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2230U -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2230U
CN220142230U CN202321489529.5U CN202321489529U CN220142230U CN 220142230 U CN220142230 U CN 220142230U CN 202321489529 U CN202321489529 U CN 202321489529U CN 220142230 U CN220142230 U CN 220142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sterilizing
cap
arm
examp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895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冠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3214895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2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2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2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袋式容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主体部、具有连通容纳腔的开口的颈部、以及设置在颈部并覆盖开口的盖帽,消毒装置包括具有旋转轴的架体、至少一个支承座以及固定于架体的消毒机构,支承座用于固定颈部并以可绕旋转轴旋转以依次经过进料工位、消毒工位和出料工位的方式设置于架体,消毒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消毒液的容纳部、将容纳在容纳部的消毒液雾化的雾化部、以及与雾化部连接并具有朝向位于消毒工位上的袋式容器的颈部的释放口的释放部。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消毒装置。

Description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医疗方法,通过该医疗方法能够将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输注到患者体内,以帮助患者康复。当患者需要接受输液等时,经常需要根据病情对多种不同的输液药物进行混合,以调配出具有更好疗效的治疗药液。在临床中,医护人员等可以通过将不同容器例如安瓿瓶或西林瓶中的药物转移至输液袋中进行混合,以得到患者所需的治疗药液。
在将不同容器的药物转移至输液袋前,通常需要对输液袋进行消毒以保证输液袋的干净卫生。目前,医护人员等通常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对输液袋进行消毒。
然而,由于目前而言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仍显匮乏,当面对较大量的输液需求时,人工操作的方式难以高效率地对输液袋进行消毒操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医护人员以对输液袋进行消毒的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消毒的输液袋的消毒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消毒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所述袋式容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主体部、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颈部并覆盖所述开口的盖帽,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具有旋转轴的架体、至少一个支承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架体的消毒机构,所述支承座用于固定所述颈部并以可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依次经过进料工位、消毒工位和出料工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架体,所述消毒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消毒液的容纳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消毒液雾化的雾化部、以及与所述雾化部连接并具有朝向位于所述消毒工位上的所述袋式容器的所述颈部的释放口的释放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可绕旋转轴旋转的支承座支承袋式容器依次经过进料工位、消毒工位和出料工位,并用具有朝向消毒工位的释放部的消毒机构对处于消毒工位的袋式容器的颈部进行消毒,由此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消毒工位是否存在所述袋式容器且与所述释放部通信连接的感应部。在这种情况下,释放部能够基于感应部的感应结果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在提高消毒精度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消毒液空放导致的浪费。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承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释放部间歇式工作以依次对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支承座的多个所述袋式容器进行消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个支承座支承多个袋式容器依次经过消毒工位,能够提高消毒效率。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承座绕所述旋转轴进行间歇式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支承座移动到不同的工位,并在间歇式地转动下短暂地停留在消毒工位,由此能够使消毒机构对位于消毒工位的袋式容器进行更充足的消毒处理。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支承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所述支承座固定所述颈部时,所述颈部以露出所述盖帽的方式将所述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颈部以露出盖帽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之间能够使颈部更好地位于消毒工位,由此,能够更方便地对袋式容器的颈部进行消毒。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进料工位和所述消毒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去帽工位,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去帽工位并使所述盖帽与所述颈部分离的去帽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去帽机构对袋式容器进行去帽并在完成去帽操作后进行消毒,由此,能够对袋式容器进行更好的消毒。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去帽机构包括可抵接至所述盖帽的下方的去帽件、以及驱动所述去帽件以远离或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式移动的驱动器。由此,能够通过去帽机构更方便地对袋式容器进行去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去帽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臂和第二臂夹持颈部上方的盖帽,能够便于对袋式容器进行去帽。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间距小于所述盖帽的最大宽度,所述去帽件抵接至所述盖帽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分别位于所述颈部的两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盖帽的下方抵接于盖帽,由此能够便于对盖帽施加远离主体部的作用力以将盖帽与颈部分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雾化部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并浸入消毒液内。由此,能够便于雾化器将容纳部内的消毒液雾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消毒装置,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机构对位于消毒工位的袋式容器进行消毒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与支承座相对关系的简单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机构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位于去帽件前方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件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件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主体部分离的示意图。
