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8645U - 一种圆柱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圆柱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138645U CN220138645U CN202321699307.6U CN202321699307U CN220138645U CN 220138645 U CN220138645 U CN 220138645U CN 202321699307 U CN202321699307 U CN 202321699307U CN 220138645 U CN220138645 U CN 22013864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ss
- cylindrical battery
- current collecting
- cell
- bas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电芯、绝缘片、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该装置通过将正极端子即第一凸台和负极端子即第二凸台分别集成在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上,以简化结构,并且通过绝缘片实现正极集流盘与外壳的绝缘,除此之外,还使得装配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绝缘片、正极集流盘和电芯依次安装在外壳中的容置腔中,并将负极集流盘封盖于外壳的敞口即可完成装配,缩减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圆柱型电池的结构主要由卷芯、外壳、正极端子、负极端子以及连接片组成,卷芯的正负极通过连接片连接至正负极端子后,装配入壳进行密封,实现电池制造加工,但是这种圆柱型电池构造因其外壳多为装配组件,零部件多,不仅加工及装配复杂,且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其不仅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并且便于生产加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内部具有容置腔,且具有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其中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通孔,另一端敞开以形成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的敞口;电芯,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绝缘片,设置在所述容置腔中,且位于所述通孔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绝缘片上具有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的连接孔;正极集流盘,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并位于所述绝缘片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正极集流盘包括第一基盘和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于所述第一基盘朝向所述绝缘片的一侧,且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外壳绝缘,所述第一基盘与所述电芯电连接;负极集流盘,覆盖于所述敞口上,包括第二基盘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设于所述第二基盘上背离所述敞口的一侧,所述第二基盘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芯包括卷芯、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分别设置在所述卷芯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基盘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基盘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芯还包括:终止胶纸,所述终止胶纸包覆在所述卷芯的外周面,用于收束所述卷芯。
可选的,还包括:绝缘胶纸,部分所述绝缘胶纸包覆在所述卷芯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极耳的外周面,其余部分所述绝缘胶纸包覆在所述第一基盘的外周面。
可选的,所述绝缘片上背离所述正极集流盘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台,所述连接孔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台上,且所述第三凸台穿设于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正极集流盘还包括若干个第四凸台,所述第四凸台沿所述第一基盘的径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盘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的一侧,若干个所述第四凸台沿所述第一基盘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台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盘上还具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呈弧状,若干个所述排气孔沿所述第一基盘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台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凸台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平齐。
可选的,还包括防爆结构,所述防爆结构包括防爆基体和防爆刻线,所述防爆基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上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所述第二凸台上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所述防爆刻线设置在所述防爆基体上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或邻近所述电芯的一侧。
可选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第一凸台或所述第二凸台上还具有注液口,所述注液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贯穿于所述正极集流盘或所述负极集流盘,所述密封件覆盖于所述注液口上。
