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75027U -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75027U
CN220175027U CN202321564996.XU CN202321564996U CN220175027U CN 220175027 U CN220175027 U CN 220175027U CN 202321564996 U CN202321564996 U CN 202321564996U CN 220175027 U CN220175027 U CN 220175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dust inlet
transition
negative pressur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49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玉柱
程连鹏
黄竹生
陈厚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ovacs Robot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49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75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75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75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该清洁设备至少包括机体、盒体和第一隔断件;所述盒体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盒体具有进尘口、负压口和容置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将所述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断件开设有第一过渡口,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并且所述进尘口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减少与海帕接触的脏污量,从而提高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海帕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背景技术
扫地机器人通过负压装置吸取尘盒组件中的空气,使得外部空气进入尘盒组件中从而形成定向气流,该定向气流则会带动外部脏污一同进入至尘盒组件内部。
然而,带有脏污的气流在进入尘盒组件内部后会径直流向负压口,仅利用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实现脏污与空气分离,但这也导致了大部分脏污会与海帕接触,从而吸附在海帕表面堵塞海帕,进而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对脏污的吸取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可以减少与海帕接触的脏污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至少包括机体、盒体和第一隔断件;所述盒体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盒体具有进尘口、负压口和容置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将所述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断件开设有第一过渡口,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并且所述进尘口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尘盒组件。所述尘盒组件至少包括盒体和第一隔断件;所述盒体具有进尘口、负压口和容置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将所述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断件开设有第一过渡口,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并且所述进尘口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隔断件将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在第一隔断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渡口,使得进尘口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第一过渡口和第二腔体与负压口连通。换而言之,进入容置腔内的脏污需要经过两个腔体和第一隔断件,方能与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接触。相比于现有进入容置腔内的脏污径直流向负压口的方式,本申请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隔断件改变了脏污的原有流动路径,增长了脏污在容置腔内所需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大脏污在容置腔内沉降的概率。并且,第一隔断件还可以对流向负压口的脏污进行阻挡,使得大部分脏污可以在第一隔断件的阻挡下沉降在第一腔体中,从而减少与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所接触的脏污量,提高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海帕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
同时,进尘口开口朝向第一过渡口,也就是说,进尘口与第一过渡口相对设置,相比于进尘口与第一过渡口相邻设置的方式,本申请可以使得第一腔体具有足够的纵深以容纳较长的脏污,并且还可以减少第一腔体的内壁对吸力产生损耗,从而提高清洁设备对脏污的吸取力。