图7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位于去帽件前方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器驱动去帽件以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的示意图;图7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器驱动去帽件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颈部分离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消毒装置,10…架体,11…底板,12…顶板,13…支撑柱,14…驱动座,15…转盘,16…支承座,161…第一支承板,162…第二支承板,18…驱动机构,181…输出轴,30…消毒机构,31…容纳部,32…雾化部,33…释放部,34…感应部,40…去帽机构,41…去帽件,42…驱动器,43…传动轴,44…导引部,45…第一臂,46…第二臂,450…第一轴,451…第一阻力臂,452…第一动力臂,460…第二轴,461…第二阻力臂,462…第二动力臂,2…袋式容器,201…主体部,202…颈部,203…盖帽,Ⅰ…进料工位,Ⅱ…去帽工位,Ⅲ…消毒工位,Ⅳ…出料工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参考以下对特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其中包括的实施例,以及参考附图和它们的前述和后述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虽然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示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可以做出变形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及其更广泛的方面,因此所附权利要求将在其范围内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一般而言,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一般意图为“开放”术语(例如术语“包括”应被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具有”应被解释为“至少具有”)。
需要说明的是,“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是可以用于在处理袋式容器或调配药液过程中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的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可以简称为“消毒装置”,也可以称为“液袋消毒机构”、“输液袋消毒装置”或“输液袋自动化消毒装置”等。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消毒装置也可以用于袋式容器处理系统或自动配液系统中,利用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进行消毒杀菌,由此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进料工位、出料工位、消毒工位、去帽工位可以理解为消毒装置将袋式容器运送到对袋式容器进行不同处理的位置以进行当前工位处理的操作空间。其中,不同工位可以在空间上一致或不同。例如,进料工位与出料工位的空间位置可以是一样的,只是分别在进料工位和出料工位执行进料和出料的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袋式容器可以是指输液袋。例如,袋式容器可以为医药行业中用于静脉输液的输液袋,通过暂存、混合营养液、治疗药物后向患者静脉输送营养液体、药物。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1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装置1的俯视图(为了更清晰地示意,省略了部分结构)。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消毒机构30对位于消毒工位Ⅲ的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18与支承座16相对关系的简单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示意,省略了部分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袋式容器2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物料的主体部201、颈部202和盖帽203(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01中容纳的物料可以为液体物料,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药液、血液等。在另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01中容纳的物料也可以为粉剂物料。
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201可以包括具有容纳腔。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可以具有可以连通容纳腔的开口。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可以具有中空通道,开口可以通过中空通道与容纳腔连通。在一些示例中,盖帽203可以设置在颈部202。在一些示例中,盖帽203可以设置在颈部202并覆盖开口,可以通过开口和颈部202的中空通道而将物料在袋式容器2的外部与容纳腔之间进行转移。
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的中空通道可以填充有软质、可刺穿或易刺穿的物件例如胶塞,并且盖帽203可以为硬质、不易刺穿的物件例如硬质塑料盖板。
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可以呈圆柱状。在一些示例中,盖帽203可以呈圆饼状。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与盖帽203之间的连接处的直径可以小于盖帽203的直径。在一些示例中,颈部202与盖帽203之间的连接处的最小宽度可以小于盖帽203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示例中,袋式容器2可以为输液袋。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消毒装置1可以对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以及颈部202的开口处进行消毒杀菌,在后续对容纳在容纳腔中的物料进行取放时,能够使袋式容器2保持更加洁净的状态,由此能够降低袋式容器2内部的药液被污染的概率。
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消毒装置1可以包括架体10、支承座16、以及固定于架体10的消毒机构30。在一些示例中,架体10可以具有旋转轴,支承座16可以以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架体10(如图1所示的虚线O即可为该旋转轴)。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可拆卸地固定于架体10。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安装在架体10的一侧,并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
在一些实例中,参见图2,消毒装置1可以具有多个工位,多个工位可以包括进料工位Ⅰ、出料工位Ⅳ和消毒工位Ⅲ。在一些示例中,消毒工位Ⅲ可以设置在进料工位Ⅰ和出料工位Ⅳ之间。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工位可以环绕架体10进行布置。在一些示例中,待处理的袋式容器2可以从进料工位Ⅰ进入消毒装置1。在一些示例中,已经处理完毕的袋式容器2可以从出料工位Ⅳ离开消毒装置1。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对位于消毒工位Ⅲ的待处理的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用于支承袋式容器2。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以固定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的方式支承袋式容器2。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以可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架体10。由此,能够对袋式容器2进行移动以使袋式容器2经过多个工位。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支承着袋式容器2绕旋转轴进行旋转并依次经过多个工位。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用于固定颈部202并以可绕旋转轴旋转以依次经过进料工位Ⅰ、消毒工位Ⅲ和出料工位Ⅳ的方式设置于架体10。由此,能够自动化地使袋式容器2依次经过多个工位。
