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40839U -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40839U
CN220140839U CN202320588672.3U CN202320588672U CN220140839U CN 220140839 U CN220140839 U CN 220140839U CN 202320588672 U CN202320588672 U CN 202320588672U CN 220140839 U CN220140839 U CN 220140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b
skin
friendly layer
neck
elastic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886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晖
邵栋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Kai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Kai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Kai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Kai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8867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40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40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40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通过围兜本体和弹性件的配合设置,弹性件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两端部开口大于脖颈直径时,即可将弹性件套设于使用者的脖颈上,快速完成了围兜的佩戴,同时,弹性件的底部边缘与脖颈间具有间隙,不会紧密贴合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不适,即便佩戴后感觉不适,通过外力拉动弹性件后使弹性件两端部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即可从脖颈脱落,安全性更高,而且弹性件上具有第一亲肤层,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Description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背景技术
通常,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如婴幼儿或病人,在吃饭或饮水时需要围有围兜,以防饭渣、汤水等洒落而沾污衣服,目前,市场上的围兜有许多种,都是将围兜围领的开口两端通过粘接或者系带等方式将围兜套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且使围兜围领的外缘与使用者的脖颈紧密贴合。
例如,授权公告号CN 204446438 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一次性新型围兜,包括本体和颈部系带;在使用这种围兜时,需要先将围兜围领的套在使用者的脖颈上,然后再将围兜颈部系带绑好,才可以完成佩戴,比较耗时,如果使用者为婴幼儿时,在佩戴围兜的过程中婴幼儿不配合的情况下,很难将围兜快速佩戴到使用者的脖颈上,甚至无法完成围兜的佩戴,使围兜佩戴的便利性大大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佩戴方便、安全性好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包括围兜本体,所述围兜本体的围领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形状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所述弹性件两端部在外力拉动下产生形变后使围领口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套设于脖颈上,并在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后使所述弹性件的内层与脖颈间产生不等距的间隙;所述弹性件上具有第一亲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包裹有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一亲肤层与所述围兜本体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一亲肤层,远离脖颈的一面与所述围兜本体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为实心软胶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为空心密封气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亲肤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亲肤层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兜本体底部包含或不包含底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快速佩戴的围兜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两端部具有拉伸带,所述拉伸带穿设于所述连接件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内具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套设有弹簧,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拉伸带弹性锁紧时,弹性件形成的弹性佩戴圈保持固定状态。
上述可快速佩戴的围兜,通过围兜本体和弹性件的配合设置,弹性件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两端部开口大于脖颈直径时,即可将弹性件套设于使用者的脖颈上,快速完成了围兜的佩戴,同时,弹性件的底部边缘与脖颈间具有间隙,不会紧密贴合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不适,即便佩戴后感觉不适,通过外力拉动弹性件后使弹性件两端部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即可从脖颈脱落,安全性更高,而且弹性件上具有第一亲肤层,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一亲肤层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一亲肤层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一亲肤层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气垫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气垫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气垫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一软边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一软边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一软边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又一软边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又一软边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又一软边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又一软边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第二亲肤层又一软边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具有连接件的围兜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具有连接件的围兜的锁紧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2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快速佩戴的围兜的具有连接件的围兜的拉伸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包括围兜本体100,所述围兜本体100的围领