此外,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过渡口进入第二腔体内的脏污并非径直流向负压口,而是需要转弯后再流向负压口,这也就使得脏污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与第二腔体中与第一过渡口相对设置的侧壁发生碰撞,从而迫使通过第一过渡口进入第二腔体中的脏污在此处停留并沉降在第二腔体中,进一步降低脏污与海帕接触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尘盒组件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尘盒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尘盒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尘盒组件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B-B的阶梯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申请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第一端”、“第二端”、“一端”、“另一端”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滑动连接”、“固定”、“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借助各种清洁设备,例如扫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等设备来减小劳动强度,提高生活质量。以扫地机器人为例,扫地机器人通过负压装置吸取尘盒组件中的空气,使得尘盒组件内部的压力低于外部环境的压力,形成一个压差。这个压差会导致外部空气通过进尘口进入尘盒组件中从而形成定向气流,该定向气流则会带动外部脏污一同进入至尘盒组件内部,从而实现对脏污的吸取清洁。
然而,带有脏污的气流在进入尘盒组件内部后会径直流向负压口,仅利用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实现脏污与空气分离,使得空气进入负压装置内,并将脏污保留在尘盒组件内部,实现脏污与空气分离的效果,但这也导致了大部分脏污会与海帕接触并吸附在海帕表面,从而堵塞海帕,使得负压装置的进风量减少,从而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对脏污的清洁能力。并且,大部分脏污与海帕接触还会缩短海帕的损坏周期,使其丧失将脏污与空气分离的能力,进而增加用户对海帕的更换频率,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如何改进清洁设备的结构,以减少所吸取的脏污与海帕接触,进而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延长海帕的使用寿命,便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课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清洁设备至少包括机体10、盒体20和第一隔断件30。机体10作为清洁设备的承载部件,其用于对清洁设备的其它零件或部件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盒体20与机体10连接,其作为尘盒使用,用于配合清洁设备的负压装置实现清洁操作。需要指出的是,清洁设备可以是具有洗地、扫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清洁机器人等,清洁设备能够自动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当然,清洁设备也可以是具有洗地、扫地、拖地等清洁功能的手持式洗地机等,用户通过手持清洁设备,以推动清洁装置在待清洁面上移动,以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工作,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20具有进尘口21、负压口22和容置腔23,进尘口21和负压口22开设在盒体20的侧壁上,进尘口21和负压口22与容置腔23连通。在实际应用中,清洁设备通常还设置有负压装置,负压装置用于与负压口22连通,当清洁设备运行时,负压装置可以通过负压口22抽取容置腔23内的空气以在容置腔23内形成负压,从而使得脏污(灰尘、垃圾和污水等)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进尘口21被吸入至容置腔23内,从而实现脏污的吸取清洁。需要指出的是,负压装置可以采用真空泵、负压风机等类型的机械装置,负压装置可以安装于机体10上作为清洁设备的一部分而存在,其也可以仅通过管路与负压口22连通,并和清洁设备组成为一个整体的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隔断件30与盒体20连接,并将容置腔23划分为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第一隔断件30开设有第一过渡口31,进尘口21依次经过第一腔体231、第一过渡口31和第二腔体232与负压口22连通。换而言之,进入容置腔23内的脏污需要经过两个腔体和第一隔断件30,方能与位于负压口22处的海帕接触。相比于现有进入容置腔23内的脏污径直流向负压口22的方式,本申请中第一腔体231、第二腔体232和第一隔断件30改变了脏污的原有流动路径,增长了脏污在容置腔23内所需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大脏污在容置腔23内沉降的概率。并且,第一隔断件30还可以对流向负压口22的脏污进行阻挡,使得大部分脏污可以在第一隔断件30的阻挡下沉降在第一腔体231中,从而减少与位于负压口22处的海帕所接触的脏污量,提高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海帕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清洁设备的具体工作场景,进尘口21应当靠近盒体20的底部设置,如此,可以使得进尘口21靠近清洁设备的底部更近,即进尘口21在工作时距离脏污更近,以减少清洁设备内用于连通机体10底部与进尘口21之间的管路长度,从而减少管路对脏污的吸取压力的损耗,进一步的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或者,节省用于连通机体10底部与进尘口21之间的管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一过渡口31则应当靠近盒体20的顶部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过渡口31的下方具有足够多的对脏污阻挡的部分,使得大部分的脏污能够被第一隔断件30所阻挡,从而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并且,第一过渡口31则应当靠近盒体20的顶部设置,还可以使得第一腔体231内具有足够高的脏污堆积高度,提高脏污的容纳量。
