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2808U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风口板及油烟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52808U CN220152808U CN202320921817.7U CN202320921817U CN220152808U CN 220152808 U CN220152808 U CN 220152808U CN 202320921817 U CN202320921817 U CN 202320921817U CN 220152808 U CN220152808 U CN 220152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air inlet
- tuyere
- flow guiding
- bodi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101100334009 Caenorhabditis elegans rib-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6233 lamp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76425 Xiphophorus maculat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风口板及油烟机,本申请提供的风口板应用于油烟机,油烟机包括机壳,机壳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风口板与机壳连接并封盖在安装口处;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机壳连接,两个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前方凸出;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烟腔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集烟腔,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本申请的风口板能够提升油烟机的吸排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风口板,以及具有该风口板的油烟机。
背景技术
油烟机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对油烟进行冷凝收集。目前,侧吸式油烟机由于其美观效果及吸排效果较好被广泛使用。
一般的,侧吸式油烟机包括机壳、开合板和风口板,其中,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杯,机壳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风机组件,开合板转动连接于机壳的前侧,风口板设置在机壳内,且风口板上具有与机壳内的集烟腔连通的进风口,开合板能够相对于机壳转动以隐藏风口板或使风口板裸露,以使得在风口板裸露时外界油烟能够通过进风口进入集烟腔内。
然而,上述的油烟机中,风机产生的抽吸压力在进风口处分布不均匀,导致油烟机吸排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油烟机吸排效果较差。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风口板,应用于油烟机,油烟机包括机壳,机壳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风口板与机壳连接并封盖在安装口处;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机壳连接,两个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前方凸出;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烟腔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集烟腔,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风口板的中部结构凸出,相比于平板式的风口板而言,则能够缩短进风口侧方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进风口中部的负压能够向侧方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则能够增大进风口侧方的进风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此外,与平板状的风口板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风口板上形成有第一凸棱,这样,处于风口板上部的部分油液则可以顺着第一凸棱流至位于机壳下部的油杯中,提升了油烟机表面的清洁性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流至位于油烟机下方的灶具和厨具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机壳的上下方向延伸,且第一凸棱被配置为顶端至底端由前方向后方倾斜。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一凸棱刚好位于第一进风口的中部位置,且当第一凸棱的顶部向前侧延伸,第一凸棱的底部向后侧延伸时,则是的进风口的顶部能够距离风机组件更远,进风口的两侧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则更近,可以将进风口中部的负压更多地向外侧扩散,提升油烟机的吸排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单板体关于第一凸棱呈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风口板还包括围板,围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侧围板,侧围板用于与机壳连接,且两个侧围板分别与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连接;侧围板具有面向对应的单板体的连接面,单板体在对应的连接面上的投影区域位于该连接面的轮廓内侧。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围板的前侧位于第一凸棱的前方,以在油烟机上的开合板闭合时对开合板进行避让。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围板还包括连接在两个侧围板之间的上围板和下围板,上围板和下围板分别位于两个单板体的上侧和下侧;侧围板、上围板以及下围板围合形成连通进风口的导流腔,其中,导流腔的开口面积在朝向进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开合板打开时,使得两个侧围板以及上围板和下围板之间会形成一导流腔,且对于外部的油烟具有一定的聚拢效果,从而能够使更多的油烟通过进风口进入集烟腔内,使得油烟机的吸排效果更好。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侧围板与对应的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一连接棱边,侧围板具有与连接棱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外端面;在与外端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单板体在对应的上的投影区域的最大尺寸与连接棱边和外端面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尺寸比值为0.42~0.76。