮齿部的内圈内,第三定位块的第一端与第四定位块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以使第三定位块的第一端、轮齿部的内壁和第四定位块的第一端围成第一定位槽;第三定位块的第二端与第四定位块的第二端间隔设置,以使第三定位块的第二端、轮齿部的内壁和第四定位块的第二段围成第二定位槽,第三定位块远离轮齿部的一侧与第四定位块远离轮齿部的一侧间隔设置以围成传动槽;其中,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均设置在第三定位块和第四定位块之间。
进一步地,第三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和/或,第四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块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块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安装间隙,第一定位块的另一侧和第二定位块的另一侧之间具有第二安装间隙;齿轮还包括:第三轴承段,第三轴承段与第一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第三轴承段安装在第一安装间隙内,第三轴承段的内圈与主体部连接,第三轴承段的外圈与第三定位块连接;第四轴承段,第四轴承段与第二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第四轴承段安装在第二安装间隙内,第四轴承段的内圈与主体部连接,第四轴承段的外圈与第四定位块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通过在齿轮本体的传动槽内设置转动件和缓冲件,能够在齿轮啮合过程中,转动件通过缓冲件带动齿轮本体转动,或齿轮本体通过缓冲件带动转动件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利用缓冲件的缓冲力减缓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的齿面之间产生的冲击,进而避免了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刚性连接,降低了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寿命。该齿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齿面因碰撞冲击作用较大而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的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齿轮中没有第一遮挡件和第二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齿轮中的齿轮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齿轮中的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图1的齿轮中的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齿轮本体;10、传动槽;101、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1、第一定位槽;12、第二定位槽;13、轮齿部;14、第三定位块;15、第四定位块;2、转动件;20、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1、主体部;22、第一定位块;23、第二定位块;24、安装孔;3、缓冲件;4、轴承组件;40、第一轴承段;41、第二轴承段;42、第三轴承段;43、第四轴承段;5、第一遮挡件;6、第二遮挡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齿轮,该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转动件2、缓冲件3,齿轮本体1上设有传动槽10,转动件2可转动地设置在传动槽10内;缓冲件3设置在传动槽10内,缓冲件3位于齿轮本体1和转动件2之间;其中,缓冲件3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转动件2连接,缓冲件3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传动槽10的槽壁连接,以使转动件2通过缓冲件3带动齿轮本体1转动,或使齿轮本体1通过缓冲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通过在齿轮本体1的传动槽10内设置转动件2和缓冲件3,能够在齿轮啮合过程中,转动件2通过缓冲件3带动齿轮本体1转动,或齿轮本体1通过缓冲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利用缓冲件3的缓冲力减缓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的齿面之间产生的冲击,进而避免了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刚性连接,降低了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寿命。该齿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齿面因碰撞冲击作用较大而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转动件2的旋转轴线与齿轮本体1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缓冲件3分别设置在转动件2的两侧,以在齿轮处于第一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缓冲件3中的一个进行缓冲;在齿轮处于第二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缓冲件3中的另一个进行缓冲。
具体地,第一转动方向为齿轮绕其轴线顺时针旋转的方向,第二转动方向为齿轮绕其轴线逆时针旋转的方向;或者第一转动方向为齿轮绕其轴线逆时针旋转的方向,第二转动方向为齿轮绕其轴线顺时针旋转的方向。
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缓冲件3为4个,转动件2的两侧处分别设有2个缓冲件3,转动件2的每一侧的两个缓冲件3沿齿轮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转动件2一侧的2个缓冲件3与转动件2的另一侧的2个缓冲件呈对角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缓冲效果,从而提高减震降噪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转动件2的外缘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传动槽10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定位端面相对设置,缓冲件3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连接,缓冲件3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定位端面连接。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为4个,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为4个,4个缓冲件3、4个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和4个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一一对应设置。
