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83903U -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83903U
CN220183903U CN202321739393.9U CN202321739393U CN220183903U CN 220183903 U CN220183903 U CN 220183903U CN 202321739393 U CN202321739393 U CN 202321739393U CN 220183903 U CN220183903 U CN 220183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blocking
supporting wall
buffer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93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傅斌
胡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7393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83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83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83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设置于道路隔离墩前方,包括支撑墙,支撑墙的一侧与隔离墩相抵触,支撑墙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之间间隙配合并设置有用于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阻拦组件;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节,相邻缓冲节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架和两组吸能组件,吸能组件与缓冲节滑动连接;伸缩架与两缓冲节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缓冲节之间以及阻拦组件的梯次能量的吸收,实现汽车撞击动能的充分消解,延长了吸能的时间,充分的实现了对车内人员的防护。

Description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背景技术
公路交通防撞器是设置在高速公路或者普通公路的相交路口处的隔离墩的前方,用于在车辆正碰时起到对车辆的缓冲作用和防护作用的安全防护设施。现有的公路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多采用钢管焊接的防冲击支架和防护筒,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依靠简单的直接冲击变形实现对车辆的缓冲,其安全性低。现有技术(中国专利号:CN201635032U)中公开了一种公路交通防撞器,能够对撞击进行缓冲并多次使用,但是,其吸能结构单一,无法保障汽车的动能的消解,不利于车内人员的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利用缓冲节之间以及阻拦组件的梯次能量的吸收,实现汽车撞击动能的充分消解,延长了吸能的时间,充分的实现了对车内人员的防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设置于道路隔离墩前方,包括支撑墙,所述支撑墙的一侧与隔离墩相抵触,所述支撑墙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之间间隙配合并设置有用于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阻拦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节,相邻缓冲节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架和两组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与所述缓冲节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与两缓冲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节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为匚字形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分别与所述伸缩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的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外侧面等间距套设有若干报废的轮胎;所述固定框顶端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与所述吸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机构靠近所述支撑墙一端的所述固定框与所述支撑墙侧面铰接。
优选的,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正对设置两个的所述滑孔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的外侧面套设有吸能环。
优选的,所述吸能环为螺旋弹簧或者筒形的弹性的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阻拦组件包括阻拦片和阻拦桶,所述阻拦片为弹性的橡胶片,所述阻拦片的两端分别与远离所述支撑墙一端的所述固定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阻拦桶设置于所述阻拦片与所述支撑墙之间且设置有若干个,相邻所述阻拦桶相互抵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的宽度小于所述轮胎直径的2倍。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远离所述支撑墙一端的所述缓冲节的若干所述轮胎设置数量不低于三个,且位于中部的所述轮胎直径大于其两侧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的分叉口的隔离墩的前方,既用于保护隔离墩免于失控的汽车的撞击,也免于失控的汽车遭受尖锐且坚硬的隔离墩的冲击而发生的人身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机构设置有若干组缓冲节,相邻的缓冲节能够通过吸能组件和其自身设置的废旧轮胎进行缓冲汽车的冲击力,延长汽车受到的冲击力的时间,降低事故的严重度。
本实用新型的轮胎能够实现废物的充分利用,优化了产品的结构,降低了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缓冲节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墙;2、隔离墩;3、固定框;4、转轴;5、轮胎;6、滑孔;7、导向杆;8、吸能环;9、阻拦片;10、阻拦桶;11、伸缩架;12、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由图1-2所示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设置于道路隔离墩2前方,包括支撑墙1,支撑墙1的一侧与隔离墩2相抵触,支撑墙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之间间隙配合并设置有用于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阻拦组件;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节,相邻缓冲节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架11和两组吸能组件,吸能组件与缓冲节滑动连接;伸缩架11与两缓冲节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伸缩架11为常用的能够伸缩长度的支架,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高速公路或普通公路的分叉口的隔离墩2的前方,既用于保护隔离墩2免于失控的汽车的撞击,也免于失控的汽车遭受尖锐且坚硬的隔离墩2的冲击而发生的人身伤害。缓冲机构设置有若干组缓冲节,相邻的缓冲节能够通过吸能组件和其自身设置的废旧轮胎进行缓冲汽车的冲击力,延长汽车受到的冲击力的时间,降低事故的严重度。