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一凸棱外凸使得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又能够避免第一凸棱外凸的较多使得油烟机的噪音较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均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所述子进风口的第一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子进风口的第二端相互远离;在上下方向上,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上的第一端的尺寸均小于该子进风口上的第二端的尺寸。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进风口中部的开口尺寸小于进风口侧方的开口尺寸,则可以将中部的负压向两侧扩散,以增大通过进风口侧方进入的油烟量,从而能够提升油烟机的吸排效果。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子进风口还包括连接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且第一内壁位于第二内壁上方;第一端、第二端、第一内壁以及第二内壁之间围合形成对应的子进风口;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中的一者为倾斜壁,且倾斜壁在由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朝向上方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子进风口的上端和下端均距离风机组件更近一些,提升进风口侧方的负压分布。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倾斜壁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进风口内的负压分布均匀,使得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下方向上,每一个子进风口上的第一端的尺寸与第二端的尺寸比值为0.4~0.7。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将位于进风口中部的负压进行扩散,而且能够保证进风口内的负压分布均匀,以利于对油烟的吸排。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内设有轮廓与进风口的轮廓匹配的格栅结构或油网。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格栅结构或油网,能够使部分废油吸附在格栅结构或油网上,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废油滴落在灶具或厨具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进风口的内边缘连接有翻边;翻边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的内边缘,翻边的另一端沿与第一凸棱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翻边,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效果,而且,在对风口板进行安装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进风口的侧壁对人的手部产生损伤。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子进风口相互独立或导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单板体于相交位置形成有沿第一凸棱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分隔部,分隔部上设有第一导流结构;第一导流结构分布在第一凸棱的两侧,且第一导流结构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结构为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附着在风口板上的油液能够较多的流入油杯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单板体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顶壁,在远离第一凸棱的方向上,顶壁朝向上方延伸;两个单板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与两个单板体相连的第一导流件,第一导流件具有覆盖第一容置空间的开口区域的第一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与两个单板体的顶壁交接形成两个与第一凸棱的顶端相交的第二凸棱。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一导流面呈一三角形导流部,位于第一导流面上的油液则会沿着第二凸棱和第一凸棱流至油杯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凸棱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2°~25°。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第二凸棱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进行限制,则使得位于第一导流件上的油液会沿着第二凸棱和第一凸棱流至油杯中,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在第二凸棱上流动时,直接下落滴在位于油烟机下方的灶具或厨具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面上设有两个与两个第二凸棱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且第二导流结构朝向第一凸棱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导流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没有流至第二凸棱上的油液流至第二导流结构上,然后再沿着第一凸棱流至油杯内。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结构为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单板体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壁,在远离第一凸棱的方向上,底壁朝向下方延伸;两个单板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与两个单板体相连的第二导流件,第二导流件具有覆盖第二容置空间开口区域的第二导流面,第二导流面与两个单板体的底壁交接处形成两个第三凸棱。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第二导流面呈一三角形导流面,第二凸棱底端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导流面流入油杯中;位于单板体底部的油液也能够通过第二导流面流入油杯中。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口板的板面上沾染较多的油液,提升油烟机整体的清洁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件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结构,第三导流结构用于供油液流至位于机壳下部的油杯内,且第三导流结构具有用于朝向油杯的导流口。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油液能够通过导流口流至油杯中。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导流结构为过油孔或过油缝。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油烟机吸排效果较差。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油烟机,包括机壳、上述的风口板和开合板;机壳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风口板与机壳连接并封盖在安装口处;开合板与机壳转动连接,且开合板用于打开或关闭安装口;风口板的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靠近开合板的方向上凸出。
