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9451U -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9451U
CN220169451U CN202321011457.3U CN202321011457U CN220169451U CN 220169451 U CN220169451 U CN 220169451U CN 202321011457 U CN202321011457 U CN 202321011457U CN 220169451 U CN220169451 U CN 220169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rner
cavity
vortex
fire
annula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114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rssenger Kitchen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1145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9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9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9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加工方便的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混气腔道、火孔和驻涡腔,所述火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外部,所述驻涡腔连通所述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气腔道,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小于所述混气腔道的腔室容积,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大于所述火孔的腔室容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驻涡腔,使混气腔道通入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时,在驻涡腔所在部位形成涡流,延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的速度,提高火焰稳定性,该灶具用燃烧器无需小火稳焰,从而避免火焰短平而影响火焰利用率和燃烧器的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具体涉及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属于燃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灶具用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是其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改善灶具用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设置稳焰槽或小孔稳焰的方式进行稳焰,这种稳焰方式容易造成燃烧器的火焰短且平,影响对锅底的加热效果,降低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加工方便的灶具用燃烧器,采用驻涡稳焰燃烧技术,提高火焰稳定性,提升燃烧器的热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混气腔道、火孔和驻涡腔,所述火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的外部,所述驻涡腔连通所述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气腔道,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小于所述混气腔道的腔室容积,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大于所述火孔的腔室容积。
通过设置驻涡腔,使混气腔道通入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时,在驻涡腔所在部位形成涡流,延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的速度,从而提高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在火孔与燃烧器本体外部连通部位燃烧而形成的火焰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驻涡腔沿燃烧器本体周向延伸;在所述灶具用燃烧器的纵向截面上,所述驻涡腔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大于所述火孔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分气盘和火盖,所述分气盘设有凸出于分气盘表面的至少两个环壁,所述火盖设于分气盘上方,所述火盖的底部或所述火盖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环壁的顶部相抵接,所述火盖和所述分气盘合围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混气腔道,所述火孔设于所述火盖,所述驻涡腔成形于所述火盖。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包括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所述第一层体的底部或所述第一层体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分气盘的外环壁抵接,所述第二层体的底部或所述第二层体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分气盘的内环壁抵接;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沿燃烧器本体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所述火孔的孔壁相接,所述环形凹槽所对应的腔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
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所述火孔的孔壁之间的相接处被配置为所述火孔的进口所对应的外轮廓;所述驻涡腔的进口与所述混气腔道直接连通,所述驻涡腔的进口与所述火孔的进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均设有所述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一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一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二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的其中一个环形凹槽为无底壁的环形凹槽,另外一个环形凹槽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述驻涡腔包括第一进口,所述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顶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均设有所述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一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一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二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均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述驻涡腔包括第一进口,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包括通孔,所述通孔的第一孔口成形于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所述通孔的第一孔口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二进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体与所述第二层体至少之一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通过所述凸起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火孔呈圆孔形或长槽形或环形;当所述火孔呈圆形或长槽形时,所述火孔以火盖的中轴线为中心沿火盖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驻涡腔沿火盖周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火孔的数量至少为两组,所述混气腔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混气腔道环绕于至少另一个混气腔道外部,每组火孔连通一个混气腔道和燃烧器本体外部,所述驻涡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至少一组火孔连通所述驻涡腔。