具体地,缓冲件3沿齿轮本体1的圆周方向延伸,缓冲件3具有缓冲状态和连接状态;其中,当缓冲件3处于缓冲状态时,缓冲件3沿转动件2的转动轨迹或者沿齿轮本体1的转动轨迹进行压缩,以使转动件2通过缓冲件3带动齿轮本体1转动时,齿轮本体1的转速低于转动件2的转速。或者齿轮本体1通过缓冲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时,转动件2的转速低于齿轮本体1的转速;当缓冲件3处于连接状态时,齿轮本体1的转速等于转动件2的转速。
进一步地,缓冲件3安装在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之间时,被压缩了第一长度,该第一长度大于缓冲件3在不能再压缩的极限状态时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到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台阶壁面的顶部的距离大于缓冲件3的预设压缩量。
其中,缓冲件3的预设压缩量指的是缓冲件3在不能再压缩时的极限状态之前能够压缩的第二长度。即第二长度等于第一长度减掉缓冲件3在不能再压缩时的极限状态时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到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台阶壁面的顶部的距离大于缓冲件3的预设压缩量。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以避免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的阶壁面的顶部与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台阶壁面的顶部在缓冲件3处于连接状态时发生碰撞。
优选地,缓冲件3为弹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齿轮还包括轴承组件4,轴承组件4设置在传动槽10内,轴承组件4位于转动件2和齿轮本体1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实现齿轮本体1和转动件2之间的径向定位,以及能够实现力的传递,同时还避免了齿轮敲击和转动摩擦产生的噪音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转动件2的具体结构为,如图5所示,转动件2包括:主体部21、第一定位块22和第二定位块23,主体部21可转动地设置;第一定位块22与主体部21连接,第一定位块22凸出于主体部21的外缘设置;第二定位块23与主体部21连接,第二定位块23凸出于主体部21的外缘设置,第二定位块23和第一定位块22沿主体部21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定位块2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第二定位块23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
进一步地,主体部21上设置有安装孔24。其中,安装孔24与驱动结构的驱动部相适配,以通过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带动主体部21转动;或者,安装孔24与传动轴的形状相适配,以通过主体部21带动传动轴转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齿轮本体1上设置有与传动槽10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1。齿轮还包括第一轴承段40,第一定位槽11与第一轴承段40的形状相适配,第一轴承段40设置在第一定位槽11内,第一轴承段40的外圈与第一定位槽11的槽壁连接,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与第一定位块22远离主体部21的一侧连接。齿轮本体1上设置有与传动槽10连通的第二定位槽12,齿轮还包括第二轴承段41,第二定位槽12与第二轴承段41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轴承段41设置在第二定位槽12内,第二轴承段41的外圈与第二定位槽12的槽壁连接,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与第二定位块23远离主体部21的一侧连接。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会随着转动件2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或者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会随着齿轮本体1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会随着转动件2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或者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会随着齿轮本体1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
优选地,第一轴承段40为第一滚动轴承段,第二轴承段41为第二滚动轴承段。采用这样地结构设置,以便于第一轴承段40和第二轴承段41能够承受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齿轮本体1的具体结构为,如图2和图4所示,齿轮本体1包括:轮齿部13、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轮齿部13为环形结构;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均设置在轮齿部13的内圈内,第三定位块14的第一端与第四定位块15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以使第三定位块14的第一端、轮齿部13的内壁和第四定位块15的第一端围成第一定位槽11;第三定位块14的第二端与第四定位块15的第二端间隔设置,以使第三定位块14的第二端、轮齿部13的内壁和第四定位块15的第二段围成第二定位槽12,第三定位块14远离轮齿部13的一侧与第四定位块15远离轮齿部13的一侧间隔设置以围成传动槽10。