在一些示例中,消毒装置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支承座16。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的数量可以为1个至8个。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4个、6个或8个。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支承座16可以支承多个袋式容器2,并支承着袋式容器2进行转动以移动至不同的工位。
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具有容纳部31。在一些示例中,容纳部31可以用于容纳消毒液。消毒机构30可以通过向袋式容器2供应消毒液以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在一些示例中,容纳部31可以大致形成为具有中空结构的容器。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液可以为液体。由此能够便于将消毒液雾化并释放。例如,消毒液可以为酒精等。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消毒机构30可以具有释放部33。在一些示例中,释放部33可以用于释放消毒液以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换言之,释放部33可以将容纳部31内的消毒液释放出去并利用释放出的消毒液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释放部33可以具有释放口。在一些示例中,释放口可以朝向消毒工位Ⅲ。在一些示例中,释放口可以用于释放消毒液。具体而言,消毒液可以从释放口处释放,释放出的消毒液可以用于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当袋式容器2处于消毒工位Ⅲ时,释放口可以朝向该袋式容器2。在这种情况下,消毒液可以释放口处释放并释放至袋式容器2上以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由此,能够便于消毒机构30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在一些示例中,释放口可以朝向位于消毒工位Ⅲ上的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参见图3)。由此,能够便于消毒机构30对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3,释放部33可以具有雾化部32。在一些示例中,雾化部32可以用于将容纳部31内的消毒液雾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雾化的消毒液能够对袋式容器2进行更全面地消毒。例如,向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供应雾化的消毒液时,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和开口均位于雾化的消毒液的笼罩区域中。在一些示例中,雾化的消毒液可以从释放口处释放以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雾化部32可以包括超声波雾化部32。在这种情况下,当使用消毒机构30时,超声波雾化部32可以产生超声能量以作用于消毒液从而使消毒液雾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可绕旋转轴旋转的支承座16支承着袋式容器2依次经过进料工位Ⅰ、消毒工位Ⅲ和出料工位Ⅳ,并用具有朝向消毒工位Ⅲ的释放部33的消毒机构30对处于消毒工位Ⅲ的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进行消毒,由此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间歇式工作。在一些示例中,如上所述,多个支承座16可以承载多个袋式容器2。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可以依次对多个经过并在消毒工位Ⅲ停留的袋式容器2依次进行消毒。例如,释放部33对袋式容器2消毒后,可以间隔一段时间再对下一个经过并停留在消毒工位Ⅲ的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由此,能够有效地减少消毒液的损耗。
在一些示例中,释放部33可以间歇式工作。也即,释放部33相邻两次释放消毒液之间可以存在时间间隔。在一些示例中,释放部33可以间歇式工作以依次对分别位于多个支承座16的多个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多个支承座16支承多个袋式容器2依次经过消毒工位Ⅲ,能够提高消毒效率。
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还可以包括感应部34,感应部34可以用于感应消毒工位Ⅲ是否存在袋式容器2,感应部34可以与释放部33通信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感应部34感应带消毒工位Ⅲ存在袋式容器2后,可以发出信号通知释放部33释放出的消毒液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感应部34感应支承座16是否支承着袋式容器2移动至消毒工位Ⅲ并将结果反馈至消毒机构30,能够使消毒机构30更有规律地进行消毒,在提高消毒精度的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消毒液空放导致的浪费。在一些示例中,感应部34可以是光学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
在一些示例中,消毒机构30还可以包括驱动机构18,驱动机构18可以用于驱动支承座16绕旋转轴进行转动。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可以用于驱动支承座16绕旋转轴进行间歇式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机构18驱动支承座16移动到不同的工位,并在间歇式地转动下短暂地停留在消毒工位Ⅲ,由此能够使消毒机构30对位于消毒工位Ⅲ的袋式容器2进行更充足的消毒处理。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可以是电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可以是具有间歇式转动功能的伺服电机。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可以具有输出端,驱动机构18的输出端可以包括输出轴181。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的输出轴181的旋转方向即为旋转轴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架体10可以包括转盘15(参见图1)。转盘15可与驱动机构18的输出轴181固定连接。由此,能够通过驱动机构18驱动转盘15进行旋转。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设置在转盘15上,并且跟随转盘15一起转动。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的数量为多个时,支承座16可以绕旋转轴的方向均匀地分布在转盘15上。
在一些示例中,架体10可以包括顶板12、底板11、以及设置于顶板12和底板11之间的支撑柱13(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柱13的数量可以为3个至8个。在一些示例中,支撑柱13的数量可以为3个、4个、6个或8个。由此,能够使架体10更稳固。
