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114590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114590U
CN217114590U CN202220846460.6U CN202220846460U CN217114590U CN 217114590 U CN217114590 U CN 217114590U CN 202220846460 U CN202220846460 U CN 202220846460U CN 217114590 U CN217114590 U CN 217114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mounting groove
groove
cover plate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464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辉
王智峰
厉成北
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464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114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114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11459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0442 priority patent/WO202319779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2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H01M50/17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50/179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adapted for the shape of the cells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6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seal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上使得电池的整体高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该电池包括壳体,卷芯设置在壳体的容纳腔内;盖板封盖于壳体的开口处,盖板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转接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片体、以及与第一片体连接的第一引脚,第一片体与卷芯的第一极耳电连接,至少部分述第一引脚延伸至第一安装槽外。由于第一安装槽减小了第一转接片给电池带来的厚度,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戴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锂离子电池是穿戴类电子产品的主要供电电源。其中,纽扣池包括壳体、卷芯和顶盖,壳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卷芯经开口设置于壳体内,顶盖上设置有转接片,转接片用于引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上,从而导致电池的整体高度增加,电池的体积较大,进而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上使得电池的整体高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卷芯,所述卷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卷芯包括第一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不同的第二极耳;
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面积占所述盖板顶部面积的1/8-1/2;
第一转接片,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片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片体连接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卷芯的第一极耳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引脚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外。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通过在盖板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转接片的第一片体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同时第一片体连接有第一引脚,且至少部分第一引脚延伸至第一安装槽外。由于第一安装槽所在的电池壳体处的厚度较小,将第一片体和至少部分第一引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处时,无需占用电池外部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槽减小了转接片给电池的壳体带来的厚度影响,进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减小,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盖板包括: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封盖于所述开口,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通孔;
导电盖板,所述导电盖板覆盖在所述密封板上,所述导电盖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具有凸台,所述凸台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盖板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片体在所述导电盖板上的投影呈扇环状,所述第一片体的圆心位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片体的外径与所述导电盖板的直径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盖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凸台的注液孔;
所述盖板还包括密封片,所述密封片覆盖在所述导电盖板上,且所述密封片封堵所述注液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盖板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密封片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电盖板的周缘;所述第一片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内,部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设置有贯穿所述凸台的注液孔;所述盖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之间的密封片,所述密封片封堵所述注液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槽体的槽底面与所述密封片的顶面相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导电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向远离所述通孔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密封板的周缘;所述第三安装槽内设置有绝缘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引脚容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绝缘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卷芯的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壳体电连接,且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槽;