本申请提供的油烟机的有益效果与上述风口板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风口板通过安装口嵌设在集烟腔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开合板关闭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开合板与第一凸棱之间产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沿B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沿E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沿F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沿G-G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2沿H-H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气流流向图;
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
图16为油液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上的流向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单板体;2、第一凸棱;3、进风口;4、翻边;5、围板;6、连接棱边;7、分隔部;8、第一导流面;9、第二凸棱;
10、风口板;20、机壳;30、开合板;40、风机组件;50、油杯;60、第二导流面;70、第三凸棱;31、子进风口;51、上围板;52、下围板;53、侧围板;
100、油烟机;200、灶具;201、安装口;202、下面板;311、第一端;312、第二端;313、第一内壁;314、第二内壁;511、第一外侧;512、第一内侧;521、第二外侧;522、第二内侧;531、外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申请,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范围。
油烟机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同时对油烟进行冷凝收集。目前,侧吸式油烟机由于其美观效果及吸排效果较好被广泛使用。
一般的,侧吸式油烟机包括机壳、开合板和风口板,其中,机壳的底部设有油杯,机壳顶部的中间位置设有风机组件,开合板转动连接于机壳的前侧,风口板设置在机壳内,且风口板上具有与机壳内的集烟腔连通的进风口,开合板能够相对于机壳转动以隐藏风口板或使风口板裸露,以使得在风口板裸露时外界油烟能够通过进风口进入集烟腔内。
然而,一般的油烟机中的风口板均为平板状,风机产生的抽吸压力在进风口处分布不均匀,具体的,使得进风口侧方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较远,使负压较为集中的分布在进风口的中间区域,导致油烟机吸排效果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油烟机工作过程中,位于机壳顶部的风机组件中的风机叶轮转动,通过进风口进入集烟腔中的油烟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油雾会凝集成油滴,烟气会沿固定的通路排出,其中,与风机叶轮离的最近的进风口所在位置也就是进风口的中间位置负压最大,进风口侧方的负压则较小。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口板及油烟机,其中,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机壳连接,两个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前方凸出;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烟腔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集烟腔,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这样,则能够使得风口板的中部结构凸出,相比于平板式的风口板而言,则能够缩短进风口侧方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进风口中部的负压能够向侧方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则能够增大进风口侧方的进风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此外,与平板状的风口板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上形成有第一凸棱,这样,处于风口板上部的部分油液则可以顺着第一凸棱流至位于机壳下部的油杯中,提升了油烟机表面的清洁性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流至位于油烟机下方的灶具和厨具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应用于侧吸式油烟机中,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为侧吸式油烟机。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沿A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口板10,应用于油烟机100,油烟机100具有机壳20,机壳20上具有安装口201和集烟腔,安装口201与集烟腔连通,机壳20上设置有与其转动连接的开合板30,开合板30能够相对于机壳20转动,以打开或闭合安装口201,且在安装口201被闭合时,开合板30的板面与机壳20上的下面板202齐平。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则通过安装口201设置在机壳20内,而且当安装口201被打开时,风口板10显露出来;当安装口201被闭合时,风口板10则被隐藏起来。
为了在安装口201被打开后,外界油烟能够进入机壳20内的集烟腔内,则风口板10上则需要开设供油烟进入的进风口3,这样,在安装口201被打开时,外部油烟才能通过进风口3进入集烟腔内。
