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6049U -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6049U
CN220166049U CN202320549811.1U CN202320549811U CN220166049U CN 220166049 U CN220166049 U CN 220166049U CN 202320549811 U CN202320549811 U CN 202320549811U CN 220166049 U CN220166049 U CN 220166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verse conveying
sludge dewatering
dewatering
fixedly arranged
gea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498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e Beiyu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Beiyu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Beiyu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e Beiyu Huann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498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6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6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6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包括脱水设备、立架、横向输送机构、纵向升降机构、承载架以及收集桶,立架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架分别固定设置在脱水设备的出料口两侧,横向输送机构沿立架横向布置,纵向升降机构固定设置在脱水设备出料口,承载架设置在两个立架之间,横向输送机构带动承载架向远离或靠近脱水设备的方向往复滑移,收集桶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在承载架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通过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的配合设置,确保收集桶可按照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的轨迹进行移动,两个收集桶的设置,可确保两个收集桶可依次更换盛料,配合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确保可自动进行收集桶的更换。

Description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泥是由水或污水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固体沉淀物质,污泥处理有很多方式,目前常见的有机械脱水、化学调制加板框压滤、热干化等方式,而叠螺式脱水机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脱水设备。
叠螺机的工作过程是污泥在浓缩部经过重力浓缩后,被运输到脱水部,在前进的过程中随着滤缝及螺距的逐渐变小,以及背压板的阻挡作用下,产生极大的内压,容积不断缩小,达到充分脱水的目的,由于叠螺机是不断压缩脱水,产生干燥污泥的,在排出后需要人工向承载设备中装,而有些设备会在出料口安装管道自动排至承载设备,但是承载设备会装满,造成外溢问题,就需要停止叠螺机,更换承载设备后再次启动叠螺机,造成了工作效率低,无法快速收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污泥脱水设备在脱水后无法快速收料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包括:
脱水设备;立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水设备的出料口两侧;横向输送机构,沿所述立架横向布置;纵向升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水设备出料口底部,并位于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承载架,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带动所述承载架向远离或靠近所述脱水设备的方向往复滑移;收集桶,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在所述承载架内,并跟随所述承载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输送机构沿所述立架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纵向升降机构的最高端和最低端。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立架横向转动设置的多个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架横向的齿条、以及驱使所述齿轮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齿轮平行的轨道,所述齿条在所述轨道上往复滑移。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立架后与立架转动连接的转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一端的第一链轮、以及驱使所述第一链轮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另一端,多个所述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齿条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升降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架之间的两个辊轴、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辊轴上的传动组件,两个所述辊轴沿所述立架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所述传动组件上设有放置所述承载架的拖杆,所述拖杆跟随所述传动组件升降。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上的第二链轮、以及驱使所述辊轴转动的第二电机,两个所述辊轴上的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拖杆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上。
进一步的,所述立架上设置有与所述轨道平行的条形块,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块适配的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条形块上往复滑移。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通过立架的设置,确保收集桶可在立架上移动,方便脱水设备出料后可盛放,通过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的配合设置,确保收集桶可按照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的轨迹进行移动,两个收集桶的设置,可确保两个收集桶可依次更换盛料,配合横向输送机构和纵向升降机构,确保可自动进行收集桶的更换。