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转接片,所述第二转接片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转接片的外侧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盖板的外壁面所在的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转接片的外侧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盖板的外壁面所在的水平面相平齐。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转接片,所述第二转接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一固定端上,所述第二转接片与所述卷芯的第二极耳电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设置有所述开口的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的壳壁;所述第一引脚沿所述壳壁向所述第一固定端延伸,所述第一引脚的末端具有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片体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贴合,所述第二引脚沿所述壳壁向所述第二固定端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引脚的末端具有第二弯折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开口中心线的平面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引脚和/或所述第二引脚上覆盖有绝缘粘结带,所述绝缘粘结带与所述壳壁粘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中电池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中电池的爆炸示意图一;
图5为图3中电池的爆炸示意图二;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图6中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四。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壳体;
200、卷芯;210、第一极耳;
300、盖板;310、密封板;311、通孔;320、导电盖板;321、注液孔;330、第一安装槽;331、第一槽体;332、第二槽体;340、第二安装槽;350、第三安装槽;360、绝缘粘结层;370、容置槽;380、第四安装槽;
400、第一转接片;410、第一片体;420、第一引脚;421、第一脚体;422、第二脚体;
500、第二转接片;510、第二380片体;520、第二引脚;521、第三脚体;522、第四脚体;530、定位件;
600、绝缘粘结带;
700、密封片;
800、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戴类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锂离子电池是穿戴类电子产品的主要供电电源。其中,纽扣池包括壳体、卷芯和顶盖,壳体的一端具有开口,卷芯经开口设置于壳体内,顶盖上设置有转接片,转接片用于引出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用于为电子设备供电。
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上,从而导致电池的整体高度增加,电池的体积较大,进而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壳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盖板,通过在盖板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转接片的第一片体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内,同时第一片体连接有第一引脚,且至少部分第一引脚延伸至第一安装槽外。由于第一安装槽所在的电池壳体处的厚度较小,将第一片体和至少部分第一引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处时,无需占用电池外部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槽减小了转接片给电池的壳体带来的厚度影响,进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减小,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壳体100、卷芯200、盖板300和转接片。
其中,壳体100作为电池的外部包络,对电池壳体100中的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围设成容纳腔,壳体100的一端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示例性地,壳体100可以为不锈钢材质,本实施例对壳体100的材质不做限制。壳体100可以包括底壁和侧壁,底壁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等,壳体100的侧壁绕底壁的外边缘环绕一周,且侧壁与底壁的外边缘相接,从而使得侧壁与底壁之间围成上述容纳腔。同时,壳体100的顶部可以设置有开口,此开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盖板300封盖于壳体100顶部的开口处,且盖板300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30,至少部分第一转接片40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处。可以理解为,第一转接片4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盖板3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或者第一转接片4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与盖板3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相平齐,或者第一转接片4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略高于盖板300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
第一安装槽330处的极性与壳体100的极性不同,即第一安装槽330处和壳体100中的一个可以为电池的正极,另一个可以为电池的负极。同时,第一安装槽330的面积占盖板300顶部面积的1/8-1/2,例如,第一安装槽330的面积占盖板300顶部面积的1/8、1/4或1/2,通过将第一安装槽330的面积设置在此范围内,既能够保证第一转接片400与第一安装槽330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使得第一转接片400能够稳定的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同时,还能够保证盖板300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第一安装槽330的尺寸过大而导致壳体100强度较低的现象。
转接片包括第一转接片400,第一转接片400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安装槽330内的第一片体410、以及与第一片体410连接的第一引脚420,至少部分第一引脚420延伸至第一安装槽330外,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且第一引脚420朝向壳体100的底部延伸,同时第一引脚420与壳体100的外壁面之间绝缘,从而避免了正负极之间的短接。换言之,第一片体410和部分第一引脚420均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或者第一片体4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处,且第一片体410的外边缘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边缘相平齐,此时第一引脚420可完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部并朝向壳体100的底部延伸。另外,第一转接片400与第一安装槽330之间电连接,由此第一转接片400的极性与第一安装槽330处的极性相同。
