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7592U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57592U CN220157592U CN202320645338.7U CN202320645338U CN220157592U CN 220157592 U CN220157592 U CN 220157592U CN 202320645338 U CN202320645338 U CN 202320645338U CN 220157592 U CN220157592 U CN 2201575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 heating component
- mounting groove
- heating assembly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0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889 atom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XUMBMVFBXHLACL-UHFFFAOYSA-N Melanin Chemical compound O=C1C(=O)C(C2=CNC3=C(C(C(=O)C4=C32)=O)C)=C2C4=CNC2=C1C XUMBMVFBXHLAC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58 absorb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UJOXMJBOLGQSY-UHFFFAOYSA-N manganese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Mn]=O NUJOXMJBOLGQS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53 quartz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046 Nanocellulos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8125 Nicotian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637 Nicotiana taba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5 absorb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64 aero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2 fibre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5 mica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18 mica group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618 particulate mat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1 smo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加热组件包括装载件及加热部件。装载件包括配合部;加热部件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纳雾化介质,加热部件用于雾化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加热部件的第一端安装至配合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部件的第一端安装至配合部,并能够雾化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由此,加热组件无需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简化加热组件的结构,进而提升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生成装置是一种能够利用加热不燃烧(Heat Not Burning,HNB)技术作用于气溶胶产生结构并产生气溶胶的小型设备。一般地,气溶胶生成装置会利用加热部件对雾化介质进行加热,以使雾化介质能够生成气溶胶。然而,由于加热部件的长度较长,因此气溶胶生成装置需要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才能够实现对加热部件的固定,从而导致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进而影响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包括装载件及加热部件。所述装载件包括配合部;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雾化介质,所述加热部件用于雾化所述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安装至所述配合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所述装载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朝所述加热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凸出部用于夹持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环绕所述加热部件,并与所述加热部件间隔,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套管用于阻挡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朝所述加热部件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传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隔热件用于阻挡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朝所述加热部件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传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罩设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雾化介质穿过所述固定件并伸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装载件连接,以共同固定所述加热部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的边缘朝所述装载件的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固定件的顶壁和所述固定件的侧壁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加热部件,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与所述装载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壁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抵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匹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匹配部配合,以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装载件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载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引部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导向槽配合,以为所述固定件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部相较于所述连接部更靠近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引部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凸起;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两个所述导引凸起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包括基体及红外层。