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34364U -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34364U
CN220134364U CN202321683130.0U CN202321683130U CN220134364U CN 220134364 U CN220134364 U CN 220134364U CN 202321683130 U CN202321683130 U CN 202321683130U CN 220134364 U CN220134364 U CN 220134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ydraulic
interface
heating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31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刚
姬广辉
封正乐
韩东
杨新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an Kai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an Kai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an Kai Electric Co ltd, Qingdao Tgoo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an Ka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831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34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34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34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包括底座,降温单元,包括散热器、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散热器内构造有散热通道,升温单元,包括加热箱、加热模块、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加热模块设置于加热箱内,以及输送单元,包括循环动力和循环泵,循环动力与循环泵传动连接,循环泵包括泵进口和泵出口,泵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本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辅助液压机械实现对液压油的降温、加热及预热等功能,确保液压机械工作过程中的油温处于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低成本的解决现有液压机械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油温过高、油温过低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机械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液压设备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液压钣金折弯机,简称液压折弯机,利用液压油驱动油缸实现钣金的冲压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在钣金加工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现有的液压机械通常配置有用于储存液压油的油箱,由于液压机械中能量的传递依靠液压油实现,液压油的工作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会直接影响到液压机械的性能、加工精度以及使用寿命等。通常需要将液压油的油温控制在30℃-60℃的工作范围内,尤其是40℃左右为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油温过高,油的黏度就会降低,黏度降低会导致:1、元件及设备内油的泄漏量增多,液压泵的容积效率降低,2、工作速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工作的稳定性,降低工作精度,3、相对运动表面间的润滑油膜将变薄,这样会增加机械磨损,更容易发生故障;油温过高还会使机械元件产生热变形,油温过高也使油液的氧化速度加快,降低油液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使密封装置迅速老化变质,丧失密封性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如果油温过低(如低于30℃),油的黏度就会降升高,液压油的黏度升高后,液压机械的压力损失会增大,功率损失也随之增大,同时,低温还会使油液中的水分凝固,而凝固的水分会附着在液压阀等零部件表面上,导致液压机阀门卡死,堵塞滤油器,导致液压系统中的橡胶材质的密封件出现收缩或硬化,降低密封性能,最终导致密封件失效,引起液压机械出现泄漏等故障。因此,在液压机械中,需要将液压油的温度严格控制在工作范围(包括温度下限和温度上限)内。
由于随着液压折弯机(一种液压机械)的运行,液压机械内液压油的温度通常会上升,因此,一些现有的液压折弯机采用自然散热的方式为液压油降温,一些液压折弯机配置有加速降温的降温模块,然而,液压折弯机的实际运行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即便是配置了降温模块,但是液压折弯机自带的降温模块通常也只能满足一般情况下的降温需求,在夏季高温环境下,例如40度以上的高温环境下,很难满足液压油的散热需求,液压折弯机中的油温经常会超出正常的工作范围,不仅会导致系统报警,而且会导致加工质量下降、液压折弯机故障甚至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此外,在冬季寒冷的环境下,由于环境温度很低,使得液压折弯机中的油温经常会低于工作范围,不仅需要事先预热液压折弯机后才能开始正常的加工工作,而且在一些低温环境下,预热也不能使油温上升到工作范围内,使得液压折弯机长期处于油温低于工作范围的状态下运行,会降低液压油的使用寿命,也会导致液压折弯机出现机械故障增多、加工质量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液压折弯机很难满足恶劣环境中对液压油温度的有效控制,不能保证油温始终保持在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因此,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方便且低成本的确保现有液压折弯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油温处于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不仅可以辅助调控液压折弯机的油温,而且具有使用灵活方便、成本低廉等特点,确保液压折弯机可以正常、稳定运行,主要构思为: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包括底座,