示例性地,第一转接片400可以为镍或铁钴镍合金等金属材质,本实施例对第一转接片400的材质不做限制。
卷芯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容纳腔内,且卷芯200可以包括第一极耳210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210可以与第一片体410电连接,第二极耳可以与壳体100电连接。其中,第一极耳210和第二极耳中的其中一个可以为正极,另一个可以为负极。本实施例中,第一极耳210为正极,第二极耳为负极时,由此第一转接片400用于引出电池的正极。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300的外壁面上设置第一安装槽330,第一转接片400的第一片体4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且至少部分第一引脚420延伸至第一安装槽330外,以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由于,第一安装槽330所在的电池壳体100处的厚度较小,将第一片体410和至少部分第一引脚420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30处时,无需占用电池外部的空间,从而使得第一安装槽330减小了转接片给电池的壳体100带来的厚度影响,进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转接片覆盖在顶盖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导致电池的能量密度降低的技术问题。
继续参照图1图8,盖板300可以包括密封板310和导电盖板320,密封板310封盖于壳体100的开口处,且密封板310与壳体100连接,密封板310上设置有通孔311。导电盖板320覆盖在密封板310上,导电盖板320朝向壳体100的一端面上具有凸台,凸台穿过通孔311与第一极耳210电连接;其中,第一安装槽330设置在导电盖板320上。
示例性地,如图1至图5所示,密封板310可以为环状,密封板310的外径尺寸与壳体100的开口处的尺寸相配合,且密封板310可以为不锈钢,即优选密封板310的材质与壳体100的材质相同,由此便于密封板310与壳体100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该密封板310的极性与壳体100的极性相同。另外,密封板310对壳体100的开口处起到一定的密封作用。
导电盖板320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等,且导电盖板320可以为铝或铜等金属材质,本实施例对导电盖板320的材质不做限制。为了避免正负极之间短接,导电盖板320与密封板310之间可以设置有绝缘粘结层360,此绝缘粘结层360可以为PP(聚丙烯)胶,通过此绝缘粘结层360使得密封板3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相粘合,即导电盖板320与密封板310之间通过绝缘粘结层360的热熔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密封板3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绝缘。同时,该绝缘粘结层360对导电盖板320和密封板310之间起到密封作用,密封板310对导线盖板300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凸台与导电盖板32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凸台的结构与密封板310上的通孔311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凸台能够穿过通孔311且与第一极耳210电连接,从而使得凸台与第一极耳210的极性一致。由此,当第一极耳210为正极时,凸台为正极,即导电盖板320为正极。
导电盖板320背离壳体100的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330,第一安装槽330内设置有第一转接片400,其中第一转接片400的第一片体410位于第一安装槽330内,且至少部分第一引脚420位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部。示例性地,第一转接片400
具体地,第一引脚420可以包括第一脚体421和第二脚体422,第一脚体421的一端与第一片体410的外边缘端相接,其另一端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朝向壳体100的底部延伸,且第一脚体421的末端与第二脚体422相接,此第二脚体422沿水平方向朝向背离壳体100的一侧延伸,且第二脚体422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另外,第二脚体422在电池厚度方向上可以设置的长度不同,以满足第一引脚420能够与不同尺寸的外部设备相连接。第一引脚420用于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连接,相比采用第一片体410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相连,避免了连接过程中对第一片体4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同时,第一引脚420与外部电子设备相接,能够增加电池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转接片400的外侧壁面与盖板300的外侧壁面平齐。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脚体421可以与壳体100的侧壁相贴合,且第一脚体421和壳体100之间可以通过绝缘粘结带600相接,避免了第一脚体421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距离较大而导致电池壳体100体积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短接。同时,绝缘粘结带600可以将第一脚体421包裹住,从而能够避免第一脚体421与外部设备相接,保证仅通过第二脚体422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
继续参照图2至图4,第一安装槽330可以呈扇环状,且第一安装槽330的圆心可以位于通孔311的中心线上。同时,第一片体410在导电盖板320上的投影呈扇环状,即第一片体410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槽330的结构相配合。同时,第一片体410的圆心位于密封板310的通孔311的中心线上。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片体410与第一安装槽330可以同轴线设置,且第一片体410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使得第一片体410完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并且,由于卷芯200内部多为直流电,放电时会产生固定的磁场,导致电磁干扰,通过将第一安装槽330和第一片体410设置为扇环形结构,且第一转接片400为镍或铁钴镍合金材质,此材质能够屏蔽材料吸波,截止波导阻隔信号传出,从而达到屏蔽磁场、消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330的外径与导电盖板320的直径相等,第一片体410的外径可以小于或等于导电盖板320的直径。当第一片体410的外径小于导电盖板320的直径时,第一片体410完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且第一引脚420的部分第一脚体421位于第一安装槽330内;当第一片体410的外径等于导电盖板320的直径时,第一片体410的外边缘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边缘相平齐,此时第一引脚420的第一脚体421完全位于第一安装槽330的外部,即第一脚体421完全沿着电池的厚度延伸。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330,使得电池设置转接片的位置的厚度降低,从而避免了因设置转接片而导致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的技术问题,即有效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另外,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一片体410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片体410的顶端面不会超出导电盖板320的顶端面,进而更大程度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导电盖板320在其直径为2-15mm的范围内可以设置第一安装槽330。