进一步的,上述进尘口21应当开口朝向第一过渡口31,也就是说,进尘口21与第一过渡口31相对设置,相比于进尘口21与第一过渡口31相邻设置的方式,本申请可以使得第一腔体231具有足够的纵深以容纳较长的脏污,并且还可以减少第一腔体231的内壁对于吸力产生的损耗,从而提高清洁设备对脏污的吸取力。此外,负压口2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换而言之,通过第一过渡口31进入第二腔体232内的脏污并非径直流向负压口22,而是需要转弯后再流向负压口22(具体脏污流向可以参考图3和图7中的虚线所示),这也就使得脏污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与第二腔体232中与第一过渡口31相对设置的侧壁发生碰撞,从而迫使通过第一过渡口31进入第二腔体232中的脏污在此处停留并沉降在第二腔体232中,进一步降低脏污与海帕接触的可能性。
在实际使用中,负压口22可以开设在盒体20的其中一个侧壁上,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与该侧壁垂直设置,即负压口2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呈直角。第一隔断件30可以与盒体20一体成型而成,当然,第一隔断件30也可以与盒体20分体设计后采用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而成。第一过渡口31可以是第一隔断件30顶部开设的缺口与盒体20共同围绕形成,也可以是直接在第一隔断件30上成型而成,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3至图5,清洁设备还包括遮挡件40。遮挡件40与第一腔体231的内壁连接,并且遮挡件40位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的连线上。这样,在脏污从进尘口21流向第一过渡口31时,脏污需要避让遮挡件40后再流向第一过渡口31,这也就使得部分脏污会与遮挡件40发生碰撞从而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并且还增加了脏污从进尘口21流向第一过渡口31的所需行走的路径,进一步增大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的概率。在实际应用中,遮挡件40可以为PC板或PVC板等。
关于遮挡件40与第一腔体231的内壁连接方式,本申请提供两种可以实现的实施例以供参考。
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遮挡件40可以与第一腔体231的内壁固定连接,并且遮挡件40的一端延伸至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的连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遮挡件40可以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的连线相垂直,并且遮挡件40靠近所述第一腔体231的顶部和第一过渡口31,如此,在实现增大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的概率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脏污堆积在进尘口21处,保证第一腔体231内脏污的容纳量。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遮挡件40可以相对于盒体20运动,并且遮挡件40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当遮挡件4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遮挡件40可以覆盖进尘口21以关闭进尘口21,从而避免清洁设备停止工作时脏污从进尘口21流出,保证清洁设备自身的清洁度。当遮挡件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遮挡件40打开进尘口21,并且遮挡件40位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的连线上,从而实现增大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的概率。换而言之,本实施例通过将遮挡件40设置成可运动的方式,既可以在清洁设备工作时,遮挡件40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实现对部分脏污进行阻挡,增大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的概率,又可以在清洁设备停止工作时,遮挡件40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关闭进尘口21,从而避免清洁设备停止工作时脏污从进尘口21流出。
关于遮挡件40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的方式,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遮挡件40可以采用电控的方式实现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具体的,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部件,并且驱动部件与遮挡件40驱动连接,从而由驱动部件控制遮挡件40翻转,从而实现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变化。需要指出的是,驱动部件包括但不限于电机和旋转气缸。
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遮挡件40也可以利用容置腔23工作时内部的负压和遮挡件40自身的重力实现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具体的,遮挡件40可以转动的设于进尘口21处,从而遮挡件40可以通过翻转的方式打开或关闭进尘口21。具体的,遮挡件40具有旋转轴线,遮挡件40围绕旋转轴线进行翻转,遮挡件40的旋转轴线位于进尘口21的上方。这样,当负压装置抽取容置腔23内的空气使得容置腔23内形成负压时,容置腔23内部的压强低于容置腔23外部的压强,遮挡件40可以在压差作用下向上翻转至第二预设位置。当容置腔23内的负压状态消失时,遮挡件4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至第一预设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控制遮挡件40的重量,使得遮挡件40的重力与内外压差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当容置腔23处于负压状态时,遮挡件40可以正好向上翻转至第二预设位置,并位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实现对脏污的阻挡功能。