降温单元,安装于底座,所述降温单元包括散热器、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散热器内构造有散热通道,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并分别与散热通道的两端相连通,散热器用于为液压油散热,
升温单元,安装于底座,所述升温单元包括加热箱、加热模块、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加热箱内构造有加热腔,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分别设置于加热箱,并与加热腔相连通,加热模块设置于加热箱,用于加热加热腔内的液压油,以及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循环动力和循环泵,循环动力安装于底座,循环动力与循环泵传动连接,循环泵包括泵进口和泵出口,泵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配置输送单元,可以为液压油在液压机械之外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解决与液压机械配合使用的问题;通过配置降温单元,以便为液压油散热,解决降低油温的问题;通过配置升温单元,以为液压油加热,解决提高油温的问题;而通过在本设备中同时配置单元和升温单元,使得本设备同时具有辅助液压机械降温和升温的作用,功能多样,通用性更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同时,在降温单元中配置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并在升温单元中配置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以便在现场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连接管道,快速完成设备的装配和更改工作,非常的方便;本设备具有液压油降温功能,也具有液压油升温功能,可以与现有的液压机械,尤其是液压折弯机配合使用,实现对液压折弯机中液压油的外置油温调控功能,防止液压折弯机的油温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长期处于工作范围之外,可以方便且低成本的确保现有液压折弯机工作过程中的油温处于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有利于提高液压折弯机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
为解决减小体积和提高散热效果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采用的是风冷却器。以便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增加周围空气的流动,既可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而且整个降温单元的体积更小巧,更便于在生产现场快速、便捷地进行使用和操作。
为解决提高加热效率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采用的是电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器加热液压油,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加热效率,而且加热过程更清洁、安全,且电加热器的结构简单,既有利于降低整个升温单元的体积,又便于后期装配和更换。
为解决进一步提高本设备通用性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升温单元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于加热箱的加热腔中,并与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通过将过滤器与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使得循环流动的液压油强制穿越过滤器,以便利用过滤器有效拦截和过液压油中的杂质等污染物,确保液压油的纯净度,可以降低液压机械的故障率和磨损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液压机械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而通过在升温单元中配置过滤器,使得本设备可以单独用于净化液压油,也可以在加热液压油的过程中同步净化液压油,即,使得本设备兼具净化液压油的功能,功能更齐全,通用性更好。
为提高安全性,优选的,所述底座包括防护筒,所述输送单元安装于所述防护筒内,所述降温单元和升温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防护筒的上方。以便利用防护筒对输送单元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而且使得输送单元与降温单元及升温单元分层布置,更便于装配操作,也更便于使用。
为提高本设备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多个弹簧阻尼减震器。在装配时,可以通过弹簧阻尼减震器将本设备安装到液压折弯机上,避免占用额外的厂房空间,同时,弹簧阻尼减震器可以对本设备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防止液压折弯机的震动影响本设备,使得本设备可以稳定运行。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泵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以便与液压折弯机中的油箱相连通,实现液压油的输出。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油接口或第二出油接口相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以便与液压折弯机中的油箱相连通,实现液压油的回流。
为便于装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一出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进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出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要解决便于连接管道的问题,一些方案中,底座还设置有两个转接头,转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两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分别对应泵进口和泵出口,
泵进口通过管道与其中一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相连,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进液管道,