另外,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可以为0.05mm-0.2mm,例如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可以为0.05mm、0.10mm、0.15mm或0.20mm等,本实施例对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不做限制。当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小于该范围时,第一安装槽330过浅,对第一安装槽33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的较少,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当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大于该范围时,第一安装槽330过深,第一安装槽330处的导电盖板320的强度较低。当第一安装槽330的槽深为0.05mm-0.20mm时,对导电盖板320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一安装槽33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较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导电盖板320上设置有贯穿凸台的注液孔321,注液孔321可以为圆形孔,且注液孔321的中心线与密封板310的通孔311的中心线相平行;即注液孔321与通孔311相连通,由此通过此注液孔321能够将电解液注射至壳体100内。
示例性地,导电盖板320上设置有密封片700,密封片700覆盖于导电盖板320上。且密封片700可以为圆形片,即密封片700的结构与注液孔321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密封片700能够封堵于注液孔321处。另外,导电盖板320上可以设置有容置槽370,容置槽370的结构与密封片700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密封片700能够设置在容置槽370内,且密封片700可以通过焊接设置于容置槽370内。本实施例中容置槽370的槽深可以大于或等于密封片700的厚度,从而使得密封片700能够完全位于容置槽370内,由此进一步避免了电池高度的增加,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安装槽330可以包括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通孔311的中心线贯穿第一槽体331的槽底,第二槽体332的一端与第一槽体331连通,第二槽体332的另一端贯穿导电盖板320的周缘,第一片体410设置在第一槽体331内,部分第一引脚420设置在第二槽体332内。同时,通孔311的中心线贯穿第一片体410,第一引脚420向远离通孔311的中心线方向延伸。
其中,第一槽体331可以呈圆形,且第一片体410可以呈圆片状,其边缘端与第一引脚420相接。具体地,第一脚体421的一端与第一片体410相接且位于第二槽体332内,其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0的外边缘端且沿电池的厚度方向朝向壳体100的底部延伸。由此,第一片体410和部分第一引脚42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330,使得电池设置转接片的位置的厚度降低,从而避免了因设置转接片而导致电池的整体厚度增加的技术问题,即有效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另外,第一槽体331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一片体410的厚度,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一引脚420中第一脚体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转接片400的顶端面不会超过导电盖板320的顶端面,进而更大程度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均可以为0.05mm-0.2mm,例如槽深可以为0.05mm、0.10mm、0.15mm或0.20mm等,本实施例对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不做限制。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小于该范围时,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过浅,对第一安装槽33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的较少,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大于该范围时,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过深,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处的导电盖板320的强度较低。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为0.05mm-0.20mm时,对导电盖板320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较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示例性地,第一槽体331的槽底可以设置有贯穿凸台的注液孔,注液孔处设置有密封片700,此密封片700用于封堵注液孔。可以理解为,第一槽体331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纳槽与第一槽体331相连通,且注液孔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底部,第一容纳槽的深度与密封片的厚度相一致,从而使得密封片700完全设置于第一容纳槽内。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之间的壳壁。其中,第一固定端与壳体100上的开口相对设置,且开口设置于第二固定端处。可以理解为,第一固定端位于壳体100的底部,第二固定端位于壳体100的顶部。其中,第一引脚420沿壳壁向第一固定端延伸,第一引脚420的末端具有第一弯折部。可以理解为,第一引脚420的第一脚体421沿壳壁向第一固定端延伸,第一脚体421的末端与第二脚体422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部。
同时,转接片还包括第二转接片500,第二转接片500设置于壳体100上与开口相对的第一固定端上,第二转接片500可以与卷芯200的第二极耳电连接。即,由于第二转接片500与壳体100电连接,壳体100与第二极耳电连接,由此第二转接片500与第二极耳电连接,即第二转接片500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同。
示例性地,第二转接片500可以包括第二片体510和第二引脚520,第二片体510与第一固定端贴合,第二引脚520沿壳壁向第二固定端延伸,第二引脚520的末端具有第二弯折部,且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垂直于开口中心线的平面内,从而便于第一引脚420和第二引脚52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具体地,第二引脚520可以包括第三脚体521和第四脚体522,第三脚体521的一端与第二片体510的外边缘相接,其另一端沿壳壁向第二固定端延伸,且第三脚体521的末端与第四脚体522,此第四脚体522沿水平方向朝向背离壳体100的一侧延伸,且第三脚体521和第四脚体522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另外,第三脚体521在电池厚度方向上可以设置的长度不同,以满足第三脚体521和第四脚体522能够与不同尺寸的外部设备相连接。同时,第三脚体521和第二脚体422位于同一高度的平面内,从而便于第一引脚420和第二引脚52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第三脚体521和第四脚体522用于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连接,相比采用第一片体410与外部的电子设备相连,避免了连接过程中对第一片体4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影响。