所述基体用于装载雾化介质,并用于透过红外光;所述红外层设置于所述基体上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所述红外层用于朝所述基体发射红外光,以加热所述雾化介质而生成气溶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层上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所述发热层用于通电产生热量,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红外层以使所述红外层受热并产生红外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发热层连接,所述金属弹片用于向所述发热层通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所述装载件还包括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连接凸起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加热组件及壳体,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中,加热部件的第一端安装至配合部,并能够加热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由此,加热组件无需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简化加热组件的结构,进而提升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的装配效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中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加热部件中基体、红外层和发热层的层叠关系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0、气溶胶生成装置;
100、加热组件;200、雾化介质;300、壳体;
10、装载件;11、安装槽;111、侧壁;113、底壁;1131、进气孔;13、凸出部;15、连接部;17、导引部;19、连接凸起;
20、加热部件;21、容置腔;22、第一端;24、第二端;23、基体;25、红外层;27、发热层;29、金属弹片;
30、固定件;31、顶壁;33、侧壁;331、匹配部;333、导向槽;35、收容空间;
40、套管;50、隔热件;60、第一弹性件;70、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加热组件100(图1所示)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图1所示)。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包括装载件10及加热部件20。装载件10包括配合部。加热部件20包括相背的第一端22和第二端24,以及贯通第一端22和第二端24的容置腔21,容置腔21用于容纳雾化介质200,加热部件20用于雾化雾化介质200以生成气溶胶,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安装至配合部。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配合部可为安装槽11。更具体地,安装槽11可自装载件10朝向加热部件20的一侧朝远离加热部件20的方向凹陷。安装槽1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正多边形、其他的非正多边形等。可以理解的是,加热部件20的横截面形状与安装槽11的横截面形状基本相同,例如,在安装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加热部件20的横截面形状也为圆形。本申请中以安装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可采用有陶瓷、二氧化硅、云母、氧化铜或二氧化锰等耐高温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为能够产生热能或能够将热能传递到其他部分的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能够直接将电能、化学能、太阳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并经过热传递传导到其他需要加热的部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发出能够直接作用于需加热部分表面的电磁波、激光、红外光或热辐射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以使接收到电磁波、激光、红外光或热辐射的区域温度升高。例如:加热部件20向雾化介质200发射红外光,红外光照射并加热雾化介质200从而生成气溶胶。气溶胶可以是可见或不可见的并可包括蒸汽(例如,处于气态的细颗粒物质,其在室温下通常为液体或固体)以及气体和冷凝蒸汽的液体滴液。本文中的“气溶胶”涵盖加热式气溶胶生成制品中的雾化介质200加热时产生的气溶胶和可燃吸烟制品中雾化介质200燃烧时产生的气溶胶。
雾化介质200为被加热后能够产生气溶胶的元件。雾化介质200的形态可为全固态或半固态。在雾化介质200为全固态的情况下,雾化介质200可采用辊压、稠浆等工艺方式制备形成。雾化介质200可以为类似卷烟的筒状结构,也可以为片状结构、条状结构或块状结构。本申请中以雾化介质200为筒状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雾化介质200中可添加吸光材料,吸光材料用于调控吸光率,进而实现对雾化介质200的出烟率进行调整。例如,吸光材料可覆盖雾化介质200的整个纵截面,使得红外光能够被大量吸收,雾化介质200更快速地被加热,进而实现快速出烟。具体地,吸光材料可选用烟草黑色素、食品黑色素、黑灰色高分子材料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等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安装槽11内,由此能够便于在加热部件20发生故障时,可以方便将加热部件20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可通过焊接、铆接、胶合等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安装槽11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中,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安装于安装槽11内,并加热雾化介质200以生成气溶胶,由此,加热组件100无需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20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简化加热组件100的结构,进而提升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装配效率。另外,相较于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20进行固定而言,本申请仅利用装载件10便实现了对加热部件20的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加热组件100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可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13,凸出部13自安装槽的侧壁111朝加热部件20的方向延伸,凸出部13用于夹持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3自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内侧(安装槽的侧壁111朝向加热部件20的一侧)朝加热部件20的方向延伸,且凸出部13能够与加热部件20的外侧(加热部件20与安装槽的侧壁111相对的一侧)抵触,由此,凸出部13能够夹持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从而实现对加热部件20的安装固定。相较于装载件10未设置凸出部13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载件10对加热部件20的支撑效果更好,从而能够进一步避免在加热组件100发生碰撞时加热部件20发生脱落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3可采用橡胶、硅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从而能够便于对加热部件20的安装及拆卸,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3的数量可为一个,一个凸出部13自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内侧朝加热部件20的方向延伸,并与加热部件20的外侧抵触,从而使得凸出部13能够夹持加热部件20,以实现装载件10对加热部件20的固定。此时,凸出部13的横截面可为完整的环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3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凸出部13可均匀间隔地分布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内侧,并自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内侧朝加热部件20的方向延伸,多个凸出部13均与加热部件20的外侧抵接,以共同夹持加热部件20。其中,多个凸出部13的横截面形状共同形成不连续的环形。相较于凸出部13的数量为一个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载件10的质量更轻,由此能够使得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更加轻便。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凸出部13还可间隔不均匀地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内侧。
