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8138U -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 Google Patents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8138U
CN220168138U CN202321402326.8U CN202321402326U CN220168138U CN 220168138 U CN220168138 U CN 220168138U CN 202321402326 U CN202321402326 U CN 202321402326U CN 220168138 U CN220168138 U CN 220168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pump
chamber
gland
sealing
suc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023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耀峰
厉建平
杨宇飞
张德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tandard Fluid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tandard Flui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tandard Fluid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tandard Fluid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023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8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8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8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包括:吸入室,其设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室的一端连接有定子;直连座,其连接在所述吸入室的另外一端,所述直连座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回收口;压盖密封室,其密封连接在所述吸入室与所述直连座之中;传动轴,其一端连接有动力源,所述传动轴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压盖密封室并延伸至所述吸入室内;转子,其在所述定子内进行螺旋运动;挠性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子和所述传动轴。由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回收口,因此泄漏至所述容置腔内的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回收口进行回收,以免造成介质的堆积,即使发生介质的泄漏,也不影响螺杆泵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背景技术
螺杆泵是一种容积泵,它的主要工作部件是偏心螺旋体的螺杆(称为转子)和内表面呈双线螺旋面的螺杆衬套(称为定子)。螺杆泵的工作原理是当电机带动传动轴转动时,传动轴通过连接杆与转子进行挠性连接,使得转子能够一边绕自身的轴线进行旋转,一边沿定子内表面进行滚动,这样形成了泵的密封腔室。转子每转一周,密封腔内的液体向前推进一个螺距,随着转子的连续转动,流体以螺旋的方式从一个密封腔压向另一个密封腔,最后被挤出泵体。
由于转子需要进行行星运动,因此其与传动轴之间需要设置能够实现行星运动的连接件,例如万向节或者挠性轴。虽然挠性轴的使用寿命低于万向节,而且力传递效果也不及万向节,但因其在制作工艺、结构设计以及安装配合的环节中具有优势,所以在低压力的工作场景当中,螺杆泵可使用挠性轴来代替万向节。
当螺杆泵采用挠性轴时,为了避免介质从吸入室中泄漏,至少需要用到轴承来限定传动轴在转动时与轴承座的同轴度。但无论采用何种密封结构,当螺杆泵采用挠性轴时,鉴于其工况,在使用一段时间过后,介质的泄漏是难以避免的,而现有技术并没有更好的手段来防止介质的泄漏,故应用挠性轴的螺杆泵普遍存在介质泄漏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以解决现有螺杆泵在使用挠性轴时介质泄漏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包括:
吸入室,其设有吸入口,所述吸入室的一端连接有定子;
直连座,其连接在所述吸入室的另外一端,所述直连座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回收口;
压盖密封室,其密封连接在所述吸入室与所述直连座之中;
传动轴,其一端连接有动力源,所述传动轴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压盖密封室并延伸至所述吸入室内;
转子,其在所述定子内进行螺旋运动;
挠性轴,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子和所述传动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采用轴承来限定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压盖密封室的同轴度,因此螺杆泵在工作时,难免会有部分介质从所述吸入室经过所述压盖密封室而泄漏至所述容置腔,但由于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回收口,因此泄漏至所述容置腔内的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回收口进行回收,以免造成介质的堆积,即使发生介质的泄漏,也不影响螺杆泵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螺杆泵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廉,非常适合用于低压力的工作场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为了更好地将介质导流至所述回收口,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斜面,所述回收口设在所述斜面的最低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回收口连接有回收管,以便引导介质的回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为了便于保养维修,所述直连座开设有手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直连座可拆连接有覆盖于所述手孔的防护板,以提高安全系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护板上开设有观察孔,以便于从