同时,第三脚体521和第四脚体522均与外部电子设备相接,能够增加电池与外部电子设备的连接面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转接片500的外侧面与壳体100的外壁面平齐。也可以理解为,第二引脚520可以与壳体100的侧壁相贴合,且第二引脚520和壳体100之间可以通过绝缘粘结带600相接,且绝缘粘结带600将第三脚体521包裹住,避免了第二引脚520与壳体100的侧壁之间距离较大而导致电池壳体100体积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第三脚体521与外部设备相接,保证仅通过第四脚体522与外部设备之间电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片体510上设置有定位件530,定位件53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引脚520的延伸方向相一致,且定位件530的末端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此第三弯折部与外部设备上的定位孔相配合,在电池安装时,可通过先将此第三弯折部插入外部设备的定位孔中进行定位,从而能够保证电池安装的准确性。
另外,壳体100的第一固定端处可以设置有第五安装槽(图中未示出),即壳体100的底壁背离盖板300的一侧设置有第五安装槽,第五安装槽可以靠近底壁的边缘设置,也可以设置于底壁的中间位置处;其中,第二片体510可以位于第五安装槽内,或者第二片体510和部分第二引脚520设置于第五安装槽内。由此,通过设置第五安装槽,且将第二转接片500设置在第五安装槽内,由于第五安装槽降低了该处壳体100的厚度,以使电池设置转接片的位置的厚度降低,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第五安装槽的槽深可以为0.05mm-0.2mm,例如第五安装槽的槽深可以为0.05mm、0.10mm、0.15mm或0.20mm等,本实施例对第五安装槽的槽深不做限制。当第五安装槽的槽深小于该范围时,第五安装槽过浅,对第五安装槽处的第二转接片500的厚度减小的较少,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当第五安装槽的槽深大于该范围时,第五安装槽过深,第五安装槽处的壳体100底部的强度较低。当第五安装槽的槽深为0.05mm-0.20mm时,对壳体100底部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五安装槽处的第二转接片500的厚度减小较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继续参照图8,壳体100内设置有卷芯200,卷芯上设置有第一极耳210和第二极耳,壳体100的开口处设置有密封板310,密封板310与壳体100之间电连接,密封板100上设置有导电盖板320,导电盖板320与密封板310之间绝缘相接,其中,导电盖板320上的凸台通过密封板310上的通孔311与第一极耳210电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极耳210的上方设置有连接片800,连接片800可以为金属片,其与密封板310之间相绝缘,凸台通过此连接片800与第一极耳210电连接,通过设置此连接片800能够增大凸台与第一极耳210的连接面积,从而使得导电盖板320能够稳定的将第一极耳210的电性导出,即导电盖板320与第一极耳210的极性相同;第二极耳与壳体100电连接,即密封板310与第二极耳的极性相同。
具体地,密封板31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槽340和第三安装槽350,密封板310上的通孔311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40的槽底,导电盖板320设置在第二安装槽340内。第三安装槽350分别与第一安装槽330和第二安装槽340连通,第三安装槽350向远离通孔311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贯穿密封板310的周缘,第一片体410设置于第一安装槽330内,部分第一引脚420容置在第三安装槽350内,且第一引脚420与第三安装槽350之间相绝缘。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槽340可以呈圆形结构,导电盖板320可以呈圆形结构,即导电盖板320与第二安装槽340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导电盖板320能够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40内。同时,导电盖板320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40内时,导电盖板320的顶端面与密封板310的顶端面相平齐。另外,为了避免正负极之间短接,导电盖板320与密封板310之间设置有绝缘粘结层360,即绝缘粘结层360设置于第二安装槽340内,绝缘粘结层360可以为PP(聚丙烯)胶,通过此绝缘粘结层360使得密封板3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相粘合,即导电盖板320与密封板310之间通过绝缘粘结层360的热熔连接在一起,且使得密封板310与导电盖板320之间绝缘。
同时,导电盖板320上的第一安装槽330可以呈环形、扇形或扇环形等。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330可以包括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通孔311的中心线贯穿第一槽体331的槽底,第二槽体332的一端与第一槽体331连通,第二槽体332的另一端贯穿导电盖板320的周缘且与第三安装槽350相连通,第一片体410设置在第一槽体331内,部分第一引脚420设置在第二槽体332内。同时,通孔311的中心线贯穿第一片体410,第一引脚420向远离通孔311的中心线方向延伸。
另外,第一槽体331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一片体410的厚度,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一引脚420中一脚体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一转接片400的顶端面不会超过导电盖板320的顶端面,进而更大程度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导电盖板320在其直径为0-15mm的范围内可以设置第一安装槽330。其中,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均可以为0.05mm-0.2mm,例如槽深可以为0.05mm、0.10mm、0.15mm或0.20mm等,本实施例对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不做限制。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小于该范围时,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过浅,对第一安装槽33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的较少,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大于该范围时,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过深,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处的导电盖板320的强度较低。当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的槽深为0.05mm-0.20mm时,对导电盖板320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一槽体331和第二槽体332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较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示例性地,第一槽体331的槽底可以设置有贯穿凸台的注液孔321,注液孔321处设置有密封片700,此密封片700用于封堵注液孔321。可以理解为,第一槽体331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容纳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容纳槽与第一槽体331相连通,且注液孔321设置于第二容纳槽的底部,第二容纳槽的深度与密封片700的厚度相一致,从而使得密封片700完全设置于第二容纳槽内。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330,且将第一转接片400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30内,由于第一安装槽330降低了该处导电盖板320的厚度,以使电池设置转接片的位置的厚度降低,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同时,密封板310上还设置有第四安装槽360,第四安装槽360内设置有第二转接片500,第二转接片500与密封板310电连接。