可选的,所述外壳,呈圆柱状,具有侧壁和底壁,所述侧壁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底壁设于其中一端,另一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敞口,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底壁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基盘的外周面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外壳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平齐,所述第一凸沿邻近所述电芯的一侧搭接在所述侧壁上背离所述正极集流盘的一侧。
可选的,在所述侧壁的内周面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沿,所述负极集流盘搭接在所述第二凸沿背离所述电芯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圆柱电池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通过将正极端子即第一凸台和负极端子即第二凸台分别集成在正极集流盘和负极集流盘上,以简化结构,并且通过绝缘片实现正极集流盘与外壳的绝缘,除此之外,还使得装配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绝缘片、正极集流盘和电芯依次安装在外壳中的容置腔中,并将负极集流盘封盖于外壳的敞口即可完成装配,缩减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圆柱电池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圆柱电池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圆柱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圆柱电池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所述圆柱电池的仰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所述圆柱电池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绝缘片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所述正极集流盘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容置腔;12、敞口;13、侧壁;131、第二凸沿;14、底壁;141、通孔;2、电芯;21、卷芯;22、第一极耳;23、第二极耳;24、终止胶纸;3、绝缘片;31、第三凸台;311、连接孔;4、正极集流盘;41、第一基盘;411、排气孔;42、第一凸台;43、第四凸台;5、负极集流盘;51、第二基盘;511、第一凸沿;52、第二凸台;6、绝缘胶纸;7、防爆结构;71、防爆基体;72、防爆刻线;8、密封件;9、注液口;X、第一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技术特征,“第二”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技术特征,并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4、图6、图8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1、电芯2、绝缘片3、正极集流盘4和负极集流盘5;外壳1的内部具有容置腔11,且具有近似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其中一端设有近似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与容置腔11相连通的通孔141,另一端敞开以形成与容置腔11相连通的敞口12;电芯2设置在容置腔11中;绝缘片3设置在容置腔11中,且位于通孔141与电芯2之间,绝缘片3上具有与通孔141对应设置的连接孔311;正极集流盘4设置在容置腔11内,并位于绝缘片3与电芯2之间,正极集流盘4包括第一基盘41和第一凸台42;第一凸台42设于第一基盘41朝向绝缘片3的一侧,且穿设于连接孔311和通孔141,并与外壳1绝缘,第一基盘41与电芯2电连接;负极集流盘5,覆盖于敞口12上,包括第二基盘51和第二凸台52,第二凸台52设于第二基盘51上背离敞口12的一侧,第二基盘51与电芯2电连接。
基于上述方案,该装置通过将正极端子即第一凸台42和负极端子即第二凸台52分别集成在正极集流盘4和负极集流盘5上,以简化结构,并且通过绝缘片3实现正极集流盘4与外壳1的绝缘,由于第一凸台42即正极端子设置在了第一基盘41上以形成正极集流盘4,因此为了保证正常使用需要保证第一凸台42与外壳1的绝缘,除此之外,还使得装配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绝缘片3、正极集流盘4和电芯2依次安装在外壳1中的容置腔11中,并将负极集流盘5封盖于外壳1的敞口12即可完成装配,缩减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为了便于装配,简化工序,电芯2包括卷芯21、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分别设置在卷芯21在近似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第一极耳22第二极耳23由卷芯21伸出形成,其中第一极耳22与第一基盘41电连接,第二极耳23与第二基盘51电连接,第一基盘41与第二基盘51通过绝缘膜以保证与外壳1的绝缘。
如图1所示,为了收束电芯2,还包括:终止胶纸24,终止胶纸24包覆在卷芯21的外周面,用于收束卷芯21,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由多条终止胶纸24,多条终止胶纸24近似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卷芯21上,以加强收束效果。
如图1所示,为了保证第一极耳22与外壳1的绝缘,还包括:绝缘胶纸6,部分绝缘胶纸6包覆在卷芯21上设置有第一极耳22的一端及第一极耳22的外周面,其余部分绝缘胶纸6包覆在第一基盘41的外周面。
如图1和图10所示,为了保证正极集流盘4与外壳1的绝缘,绝缘片3上背离正极集流盘4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台31,连接孔311设置在第三凸台31上,且第三凸台31穿设于通孔141,使得在装配后,第一凸台42与外壳1之间仍有第三凸台31,以保证第一凸台42与外壳1的绝缘。
如图11所示,为了加强正极集流盘4的强度,正极集流盘4还包括若干个第四凸台43,第四凸台43近似沿第一基盘41的径向延伸,且设置在第一基盘41上设置有第一凸台42的一侧,若干个第四凸台43近似沿第一基盘4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第一凸台42间隔设置,通过第四凸台43进行辅助支撑。
如图11所示,第一基盘41上还具有若干个排气孔411,排气孔411呈弧状,若干个排气孔411近似沿第一基盘4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第一凸台42间隔设置,排气孔411用于注液排气,排气孔411的数量与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可选的,为了便于使用和装配,第一凸台42背离电芯2的一侧在近似第一方向X上与外壳1背离电芯2的一侧平齐,以增大外部使用高度空间。