请参阅图3至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可包括基体23及红外层25。基体23用于装载雾化介质200,并用于透过红外光。红外层25设置于基体23上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红外层25用于朝基体23发射红外光,以加热雾化介质200而生成气溶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还可设有进气孔1131,进气孔1131贯通装载件的底壁113并与容置腔21连通,外界空气可通过进气孔1131流入容置腔21内,以与雾化介质200接触。具体地,红外层25在受热的情况下产生红外线,红外线透过基体23后作用于雾化介质200上,以使雾化介质200分散为小颗粒或小液滴,小颗粒或小液滴与从进气孔1131流入容置腔21内的外界空气混合以形成气溶胶。在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层25可与基体23接触,从而能够便于红外层25的安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红外层25与基体23间隔,且红外层25设置于基体23上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则红外层25的热量不会传递至基体23上,而会优先使红外层25自身温度快速上升以被激发,由此能够提升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整个气溶胶生成过程的能耗转化效率。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红外层25可设置于基板23上朝向雾化介质200的一侧,由此,红外层25受热产生的红外线能够直接作用于雾化介质200上,从而提升雾化介质200的雾化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红外层25可设置于基板23上朝向雾化介质200的一侧的情况下,基本23可采用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23大致为中孔的筒状结构,以用于装载雾化介质200。基体23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正多边形、或其他的非正多边形等。本申请仅以基体23为圆柱体结构,即基体2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进行说明。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基体23可由高透红外线的耐高温材料制成,例如:基体23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亚克力、石英、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纳米纤维素纸等材料制成。本申请中以基体23为石英管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基体23的内侧(基体23朝向雾化介质200的一侧)可与雾化介质200的外侧不接触,此时,能够避免雾化介质200被红外光照射而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基体23上,导致气溶胶生成过程的能耗转化效率降低。在另一个例子中,基体23的内侧可与雾化介质200的外侧直接接触,以实现基体23的内侧对雾化介质200的限位,保证雾化介质200能够更好地被基体23支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还可包括发热层27,发热层27设置于红外层25上背离基体23的一侧,发热层27用于通电产生热量,热量传递至红外层25以使红外层25受热并产生红外线。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部件20还可包括金属弹片29,金属弹片29与发热层27连接,金属弹片29用于向发热层27通电。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金属弹片29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金属弹片29分别为正电极和负电极。正电极和负电极相互间隔地与发热层27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用于向发热层27通电。在发热层27通电的情况下,发热层27产生热量,且热量会传递至红外层25,红外层25受热后朝基体23发射红外光,由于基体23为高透红外线的耐高温材料制成,因此红外光能够穿透基体23加热装载于基体23内的雾化介质200而生成气溶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红外层25由导电材料制成,则金属弹片29能够直接与红外层25电连接,从而使得红外层25通电后自身产生热量并产生红外线。此时,加热部件20可无需设置发热层27,从而节省了加热部件20的生产成本。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还可包括连接凸起19,连接凸起19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外侧,连接凸起19用于固定金属弹片29。具体地,相较于未设置连接凸起19而言,连接凸起19的设置能够防止在加热组件100发生碰撞时金属弹片29出现晃动,从而保证金属弹片29与发热层27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加热部件2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2至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固定件30,固定件30罩设于加热部件20,雾化介质200穿过固定件30并伸入容置腔21,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连接,以共同固定加热部件20。
相较于仅利用装载件10对加热部件20进行安装固定而言,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配合还可以限制加热部件20在沿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至加热部件的第二端24的方向上的运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加热部件20安装的稳定性。其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0可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等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与装载件10连接,由此能够便于在加热部件20发生故障时,可以方便将加热部件20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0可通过焊接、铆接、胶合等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与装载件10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在加热组件100受到碰撞等情况使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分离,导致加热部件20脱落的问题,进而保证加热组件100工作的稳定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30可包括顶壁31及自顶壁31的边缘(周缘)朝装载件10的方向延伸的侧壁33,固定件的顶壁31和固定件的侧壁33共同形成收容空间35,收容空间35用于收容加热部件20,固定件的侧壁33与装载件10连接,固定件的顶壁31与加热部件的第二端24抵接。