进一步,为了提升油烟机的吸排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风口板10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且成角度的单板体1,单板体1具有朝向前后方向的板面以及围设在两个板面之间的侧面,进风口3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1上的子进风口31,此处的水平方向可以理解为油烟机100的宽度方向,即图1和图3中的y-y轴方向;更为具体的是,两个所述单板体1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所述单板体1的远离端用于与所述机壳20连接,两个所述单板体1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且两个所述单板体1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凸棱2,其中,两个单板体1的远离端可以理解为风口板10的左右两侧,为了使进风口3的左右两侧与位于机壳20上的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更近一些,即就是为了使两个子进风口31互相远离的一侧离风机组件40更近一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棱2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所述远离端在前方凸出,即,第一凸棱2位于远离端的前侧。这样,相比于平板状的风口板,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沿y-y轴方向的中部则距离风机组件40较远,而风口板10沿y-y轴方向的两侧则距离风机组件40较近。从而,能够将进风口3中部的负压向两侧扩散,提升进风口3侧方的进风量,则使得更多的油烟能够通过进风口3进入集烟腔内,从而能够提升油烟机100的吸排效果;此外,与平板状的风口板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上形成有第一凸棱2,这样,处于风口板10上部的部分油液则可以顺着第一凸棱2流至位于机壳20下部的油杯50中,提升了油烟机100表面的清洁性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流至位于油烟机100下方的灶具和厨具上。
为了使位于进风口3中部的负压能够更多地向进风口3的侧方扩散,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棱2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第一凸棱2的顶端至底端由前方向后方倾斜,即第一凸棱2的顶端位于第一凸棱2的底端的前侧,亦即第一凸棱2的顶端更为远离风机组件40设置,第一凸棱2的底端更为靠近风机组件40设置,也就是说,第一凸棱2与竖直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这样,则使得进风口3的中部上方距离风机组件40较远,不仅能够缩短进风口3侧方与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而且能够缩短进风口3的中部底端与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在使得进风口3中部负压能够进行扩散的同时还能够使得负压分布均匀,使得油烟机100的吸排效果较好。
而为了使第一凸棱2刚好处于油烟机100沿y-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以减小进风口3两侧与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单板体1关于第一凸棱2呈轴对称设置。这样,则使得第一凸棱2刚好位于第一进风口3的中部位置,当第一凸棱2向靠近开合板30的方向凸出时,进风口3的两侧则相对于第一凸棱2向背离开合板30的方向延伸,则能够减小进风口3的侧方与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使得进风口3侧方的进风量较大。
请继续参见图4至图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二种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沿B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沿C-C方向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D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为了避免在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进行安装时使进风口3的侧壁对安装人员的首部产生损伤,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上可以设置用于增大进风口3侧壁平滑度的结构。
例如是,进风口3的内边缘可以设置翻边4,其中,进风口3的内边缘可以理解为进风口3的后边缘,翻边4与对应的进风口3的后边缘匹配连接,即翻边4的长度方向与对应的进风口3后边缘的延伸方向一致;翻边4的一端连接于进风口3的后边缘,翻边4的另一端沿与第一凸棱2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即翻边4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凸棱2的凸出方向相反。这样,通过设置翻边4,不仅能够对油烟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而且在对风口板10进行安装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进风口3的侧壁对人的手部产生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翻边4可以通过例如是折弯的方式形成于进风口3的侧壁上。在此,对翻边4的成型方式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进风口3的任一内壁对人的手部产生损伤,则进风口3的每个内壁上均设有上述的翻边4。而为了能够较大程度地避免进风口3的内壁对人的手部产生损伤,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翻边4的长度与对应的进风口3的内壁的延伸长度相等。这样,则使得翻边4能够较大范围的覆盖对应的进风口3的内壁,避免人的手部受到损伤。
请继续参见图8至图11,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E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沿F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8沿G-G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图11中的箭头方向为油液的流动方向。如图8至图11所示,为了避免第一凸棱2的形成对开合板30的闭合产生干涉并且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具有一定的导流效果,由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还可以包括围板5,围板5包括上围板51、下围板52和两个侧围板53,两个侧围板53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其中,左右方向与图1和图3中的y-y轴方向一致,上围板51和下围板52连接在两个侧围板53之间,且上围板51位于下围板52的上方,侧围板53、上围板51以及下围板52围合形成与进风口3连通的导流腔,其中,导流腔的开口面积在靠近进风口3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即导流腔的开口面积在由前至后的方向上逐渐减小。这样,则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除过可以对开合板30进行避让之外,形成的导流腔不仅能够对油烟进行导流,还对油烟具有一定的聚拢效果,使得油烟机100的吸排效果较好。
具体的,上围板51具有位于前侧的第一外侧511和位于后侧的第一内侧512,第一外侧511位于第一内侧512的上方;下围板52具有位于前侧的第二外侧521和位于后侧的第二内侧522,第二外侧521位于第二内侧522的下方。
而为了避免第一凸棱2外凸的结构较多,导致油烟机100的噪音较大,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侧围板5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与连接棱边6相对设置的外端面531,且侧围板53具有面向对应的单板体1的连接面;在与外端面531相垂直的方向上,单板体1在对应连接面上的投影区域的最大尺寸为h1;在与外端面531相垂直的方向上,连接棱边6和外端面531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尺寸为h2,h1与h2的比值在0.42~0.76之间。这样,既能够保证第一凸棱2外凸使得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又能够避免第一凸棱2外凸的较多使得油烟机100的噪音较大。