示例性地,第二安装槽340可以呈扇环状,第二安装槽340的圆心可以位于通孔311的中心线上。同时,第二转接片500包括第二片体510和第二引脚520,第二片体510在导电盖板320上的投影呈扇环状,即第二片体510的结构与第四安装槽360的结构相配合。同时,第二片体510的圆心位于密封板310的通孔311的中心线上。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片体510与第四安装槽360同轴线设置,且第二片体510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四安装槽360的外径与内径之间的差值。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能够使得第二片体510完全设置于第四安装槽360内,并且,由于卷芯200内部多为直流电,放电时会产生固定的磁场,导致电磁干扰,通过将第四安装槽360和第二片体510设置为扇环形结构,且第二转接片500为镍或铁钴镍合金材质,此材质能够屏蔽材料吸波,截止波导阻隔信号传出,从而达到屏蔽磁场、消磁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槽360的外径可以与密封板310的直径相等,第二片体510的外径可以小于或等于密封板310的直径。当第二片体510的外径小于密封板310的直径时,第二片体510完全设置于第四安装槽360内,且部分第一引脚420位于第四安装槽360内;当第二片体510的外径等于密封板310的直径时,此时第二片体510的外边缘与第四安装槽360的外边缘相平齐,此时第二引脚520完全位于第四安装槽360的外部。由此,通过设置第四安装槽360,且将第二转接片500设置在第四安装槽360内,由于第四安装槽360降低了该处密封板310的厚度,以使电池设置转接片的位置的厚度降低,从而使得电池的整体厚度降低,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另外,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大于或等于第二片体510的径向厚度。本实施例中,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等于第二片体510的厚度,从而使得第二片体510的顶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与第四安装槽360的顶端面所在的水平面相平齐,或者第二片体510的顶端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第四安装槽360的顶端面所在的水平面,进而更大程度的降低了电池的整体厚度,更有效的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地,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可以为0.05mm-0.2mm,例如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可以为0.05mm、0.10mm、0.15mm或0.20mm等,本实施例对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不做限制。当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小于该范围时,第四安装槽360过浅,对第四安装槽36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的较少,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当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大于该范围时,第四安装槽360过深,第四安装槽360处的密封板310的强度较低。当第四安装槽360的槽深为0.05mm-0.20mm时,对密封板310的强度影响较小,且第四安装槽360处的转接片的厚度减小较多,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
在电池组装过程中,例如,盖板300的装配过程,首先将热复合机上下封头预热到100℃,将密封板310、绝缘粘结层360、导电盖板320依次同轴心放置在待热压复合位置,上封头下压,且将上下封头加热至160℃,维持该温度保压3min后,盖板300制备完成;将卷绕后的合格卷芯200入壳体100,随后依次进行,负极耳焊接、正极耳焊接;在将盖板300通过激光焊接盖板300和壳体100,即密封板310与壳体100之间的焊接。组装后的电芯流入烘烤工序,烘烤后控制水分值小于150PPM,水分测试合格后,流入注液机台进行自动注液称重;称重合格样品流入焊接工位,去除残留电解液;将壳体100上的通孔311用密封片700进行激光焊接密封;再将电池流入氦检工位密封测试,密封测试合格之后,依次进行化成、分选、自放电检查等,待检查合格之后在侧壁上贴设绝缘粘结带600,第一转接片400与第一安装槽330贴合后采用激光点焊,将第一转接件31与导电盖板320连接起来,焊点可以为5个直径为0.5mm的焊点,第一转接片400与第一安装槽330之间的焊接轨迹可以是螺旋点,螺旋线或弧线等;再将电池翻转后焊接第二转接片500;且第一转接片400与第一安装槽330之间的焊接拉力大于或等于5N,第二转接片500与壳体或第五安装槽之间的焊接拉力大于或等于5N;对焊接的电池进行气密性测试,气密性测试合格之后流入包装工序。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地,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围设成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一端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开口;
卷芯,所述卷芯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卷芯包括第一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极性不同的第二极耳;
盖板,所述盖板封盖于所述开口处,所述盖板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面积占所述盖板顶部面积的1/8-1/2;
第一转接片,所述第一转接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的第一片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片体连接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片体与所述卷芯的第一极耳电连接,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引脚延伸至所述第一安装槽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
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封盖于所述开口,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通孔;
导电盖板,所述导电盖板覆盖在所述密封板上,所述导电盖板朝向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具有凸台,所述凸台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极耳电连接;
所述第一安装槽设置在所述导电盖板背离所述壳体的一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在所述导电盖板上的投影呈扇环状,所述第一片体的圆心位于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片体的外径与所述导电盖板的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盖板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凸台的注液孔;