在一些示例中,架体10还可以包括驱动座14(参见图4),驱动座14可以设置在底板11上,驱动机构18可以固定设置在驱动座14上,并且输出轴181与转盘15固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18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底板11上。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机构40的示意图。图6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2位于去帽件41前方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件41抵接于袋式容器2的盖帽203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去帽件41将袋式容器2的盖帽203从主体部201分离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示意,省略了部分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参见图5)。在一些示例中,支承座16固定颈部202时,颈部202可以以露出盖帽203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颈部202以露出盖帽203的方式设置于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之间能够使颈部202更好地位于消毒工位Ⅲ,由此,能够更方便地对袋式容器2的颈部202进行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可以为弹性板。在这种情况下,当颈部202卡持在第一支承板161与第二支承板162之间时,通过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的弹性,能够更稳定地对颈部202进行卡持。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可以呈板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可以呈扁平的薄片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与第二支承板162可以并排布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与第二支承板162可以平行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板162可以配置为可相向移动。换言之,第一支承板161与第二支承板162的间距是可调整的。例如,第一支承板161和第二支承可以配置为可相向驱动。由此,能够通过夹紧颈部202来固定袋式容器2。
在一些示例中,参见图2,进料工位Ⅰ和消毒工位Ⅲ之间还设置有去帽工位Ⅱ。在一些示例中,消毒装置1还可以包括去帽机构40(参见图5),去帽机构40可以设置在去帽工位Ⅱ,去帽机构40可以使盖帽203分离颈部202。即去帽机构40可以用于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
在一些示例中,去帽机构40可以包括去帽件41(参见图5)以及用于驱动去帽件41的驱动器42。在一些示例中,去帽件41可以抵接至盖帽203的下方。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可以驱动去帽件41以远离或靠近主体部201的方式移动。其中,去帽件41可以配置为用于使袋式容器2的盖帽203与颈部202分离。当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时,驱动器42可以驱动去帽件41,以使去帽件41抵接于盖帽203,并且驱动器42可以驱动去帽件41沿着远离颈部202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去帽工位Ⅱ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并在完成去帽操作后进行消毒,由此,能够对袋式容器2进行更好的消毒。
在一些示例中,去帽件41可以包括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参见图6A)。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可以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夹持颈部202上方的盖帽203,能够便于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可以并排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可以平行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呈薄板状(参见图6A、图6B和图6C)。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之间可以具有预定间距。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的之间的预定间距可以小于盖帽203的最大宽度且可以大于颈部202与盖帽203连接处的最小宽度,并且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从盖帽203的下方抵接于盖帽203可以配置为从颈部202与盖帽203连接处而抵接于盖帽20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从盖帽203的下方抵接于盖帽203。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的间距可以小于盖帽203的最大宽度。在一些示例中,当去帽件41抵接至盖帽203的下方时,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可以分别位于盖帽203的两侧的下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盖帽203的下方抵接于盖帽203,由此能够便于对盖帽203施加远离主体部201的作用力。
在一些示例中,当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时,去帽件41的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抵接于盖帽203(参见图6B),并且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沿着远离颈部202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参见图6C)。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从下方抵接于盖帽203。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至盖帽203的下方(参见图6A和图6B)。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沿着D1方向由远及近靠近盖帽203,并移动至盖帽203的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绕着沿左右方向的轴心进行转动以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参见图6C)。在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沿着D2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可以包括第一轴450、以及可绕着第一轴450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一动力臂452,第二臂46可以包括第二轴460、以及可绕着第二轴460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461和第二动力臂462(参见图6A、图6B和图6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一动力臂452以及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461和第二动力臂462,能够便于形成杠杆结构以对袋式容器2进行去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的第一阻力臂451、第一轴450以及第一动力臂452可以形成为L字状结构,第二臂46的第二阻力臂461、第二轴460以及第二动力臂462可以形成为L字状结构(参见图6A、图6B和图6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为L字状结构的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当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时,能够便于对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进行驱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力臂451与第二阻力臂461可以大致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阻力臂451与第二阻力臂461在各个位置的间距可以大致保持相等。在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452与第二动力臂462可以大致平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的结构与第二臂46的结构可以相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轴450与第二轴460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与第二臂46可以呈镜面对称。在上述描述中,大致平行可以包括平行或角度偏差不大于10%等情况。