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弹性件200,所述弹性件200的形状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所述弹性件200两端部210在外力拉动下产生形变后使围领口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套设于脖颈上,并在所述弹性件200恢复形变后使所述弹性件200的内层与脖颈间产生不等距的间隙;所述弹性件200上具有第一亲肤层3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00包裹有第一亲肤层300,所述第一亲肤层300与所述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一亲肤层300,远离脖颈的一面与所述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软胶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密封气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亲肤层40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亲肤层400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围兜本体100底部包含或不包含底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快速佩戴的围兜还包括连接件500,所述弹性件两端部210具有拉伸带600,所述拉伸带600穿设于所述连接件500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00内具有卡接件510,所述卡接件510上套设有弹簧520,在所述卡接件510与所述拉伸带600弹性锁紧时,弹性件200形成的弹性佩戴圈700保持固定状态。
围兜本体100由可以任意变形的软性材料制成,一般为平面结构,例如,塑胶、硅胶、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不透气不透水的纺织品。弹性件200为非闭合的轴对称结构,例如,椭圆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轴对称图形结构,优选椭圆形或圆形结构,弹性件两端部210不相连,弹性件200具有刚性,不易拉伸且具有一定的回弹力,为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例如,ABS、尼龙、PP、PPSU。围兜本体100顶部边缘与弹性件200可以采用粘接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围兜本体100为无底兜110结构,用于避免衣服被污染。
围兜在初始状态时,弹性件两端部210开口小于脖颈的直径,当需要佩戴围兜时,两手抓住弹性件200两端并向外拉动,使弹性件两端部210相背移动达到预设位置时,此时,弹性件两端部210的开口距离大于或等于脖颈的直径时,使脖颈从弹性件两端部210之间的开口穿过后,弹性件200套设于脖颈上,此时,松开双手,弹性件200缓慢恢复形变直至恢复到初始位置,弹性件200的内层220与脖颈间产生不等距的间隙,即弹性件200有的位置与脖颈接触,例如,弹性件200的两侧与脖颈的两侧贴合,有的位置与脖颈不接触,例如,脖颈喉结处与弹性件200不接触,使弹性件200内层220的不同位置与脖颈对应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同。
这样,可快速佩戴的围兜,通过围兜本体100和弹性件200的配合设置,弹性件200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件200两端部210开口大于脖颈直径时,即可将弹性件200套设于使用者的脖颈上,快速完成了围兜的佩戴,同时,弹性件200的底部边缘与脖颈间具有间隙,不会紧密贴合在使用者的脖颈上,不会对使用者造成身体不适,即便佩戴后感觉不适,通过外力拉动弹性件200后使弹性件两端部210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即可从脖颈脱落,安全性更高,而且弹性件200上具有第一亲肤层300,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如图7、图8、图9所示,进一步地,为了使围兜佩戴时舒适性好,弹性件200包裹有第一亲肤层300,第一亲肤层300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弹性件2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一亲肤层300,远离脖颈的一面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第一亲肤层300由软性材料制成,例如,塑胶、硅胶、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不透气不透水的纺织品。弹性件2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一亲肤层300,至少部分可以是弹性件200与脖颈的接触面具有第一亲肤层300,也可以是整个弹性件200的内层220全部具有第一亲肤层300。
实施例1:弹性件200的外缘全部被第一亲肤层300包裹,使第一亲肤层300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实施例2:弹性件200内层220被第一亲肤层300包裹,外层230与围兜本体100固定连接或被围兜本体100包裹,使围兜本体100与第一亲肤层3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使弹性件200部分被围兜本体100包裹,部分被第一亲肤层300包裹。
实施例3:弹性件200内层220与脖颈相接触的位置为接触面,接触面被第一亲肤层300包裹,其他非接触面无需被第一亲肤层300包裹。接触面通常由弹性件两端部210向底端延伸到预设位置而形成,第一亲肤层300可以紧紧包裹接触面,使与接触面相对应的弹性件200的外层位置与围兜本体100固定连接,进而使围兜本体100与第一亲肤层300相互连接,形成围兜本体100与第一亲肤层300对弹性件200进行联合包裹。也可以使第一亲肤层300对弹性件200内层220上的接触面以及接触面对应的弹性件200外层230进行包裹,使第一亲肤层300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这样,将第一亲肤层300包裹在弹性件200上,在佩戴围兜时,使第一亲肤层300与佩戴者的脖颈接触,使佩戴者佩戴起来感觉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为了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软胶制成;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密封气垫。
实施例1: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
将第一亲肤层300设置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软边可以由任意变形的软性材料制成,例如,塑胶、硅胶、橡胶、硅橡胶、热塑性弹性体、不透气不透水的纺织品。软边的形状与弹性件200的形状大小相适配,软边可以为两端部开口非封闭结构,也可以为两端部封闭远离脖颈一端为开口结构,也可以为两端部开口远离脖颈一端也为开口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软边500可以与弹性件200粘接连接。当围兜佩戴完成后,使软边与脖颈相接触,因为软边由软性材料制作,使围兜佩戴起来感觉更加舒适。
实施例2: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软胶制成;
软胶为软质PVC或硅胶或EVA或POE或TPES中的一种。实心软胶可以将弹性件200全部包裹在内,也可以只是将靠近脖颈的一端进行包裹,另一端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在佩戴时软胶层与脖颈相接触,因为软胶层为实心结构,使软胶层除了柔软外还具有一定的弹性,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实施例3: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密封气垫;
气垫为空心结构,由软胶制成。软胶为软质PVC或硅胶或EVA或POE或TPES中的一种。气垫为空心密封结构。气垫内部空间可以填充材料,也可以不填充材料,填充材料可以全部填充也可以部分填充,填充的材料既可是液体(例如水),也可是气体(例如空气),或者是固体颗粒(例如塑料颗粒)。
弹性件200包裹有气垫,气垫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使弹性件200全部包裹在气垫内。
弹性件200靠近脖颈的一面具有气垫。使气垫的一端部分包裹弹性件200,另一端与围兜本体100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这样,在佩戴围兜时,使气垫与佩戴者的脖颈接触,气垫由空心软胶制成,而且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使用者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如图10-图20所示,进一步地,为了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亲肤层400;第二亲肤层400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亲肤层400;所谓至少部分指的是第一亲肤层300与脖颈的接触面具有第二亲肤层400,也可以是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内层全部具有第二亲肤层400。