具体地,固定件的顶壁31和固定件的侧壁33共同形成收容空间35,且加热部件20收容于收容空间35内,由此,固定件30能够起到对加热部件20的保护作用,防止加热部件20与加热组件100的其他组件发生碰撞而出现损坏,从而保证加热部件20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侧壁33的内侧(固定件的侧壁33朝向加热部件20的一侧)可与加热部件20抵触,从而一方面能够实现固定件30对加热部件20的限位,保证加热部件20能够更稳定地安装于固定件30和装载件10之间;另一方面使得加热部件20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固定件30上,从而保证加热组件100的散热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的侧壁33的内侧可与加热部件20不抵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固定件的侧壁33上可设有开口330。开口330贯通固定件的侧壁33并与收容空间35连通。开口33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便于加热组件100中其他部件(例如套管40、隔热件50等)的安装;另一方面能够便于观察加热部件20的工作情况,在加热部件20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找到故障原因,以对加热部件20进行维修或更换。
请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还可包括连接部15,连接部15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外侧(安装槽的侧壁111朝向外界的一侧),固定件的侧壁33上设有匹配部331,连接部15与匹配部331配合,以使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5可为凸起,凸起自安装槽的侧壁111朝背离加热部件20的方向凸出。匹配部331可为凹槽,凹槽设置于固定件的侧壁33,在装载件10和固定件30装配时,凸起与凹槽配合,从而使得固定件30能够卡接于装载件1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是连接部15为凹槽,匹配部331为凸起,在装载件10和固定件30装配时,凸起与凹槽配合,从而使得固定件30能够卡接于装载件10。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凸起可设置有多个,多个凸起间隔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外侧,或多个凸起间隔设置于固定件的侧壁33的内侧(固定件的侧壁33朝向加热部件20的一侧)。其中,凹槽与凸起的数量关系可为一对一或一对多。例如,可以是一个凹槽对应一个凸起;再例如,还可以是一个凹槽对应多个凸起。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装载件10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导引部17,导引部17设置于安装槽的侧壁111的外侧。固定件的侧壁33上设有与导引部17对应的导向槽333,导引部17与导向槽333配合,以为固定件30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
具体地,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部17可为导引凸起,导引凸起自安装槽的侧壁111朝背离加热部件20的方向凸出。在装载件10和固定件30进行装配时,导引件与安装槽11配合,从而能够为固定件30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便于固定件30安装于装载件10上时进行定位,进而提升加热组件100的装配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部17相较于连接部15更靠近加热部件的第二端24。具体地,在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进行装配时,首先,固定件的侧壁33上的导向槽333先与导引部17配合,以便于固定件30快速找到与装载件10的连接位置,然后,连接部15与固定件的侧壁33上的匹配部331配合,从而实现固定件30与装载件10的连接。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导引部17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凸起,连接部15设置于两个导引凸起之间。与导引部17相较于连接部15更靠近加热部件的第二端24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装载件10的尺寸更小,从而能够实现加热组件100和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小型化。
请再次参阅图3及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套管40,套管40环绕加热部件20,并与加热部件20间隔,套管40的一端设置于安装槽11内,套管40用于阻挡加热部件20产生的热量朝加热部件20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传递。
具体地,套管40可收容于收容空间35内,并夹设与装载件10和固定件30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套管40与加热部件20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抵接,从而能够实现套管40对加热部件20的支撑,防止加热部件20发生脱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套管40可与加热部件20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间隔,由此能够防止加热部件2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套管40上,从而使得热量能够尽可能多地作用于雾化介质200上,进而保证加热组件100的能量转化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还可包括隔热件50,隔热件50套设于加热部件20,隔热件50用于阻挡加热部件20产生的热量朝加热部件20背离雾化介质200的一侧传递。具体地,隔热件50可收容于收容空间35内,并夹设与装载件10和固定件30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隔热件50可采用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气凝胶毡或真空板等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50与加热部件20直接接触,即,隔热件50的内壁与加热部件20的外壁直接接触,由此,隔热件50能够对加热部件20起到支撑作用,保证加热部件20安装的稳定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热件50与加热部件20间隔设置,即,隔热件50的内壁与加热部件20的外壁不接触,从而能够避免加热部件20的热量发生堆积导致加热部件20或其他结构发生损坏,进而提升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安全性。
若加热组件未设置第一弹性件60及第二弹性件70,则在加热组件100发生碰撞或跌落等情况时,加热部件20将会与装载件10及固定件30发生刚性碰撞,然而,由于加热部件20的强度较弱,加热部件20受到撞击后会发生损坏,从而导致加热组件100无法正常工作。而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可包括第一弹性件60及第二弹性件70。第一弹性件60设置于安装槽11与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之间。第二弹性件70设置于固定件30与加热部件的第二端24之间。由此,在加热组件100发生碰撞或跌落等情况时,加热部件20将会与第一弹性件60及第二弹性件70发生碰撞,而在第一弹性件60及第二弹性件70的缓冲作用下,加热部件20受到的冲击力较小,从而能够防止加热部件20受到损坏,进而保证加热组件100的正常工作。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加热组件100及壳体300,加热器安装于壳体300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中,加热部件的第一端22安装于安装槽11内,并雾化雾化介质200以生成气溶胶,由此,加热组件100无需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20进行固定,从而能够简化加热组件100的结构,进而提升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装配效率。另外,相较于通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零件对加热部件20进行固定而言,本申请仅利用装载件10便实现了对加热部件20的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加热组件100及气溶胶生成装置1000的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同时,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中导出其它实施方式,使得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逻辑替换和改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载件,所述装载件包括配合部;及