当然,为了保证遮挡件40可以准确的翻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限位件50。限位件50与第一腔体231的内壁连接,并且限位件50位于遮挡件40的旋转轴线上方,当遮挡件40向上翻转至与限位件50抵接时,遮挡件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限位件50上用于与遮挡件40接触的一面,或者,遮挡件40上用于与限位件50接触的一面上可以设置有缓冲件,使得遮挡件40通过缓冲件与限位件50接触,避免遮挡件40发生碰撞损坏,提高遮挡件40的使用寿命。进尘口21的周边和遮挡件40上可以均设置有磁铁,进尘口21的周边的磁铁和遮挡件40上的磁铁磁极相反;或者,进尘口21的周边和遮挡件40中的一个上设有磁铁,进尘口21的周边和遮挡件40中的另一个上设有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从而当遮挡件40关闭进尘口21时,遮挡件40可以通过磁性吸附在进尘口21上,从而保证遮挡件40对进尘口21的密封效果,避免脏污从容置腔23内意外流出。
需要指出的是,进尘口21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本申请对比不作具体限定。对应的,遮挡件40的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但是遮挡件40在第一预设位置时应当能够完全覆盖进尘口21,并且遮挡件40在第二预设位置时应当位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的连线上。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盒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进尘口21开设在第一侧壁24上,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位于第一侧壁24和第二侧壁25之间,并且第一侧壁24与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侧壁25与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2,即D1>D2。如此,上述结构既可以增大第一腔体231的容纳空间,提高清洁设备的单次可工作时长,并且又可以缩小第一过渡口31与第二侧壁25之间的距离,增加脏污与第二侧壁25碰撞的概率,使得经第一过渡口31进入第二腔体232内大部分脏污可以停留并沉降在第二腔体232内。
进一步的,第二侧壁25可以包括直板段251和倾斜段252。倾斜段252的一端与直板段251的顶部连接,倾斜段252的另一端向上并向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延伸,并且倾斜段252与第一过渡口31位于同一高度。也就是说,当脏污通过第一过渡口31进入第二腔体232内时,倾斜段252会将脏污在惯性的作用下与倾斜段252碰撞的力分解出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使得脏污与空气分离,从而下坠并堆积在第二腔体232内,进一步减少与位于负压口22处海帕的脏污接触量。在实际使用中,直板段251和倾斜段252可以为一体结构。上述倾斜段252可以被构造为斜板结构或者弧形结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6和图7,第一隔断件30可以包括横板段32和纵板段33。横板段32分别与纵板段33和第一侧壁24连接,纵板段33与第二侧壁25平行,第一过渡口31开设在纵板段33上,负压口22位于横板段32远离纵板段33的一侧。如此,负压口22可以从第一侧壁24延伸至第二侧壁25处,从而可以做大负压口22的口径,使得负压口22可以与负压装置的进风口口径相匹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负压口22的口径应当大于进尘口21的口径。这样,当负压装置通过负压口22吸取容置腔23内的空气时,由于负压口22和进尘口21位于同一管路上,也就是说,流经负压口22的流量和流经进尘口21的流量相同,那么,在负压口22的口径大于进尘口21的口径情况下,进尘口21的流速也就大于负压口22的流速,从而可以加快清洁设备对脏污的吸取效率,提高清洁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盒体20可以由盒身和盒盖构成,盒身和盒盖共同围绕形成上述容置腔23,进尘口21开设在盒身上,负压口22则可以开设在盒盖上,并且盒盖上形成有安装腔,安装腔用于安装海帕,以使得负压装置通过海帕和负压口22抽取容置腔23内的空气,由海帕对进入容置腔23内脏污进行最后的过滤。其中,横板段32和纵板段33可以与盒身一体成型而成,从而简化加工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7,清洁设备还包括第二隔断件60。第二隔断件60设置在第一隔断件30与第二侧壁25之间,从而将第二腔体232划分为第三腔体2321和第四腔体2322。第二隔断件60上开设有第二过渡口61,使得进尘口21依次经过第一腔体231、第一过渡口31、第三腔体2321、第二过渡口61和负压口22连通。这样,第二隔断件60可以对进入第二腔体232内的脏污进行再次阻挡,使得进入第二腔体232内的脏污能够在第二隔断件60的阻挡下沉降并停留在第三腔体2321内,进一步减少位于负压口22处的海帕所接触的脏污量,提高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海帕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