其中,由于单板体1的前板面和后板面可能不是互相平行的两个平面,且连接棱边6和外端面531也可能不是互相平行的线和面,因此,在以上的叙述中,对单板体1在对应连接面上的投影区域的最大尺寸与连接棱边6和外端面531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尺寸进行了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h1与h2的比值可以是0.42、0.53、0.61、0.76等。在此,对h1与h2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为一个一体成型的件,上述的围板5以及单板体1都可以通过例如是压弯的方式形成于风口板10上。
请继续参见图12至图13,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爆炸图,图13为图12沿H-H方向的剖视图。而为了进一步将位于进风口3中部集中的负压向进风口3的侧方进行扩张,以使得通过进风口3的油烟较多。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每一个子进风口31均具有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其中,第一端311位于靠近第一凸棱2的一侧,第二端312位于远离第二凸棱2的一侧;在上下方向上,每一个子进风口31上的第一端311的尺寸均小于该子进风口31上的第二端312的尺寸,即子进风口31的中部开口的尺寸小于子进风口31的侧方开口的尺寸。这样,则可以将中部的负压向两侧扩散,以增大通过进风口3侧方进入的油烟量,从而能够提升油烟机100的吸排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上下方向与图9中的z-z轴方向一致。
请继续参见图14至图15,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在第一种状态下的气流流向图,图15为图14的侧视图,其中,位于油烟机100下方的结构为与每一个子进风口31相对应的灶具200,而图14和图15中的箭头方向则是油烟的流动方向。如图14和图15所示,为了形成子进风口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子进风口31包括连接在第一端311与第二端312之间的第一内壁313和第二内壁314,第二内壁314位于第一内壁313的下方,第一内壁313、第二内壁314、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之间围合形成对应的子进风口31;而为了使位于第二端312处的开口尺寸大于位于第一端311处的开口尺寸,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壁313和第二内壁314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壁,且倾斜壁在由第一端311至第二端312的方向上逐渐向上延伸。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壁313和第二内壁314可以都是倾斜壁,或,第一内壁313为倾斜壁,或,第二内壁314为倾斜壁。
其中,当第一内壁313和第二内壁314均为倾斜壁时,这时,位于进风口3侧方的上部和下部均距离风机组件40较近,这样,则能够提升进风口3侧方的负压分布。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倾斜壁为第一内壁313。这样,不仅能够使得位于第二端312处的开口尺寸大于位于第一端311处的开口尺寸,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进风口3的侧方与风机组件40之间的距离,以对位于进风口3中部的负压进行扩散,使得位于进风口3侧方的负压更多一些,则使得通过进风口3侧方的油烟量较多一些。
请继续参见图16,图16为油液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上的流向图,其中,箭头方向为油液的流向。如图16所示,为了使进风口3内的负压分布地较为均匀,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倾斜壁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α在10°~30°之间。这样,则能够使进风口3内的负压分布均匀,使得油烟机100的吸排效果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夹角α可以是10°、15°、20°、30°等。在此,对夹角α的取值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每一个子进风口31上的第一端311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l1,每一个子进风口31的第二端312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为l2,为了进一步提升负压分布的均匀性,l1与l2的比值在0.4~0.7之间。这样,不仅能够将位于进风口3中部的负压进行扩散,而且能够保证进风口3内的负压分布均匀,以利于对油烟的吸排。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l1与l2的比值可以是0.4、0.5、0.6、0.7等。在此,对l1与l2的比值不作具体限制。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10中,两个子进风口31与两个灶具200一一对应,且在由进风口3的侧方至进风口3的中间位置,风量依次减小,这样,使得进风口3侧方的油烟吸入量较多,使位于进风口3中部的负压尽量外扩,提升油烟机100的吸排裕度,使得每一个灶具200产生的油烟都能够被充分吸排。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废油滴落在灶具200或厨具上面,进风口3内可以设置轮廓与进风口3的轮廓匹配的格栅结构或油网。这样,通过设置格栅结构或油网,能够使部分废油吸附在格栅结构或油网上,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废油滴落在灶具200或厨具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子进风口31互相独立或导通,其中,互相独立可以理解为两个子进风口31之间通过一分隔部7分隔开,而导通可以理解为两个子进风口31的第一端311互相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使进风口3的中部尺寸小于进风口3左右两侧的尺寸即可满足本申请的目的。
以下以两个子进风口31互相独立为例进行进一步介绍。
请参见图8、图9和图16所示,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单板体1在交接的位置处形成有分隔部7,分隔部7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凸棱2的延伸方向一致。
而为了使更多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分隔部7上可以设置分布在第一凸棱2左右两侧的第一导流结构;且第一导流结构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结构的顶端与第一凸棱2相交;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结构的底端与第一凸棱2相交。其中,前者可以理解为在第一凸棱2处汇流的形式,后者可以理解为由第一凸棱2处进行分流的形式。
进一步地,上述的第一导流结构可以是形成于分隔部7上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其中,凸筋结构可以理解为沿分隔部的表面方向延伸的凸起,凹槽结构可以理解为沿分隔部的表面方向延伸的凹腔。在此,对分隔部7上设置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第一导流结构的导流效果,位于第一凸棱2同一侧的第一导流结构可以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在此,对凸筋结构和凹槽结构的个数不作限制。