如图1、图5和图7所示,为了保证使用安全,还包括防爆结构7,防爆结构7包括防爆基体71和防爆刻线72,防爆基体71设置在第一凸台42上背离电芯2的一侧或第二凸台52上背离电芯2的一侧,防爆刻线72设置在防爆基体71上背离电芯2的一侧或邻近电芯2的一侧,将防爆阀刻线设置防爆基体71上邻近电芯2的一侧,能够削弱外部环境对防爆刻线72的损害,保证防爆泄压效果。
如图1、图2、图4和图7所示,为了便于灌入电池液,还包括密封件8,第一凸台42或第二凸台52上还具有注液口9,注液口9近似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贯穿于正极集流盘4或负极集流盘5,密封件8覆盖于注液口9上。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生产装配,外壳1,呈圆柱状,具有侧壁13和底壁14,侧壁13具有近似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底壁14设于其中一端,另一端敞开以形成敞口12,底壁14与侧壁13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11,通孔141设置在底壁1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13与底壁14为一体成型结构。
下面提供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圆柱电池。
实施例1
如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该圆柱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现,第二基盘51的外周面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511,第一凸沿511背离电芯2的一侧在近似第一方向X上与外壳1背离电芯2的一侧平齐,第一凸沿511邻近电芯2的一侧搭接在侧壁13上背离正极集流盘4的一侧,防爆刻线72设置在防爆基体71上背离电芯2的一侧,且呈C字形状。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凸沿511使得在进行负极集流盘5的密封时,密封效果更好,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密封,将防爆刻线72设置为C字形状,以便于判断防爆刻线72的完整性。
实施例2
如图6和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该圆柱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结构,在侧壁13的内周面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沿131,负极集流盘5搭接在第二凸沿131背离电芯2的一侧,防爆刻线72设置在防爆基体71上背离电芯2的一侧,且呈C字形状。
基于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凸沿131使得在进行负极集流盘5的密封时,密封效果更好,可以采用铆压等方式进行密封,将防爆刻线72设置为O字形状,以便于判断防爆刻线72的完整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其通过将正极端子即第一凸台42和负极端子即第二凸台52分别集成在正极集流盘4和负极集流盘5上,以简化结构,并且通过绝缘片3实现正极集流盘4与外壳1的绝缘,由于第一凸台42即正极端子设置在了第一基盘41上以形成正极集流盘4,因此为了保证正常使用需要保证第一凸台42与外壳1的绝缘,除此之外,还使得装配更加简单,只需要将绝缘片3、正极集流盘4和电芯2依次安装在外壳1中的容置腔11中,并将负极集流盘5封盖于外壳1的敞口12即可完成装配,缩减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内部具有容置腔(11),且具有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其中一端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与所述容置腔(11)相连通的通孔(141),另一端敞开以形成与所述容置腔(11)相连通的敞口(12);
电芯(2),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中;
绝缘片(3),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中,且位于所述通孔(141)与所述电芯(2)之间,所述绝缘片(3)上具有与所述通孔(141)对应设置的连接孔(311);
正极集流盘(4),设置在所述容置腔(11)内,并位于所述绝缘片(3)与所述电芯(2)之间,所述正极集流盘(4)包括第一基盘(41)和第一凸台(42);所述第一凸台(42)设于所述第一基盘(41)朝向所述绝缘片(3)的一侧,且穿设于所述连接孔(311)和所述通孔(141),并与所述外壳(1)绝缘,所述第一基盘(41)与所述电芯(2)电连接;
负极集流盘(5),覆盖于所述敞口(12)上,包括第二基盘(51)和第二凸台(52),所述第二凸台(52)设于所述第二基盘(51)上背离所述敞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基盘(51)与所述电芯(2)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包括卷芯(21)、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所述第一极耳(22)和所述第二极耳(23)分别设置在所述卷芯(2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极耳(22)与所述第一基盘(41)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3)与所述第二基盘(5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2)还包括:终止胶纸(24),所述终止胶纸(24)包覆在所述卷芯(21)的外周面,用于收束所述卷芯(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胶纸(6),部分所述绝缘胶纸(6)包覆在所述卷芯(2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22)的一端及所述第一极耳(22)的外周面,其余部分所述绝缘胶纸(6)包覆在所述第一基盘(41)的外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片(3)上背离所述正极集流盘(4)的一侧还设有第三凸台(31),所述连接孔(311)设置在所述第三凸台(31)上,且所述第三凸台(31)穿设于所述通孔(1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集流盘(4)还包括若干个第四凸台(43),所述第四凸台(43)沿所述第一基盘(41)的径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基盘(41)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凸台(42)的一侧,若干个所述第四凸台(43)沿所述