加热部件,所述加热部件包括相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纳雾化介质,所述加热部件用于加热所述雾化介质以生成气溶胶,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安装至所述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
所述装载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朝所述加热部件的方向延伸,所述凸出部用于夹持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套管,所述套管环绕所述加热部件,并与所述加热部件间隔,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套管用于阻挡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朝所述加热部件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传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套设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隔热件用于阻挡所述加热部件产生的热量朝所述加热部件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罩设于所述加热部件,所述雾化介质穿过所述固定件并伸入所述容置腔,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装载件连接,以共同固定所述加热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顶壁及自所述顶壁的边缘朝所述装载件的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固定件的顶壁和所述固定件的侧壁共同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所述加热部件,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与所述装载件连接,所述固定件的顶壁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固定件的侧壁上设有匹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匹配部配合,以使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装载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导引部,所述导引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固定件的侧壁的内侧上设有与所述导引部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引部与所述导向槽配合,以为所述固定件的安装提供导向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相较于所述连接部更靠近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或,
所述导引部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引凸起,所述连接部设置于两个所述导引凸起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一端之间;及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加热部件的第二端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包括:
基体,所述基体用于装载雾化介质,并用于透过红外光;及
红外层,所述红外层设置于所述基体上背离所述雾化介质的一侧,所述红外层用于朝所述基体发射红外光,以加热所述雾化介质而生成气溶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于所述红外层上背离所述基体的一侧,所述发热层用于通电产生热量,所述热量传递至所述红外层以使所述红外层受热并产生红外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件还包括:
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与所述发热层连接,所述金属弹片用于向所述发热层通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安装槽;所述装载件还包括:
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设置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的外侧,所述连接凸起用于固定所述金属弹片。
15.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组件;及壳体,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5338.7U CN220157592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45338.7U CN220157592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57592U true CN220157592U (zh) | 2023-12-12 |
Family
ID=89064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45338.7U Active CN220157592U (zh) | 2023-03-16 | 2023-03-16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57592U (zh) |
-
2023
- 2023-03-16 CN CN202320645338.7U patent/CN22015759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157592U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02213376A (zh) | Led灯 | |
US6768049B2 (en) | Thermophotovoltaic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power generating method thereof | |
US20020153035A1 (en) | Thermo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 |
CN202132758U (zh) | Led灯 | |
CN219982153U (zh) |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1793725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雾化器 | |
CN118415397A (zh) | 加热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5517414A (zh) | 发热体、发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112747342B (zh) | 一种具有双散热通道的灶头结构及等离子体灶 | |
CN214599134U (zh) | 电加热检测试剂盒 | |
CN217423594U (zh) | 一种热传导结构及燃气热水器 | |
CN220044948U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1330231U (zh) | 电源装置及电子雾化产品 | |
CN218790610U (zh) | 电子雾化装置 | |
KR100431279B1 (ko) | 근적외선 히터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열기구 | |
CN221011996U (zh) | 夹持件、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1962876U (zh) | 雾化锅及雾化装置 | |
CN221548800U (zh) | 一种用于温差发电的取暖器壳体 | |
CN220403109U (zh) | 加热模组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0875929U (zh) | 电池安装组件及电子烟 | |
CN213815680U (zh) | 一种稳定绝缘的麦拉片 | |
CN219756296U (zh) | 灯具散热装置及泛光灯 | |
CN217464545U (zh) | 一种不挑锅电焰灶 | |
CN221197479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