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另一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相连,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在本方案中,通过配置两个转接头,并使两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分别对应泵进口和泵出口,使得装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进油的方向,有利于提高本设备的通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采用的是齿轮泵。可以根据需要改变输送方向,更便于使用。
为便于装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以便快速连接管道,并完成装配。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要解决便于自动控制液压油温度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液压油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动力、散热器以及加热模块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所采集的温度控制循环动力、散热器以及加热模块等,以便实现对液压油的自动降温、自动加热和/或过滤等功能。
为简化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泵出口与第一进油接口及第二进油接口之间的管道上,控制器与控制阀电连接,泵出口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泵出口与第一进油接口及第二进油接口的之间的管道上配置控制阀,并使得控制器与控制阀电连接,以便根据实际需要利用控制器的控制泵出口与第一进油接口相连通或与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从而可以自动切换本设备的工作模式,无需工作人员在现场更改管道配合,有利于简化结构,并使得使用更方便。
一些方案中,所述控制阀采用的是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泵出口通过管道与进口相连通,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采用的是三通电磁阀。
为简化结构,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气柜,所述电气柜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电气柜。
一种液压机械,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还包括所述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油箱相连通,第一出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油箱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可以辅助调控液压机械的油温,对液压油实现降温、加热以及预热等功能,确保液压机械工作过程中的油温处于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从而低成本的解决现有液压机械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油温过高、油温过低等问题,而且具有使用灵活方便、通用性好等特点,有利于提高液压机械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将图6所示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安装于液压机械后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防护筒11、弹簧阻尼减震器12、电气柜13
输送单元2、循环动力21、循环泵22、泵进口23、泵出口24
降温单元3、第一进油接口31、第一出油接口32、外壳33、风扇34、防护罩35、散热孔36、过滤器37
升温单元4、第二进油接口41、第二出油接口42、加热箱43、电加热器44、翅片45
进液管道51、出液管道52、管道53
转接头6、第一接口61、第二接口62
内螺纹71、外螺纹72
三通阀门81、三通82、控制阀83
液压机械9、油箱91、温度传感器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包括底座、降温单元3、升温单元4以及输送单元2,其中,
降温单元3安装于底座,如图1及图3所示,降温单元3包括散热器、第一进油接口31和第一出油接口32,散热器内构造有散热通道,第一进油接口31和第一出油接口32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并分别与散热通道的两端相连通,使得液压油可以经由第一进油接口31流入散热器内,并可以经由第一出油接口32流出散热器,以便在通过散热器的过程中,利用散热器对液压油散热降温。
升温单元4也安装于底座,如图2及图4所示,升温单元4包括加热箱43、加热模块、第二进油接口41和第二出油接口42,加热箱43内构造有加热腔,第二进油接口41和第二出油接口42分别设置于加热箱43,并与加热腔相连通,使得液压油可以经由第二进油接口41流入加热箱43内,并可以经由第二出油接口42流出加热箱43;同时,加热模块可以设置于加热箱43,并位于加热箱43的内腔中,以便利用加热模块加热流入加热腔内的液压油,以便达到为液压油升温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2包括循环动力21和循环泵22,循环动力21安装于底座,如图1及图2所示,且循环动力21与循环泵22传动连接,循环动力21为循环泵22提供输送动力,如图1所示,循环动力21采用电机或柴油机等,循环泵22包括泵进口23和泵出口24,其中,泵出口24通过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或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在实际使用时,泵进口23可以与进液管道51的一端相连通,进液管道51的另一端可以作为自由端,以便插入液压机械9(如液压折弯机等)的油箱91内,实现与油箱91的连通。在实际使用时,第一出油接口32可以与出液管道52的一端相连,出液管道52的另一端可以作为自由端,以便插入液压机械9的油箱91内,实现与油箱91的连通,以形成封闭的降温回路,同理,第二出油接口42也可以与出液管道52的一端相连,出液管道52的另一端可以作为自由端,以便插入液压机械9的油箱91内,实现与油箱91的连通,以形成封闭的加热回路。
在实施时,底座起到支撑的作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本实施例中,底座包括防护筒11,防护筒11可以采用高强度合金板制成,且防护筒11的两端可以保持敞开状态,既便于连接管道53,又便于通风散热。在本实施例中,输送单元可以安装于防护筒11内,如图1及图2所示,降温单元3和升温单元4可以分别安装于防护筒11的上方,以便利用防护筒11对输送单元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安全性,而且使得输送单元与降温单元3及升温单元4分层布置,更便于装配操作,也更便于使用。
在实施时,底座的底部还设置有四个弹簧阻尼减震器12,如图1所示,使得在装配时,可以通过弹簧阻尼减震器12将本设备安装到液压折弯机等液压机械9上,避免占用额外的厂房空间,同时,弹簧阻尼减震器12可以对本设备起到减震的作用,有效防止液压折弯机等液压机械9的震动影响本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循环泵22可以采用齿轮泵、螺杆泵以及离心泵等。