其中,第一定位块22和第二定位块23均设置在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之间。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轴承段40的外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定位块14的一端和第四定位块15的一端连接,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的一端和第三定位块14的一端之间以及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的另一端和第四定位块15的一端之间各具有第一转动间隙,并且第一转动间隙大于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转动的行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预留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转动的行程,并且还能够避免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随着转动件2往复转动时与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产生碰撞。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二轴承段41的外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定位块14的另一端和第四定位块1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的一端和第三定位块14的另一端之间以及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的一端和第四定位块15的另一端之间各具有第二转动间隙,并且第二转动间隙大于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转动的行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预留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转动的行程,并且还能够避免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随着转动件2往复转动时与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产生碰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三定位块1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第四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3所示,第一定位块22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块23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安装间隙,第一定位块22的另一侧和第二定位块23的另一侧之间具有第二安装间隙;齿轮还包括:第三轴承段42和第四轴承段43,第三轴承段42与第一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第三轴承段42安装在第一安装间隙内,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与主体部21连接,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与第三定位块14连接。第四轴承段43与第二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第四轴承段43安装在第二安装间隙内,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与主体部21连接,第四轴承段43的外圈与第四定位块15连接。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会随着转动件2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或者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会随着齿轮本体1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会随着转动件2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或者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会随着齿轮本体1转动压缩缓冲件3时进行转动。
优选地,第三轴承段42为第三滚动轴承段,第四轴承段43为第四滚动轴承段。采用这样地结构设置,以便于第三轴承段42和第四轴承段43能够承受轴向载荷和径向载荷。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2的一侧和第二定位块23的一侧连接,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的一端和第一定位块22的一侧之间以及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的另一端和第二定位块23的一侧之间各具有第三转动间隙,并且第三转动间隙大于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转动的行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预留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转动的行程,并且还能够避免在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随着转动件2往复转动时,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2和第二定位块23产生碰撞。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2的另一侧和第二定位块23的另一侧连接,第四轴承段43的外圈的一端和第一定位块22的另一侧之间以及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的另一端和第二定位块23的另一侧之间各具有第四转动间隙,并且第四转动间隙大于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转动的行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预留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转动的行程,并且还能够避免在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随着转动件2往复转动时,第四轴承段43的外圈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块22和第二定位块23产生碰撞。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如图6所示,第一轴承段40、第二轴承段41、第三轴承段42和第四轴承段43形成了轴承组件4。并且第一轴承段40、第二轴承段41、第三轴承段42和第四轴承段43的弧长根据实际安装情况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齿轮还包括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均与轮齿部13的内圈相适配,并且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分别设置在轮齿部13的两侧,以通过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将转动件2和缓冲件3遮挡在轮齿部13的内圈中。其中,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均设有与安装孔24向对应的通孔,以便于将驱动结构的驱动部穿过第一遮挡件5的通孔或第二遮挡件6的通孔中的一个与转动件2连接,或者以便于传动轴穿过第一遮挡件5的通孔或第二遮挡件6的通孔中的一个与转动件2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第一遮挡件5和第二遮挡件6能对转动件2和缓冲件3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当转动件2带动齿轮本体1顺时针转动时(即齿轮作为主齿轮时),转动件2将驱动力传递给转动件2的右上侧的缓冲件3以及与该缓冲件3呈对角设置的转动件2的左下侧的缓冲件3,以使两个缓冲件3沿转动件2的转动轨迹进行压缩(即缓冲件3处于缓冲状态),从而使齿轮本体1在缓冲件3的缓冲力作用下以低于转动件2的转速下与和该齿轮啮合的齿轮相接触,从而减缓了两个齿轮之间的碰撞。当缓冲件3压缩到极限状态时(即缓冲件3处于连接状态),此时齿轮本体1的转速等于转动件2的转速。