进一步的,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过滤件(未示出)和第二过滤件(未示出)。第一过滤件覆盖第一过渡口31,用于对试图穿过第一过渡口31的携带脏污的气流进行过滤,对不满足过滤精度的脏污进行阻挡。第二过滤件覆盖第二过渡口61,用于试图穿过第二过渡口61的携带脏污的气流进行过滤,对不满足过滤精度的脏污进行阻挡。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过滤件的过滤精度应当低于第二过滤件的过滤精度,这样,可以使得脏污进行逐级过滤,既可以减少过滤件产生堵塞的可能性,还可以保证对脏污的阻挡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可以采用过滤网或滤纸等。以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采用过滤网为例,第一过滤件可以采用30目的过滤网,这样可以将孔径大于0.425mm的颗粒阻挡在第一腔体231中,第二过滤件可以采用60目的过滤网,这样可以将孔径大于0.25mm的颗粒阻挡在第三腔体2321中。其中,过滤网可以采用尼龙网,以利用尼龙网的耐用、过滤性能好、轻便、耐高温和易清洗等特点,提高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方便后续维护。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渡口31和第二过渡口61之间应当存在预设距离D3。这样,从第一过渡口31进入第三腔体2321内的脏污并不会直接通过第二过渡口61进入第四腔体2322,而是需要流动预设距离D3后再通过第二过渡口61进入第四腔体2322,这也就给予了脏污在第三腔体2321内沉降时间,以确保尽可能多的脏污停留在第三腔体2321中,进一步减少位于负压口22处的海帕所接触的脏污量。根据经验值,上述预设距离D3应当不小于30mm。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尘盒组件。尘盒组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部件,一体的安装于清洁设备的机体10上,或者,一体的从清洁设备的机体10上拆卸下来。具体的,尘盒组件至少包括盒体20和第一隔断件30。盒体20具有进尘口21、负压口22和容置腔23,进尘口21和负压口22开设在盒体20的侧壁上,进尘口21和负压口22与容置腔23连通。第一隔断件30与盒体20连接,并将容置腔23划分为第一腔体231和第二腔体232,第一隔断件30开设有第一过渡口31,进尘口21依次经过第一腔体231、第一过渡口31和第二腔体232与负压口22连通,并且进尘口21开口朝向第一过渡口31,负压口2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过渡口31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的,尘盒组件还包括遮挡件40。遮挡件40可以相对于盒体20运动,并且遮挡件40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当遮挡件4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遮挡件40可以覆盖进尘口21以关闭进尘口21,从而避免清洁设备停止工作时脏污从进尘口21流出,保证清洁设备自身的清洁度。当遮挡件4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遮挡件40打开进尘口21,并且遮挡件40位于进尘口21和第一过渡口31之间的连线上,从而实现增大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231内的概率。
进一步的,尘盒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断件60。第二隔断件60位于第二腔体232内,并将第二腔体232划分为第三腔体2321和第四腔体2322。第二隔断件60上开设有第二过渡口61,以使得进尘口21依次经过第一腔体231、第一过渡口31、第三腔体2321、第二过渡口61和第四腔体2322与负压口22连通。
需要指出的是,盒体20、第一隔断件30、遮挡件40和第二隔断件60的具体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参照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下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以清洁设备为扫地机器人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应用场景一
小明为了减轻老婆在打扫家里卫生时的劳动强度,小明购买了一台智能扫地机器人来帮助老婆共同完成家里的清洁工作。起初,扫地机器人使用的是传统的尘盒组件,其中的海帕很容易粘附灰尘和脏污,这导致海帕的吸取效果逐渐下降,而且需要频繁更换海帕,增加了使用成本和麻烦。
有一天,他们通过某个店铺了解到了一种新型的尘盒组件。他们决定尝试一下,将这个新型尘盒组件更换到机器人中。
当他们打开新型尘盒组件的包装时,他们发现这个尘盒组件与传统的不同。它通过新增遮挡件、第一隔断件以及改变负压口和进尘口的布置方位,对原有的流动路径和沉降概率优化设计。这让他们对这个新型尘盒组件充满了期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新型尘盒组件安装到扫地机器人中,并启动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模式。
在扫地机器人对家里地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脏污通过进尘口被吸取至第一腔体中,由于遮挡件设置在进尘口和第一过渡口之间的连线上,脏污与遮挡件发生碰撞,从而使得部分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中。剩余的脏污在穿过第一过渡口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脏污又会被第一隔断件阻挡,从而迫使该大部分脏污停留并沉降在第一腔体内。对于穿过第一过渡口的少量脏污则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与倾斜段发生碰撞,在倾斜段作用下分解出一个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使得该少量脏污与空气分离,下坠并堆积在第二腔体内。如此,可以在遮挡件、第一隔断件和倾斜段的多层阻挡下,使得脏污尽可能的沉降在容置腔内,避免脏污与海帕接触。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可能正是因为海帕上粘附脏污的减少,降低海帕被堵塞,使得扫地机器人的吸取效果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捕捉和吸附灰尘和脏污,地面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他们的家庭环境也更加舒适和健康。
待清洁完成后,他们还发现随着扫地机器人内负压的消失,遮挡件还会自动翻转关闭进尘口,避免脏污从进尘口内流出,使得他们可以放心的将扫地机器人拿起并可以呈不同姿势的摆放。
为了检测新型尘盒组件内部对脏污的阻挡效果,他们还将新型尘盒组件上的海帕拆卸下来,令他们惊喜的是,海帕上几乎没有脏污粘附,这也就使得海帕的更换周期也大大延长了。他们不再频繁更换海帕,省去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这个家庭感受到了新型尘盒组件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对这个智能扫地机器人更加满意,享受到了清洁地面带来的舒适和健康感受。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新型尘盒组件带来的便利性和节省的维护成本。