在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朝向前方驱动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能够沿着D1方向将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驱动至盖帽203的下方(参见图6A和图6B);并且通过朝向后方驱动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能够驱动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绕着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沿着D2方向进行转动,以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朝向远离颈部202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参见图6C)。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处于初始姿态时,例如图6A所示的姿态,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可以大致沿着前后方向,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可以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参见图6A)。由此,能够便于沿着前后方向将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驱动至盖帽203的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去帽件41还可以包括使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回复至初始姿态的保持构件。保持构件可以配置为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提供回复至初始姿态的回复力。例如,保持构件可以配置为朝向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的下方或朝向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的前方提供牵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完成去帽后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能够自动回复至初始姿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去帽操作。在一些示例中,保持构件可以为弹性拉持构件,例如拉簧。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可以包括受驱动电机而驱动的传动轴43。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可以驱动去帽件41,以使去帽件41的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抵接于盖帽203,并且驱动器42可以驱动去帽件41,以使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沿着远离颈部202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可以配置为驱动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沿着D1方向移动至盖帽203的下方,并且驱动器42可以配置为驱动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沿着D2方向进行转动以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参见图6B和图6C)。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45可以通过第一轴450而连接于驱动器42的传动轴43,第二臂46可以通过第二轴460而连接于驱动器42的传动轴43。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以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移动至盖帽203的下方,并且通过驱动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以使第一阻力臂451绕着第一轴450、使第二阻力臂461绕着第二轴460以沿着远离颈部202的方向进行转动(参见图6C)。
图7A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2位于去帽件41前方的示意图;图7B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器42驱动去帽件41以抵接于袋式容器2的盖帽203的示意图;图7C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驱动器42驱动去帽件41将袋式容器2的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的示意图。(为了更清晰地示意,省略了部分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器42还可以包括导引部44(参见图5)。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可以设置于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的行进路径上(参见图7A、图7B和图7C)。在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44可以设置于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沿着D1方向移动的行进路径上。
驱动器42配置为可以驱动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212沿着D1方向移动至盖帽203的下方(参见图7A和图7B),当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抵达导引部44并且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继续朝向前方(即,图7A和图7B中D1所指示的方向)行进时,导引部44可以对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从而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参见图7C)。在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经导引部44导引,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可以分别绕着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而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以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朝向上方进行移动以远离颈部202,从而将盖帽203从颈部202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行进路径上设置能够对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进行导引的导引部44,由此能够使得一个驱动器42产生两个维度的作用力。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可以具有与前后方向相交的导引方向(参见图7A、图7B和图7C)。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朝向前方而斜向下方(参见图7A、图7B和图7C)。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朝向前方而斜向上方。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例如在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D1方向而斜向下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导引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沿着与前后方向相交的导引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部44的导引方向可以是指导引部44的导引面的延伸方向。导引部44的导引面可以沿着上下方向、或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延伸。例如在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面可以沿着D1方向而斜向下方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动力臂221和第二动力臂462可以沿着导引部44的导引面进行移动,从而被导引。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面可以为平滑的平面。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的导引面也可以为平滑的曲面。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44可以设置在传动轴43的左侧和/或右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452远离第一阻力臂451的端部可以朝向远离第二动力臂462的一侧突起而形成耳状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朝向侧方的耳状部,能够便于位于传动轴43侧方的导引部44对第一动力臂452进行导引。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452的耳状部可以呈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动力臂462远离第二阻力臂461的端部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动力臂452的一侧突起而形成耳状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朝向侧方的耳状部,能够便于位于传动轴43侧方的导引部44对第二动力臂462进行导引。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动力臂462的耳状部可以呈圆柱状。