当齿轮本体1带动转动件2顺时针转动时(即齿轮作为从动齿轮时),齿轮本体1将驱动力传递给转动件2的左上侧的缓冲件3以及与该缓冲件3呈对角设置的转动件2的右下侧的缓冲件3,以使两个缓冲件3沿齿轮本体1的转动轨迹进行压缩(即缓冲件3处于缓冲状态),从而使转动件2在缓冲件3的缓冲力作用下以低于齿轮本体1的转速下转动,从而在齿轮收到碰撞的情况下,利用缓冲件3的压缩性(即弹性)进行减震并通过缓冲件3向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的方向压缩时带动转动件2转动,进而避免主齿轮与从动齿轮刚性连接,从而降低噪音,提高齿轮的传动效率。
缓冲件3能起到缓冲的原理是当转动件2或齿轮本体1受到外力作用时,缓冲件3会产生一种使外力衰减的反力从而使缓冲件3起到缓冲的作用,缓冲件3能起到减震降噪的原理是缓冲件3具有阻尼力,该阻尼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从而实现减震降噪的功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齿轮包括:齿轮本体1、转动件2、缓冲件3,齿轮本体1上设有传动槽10,转动件2可转动地设置在传动槽10内;缓冲件3设置在传动槽10内,缓冲件3位于齿轮本体1和转动件2之间;其中,缓冲件3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转动件2连接,缓冲件3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传动槽10的槽壁连接,以使转动件2通过缓冲件3带动齿轮本体1转动,或使齿轮本体1通过缓冲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
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齿轮通过在齿轮本体1的传动槽10内设置转动件2和缓冲件3,能够在齿轮啮合过程中,转动件2通过缓冲件3带动齿轮本体1转动,或齿轮本体1通过缓冲件3带动转动件2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利用缓冲件3的缓冲力减缓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的齿面之间产生的冲击,进而避免了相互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刚性连接,降低了因冲击而产生的震动和噪音,从而提高了齿轮的传动效率和寿命。该齿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齿轮啮合过程中两个齿轮所接触齿面因碰撞冲击作用较大而产生的较大的震动和噪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齿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本体(1)和转动件(2),所述齿轮本体(1)上设有传动槽(10),所述转动件(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传动槽(10)内;
缓冲件(3),设置在所述传动槽(10)内,所述缓冲件(3)位于所述齿轮本体(1)和所述转动件(2)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件(3)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所述转动件(2)连接,所述缓冲件(3)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所述传动槽(10)的槽壁连接,以使所述转动件(2)通过所述缓冲件(3)带动所述齿轮本体(1)转动,或使所述齿轮本体(1)通过所述缓冲件(3)带动所述转动件(2)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3)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动件(2)的两侧,以在所述齿轮处于第一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3)中的一个进行缓冲;在所述齿轮处于第二转动方向时,通过至少两个所述缓冲件(3)中的另一个进行缓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的外缘处设置有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所述传动槽(10)的槽壁上设有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所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定位端面相对设置,所述缓冲件(3)的第一缓冲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的定位端面连接,所述缓冲件(3)的第二缓冲端用于与所述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的定位端面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还包括:
轴承组件(4),设置在所述传动槽(10)内,所述轴承组件(4)位于所述转动件(2)和所述齿轮本体(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2)包括:
主体部(21),可转动地设置;
第一定位块(22),所述第一定位块(22)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块(22)凸出于所述主体部(21)的外缘设置;
第二定位块(23),所述第二定位块(23)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第二定位块(23)凸出于所述主体部(21)的外缘设置,所述第二定位块(23)和所述第一定位块(22)沿所述主体部(21)的周缘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块(22)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块(23)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安装台阶结构(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1)上设置有安装孔(24);
其中,所述安装孔(24)与驱动结构的驱动部相适配,以通过所述驱动结构的驱动部带动所述主体部(21)转动;或者,