一种燃气灶具,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灶具用燃烧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通过设置驻涡腔,使混气腔道通入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时,在驻涡腔所在部位形成涡流,延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的速度,提高火焰稳定性,该灶具用燃烧器无需小火稳焰,从而避免火焰短平而影响火焰利用率和燃烧器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驻涡腔的一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驻涡腔的另一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驻涡腔的又一种结构的内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第一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外环第二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外环驻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内环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内环第一层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内环火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灶具用燃烧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内环驻涡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器本体;2、内环混气腔道;3、外环混气腔道;4、内环火孔;5、外环火孔;6、内环驻涡腔;7、外环驻涡腔;8、分气盘;9、内环火盖;10、外环火盖;801、第一环壁;802、第二环壁;803、第三环壁;804、第四环壁;901、内环第一层体;902、内环第二层体;903、第二凸块;904、第一环绕部;905、第二环绕部;906、第一间距;907、第二间距;1001、外环第一层体;1002、外环第二层体;1003、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4、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5、第一进口;1006、通孔;1007、第二进口;1008、第一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灶具用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是其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改善灶具用燃烧器的火焰稳定性,现有技术通常采用设置稳焰槽或小孔稳焰的方式进行稳焰,使燃烧器的火焰短且平,影响对锅底的加热效果,降低热效率。
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燃烧器本体1设有混气腔道、火孔和驻涡腔,火孔的一端连通燃烧器本体1的外部,驻涡腔连通火孔的另一端与混气腔道,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小于混气腔道的腔室容积,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大于火孔的腔室容积。通过设置驻涡腔,使混气腔道通入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时,在驻涡腔所在部位形成涡流,延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流经火孔的速度,从而提高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在火孔与燃烧器本体1外部连通部位燃烧而形成的火焰的稳定性。
该技术方案可以实施于具有单环火结构或具有多环火结构的各种燃烧器。下面以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的双环火结构燃烧器为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灶具用燃烧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灶具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燃烧器本体1设有两个混气腔道、两组火孔和一组驻涡腔。两个混气腔道分别为内环混气腔道2和外环混气腔道3,外环混气腔道3环绕于内环混气腔道2外部。两组火孔分别为外环火孔5和内环火孔4,外环火孔5连通外环混气腔道3和燃烧器本体1外部,内环火孔4连通内环混气腔道2和燃烧器本体1外部,外环火孔5设有一组驻涡腔,命名为外环驻涡腔7。当然,在具有单环火结构的燃烧器中,混气腔道和火孔的数量随之减少,在具有三环火结构或更多环火结构的燃烧器中,混气腔道和火孔的数量随之增加。
具体地,燃烧器本体1设有分气盘8和两个火盖,两个火盖分别为外环火盖10和内环火盖9。分气盘8设有凸出于分气盘8表面的四个环壁,四个环壁由分气盘8中央部位到分气盘8外周部位依次环绕,由内而外分别为第一环壁801、第二环壁802、第三环壁803和第四环壁804。外环火盖10的底部与第三环壁803和第四环壁804的顶部相接,外环火盖10与分气盘8表面的第三环壁803和第四环壁804合围的空间被配置为外环混气腔道3。内环火盖9的底部与第一环壁801和第二环壁802的顶部相接,内环火盖9与分气盘8表面的第一环壁801和第二环壁802合围的空间被配置为内环混气腔道2。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具有单环火结构的燃烧器中,分气盘8设置的环壁数量最少为两个即可,此时分气盘8与火盖合围形成单环结构的混气腔道。
内环火孔4沿周向设于内环火盖9,外环火孔5沿周向设于外环火盖10。具体地,外环火孔5在其轴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和径向方向的截面形状均为方形,即单个外环火孔5呈长槽形,多个外环火孔5以外环火盖10的中轴线为中心沿外环火盖10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当然,单个外环火孔5也可以呈圆形。外环驻涡腔7成形于外环火盖10,沿燃烧器本体1周向延伸,在邻近外环火孔5中部的位置连通于各个外环火孔5。在该灶具用燃烧器的纵向截面上,外环驻涡腔7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大于外环火孔5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从而使外环驻涡腔7的腔室容积大于外环火孔5的腔室容积。为便于开设外环火孔5和外环驻涡腔7,外环火盖10为分体式结构。
具体地,外环火盖10包括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为便于区分,此处将其分别命名为外环第一层体1001和外环第二层体1002。外环第一层体1001的底部与分气盘8的第四环壁804抵接,外环第二层体1002的底部与分气盘8的第三环壁803抵接。当然,也可以是外环第一层体1001邻近底部的部位与分气盘8的第四环壁804抵接,外环第二层体1002邻近底部的部位与分气盘8的第三环壁803抵接。
外环第一层体1001和外环第二层体1002均设有沿燃烧器本体1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两个环形凹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每个环形凹槽的顶壁均与外环火孔5的孔壁相接,环形凹槽所对应的腔被配置为外环驻涡腔7。当然,也可以是仅外环第一层体1001设置环形凹槽,或仅外环第二层体1002设置环形凹槽。
两个环形凹槽可以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以下分别予以说明。