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节包括固定框3,固定框3为匚字形结构,相邻的两个固定框3分别与伸缩架11固定连接。固定框3的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外侧面等间距套设有若干报废的轮胎5,轮胎5套设在转轴4的外侧面并不进行充气,仅依靠轮胎5自身的形变的能量进行吸能。且轮胎5为报废品,能够充分的降低防撞器的制造成本。固定框3的宽度小于轮胎5直径的2倍,能够实现当两个相邻的固定框3贴近时,正对设置的两个相邻的轮胎5能够互相挤压,对冲击力进行梯次吸收。固定框3顶端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孔6,滑孔6与吸能组件滑动连接;缓冲机构靠近支撑墙1一端的固定框3与支撑墙1侧面铰接。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轮胎5的吸能的效果,在轮胎5的外侧面再次固接内径与轮胎5外径相适配的外轮胎。
进一步优化方案,吸能组件包括导向杆7,导向杆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正对设置两个的滑孔6滑动连接,导向杆7的外侧面套设有吸能环8。吸能环8为螺旋弹簧或者筒形的弹性的聚氨酯。
进一步的,导向杆7为纯铝材质,其质地较软,能够实现当冲击力发生扭曲的时候发生形变,既能够吸能也能够避免导向杆7与车内人员发生接触。
进一步优化方案,阻拦组件包括阻拦片9和阻拦桶10,阻拦片9为弹性的橡胶片,阻拦片9的两端分别与远离支撑墙1一端的固定框3的侧面固定连接;阻拦桶10设置于阻拦片9与支撑墙1之间且设置有若干个,相邻阻拦桶10相互抵触设置。缓冲机构远离支撑墙1一端的固定框3开设的滑孔6可拆卸连接有堵塞12,堵塞能够防止导向杆7在推挤过程中穿出滑孔6,进而造成不可预知的事故。
进一步的,阻拦桶10为空心桶,其内填充有清水,能够实现当阻拦桶10被撞击后,通过挤压清水喷出实现能量的消解。
进一步优化方案,缓冲机构远离支撑墙1一端的缓冲节的若干轮胎5设置数量不低于三个,且位于中部的轮胎5直径大于其两侧的,既能够利用轮胎5的导向将撞击过来的汽车导向一侧的道路,或者导向两个缓冲机构中间的阻拦组件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本实用新型安装到隔离墩2的前方,支撑墙1与隔离墩2固定连接。当汽车失控冲击到缓冲机构时,首先会冲击缓冲节内的轮胎5,当汽车撞击到最凸出的轮胎5时,汽车会发生侧向的移动,当汽车引导至隔离墩2一侧的道路内时,则汽车不会与隔离墩2发生正面的硬性的接触,降低汽车内人员的受伤的几率。如果汽车引导向阻拦组件一侧时,汽车会挤压转轴4和固定框3,固定框3向支撑墙1方向移动,过程中挤压吸能环8吸能,并且当两个相邻的固定框3靠近后,相邻的缓冲节内的轮胎5相抵抵触,实现梯次的吸能。
因为缓冲机构与支撑墙1为铰接,汽车会挤压两个缓冲机构,两个缓冲机构会向支撑墙1两侧分开,过程中会将阻拦片9展开并与汽车相抵触,阻拦片9拉动固定框3后移,同样会实现吸能组件和轮胎5的梯次吸能。并且为了保证汽车的能量的最终消解,利用若干阻拦桶10作为支撑墙1前最后的消能手段,实现汽车的安全的停止。
以上,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设置于道路隔离墩(2)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墙(1),所述支撑墙(1)的一侧与隔离墩(2)相抵触,所述支撑墙(1)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缓冲机构,两个所述缓冲机构之间间隙配合并设置有用于吸收汽车碰撞能量的阻拦组件;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若干缓冲节,相邻缓冲节之间设置有两组伸缩架(11)和两组吸能组件,所述吸能组件与所述缓冲节滑动连接;所述伸缩架(11)与两缓冲节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节包括固定框(3),所述固定框(3)为匚字形结构,相邻的两个所述固定框(3)分别与所述伸缩架(1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框(3)的两相对侧壁转动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外侧面等间距套设有若干报废的轮胎(5);所述固定框(3)顶端两侧分别开设有滑孔(6),所述滑孔(6)与所述吸能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机构靠近所述支撑墙(1)一端的所述固定框(3)与所述支撑墙(1)侧面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组件包括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正对设置两个的所述滑孔(6)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7)的外侧面套设有吸能环(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环(8)为螺旋弹簧或者筒形的弹性的聚氨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组件包括阻拦片(9)和阻拦桶(10),所述阻拦片(9)为弹性的橡胶片,所述阻拦片(9)的两端分别与远离所述支撑墙(1)一端的所述固定框(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阻拦桶(10)设置于所述阻拦片(9)与所述支撑墙(1)之间且设置有若干个,相邻所述阻拦桶(10)相互抵触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3)的宽度小于所述轮胎(5)直径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远离所述支撑墙(1)一端的所述缓冲节的若干所述轮胎(5)设置数量不低于三个,且位于中部的所述轮胎(5)直径大于其两侧的。
CN202321739393.9U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Active CN220183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9393.9U CN220183903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9393.9U CN220183903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83903U true CN220183903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2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9393.9U Active CN220183903U (zh) 2023-07-05 2023-07-05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83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2579B (zh) 用于道路上的碰撞衰减器或者栅栏终端中的动能吸收装置
DE60038879D1 (de) System für stossabschwächung
CN112982241B (zh) 一种新型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20183903U (zh) 一种公路交通用防撞器
CN208827756U (zh) 防撞缓冲装置及防撞缓冲车
CN205220517U (zh) 防撞汽车
KR101687382B1 (ko) 탑승자 보호성능을 갖는 차량 방호울타리
CN212353892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1849141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撞护栏
CN201980171U (zh) 车载式防撞垫
CN108487136B (zh) 一种可缩进的吸能道路护栏
CN215888031U (zh) 一种交通道路安全隔离护栏
CN210049159U (zh) 一种旋转筒及旋转式缓冲护栏
CN213799541U (zh)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6394587U (zh) 一种利于保护行人的汽车防撞梁和保险杠结构
CN214363111U (zh) 一种道路设备缓冲撞击力度的装置
CN114613174A (zh) 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CN219621668U (zh) 一种路侧护栏防阻块的辅助缓冲结构
CN203420245U (zh) 一种具有双层横放吸能元件的柔性公路护栏
CN2769123Y (zh) 一种车辆碰撞安全避险保护装置
CN215482595U (zh) 一种道路交通用防撞护栏
CN214737673U (zh) 一种可导向防撞垫结构
CN215482582U (zh) 一种交通工程防撞装置
CN213056645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左前门窗框
CN115195651A (zh) 新能源汽车吸能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