在实施时,散热器可以采用现有的翅片式散热器、板式散热器等,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采用的是风冷却器,以便在增加散热面积的同时利用风扇34增加周围空气的流动,既可以实现更好的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而且整个降温单元3的体积更小巧,更便于在生产现场快速、便捷地进行使用和操作。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采用的是铝合金板翅式热交换器,换热面积更大,传热效率更高。如图1及图3所示,还包括外壳33和风扇34,外壳33罩住散热器,外壳33上对应风扇34的位置处设置有开口,风扇34与散热器内的风通道相连通,以便利用风扇34加速散热器内风通道中的空气流动,同时,外壳33还设置有防护罩35,以便罩住风扇34,更安全,如图1及图3所示,此外,外壳33的侧壁还可以设置若干散热孔36,以便增加外壳33内外的空气流通面积,有利于散热。在实施时,可以采用AW0607-CA型号、AH/AJ1012T-CA型号的散热器等,当散热量不够的情况下,还可以在降温单元3内配置至少两散热器,各散热器相互串联或并联布置,以便有效提高散热量和散热效率。
在实施时,加热模块具有多少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采用电磁加热器、红外线加热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加热模块采用的是电加热器44(或称为电阻式加热器),如图4所示,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加热效率,而且加热过程更清洁、安全,且电加热器44的结构简单,既有利于降低整个升温单元4的体积,又便于后期装配和更换。在实施时,电加热器44的加热管(或称为加热丝)可以设置于加热箱43的侧壁,使得至少部分加热管位于所述加热腔中,在电加热器44通电的情况下加热管会发热,达到加热液压油的目的。在实施时,加热管可以优先采用蛇形布置,同时,也可以在加热管的外侧设置翅片45,如图4所示,以便有效增加加热管与液压油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实现高效传热。
如图1及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降温单元3和升温单元4可以并排布置于底座,更便于装配。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第一进油接口31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以便可拆卸的连接管道53,同时,第一出油接口32也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以便可拆卸的连接管道53,同理,第二进油接口41也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以便可拆卸的连接管道53,第二出油接口42也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以便连接管道53。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出油接口32和第二出油接口42分别连接有出液管道52,以便通过两根出液管道52分别实现液压油的回流,当然,为简化结构,如图2及图4所示,还包括三通82,第一出油接口32和第二出油接口42分别通过管道53与三通82的两个端口相连通,三通82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出液管道52,从而可以利用一根出液管道52即可实现与油箱91的连通。同理,在实施时,泵出口24也可以通过管道53与三通阀门81的进口相连通,三通阀门81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和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如图1及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三通阀门81即可切换泵出口24与第一进油接口31或泵出口24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无需更改管道53的连接关系,非常的方便。
在本设备中,通过配置输送单元2,可以为液压油在液压机械9之外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以便本设备与液压机械9配合使用;通过配置降温单元3,以便为液压油散热,解决降低油温的问题;通过配置升温单元4,以为液压油加热,解决提高油温的问题;而通过在本设备中同时配置单元和升温单元4,使得本设备同时具有辅助液压机械9降温和升温的作用,功能多样,通用性更好,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本设备具有液压油降温功能,也具有液压油升温功能,可以与现有的液压机械9,尤其是液压折弯机等配合使用,实现对液压机械9中液压油的外置油温调控功能,无需对现有的液压机械9本身进行任何的改机和升级,可以方便且低成本的确保现有液压折弯机工作过程中的油温处于所设计的工作范围内。
以液压折弯机举例说明,由于体积小巧,本设备可以直接安装在液压折弯机上,并可以与液压折弯机的油箱91建立两套液压油的外循环路径,如图3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发现液压折弯机的温度超过工作范围的上限或者液压折弯机出现油温过高系统报警时,可以使泵出口24与降温单元3的第一进油接口31相连通,建立封闭的降温外循环,此时,启动循环泵22和风扇34,液压油在油箱91与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并在流经散热器的过程中快速降温,使得油箱91内的油温快速降下来,确保液压折弯机可以正常运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发现液压折弯机的温度低于工作范围的下限或者液压折弯机出现油温过低系统报警时,可以使泵出口24与升温单元4的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建立封闭的升温外循环,此时,启动循环泵22和加热模块,液压油在油箱91与加热模块之间循环流动,并在流经加热模块的过程中快速升温,使得油箱91内的油温快速降上升,确保液压折弯机可以正常运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中,所述升温单元4还包括过滤器37,过滤器37安装于加热箱43的加热腔中,如图5所示,过滤器37的一端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使得循环流动的液压油强制穿越过滤器37,以便利用过滤器37有效拦截和过液压油中的杂质等污染物,确保液压油的纯净度,可以降低液压机械9的故障率和磨损速度,从而有利于提高液压机械9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实施时,过滤器37可以采用现有的滤芯,例如,如图5所示,滤芯可以采用圆柱状结构,滤芯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可以螺纹连接于加热箱43的侧壁,滤芯的内部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滤芯的侧面覆盖滤网或滤布等滤材,以便将滤渣拦截在滤芯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升温单元4中配置过滤器37,使得本设备可以单独用于净化液压油,也可以在加热液压油的过程中同步净化液压油,即,使得本设备不仅具有加热液压油、为液压油降温功能,而且还具有净化液压油的功能,功能更齐全,通用性更好,可以满足更多场合的需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中,底座还设置有两个转接头6,转接头6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61和第二接口62,两个转接头6的第二接口62分别对应泵进口23和泵出口24,如图6及图7所示,使得两个转接头6正好位于底座的两侧。