外观察所述容置腔内的情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具体地,所述压盖密封室包括密封主体、压盖和多个密封圈,所述密封主体设有中心孔,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吸入室通过所述中心孔进行连通,所有的密封圈均顺次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密封主体在远离所述吸入室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压盖,所述压盖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并与所述密封圈进行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传动轴、挠性轴和转子一体过盈装配连接,以提升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杆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螺杆泵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螺杆泵沿A-A剖面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杆泵的立体分解图。
附图中:100-直连座、200-吸入室、300-定子、400-排出体、500-传动轴、110-容置腔、120-斜面、130-回收口、131-回收管、210-吸入口、201-安装阶台、600-压盖密封室、202-密封条、610-密封主体、620-压盖、630-密封圈、640-中心孔、650-限位边缘、700-挠性轴、800-转子、900-防护板、910-观察孔、710-第一节头、720-第二节头、810-第一连接套、510-第二连接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包括从后往前依次连接的动力源(附图未示出)、直连座100、吸入室200、定子300和排出体400,其中所述动力源可选为电机,其设有可旋转的主轴,所述主轴传动连接有传动轴500。所述直连座100内设有容置腔110,所述直连座100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手孔,以便对所述容置腔110内的部件进行保养维修。当所述动力源与所述直连座100安装时,所述主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110内。所述容置腔110的底部设有从后往前向下倾斜的斜面120,所述直连座100在所述斜面120的尽头设有回收口130,所述回收口130连接有回收管131,以便引导介质的回收。
此外,所述吸入室200的顶部设有吸入口210,所述吸入口210用于供介质从料桶输入至所述吸入室200内,在所述吸入室200与所述直连座100相连的两个侧面上均设有安装阶台201,所述安装阶台201中限位连接有压盖密封室600,以限定所述压盖密封室600的位置。为了避免所述吸入室200内的介质通过所述压盖密封室600的外围而泄漏至所述容置腔110,所述吸入室200的安装阶台201中连接有密封条202,当所述吸入室200与所述直连座100通过螺栓进行安装时,所述压盖密封室600与所述安装阶台201之间的空间被压缩,直至所述压盖密封室600紧密抵接于所述安装阶台201,至此将所述压盖密封室600密封连接在所述吸入室200与所述直连座100之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所述压盖密封室600包括密封主体610、压盖620和多个密封圈630,所有的密封圈630共同构成密封盘根,所述密封主体610从所述容置腔110延伸至所述吸入室200,所述密封主体610为圆环状,其设有中心孔640,所述容置腔110与所述吸入室200通过所述中心孔640进行连通。所述密封主体610在所述中心孔640的前端设有限位边缘650,所述密封圈630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边缘650的尺寸,使得密封圈630能够顺次设置在所述中心孔640内并抵接于所述限位边缘650。此外,所述密封主体610的后端面设有两个螺孔,所述压盖620设有与所述螺孔一一对应的两个连接孔。
装配时,首先将所述传动轴500从后往前依次穿过所述压盖620和所述中心孔640,并将所述传动轴500延伸至所述吸入室200内,然后采用两个螺栓将所述压盖620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610,直至所述压盖620压紧于所述密封圈630,此时所述密封圈630位于所述压盖620与所述限位边缘650之间,以此来限定所述密封圈630的位置。
另外,所述吸入室200内设有挠性轴700,所述挠性轴700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转子800和所述传动轴500,所述转子800的结构和尺寸均匹配于所述定子300。所述挠性轴700可选为注塑件或者金属件,当所述挠性轴700为注塑件时,例如尼龙构件、聚乙烯构件或者聚氯乙烯构件,其能够通过注塑工艺进行一体成型,以免去后续的机加工步骤,具有高生产效率、低成本、耐酸碱和耐腐蚀等优势,而且其挠度也更大,非常适合偏心量稍大的螺杆泵。当所述挠性轴700为金属件时,例如钛合金构件或者304不锈钢构件,虽然其需要进行后续的机加工,但力传递更加稳定,使用寿命也更长。
位于所述吸入室200内的传动轴500通过所述挠性轴700而与所述转子800进行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动力源能够间接驱动所述转子800在所述定子300内进行螺旋运动,从而将所述吸入室200内的介质螺旋推送至所述排出体400。
采用上述的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采用轴承来限定所述传动轴500与所述压盖密封室600的同轴度,因此螺杆泵在工作时,难免会有部分介质从所述吸入室200经过所述中心孔640而泄漏至所述容置腔110,但由于所述容置腔110内设置有回收口130,因此泄漏至所述容置腔110内的介质能够通过所述回收口130进行回收,以免造成介质的堆积,即使发生介质的泄漏,也不影响螺杆泵的正常使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杆泵不设有轴承以及相关的防泄漏结构,因此其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廉,而且所述直连座100开设有手孔,以便于螺杆泵的保养和维修。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螺杆泵非常适合用于低压力的工作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所述压盖密封室600不设有用于对所述传动轴500进行承载的轴承,但所述传动轴500仍然可以依靠电机的轴承作为承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螺杆泵并不需要实现对所述吸入室200的完全密封,因此所述传动轴500的设置更能够契合于所述挠性轴700的工况。