第一基盘(4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台(42)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盘(41)上还具有若干个排气孔(411),所述排气孔(411)呈弧状,若干个所述排气孔(411)沿所述第一基盘(41)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第一凸台(42)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42)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与所述外壳(1)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爆结构(7),所述防爆结构(7)包括防爆基体(71)和防爆刻线(72),所述防爆基体(71)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42)上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或所述第二凸台(52)上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所述防爆刻线(72)设置在所述防爆基体(71)上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或邻近所述电芯(2)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件(8),所述第一凸台(42)或所述第二凸台(52)上还具有注液口(9),所述注液口(9)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并贯穿于所述正极集流盘(4)或所述负极集流盘(5),所述密封件(8)覆盖于所述注液口(9)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呈圆柱状,具有侧壁(13)和底壁(14),所述侧壁(13)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X)的两端,所述底壁(14)设于其中一端,另一端敞开以形成所述敞口(12),所述底壁(14)与所述侧壁(13)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11),所述通孔(141)设置在所述底壁(14)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盘(51)的外周面还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沿(511),所述第一凸沿(511)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与所述外壳(1)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平齐,所述第一凸沿(511)邻近所述电芯(2)的一侧搭接在所述侧壁(13)上背离所述正极集流盘(4)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圆柱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13)的内周面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凸沿(131),所述负极集流盘(5)搭接在所述第二凸沿(131)背离所述电芯(2)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99307.6U CN220138645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圆柱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99307.6U CN220138645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圆柱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138645U true CN220138645U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896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99307.6U Active CN220138645U (zh) | 2023-06-29 | 2023-06-29 | 一种圆柱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138645U (zh) |
-
2023
- 2023-06-29 CN CN202321699307.6U patent/CN22013864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3185501A1 (zh) | 一种高能量密度圆柱型电池及其组装工艺 | |
CN113346201A (zh) |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WO2020056879A1 (zh) | 纽扣电池 | |
CN210379131U (zh) | 纽扣电池 | |
WO2022242751A1 (zh) |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 |
CN216251031U (zh) | 圆柱型电池、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 |
CN116365132A (zh) |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 |
CN216720233U (zh) | 圆柱电池 | |
CN113013526B (zh) | 电池盖板、电池以及电池的制备方法 | |
CN212380471U (zh) | 硬壳纽扣电池 | |
CN211350864U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20138645U (zh) | 一种圆柱电池 | |
CN201146203Y (zh) | 一种电池盖板及电池 | |
CN211507752U (zh) | 扣式电池 | |
CN111628212A (zh) |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动装置 | |
CN219163538U (zh) | 顶盖组件、电池及电池模组 | |
CN217114590U (zh) | 电池 | |
CN215911489U (zh) | 扣式电池 | |
CN216720012U (zh) | 圆柱电池 | |
CN113258179B (zh) | 新型封装的固态电池 | |
CN212392306U (zh) | 一种环形电池 | |
CN212648339U (zh) | 锂离子电池 | |
CN209088011U (zh) | 一种叠片扣式电池 | |
CN208608234U (zh) | 一种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的电池壳体 | |
CN220710557U (zh) | 一种转接片结构、顶盖组件及其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