此外,通过两组横向输送机构的设置,确保收集桶可自动输送至出料口底部,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多个齿轮和齿条的配合设置,方便承载架从纵向升降机构中移动至横向输送机构中,通过轨道和齿条的配合设置,确保承载架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拖杆的设置,确保承载架方便从拖杆中脱离,实现承载架纵向移动和横向移动的转换。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收集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纵向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横向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脱水设备;2、立架;
3、横向输送机构;301、齿轮;302、齿条;
303、驱动组件;3031、转轴;3032、第一链轮;3033、第一电机;
304、轨道;
4、纵向升降机构;401、辊轴; 402、拖杆;403、传动组件;4031、第二链轮;4032、第二电机;4033、第二链条;
5、承载架;6、收集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整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脱水设备1、立架2、横向输送机构3、纵向升降机构4、承载架5以及收集桶6。
其中,立架2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架2分别固定设置在脱水设备1的出料口两侧,横向输送机构3沿立架2横向布置,纵向升降机构4固定设置在脱水设备1出料口底部,并位于两个立架2之间,承载架5设置在两个立架2之间,横向输送机构3带动承载架5向远离或靠近脱水设备1的方向往复滑移,收集桶6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在承载架5内,并跟随承载架5移动。
值得提及的是,两个立架2沿脱水设备1的长度方向布置,并且位于脱水设备1的出料口两侧,确保收集桶6可位于出料口的底部,而脱水设备1可采用叠螺机、压滤机等连续脱水设备1,该叠螺机和压滤机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脱水设备1,在此不再赘述,横向输送机构3可带动承载架5进行横向的移动,纵向升降机构4可带动承载架5进行纵向的升降,并且承载架5还可在横向输送机构3和纵向升降机构4之间进行转换,提高设备的自动化,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5设置了两个,通过两个更换进行不停顿的收料,可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横向输送机构3沿立架2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横向输送机构3分别位于纵向升降机构4的最高端和最低端。需要说明的是,其中一组横向输送机构3在立架2的高处,另一组在立架2低处,纵向升降机构4的最高端为高处的横向输送机构3,而最低端为低处的横向输送机构3,如此设置可方便承载架5从横向输送机构3移动至纵向升降机构4处。
基于如上的整体介绍,本实施例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3和图5所示,横向输送机构3包括沿立架2横向转动设置的多个齿轮301、固定设置在承载架5横向的齿条302、以及驱使齿轮301转动的驱动组件303,齿条302与齿轮301啮合传动,立架2上设置有与多个齿轮301平行的轨道304,齿条302在轨道304上往复滑移,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30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齿条302的长度。
具体来说,多个齿轮301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确保齿条302可以依次和每个齿轮301啮合,轨道304位于齿轮301下部,与齿条302背离齿的一面贴合,可以起到支撑承载架5的作用,确保齿轮301始终与齿条302啮合,当一个齿轮301和齿条302的一端啮合,驱使齿条302移动,移动至相邻的一个齿轮301后,再与该齿轮301啮合,然后依次和每个齿轮301啮合,完成承载架5的移动,而轨道304的长度略短与多个齿轮301组成的长度,也就是说当承载架5位于纵向升降机构4上时,纵向升降机构4提升,直到承载架5的齿条302与齿轮301啮合,然后齿轮301可带动齿条302移动到轨道304上,此处可以看出,在承载架5升降时,轨道304不会影响承载架5的升降。
此外,齿条302在承载架5的一侧对称设置为两根,两根齿条302分别与两组横向输送机构3的齿轮301啮合。需要说明的是两根齿条302位于承载架5一侧,而承载架5两侧都设置有两根齿条302,用于配合两个立架2上的高处横向输送装置和低处横向输送装置。
作为优选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303包括贯穿立架2后与立架2转动连接的转轴3031、固定设置在转轴3031一端的第一链轮3032、以及驱使第一链轮3032转动的第一电机3033,齿轮301固定设置在转轴3031另一端,多个第一链轮3032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具体来说,转轴3031在立架2上转动,朝外的一端与第一链轮3032键连接,朝内的一端与齿轮301啮合,通过第一链轮3032带动转轴3031转动,从而带动齿轮301转动,而每个转轴3031上都有第一链轮3032,所以通过第一链条带动所有第一链轮3032转动,从而完成承载架5的横向移动,而第一电机3033的驱动端可安装在其中一个转轴3031上,以能够提供动力。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纵向升降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立架2之间的两个辊轴401、以及转动设置在辊轴401上的传动组件403,两个辊轴401沿立架2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传动组件403上设有放置承载架5的拖杆402,拖杆402跟随传动组件403升降。所述传动组件40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401上的第二链轮4031、以及驱使所述辊轴401转动的第二电机4032,两个所述辊轴401上的第二链轮4031通过第二链条4033连接,所述拖杆4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4033上。
具体来说,辊轴401贯穿过立架2后在立架2上转动,而第二电机4032的驱动端与辊轴401连接,可带动辊轴401转动,两个辊轴401按照竖直布置,可确保拖杆402沿竖直方向升降,也就是说拖杆402可与高处的横向输送机构3配合,也可与低处的横向输送机构3配合,当低处的齿轮301驱动其中一个承载架5移动至拖杆402后,拖杆402带动承载架5上升至出料口处进行放料,在放料时,另一个承载架5通过低处齿轮301传动至其他拖杆402上,当上部的承载架5中的收集桶6装满后,通过高处齿轮301运送出去,出料口的料直接落入低处的承载架5,在放料的同时,该承载架5还可慢慢上升,依次转换,确保脱水设备1不用停止,拖杆402安装在第二链条4033上,拖杆402围绕两个第二链轮4031旋转,确保拖杆402依次提升承载架5。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通过立架2的设置,确保收集桶6可在立架2上移动,方便脱水设备1出料后可盛放,通过横向输送机构3和纵向升降机构4的配合设置,确保收集桶6可按照横向输送机构3和纵向升降机构4的轨迹进行移动,两个收集桶6的设置,可确保两个收集桶6可依次更换盛料,配合横向输送机构3和纵向升降机构4,确保可自动进行收集桶6的更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脱水设备(1);