而为了使位于单板体1上部的油液能够较多地顺着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可以在两个单板体1的上部设置导流结构,通过导流结构的设置,使得位于单板体1上部的油液可以顺着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
而导流结构则可以是设置在两个单板体1上部的第一导流件,具体的,单板体1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顶壁,在由第一端311至第二端312的方向上,顶壁朝向上方延伸;两个单板体1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第一导流件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与两个单板体1固定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件具有覆盖第一容置空间开口的第一导流面8,第一导流面8与两个单板体1的顶壁交接形成两个第二凸棱9,即,第一导流面8的左右两侧分别于两个单板体1的顶壁连接,并沿单板体1的顶壁的延伸方向延伸。而由于单板体1的顶壁在由靠近另一个单板体1至远离另一个单板体1的方向上逐渐向远离单板体1的底壁的方向延伸,因此,使得第一导流面8呈一三角形导流面,位于第一导流面8上的油液则会沿着第二凸棱9和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
为了使得沿第二凸棱9流动的油液能够流至第一凸棱2上,并沿着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凸棱9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β在12°~25°之间。这样,通过对第二凸棱9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β进行限制,则使得位于第一导流件8上的油液会沿着第二凸棱9和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中,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在第二凸棱9上流动时,直接下落滴在位于油烟机100下方的灶具200或厨具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夹角β可以是12°、15°、23°、25°等。在此,对夹角β的取值不作具体限定。
在油烟机100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位于第一导流面8上的油液可能并不能全部流至第二凸棱9上,然后再流至第一凸棱2上,为此,则可以在第一导流面8上设置第二导流结构,通过第二导流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没有流至第二凸棱9上的油液流至第二导流结构上,然后再沿着第一凸棱2流至油杯50内。
具体的,第二导流结构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二导流结构与两个第二凸棱9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二导流结构朝向第二凸棱9延伸,即两个第二导流结构的靠近第一凸棱2的一端与第一凸棱2相交。这样,则使得第二导流结构上的油液可以由第二导流结构流至第一凸棱2上,进而流至油杯50中。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结构为设置在第一导流面8上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其中,凸筋结构可以理解为沿分隔部的表面方向延伸的凸起,凹槽结构可以理解为沿分隔部的表面方向延伸的凹腔。在此,对分隔部7上设置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第一导流结构的导流效果,第二导流结构可以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在此,对凸筋结构和凹槽结构的个数不作限制。
为了使风口板10上的油液能够更多的流入油杯50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风口板10的下部设置导流结构,以使得位于风口板10下部的油液能够流至油杯50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单板体1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壁,在由第一端311至第二端312的方向上,单板体1的底壁朝向下方延伸,以在两个单板体1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风口板10下部设置的导流结构可以是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内的第二导流件,且第二导流件与两个单板体1的底壁连接,第二导流件具有覆盖第二容置空间开口区域的第二导流面60,第二导流面60与两个底壁的连接处形成两个第三凸棱9。这样,则使得第二导流面60呈一三角形导流面,第一凸棱2底端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导流件流入油杯50中;位于单板体1底部的油液也能够通过第二导流面60流入油杯50中。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风口板10的板面上沾染较多的油液,提升油烟机100整体的清洁性。
而为了提升第二导流件的导流效果,以使得更多的油液能够通过第二导流件流至油杯50中。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流件的底部可以设置用于供油液流至油杯50中的第三导流结构,第三导流结构具有用于朝向油杯50的导流口。这样,油液则能够通过导流口流至油杯50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三导流结构可以为开设在第二导流件上的过油孔,也可以为开设在第二导流件上的过油缝。在此,对第三导流结构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第三导流结构的导流效果,上述的过油孔或过油缝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在此,对过油孔或过油缝的排列方式和个数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机壳连接,两个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前方凸出;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烟腔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集烟腔,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这样,则能够使得风口板的中部结构凸出,相比于平板式的风口板而言,则能够缩短进风口侧方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进风口中部的负压能够向侧方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则能够增大进风口侧方的进风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此外,与平板状的风口板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风口板上形成有第一凸棱,这样,处于风口板上部的部分油液则可以顺着第一凸棱流至位于机壳下部的油杯中,提升了油烟机表面的清洁性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流至位于油烟机下方的灶具和厨具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油烟机100,包括机壳20、开合板30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风口板10,机壳20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201,风口板10与机壳20连接并封盖在安装口201处;开合板80与机壳20转动连接,且开合板30用于打开或关闭安装口201;风口板10的第一凸棱2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靠近开合板30的方向上凸出。