所述安装孔(24)与传动轴的形状相适配,以通过所述主体部(21)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槽(10)连通的第一定位槽(11),所述齿轮还包括第一轴承段(40),所述第一定位槽(11)与所述第一轴承段(40)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轴承段(40)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11)内,所述第一轴承段(40)的外圈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1)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一轴承段(40)的内圈与所述第一定位块(22)远离所述主体部(21)的一侧连接;
所述齿轮本体(1)上设置有与所述传动槽(10)连通的第二定位槽(12),所述齿轮还包括第二轴承段(41),所述第二定位槽(12)与所述第二轴承段(4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二轴承段(41)设置在所述第二定位槽(12)内,所述第二轴承段(41)的外圈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2)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轴承段(41)的内圈与所述第二定位块(23)远离所述主体部(21)的一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本体(1)包括:
轮齿部(13),所述轮齿部(13)为环形结构;
第三定位块(14)和第四定位块(15),均设置在所述轮齿部(13)的内圈内,所述第三定位块(1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定位块(15)的第一端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三定位块(14)的第一端、所述轮齿部(13)的内壁和所述第四定位块(15)的第一端围成所述第一定位槽(11);所述第三定位块(1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定位块(15)的第二端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三定位块(14)的第二端、所述轮齿部(13)的内壁和所述第四定位块(15)的第二段围成所述第二定位槽(12),所述第三定位块(14)远离所述轮齿部(13)的一侧与所述第四定位块(15)远离所述轮齿部(13)的一侧间隔设置以围成所述传动槽(10);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块(22)和所述第二定位块(23)均设置在所述第三定位块(14)和所述第四定位块(1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块(14)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和/或,所述第四定位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安装台阶结构(10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块(22)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定位块(23)的一侧之间具有第一安装间隙,所述第一定位块(22)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二定位块(23)的另一侧之间具有第二安装间隙;所述齿轮还包括:
第三轴承段(42),所述第三轴承段(42)与所述第一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所述
第三轴承段(42)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间隙内,所述第三轴承段(42)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第三轴承段(42)的外圈与所述第三定位块(14)连接;
第四轴承段(43),所述第四轴承段(43)与所述第二安装间隙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第四轴承段(43)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间隙内,所述第四轴承段(43)的内圈与所述主体部(21)连接,所述第四轴承段(43)的外圈与所述第四定位块(15)连接。
CN202321520880.6U 2023-06-14 2023-06-14 齿轮 Active CN220185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880.6U CN220185743U (zh) 2023-06-14 2023-06-14 齿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20880.6U CN220185743U (zh) 2023-06-14 2023-06-14 齿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5743U true CN220185743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05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20880.6U Active CN220185743U (zh) 2023-06-14 2023-06-14 齿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5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85743U (zh) 齿轮
CN109951148B (zh) 光伏跟踪器传动装置
CN111442078B (zh) 一种低噪音蜗轮蜗杆减速机
CN110230660B (zh) 减震装置及发动机系统
CN212297323U (zh) 一种弹性球齿联轴器
CN210034333U (zh) 一种具有减震降噪作用的组合齿轮
CN217056174U (zh) 回转减速机及工程机械
CN220037382U (zh) 一种减震齿轮
CN220727032U (zh) 滚珠丝杆自限位结构
CN219623188U (zh) 一种平衡轴从动齿轮组件
CN213839426U (zh) 一种减震防尘的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18829424U (zh) 一种输出端抗超高过载电机
CN215109477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215861572U (zh) 链传动缓冲装置及具有该链传动缓冲装置的链传动机构
CN220203969U (zh) 一种齿轮式气马达
KR20070045478A (ko) 변속기 기어 백래쉬 저감장치
CN212717832U (zh) 一种微型摆线针轮减速器
CN215596308U (zh) 一种空压机传动结构
CN219263128U (zh) 缓冲防摔减速机壳体
CN211852671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平衡轴机构
CN219139756U (zh) 一种降噪且能缓冲的摩托车发动机齿轮机构
CN217463067U (zh) 蜗轮蜗杆传动机构和电驱动器
CN212297517U (zh) 一种减速机安装座结构
CN213360342U (zh) 用于空压机的降噪气泵机芯
CN219107228U (zh) 一种具有减速机构的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