立架(2),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立架(2)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水设备(1)的出料口两侧;
横向输送机构(3),沿所述立架(2)横向布置;
纵向升降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脱水设备(1)出料口底部,并位于两个所述立架(2)之间;
承载架(5),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架(2)之间,所述横向输送机构(3)带动所述承载架(5)向远离或靠近所述脱水设备(1)的方向往复滑移;
收集桶(6),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在所述承载架(5)内,并跟随所述承载架(5)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输送机构(3)沿所述立架(2)高度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横向输送机构(3)分别位于所述纵向升降机构(4)的最高端和最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向输送机构(3)包括沿所述立架(2)横向转动设置的多个齿轮(301)、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架(5)横向的齿条(302)、以及驱使所述齿轮(301)转动的驱动组件(303),所述齿条(302)与所述齿轮(301)啮合传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架(2)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齿轮(301)平行的轨道(304),所述齿条(302)在所述轨道(304)上往复滑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303)包括贯穿所述立架(2)后与立架(2)转动连接的转轴(303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3031)一端的第一链轮(3032)、以及驱使所述第一链轮(3032)转动的第一电机(3033),所述齿轮(301)固定设置在所述转轴(3031)另一端,多个所述第一链轮(3032)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两个所述齿轮(30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齿条(30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条(302)在所述承载架(5)的一侧对称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齿条(302)分别与两组横向输送机构(3)的齿轮(301)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升降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两个所述立架(2)之间的两个辊轴(401)、以及转动设置在所述辊轴(401)上的传动组件(403),两个所述辊轴(401)沿所述立架(2)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所述传动组件(403)上设有放置所述承载架(5)的拖杆(402),所述拖杆(402)跟随所述传动组件(403)升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污泥脱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组件(40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辊轴(401)上的第二链轮(4031)、以及驱使所述辊轴(401)转动的第二电机(4032),两个所述辊轴(401)上的第二链轮(4031)通过第二链条(4033)连接,所述拖杆(40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链条(4033)上。
CN202320549811.1U 2023-03-20 2023-03-20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Active CN220166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811.1U CN220166049U (zh) 2023-03-20 2023-03-20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49811.1U CN220166049U (zh) 2023-03-20 2023-03-20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6049U true CN220166049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59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49811.1U Active CN220166049U (zh) 2023-03-20 2023-03-20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6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80954U (zh) 一种防水卷材自动码垛机
CN220166049U (zh) 污泥脱水收集装置
CN110922018A (zh) 一种叠层压滤设备
CN113338248A (zh) 一种水面垃圾清理装置
CN213717033U (zh) 电池冷却液抽排设备
CN211997547U (zh) 一种便于书刊收页的设备
CN210594115U (zh) 一种移动式桶装水的抬升机构
CN209080955U (zh) 防水卷材自动码垛机
CN212663863U (zh) 一种磨球液沉淀池
CN104069980A (zh) 玻璃管镀膜装置
CN217677428U (zh) 一种发酵系统
CN221090861U (zh) 一种纱布卷下料转运车
CN215668129U (zh) 一种钢球淬火设备
CN213446753U (zh) 一种污泥槽式发酵自动进料装置
CN216197944U (zh) 一种泥浆岩屑处理分离收集装置
CN218950958U (zh) 一种井口型循环提升装置
CN217895423U (zh) 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污泥脱水挤压装置
CN219264874U (zh) 吸塑盒清洗机风干机构
CN212069337U (zh) 一种连续式建材真空浸渍装置
CN217431776U (zh) 一种多级压滤净水设备
CN218969950U (zh) 一种河道浮草收集装置
CN117645396B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玻璃钢化粪池
CN219585249U (zh) 一种lng气瓶生产用板材储存装置
CN220447925U (zh) 一种液体输送装置
CN211497496U (zh) 一种含油固废低温热解炉用垃圾入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