如图3所示,定义设置于外环第一层体1001的环形凹槽为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定义设置于外环第二层体1002的环形凹槽为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的一部分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一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和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均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此处的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是指,在该灶具用燃烧器的纵向截面上,环形凹槽具有相对的两个侧槽壁,即整个环形凹槽凹陷于火孔孔壁的表面。外环驻涡腔7包括第一进口1005,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具有间距,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外环驻涡腔7的第一进口1005。
如图4所示,定义设置于外环第一层体1001的环形凹槽为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定义设置于外环第二层体1002的环形凹槽为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的一部分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一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为无底壁的环形凹槽。此处的无底壁的环形凹槽是相对于有底壁的环形凹槽定义的,具体是指,在该灶具用燃烧器的纵向截面上,环形凹槽仅具有一个侧槽壁,与该侧槽壁相对的环形凹槽部位为开口结构,即环形凹槽的一侧大致齐平于火孔孔壁的一部分表面。外环驻涡腔7包括第一进口1005,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侧壁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外环驻涡腔7的第一进口1005,外环驻涡腔7的第一进口1005与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顶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如图5所示,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和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的结构可以在图4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互换,即外环第一环形凹槽1003为无底壁的环形凹槽,而外环第二环形凹槽1004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
如图6所示,并参考图3,外环火盖10还设有通孔1006,通孔1006的第一孔口成形于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通孔1006的第一孔口被配置为外环驻涡腔7的第二进口1007。第二进口1007的孔径小于第一进口1005的孔径,外环混气腔道3的燃气空气混合气体在进入外环驻涡腔7时,由于上述孔径差异,流经第二进口1007的气体流速高于流经第一进口1005的气体流速,两股不同流速的气体在外环主卧腔内混合,进一步提高燃气空气在外环驻涡腔7内的混合充分性。
如图7所示,外环第二层体1002在与外环第一层体1001相接的部位设有多个第一凸块1008,多个第一凸块1008沿外环第二层体1002周向均匀间隔分布而形成凸起部,外环第一层体1001与外环第二层体1002通过凸起部抵接。相邻的第一凸块1008形成了单个外环火孔5的一部分孔壁。当然,凸起部也可以设置在外环第一层体1001上。
如图8-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灶具用燃烧器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区别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灶具用燃烧器的外环火孔5呈环形,且以外环火盖10的中轴线为中心沿外环火盖10周向连续延伸。外环驻涡腔7成形于外环火盖10,也以外环火盖10的中轴线为中心沿外环火盖10周向连续延伸,且连通于环形的外环火孔5。需要说明的是,当外环火孔5为环形时,外环驻涡腔7并不局限于图9和图10所示的结构,其也可以是如图3-图5所示的外环驻涡腔7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灶具用燃烧器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区别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灶具用燃烧器的外环火孔5不设置驻涡腔,而是内环火孔4设有一组驻涡腔,命名为内环驻涡腔6。如图11-图14所示,内环驻涡腔6成形于内环火盖9,沿燃烧器本体1周向延伸,且连通于内环火孔4。内环火盖9包括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为便于区分,此处将其分别命名为内环第一层体901和内环第二层体902,内环第一层体901设于内环第二层体902上方,且内环第一层体901底部抵接内环第二层体902顶部。具体地,内环第一层体901底部与内环第二层体902顶部相接的部位设有多个第二凸块903,多个第二凸块903沿内环第一层体901周向均匀间隔分布形成凸起部,每个第二凸块903底部均抵接内环第二层体902的顶部,相邻第二凸块903之间的空间形成了内环驻涡腔6的进口部分,内环驻涡腔6的进口部分以内环火盖9的中轴线为中心沿内环火盖9周向均匀间隔分布。
内环第一层体901设有凸出于内环第一层体901底部的第一环绕部904,第二凸块903成形于第一环绕部904的底部并朝向于内环第二层体902的方向延伸。内环第二层体902设有凸出于内环第二层体902顶部的第二环绕部905。第二环绕部905环绕于第一环绕部904外部,第二环绕部905的内侧壁与第一环绕部904的外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906,该第一间距906形成内环驻涡腔6的主体部分,内环驻涡腔6的该部分沿内环火盖9周向连续延伸。第二环绕部905的顶壁与内环第一层体901的底壁之间具有第二间距907,该第二间距907形成内环火孔4,第二间距907邻近于第一环绕部904外侧壁的部分形成内环驻涡腔6与内环火孔4的连通部位,内环驻涡腔6在其邻近顶部的位置连通于内环火孔4。
需要说明的是,内环驻涡腔6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其也可以参照如图3-图7所示的外环驻涡腔7结构。同理,内环驻涡腔6的上述结构也可以应用于外环驻涡腔7。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灶具用燃烧器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区别于第一种实施方式,该灶具用燃烧器的外环火孔5和内环火孔4均分别设置一组驻涡腔,分别命名为外环驻涡腔7和内环驻涡腔6,其中,外环驻涡腔7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一种实施方式,内环驻涡腔6的结构可以参考第二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对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的驻涡腔的设置方式及其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使其适配于具有单环火结构的燃烧器、具有三环火结构或更多环火结构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灶具用燃烧器,不设置稳焰槽或稳焰小孔,而是采用基于驻涡稳焰燃烧技术的驻涡腔,驻涡腔引起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气流湍流,使其在驻涡腔部位形成涡流,不仅延缓燃气空气混合气体的流经速度,还使燃气空气的混合更为充分,因此避免了稳焰槽或稳焰小孔导致的火焰短平的影响,提高火焰稳定性且提升燃烧器的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具,该燃气灶具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灶具用燃烧器。