所述盖板还包括密封片,所述密封片覆盖在所述导电盖板上,且所述密封片封堵所述注液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盖板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密封片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体连通,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导电盖板的周缘;所述第一片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内,部分所述第一引脚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设置有贯穿所述凸台的注液孔;所述盖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片体和所述第一槽体的槽底之间的密封片,所述密封片封堵所述注液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的槽底面与所述密封片的顶面相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导电盖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三安装槽向远离所述通孔中心线的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密封板的周缘;所述第三安装槽内设置有绝缘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引脚容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槽内且与所述第三安装槽绝缘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与所述卷芯的第二极耳电连接,所述密封板与所述壳体电连接,且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第四安装槽;
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转接片,所述第二转接片设置于所述第四安装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片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盖板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或者所述第一转接片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与所述盖板的顶面所在的水平面相平齐。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第二转接片,所述第二转接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开口相对的第一固定端上,所述第二转接片与所述卷芯的第二极耳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设置有所述开口的第二固定端、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的壳壁;所述第一引脚沿所述壳壁向所述第一固定端延伸,所述第一引脚的末端具有第一弯折部;
所述第二转接片包括第二片体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片体与所述第一固定端贴合,所述第二引脚沿所述壳壁向所述第二固定端延伸,并且所述第二引脚的末端具有第二弯折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同一垂直于所述开口中心线的平面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脚和/或所述第二引脚上覆盖有绝缘粘结带,所述绝缘粘结带与所述壳壁粘接。
CN202220846460.6U 2022-04-13 2022-04-13 电池 Active CN217114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6460.6U CN217114590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电池
PCT/CN2023/080442 WO2023197792A1 (zh) 2022-04-13 2023-03-09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46460.6U CN217114590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114590U true CN217114590U (zh) 2022-08-02

Family

ID=8258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46460.6U Active CN217114590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7114590U (zh)
WO (1) WO20231977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92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56575B (zh) * 2020-08-17 2023-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纽扣电池、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611962A (zh) * 2021-08-24 2021-11-05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15933657U (zh) * 2021-08-25 2022-03-0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215815976U (zh) * 2021-08-25 2022-02-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4171776A (zh) * 2021-12-31 2022-03-1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7114590U (zh) * 2022-04-13 2022-08-0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97792A1 (zh) * 2022-04-13 2023-10-19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7792A1 (zh) 2023-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2647A (zh)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KR100537539B1 (ko) 리드 플레이트가 부착된 각형 이차 전지
WO2020056879A1 (zh) 纽扣电池
CN210136949U (zh) 二次电池
CN111933831A (zh) 一种扣式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00629A1 (zh) 一种无极耳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CN217114590U (zh) 电池
US20230223668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N216362147U (zh) 一种高安全性电池及其盖板组件
CN101404339B (zh) 二次电池
CN212380471U (zh) 硬壳纽扣电池
JP2000353502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1628212A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和电动装置
KR101233514B1 (ko) 이차 전지
CN116365132A (zh) 电池、电池模组以及用电设备
CN217062239U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215834602U (zh) 一种无极耳锂离子电池
JP2005085556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644579U (zh) 一种电池
CN113725561A (zh) 三电极软包电芯的负极极耳结构及三电极软包电池
TW202133474A (zh) 二次電池和用於製造二次電池的方法
CN218101611U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220138645U (zh) 一种圆柱电池
CN217903272U (zh) 方形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CN220796848U (zh) 电池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