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虽然所述直连座100开设有手孔,但由于所述传动轴500设置在所述直连座100的容置腔110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螺杆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所述直连座100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螺栓可拆连接有防护板900,所述防护板900的尺寸覆盖所述手孔,以将所述容置腔110隔绝于外界,从而提高螺杆泵的安全系数,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从外观察所述容置腔110内的情况,所述防护板900上开设有多个观察孔910,或者将所述防护板900选择为网板。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挠性轴700选择为金属件,所述挠性轴70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节头710和第二节头720。对应地,所述转子80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套810,所述第一连接套810为中空结构,其用于容纳所述第一节头710,所述第一连接套810的内径略小于所述第一节头710的外径;所述传动轴50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套510,所述第二连接套510为中空结构,其用于容纳所述第二节头720,所述第二连接套510的内径略小于所述第二节头720的外径。
所述传动轴500、挠性轴700和转子800在装配时,首先将所述传动轴500和所述转子800放入恒温炉中进行加热,以扩大所述第一连接套810和所述第二连接套510的内径,然后将所述挠性轴700的第一节头710和第二节头720通过工装分别装配至所述第一连接套810内和所述第二连接套510内,待工件冷却后,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所述传动轴500、挠性轴700和转子800能够过盈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三者的一体过盈装配连接,从而提升后续的装配效率,并省去大量的连接结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入室(200),其设有吸入口(210),所述吸入室(200)的一端连接有定子(300);
直连座(100),其连接在所述吸入室(200)的另外一端,所述直连座(100)内设有容置腔(110),所述容置腔(110)的底部设有回收口(130);
压盖密封室(600),其密封连接在所述吸入室(200)与所述直连座(100)之中;
传动轴(500),其一端连接有动力源,所述传动轴(500)的另外一端穿过所述压盖密封室(600)并延伸至所述吸入室(200)内;
转子(800),其在所述定子(300)内进行螺旋运动;
挠性轴(700),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子(800)和所述传动轴(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110)的底部设有斜面(120),所述回收口(130)设在所述斜面(120)的最低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口(130)连接有回收管(1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座(100)开设有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座(100)可拆连接有覆盖于所述手孔的防护板(9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900)上开设有观察孔(9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密封室(600)包括密封主体(610)、压盖(620)和多个密封圈(630),所述密封主体(610)设有中心孔(640),所述容置腔(110)与所述吸入室(200)通过所述中心孔(640)进行连通,所有的密封圈(630)均顺次设置在所述中心孔(640)内,所述密封主体(610)在远离所述吸入室(200)的一端连接有所述压盖(620),所述压盖(620)连接于所述密封主体(610)并与所述密封圈(630)进行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500)、挠性轴(700)和转子(800)一体过盈装配连接。
CN202321402326.8U 2023-06-02 2023-06-02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Active CN220168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2326.8U CN2201681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02326.8U CN2201681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8138U true CN220168138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1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02326.8U Active CN220168138U (zh) 2023-06-02 2023-06-02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8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7087C (zh) 密闭式压缩机
CN109340116A (zh) 排气侧内置氮气密封的螺杆真空泵
CN220168138U (zh) 可回收介质的螺杆泵
CN113007128B (zh) 一种耐磨耐腐化工泵用机械密封装置
CN108343615A (zh) 一种甲醇给料泵
CN102628464A (zh) 一体化电机叶片泵液压动力单元
CN113503128B (zh) 全金属同心强制配流容积式井下马达
CN114922815A (zh) 一种两段式泵体及其真空泵
CN213807978U (zh) 一种压缩机用机械密封件
CN106246603A (zh) 一种水泵
CN2480582Y (zh) 改进型软管泵
CN211874725U (zh) 一种耐腐蚀管道燃油泵
CN217602926U (zh) 一种两段式泵体及其真空泵
CN215805027U (zh) 一种真空泵密封结构
CN101074680A (zh) 复合涂层衬里油浆泵
CN215334340U (zh) 一种搅拌用减速机的轴密封结构
CN220706011U (zh) 一种内置轴承高效双支撑立式中开泵装置
CN216478838U (zh) 一种大型工业吊扇减速机
CN210949118U (zh) 压缩机
CN218439737U (zh) 一种卫生级单螺杆泵
CN218498918U (zh) 一种新型屏蔽电机
CN212376864U (zh) 一种单吸双螺杆泵
CN217380895U (zh) 一种自润滑卧式多级泵
CN2200068Y (zh) 旋转隔离式密封装置
CN211397920U (zh) 一种新型两端支撑双壳体浆液循环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