其中,风口板10的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详细介绍过,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风口板10通过安装口201嵌设在集烟腔内。具体的,上围板51、下围板52以及侧围板53均连接于安装口201的内侧,以避让开合板30的同时,使开合板30在闭合状态时与下面板202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对风口板10与机壳20之间进行安装,风口板10的围板5与机壳20之间可以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是在围板5与机壳20中的一者上设置卡扣,另一者上设置卡槽等。在此,对风口板10与机壳20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100还应该包括设置在机壳20顶部中间的风机组件40、设置在机壳20底部的油杯50以及其他能够使油烟机正常运行的组件或构件。在此,对其他的组件或构件不作一一介绍。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包括风口板,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机壳连接,两个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远离端在前方凸出;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集烟腔的进风口,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集烟腔,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这样,则能够使得风口板的中部结构凸出,相比于平板式的风口板而言,则能够缩短进风口侧方与风机组件之间的距离,使得进风口中部的负压能够向侧方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则能够增大进风口侧方的进风量,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油烟机的吸排效果较好;此外,与平板状的风口板相比,风口板上形成有第一凸棱,这样,处于风口板上部的部分油液则可以顺着第一凸棱流至位于机壳下部的油杯中,提升了油烟机表面的清洁性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油液流至位于油烟机下方的灶具和厨具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4)
1.一种风口板,应用于油烟机,所述油烟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风口板与所述机壳连接并封盖在所述安装口处;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口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排布的单板体,且所述单板体的板面朝向前后方向,两个所述单板体包括互相远离的远离端和互相靠近的靠近端,两个所述单板体的远离端用于与所述机壳连接,两个所述单板体的靠近端连接在一起以在两个所述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第一凸棱,所述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所述远离端在前方凸出;
所述风口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集烟腔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用于供外界油烟通过以进入所述集烟腔,所述进风口包括两个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单板体上的子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所述机壳的上下方向延伸,且所述第一凸棱被配置为顶端至底端由前方向后方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板体关于所述第一凸棱呈轴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板,所述围板包括两个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侧围板,所述侧围板用于与所述机壳连接,且两个所述侧围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单板体的远离端连接;
所述侧围板具有面向对应的所述单板体的连接面,所述单板体在对应的所述连接面上的投影区域位于该连接面的轮廓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还包括连接在两个所述侧围板之间的上围板和下围板,所述上围板和所述下围板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单板体的上侧和下侧;
所述侧围板、上围板以及所述下围板围合形成连通所述进风口的导流腔,其中,所述导流腔的开口面积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板与对应的所述单板体的交接处形成一连接棱边,所述侧围板具有与所述连接棱边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外端面;
在与所述外端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单板体在对应的所述连接面上的投影区域的最大尺寸与所述连接棱边和所述外端面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尺寸比值为0.42~0.76。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均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两个所述子进风口的第一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子进风口的第二端相互远离;
在上下方向上,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上的第一端的尺寸均小于该子进风口上的第二端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第一内壁和第二内壁,且所述第一内壁位于所述第二内壁上方;
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内壁以及所述第二内壁之间围合形成对应的所述子进风口;
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中的至少一者为倾斜壁,且所述倾斜壁在由所述第一端至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朝向上方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壁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0°~30°。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上,每一个所述子进风口上的第一端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端的尺寸比值为0.4~0.7。