第二亲肤层4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第二亲肤层400为实心软胶制成。第二亲肤层400为空心密封气垫。
实施例1:当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时,第二亲肤层400固定或可拆卸安装于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第二亲肤层4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或为实心软胶制成或为空心密封气垫。
实施例2:当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软胶制成时,第二亲肤层400固定或可拆卸安装于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第二亲肤层4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或为实心软胶制成或为空心密封气垫。由于第一亲肤层300为实心软胶制成,所以使第一亲肤层300的受力面积比较小,使围兜佩戴起来没有那么舒适,通过在第一亲肤层300上设置第二亲肤层400,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实施例3:当第一亲肤层300为空心密封气垫时,第二亲肤层400固定或可拆卸安装于第一亲肤层300靠近脖颈的一面,第二亲肤层400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或为实心软胶制成或为空心密封气垫。
这样,根据需要在第一亲肤层300上设置第二亲肤层400,使围兜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承接掉落物,围兜本体100底部具有底兜110。
这样,通过底兜110的设置,在成人或儿童吃饭掉落饭菜时,底兜110可以承接掉落物,避免掉落在身上或者地上,对衣服或者地面造成污染。
可快速佩戴的围兜本体100底部上也可以不具有底兜110,围兜本体100只是来用遮挡掉落物或口水,避免我把衣服弄脏或弄湿。
如图21、图22、图2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快速佩戴的围兜还包括连接件500,所述弹性件两端部210具有拉伸带600,所述拉伸带600穿设于所述连接件500内;所述连接件500内具有卡接件510,所述卡接件510上套设有弹簧520,在所述卡接件510与所述拉伸带600弹性锁紧时,弹性件200形成的弹性佩戴圈700保持固定状态。
拉伸带600为软性材料制成。例如,绳子、硅胶条等。在佩戴围兜时,弹性件200形成的弹性佩戴圈700套设在脖颈上,不同的佩戴者脖颈的粗细有不同,如果根据不同佩戴者的脖颈粗细制作多个尺寸的围兜的话,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很多。所以,通过设置连接件500,连接件500包括卡接件510和套设于卡接件510上的弹簧520,在锁紧状态时,卡接件510在弹簧520作用下推动拉伸带600的部分处于弯折状态,此时拉伸带600的弯折部与连接件500的外壳相互抵接,使拉伸带600无法拉到,弹性佩戴圈700保持锁定状态;在需要调整弹性佩戴圈700的大小时,拉动卡接件510,使卡接件510不再挤压拉伸带600,使拉伸带600可以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拉动拉伸带600,可以调整弹性佩戴圈700的大小,在调整完成后,放开卡接件510,卡接件510在弹簧520作用下,控制卡接件510推动拉伸带600的部分产生弯折,使拉伸带600无法移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兜本体,所述围兜本体的围领口向内延伸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形状为非闭合的轴对称图形结构,所述弹性件两端部在外力拉动下产生形变后使围领口开口大于脖颈直径后套设于脖颈上,并在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后使所述弹性件的内层与脖颈间产生不等距的间隙;所述弹性件上具有第一亲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裹有第一亲肤层,所述第一亲肤层与所述围兜本体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一亲肤层,远离脖颈的一面与所述围兜本体固定或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肤层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肤层为空心非封闭的软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肤层为实心软胶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肤层为空心密封气垫。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亲肤层靠近脖颈的一面的至少部分具有第二亲肤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亲肤层为实心结构或空心封闭结构或空心非封闭结构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兜本体底部包含或不包含底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快速佩戴的围兜还包括连接件,所述弹性件两端部具有拉伸带,所述拉伸带穿设于所述连接件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内具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上套设有弹簧,在所述卡接件与所述拉伸带弹性锁紧时,弹性件形成的弹性佩戴圈保持固定状态。
CN202320588672.3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Active CN220140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8672.3U CN220140839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88672.3U CN220140839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40839U true CN220140839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09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88672.3U Active CN220140839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40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0626B (zh) 腰凳携带装置
JP6342163B2 (ja) 子守帯
US20130205463A1 (en) Pillow bib
US20140299639A1 (en) Combination Nursing Device and Baby Carrier
US20170055593A1 (en) Onebib
CN220140839U (zh)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CN117297203A (zh) 一种可快速佩戴的围兜
JPH10201580A (ja) 子守り帯
KR20210001495U (ko) 슬링형 아기띠
KR200320194Y1 (ko) 아기 포대기
KR101916094B1 (ko) 힙시트 캐리어의 허리밴드 구조체
KR20160035495A (ko) 아기띠
KR101918822B1 (ko) 견착부의 위치 변경이 가능한 유아용 워머
JP2018028152A (ja) 介護用ミトン
KR200345164Y1 (ko) 조끼형 아기 포대기
CN211323094U (zh) 一种幼儿用硅胶围兜
CN221044631U (zh) 一种婴儿前抱式背带
KR101581109B1 (ko) 유아용 캐리어의 힙 시트
KR101502580B1 (ko) 유아용 힙시트
CN212972456U (zh) 便携式坐垫
CN213154208U (zh) 婴幼儿防护手套
CN220936878U (zh) 一种热敷披肩套
CN215651906U (zh) 一种造口腰带
CN219835219U (zh) 一种护腕
KR102341649B1 (ko) 기울어짐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지지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힙시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