在装配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泵进口23通过管道53与其中一个转接头6的第二接口62相连,该转接头6的第一接口61用于连接进液管道51,以便与油箱91相连通;同时,泵出口24可以通过另一根管道53与另一个转接头6的第二接口62相连,该转接头6的第一接口61通过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或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置两个转接头6,并使两个转接头6的第二接口62分别对应泵进口23和泵出口24,使得装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从底座的左侧进油或者从底座的右侧进油,有利于提高本设备的通用性。
相应地,循环泵22可以优先采用齿轮泵,齿轮泵的输送方向可以改变,配合上方的转接头6,使得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装配。
为便于装配,在更完善的方案中,第一接口61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同时,第二接口62构造有内螺纹71或外螺纹72或法兰盘,如图6及图7所示,以便快速连接管道53。
基于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一个转接头6的第一接口61可以通过管道53与三通阀门81的进口相连通,三通阀门81的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和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如图6及图7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三通阀门81即可切换泵出口24与第一进油接口31或泵出口24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无需更改管道53的连接关系,非常的方便。在实施时,所述三通阀门81可以优先采用手动三通阀门81。
实施例4
为解决便于自动控制液压油温度的问题,本实施例4与上述实施例1或实施例2或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中,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92和控制器,其中,
温度传感器92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液压油的温度,并反馈给控制器,在实施时,温度传感器92优先采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92,温度传感器92可以安装于液压机械9的油箱91,也可以安装于本设备的底座,如图6及图7所示。
控制器分别与循环动力21、散热器(散热器中的风扇34)以及加热模块电连接,以便利用控制器控制循环动力21的启停,利用控制器控制散热器中风扇34的启停,利用控制器控制加热模块的启停。使得在实际使用时,控制器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92所采集的温度控制循环动力21、散热器以及加热模块等,以便实现对液压油的自动降温、自动加热和/或过滤等功能。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阀83,如图6及图7所示,控制阀83设置于泵出口24与第一进油接口31及第二进油接口41之间的管道53上,控制器与控制阀83电连接,使得泵出口24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与第一进油接口31或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从而可以自动切换本设备的工作模式,无需工作人员在现场更改管道53配合,有利于简化结构,并使得使用更方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泵出口24或其中一个转接头6的第一接口61通过一根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相连通,并通过另一根管道53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两根管道53分别设置有控制阀83,以便利用控制器单独控制各控制阀83的通断,在实施时,所述控制阀83可以优先采用电磁阀。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阀83采用的是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泵出口24或其中一个转接头6的第一接口61通过管道53与进口相连通,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道53与第一进油接口31和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以便通过控制三通阀来控制泵出口24与第一进油接口31相连通或泵出口24与第二进油接口41相连通。在实施时,三通阀可以优先采用电磁三通阀。
在更完善的方案中,还包括电气柜13,如图6所示,所述电气柜13可以安装于底座,控制器可以安装于所述电气柜13内,在实施时所述控制器可以单片机或PLC或PC机或温度控制器等。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机械9,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91,还包括上述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泵进口23通过管道53与油箱91相连通,同时,第一出油接口32和第二出油接口42分别通过管道53与油箱91连通,以便形成两条封闭的液压油循环回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
降温单元,安装于底座,所述降温单元包括散热器、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散热器内构造有散热通道,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出油接口分别设置于散热器,并分别与散热通道的两端相连通,散热器用于为液压油散热,