由此可见,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隔断件将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并在第一隔断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渡口,使得进尘口依次经过第一腔体、第一过渡口和第二腔体与负压口连通。换而言之,进入容置腔内的脏污需要经过两个腔体和第一隔断件,方能与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接触。相比于现有进入容置腔内的脏污径直流向负压口的方式,本申请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一隔断件改变了脏污的原有流动路径,增长了脏污在容置腔内所需流动的长度,从而增大脏污在容置腔内沉降的概率。并且,第一隔断件还可以对流向负压口的脏污进行阻挡,使得大部分脏污可以在第一隔断件的阻挡下沉降在第一腔体中,从而减少与位于负压口处的海帕所接触的脏污量,提高海帕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海帕被堵塞的可能性,保证清洁设备的清洁能力。
同时,进尘口开口朝向第一过渡口,也就是说,进尘口与第一过渡口相对设置,相比于进尘口与第一过渡口相邻设置的方式,本申请可以使得第一腔体具有足够的纵深以容纳较长的脏污,并且还可以减少第一腔体的内壁对吸力产生损耗,从而提高清洁设备对脏污的吸取力。
此外,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也就是说,通过第一过渡口进入第二腔体内的脏污并非径直流向负压口,而是需要转弯后再流向负压口,这也就使得脏污在惯性的作用下会与第二腔体中与第一过渡口相对设置的侧壁发生碰撞,从而迫使通过第一过渡口进入第二腔体中的脏污在此处停留并沉降在第二腔体中,进一步降低脏污与海帕接触的可能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至少包括机体、盒体和第一隔断件;
所述盒体与所述机体连接,所述盒体具有进尘口、负压口和容置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将所述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断件开设有第一过渡口,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并且所述进尘口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遮挡件;
所述遮挡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进尘口和所述第一过渡口之间的连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可相对于所述盒体运动,并且所述遮挡件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进尘口以关闭所述进尘口,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遮挡件打开所述进尘口,并且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进尘口和所述第一过渡口之间的连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件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进尘口处,并且所述遮挡件的旋转轴线位于所述进尘口的上方;
当所述容置腔内处于负压状态时,所述遮挡件在压差作用下向上翻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当所述容置腔内的负压状态消失时,所述遮挡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翻转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限位件;
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遮挡件的旋转轴线上方,当所述遮挡件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时,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驱动部件;
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遮挡件连接,以驱动所述遮挡件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进尘口开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包括直板段和倾斜段;
所述倾斜段的一端与所述直板段的顶部连接,所述倾斜段的另一端向上并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延伸,并且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第一过渡口位于同一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段被构造为斜板结构或者弧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断件包括横板段和纵板段;
所述横板段分别与所述纵板段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所述纵板段与所述第二侧壁平行,所述第一过渡口开设在所述纵板段上,所述负压口位于所述横板段远离所述纵板段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
第二隔断件;
所述第二隔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腔体划分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所述第二隔断件上开设有第二过渡口,使得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过渡口和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还包括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