11.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内设有轮廓与所述进风口的轮廓匹配的格栅结构或油网。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的内边缘连接有翻边;
所述翻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进风口的内边缘,所述翻边的另一端沿与所述第一凸棱的凸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进风口相互独立或导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单板体于相交位置形成有沿所述第一凸棱的延伸方向延伸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上设有第一导流结构;
所述第一导流结构分布在所述第一凸棱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导流结构沿上下方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结构为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单板体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顶壁,在远离所述第一凸棱的方向上,所述顶壁朝向上方延伸;
两个所述单板体的顶壁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设有与两个所述单板体相连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具有覆盖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开口区域的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两个所述单板体的顶壁交接形成两个与所述第一凸棱的顶端相交的第二凸棱。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棱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2°~25°。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上设有两个与两个所述第二凸棱一一对应的第二导流结构,且所述第二导流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凸棱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结构为凸筋结构或凹槽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单板体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底壁,在远离所述第一凸棱的方向上,所述底壁朝向下方延伸;
两个所述单板体的底壁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设有与两个所述单板体相连的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具有覆盖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开口区域的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与两个所述单板体的底壁交接处形成两个第三凸棱。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件的底部设有第三导流结构,所述第三导流结构用于供油液流至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油杯内,且所述第三导流结构具有用于朝向所述油杯的导流口。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结构为过油孔或过油缝。
23.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风口板和开合板;
所述机壳形成有集烟腔并设置有与所述集烟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风口板与所述机壳连接并封盖在所述安装口处;所述开合板与所述机壳转动连接,且所述开合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安装口;
所述风口板的第一凸棱被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相较于所述远离端在靠近所述开合板的方向上凸出。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口板通过所述安装口嵌设在所述集烟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1817.7U CN220152808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921817.7U CN220152808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52808U true CN220152808U (zh) | 2023-12-08 |
Family
ID=89022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921817.7U Active CN220152808U (zh) | 2023-04-20 | 2023-04-20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52808U (zh) |
-
2023
- 2023-04-20 CN CN202320921817.7U patent/CN2201528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80947B (zh) | 吸油烟机 | |
CN211316277U (zh) | 一种集成灶的风箱结构 | |
CN220152808U (zh)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
CN118816256A (zh)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
CN220303727U (zh)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
CN220152809U (zh)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
CN211176942U (zh) | 吸油烟机 | |
KR100366023B1 (ko) | 벽걸이형 전자렌지 | |
CN211526519U (zh) | 用于集成灶的吸油烟装置和集成灶 | |
CN209042480U (zh) | 侧吸式吸油烟机 | |
CN218936440U (zh) | 集成灶 | |
JP2641655B2 (ja) | レンジフード | |
CN218936439U (zh) | 风幕装置及油烟机 | |
WO2024216955A1 (zh) | 风口板及油烟机 | |
CN206214024U (zh) | 吸尘器的地刷组件和具有其的吸尘器 | |
CN217235719U (zh) | 进风组件及吸油烟机 | |
CN214906083U (zh) | 一种烤箱负压式排气系统 | |
CN218495045U (zh) | 一种集成灶 | |
CN110542136A (zh) | 吸油烟机 | |
CN111520783B (zh) | 吸油烟机 | |
CN212108596U (zh) | 吸油烟机 | |
CN221012955U (zh) | 一种烤箱 | |
CN216079970U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CN217899960U (zh) | 一种油烟机 | |
CN218763568U (zh) | 一种导烟板及其吸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