升温单元,安装于底座,所述升温单元包括加热箱、加热模块、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加热箱内构造有加热腔,第二进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分别设置于加热箱,并与加热腔相连通,加热模块设置于加热箱,用于加热液压油,以及
输送单元,所述输送单元包括循环动力和循环泵,循环动力安装于底座,循环动力与循环泵传动连接,循环泵包括泵进口和泵出口,泵出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采用的是风冷却器;
和/或,所述散热器采用的是电加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温单元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安装于加热箱的加热腔中,并与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防护筒,所述输送单元安装于所述防护筒内,所述降温单元和升温单元分别安装于所述防护筒的上方;
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的一端与泵进口相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输送单元还包括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油接口或第二出油接口相连通,另一端为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一出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进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出油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底座还设置有两个转接头,转接头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两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分别对应泵进口和泵出口,
泵进口通过管道与其中一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相连,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进液管道,
泵出口通过管道与另一个转接头的第二接口相连,该转接头的第一接口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
所述第一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所述第二接口构造有内螺纹或外螺纹或法兰盘。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采集液压油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循环动力、散热器以及加热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设置于泵出口与第一进油接口及第二进油接口之间的管道上,控制器与控制阀电连接,泵出口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与第一进油接口或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采用的是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一个进口和两个出口,泵出口通过管道与进口相连通,两个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二进油接口相连通。
10.一种液压机械,包括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泵进口通过管道与油箱相连通,第一出油接口和第二出油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油箱连通。
CN202321683130.0U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Active CN220134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3130.0U CN22013436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3130.0U CN22013436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34364U true CN220134364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4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3130.0U Active CN220134364U (zh) 2023-06-29 2023-06-29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34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0430C (zh) 组合部件
CN103291426B (zh) 一种汽车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7035501A (zh) 一种带温控的自适应散热系统
CN108223100B (zh) 顶置式内燃动力总成冷却系统
CN205001290U (zh) 自动电控型油路自主选择散热系统装置
CN220134364U (zh) 一种外置式油温调控设备及液压机械
CN104075447B (zh) 一种带有冷却器的导热油加热装置
CN113794332B (zh) 集成电驱系统
CN201803437U (zh) 水力模块
CN104015586A (zh) 涡流式汽车尾气供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46330B (zh) 一种集成式车辆润滑装置
CN212006303U (zh) 换热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10014945A (zh) 车辆的充电装置以及车辆
CN208474468U (zh) 一种减速机润滑油体外循环冷却器
CN216049294U (zh) 一种散热速率可调节的换热器
CN103307783B (zh) 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10579787U (zh) 一种工控变频器用散热装置
CN219454079U (zh) 一种分体式空气能装置及具有其的多联供系统
CN203920330U (zh) 涡流式汽车尾气供暖装置
CN218163403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辆用控制器
CN220081849U (zh) 一种液压油降温设备
CN216633647U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伺服电机的散热机构及数控机床
CN217197695U (zh) 一种电动装载机利用电动机冷却液热量的装置
CN216044102U (zh) 机组下油槽新式冷却装置
CN115497711A (zh)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