在图7A、图7B和图7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44可以对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具有朝向下方的行进分量,以使第一臂45和第二臂46分别绕着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阻力臂451和第二阻力臂461具有朝向上方的行进分量。
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朝向后方并且朝向下方的方向,在传动轴43上设置有避让空间,当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被导引部44导引而相对于第一轴450和第二轴460朝向后方并且朝向下方进行移动时(参见图7A、图7B和图7C),通过在传动轴43上设置避让空间,能够便于第一动力臂452和第二动力臂462被导引部44导引。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袋式容器2的消毒装置1,能够自动化地对袋式容器2进行消毒以提高生产效率。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所述袋式容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主体部、具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的颈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颈部并覆盖所述开口的盖帽,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装置包括具有旋转轴的架体、至少一个支承座以及固定于所述架体的消毒机构,
所述支承座用于固定所述颈部并以可绕所述旋转轴旋转以依次经过进料工位、消毒工位和出料工位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架体,
所述消毒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消毒液的容纳部、将容纳在所述容纳部的消毒液雾化的雾化部、以及与所述雾化部连接并具有朝向位于所述消毒工位上的所述袋式容器的所述颈部的释放口的释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消毒机构还包括用于感应所述消毒工位是否存在所述袋式容器且与所述释放部通信连接的感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座的数量为多个,所述释放部间歇式工作以依次对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支承座的多个所述袋式容器进行消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承座绕所述旋转轴进行间歇式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板和第二支承板,所述支承座以露出所述盖帽的方式将所述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承板和所述第二支承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工位和所述消毒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去帽工位,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去帽工位并使所述盖帽与所述颈部分离的去帽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去帽机构包括可抵接至所述盖帽的下方的去帽件、以及驱动所述去帽件以远离或靠近所述主体部的方式移动的驱动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去帽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间距小于所述盖帽的最大宽度,所述去帽件抵接至所述盖帽的下方时,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分别位于所述颈部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部为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的底部并浸入消毒液内。
CN202321489529.5U 2023-06-12 2023-06-12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Active CN220142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529.5U CN220142230U (zh) 2023-06-12 2023-06-12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89529.5U CN220142230U (zh) 2023-06-12 2023-06-12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2230U true CN220142230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89529.5U Active CN220142230U (zh) 2023-06-12 2023-06-12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2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41854A (en) Robotic drug dispensing system
US6915823B2 (en) Automated apparatus and process for reconstitution and delivery of medication to an automated syringe preparation apparatus
US7117902B2 (en) Automated means of storing, dispensing and orienting injectable drug vials for a robotic application
US6991002B2 (en) Tamper evident syringe tip cap and automated method for preparing tamper-evident syringes
JP6100696B2 (ja) 連続滅菌装置
KR101841318B1 (ko) 수제 공급 장치
CN103006436A (zh) 一种自动配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US2021015550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and Packaging Fluids
EP0461161B1 (en) Roboting drug dispensing system
CN107923544A (zh) 切换阀、及具备切换阀的吸入喷出装置
CN220142230U (zh) 袋式容器的消毒装置
CN112368211B (zh) 一种从由药盆和蜂巢构成的相应支撑元件中取出药物容器的设备
FI126653B (fi)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lääkeruiskun käyttämiseksi sekä lääkeaineen liuottamiseksi nesteeseen
US20240025578A1 (en)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d filling containers for a needleless injection device
KR20230057382A (ko) Iv 조제를 위한 백 이송 기구
CN115040410A (zh) 一种西林瓶药液智能调配机器人系统及配药方法
CN114948724A (zh) 一种安瓿瓶药液智能调配机器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14693226U (zh) 输液袋的盖帽分离装置
CN113173549B (zh) 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
WO2002034198A1 (en) Multi-dose container system
CN113660921A (zh) 药物配制系统和方法
WO1994027645A1 (en) System for packaging and delivering of a sterile powder medium
CN218231810U (zh) 安瓿瓶的划割装置
CN214356818U (zh) 容器填充系统和容器组件
US11980748B2 (en) Cartridge loading system for syringe cap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