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灶具用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所述燃烧器本体(1)设有混气腔道、火孔和驻涡腔,所述火孔的一端连通所述燃烧器本体(1)的外部,所述驻涡腔连通所述火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气腔道,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小于所述混气腔道的腔室容积,所述驻涡腔的腔室容积大于所述火孔的腔室容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涡腔沿燃烧器本体(1)周向延伸;在所述灶具用燃烧器的纵向截面上,所述驻涡腔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大于所述火孔高度方向上的最小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设有分气盘(8)和火盖,所述分气盘(8)设有凸出于分气盘(8)表面的至少两个环壁,所述火盖设于分气盘(8)上方,所述火盖的底部或所述火盖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环壁的顶部相抵接,所述火盖和所述分气盘(8)合围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混气腔道,所述火孔设于所述火盖,所述驻涡腔成形于所述火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第一层体和第二层体,所述第一层体的底部或所述第一层体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分气盘(8)的外环壁抵接,所述第二层体的底部或所述第二层体邻近底部的部位与所述分气盘(8)的内环壁抵接;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的至少其中之一设有沿燃烧器本体(1)周向延伸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所述火孔的孔壁相接,所述环形凹槽所对应的腔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顶壁与所述火孔的孔壁之间的相接处被配置为所述火孔的进口所对应的外轮廓;所述驻涡腔的进口与所述混气腔道直接连通,所述驻涡腔的进口与所述火孔的进口至少部分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均设有所述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一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一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二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的其中一个环形凹槽为无底壁的环形凹槽,另外一个环形凹槽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述驻涡腔包括第一进口(1005),所述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侧壁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侧壁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1005);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1005)与所述无底壁的环形凹槽的顶壁至少部分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均设有所述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一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一环形凹槽,定义设置于所述第二层体的所述环形凹槽为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至少部分呈左右分布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中均为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述驻涡腔包括第一进口(1005),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的自由端部之间的间距所形成的空间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一进口(1005)。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包括通孔(1006),所述通孔(1006)的第一孔口成形于有底壁的环形凹槽所对应的底壁;所述通孔(1006)的第一孔口被配置为所述驻涡腔的第二进口(1007)。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体与所述第二层体至少之一设置有凸起部;所述第一层体和所述第二层体通过所述凸起部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呈圆孔形或长槽形或环形;当所述火孔呈圆形或长槽形时,所述火孔以火盖的中轴线为中心沿火盖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所述驻涡腔沿火盖周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孔的数量至少为两组,所述混气腔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一个混气腔道环绕于至少另一个混气腔道外部,每组火孔连通一个混气腔道和燃烧器本体(1)外部,所述驻涡腔的数量至少为一个,至少一组火孔连通所述驻涡腔。
12.一种燃气灶具,其特征在于:该燃气灶具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灶具用燃烧器。
CN202321011457.3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ctive CN220169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457.3U CN22016945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11457.3U CN22016945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9451U true CN220169451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11457.3U Active CN220169451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9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69451U (zh)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6357967A (zh) 一种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2161268A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2016945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6357970A (zh) 灶具用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09959005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08006642B (zh) 一种燃气灶具的燃烧器火盖
CN110566960A (zh) 灶具燃烧器
CN116357971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具
CN111664454B (zh) 灶具燃烧器
CN211060115U (zh) 一种分段式高效燃烧器及灶具
CN220338462U (zh) 内火盖、燃烧器和灶具
CN112146092A (zh) 灶具燃烧器
CN10995900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CN219014313U (zh) 外环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747319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5336313U (zh) 一种炉头和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17356879U (zh) 带有引射混合系统的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2747318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2747317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7843859U (zh) 分气盘、三环火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20541083U (zh) 一种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CN214406049U (zh) 分气盘、燃烧器和燃气灶
CN220338451U (zh) 分火器及具有其的燃烧器
CN214406062U (zh) 分火器组件、燃烧器和灶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