所述第一过滤件覆盖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第二过滤件覆盖所述第二过渡口,所述第一过滤件的过滤精度低于所述第二过滤件的过滤精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件为30目的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件为60目的过滤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口与所述第二过渡口之间存在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为不小于30mm。
15.一种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至少包括盒体和第一隔断件;
所述盒体具有进尘口、负压口和容置腔,所述进尘口和所述负压口开设在所述盒体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隔断件与所述盒体连接并将所述容置腔划分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隔断件开设有第一过渡口,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和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并且所述进尘口开口朝向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负压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过渡口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还包括遮挡件;
所述遮挡件可相对于所述盒体运动,并且所述遮挡件具有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
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遮挡件覆盖所述进尘口以关闭所述进尘口,当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遮挡件打开所述进尘口,并且所述遮挡件位于所述进尘口和所述第一过渡口之间的连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尘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组件还包括第二隔断件;
所述第二隔断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将所述第二腔体划分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
所述第二隔断件上开设有第二过渡口,使得所述进尘口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过渡口、所述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过渡口和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负压口连通。
CN202321564996.XU 2023-06-19 2023-06-19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Active CN220175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96.XU CN220175027U (zh) 2023-06-19 2023-06-19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4996.XU CN220175027U (zh) 2023-06-19 2023-06-19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75027U true CN220175027U (zh) 2023-12-15

Family

ID=89113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4996.XU Active CN220175027U (zh) 2023-06-19 2023-06-19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75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EP1987753B1 (en) Dust collecting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KR100456174B1 (ko) 습건식 진공청소기
US7351269B2 (en) Self cleaning filter and vacuum incorporating same
KR100623916B1 (ko) 먼지 분리장치
GB2433452A (en) Cyclonic dust separating device for a vacuum cleaner
CN1777386A (zh) 可取出的集尘容器
EP1921970A1 (en) Dust container of upright type vacuum cleaner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for cover thereof
CN204105894U (zh) 智能吸尘器
EP3000370A1 (en) Robot cleaner
JP2005013709A (ja) アップライト型真空掃除機
CN220175027U (zh) 清洁设备和尘盒组件
EP2783617A1 (en) Self-propelled vacuum cleaner
KR101335675B1 (ko) 물세척 집진장치
JPH0767431B2 (ja) 真空掃除機システム
KR100411432B1 (ko) 합체형 진공 청소기
KR102102980B1 (ko) 선풍기 겸용 공기청정기
CN213696722U (zh) 一种双腔式尘气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除螨仪
JP2004024887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641233B1 (ko) 로봇청소기의 먼지통 및 이를 구비한 로봇청소기
CN1269444C (zh) 真空吸尘器用集尘桶
CN209932589U (zh) 一种反向吹风及抖动式海帕自清洁吸尘器
CN211324726U (zh) 旋风式预分离装置及包括该旋风式预分离装置的吸尘装置
KR101108048B1 (ko) 청소기의 집진장치
CN215820775U (zh) 吸口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